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荐说明及申请理由理由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和矿产资源问题学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和矿产资源问题学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和矿产资源问题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课时2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和矿产资源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2.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一、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1.表现: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还突出表现在①耕地资源短缺和②严重退化两方面。2.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耕地质量③下降、后备土地资源④不足,耕地总量和人均量⑤减少。3.原因:水土流失和土地⑥荒漠化、土壤⑦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以及⑧环境污染等,使土地资源⑨土地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思维活动 1.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调整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地和水面有什么意义?答案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确保其他耕地稳产高产的作用,这是以退为进的提高耕地质量的策略,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 ①国民经济建设占用耕地;②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④耕地退化等。二、我国的矿产资源问题1.表现:⑩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2.原因:⑪人口多,不合理利用。&思维活动 3.我国的资源非常丰富,号称“资源大国”,为什么我们又常说我国是“资源小国”?答案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就很少。4.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具有哪些特点?答案 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探究点一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探究活动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数量不足,而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耕地的高利用程度与闲置浪费现象并存也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极大的影响。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简述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2)从图表信息分析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答案 (1)①耕地面积总体减少;②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③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2)①建设用地增加;②退耕还林效果显著。&&&反思归纳  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原因&表现自然原因&耕地比重小&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耕地地理分布不均&东南半壁88.4%,西北半壁11.6%&中、低产田比重大&高、中、低产田各占1/3人为原因&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不断减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迁移应用1  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⑤& &&&&&D.②④⑥答案 B解析 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包括两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人为原因有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和不合理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退化,自然原因有荒漠化及水土流失,故选B。探究点二 我国的矿产资源问题&探究活动  阅读“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作用制约。(2)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____国家。(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________问题。答案 (1)地质 (2)非可再生 发达 (3)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多 (4)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反思归纳  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迁移应用2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C.开采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答案 B解析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较少。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而矿产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和矿产资源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我国的矿产资源问题――表现―原因&《中国经济周刊》日讯:国家粮食局局长指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此回答1~2题。1.材料显示,我国面临的严重资源问题是(  )A.耕地短缺& &&&&&&B.土地退化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D.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两个数据是“题眼”,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2.下列人类行为不会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是(  )A.退耕还林、还湖& &&&&&B.过度放牧C.污水排放& &&&&&&D.塔里木盆地推广滴灌技术答案 D解析 退耕还林、还湖属于生态退耕;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场退化、沙化,而沙漠移动过程中会掩埋耕地;污水排放将导致土壤污染;塔里木盆地推广滴灌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扩大绿洲面积。3.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重要有色金属矿产是(  )A.稀土& B.镍矿& C.铅锌& D.金答案 B解析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分布的有色金属是金昌的镍矿。4.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A.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D.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答案 A解析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可再生,对其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5.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解析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基础过关]1.下列景观图片中的地理事物,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铁矿石和石油是矿产资源,是在地质时期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开发后短期内不能更新;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和砍伐白桦林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力量,土地和白桦林可以得到恢复和再生,供人们永续利用。2.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从而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下列关于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属于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B.可燃冰属于新能源、非可再生能源C.可燃冰存在的范围比较广D.可燃冰在不久的将来可完全可以替代煤、石油等矿产能源答案 B解析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能源、非可再生资源。3.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天然气资源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答案 A解析 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地面上生长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答案 B解析 自然资源中除矿产资源外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所以A项错误。能源资源中的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是可再生资源,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地下资源中的地热能、地下水能,属可再生资源,所以D项也要排除。而地面上生长的资源指各种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于地面资源。5.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的特征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征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虽然消费矿产资源较少,但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6~7题。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从这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出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人们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6.材料中所述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7.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答案 6.B 7.D解析 第6题,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7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8.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D.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答案 D解析 我国矿产多伴生矿,不易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矿产分布区和加工消费区不能配套,这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劣势。因此A、B、C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能力提升]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9~10题。&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10.下列关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B.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C.滥占耕地现象已不存在D.城市用地紧张,房价不可控答案 9.D 10.A解析 第9题,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持续下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第10题,生态退耕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用地增长过快,导致土地资源紧张。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据此完成11~12题。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中国&36&97&41美国&13&0&13日本&资料缺失&0&26其他&51&3&201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1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 11.C 12.B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的减少与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关系密切。稀土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将会造成严重的稀土资源短缺,因此必须对稀土原矿和经过初级加工的稀土进行出口控制;同时加强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13.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其原因。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解析 第(1)题,由图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可知,我国耕地多分布在条件适宜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本身比较干旱,引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进而引发荒漠化问题。第(3)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市场发生了改变,因此其农业类型也就发生了相应的调整。14.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问题。&(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答案 (1)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解析 第(1)题,结合甲图,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第(2)题,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的排放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重。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区域&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耕地占全国的比重外流区&长江以南地区&80.4&53.5&35.2&长江以北地区&14.7&44.5&59.2内流河地区&4.9&2&5.6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124亿立方米,2002年我国用水量为5 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的水资源总量的1/5,但缺水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1)试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资源危机对我国农业、城市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答案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严重(2)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的毁坏(3)危及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如农田受灾、人畜饮水困难;影响我国城市生产生活如城市供水不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体污染、河川断流、城市地面下沉、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有哪些是矿物资源?那些矿物资源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目前我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再生资源包括两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 、煤 、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
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 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主要再生能源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 ,并利用热水发电
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 80至100公哩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 至5公哩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等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风能
风能资源(Wind Energy Resources)因风力 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风具有的动能称风能.风速越高,动能越大.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从矿物的分类及矿物成分来看,矿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如金刚石成分是碳,自然金成分是Au.化合物则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根据阴离子成分不同分为若干类:
化合物类型 阴离子成分
硫化物 S-2
氧化物 O-2
氢氧化物 (OH)-1
卤化物 F-1、Cl-1、Br-1、I-1
碳酸盐 [CO3]-2
硫酸盐 [SO4]-2
铬酸盐 [CrO4]-2
钨、钼酸盐 [WO4]-2 、[MoO4]-2
磷、砷、钒酸盐 [PO4]-3 、[AsO4]-3、[VO4]-3
硅酸盐 [SiO4]-4
硼酸盐 [BO3]-3
亚硒、亚碲酸盐 [SeO3]-2、[TeO3]-2
硒、碲酸盐 [SeO4]-2、[TeO4]-2
碘酸盐 [IO3]-2
氧、氢氧卤化物 [O2Cl2]-6 、[(OH)3Cl]-4
硫卤化物 S2Cl2
以上各类化合物加上单质矿物共十八类.这些矿物中硅酸盐矿物种数最多,占整个矿物种类的24%,占地壳总重量75%,硫卤化物最少,只有一种.
矿物分为下列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包括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硫酸盐、钨酸盐、钼酸盐、硝酸盐、铬酸盐矿物等).
新矿物.世界上已知矿物约3000种.随著研究手段的改进,新矿物种的发现逐年增多.若以20年为一个计算单位,则新矿物的发现,年为87种,年为185种,年为256种,年为347种.80年代平均每年发现新矿物约 40~50种.中国从1958年发现香花石开始,至1989年已发现新矿物约70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地球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地球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大约每隔15—20年就增加一倍。与此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各类自然资源大量的浪费和损毁,造成资源数量减少、质量衰退,并由此而引起生态环境失调,乃至物种和品种的灭绝,致使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承受巨大压力,并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质称为自然资源。除了太阳能以外,我们所依赖的全部自然资源都取自于地球。地球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按用途分类,可以把资源分为提供物质需求的物质资源和提供能量需求的能源两类。按资源的形成周期特征分类,一般分为无限资源和有限资源两类:
1. 无限资源:随地球形成而存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等。
2. 有限资源:根据形成的周期长短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1)不可再生资源:如分布在岩石圈中的矿产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亿万年演化的产物,在人类短暂有限的历史之中无法消耗完再次形成。
(2)可再生资源:产生周期短,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周而复始地循环形成与利用。主要指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
一、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自然界中所有埋藏在地下或者分布在地表的、有利用价值并且在开采技术上可行的矿物和岩石资源的统称。矿产资源以化合物形态产出,用于加工成各种产品。矿产资源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就开始采集利用矿产资源,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总量却是有限的,尽管随着探矿和开采技术的进步,新矿藏不断被探明,原先无法开发的矿产资源被开发利用。目前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陆地浅层岩石圈表层。
1. 矿床与矿石品位
  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矿物的需求或开采技术进步,原先无利用价值或无法开采的地质体也可以成为新的矿床。
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具有一定形状、产状和大小的矿石堆积体,是开采的对象。矿床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数量即储量,有些矿床如铁矿,必须达到亿吨才能称为大型和特大型矿床。而另一些如铜矿、铅锌矿达到百万吨级就可以构成大型或特大型矿床。
  矿石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衡量矿石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品位,品位就是矿石中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大多数非金属矿物原料的品位以其中有用矿物或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如钾盐、明矾石等;原生贵金属矿石的品位一般以克/吨(或10-6)表示;原生金刚石矿石的品位以克拉/吨(1克拉=0.2克)或毫克/吨表示;砂矿品位一般以克/立方米或公斤/立方米表示;金刚石砂矿常用克拉/立方米或毫克/立方米表示。按品位,可把矿石分为富矿和贫矿。如品位在50%以上的铁矿为富矿,可以直接入炉冶炼;品位在25—30%的铁矿为贫矿,必须经选矿富集后才能冶炼。在一定条件下,常常规定值得开采矿石的最低工业品位。在矿床或矿体中,矿石品位常不均匀,甚至变化较大,通常要划分区段,按科学而又严格的方法系统取样,分析化验,才能得知矿段或整个矿体、矿床的平均品位。
主要矿产性质及用途分类
黑色金属矿产
铁、锰、铬、钛、钒
有色金属矿产
铜、铅、锌、镍、钴、钨、锑、钼、铋、汞、锑
轻金属矿产
贵金属矿产
金、银、铂族金属(钯、钯、铑、铱、钌、锇)
稀有、稀土金属矿产
铪、铌、铍、锂、锆、铯、铷、锶、铈族元素(轻稀土)、钇族 元素(重稀土)
分散元素矿产
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
放射性金属矿产
铀、钍、镭
非金属矿产
冶金工业辅助原料
菱镁矿、耐火材料、石灰石、萤石、造型用砂、造型粘土等
制造业原料
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化学工业及肥料工业原料
磷、硫(硫铁矿、自然硫)、钾盐、镁盐、盐(岩盐、池盐、天然卤盐)、天然碱、钠硝石、芒硝、碘、溴、钾长石、含钾岩石
建筑材料及水泥原料
滑石、石墨、石膏、水泥原料(石灰岩、黄土、粘土、石膏、铝矾土等)、建筑材料(石料、砂、砾)、砖瓦用粘土、大理石、耐酸石料用花岗岩、铸石原料(珍珠岩、松脂盐、黑曜岩)、叶蜡石、蛭石、白垩、膨润土、漂白土、硅藻土、浮石
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
长石、石英砂、石英砂岩、白云母、石灰岩、长石、萤石、芒硝、高岭土、塑性粘土
压电及光学原料
压电石英、冰洲石、光学萤石
工艺美术原料
硬玉、软玉、玛瑙、水晶、琥珀、绿柱石、金刚石、石榴子石、孔雀石等
铸石和研磨材料
铸石材料(辉绿岩)、研磨材料(石榴子石、刚玉、金刚石等)
可燃有机盐矿床
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地蜡、地沥青、油砂、泥炭等
地下水资源
地下饮用水、地下热水、技术用水、矿泉医疗水及可提取某些有用元素(Cl、Sr、B)的卤水
(据姚凤良,2006)
2. 矿产资源的种类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大约有1100多种,按照矿产所含的可用成分和用途,可以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有机矿产三类。
(1)金属矿产:通常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放射性金属矿产五类。黑色金属矿产指可提炼铁、锰、铬、钒、钴、钛、钨、镍等钢铁工业源料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指可提炼铜、锌、铅、铝、锡等金属的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指能提取金、银、铂、钯、铑、锇、铱、钌等贵重金属的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指可提取锂、铯、钽等稀土元素的矿产资源;放射性金属矿产指能提炼铀、鐶、镭等放射性金属元素的矿产资源。
(2)非金属矿产:可提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或可以直接利用的非金属矿物。只有少数非金属矿产资源用于提取某种非金属单质,如硅、粼、硫等,绝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直接利用其化合态矿物。例如石棉、金刚石、石墨、云母、石膏等矿产资源。
(3)可燃有机矿产:属于能源矿产资源的范畴,用于燃烧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俗名为“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油页岩、泥炭等也属于可燃有机矿产。上述矿产多数与生物活动有关,在地质历史时期被固定下来,一般称为“化石燃料”。
3. 矿床的成因分类
  岩石和矿床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矿床实际上是地壳各类岩石中由于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成矿作用),在地壳形成某些元素克拉克值高于平均值的地段。有用元素富集形成的各种矿床总体可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图15-1)。
<img HEIGHT="359"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h./hope/sites/geoscience/content/UploadFiles_/54631.jpg" WIDTH="452"
TITLE="地球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
&图15-1& 矿床成因分类框架图
(1)内生矿床:是在内动力地质作用,特别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将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岩浆的发展顺序和冷凝成矿阶段,内生矿床可以分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和火山矿床。
(2)外生矿床:是指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两大类。此外,另一类是由生物成因而成的可燃有机岩矿床,从广义上属于沉积矿床的范畴,但因其用于能源的目的,且形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又作为专门的成矿理论进行研究(见本节第二部分)。
(3)变质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使某些成矿组分发生活动、迁移、集中和重结晶形成矿床,都属于变质矿床。变质矿床常见的有铁、铜、铅、锌、金、铀、锰、铬、镍、钴、铌、钽、白云母、硼、石墨、菱镁矿、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石棉等矿产,并占有世界储量的很大比重,如铁矿为70%、铜为60%、锰为63%等。
4.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储量
  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量称为储量。实际上,许多矿产都有比储量大得多的资源量。随着找矿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潜在资源和未经发现资源将会转化为储量,而且还会发现很多新类型矿床与矿产资源。目前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较丰富的国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智利、赞比亚、扎伊尔、摩洛哥等。世界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如下:
(1)铁:世界总资源量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占17.5%)、俄罗斯(16.8%)、加拿大(11.7%)、澳大利亚(11.5%)、乌克兰(9.8%)、印度、中国、法国、南非、瑞典、英国等。其中富铁矿1400亿吨,以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瑞典、南非等居多。
(2)铜:据统计,铜储量为6.41亿吨(金属含量),70%分布在4个不同的区域:&#9312;智利和秘鲁的斑岩铜矿是世界最大铜矿藏区,占世界总储量的27%。&#9313;美国西部的斑铜矿和砂页岩型铜矿约占总储量的20%;&#9314;赞比亚北部与扎伊尔毗邻的砂页岩铜矿带约占总储量的15%,分布在长55公里、宽65公里的带状区,是世界最著名的铜矿带。&#9315;俄罗斯、哈萨克的各类铜矿占10%。按国家排列,智利居首位(20.9%)、其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秘鲁、扎伊尔、加拿大、哈萨克等。近年波兰、菲律宾等国也有新的发现,并进入世界前列。
(3)铝:世界铝土矿总储量25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印度等国。五国合占总储量的60%。此外,还有中国、喀麦隆、苏里南、希腊、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
(4)铅锌:在自然界中多为铅锌复合矿床,其消费量仅次于铁、铝、铜居第4(锌)和第5(铅)位。已探明铅储量1.5亿吨,锌1.15亿吨。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哈萨克等国。合计约占铅储量的70%和锌储量的60%。
(5)锡:世界探明储量1014万吨。锡矿呈带状分布,太平洋地区是主要蕴藏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东亚两大锡矿带。东南亚锡矿带北起缅甸,沿缅泰边境向南经马来半岛西部,再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伴生有钨,故有“锡钨地带”之称。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0%。东亚锡矿带:&#9312;西起中国云南个旧,向东沿南岭构造带延伸到广西;&#9313;南起朝鲜北部,经中国东北地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9314;从中国的海南岛起,沿中国东南沿海延伸到香港一带;&#9315;日本本州岛北部的小型锡钨矿,是中国大陆锡矿带的侧端。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锡矿带,非洲中部等地也有锡矿分布。从国家看以印尼、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玻利维亚等国储量较多。
(6)锰:现世界已探明储量120亿吨,集中分布在南非(占45%),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中国等。
(7)镍:世界总储量1.1亿多吨,集中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
(8)金:属贵金属。世界总储量4.1万多吨,主要分布在南非(69%)、俄罗斯(约占10%)、美国(9%)、加拿大等国。
(9)磷矿:世界总储量760多亿吨,商品级磷矿石的储量为155~164亿吨左右。多集中在摩洛哥(56.2%)、美国、俄罗斯和西撒哈拉等国和地区。
  目前可提取利用的矿物元素达到80多个,工业上利用的矿物占已知2500种矿物的15%左右。早在1976年世界开采的矿石量已超过120亿吨,连废石在内,总开采量达1000亿吨以上。近30年来,世界矿产开采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如年间,铁矿石开采量占20世纪以来80年中总产量的近55%,钾盐占67%,铝土矿占近80%。年,1/4世纪内人类所消费的金属量已超过历史消费量的总和。至2000年全世界的金属消费量为1971年的2.5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知和未知矿产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开采和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必然会导致全球资源储量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即使是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矿产资源上完全自给自足。虽然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较大,但主要矿产储量占世界比例并不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很不乐观(详见表15-2)。
世界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持程度
<img HEIGHT="177"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h./hope/sites/geoscience/content/UploadFiles_/54949.jpg" WIDTH="602"
TITLE="地球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
5. 中国的矿产资源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16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150多种。其中,金属矿产50多种,非金属矿产和有机矿产80多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居世界第3位, 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钨矿、锡矿储量分别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稀土矿占世界总储量的53.5%。非金属矿产种类也很齐全,储量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矿产资源消耗日益增加。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仅达世界人均矿产拥有量的58%。不少矿产资源总量虽多,但贫矿多,富矿少,冶炼成本高昂。如铁矿储量,中国位于世界前列,但大多数是含铁30%左右的贫矿,少有含铁50%以上的富矿,同时分布分散,开发困难。某些矿产资源比较短缺,如金刚石、铬、铂、钾盐等。中国的矿产资源中伴生矿相当多,以现有得技术水平难以分选冶炼,有效利用矿石里面的各种有用成分。伴生矿回收率很低,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尾矿的不合理处理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提高冶炼分选技术,提高对尾矿中各种有用成分的回收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有:
(1)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煤、铁、铜、铝、铅、锌等支柱性矿产都有较多的查明资源储量。煤、稀土、钨、锡、钼、锑、钛、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
(2)优劣矿并存。既有品质优良的矿石,又有低品位、组分复杂的矿石。钨、锡、稀土、钼、锑、滑石、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品质较高,而铁、锰、铝、铜、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以铁矿为例,查明资源总量为576.62亿吨,基础储量220亿吨,但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铁的平均品位仅为33%,大部分铁矿品位为25%~40%,占查明资源储量的81.2%,品位在25%以下的占4.6%,品位在40%~48%之间的占11.5%,品位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
(3)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如我国迄今发现铜矿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4)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磷矿主要在南方,铜矿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5)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石油、天然气、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很大。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
(6)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表15-3)。金刚石、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
我国21个矿种的储量在世界总储量中的位次和所占的比例
<img HEIGHT="456"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h./hope/sites/geoscience/content/UploadFiles_/54131.jpg" WIDTH="455"
TITLE="地球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荐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