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专业有多大用途

人大经济学专业学费是多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大经济学专业学费是多少
|0|0|暂无简介
凯程教育成立于2005年4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到底有多大作用? - 知乎1被浏览702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理工本科,经济学硕士、博士。&br&&br&经济学是先有结论,后做推导的学科。现实之中,能有多大用处,大家都明白。&br&&br&当御用经济学家,大多数情况下,是替现有的利益集团的政策找合法性。&br&&br&当在野经济学家,大多数情况下,是替资本集团的作为找理由或者其希望推出的政策找合法性。&br&&br&经济学系统内部,存在严重的学霸制度。找个好导师,绝大多数情况下,比个人能力重要得多。&br&&br&学术路线,重要的是人脉。如果能抱上某学霸的大腿,接受他的衣钵,成为某一学派的掌门人,这一派又能获得官方或者资本集团的支持,那么你将来就如鱼得水了。&br&&br&你完全可能有机会成为中央领导的智囊团成员,虽然他们知道你说的是胡说八道,但是从礼贤下士的角度,中央也要做个样子。&br&&br&领导真正需要你做的,其实就是借你一个名声。政策早就琢磨好了,但是扔出来以前,需要你用经济学找合法性。琢磨琢磨凯恩斯当年怎么干的就明白了——1933年,罗斯福执行新政,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再比如,国内的厉股份,吴破产,还有写《中国农业改革和农业增长》的某大神,分析包产到户增加农业产量若干若干,回避中国农业在1980年代初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进化为石油农业。&br&&br&这里面有的是命题作文,有的是主动投稿。不管哪种,只要给领导的政策找对到了理由,提供了合法性,你的前途就会大大地光明。&br&&br&有的是人会出巨资请你们把他们的私活夹带在你给中央的建议里。甭管中央采纳不采纳,只要能让中央看到,他们就会给钱。一般来说,中央领导就是做礼贤下士的姿态,也会在你们的建议上画圈。&br&&br&每年各种讲座、论坛、约稿、出版,接连不断,顾问、专家头衔,应接不暇,你懂的,那都不是白去的。&br&&br&如果你能搞到资金支持,你还能成立各种研究院或者研究所,那就更活泛了。&br&&br&你的大多数所谓的科研成果,其实都是学生或者本门其他人做的,你署个名就可以。其实也不难做——因为结论早就有了,你的学生或者门人要做的就是用数学把读者侃懵,绕翻,让这个结论看起来高大上而已。有些门人甚至主动联系你,希望你署名,帮他们推荐——因为如果你不推荐,他们只能默默无名。&br&&br&你的弟子之中,会有很多人成为高级技术官僚,虽然这些人内心之中知道你代表的这一门的理论是扯淡,但是他们也愿意主动和你示好,因为他们也要发表文章给自己贴金,显示自己有“知识”,与众不同。&br&&br&如果你能得到中央领导的垂青,那么巴结你的官僚会更多。&br&&br&你希望解决什么困难,直接找这些官僚就行了。省委书记、部长、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的影响力不过在本辖区和本行业,你的影响力可以遍及全国。&br&&br&成不了某一学派的掌门人,同一门派的也不多,实力也不强,还想走学术路,就准备苦逼熬年头吧。&br&&br&商业路线,重要的也是人脉。做各种业务,大都离不开人脉。如果师兄、师叔、师伯有很多在商届拥有大量资源,那么你也可以混得相当逍遥。&br&&br&如果没有人脉,那就准备苦逼郁闷吧。&br&&br&经济学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实践之中,你学到的知识基本是然并卵。&br&&br&因为你的知识来自书斋之中的胡思乱想的理论和牵强附会的验证。&br&&br&你的同事虽然没有你有知识,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br&&br&老老实实跟在对方后面当学徒吧。&br&&br&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人脉和经验,你的业绩很难超过比你工作得早的同事。&br&&br&许多经济学硕士、博士,毕业以后在商界混得不如同事,原因即在于此。&br&&br&******************************************************************&br&&br&说点题外话,经济学,从诞生时起,就是为利益集团(主要是统治集团)的经济政策寻找合法性。&br&&br&所以,经济学家,只有两个任务:为利益集团代言,培养接班人。&br&&br&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两个任务,都不需要太多的人手。&br&&br&在大政府时代,经济学有了第三种任务,就是为利益集团培养被洗脑的技术官僚(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管理层,也是技术官僚)。&br&&br&这方面的需求量,其实也不大。&br&&br&雪上加霜的是,大学扩招,大多数学校扩招的都是经济、法律之类的专业。经济学专业的供给其实是过剩的。&br&&br&当然,扩招以后,大多数专业也多是过剩的。&br&&br&无论是为利益集团代言,还是培养接班人,或者成为关键岗位的技术官僚,其实都需要导师的支持。&br&&br&经济学读硕、读博就是为了积累人脉,除此以外,没有太大的意义。&br&&br&三类精英相加,每年的总需求量相比毕业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br&&br&其他人一般是经济相关类的各种民工。&br&&br&其中,金融民工的待遇,比其他行业民工(比如财经类记者)的待遇强一些,基本没有发展空间。&br&&br&如果作为金融民工,那么985、211的经济学本科就足够了。985、211的经济学本科文凭,不是证明你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而是证明你的智商。这就如同,经济学读硕、读博就是为了积累人脉,而不是知识一样。&br&&br&非985,211的经济类本科,如果想当金融民工,又不想从桂圆起步的话,最好再读一个硕士,否则实在拿不出手。
理工本科,经济学硕士、博士。 经济学是先有结论,后做推导的学科。现实之中,能有多大用处,大家都明白。 当御用经济学家,大多数情况下,是替现有的利益集团的政策找合法性。 当在野经济学家,大多数情况下,是替资本集团的作为找理由或者其希望推出的政…
谢邀。&br&国外的期刊的话,仍然五大刊是首选:&b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br&Econometrica &b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b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br&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r&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field top,都是各个领域的顶级期刊,比如:&br&Journal of Econometrics&br&Journal of Finance&b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br&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br&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br&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br&上海财经大学有一个期刊目录的:&br&&a href=&///?target=http%3A//se./structure/zh/jiaoyugg_con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国内的话,《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必然是首选,《中国社会科学》也会有少数经济学的文章,这些是国内的top了,可以关注。&br&&br&问问题之前可以先搜索,比如我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经济学初学者应该看什么样的论文? - 慧航的回答&/a&&br&&br&此外,如果你只是业余想看看而非phd要做研究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br&&p&&a href=&///?target=http%3A///r/CnXz6xnExkS5rV2I9yA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CnXz6xn&/span&&span class=&invisible&&ExkS5rV2I9yA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知乎不让我评论了,我回去面壁思过了。当然,知乎不让我评论,我也不会让你们评论我的答案的^^&br&&a data-hash=&c16fcef6e0eba497fd3c63& href=&///people/c16fcef6e0eba497fd3c6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c16fcef6e0eba497fd3c63&&@南方问&/a& 你不是搞笑么。。我都被禁止评论了,你还在评论区问我,因为不友善呗
谢邀。 国外的期刊的话,仍然五大刊是首选: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field top,都是各个领域的顶级期刊,比如: Journal of…
我的建议是,先把最基础的三门学好,也就是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剩下的用的时候再学&br&&img src=&/c3ae8b11c62f657dd133219_b.png& data-rawwidth=&1490& data-rawheight=&1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0& data-original=&/c3ae8b11c62f657dd133219_r.png&&
我的建议是,先把最基础的三门学好,也就是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剩下的用的时候再学
谢邀 &a data-hash=&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 href=&///people/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8986ffec21e6a46d9e2b84c69f41c1fc&&@停云诗就&/a&&br&&br&我来回答下牛津的政经哲专业主要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于北大的政经哲专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所借鉴意义。&br&&br&首先呢,PPE毕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可能性:英国公务员、外交部、国防部、投行、咨询、教书都有很多。下面讲的是:&u&为什么要创造这种一种专业组合呢?创造专业组合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呢?&/u&&br&&br&&br&经过三年的学习,我的答案是:&u&培养政策的制定者和分析者&/u&。&br&&br&&u&牛津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人?&/u&&br&Source: &a href=&///?target=http%3A//www.ppe.ox.ac.uk/index.php/course-inform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urse Inform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The degree has, over the years, produced numerous eminent philosophers,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economists, as well as heads of state,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ants, politicians, industrialists, financiers, journalists, and a host of other professionals who are distinctive in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bout issues of public significance.&br&我们可以看出,虽然PPE毕业生做什么的都有,但是牛津PPE官网特别挑选出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家元首、公务员、政治家、产业家、金融家、记者等。这些人的特点是:他们可以&u&批判性并且创造性地思考有公共意义的问题&/u&。这就是牛津PPE想要培养的人。&br&&br&&u&牛津PPE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u&&br&英国政治家:最近40年内的三位首相Edward Heath, Harold Wilson和David Cameron。内阁或者前内阁成员: George Osborne, William Hague, Jeremy Hunt, Philip Hammond等。反对党成员: Danny Alexander, Chris Huhne, Ed Balls, David Miliband, Ed Miliband。&br&外国政治家:昂山素季(不用介绍了吧),克林顿,印度前总理Indira Gandhi,还有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秘鲁、澳大利亚、加纳等国的国家元首。&br&媒体从业者:BBC, Times, Financial Times, Guardian, Independent等多位主编和知名编辑记者。&br&其他:Isiah Berlin。&br&据2011年的统计,英国议员中有35名牛津PPE的议员(相比有20名伊顿公学的议员)。就在这次的内阁重组中,就有2位牛津下属的Somerville College的PPE毕业生进入了内阁。&br&&br&&u&牛津PPE的创始初衷&/u&&br&PPE是20年代开创的专业。在20年代之前,很多的进入英国的公务员系统,进入到决策层的议员内阁成员等读的是Greats专业,主要修读过去的经典书籍。20年代时,牛津意识到对于新时代要进入英国的政策分析制定的人来说,过去的经典书籍已经不够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了解哲学、政治、经济的人,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政策分析制定。一开始的名字定为Modern Greats现代经典学,慢慢的改名为PPE。&br&&br&&u&PPE的课程怎样支持学生?&/u&&br&Source: &a href=&///?target=http%3A//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courses-listing/philosophy-politics-and-econom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i class=&icon-external&&&/i&&/a&&br&Studying Philosophy, you will develop analytical rigour and the ability to criticise and reason logically, and be able to apply these skills to questions concerning how we acquire knowledge or how we make ethical judgements.学习哲学可以让学生得到严格的分析以及逻辑的思维习惯。因此,一位北大的教授曾向我抱怨:牛津的哲学太不哲学了,学习的只不过是思维方式。诚然,课程的设计中,哲学很大一部分就是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的。另外,进入第二年以后,哲学学科中唯一必修的课程就是“伦理学”。探讨什么对于社会是好的是每一个PPE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不知道什么对于社会是好的,何谈制定分析社会政策?&br&&br&The study of Politics provid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modern societies. It helps you to evaluate the choices that political systems must regularly make, to explain the processes that maintain or change those systems, and to examine the concepts and values used in political analysis.学习政治可以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中政治体制对于社会的影响。同时,制定分析政策者当然要能够在政治体制中游刃有余的穿梭啦。&br&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consumers, firms and government make decisions that together determine how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An appreciation of economics and the general workings of the econom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ake sense of governmental policy-making, the conduct of businesses and the enormous changes in economic systems occurring throughout the world.牛津的二年级微观经济学学习主要是三部分:福利经济学、产业政策以及信息经济学,其实都是研究什么政策对于社会是好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十分偏重央行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在现在的环境下。&br&综上,三门学科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制定分析政策。&br&&br&因此,我认为牛津PPE想要培养的人、培养出的人、创始初衷、课程支持都达到了高度统一:即培养政策的制定者和分析者。
我来回答下牛津的政经哲专业主要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于北大的政经哲专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所借鉴意义。 首先呢,PPE毕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可能性:英国公务员、外交部、国防部、投行、咨询、教书都有很多。下面讲的是:…
谢邀。&br&&br&非常赞同在研一打好基础的想法。我在知乎上和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的时候提过很多次,研一的三高课程是以后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如果研一的基础打不好,未来做科研是免不了回过头来补习的。&br&&br&我不是很赞同在研一的时候就跟着导师做项目发论文。给导师打打下手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纯粹是在浪费研一的宝贵学习时间。也许有一些工作也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也许导师也会给你跑个回归什么的,但是单纯的做项目学习的知识是点状的、孤立的。导师让你做DID你就去学DID,做项目的时间紧迫,不会允许你有大量时间去系统性的自学treatment effects的内容,更何况没有研一扎实的计量基础,熟悉计量的语言,也没办法系统的学习treatment effects。这样的学习结果是技能浮于表面而不能成体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对以后的科研是非常不利的。&br&&br&不打好基础就盲目做项目,跟只上知乎不看书的危害是一样的,大量的碎片化知识在脑袋里,左脑是水右脑是面粉,脑袋一晃全成浆糊了。往往这样的人在项目碰到难题的时候,发现不得不去学习A内容,而学A内容必须得学B内容.......很多人最终从入门到放弃,得过且过而已。&br&&br&与之相反,如果研一的时候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再跟导师做项目,碰到问题无非是复习和添砖加瓦而已:知识体系已经构建,语言已经掌握,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小了很多。&br&&br&当然,打好基础也要适可而止。比如题主提到的数学方面的内容,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因为学动态规划碰到了泛函的内容就把泛函分析系统的学一遍,没那么多时间。只要能够保证数学不成为你阅读的障碍,基本上就够用了。&br&&br&研一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以后不管你做任何领域,跟研一的三高课程都脱不了关系。比如当你读Hsieh的misallocation的时候,文章中厂商行为的推导是纯粹高微的简单应用,如果高微底子没打好,连markup rule都不知道,很难想象能理解模型的含义;校准部分是宏观的常用手法,文章中使用了常见的校准方法,如果对宏观不熟悉,也没办法理解校准这一部分;对度量误差的讨论则是计量的内容,如果计量基础没打好,你可能读到classical measurement error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以及度量误差的attenuation bias,如果计量基础不牢,忘记了这个结论,读这一部分会非常吃力。以上这些基本上都是作者假设你已经知道,根本没怎么多解释的东西,如果三高基础没打好,估计这篇论文也就是从入门到放弃了。如果三高基础打不好,这篇论文读不懂,导师给一个misallocation的项目,差不多就蒙圈了。&br&&br&所以啊,研一好好打基础,研二边做边学,研三干中学,会非常顺畅。如果反过来,从研一就开始干中学,恐怕到后面你会发现要补的漏洞越来越多,浪费更多的时间。
谢邀。 非常赞同在研一打好基础的想法。我在知乎上和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的时候提过很多次,研一的三高课程是以后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如果研一的基础打不好,未来做科研是免不了回过头来补习的。 我不是很赞同在研一的时候就跟着导师做项目发论文。给导师打…
不请自来,多有冒犯,请多见谅。作为一位农大经管院本科学生,以下的内容多多少少肯定会有一些主观,请题主选择参考。&br&
如果要我说一下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到底怎样的感受,我觉得还要从农大这个学校说起(关于历史来源等百科上有的我就不说了)。农大这个学校是个学科特色学校,除了个别特殊学科外,其他的不管学院或者专业名字是啥,老师研究内容和学生们上课和科研接触的基本上都要和农业沾上关系。虽然社会上归类农大为农林类,但是我们对外宣称自己的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不过我觉得还算不上一个纯粹的综合性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谈谈咱们经管院,进而谈谈经济类下面的本科类三个专业: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br&
大一新生入学时候,录取学生分为两个大类: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管理类里有一个工商管理专业体育特长班)。新生会在大一下学期期末选择自己的专业: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的其中之一(工商管理类为会计学、工商管理和电子商务)。&br&
其中最火的可想而知是金融学,也是考研保研就业出国各路大神层出不穷的地方。金融系基本上每年都会有100人以上,近几年都维持在110多人。因为人多,加上大一的学霸们(或是出于自己的内心喜好,或是考虑到就业方向,或是跟风)大多数都选择金融,然后再加上大二大三会出现一些大一未出头的潜在学霸,导致金融系竞争激烈程度大大高于其他两个系,每年保研在即之时,金融系那些处于保研边缘的学生的GPA,如果拿到其他两个系,保研基本上绰绰有余。相比这么多的学生,金融系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到大三开学选导师的时候,一个导师带七个八个学生很正常。给我的印象里(也许不准),老师们的研究内容离基本不开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小额信贷、期货贸易等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当然这并不耽误学生想做其他的研究,但同时对学生自己研究的影响也不会为零(注意,最近总还是有高考考生问我农大的金融,金融是个很广的概念,包括很多,本科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课本上的学的和其它学校没什么太大差异,我说上面的是老师的研究内容,你自己想干啥主要取决于自己,别理解错了。我承认金融很火,不过,请先去好好了解一下金融是什么东西,具体研究什么,有部分同学私信我的问题我都看不懂=_=)。至于就业,这些影响你可以忽略,一个北京985牌子加上你优秀的个人能力,足够找到一个不差的工作。&br&
再来说说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通常简称国经系或者贸易系)。国经系从我们这一届学生数量就开始扯了,分专业选择人数不到十个人=_=,下一届、下下一届也不见好转,甚至有传言国经系某位大咖有想法设立专项奖学金来扭转局面。近三年都要靠大二大三的两次转专业,才能补上一些学生,但很有限。不过学生少不代表学科差,国经系是经管院大咖云集地之一,基本上院里的学生都能数出一两个代表人物。我熟点的老师很多是国经系,包括我很敬仰的一位去年退休的研究农产品流通的教授。系里研究据我了解(可能不准),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我经常听到的词。保研情况不太了解,我们这一届是3个人,国经学生总数应该不到20。&br&
以上金融和国经本科毕业都拿的经济学学位,奇怪的是,同样是经济类招进来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却拿的是管理学学位。虽然很多老师跟我们解释过,说是放在经济学下只能作为产经的二级学科,管理学里面可以作为一级学科,我也不懂里面有什么道理,而且我并不关心,只是感觉有些怪怪的。注意,这个对考公务员的同学尤其重要,因为这个专业在公务员考试里不属于经济类又不是属于管理类,而是属于单独的一类(名字我也忘了),而这一类很少有部门会收,报考非常受限制。下面就来说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是我在院里的专业,相对于以上两个可能更详细一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院里同学称农经或经管,是院里的招牌,不过并不是像楼上所说全国第一,但是前五还是可以保证的。大二的时候分到这个专业的绝大部分同学分为两种。第一种,自己在分专业的时候选择农经(也许大家都各有想法,但起码是自己选择);第二种,选择金融专业,但是因为大一成绩相对靠后,没有通过院里面试,选择了第二志愿农经。我们这一级一共60人左右两个班,算多的,我们上一级下一级均在30到40人,一个班。&br&
保研名额可观,难度相对金融较低,但也不是太简单。保本校的话只有学术名额,学院倾向鼓励5年直博。但是因为去年开始内外不限,以后便灵活得多,同学们可以通过保研夏令营和九月推免往外走。这里我并不是说鼓励追求保研,但我觉得做的越好就会有更多选择,避免一些压力和无助感。&br&
谈一谈课程。目前为止课程全部上完,对全部课程大概有了一定了解。总得来看,农林经济管理,我觉得在我们院里,本科这个专业叫“农业经济管理”更合适,虽然研究生有这个专业。因为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林业经济这个领域完全没有,除了在“资源经济学”课程中老师提了一下森林资源之外,我在其他课程种完全没有听到“森林”这个词。大一还没分专业时候的基础课我就不说了,说一下大二以后的一些主要课程。大二上学期的第一门专业课《农业经济学》,这个课程给我的感受是,它把农业经济领域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告诉了学生,是很必要的一门课。等到了大三你会发现,接下来的专业课基本都是这个课程内部的展开。大二下学期没有什么课,就一门《统计学》,数学课程没什么可说的。到了大三专业课来啦!《农村合作经济》:基本上就是讲合作社理论与实践,还有老师的研究成果。《农业政策学》:老师主要讲经济政策,对于想研究农业政策的同学很有用,理论基础和国内外主要政策内容都有涉及。《外国农业经济》: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概况和农业政策。《资源经济学》:这门课讲的不深,而且我觉得这门课应该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以上是我觉得比较有感触的几门课。&br&
说说题外话。我个人觉得系里面排课排得有问题。大二必修课程相对太少,大三课程多而重要,我并不知道这样的课程排法是出于什么。我是个规规矩矩的学生,大二课太少,选修课又不花什么精力,让我感觉整个大二很闲。大三精力都放在准备出国上,导致许多专业课程都浅尝辄止,考前突击三天,学到只够考试。我现在很后悔对于专业里面的各个领域都只知道一些框架,但是没有在几个领域深挖。我最不能理解的是,《计量经济学》这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竟然安排在大四上,大四上,大四上啊同志们!大家都知道大四上谁去上课啊=_=,加上《数理统计》是大二上学,都忘光了!结果是,这门课逃课率巨高的。最要命的是,有些保研的同学,夏令营考试内容有计量经济学,还没学呢,怎么考?大二闲,有的同学想做科研项目,没学计量肯定受限制啊……另外就是有一些课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安排,真的,完全是浪费时间,具体我就不说了。听说院里要做课程调整,不知道怎么调,但是我们是赶不上了。调整之后以上的回答参考性就小了。&br&
系里老师各种大咖,而且很多。农经系老师个个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这个毋庸置疑。我请教过的老师还算多,研究内容上多以微观经济为主,很少有人研究宏观经济,但都离不开“农业”这两个字,有些老师专注于一个产业,比如肉羊、糖等;最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火,很多老师在弄;院里新来的几位有北美经历的老师成立了一个消费与健康经济研究所,院里终于有点欧美味道了,别拉我!我要去“勾搭”了!&br&
总的来说,如果要就业,不那么在乎研究方向,一个985的牌子已经不错了,农业氛围并不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内容。如果以后要做科研,或者上到博士,如果对农业经济的问题完全不感冒,建议你还是离开这里,这里的气氛是不适合的。&br&——————————————&br&难得写这么多的,也读了这么多,&br&收藏之前,赏赐本狗个赞吧=_=&br&——————————————&br&ps:最近看到有校友同学想加微信,&br&说明一下,知乎上的朋友,如果不&br&是特别原因,我倾向于留言或私信&br&交流,请各位朋友理解。如果真想&br&加微信,请经人介绍后,直接微信&br&联系。&br&个人坏习惯请大家请多多包含和指教。^_^…………&br&———————————————
不请自来,多有冒犯,请多见谅。作为一位农大经管院本科学生,以下的内容多多少少肯定会有一些主观,请题主选择参考。 如果要我说一下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到底怎样的感受,我觉得还要从农大这个学校说起(关于历史来源等百科上有的我就不说了)。农…
&p&这个问题应该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ab67bfbb26f6a0fcde5f5efa8561284& data-hash=&aab67bfbb26f6a0fcde5f5efa8561284& data-hovercard=&p$b$aab67bfbb26f6a0fcde5f5efa8561284&&@缄默的老橡树&/a& 半年前邀请我回答的,我也已经给他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c9cee996cdef11fc& data-hash=&c9cee996cdef11fc& data-hovercard=&p$b$c9cee996cdef11fc&&@慧航&/a& 的答案点了赞同。今天跑过来回答纯属烦的时候怒翻了好几页时间线,发现居然没几条我感兴趣的内容,有点伤。&/p&&p&下面进入正题:&/p&&p&做学术”这个说法其实挺模糊的。我在此假定你指得是在学术界谋得一个教职并且不轻易转行。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你谋得一个教职?&/p&&p&研一的三高课,在师资足够强的学校,一般由3~6位老师担纲。其中讲微观的1~2位老师一般是做纯理论的,讲宏观的1~2位老师中至少有一位做DSGE,讲计量的1~2位老师很可能有至少一位是做理论计量的。&/p&&p&换句话说,你研一三高课程中接触的老师,核心竞争力中基本都包括数理基础强。所以有可能产生一个错觉:如果希望找到教职,必须要在数理基础上向研一教三高的老师看齐。&/p&&p&我不认为这个努力方向是错的,我想指出的是:这其实不是唯一的努力方向。&/p&&p&经济学在理论一端,目前越来越全能。原来认为不可能在经济学框架下解释的一些社会现象,现在也渐渐地在经济学框架下找到了解释。同时,在实证一端,经济学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方法和framing越来越严谨,数据口径越来越微观。事实上,在实证研究那一端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样也可以构成竞争教职的核心竞争力。&/p&&p&据我目前的感受,实证研究那一端的核心竞争力——对各种数据库和数据“生产”方式的熟悉,对各类数据分析和提取工具的熟悉等——要建立起来,也非一日之功。感谢国内万恶的毕业发表要求,我之前也想去做一点短平快版本的实证研究,但尝试了几次以后发现我在这事上非常抓瞎,算了一下未来预期的时间投入,似乎依然不会让我更早毕业,于是就没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了。&/p&&p&我的另一类经历也能佐证“数理基础并不是唯一有用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看法。我也和一些做实证研究的老师聊过,可以明显感觉出来他们的数理基础并没有做偏理论的研究的老师强,甚至还没有我强。但是看他们做的研究,结合我自己之前尝试的经历,我能明白,我如果想追上他们所做研究的质量,并不是靠拍个大腿说“我要做实证研究”死磕几个月就能追上的。&/p&&p&所以,尽管我还是个没毕业的博士,尽管我并不能完全说清楚走实证路线竞争教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博士训练和一年多的科研操练,我开始明白做实证研究需要的积累比发出来的论文所展示的要多很多。如果一个博士生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主动放弃建立数理能力,在折腾数据上很早就开始用心积累,未必不是一条可行的竞争教职的道路。&/p&&p&但是问题在于,很难把这类早定方向的人和啥东西还没学会就按照道听途说的“学术潜规则”来混着的人区分开来。两类人嘴上说的话可能差不多,但前一类人博士毕业的时候很可能手握优秀的研究,同时积累了做实证研究的能力;后一类人做了一些水文章,但找教职时一问三不知。在最坏的情况下,你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才能弄清楚,这些研一不好好上三高的人里,到底谁在裸泳。&/p&&p&所以,你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要不要打好数理基础,而是要不要裸泳。从你的描述来看,如果没想清楚就盲目把重心从课上挪开,很可能就是裸泳而不自知了。&/p&&p&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不妨先认真把三高上完,别的先不管。如果能感知到自己在数理能力方面上限较低,同时也不愿放弃搞学术的职业规划,再去培养实证研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也并不迟。就怕自己明明比较优势在数理那块,结果因为听了谣言心里发毛放弃了,那是最可惜的。&/p&&p&最后,数理基础好有没有用?还是有用的。容我吹个NB:这三年来我发现,我在博士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玩意,于是我看的和看懂的稀奇古怪的论文要显著地比别人多。虽然暂时还没变现成理论文章,但是我对变现的可能性并不悲观。&/p&
这个问题应该是
半年前邀请我回答的,我也已经给他和
的答案点了赞同。今天跑过来回答纯属烦的时候怒翻了好几页时间线,发现居然没几条我感兴趣的内容,有点伤。下面进入正题:做学术”这个说法其实挺模糊的。我在此假定你指得是在学术…
谢 &a data-hash=&4d36bec4ddccb& href=&///people/4d36bec4ddcc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4d36bec4ddccb&&@Zampeli Diana&/a&邀。&br&&br&我记得我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本科生的确在文献的把握、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现实的理解上有限,很难写出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不过我也见过像 &a data-hash=&d85dc282f& href=&///people/d85dc282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d85dc282f&&@Richard Xu&/a&这样很有想法的本科生,前途无量啊!&br&&br&言归正传,怎么选题呢?一般一个科研人员的选题会非常倚重于文献,而本科生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文献积累。那怎么办呢?我个人觉着对于本科生而言,教科书、报刊甚至社交网站都是非常好的可能的选题来源。&br&&br&别的不多说了,其实知乎本身就有很多很好的问题,比如我随手截屏了一下邀请我回答的问题:&br&&br&&img src=&/ea75095fd2_b.jpg& data-rawwidth=&1288&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8& data-original=&/ea75095fd2_r.jpg&&这里面涉及到宏观、微观、金融等多方面的问题,不管你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可能都可以从中找到灵感。&br&&br&比如“股票大跌人民币会被影响么?”这个问题,如果你对宏观经济感兴趣,可以思考一下可能影响的渠道是什么。&br&&br&“中国爆发经济危机,对各阶层民众的影响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似乎可以从数据着手分析一下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br&&br&“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可以查一下文献,有很多人做过跟留守儿童有关的论文。&br&&br&等等等等。我想如果你比较有心,应该可以从这里面找到非常多的潜在的题目。你可以从中找到几个比较感兴趣的,去思考一下,找一下文献,看一下别人都做了什么,他们的数据哪里来,用了什么技术手段,说不定思路就来了呢。&br&&br&当然,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么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么?我能从哪里找到数据?我现有的技术能够支撑我完成这篇论文么?&br&&br&如果你想到了一个问题,而以上的三个问题又都是positive的回答,那还等什么,动手开始做吧!
谢 邀。 我记得我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本科生的确在文献的把握、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现实的理解上有限,很难写出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不过我也见过像 这样很有想法的本科生,前途无量啊! 言归正传,怎么选题呢?一般一个科研…
&p&我来讲个段子顺便黑一下PKU:&/p&&p&我们当年经双中微的一个班是平新乔教的. 平的微观书第一节课讲了一些点集拓扑.&/p&&p&第一节课平就说:&你们记住,单点集不可能是闭的!&.&/p&&p&回头查了一下,这句话居然还被他堂而皇之地写到了书里.&/p&&p&于是实在忍不了的我再没去第二节课.&/p&&p&敢在好几百人面前如此大方地讲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我也是佩服他的勇气.&/p&&p&稍微说点正题: 博弈论里面用到的Kakutani不动点定理算是一个。&/p&&p&此外就是拿诺贝尔奖咯。&/p&&p&上师叔祖&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Auman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bert Aumann - Wikipedia&i class=&icon-external&&&/i&&/a&。&/p&
我来讲个段子顺便黑一下PKU:我们当年经双中微的一个班是平新乔教的. 平的微观书第一节课讲了一些点集拓扑.第一节课平就说:"你们记住,单点集不可能是闭的!".回头查了一下,这句话居然还被他堂而皇之地写到了书里.于是实在忍不了的我再没去第二节课.敢在好几百…
&p&&b& 我刚好是人大今年考研的,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你。&/b&&/p&&img src=&/v2-c517b0c6acf55cdd3b2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517b0c6acf55cdd3b2b_r.jpg&&&br&&p&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前天终于结束了。&b&我从大二就开始为人大做准备,今年的考题确实和往年有些不一样,入锅看往年的真题,平时没有别的方面的努力,还是有些难度的。&/b&&/p&&p&今天就特意将人大802经济学专业课回忆版以及每道题考查知识点以及答题感受做出总结,积攒人品,顺利考上。&br&&/p&
&p&估计其他考人大经济学的学员,考后会吐槽,今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考题大变化。题量上看,之前12道考题,今年改成10道大题。难度上看,重点知识点依然成为今年的高频考点,比如说政经中的剩余价值学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微观中的三级价格歧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等;宏观中的IS-LM模型、索洛模型等。当然,也存在一些超纲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宏观部分,比如说货币经济周期理论、非常规货币政策等,如果没有额外的积累,相信肯定会满脸懵懂。&/p&
&p&&b&政治经济学部分&/b&&br&&/p&&p&&b&第一题&/b&&/p&
&p&【&b&真题回忆&/b&】简述剩余价值的主要内容。&/p&
&p&【&b&答题心得&/b&】作为人大802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第一题,考查了一道基础的核心知识点。当时,可以说对我起到了稳定情绪的作用。平时,在整理剩余价值知识点的时候,主要有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率以及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最后,简单回答以下剩余价值与经济危机产生的关系和影响。在考场上,我将涉及到的剩余价值知识点全都写上了。&/p&
&p&&b&第二题&/b&&/p&
&p&【&b&真题回忆&/b&】此题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话,问“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的含义,“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是指怎样的过程,并指出这段话的现实意义。&/p&
&p&【&b&答题心得&/b&】这道题引用了一则高大上的材料,看似难度很大,但是只要将材料的含义与政治经济学中的考查知识点联系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实际上,这道题考查的核心是分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商品所有权规律如何转化成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关系。&/p&
&p&这部分内容,刚开始我也有点蒙,不知道从而下手。后来,最后结合之前在课上讲述过的内容,再结合所给出的材料,硬生生的写了一页纸。写后,感觉很好。&/p&
&p&&b&第三题&/b&&/p&
&p&&b&【真题回忆】&/b&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p&
&p&【&b&答题心得&/b&】相对来讲,本题属于相对开放的一道题,主要考察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p&
&p&这题我就不多说了,考人大的应该都会。不过这题目,我觉得我能得高分,因为我临考前重新看了下之前的专题,当时讲过答题框架。&/p&
&br&&p&&b&微观经济学部分&/b&&br&&/p&&p&&b&第四题&/b&&/p&
&p&&b&【真题回忆】&/b&告诉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以及两个厂商各自的需求函数:&/p&
&p&(1)这两个厂商将针对两个市场制定何种价格策略?两个市场各自能够销售多少产品?厂商实现多少总利润,在两个市场分别造成多少福利损失?&/p&
&p&(2)假设企业被禁止使用价格歧视策略,那么该企业采取何种价格策略?能够在两个市场上各自销售多少产品?两个市场总共实现多少利润?在两个市场上分别造成多少福利损失?&/p&
&p&【&b&答题心得&/b&】本题主要考察价格歧视的有关内容。价格歧视特别是三级价格歧视一直都是人大关注的重要考点,三级价格歧视中的计算题也是平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微观经济学典型计算题之一。&/p&
&p&考场上,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因为这一块,在平时复习以及课堂过程中多次讲过,还讲过详细的解题套路。记得当时课上,讲了一道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10年一道考研真题,正是与此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道题都以相同的角度考察了三级价格歧视中厂商合并为一个市场以及在两个分割市场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所以说,15分轻松到手。&/p&
&p&&b&第五题&/b&&/p&
&p&【&b&真题回忆&/b&】给出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形,消费者收入为100,以及两种商品。求:&/p&
&p&(1)消费者最优消费量。&/p&
&p&(2)如果第一种商品价格由1提高到2,其他因素不变,则价格上升对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影响的总效应有多少?按照Slutsky分解原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别是多少?&/p&
&p&(3)计算第一种商品价格从1变为2,要保持原有效用不变的收入补偿数额。&/p&
&p&【&b&答题心得&/b&】看到这道题,我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常规的考题,而且之前重点考过了消费者最优选择以及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特别是对斯拉茨基分解法的原理、图形分析以及有关计算题进行了重点复习。&/p&
&p&在这里要感谢下郑炳老师,临考前一天晚上还说:平时练习都是假设价格下降,有可能会出价格上升。果然,真中了。当然,这次考得不错,主要感谢他,范里安书上的知识点,这里就用上了。&/p&
&p&建议18学员,平时在整理微观计算题的时候,特别对替代效应的计算题进行的整理归纳。&/p&
&p&&b&第六题&/b&&/p&
&p&【&b&真题回忆&/b&】假设一个地区有两家企业,上下游关系,给出了各自的生产函数,以及产品的价格。证明,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出现无效率的资源配置。&/p&
&p&【&b&答题心得&/b&】平时,最抵触有关证明题。所以,看到这道题满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只是看到问题中要求我们在利润最大化情况下进行求解,所以想到构造一个利润函数,结果很顺利。阿门,太棒了!&/p&
&p&走出考场,从考同一张专业课试卷的同学中得知,这道题与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某一课后习题类似。前车之鉴,建议明年准备人大经济学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这本书,特别是课后典型习题的掌握。&/p&
&br&&p&&b&宏观经济学部分&/b&&br&&/p&&p&&b&第七题&/b&&/p&
&p&&b&【真题回忆】&/b&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与实际经济周期(RBC)对经济波动的根源和传导机制的看法有什么不同?&/p&
&p&【&b&答题心得&/b&】说实话,这是很苦逼的一道题。对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曼昆经济学(第七版)的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及到。&/p&
&p&但是,在考场上,我还隐约的记得,之前课上,听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此同时,对于货币经济周期的概念,更是从未听说过了。所以,本着得一分是一分的心态,只能按照这个概念的字面意思简单写几句了,顺其自然。&/p&
&p&&b&第八题&/b&&/p&
&p&【&b&真题回忆&/b&】什么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p&
&p&【&b&答题心得&/b&】对于常规货币政策,对于考研人肯定能够不假思索的回答上来,但是,今年人大却反其道而行之,考察了非常规货币政策,而且在人大经济学的指定参考书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知识点。再加上上一道题对于货币经济周期概念的懵懂,当时可以说心情差到了极点。&/p&
&p&值得欣慰的是,考场上相对淡定的我,想到了经济学热点
课关于《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里,对于当前货币政策的讲解,特别讲到了常规借贷便利等新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所以说,当时还是有话可说的。&/p&
&p&在此建议18年考研的小伙伴,除了复习人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之外,还要关注国家最新的金融经济政策,特别是对新出现的有关名词概念进行了解。&/p&
&p&&b&第九题&/b&&/p&
&p&【&b&真题回忆&/b&】很多人认为通货紧缩与债务问题结合在一起,会严重抑制总需求的增长,进而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请利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模型回答如下问题。&/p&
&p&(1)未预期到的通货紧缩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p&
&p&(2)预期到的通货紧缩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p&
&p&【&b&答题心得&/b&】相对来讲,这道题也是比较简单的。实质上就是在考察我们利用IS-LM模型解释大萧条的问题。IS-LM模型是宏观课本中的重中之重,而且对于利用IS-LM模型进行现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问题也做出了重点练习。所以,看到这道题,心里不免暗暗窃喜。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拿高分。&/p&
&p&&b&第十题&/b&&/p&
&p&【&b&真题回忆&/b&】在有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中,经济一旦达到稳定状态,实际利率将维持不变,实际工资将按照技术进步的速度增长。(1)请推导有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2)证明上述关于实际利率和实际工资的判断。&/p&
&p&【&b&答题心得&/b&】索洛模型一直是人大经济学考查的重点知识点。相信很多考生和我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方面。但是,考后,有不少考生反馈平时重在于计算题,没怎么留意证明题,导致丢分,很可惜。&/p&
&p&郑炳老师厉害,临考前一天晚上预测,说让练习下如何推导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结果真考了。幸亏提醒,还真不熟练,搞不定这题目。&/p&
&p&差不多以上就是我回忆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对下一年考人大802的小伙伴们予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自己人品大爆发,如愿考上人大。&/p&
我刚好是人大今年考研的,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你。 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前天终于结束了。我从大二就开始为人大做准备,今年的考题确实和往年有些不一样,入锅看往年的真题,平时没有别的方面的努力,还是有些难度的。今天就特意将人大802经济学专业课回…
谢邀&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fd5b5fb1ff4dcb79a0e& data-tip=&p$b$dfd5b5fb1ff4dcb79a0e& data-hash=&dfd5b5fb1ff4dcb79a0e& data-hovercard=&p$b$dfd5b5fb1ff4dcb79a0e&&@曾阳&/a&&br&一年后毕业时来答。&br&———————————————————————————————————————————&br&本来说好毕业时再来答,但是一时手痒,就先答了吧,回头再补充。&br&写完历史社会学课程的期末论文,大三正式结束。一夜未眠。没有什么复杂的思绪,只是突然想到了知乎上的这个问题,就来答一发咯。&br&评论那句是黑,我并不是什么菊莴:北大元培PPE12级本科生,开学大四,挂羊头卖狗肉,本科拿经济学学位,保研意向却是去社会学系读社会学理论(尚且生死未卜。好想早点被钦定!!)。绩点一般,学术一般,学工一般,各种average。&br&在PPE的体验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母校。我曾经是传说中的著名宇宙第一高中的一员。PPE让我感觉最像RDF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成为NB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RDF,高考学霸,竞赛大牛,运动健将,文艺小能手,模联主席,设计巨匠……甚至扯淡都被认为是一项NB的技能;同样,在PPE,绩点高的人NB,啃得动哲学原典的人NB,会编程跑计量的人NB,学工做得风生水起的人NB,能在本科期间做出高质量论文的人NB……&br&但是二者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在我看来:我在两个地方同样是average的人。但是,在RDF,我会拼命想在某个指标上出头,以成为一个NB的人(然而终告失败= =);但在PPE,答主安于做一个average的人。&br&并不是说答主从高中到大学变成了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而是,PPE这个地方让我的灵魂安定下来。我可以很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而并不care自己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不是一个NB的人。&br&我在PPE的故事,其实还是挺曲折的(多说一句,其实PPE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走着千奇百怪,但是同样很曲折的路)。&br&和很多元培人一样,我因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而来到元培,在纷繁复杂的专业手册面前挣扎了一段时间后,稀里糊涂地学了一学期心理学。当时我并不知道PPE是什么鬼,只是感觉,我那个学PPE的室友整天要看很多奇奇怪怪的书。&br&大一第一学期学完,我其实觉得心理学挺不错的,蛮好玩,但是我总觉得,那种考前背教材的教育方式和高中并没有什么卵差别,这似乎和我想象中的大学教育并不相符(好吧,或许真相是我被普通心理学的81分吓跑了)。总之,我在第一学期之后考虑换个专业。&br&某些机缘巧合,我旁听了一次PPE的一次读书小组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正面和PPE有个接触。记得他们读的是政治学概论课程的两本入门书之一,《政治学的历史与边界》。我当时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讨论“自由”啊“民主”啊这些东西还挺有意思的(当然,是相对学术化和严格化的讨论,和网民骂街不可同日而语)。于是稀里糊涂就来到了PPE。这一呆就是两年半。&br&然而,在大一下学期那会儿,我还不知道自己算不算PPE的学生,因为大一下没有政治学的课,而没有学过经原(上)的人,带着零经济学基础,在听了一次经院经原(下)之后就被胡总吓跑了。所以那个学期只有哲学的课(所以似乎并不能说学了PPE,只能算学了个P= =)。&br&不过,那学期我做了一件或许是改变了自己整个生命轨迹的事情:我选了一门课叫“国外社会学学说(上)”。当时年少无知,并不知道托克维尔涂尔干齐美尔这些人的书是多么NB,浪了一学期之后刷了一个通宵复习最后在试卷上胡扯一通被康叔虐了个80分。&br&然而,我读了一个人的两篇演讲。两篇演讲分别叫做“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那个人名叫马克斯·韦伯。&br&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咋想的,读完这两篇演讲的热血澎湃,就去找了全北大人文社科院系最NB(应该也是对韦伯思想了解最深的)的老师,跟他说,我想请您指导我做韦伯的研究。&br&真是无知者无畏。当那位老师得知一个连《新教伦理》都没有读过的人就来找他说想做韦伯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br&但他还是容忍了SB的我,而且这一忍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我的研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但是隔三差五占用这位老师的时间,请他给我推荐相关著作。&br&他是我在北大最崇拜的老师之一。他就是传说中的猛大。&br&也正是国社课程的机缘巧合,让我留下了社会学的火种。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它有一天竟然会照亮我的整个草原。&br&然而,当时还年少无知的我还不知道这一切。我只是觉得,PPE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挂着PPE的名号,我们也不一定要选P、P、E的课,我们还可以学P、S,而且最神奇的是,这样做竟然没有人来管你。&br&总之,我明白了,PPE是一个可以浪的地方。&br&之后的大二是按部就班的一年。上学期被SB的政治课爆过3学分的1.7,下学期刷出了大学最高单学期绩点。然而一年过后,尘归尘,土归土,绩点和大一几乎没差,知识水平也似乎没差。最关键的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学什么。&br&唯一的亮点,或许就是,我秉持着PPE教给我的敢于浪的精神,去法学院选了一门叫做“法理学”的课。这门课向来是PPE学生的刷绩神器:4学分,老师厚道,年年给教务打报告要超优秀率。最关键的是,这门课虽然是法学院开,但是和部门法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读一些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经典。从法理学这门课看,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PPE学生已然因为“张口闭口就是‘现代性’”而为一位法理学课程资深助教师姐所不满,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熟知各种政治哲学经典的PPE学子经常在这门课上取得90+的高分,怒刷绩点。&br&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给分好又水,那不就成地震概论了么。这门课是北大出了名的虐课:读书报告的写作量大概是在全校课程中名列前茅的。&br&然而,我选的那一年,读书报告的量,幸运地,又增加了。每周两到四篇。对,你没有听错。&br&法理第一节课宣布了这个喜讯之后,就带来了退课的狂潮。但是,出于对提振绩点的急切心情(bingo)和对经典的仰慕之情(呵呵= =),我作死地没有退这门课。我当时发了一条QQ签名:大家纷纷机智地退掉法理,只剩我和大神(注:PPE某著名经济学方向大神,绩点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了。&br&于是真的很作死。那个学期我的生活基本就围绕“法理学”展开了。一周的循环:读法理书目,写法理报告,抢在DDL之前发到助教邮箱,然后开始读下一周的法理书目……&br&但事实证明,这门课大概会是继国社之后第二门对我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课程:这个课程分了10个讨论班,我在讨论班里认识了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此处应该有[微笑])。兜兜转转,一年多之后,出于种种机缘巧合,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br&另一个,法理学这门课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人丑就要多读书。读经典。像大二其他课那样上课听老师点一堆人头,考前看看教材最后考个试是并不能提高知识水平的。&br&但是,由于课程特点,法理学对经典的阅读多是片段化的。所以,我决定大三要读一些整本的经典。&br&于是我上了两门读书的课,一门是哲学导论,读柏拉图和孟子;另一门是西方思想经典,读卢梭。就一句话,感觉这才是大学。&br&还没浪够呢,然而发现自己已经大三了,保研就在眼前。于是在P、P、E这三个方向各找了一根目标大腿,准备抱紧其中的一只。&br&然而,造化弄人,最后哪只都没有抱上。E的就不说了,越来越像公知;Philosophy这根实在太粗,胳臂不够长并不能抱住(事实应该还是智商太低,学不来哲学)。最后还是觉得介于理论和经验之间的Politics比较适合自己。看准大腿,各种套磁,已经准备下手了。&br&然而,造化弄人。Politics的大腿要调到其他学校去了,而我在大三上学期的中段才得知这个噩耗。&br&在得知这个噩耗的一周之内,我的心头都仿佛持续不断的有千万只草泥马飞驰而过,难以自拔。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劳资要失!学!了!失学了!失学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嗯。&br&此时,我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似乎一直在做韦伯研究(呵呵= =)。So,sociology?&br&情势危急。于是我暂缓了PPE正常的修课计划,在刚刚过去的大三下学期选了额外的三门社会学系的课程(为了和老师建立基本的联系,以及增加下对这个学科的了解)加上三门计划内的水课(以防大四课程太多万一真修不完)。&br&说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是,PPE是一个真正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专业,这点与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相当不同的。当然,在国内强调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北大元培PPE的自由度和国外的一些好大学还是不能相比的。但是,在必修学分的侵占之下,元培PPE依然为有心“作死”的那部分人提供了相当足够的“自由实践”的空间,而我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br&【一句题外话,虽然我目前依然“生死未卜”,毕竟社会学的专业基本功和其他修过社双的同学相距甚远,甚至连“社会学概论”这门社会学系最基本的课都还没有上过。但是PPE,至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的机遇去探索我的兴趣点,对此我深为感激。】&br&诚然,得失成败,受益受害,个人心中自有分晓。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样的“自由实践”会导致“多而不精”,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但是,我觉得,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底线就在于,它必须为喜欢这种“自由实践”的学生提供一片空间,哪怕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哪怕只是极小的空间。否则,它就只能算得上“教育机器”,而称不上是“大学”。所幸,在北大元培的PPE,还有这样的一片空间。PPE,感谢有你。&br&PPE不止致力于培养“自由的个体”,它本身也是一个“自由的团体”:它的成员会“自发”地守护得之不易的“自由实践的空间”(“制宪会议”等等)。这些事情,就说来话长了。我想,每个为此而奋斗过的骑士团成员,都会由衷地感受这一点,无需我多言,也不足为外人道。&br&总而言之,我是一名PPEer,我为此感到无比的光荣。I love PPE. We are family.&br&———————————————————————————————————————————&br&更新后续情况。9.28晚上收到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教务预录取的短信,基本意味着保研成功吧。想对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说声感谢。一路曲曲折折,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挚爱。我也很清楚,自己能去社会学系读书的这个机会多么来之不易。今后一定跟我导好好念书,无论搞不搞学术。这样也才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态度。
谢邀 一年后毕业时来答。 ——————————————————————————————————————————— 本来说好毕业时再来答,但是一时手痒,就先答了吧,回头再补充。 写完历史社会学课程的期末论文,大三正式结束。一夜未眠。没有什…
你的想法很好,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我周边有专升本然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也有专升本读了研又读博的,很正常,丝毫不要有自卑感,去做就是了。&br&&br&先说经济学。基础很重要,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下)、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上、下),至少读两套,最好翻两遍以上。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至少读一本,至少读一遍。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读一本,至少一遍。读了这些教材,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br&读了前面的书,你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大致建立了,去应付考试也没有问题了,等到考研复习的时候,有一个捷径,就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两册,读个两三遍,做做习题。另外要关注你想要报考的那个学校,他们的命题风格是怎样的,偏重计算还是论述,在复习的时候,这两个方面都要掌握。&br&除了前面说的教材,相关的经典著作也可以读读,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放在硕士阶段去读。斯密的《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马克布劳格的《经济理论的回顾》等等,一些经典和思想史的著作,具体见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系列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关于经济学方面的著作。&br&&br&数学方面,比较好的教材有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个方面也是经济学专业必须掌握的,但不是每一个章节都要学习,可以参考考研数学大纲。学习的方法,一个是悟性,多去思考,前后联系,第二就是反复,反反复复,慢慢就掌握了。以我的经验,上面三套教材,不翻个三四遍,肯定是不行的,当然如果你特别聪明,一两遍就可以了。课后习题,至少做一半。复习考研的时候,多做真题,可以参考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辅导书。&br&&br&英语也很重要。多学习。&br&&br&大致就这些,有需要再交流,不用谢,祝你好运!
你的想法很好,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我周边有专升本然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也有专升本读了研又读博的,很正常,丝毫不要有自卑感,去做就是了。 先说经济学。基础很重要,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下)、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上…
谢邀。&br&&br&答题之前,我大概看了题主在各个答案下面的回复,我非常不理解你的火气来自什么地方……&br&&br&首先,“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不是一个论断,而是一个假设。经济学也没有任何义务去论证人的欲望是不是有限的,因为这是别的学科,不如心理学啊生物学啊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这句话是一个论断,那么它肯定是错的,错得离谱,但是作为一个假设问题就不是那么大了。就像牛顿物理假设“低速宏观”,这只是一个假设,它并没有就说低速宏观是事实。&br&&br&经济学这么假设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众所周知的、旁人没事儿就喜欢黑的“李嘉图罪恶”之外。它与经济学这个学科研究的目的是有关系的。根据经济学的官方定义,经济学是从“目的”和“不能普遍满足所有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人类行为的学科,也就是说,经济学要认定的基本事实是“稀缺性”。当然稀缺性也不是一个绝对真理,很多时候只要有稀缺就有过剩,比如工作岗位是稀缺的,那么同时劳动人口就是过剩的,稀缺仅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r&&br&但是,经济学要研究的是,如果一项资源是稀缺的,那么会发生什么?实证的经济学会去研究怎样的分配结果会出现,规范的经济学会研究怎样的分配更好,但这些都是以稀缺性的存在为前提的。根据这个定义,当然,如果手段是足够充裕的,稀缺性不存在了,大家利益没有了冲突,那经济学这个学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因为如此,假设“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其实只是对“物品是稀缺的”这个命题的一个同义反复而已。比如,我们真的实现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任何商品价格都是零,任何市场都不会存在,你说经济学还有啥好研究的呢?&br&&br&因此,这个假设的意义是,虽然现实中“餍足”无处不在,但是在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之内,也就是稀缺性这个概念能够延伸到的所有地方,不应该存在餍足。&br&-------------------------------------------------------------------------------------------------------&br&&a data-hash=&106a2cba23f1de4cb86ebc5& href=&///people/106a2cba23f1de4cb86ebc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rkt& data-hovercard=&p$b$106a2cba23f1de4cb86ebc5&&@mrkt&/a&,抱歉题主,又要这么晚回你了~&br&&br&逐条回答你的问题:&br&&ol&&li&假设和适用条件当然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说经济学的结论只是在unlimited want成立的前提下才成立。其实这个地方大可以用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来回答你:一个学科所做的假设是否是“合适的”,并不在于假设本身在多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个准确的描述,而在于假设推导出的结论是不是禁得住事实的检验,而经济学总体来说,一是从来不为了自己的逻辑自洽排斥更能符合现实的假设,二是总的来说也禁得起现实的检验。就我所知,虽然对经济学的假设包中的各个假设非议颇多,争议最小的反倒就是unlimited want,所以我不知道你隐含地预设了经济学的结论“错得离谱”(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你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到底是为什么。&/li&&li&这个定义来自莱昂内尔·罗宾斯,新古典经济学之父(之一),书名叫 An Essay on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Science。这个官方性其实没什么可质疑的。&/li&&li&你所说的现象可考察、可定义是(任何)一个学科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而经济学这个学科合法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稀缺性的存在。因此,我并不同意你所说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可定义、可考察的研究是可以构成一个学科的,但它未必是经济学,而经济学就是因为稀缺性而产生的。&/li&&li&稀缺性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即“手段不足以满足所有目的”的状态。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只有当我们有欲望的时候,东西才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一种被感知到才会存在的东西,不存在于一个绝对无欲无求的世界里。所以我觉得这里倒是你不严谨,而且是你在回复里面犯的最大的错误。&/li&&li&可能是我的道理没有说的很明白。我的意思是,虽然存在人类欲望餍足的可能性,但是在经济学这个学科所关注的范围之内,我们不可能观察到餍足。这是因为,一旦餍足,那么它就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里了,这个“不可能”是逻辑上的而不是经验上的。您说我这里是循环论证,让我怀疑您是否能够分清楚“循环论证”和“同义反复”或者说“套套逻辑”之间的差异,这里是一个同义反复,也正是因为这个同义反复的存在所以经济学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假设unlimited want。但是这里绝对不是循环论证,这锅不背,谢谢。&/li&&li&凭什么能够从“共产主义尚未实现”就能推出我逻辑不明……到底是谁逻辑不明……一旦按需分配实现了,你往一个一般均衡里面一带就知道所有商品价格是0了,这可不是我拿起嘴来就说哦~&/li&&li&题主您确定您是来讨论问题的?&/li&&li&如果是,我们便可谈下去。&/li&&/ol&
谢邀。 答题之前,我大概看了题主在各个答案下面的回复,我非常不理解你的火气来自什么地方…… 首先,“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不是一个论断,而是一个假设。经济学也没有任何义务去论证人的欲望是不是有限的,因为这是别的学科,不如心理学啊生物学啊应该…
要是我知道的话……&br&那我自己就拿去写了啊喂!&br&----------------------------------------&br&感觉抖机灵并不好= =于是还是来分享下经验……&br&&br&在UCB交换期间写了三篇……呃……term project吧,并不能算是paper的水平,分别是三门课。&br&一门matching theory,写的是考虑到婚姻市场上的divorce cost,双方都会据此修正自己的偏好(即可能更愿意和目前的配偶待在一起而不是寻找更好的配偶),此时稳定匹配集合会扩大。&br&一门mechanism design,写的是Bayesian Persuasion的一个推广(但把BP的模型简化为了其前言中的一个例子而不是原文的多个type),即Receiver并不是完全被Sender操控的,有一定概率能够了解世界的真实信息,而Sender能够costly提高操控Receiver的概率。&br&最后一门是专门的论文写作课,写了篇empirical的,研究高犯罪率城市对周围城市房价的影响,主要是decompose了两种效应:高犯罪率使得人们搬离推高周围房价,和高犯罪率城市罪犯流窜降低较近区域的房价。&br&&br&所以总的来说:&br&前两篇的经验是,从一个已经发展的模型出发,作一点小小的修正,看能否达到一个看起来不那么丑陋的结果,第一篇其实考虑了很久如何将divorce cost放进去,最后的处理办法也还不错,一些介绍可以参见&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4NzgwODU2OQ%3D%3D%26mid%3Didx%3D1%26sn%3D8e54cf53bfeb7b30c88c9d%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点五讲:Adjusted Preference 偏好调整&i class=&icon-external&&&/i&&/a& 因为本科生嘛,教授对你的要求应该也不会太高(前两门是graduate course……)&br&最后一篇的经验是,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只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因为说了是论文写作课,全程都是按节奏走的,先写proposal,和助教谈你的idea,助教大体给你说一下可能的方向(然而并不一定要按照这个走,我最初说的时候还想做VAR来着……),然后是Literature Review,然后归纳Model和找Data(这一步基本上决定了能不能写出来,如果担心数据不好,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用美国的数据……真的非常全,而且并不需要翻墙,很多是政府机关的数据,我用的犯罪率来自Crime in the US,FBI提供的,by State by City非常爽,房价指数用的Zillow,有by city的,甚至有by neighborhood的,也很全),然后就是拿Data慢慢磨,虽然本科生你只要找到一个模型跑出来显著就行了,但是目前好像大家对于Robustness都看得比较重,这个自己考虑(我的Robustness Check是用了两种不同的犯罪率算法:按人数和按地域,因为我本身已经是Fixed Effect Model了,所以很多去掉部分数据什么的Robustnes Check不太好用(当然也可以加数据……不过找的好累啊算了……))&br&总的来说,一年时间对于一篇一般的term project来说绰绰有余,然而如果想要写得质量高一点,还是有点紧的,题主加油吧。&br&&br&又及:如果有觉得我的研究主题有意思的,请大家尽量拿去用……如果愿意拉上我做co-author也是极好的……
要是我知道的话…… 那我自己就拿去写了啊喂! ---------------------------------------- 感觉抖机灵并不好= =于是还是来分享下经验…… 在UCB交换期间写了三篇……呃……term project吧,并不能算是paper的水平,分别是三门课。 一门matching theory,写…
按照知乎的惯例,这是不是兰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按照知乎的惯例,这是不是兰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一定是要看很多书,这件事情逃不掉。看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对某一个方面发生兴趣,然后再看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论著,你就会对这个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地方值得突破有了自己的认识了——也就是你说的研究方向。而且这个方向一定要足够小,要足够具体。您是社会学的研究生,田野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来源,也是最后支撑你论文可信度的最关键要素。加油!&br&再罗嗦两句关于什么是“研究方向”:那天和一个朋友吃西餐,到了最后上甜点:一块裹着硬巧克力壳的提拉米苏蛋糕。正好跟他讨论起研究方向的话题:《论西餐》太大,是百科全书,不是人写的:)。《论餐后甜点》还是太大;《论西餐甜点的制备工艺》靠点边了,还是太大;《论提拉米苏蛋糕的中巧克力外壳的制作方法》,可以了,我想可以写一篇硕士论文了。但要想成为博士论文,则需要写《关于提拉米苏中巧克力同奶酪结合面的若干关键影响因素研究》。&br&祝你一切顺利!
一定是要看很多书,这件事情逃不掉。看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对某一个方面发生兴趣,然后再看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论著,你就会对这个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地方值得突破有了自己的认识了——也就是你说的研究方向。而且这个方向一定要足够小,要足够具体。您…
谢邀。&br&明智与否已不重要,现实已成定局,眼前的关键是利用好现实,那我给你分析一下优劣势:&br&&br&优势:&br&1.兰大是985,学习资源集中,平台优势明显;&br&2.综合性大学提供了非常多可能性,比如修双学位,交流交换,学霸成群;&br&3.学校的牌子对于推免保研,出国都非常有利;&br&4.985大学里会有无数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竞赛。&br&&br&劣势&br&1.偏居西北,视野有限;&br&2.兰大优势专业普遍是理工科专业,文法史哲一般;&br&3.兰大在华东华南影响力有限;&br&4.交通不便。&br&&br&&br&&br&分析完优劣势,想必凭你的才智其实是知道怎么调整好心态的,从一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到一个西北高校,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但在如今的情况下,唯有利用好现实,明智与否已无讨论的必要。&br&&br&综上,我的建议是:&br&1.学好专业:记住,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这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至少保持专业前5%,当然,时刻要努力做到最好,始终把把第一当成目标。&br&2.学好数学:在我的认知中,不管是文理科学生,数学都是一定要学好的,这个好的标准就是,要对高数,线代,概统有“掌握”的程度,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br&3.学好英语:鉴于你是江苏考生,把英语的优先级下调至第三,但是,相信我,学好英语是一个长期计划,大一通过四六级是基本要求,大二大三花时间把雅思考到7分,听说读写都要做到你能在你专业上作为工作语言的标准,相信这才是大家认为的学好了英语;&br&4.证书:这里说的证书包括专业资格证书(国三?),荣誉证书(励志,国奖,或者省级),多参加竞赛比赛,过程中的收获其实比证书更可贵。&br&&br&从哪儿到哪儿,放弃了哪儿而又选择了哪儿,都交给梦境吧,现实比过去更可靠,所以,我希望的是,你看完这篇回答之后能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对环境有个清楚的认识,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我是行动派,只写干货。&br&&br&有疑问可评论。&br&&br&以上,谢谢赞同。
谢邀。 明智与否已不重要,现实已成定局,眼前的关键是利用好现实,那我给你分析一下优劣势: 优势: 1.兰大是985,学习资源集中,平台优势明显; 2.综合性大学提供了非常多可能性,比如修双学位,交流交换,学霸成群; 3.学校的牌子对于推免保研,出国都非…
试着答一下 &br&最先入门可以读&br&曼昆 《经济学原理》&br&罗伯特 弗兰克 《牛奶可乐经济学》&br&&br&相对中国经济有个基础了解的推荐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br&&br&然后学校里的西方经济学 用的应该是高鸿业的版本 那套非常经典 有大量的数理模型很多是中级的内容 比起曼昆的有个进阶&br&&br&接下来中微、中宏&br&平迪克的微观,比曼昆的原理难一些,算是中级入门了吧。&br&范里安《现代观点》绝对的经典,而且对数学要求很低,对没学过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冲击。&br&尼克尔森的原理与拓展,可能偏向数理一些,听说做到高微的过度不错…&br&中宏 就再读上面提到过 曼昆的作品&br&&br&在往上超出我能力范围了…&br&高微高宏 传说中的MWG圣经…我也没看过…&br&&br&作为补充 可以读商务印书局的那些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 经济分册&br&推荐先读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对整个经济学发展梳理出一个脉络 这套经典里 熊彼特详细论述了每一套理论提出前的政治学、哲学等背景 涵盖极广 &br&&br&接下来就选自己有兴趣的学派去读&br&英国古典经济学 就从大名鼎鼎的 亚当斯密 到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歇尔 边际革命 瓦尔拉斯均衡 凯恩斯革命 最后是萨缪尔森一统江湖 现在的经济学就是以这个为主题构架的 &br&&br&奥地利学派 那就从 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到庞巴维克《资本与利息》再到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像米塞斯的《社会主义》、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有政治学、伦理学的东西了&br&&br&奥派对照着可以读马克思 从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开始(熊彼特建议的) 鲁道夫法西亭 《金融资本》(被称为资本论第四卷)而像布哈林的《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就是来批判奥派的 &br&&br&美国制度经济学派 要和德国新历史学派一起看 德国李斯特、罗雪尔、瓦格纳
美国康芒斯、米切尔、凡勃伦 再读到新制度经济学派 加尔布雷恩斯、诺斯、科斯&br&&br&发展经济学了解不多 不敢多说 就提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br&&br&本人水平也不高 希望能抛砖引玉吧 有错轻拍
试着答一下 最先入门可以读 曼昆 《经济学原理》 罗伯特 弗兰克 《牛奶可乐经济学》 相对中国经济有个基础了解的推荐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然后学校里的西方经济学 用的应该是高鸿业的版本 那套非常经典 有大量的数理模型很多是中级的内容 比起曼昆的有个…
&p&谢邀。&/p&&p&本人原先经济学院12级,在大二时候申请转院到了PPE13级。原因大概是在于从高中时候就很向往PPE这个专业吧,大一时候还因为不知道可以转而懊悔不已。因而本人回答中对PPE这个专业设置的相关了解不如一直在PPE的同学深入。&/p&&p&先说课程设置,参考元培学院网站或北大教务部(刚刚没打开,待补),政治相关的课由政管开设,哲学方面的课由哲学系开设,经济方面的课由国发院(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注意此处不是经济学院)开设。其中政管、哲学的课都是和政管、哲学系同学一块上,同样的要求。经济方面的课则是同国发院的经济学双学位一起上课。(关于国发院经济学双学位的教学水平和经济学院的教学水平的比较,此处不做展开和评论。)PPE所需要必修的课大概是三个专业大一大二的绝大多数基础课,和分方向后该方向的高年级课程。此处只是指必修课。具体的课程设置似乎每年都有变化,14级相比较13级、12级好像就精简了不少课。&/p&&p&PPE专业人数很少,每年大致在20~30人之间,学习氛围相比较我之前在经院的感觉要好很多(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不在经院学霸的圈子里),比如很多重要的课程会有同学负责录音,期末时候会组织同学整理录音笔记等。其网盘资料更是几乎可以构成一些课程的题库(某PPE10级师兄语)。这可能与元培的环境有关,部分专业方向有一定绩点压力。&/p&&p&其他待补。&/p&&br&&p&毕业及去向: 不了解,我的打算是申请Econ PhD。&/p&&br&&p&感觉几年毕业后我会变成一个民科民哲民经键盘侠半吊子程序员……&/p&
谢邀。本人原先经济学院12级,在大二时候申请转院到了PPE13级。原因大概是在于从高中时候就很向往PPE这个专业吧,大一时候还因为不知道可以转而懊悔不已。因而本人回答中对PPE这个专业设置的相关了解不如一直在PPE的同学深入。先说课程设置,参考元培学院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专业论文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