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茂晖各国驻华大使官员名单”是什么官名?

为南三岛龙女庙题写碑文的“国朝茂晖大使”到底是什么官?
为南三岛龙女庙题写碑文的“国朝茂晖大使”到底是什么官?
揭示离奇历史故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田头圩龙女庙有一块石碑,记载着龙女的事迹,而这块碑文是由“国朝茂晖大使吴绍祖”撰写的。那么,这位吴绍祖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官员呢?估计全湛江市都没几个人知道。据明清史料记载,南三岛以前属于吴川,坡头与吴川自古以来就是广府文化的一脉。吴川古代盛产盐,而“国朝茂晖大使”这个官,就是管理盐场的官员。可别小看这个官位喔!在古时候,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吃盐,不吃会没力气,会生病,种田打仗都不行。如果允许买卖私盐,则奸商就会抬高盐价,截取利润。很多人就买不起盐了。如果百姓都没钱吃盐,那样就会民不聊生,国势日下,甚至会造成政局动荡,威胁国家政权。古代内陆地区少盐矿,又没有精炼盐的方法,好多盐矿里的矿物质都是不纯的,吃了有毒,甚至会吃死人的,所以要严禁私人制盐。总之,在古时候,盐非常非常重要。一直是历代封建政权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吴川地区一直是盛产海盐的大盐场。为了管好盐,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设广东海北提举司管理盐务。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改为高州府管理,设有茂晖场大使一员专管盐场,场署一开始设在特呈岛,后改设吴川县城,其后又改设梅菉。明白了吧?为龙女庙题碑的就是管盐场的官员!那“国朝”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本朝。从资料看,这块碑文是立于乾隆年间,那么,吴绍祖就是乾隆时期的“茂晖场大使”了。茂晖场下面原分设9个厂,即乾塘、南三、窖积、寮陇、博立、瑶贯、莫村、潭思、石角等,后裁撤5个。9个厂绝大部分分布在南二、南三等地。至今,南三岛还有盐场,南三产的粗盐是湛江人的最爱。现在还有很多人用南三岛的粗盐来制作盐焗鸡、盐焗虾、盐焗鹌鹑蛋等美食。茂晖场共有盐仓26间,盐田池漏1116个,晒丁额697丁,额征课银1760两多,额征生熟盐10600包,规模相当之大,地位相当之高。所以,这位“茂晖场大使”吴绍祖在南三岛就是最顶级的名流,他为龙女庙题碑,这身份可谓是当之无愧。他对“龙女”传说的认可与重视,也使得每年三月二十六的龙女诞年例隆重盛大,并代代相传。后来,清光绪年间,龙女庙迁到田头圩,这块碑也随之迁徙,成为记载南三岛历史的重要文物。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想了解更多湛江风土民俗知识的,今日头条号“湛江纵横哥”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揭示离奇历史故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让您跟了解中国,更了解历史
作者最新文章世祖讳寿(伯龄公)迁居河北文安六百年祭(公元1412年~公元2012年)
&&&&&&&踏寻先祖的遗迹,追忆先哲的功德,感触祖辈的艰辛,回眸家族的沉浮,六百年的迁居历史,六百年的勤奋之路,六百年的廉吏世家,六百年的淳朴家风,铸就了文安纪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他们作为布衣,俭德持家,守法明礼,孝悌至上,农桑为本,睦邻济困,尚文重教;作为官宦,他们德才兼备,廉洁奉公,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为造福一方百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治国兴邦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方伯公在告诫后人时说:“人家兴替不在富贵贫贱,使贵为公卿,富比崇恺而不知礼义,不可谓兴;若箪食瓢饮,肘见缨绝而礼义相先,不可谓替。”子孙后代不忘祖训,无论从事农耕、经商还是为官,都是先做人再做事,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雷厉风行。尘封的岁月可以远去,祖辈风范当永存心中,祖先可不知晓我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品德却是遗赠给我们晚辈用之不竭的财富,一个有功于社会的人,国家和民族都不会淡忘,薪传后辈更该铭刻心底。回望家史、方志,拜读那一块块镌刻祖辈功德的丰碑,探寻先人脚踏实地的足迹,一幕幕感人的祖先事迹历历在目。曾记得秦王府里有祖被称呼“鱼头纪长史,泥塑刘将军”,不惧皇亲国戚,秉公执政,肆彰善教,处事尽显匡持之益。曾记得有祖在怀庆,治郡如理家事,根除丹沁水患,主修广惠河道,上疏均地惠民。曾记得胜芳九成楼上祖先那痛恨贪官污吏的匾额“动以天倪”;曾记得文安“广陵书院”中祖先启迪心灵教书育人的谆谆教诲;曾记得祖辈为孤寡贫困族人置地捐助的义粮义学;曾记得有祖在莱芜,为百姓呕心沥血,政绩佳声,然你廉介抗直,不事奉迎,忤上罢官,疾殉他乡,当地百姓为感恩祖之德政,遍境分设专祠,春秋致祭,祖柩旋里,士民焚香载道,哭声达野,而您归里后却家贫无以葬埋;曾记得有祖在沔阳为官三载,政绩斐然,离任去思碑中所载沔之士民相与言曰:“自夫子之莅吾邑也,士奋于塾,农安于耕,乡之斗辨者息,而江汉之沸腾者平!”。曾记得有祖在四川蒲江,大兴教育,体恤百姓冷暖无微不至,大疫之年冬送寒衣,饥开粥厂;临溪桥旁感恩百姓为你而立“纪公碑”和为你赠送“民子父母”匾额;小金地抗匪,押运粮草,兵败而匪至,祖誓死守卫粮草而不撤,被手下捆绑抬离险地;祖知蒲江二十余载,退隐回里却老乞归乡,穷困潦倒。曾记得有祖为推官、按察、刑部者,诚正刚介,秉公执法,宽严相济,惩戒有度。曾记得有祖在萧县,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力锄豪恶,声震邻省,被百姓称为“铁面包公”,并送“爱民如子”匾额,屡蒙皇帝赐御书:《康熙字典》、《周易折衷》、《黄舆图》、松化石砚。为官数载,宦囊如洗,离开萧邑前夕,士民百姓纷纷作诗赞颂其功德,最后集诗成册《龙城赠言集》诗集。告别萧县之际,士民攀辕遮道,送者络绎数里而依依不舍。曾记得有祖在泰安,治滨疏汶,赈灾济贫,垦荒拓耕,锄匪惩恶。祖洞察吏治弊端,呈奏皇帝,皇帝面见嘉奖,其奏下传付部执行。曾记得有祖为尽忠,坚守城池,宁死不降,全家五口壮烈殉难。曾记得有祖为辨父病,亲尝父粪,秦愍王感之,赠诗云:“闻卿令子尝卿粪,瞑目无忧后决绵”。曾记得文安西关矗立几百年的孝子石牌坊,见证了祖先孝道,其父病逝时,正值冰天雪地,滴血成冰,而祖绝食七天,抱尸僵卧,庐墓三载。曾记得有祖之父故,哀毁骨立,无何,母病,日侍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积劳成猝,母殁身殉。曾记得有祖厌恶官场腐败,亲作《还山呈词》特辞廪饩,优游自适,拒入公门。性嗜琴书,恣情山水,年垂八秩,手不释卷。曾记得祖辈那一篇篇一卷卷赞美祖国秀丽山水、抒发报国之志、倾诉思乡情感、自勉奋进等诗歌、著作、文集如《俭重堂诗集》、《岱麓山房诗集》、【&丽奇轩文集】、《慎俭堂遗稿》、【胐庵诗集】、【青镂堂制业】、《卧游山房稿》、【梦笔山房诗集】、【春草轩集】、【游华倡合集】、【五芝楼诗集】、【红豆树馆诗话】、【&&松云阁诗草】、【小痴遗稿】、【豆花斋诗集】等等,犹如家族一幅璀璨夺目的文化长廊。让情感得以宣泄,让景色得以凝结,让志向得以舒展,让历史得以印证,让文化得以传承。追溯历史,祖辈功德,浩若繁星,功垂千古;品德先人,如日月遥遥而光照后人,留给我们的是才华横溢、是品德高尚、是磊落廉明、是刚直耿介。回望祖辈涉足过的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域,如江浙、齐鲁、湖广、荆楚、中原、巴蜀、陇右、汉中、秦岭、京都等等,从穷乡僻壤到繁华都市,从大江南北到山海东西,它们每一块贫瘠、每一处险境、每一方山水、每一座城池都承载着更多祖辈的艰辛、执着、担当和风范,你们家守孝悌,国尽忠诚,这既是我们每一位晚辈子孙的幸运、荣耀和骄傲,更是对我们的启迪、诫勉和垂范!
自始祖伯龄公起,河北文安纪氏至今已薪传至23代,人口四五千人,族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文安纪氏的一大奇观,就是一位不愿从吏的始祖伯龄公养育了科第蝉联、官宦如云、簪缨累世、绵延不绝的众多优秀子孙。明清两朝,文安纪氏中进士者十五人,举人三十八人,贡生五十人,太学生四十四人。外官教习、学正、教谕、同考官、主薄、经历&、同知、千总、知县、知州、佥事、推官、通判、长史、按察使、给事、副使、知府、布政使等一百余人,政绩斐然,有廉吏家风,诗赋家声之美誉,为明清文安望族纪井陈王四大家族之首。文安纪氏被公认为中国文化世家,声播四海,名震畿南,并载录系列丛书【中国文化世家】燕赵辽海卷。
一世祖讳寿自山东德平县(今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辗转直隶盐山县、保定府,于永乐十年卜居文安县宁寿屯(今河北文安县孙氏镇纪屯)至今已有六百周年,特摘录国史方志及族谱部分祖先功德内容,以感激先辈薪传之恩,释怀哀念敬仰之思,告慰先祖在天之灵,&缅怀祖先丰功伟绩。愿我族后人携手共进,同承祖训家风,共享宗族荣耀,弘扬祖辈贤德,再创纪氏辉煌!伟大的先辈们安息!
&&&&&&&祖先功德坊。
(1)世美坊:为秦府右长史纪紘(三世祖)立;(2)世科坊:为文安纪氏六辈七中举人而立,即弘治戊午科举人纪紘(三世祖)、嘉靖壬午科举人纪常(四世祖)、嘉靖戊午科举人纪诫(五世祖),嘉靖甲子科举人纪大纲(六世祖)、万历辛丑科举人纪大蕴(六世祖)、万历庚子科举人纪汝清(七世祖)、万历壬子科举人纪克家(八世祖)立。(3)大方伯坊:位于城内大十字街,为河南左布政使纪常(四世祖)立;(4)世进士坊:为文安纪氏三辈三中进士而立,即嘉靖丙戍科进士纪常(四世祖)、嘉靖己未科进士纪诫(五世祖)、嘉靖乙丑科进士纪大纲(六世祖)立。(5)青锁谏臣坊:为乙丑科进士理科给事中纪大纲(六世祖)立。(6)孝行可风坊:位于西门内,为儒林郎应天府推官纪汝清(七世祖)立&。以上祖先功德坊都因多年失修圮毁或文革前后被人为拆毁,部分尚遗存照片于地方志等文史资料中。
&部分先祖功名录
&&&&&纪寿:字伯龄,时号隐君子。生于洪武九年(1377年)八月二十八日,卒于景泰七年(1456年)九月初一日,得年八十岁。不愿从吏,自山东德平县(今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徙直隶盐山县,再徙保定府,永乐十年(1412年)卜居文安县宁受屯(今河北文安县孙氏镇纪屯)务农课子,时年三十五岁。&
&&&&&&&&&&&&&&&&&&&&&&&&二世祖
&&&&&&纪亨:字文通,生于永乐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弘治八年二月初六日,得年八十一岁。岁贡生,任长陵卫经历。赠风奉政大夫,秦府右长史。
&&&&&&&&&&&&&&&&&&&&&&&&三世祖
&&&&&&纪紘:字庭仪,弘治戊午举人,任宜阳训导。性行纯笃,文学优长,勤于设教,士多悦服&,升秦府(明太祖嫡二子秦愍王朱樉及其承袭者的府邸)右长史,阶进正四品服俸,授奉政大夫晋级中议大夫。嘉靖纪元,诏厘各藩滥役。时秦藩有无名内使数十人,王迟疑不肯发,启凡四上,卒遣之。又启为火灾修省,语甚戆。人谣曰:“鱼头纪长史,泥塑刘将军。”(宋鲁崇道授参知政事,立朝刚正,疾恶敢言,为贵戚用事者所惮,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鲁,且性格鲠直而得名,此为借鲁崇道来颂扬纪紘)。
&&&&&&&&&&&&&&&&&&&&&&&四世祖
&&&&&&纪常:嘉靖丙戌进士,时年二十二岁,为明代最年轻进士之一,任户部主事,复除刑部,司法明允,僚友称为“老法司”,&凡大狱涉疑滞者,皆就质之。升员外郎,陕西佥事,备兵陇右。陇右近边塞,武官不奉法,公发奸擿伏如神;清水豪右,依山而固,公按治尽获诸恶。且山谷险峻为盗薮,公入山与贼对垒,指授方略,不三日平之;智平秦州盗匪,整顿汉中官署粛纪,皇帝诰封词言:“司国赋而廉慎是持,典邦刑而勤能允懋;明允篤誠,廉重簡確;執徳不回,守法専固;威行惠溥,弊绝风清。”历苑马寺卿,升湖广按察使,复除四川。升河南左布政使。授通奉大夫。
&&&&&&纪述:孝子。父在秦署卧病,为父医病亲偿父粪,秦王感之,赠诗云:“闻卿令子尝卿粪,瞑目无忧后决绵”。长史公诗云:“述儿幸得晨昏侍,三月方能病少康。”&
&&&&&&&&&&&&&&&&&&&&&&&五世祖
&&&&&&纪诫:嘉靖戊午进士,授南京行人司左司副,复除行人司正。升工部员外郎,于遵化督冶铁。期间,广召佃,清山场,定册籍,罢窑税,止发配,复本色,减工料,修厂城,革冗食。为方便诸生肄业,设立《涌泉书院》亲授《易学》、《儒学》及冶铁知识。升河南怀庆府知府,治郡如理家事,三年孳孳不少怠,写《均粮疏》上奏均地利弊,治理丹沁二水,百姓旱涝保收。擢山西&井陉道兵备副使,授中宪大夫。
纪谨:万历丙戍科武魁。
纪训:松江府检校。
纪谞:万历二十三年贡,历任真定府平山县教谕。
&&&&&&&&&&&&&&&六世祖
&&&&&&纪大纲:嘉靖乙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刑部主事,调礼部考选,理科给事中。时高新郑(高拱)与徐华亭(徐阶)构隙,公为新郑门生,授意疏劾,公执不可,拂其意。补陕西按察司佥事,晋级奉议大夫。以亲老终养,绝意仕进,闭户著书。有县志诸书藏于家。复力请当道,轻寄养马,德于合邑云。创编《文安县志》,并于万历初年前后创编【文安纪氏家谱】。
纪大统:明万历例贡,授鸿胪寺署丞。
&&&&&&&纪大经:万历准贡,任汾州府经历,安东卫经历。
&&&&&&&纪大绩:万历例监,任文华殿中书舍人,以&课最(经官吏考核成绩最著)授征仕郎(文散官名,从七品封阶)。&
&&&&&&&纪大绪:万历三十四年贡生,任真定训导。为当道器重,礼聘董教恒山书院,升山西乡宁县知县。减税轻赎,爱民如子。
&&&&&&纪大纶:太学生,河南布政司理问。
&&&&&&纪大蕴:举人。
纪汝裔:武英殿中书舍人。
&&&&&&纪汝清:万历庚子举人&,任宜阳知县,调繁灵宝。在宜阳殚乃力垦荒、建仓、开渠、减赋。暇引铁藻之水,环城栽荷,闾井悉树桃李。其治灵宝,首清盗案,臬僚属三老于庭,始征戒无羡,羡则召还之,积谷浮于额。泮有三台之井,疏之。地当函谷之冲,治城壕,募壮勇,枕戈以待。其父丧,冱寒血凝冰,绝食七日,抱尸僵卧。草蔬庐墓三年。河水爆发,乘苇桴筑堰,墓独完安。天子下玺书褒异风&,封为孝子。升南京应天府推官,晋级奉直大夫。崇祀乡贤,敕封孝子建坊。
&&&&&&纪汝彝:贡生,任顺天府经历,升江南江宁府通判。以文行自励,廉介自持。&&
&&&&&&&纪于蕃:秀才,父故,哀毁骨立,无何,母病,日侍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积劳成猝,母殁身殉,邑令唐公绍尧表其闾,举孝子。
&&&&&&&纪汝仇:贡生&,任广西武缘县巡检,以覃恩封将仕郎。
&&&&&纪汝胤:任武英殿中书。
&&&&&&&&&&&&&&&&&&&&&&&&八世祖
&&&&&&纪克家:万历壬子举人,任山东泰安州知州。丁艰,补忻州,升宗人府经历。累官刑部郎中,晋级奉直大夫。剖决大狱,有廉正不阿之誉。奏旌父孝,行仪可风。
&&&&&&纪克扬:廪生,著名乡贤,明末时值烽火惊人,桑田莫问,云戈迷目,铁骑连围,人情鸟散,望风奔靡。公毅然弗顾。城陷,竟以抗颜不屈遂遇害。曾作64字回文诗,纵横读之可得360首。著【&丽奇轩文集】,【四书讲义】(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讲义】等留世。赠奉直大夫、兵部职方司主事、累赠中宪大夫,陕西巩昌府知府。时值明末,部分纪氏族人由纪屯迁往文安县城,成为文安望族。而纪克扬、纪克家、纪克一兄弟就已在文安诗坛上崭露头角,成为文安纪氏第一代诗歌名人。
&&&&&&纪克明:秀才,任陕西吴堡县知县,封文林郎。筮仕吴堡。荒阻峣崅之区,人所不能居。君至则竭心奉职,凡职所当为,悉力从之。若革羡余、蠲赎锾、恤行户、官养马、复古渡,亦为令者所常,然人行之以名,君行之以实。至署中不能举火,则卖田以接炊烟。履任二年而家业益衰耗矣。
&&&&&&纪克昭:廪生,以子星贵赠文林郎及纳溪县知县。摊书博览,善楷工诗,文心(为文的用心,此指楷书、诗作的神韵)沉浑细秀。督学左公光斗(左光斗,明代安庆桐城今安徽人,官左佥都御使)较河北士子,擢八府第一。有《慎俭堂遗稿》行世。
&&&&&纪秉义:武举人。
&&&&&纪克中:准贡,候选州同。
&&&&&&&&&&&&&&&&&&&&&&九世祖
&&&&&&纪之慧:武举人,进士,任喜峰口守备,补江西永丰营守备,荐举卓异钦赐蟒衣,授明威将军,题补江南宿虹河营都司佥书,升山西抚标右营游击。
&&&&&&纪愈:康熙&丁未进士,任内阁中书舍人,升兵部职方司主事,加一级晋升奉直大夫,康熙乙卯科河南正考官考选户科给事中,升工科掌印给事中。为中翰时,从定南郗将军征江西,其时居民为贼所迫胁者众,几有火烈昆冈之惧。公以至诚感悟将帅,为敷陈朝廷好生之德,且言若从重典,恐坚人从贼之心,故皆招徕安集,全活者甚夥。至还俘系之难妇,尤称长厚。其为谏官,即首言逃人株连之害,禁其妄指主家,诈陷良善。禁网得宽,永著为令。公之于事,必举其利泽久远福及百姓者以言之,若指瑕抵隙,摭拾琐细以塞言责,公深耻不为也。典试中州,号称得人,视榷龙江,能祛积弊。历官于朝,而行若韦布。尝掖垣休沐,闭户课子,过其第者,不知其为津要。著有【式纶堂诗稿】行世。其《茅斋春咏》最为清新自然。
&&&&&&纪炅:清诗人,秀才,字朏庵,号仲霁,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称疾不与试。性好游览,足迹几遍天下。性嗜琴书,所传题咏最富。论者谓其诗如苍松古柏,挺拔千仞。著有《桂山堂诗钞》八卷,收入王企埥辑《五家诗钞》,康熙六十年序刊本。生平事迹见李集《鹤征录》、《国朝畿辅诗传》、《晚晴簃诗汇》、《顺天府志》。康熙戊午(1678年),刘楗荐举博学宏词(弘辞)。康熙己未(康熙十八年),召试璇玑玉衡(浑天仪,北斗七星,此为天文知识),赋省耕(帝王视察春耕)排律(凡五、七言律诗中间对偶句在三联以上的称排律)二十韵。金门报罢(科考落第),优诏还山(纪炅所作的【还山呈词】),随具呈(即【还山呈词】)特辞廪饩。顺督学(顺天府督学)吴珂鸣批:“既奉征书而登史阁(即史馆,官修史书的官署),且衔优诏而返田园。名已达于朝班(朝官排列的位次,此指在朝廷百官中已享有名望),姓岂淹于泮水?”自此,恣情山水。年垂八秩,手不释卷。所著有【青镂堂制业】、【胐庵诗集】、【杂著】、【填词】诸赋,【遂初亭诗】、【三教分诗】、【理学撮要】、【西江唱和】、【客谱】并【罢游】诸诗,已刻未刻若干卷。优游自适,不入公门(官署,衙门)。壬午(1702年)正月,邑令杨公(知县杨朝麟)慕其高尚,敦请为乡饮大宾,公坚辞不应。其内侄王企埥说他“车辙马迹几遍天下,所致皆有题咏”。今见其诗26首,散文5篇。以诗《河决行》、散文《广陵书院月课记》比较著名。
&&&&&&&纪元:顺治乙未进士,任浙江杭州府推官,授文林郎,顺治丁酉科浙江同考官,升江南淮安府同知,丁未量移江南徐州河防同知。湖广汉阳府知府,补巩昌府知府,授中宪大夫。初任杭州司李,&杭为东南都会,讼狱繁多,簿书填委,公才长心敏,一见了然,多所平反,并为众多涉官棘手之冤假错案昭雪,被称呼为“真包孝肃一流人也”。其防河淮徐也,茶庵堤决,不浸者城三版。阖郡惶惶,争避水登云龙山。时值大风雨,纷传堤岸尽溃,夫役迸散。吏胥惧,固请公,公屹不为动。曰:“吾任河工,避将焉往?此身与堤当委命阳侯耳。”驰骑河干,从者仅三四人,张盖堤上。人民望见稍稍进。遂办布袋数万条,囊土以塞之,堤完城无恙。巩昌边徼荒凉,民无完堵。公招徕有法,始渐次复业。修整学宫,讲明祀典,博求遗籍,其士人彬彬,多文学之风焉。其平生慷慨好施予,能周人之急,人有急难相投,无难易辄应之。遇事敢言,无所回互。批隙导窾,动中机宜。创编【巩昌府志】。著有《卧游山房稿》。今仅见《夜至西湖对月独坐》诗一首。纪克扬之子纪愈、纪炅、纪元三兄弟为清初文安纪氏第二代诗歌名人的代表,族人纪昀称他们兄弟三人“皆以文藻鸣一时,征君(纪炅)尤工于赋咏”。
&&&&&&&&纪星:顺治辛丑进士,任四川纳溪县知县,授文林郎,著有【卧游诗稿】。
&&&&&&&&纪晨:贡生,任江南上海县县丞,赠修职郎。
&&&&&&&纪子生:生员,荫官监任山西大同府南路通判。
&&&&&&&纪召兴:太学生,候选州同,赠修职郎,浙江绍兴府钱清场大使。
&&&&&&纪文:字天符,内监。康熙御前侍卫,雍正元年寿皇殿首领,敕封修职郎。乾隆四年升授五阿哥安达,食七品俸。赐葬于玉泉山麓之常义村。
&&&&&&&&&&&&&&&&&&&&&&十世祖
&&&&&纪遴宜:康熙甲戌进士,康熙三十八年任江南萧县知县,授文林郎。在位时兴利除弊,爱民如子,两袖清风。康熙四十四年(1705),纪遴宜离任,离任时,宦囊如洗。告别萧邑之日,数千士民攀辕遮道送者络绎数里。离任前作诗数首,以表离别难舍之情及恤民未酬之憾,其【留别萧邑】诗之一写到:“十年冰雪一郎官,宦海沉浮兴已阑。心事岂无千虑失,口碑难结万人欢。萧条旅况堪长啸,迢递家山抱永叹。尊酒东门重惆怅,丝丝杨柳系征鞍。”萧县士绅不忍清官离去,纷纷以“十年冰雪一郎官”起头,赋诗相和。有热心人将这些诗汇编成册,名曰《龙城赠言集》诗集为其赞咏,请当时已经流放获释、赋闲在家的徐州状元李蟠为【龙城赠言集】作序。李蟠在序中写到:“诗不真者,不足以达情。而情不真者,亦不可以言诗。毅翁纪老父台之去萧而赋诗也,其音商,其旨悱恻而笃挚,有不容已于言者,而非徒以资咏叹已也。而萧人士之属而和也,其词朴,而其意委曲而缠绵,亦有不容已于言者,而非徒以资咏叹已也。余得读公之诗,并得尽读萧人士之诗,比音而和之,不敢以不文辞。亦有不容已于言者,非徒以资咏叹已也。昔杜牧之去宣州曰:“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我公有也。昔巴陵之送吴元越也,曰:“远望忽不见,惆怅当徘徊。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萧人士有焉。昔韩翊之送张上元也,曰:“风流才调爱君偏,此别相逢定几年。怅望浮云迷远道,张侯楼上月涓涓。”余小子亦有焉。其诗真,其情真,故叙斯集也。亦惟以质不以文。”因其功德卓著,康熙帝钦赐御书、松化端砚等。母忧服阙后,补山东阳信县知县,康熙癸巳科山东同考官,特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升验封司员外郎,稽勋司郎中,考选兵科给事中,升吏科掌印给事中,钦差稽察钱局,晋赠奉政大夫,貤赠朝议大夫,湖北汉阳府知府,又貤赠中宪大夫,湖南盐法长宝道,著有【龙城集诗集】等。
&&&&&&纪逵宜:雍正癸卯恩科进士,任湖广黄坡县知县,保举国子监助教,升宗人府主事加一级,授承德郎,升刑部江西司员外郎。乡贤陈义说其“生而慧颖,童时能诗,出口便韵。思理沉密,为文无凡笔”。田同之序云“可亭先生诗气体沉稳,名言妙句侧见横出,言尽而意不尽。”著有【梦笔山房诗集】。其中《秋怀》、《春暮》、《归里感怀》最令人喜欢。
&&&&纪暹宜:康熙乙酉科举人,选授景州学正,赠文林郎,河间府教授。
&&&&&&纪迈宜:字德庸,号偲亭。康熙甲午(1714年)举人,任山东平阴县知县和直隶赤城县知县,升泰安直隶州知州,据《泰安县志》载,在任间饬吏治,设义学,筑河堤,颇有善政。补署直隶州顺德府内丘县知县,晋封奉直大夫,著有【俭重堂诗集】十四卷,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族侄纪晓岚亲笔为其作序曰:"吾宗文安一派,衣冠科第甲畿辅。文章淹雅,承其家学,与当代作者颉颃。偲亭伯父,平生性笃至,寄托遥深。偲亭伯少有大志,功名气节皆不欲居古人之下,而遭逢坎壈,所往辄穷,抑郁忧愁。一写于诗,上薄《风》、《骚》,下躏宋、元,无不一一闯其奥。而空肠得酒,芒角横生,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于东坡居士为最近。"另有【岱麓山房诗集】行世。其中,《灵集寺古桧》、《石门》写的形象生动。
&&&&&&纪逯宜:字缄三,号畏亭,岁贡生,康熙甲午举人。特授浙江仁和县知县,调昌化县知县,改补保定府蠡县教谕,升大名府教授。著有《清白堂诗草》
&&&&&&纪薖宜:雍正甲辰恩科举人,候选知县,封奉政大夫,陕西同州府同知,又封中宪大夫。任湖南岳常灃道,著有【春草轩集】、【游华倡合集】、【游楚草返吴吟诗集】。《啸怀书屋诗草》等。其中以纪迈宜、纪逵宜为纪氏第三代诗人代表,此外尚有纪暹宜、纪逯宜、纪薖宜也有诗名。
&&&&&&纪应迪:太学生(例监),河工议叙,候选州同知,任江南松江府上海县县丞。
&&&&&&&纪从朴:太学生(例监),候选县丞,任两淮扬州府仪,徽县批验所大使,浙江绍兴府钱清场大使,卓异晋升知县。
&&&&&&&&纪从榯:秀才。娶王氏,乾隆三十年旌表节孝建坊入祠。
&&&&&&纪从枟:太学生,任永定河外委把总。
&&&&&&&&&&&&&&&&&&&&&&&&十一世祖
&&&&&&&纪云龙:武举人,任河南开封府抚标右营把总,升河北镇标右营干总,敕授武信佐郎。
&&&&&&&&纪咸:字中涵,雍正癸卯恩科举人,任江南庐江县,改授旌德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乾隆戊午科江南同考官,保题颖州直隶州知州。
&&&&&&&&纪晋:字企瞻。乾隆戊午科举人,壬戌明通。任保定府忻州学正,升安徽当涂县知县,调江苏桃源县知县,又调甘泉县知县,敕授文林郎,赠奉直大夫。任湖北沔阳州知州,赠朝议大夫,湖北汉阳府知府,又赠中宪大夫。湖南盐法长宝道。著有【宝树轩诗集】。
&&&&&&&纪复:字质夫,举人,拣选知县。
&&&&&&&纪宣猷:进士,任河间府教授,著有【五芝楼诗集】。以上纪晋、纪咸、纪恒、纪宣猷、纪复皆有诗集问世,作为纪氏第四代诗人代表。
&&&&&&纪黄中:太学生,候选州同知,任河南孟县主薄,调祥符县主薄,升武阳县知县,补叶县知县,敕授文林郎,调仪丰县知县,升开封府下北河同知,告请终养回籍。乾隆庚寅年恭祝万寿奉旨加一级。
&&&&&&&纪履中:乾隆辛酉科举人,候选知县,揀发广东补茂晖场盐课大使(县志记为任广东茂辉厅盐场大使)。
&&&&&&&纪虚中:进士,任陕西郿县知县,乾隆丁卯科陕西同考官,升同州府潼关抚民同知,授奉直大夫,保举知府,特授甘肃西宁府知府,卓异升湖南分守岳常灃道,诰授中宪大夫,特授长芦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即长芦盐运使,长芦即长芦盐区,指天津河北渤海湾盐区,北起山海关南至黄骅盐场总称,明置长芦转运司,以驻地长芦镇即今沧州市而得名,清置长芦盐运使,清康熙后,盐运使移驻天津),加敕监管盐道事物。纪虚中性情耿直,为官清廉,鄙夷贪腐,嫉恶如仇,为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曾在胜芳九成楼戏台正中手书“动以天倪”四字,把“官”字去掉宝盖,成了古代异体的“以”字来代替,纪因此获罪。有工部尚书陈宏谋撰《墓志铭》,称其“质敏学纯,立身行己,明白坦易”。
&&&&&&&纪澄中:字雪川,乾隆丙辰恩科举人,丁丑科进士。任江南荆溪县知县,吴江县知县,敕授文林郎,补浦松府娄县知县,调苏州府元和县知县,乾隆甲午科江南同考官,又调新阳县知县。
&&&&&&&纪鸣佩:举人,补葵卯正科副榜,授宗县教谕。
&&&&&&纪抃:太学生,候选主薄。
纪巽中:清朝女诗人,举人纪薖宜之女,适大城尚书刘端敏(刘楗)公孙、庠生坤。其《秋夜感怀》云:“淅沥凉飙侵碧苔,漏深独自易徘徊。金飔(秋风)乍冷帘栊(泛指门窗的帘子)动,布被生寒夜雨来。篱畔晚英招露秀,云边孤雁任风催。故园儿女能知否,老病频添鬓发衰。”
&&&&&&&&&&&&&&&&&&&&&&&&十二世祖
&&&&&&&纪绵曾:举人,字瓞坪,大挑一等,分发山东试用知县,未抵任,卒。
&&&&&&&纪承曾:举人,大挑一等,分发江西试用知县,未抵任,卒。
&&&&&&&纪发曾:举人,镶黄族教习,任广西桂林府兴安县知县。
&&&&&&&纪淑曾:乾隆举人,先后调任知县知府,咸安宫教习,揀发湖北任宜昌府长阳县知县,调安陆府天门县知县,升汉阳府沔阳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特授汉阳府知府,乾隆丁酉科湖北武闱监试,又调湖北驿盐道,转湖南盐法长宝道。诰授中宪大夫,乾隆己亥恩科湖南文武闱监试。在沔阳,力纠恶习俗风,疏浚江汉,复修大本堤岸,根除水患。成绩卓著,擢升汉阳府,励精图治,表率群僚,属员争相淬厉。所辖之境,皆以其之治沔者治之。政声播辇毂,旋转湖北驿盐道再转升湖南盐法长宝。在此期间,创立书院,培养士子,其时临讲席,诸生执经辩难,祈祈生徒,济济儒术,受业者多于在沔时。岁大饥,民多转沟壑。其请帑金十数万,广为赈济;隆冬放棉衣,设粥厂。其慨捐巨款不费公家一钱,灾民赖以生全者无算。其在沔阳、长宝任上,蔼然儒者,不以击断立功名。其讲席诗书,甄陶士类,熏其德而善人,多民皆革面洗心,与汉唐比盛。其所旧游之地,以为甘棠遗爱,誉树而思人,卸任后,两地士民为之立去思碑,人以为其之桐乡云。其生有大志,秉前贤先忧后乐之意,在武昌黄鹤楼与友人赋诗得句云:“骇浪茫茫城下转,西风谁是济川舟。”远近传诵。为官济困扶民之心浓浓,为子孝悌睦族之意深深,当时我纪氏祠堂未建,春秋致祭恒于其寝(墓地),族中贫乏子弟无力延师,孤寡多不能存活,为此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前后,其捐银二千一百馀两,以八百两置买庄基建家祠;以一千一百两置南村地三顷八十馀亩,作为义学底款;又置城西地数十亩作为义粮,用银二百馀两。于是,纪氏有家祠,先人得血食,族中贫乏者可以向学,孤寡者得以自给矣。著有【汉皋诗集】即【红豆树馆诗话】(汉皋即汉口)行世。其清远蕴藉,独标灵响,盖得潇湘云水之气为多。
&&&&&&&纪启曾:乾隆乙酉科拔贡、举人,拣选知县。
&&&&&&&纪曾荫:乾隆甲子科举人,辛巳恩科进士。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与四十年(1785年)两任四川邛州蒲江县知县,加四级,敕授文林郎,乾隆丁酉科己亥科等三任四川乡试同考官。官衔为“特授四川直隶邛州蒲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二次”。在蒲江累官时间长达二十余年,纪曾荫治蒲期间,居官清廉,颇多建树,他大举文教、纂修县志、兴修水利、建设工程,极大地推动了蒲江的发展。因此,蒲江人民亲切地称其为“纪公”、“纪侯”,并树碑勒石,以示纪念。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主持修建了西来临溪桥,临溪桥是座木桥,桥长十六丈,桥上有桥楼。西来场人民立《纪公碑》一通,高1.6米,宽0.8米,厚0.15米,白砂石料。乾隆五十年(1785年)纪曾荫将鹤仙桥(民俗称花桥子)改建为1孔石拱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纪曾荫修复魏了翁之鹤山书院,书院主体为前后相连的两个四合大院,其后侧有一墨绿水池,方余丈,传为了翁淘笔洗砚处,谓之“文靖洗墨”。书院舍精而景幽,清代为蒲江八景之一。后来又建讲堂书舍、墙垣,遍植楠、桧于书院内外,建鹤山祠,专祀魏了翁。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在山顶修建照壁一通,纪曾荫大书“鹤山书院”四大字,每字三尺余见方。照壁后题:“鹤山苍苍,蒲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题字照壁至今仍矗立在成都蒲江中学院中。期间与民休戚,化而成俗,相处如家人父子。有此之谓【民子父母】匾额。创编【蒲江县志】,著有【&&松云阁诗草】等行世。
&&&&&&纪曾符:举人,大挑二等,任延庆州学正,升山西阳高县知县。
&&&&&&纪曾藻():字文溪,号小痴,纪迈宜孙,乾隆举人,十九领乡荐,历任山西阳城、太平、长子,广西永福、桂县知县,擢广西思恩府百邑(理苗)同知&。所在皆有政声,有传,著有【小痴遗稿】。长子县志载,甫下车,即剔弊锄奸,扫除旧习。祷雨有应,巡秋有法。政暇,则延邑中宿儒,讲求治体。摄篆一载去,漳之人如失慈母焉。王延襄说其“少骏伟,九岁日诵万言,十五通十二经,十九领乡荐(举人),初为县令......卒年四十六。诗宗少陵,精思深湛,所到贤士乐从之游。著【文集】若干卷、【诗集】若干卷。”黄世发序言:“小痴学富才赡,下笔千言立就。其古在气,其俊在骨。所谓才人之作,非仅诗人之作也。”今见其诗12首,其中《王氏小园步月》抒写出作者在外居官时的思乡情。《高遁山(高松)墨竹歌》,揭示出明代高松的墨宝至清乾隆间重见天日的事实。并说在大昭村发现的(大昭村即大赵村,旧志中说高松是叩岗里人,可能大赵村旧属叩岗里,即为高松籍贯)。纪曾藻、纪淑曾为纪氏第五代诗人代表,尚有纪启曾、纪承曾、纪曾华亦有诗名。
&&&&&纪皓:武秀才,古北口外委把总。
&&&&&纪崇岳:字东山,举人,大挑二等,任保安州学正,补景州学正。
&&&&&纪昇平:举人,大挑一等,任河南&&阌乡县知县补授陕州直隶知州。
&&&&&&&&&&&&&&&&&&&&&&&十三世祖
&&&&&&&纪瑄:举人&,任武邑县教谕。
&&&&&&&纪珂:举人,任新河县教谕。
&&&&&&&纪瑶:太学生,任江西崇义县金坑司巡检。
&&&&&&&纪琛:太学生,候选布政司经历。
&&&&&&&纪瑜:嘉庆丁卯科举人,任山西候补知县。
&&&&&&&纪诚延:举人,大挑一等,任福建崇安县知县。
&&&&&&&纪诚徵:举人,任广西天河县知县。
&&&&&&&纪法:吏员,候补经厅五品顶戴。
&&&&&&&纪浔:吏员,银矿商务总办奖励五品顶戴。
&&&&&&&纪淦:字秋水,号幼海,嘉庆举人,任山东邹平、平原、莱芜县知县,实惠及民,著有【豆花斋诗集】。《红豆树馆诗话》说他“早负文誉,尤工于诗。造格遒劲,出语幽洁;短律长歌,悉臻精妙。文安纪氏能诗者十余人,必以君为冠”。今见其诗32首,其中《文安女》叙写的是文安有人在水灾断炊之际,无奈将幼女卖给商人,幼女到中流中赴水而死。《苦王亹》则记叙嗜书如命的苏桥人王亹,幼随母为马家做佣人,听主人读书,遂能文;就童子试,荣获第一,年十八而夭折。这些故事显示了作者对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的悲惨命运的同情。纪淦也是文安纪氏第六代诗人的代表。
纪玘文:(约1778年前后在世),清朝女诗人。字蕴山,号德晖。观察纪淑曾长女,适静海同知李公树茂子、拔贡平阳经历名煌。从母刘锡友学诗,随父任两湖二十余年,又宦游晋省三十年,遍历名山胜水,尽入诗囊。授女李培筠工诗。著有《近月亭诗集》四卷,凡诗三百九十五首行世。仅录“壬子春,于平阳官舍得家书,率成《七绝》四首”云:“随宦南天有几秋,趋庭(《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这是孔子教训他儿子孔鲤的事。后因以“趋庭”为承受父亲教导的代称。此为渴望聆听父教之意。)空眺楚江楼。而今同婿沾微禄,远隔慈闱(母亲)两地愁。”“正忆萱堂(母亲)多病侵,况逢佳节倍沾巾。书来思极还相慰,更使离怀日夜深。”“窗前月似故乡明,梦里忽闻唤女声。绕膝不知身是客,依依向母话离情。”“春风遥送雁声(这里借指家书)来,客子离群最感怀,惟羡分柑(即分甘。《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指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关切。此指回到父母身边,共享欢乐。)皆进酒,何缘一女独徘徊。”
&&&&&&&&&&&&&&&&&&&&&&&&十四世祖
&&&&&&纪昌期:举人,大挑一等,历任湖北宣恩、襄阳县知县,补应城县知县,署理均州知州、襄阳府通判、武昌府同知,敕授文林郎。
&&&&&&纪昌文:贡生,候选训导,因海运&有功钦加五品衔,升用分州署理,晋州学正,调升正定府保定府教授,晋署天津、高阳等训导,诰授奉政大夫。学问优长,撝谦旪吉,光风霁月,蔼然可亲。
&&&&&&纪昌第:举人,钦加国子监助教衔,署理蔚州学正调署南皮阜城等县教谕,选授肥乡县教谕,敕授文林郎。任肥乡,士钦其学,勒石铭之。
&&&&&&纪如枚:贡生,任南皮县教谕。
&&&&&&纪尔赛:吏员,保举县丞。
&&&&&&纪尔宏:秀&才,候选州同。
&&&&&&纪尔钧:秀才,鸿胪寺予班。
&&&&&&纪旸:进士,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品端学粹,在京曹十余年,耻事干谒。公余课生徒,弟昶书名播三辅,大城吕公式槤、任丘李公汝弼,或入词林(翰林院别称),或为卿贰(贰卿,侍郎别称),皆其高弟子也。掌考功司印监管饭银处,提升员外郎&,晋封中宪大夫。
&&&&&纪昶:字悟樵,拔贡生&,充补正蓝旗官学汉教习,选授江西新淦县知县,调署石城县知县,光绪己丑科恩科江西乡试同考官,钦加同知衔诰授奉直大夫。清末著名书法家,其行楷俱妙。时人语云:“西楼文章东峰画,悟樵书法子年诗”(西楼即刘仲篪,字西楼,文安县中滩里人,清同治进士,有文名;东峰即任东峰,文安县人,有画名;子年即刘子年,字荫春,进士。系文安县中滩里人,有诗名&)盖一时书法之妙,无出其右云。遗留部分楹联书法作品行世。
&&&&&纪振纲:医吏员,太医院吏目,超生医院正堂。
&&&&&&&&&&&&&&&&&&&&&&&十五世祖
&&&&&&纪干城:道光乙酉科武魁。
&&&&&&纪云城:武举人,拣选一等,兵部差官。
&&&&&&纪祥云:秀才,例赠儒林郎。
&&&&&&纪方城:秀才,诰授五品封典。
&&&&&&纪镛:贡生,知州衔,广昌县教谕,赠奉直大夫,旌表建坊入祠。
&&&&&&纪铸:贡生,候选州同,授儒林郎,晋赠奉政大夫。
&&&&&&纪镐:举人,陕西候补知县,赠奉直大夫,任浙江庆元县知县。
&&&&&&纪镗:举人,赠奉直大夫,知州衔,任浙江奉化县知县。
&&&&&&纪兰畛:同治九年贡。号芸圃。候选训导。气性方严,言笑不苟;学有源本,与古为徒(以古为师)。
&&&&&&&&&&&&&&&&&&&&&十六世祖
&&&&&纪朋陵:廪贡生,咸丰癸丑科誊录,镶黄旗教习,钦加知州衔,授广昌县教谕(文安县志记载为广平县),任浙江奉化县署理,於潜县、丽水县、庆元县知县,诰授奉直大夫。屡宰剧邑,著有政声。
&&&&&&纪春陵:廪贡生&,选授任县教谕,加五品顶戴,诰授奉政大夫。
&&&&&&纪奉銮:保举五品顶戴,候选巡检。
&&&&&&纪协銮:城内人,候选教谕。品行端严,文学淹贯,教授乡里,济济生徒。
&&&&&&&&&&&&&&&&&&&&&&&十七世祖
&&&&&&纪墀():字兰阶,光绪丁酉科优贡,朝考二等定兴县训导,钦加同知衔,河南考城县知县,诰授奉政大夫。民国初年任开封府教官。为寻求强国之路,曾东渡赴日本考察“明治维新”。纪墀为官严明,大义凛然,不徇私情,有“包公”之誉,一些轶事流传于民间。1924年辞职回归故里。在文安城内自费创办了全县第一所私立女子小学。自任校长,主持校务。纪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广临古碑名帖,深得古人法书意韵。其书艺青少年时期就闻名于乡里。成年后的中州之行和赴日考察,广交中日诗书界朋友,使其书法艺术更为精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民国初年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他为文安鼓楼所书匾额“声震畿南”四个大字,结体严谨,笔墨苍劲,气势恢弘。他的一幅描写渔家生活的大中堂一首五言律诗:“自把长竿后,生涯即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为家。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不争鱼得失,只爱傍桃花。”更凸显了他书法艺术的娴熟和技巧。
&&&&&&&纪文潮:贡生,候选&训导,委署蔚州任丘训导,。捐升山东候补知县,花翎五品衔。
&&&&&&&纪文瀚:贡生,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新疆日文教员。
&&&&&&&纪文浦:生员,卫邑城保奖委署香河县把总。
&&&&&&纪春书:副优贡,&法政毕业考取法官,任吉林典狱长。
&&&&&&尚有数十位先祖考取秀才及太学,或邑内外供职或在家乡务农尽孝,私塾育人,在此从略,详见族谱。
&&&&&&参考文献: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民国陈桢修、李兰增纂《文安县志》及《文安县志译注》、《文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暨文化艺术专辑、《文安大众论坛》、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纪英培、纪文濬重修《文安纪氏家谱》以及国史、部分地县方志网络资料等。&(日十八世孙兰江编纂于霸州市)&&&&&&&&&&&&&&&&&&&&&&&&&&&&&&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茂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