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莫来石保温砖理化指标莫什么时候撤

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12103032404250
130~3232~3438~4040~4215~1616~172215
326~3680%870%
1330~40210~20
226~30352515~18
31/6~1/830%
11~250%80%20100%
23~525~3010~2025~30301~2210~15
220~221529192415201618
1 30~3235371510
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1.10-1.131.10-1.13
12106-812095%
298%60003%72
1128-3025-28225320-2210
1515%0.2-0.330-353-3.512-149-112.5-33-3.530%
150100475%1500120
水稻进入苗床管理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苗床管理,对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抓好旱育秧苗期田间管理,着重应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1、调控膜温。播种至立针前,苗床管理主要任务是促使出苗和全苗。早春播种时外界气温低,在温度管理上,以密封薄膜保温为主。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有无露种或露风,如有露种或露风,应及时覆土盖种和密封薄膜,出苗之前把膜内温度控制在30-32℃,出苗后到1.5叶期间,膜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内。揭膜后,如遇日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天气,苗床还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2、立针揭膜。早春播种覆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第一叶节难分蘖。在一般情况下,揭膜最佳时间在播后5-7天,第一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在揭膜的当天,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
3、浇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而且浇透水。因为揭膜后秧苗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而根部吸水往往供应不上,容易发生青枯死苗。所以及时浇透揭膜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4、补浇“断奶”水。秧苗2-3叶期,秧苗的忍耐力最差,卷叶至死亡的时间最短,对水分亏缺最敏感。这时期也是防治死苗,提高成苗率最关键时期。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及时补浇“断奶”水。
5、适度化控。未用壮秧剂处理土壤的秧床,特别是培育长龄大苗,分别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洒250-300ppm多效唑溶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以利促进分蘖,矮化秧苗。
6、3叶期后控水旱育。3叶期后,苗体较大,根系逐渐发达,一般不能随意浇水,应以控水旱育为主,防止水多徒长。如遇高温干旱,中午叶片萎蔫并“卷筒”,而且夜晚叶片不展开,必须及时在傍晚浇水。但水量不宜大,次数不能多。
7、浇透“送嫁水”。栽秧前一天傍晚,用1%尿素水溶液把送嫁水同送嫁肥一次施用。这次用水很讲究,既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也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达到拔秧不费劲,又尽可能的不破坏根系为目的。移栽后尽快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促进根系愈合生长。
11.50.51.0
+15020050500+23001010
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叶蝇的预防效果。插前三带一是带磷: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70%艾美乐6~8克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如益微增产菌、世绿生物肥等,按照说明书使用。
5、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6、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 株/平方米比较合适;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
&&& 7、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厘米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
8、早施蘖肥。
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公斤/亩左右) 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和尿素混配使用,3公斤硫酸铵代替1公斤尿素。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无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1.5%时分蘖顺利。
生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 5公斤/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
9、及时防虫。
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末~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
10、适时抢早。
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79.9。
11、插满插严。
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12、按序插秧。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
(一)机械插秧标准是早、密、浅、正、直、满、匀、扶、补。
1、早:适时抢早。
2、密: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3、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
4、正: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
5、直: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要规整一致。
6、满: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
7、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每穴苗数均匀。
8、扶:插后及时上护苗水,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9、补:插后同步补苗,确保水稻生育进程一致。
(二)摆栽标准是适、平、扶、匀。
1、适:保证做到适时摆栽。
2、平:钵面与泥面平齐。
3、扶: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
4:匀: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
1、加大通风力度。
秧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秧田的旱育状态,促进秧苗根系发育。近期由于防病、调酸等作业,秧田湿度较大,必须加大通风量,及早散去秧田多余水份,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努力培育旱育壮苗。
2、严格水份管理。
秧田水份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标准实施浇水,决不可随意加大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严格控制秧田水份,确保秧田实现旱育状态。
3、加强病害防治。
通过前期的努力,水稻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秧田发生立枯病危害,为此,要求各单位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认真进行调查,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浇pH4.0的酸水和喷药防治,并且及时追肥或叶面追肥。
4、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根据天气预报,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当夜间温度10℃时,可以昼夜通风,促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练苗效果。
四、正确处理好五个同步关系
1、插秧与秧田后期管理相结合。
在抢农时插秧的同时不要忽视秧田后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因缺水使秧苗萎蔫影响秧苗素质。
2、插秧与插前三带相结合。
在插秧之前要分期做好三带工作,不可一次全部育秧大棚都做完三带工作,要根据插秧进程在插秧的前一天再进行三带处理。
3、插秧与灌护苗水相结合。
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切不可插后不上水,秧苗处在晒干状态,致使秧苗底叶干枯,延长缓苗期,影响秧苗正常分蘖。
4、插秧与施蘖肥相结合。
在插后3~4天就要及时施蘖肥,最晚不晚于秧苗返青就施蘖肥,严防蘖肥施用过晚过迟,决不可全田都插完再施蘖肥。
5、插秧与补苗的同步关系。
在插秧的同时就要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使得秧苗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实施本田管理,严防插完全田再统一进行补苗,这样将导致秧苗生育进程不同,本田管理措施实施不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水稻施肥技术
100(N)1.62.5(P2O5)0.81.2(K2O)2.13.0213
5001000358157820304567810
10-156811.51220
(3)0.2%0.3%50600.1%0.3%5060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为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三、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南方单季晚稻和迟熟中稻多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稳~攻中法:此法省肥稳产高产。主要是提高有效分蘖率、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争高产。特点:壮株大蘖小群体,前期控蘖;仕秆强根,中攻大穗,中后攻结实率和穗重。
3、前促~中控~后补法。此法与“V”字型施肥法类似,重施基肥(占总量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东北稻区、南方早稻大部分、华北地区麦茬稻等大都采用这种施肥法。其弊端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4、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的稻区。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5、底肥一道清施肥法。整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采用此法,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6、测土配方施肥法。测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本法可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一生所需各种养分的多少,科学搭配各种养分比例及施用量,合理供应,满足作物一生所需养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施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土壤板结及病虫害。
22530010.50.30.5
110150.12510PH4.55.5
22.51.520.251006150
330112.515075
501000.20.20.3
一要注意施足有机肥。有机肥含有各种养分,可改善土壤通气和吸肥保水特性,促进稻株稳健生长,获得高产优质。有机肥主要作基肥,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或饼肥30—40千克,还可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粪肥40—50担。?&
二要注意控制氮素肥。水稻过量施用氮素肥,不仅会造成无效分孽增多,变青、倒伏、病虫害加剧,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第一次在水稻插栽后亩施尿素6—7千克,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结合耘田,亩施尿素4—5千克,以利发棵壮蘖。中期要注意排水控肥,只对生长较差的二、三类禾苗酌情补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补追粒肥3—4千克。?
三要注意重视施用磷钾肥。磷、钾肥可增强植株活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基肥以磷肥为宜,钾肥追施较好。在有机肥充足的田块每亩基施磷肥20—40千克,在分蘖前每亩可追施氯化钾3.5—5千克。水稻后期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可促进灌浆结实。在抽穗扬花后期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磷、钾肥50—100克,兑水50—60千克于傍晚喷施。?
四要注意增施微肥。锌肥、硅肥不仅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抗倒性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还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而且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子粒的充实度,增加稻谷产量。
在水稻的优化配方施肥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化肥的配合施用,却忽略了硅、锌等元素的施用。
事实上,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一般茎叶中含有二氧化硅10-20%,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前期缺硅使水稻成穗数减少,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水稻的优质高产就没有保障。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改善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叶面蒸腾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一般可增产10%以上,并能提高稻米品质。特别是在新改水田、冷浸田以及酸性土壤上,水稻施用硅肥的效果更为明显。
水稻对锌元素非常敏感,缺锌会导致植株出叶缓慢,新叶短而窄小,叶色较淡,特别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严重的植株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常表现参差不齐,稻株根系老朽,呈褐色,抽穗期出现“扬花不收”,一般减产1-3成,严重田块甚至毁苗绝收。大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施锌后,水稻株高、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都有增加,空秕率有所降低,一般可增产15%以上。特别是在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以及冷浸田、新改水田施用锌肥作用则更为明显。
1、硅肥的施用:多利用含有钙、镁的硅酸盐作硅肥,在施用基肥时与其它肥料混合施入,每亩施用量为有效硅1公斤。
2、锌肥的施用:一般提倡作基肥施用,每亩(1亩=1/15ha)施硫酸锌1公斤,与其它化肥混合施入;也可作根外施肥、中后期土壤追肥及种子处理等。根外追肥常用浓度为0.3%硫酸锌溶液,后期追肥为施硫酸锌500克左右,都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或分蘖末期进行,种子处理则用0.1%硫酸锌溶液浸稻种24小时即可。
水稻水分管理
晚稻生长后期缺水干旱或断水过早,将使稻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早衰,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各地农户要根据当地晚稻的不同生育进程、天气变化状况及晚稻、绿肥的生长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晚稻抽穗扬花期对水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杂交晚稻,在这一时期稻田还需灌上浅水。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田间一般都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阴雨天可排水落干,保持田间湿润。  
二、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晚稻进入灌浆结实期后,应以灌“跑马水”为主,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一般先灌1次水,让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1次水,反复多次,做到活水养老稻,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三、遇到低温冷害——深水保温。晚稻在扬花灌浆期往往会遇到低温冷害侵袭而影响灌浆结实,碰到这种情况,可短时间灌深水保温,水层一般在10厘米左右,待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时再恢复正常灌水。如白天天气晴好,也可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以提高稻田温度,减轻低温冷害。
四、播绿肥的稻田——灵活灌水。播绿肥的晚稻田,晚稻、绿肥共生期长达1个月左右,要解决晚稻需水、绿肥怕水的矛盾,则要采取灵活的灌水方法,使稻、绿肥生长两不误。首先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掌握灌排主动权。然后根据天气和土质情况灵活灌水,田土粘、阴雨天气多,可以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是沙性田或天气比较干燥,就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灌水也应以“跑马水”为主,以田间湿润但不积水为宜。
水稻高产管理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早发,主要落实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大苗移栽田,栽后宜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直播田要在播种后及时灌一次跑马水,确保早出苗、早齐苗,同时要清理、配套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在2叶1心期建立浅水层促进早分蘖。
早施分蘖肥在水稻返青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在第一次追肥后7~10天,视大田分蘖的发生量及秧苗叶色的深浅变化,适量补施平衡肥或壮蘖肥,每亩用尿素3~4公斤。对基本茎蘖苗不足的以及机插、直播的田块,适当多次增施分蘖肥。
及时防除杂草移栽后5~7天,选用丁·苄复配剂等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用药后保持浅水层5~7天。
加强病虫害防治每年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有大流行的趋势,而且感病品种如武育粳3号、武运粳8号等种植面积有所上升,所以除带药移栽外,在水稻栽后3~5天应立即进行第一次用药,隔4~7天再次用药。粳稻连用3~4次,杂交稻连用两次。
促进秧苗转化遇肥水管理不当或异常天气等不利因素造成僵苗不发,要及时喷施相应的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转化。
水稻移栽后,一般都会由绿转黄,然后再由黄转绿,这段时间称为返青期。返青期一般为7-10天。如采取措施将返青期缩短到2-3天,就可以达到“一短”促“三早”了。即缩短返青期,促进早生长、早分蘖、早齐穗。这样就能争取多成穗,避开8月低温冷害,夺取高产丰收。缩短稻秧返青期,有5条措施。
一、培育壮秧 农谚说:“秧好一半谷”。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移栽前4-6天追施一次“送嫁肥”促进秧苗萌发新根,这样秧苗素质好,移栽后就能日栽夜长,缩短返青期。追施“送嫁肥”要适时,如果过早,新根萌发生长过长,秧苗过于柔嫩,拔秧时植株损伤重,导致移栽后返青期推迟,施用过迟,移苗尚未吸收,起不到“送嫁”的作用。施肥的数量,一般每亩秧田施尿素2-5千克,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高的可以少施。
二、施足基肥 要使稻秧移栽后返青快,必须施足基肥。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当前生产上普通存在的问题:一是施肥数量不足;二是农家肥施用量少,积制、管理和贮存技术粗放,肥料的质量不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基肥应采取“粗肥打底,精肥面施”的施肥方法,即将农家肥在整田时均匀撒施,犁田时翻埋于耕层,移栽前再用速效性肥料施于土壤表层,满足返青和分蘖初期的需要。
三、重视水皮肥 水皮肥又叫耖耙肥。水稻移栽时,气温、土温低,肥料分解缓慢。为了便于稻苗移栽后早返青,要注意施用水皮肥。在最后一次整田耖耙前,将速效性氮素化肥均匀撒施于田面,及时耖耙,将肥料耖埋于3-6厘米深的表土层内。施肥量一般每亩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氢铵10千克。这样能确保秧苗移栽后及时供肥催青,促进早生快发,壮秆增穗。
四、适龄移栽 要掌握好秧龄,适时移栽。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移栽时已开始幼穗分化,这样超龄秧苗,群众叫“带胎上轿”,移栽后返青很慢,不发苗,因此,要把好稻秧适龄移栽关,确保稻秧能正常生育,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及时管理 稻秧移栽初期,秧苗嫩弱,既怕淹深水,又怕断水受旱。这时要实行浅水勤灌,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早返青。移栽后7-10天,追施第一次肥,促进早分蘖。
2---3710030
----3045----60
2---3407---10
1---240%400----800
&()231000.515015208022.54
&()20%40%507550
()4.3%0.51110010050
&253030354045
22034452122
1.5-2.5 100-250 /0.5-1.0
20-30 24 50
2035203580%2535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2340%17510020%10020g5075710
150247-1020500
30%WP 8001 00034
50%1000502%2
50%500-60071
50%WP 1 50015112
70%50017-10121
25%WP 1 0001
TA的最新馆藏水稻育秧技术介绍
当前位置: > 技术服务 > 粮食作物
水稻育秧技术介绍
厅粮油作物处 &&&&&& &日   
一、壮秧的类型与形态生理特点
(一)秧苗的类型。小苗一般指3叶期内带土移栽的秧苗。多在密播、保温育秧方式下培育,用于抢早移栽。中苗一般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也多用于抢早移栽和机插秧。大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另一类为 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在稀播时可充分利用秧田低位分蘖。
(二)壮秧的形态特征。从壮秧的个体形态看,要求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其中茎基粗扁是评价壮秧的重要指标,俗称壮秧为“扁蒲秧”。茎基较宽的秧苗,其体内维管束数目较多。从壮秧的群体看,要求较高的成秧率(80%以上)与整齐度(脚秧率低于10%),使移栽本田后生长整齐。
(三)壮秧的生理特性。壮秧的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别是叶鞘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由于发根主要依靠贮存于叶鞘的养料,所以茎基粗壮的秧苗形成的根原基多,发根力强,根的总长度也长。壮秧的碳氮比(碳/氮)适中,秧苗的碳氮比随秧苗生长而增大。小苗叶面积小,同化作用形成的糖分大部分立即与氮结合形成蛋白质,苗体氮化合物含量较高,碳氮比小;随着秧苗长大,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多,碳氮比逐渐增大,碳氮比中苗7~9,大苗11~14。壮秧的束缚水含量高,有利于保持秧苗水分平衡,抵抗干旱、冷害和温差剧变等不良条件。
二.发芽、幼苗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水分。水稻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剧吸水的物理学吸胀过程,这一阶段吸收了露白所需吸收水分的1/2以上;第二阶段是缓慢的生化吸水过程;第三阶段是大量吸水的新生器官生长过程。水稻种子的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低于3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吸水越快。谷壳薄的吸水快,谷壳厚的吸水慢。另外,杂交稻种子吸水速度快。
(二)温度。稻种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28~36℃,但品种间有差别,一般热带品种偏高。
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14℃,温度高于 16℃出苗及生长均较顺利。水稻芽期忍耐短时间低温的能力较强。出苗后至2.5叶期前短期日最低气温降至接近6℃,秧苗不会明显受冷害;2.5叶期后,抗寒力下降,日最低气温低于7~8℃,秧苗会受到冷害。长期低温(日均气温低于12℃左右)会造成病原菌的侵染,引起烂秧死苗。
(三)氧气。在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情况,可分为两个阶段:露白前,由于谷壳、果皮和种皮的阻隔,外界的氧气不易进入,胚的生长主要依靠无氧呼吸酒精发酵途径提供能量,其生长与氧气条件关系不大;露白后,胚与外界气体接触,转为有氧呼吸为主,影响根、芽的生长。
在缺氧条件下,水稻的幼苗进行无氧呼吸,胚乳物质转化效率降低、器官建成畸形,秧苗的抗逆力下降。缺氧条件还会使胚乳淀粉酶的活性下降,阻碍淀粉水解,影响对幼苗的养分供应,而削弱幼苗的抗性。
(四)氮素营养。水稻糙米的含氮率一般不超过1.7%,而3叶期的秧苗含氮率一般为3.0%~5.0%,可见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必需有外界的氮素供应。幼苗期外界的氮素供应,对胚乳消耗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影响。土壤氮素营养供应充足,幼苗吸收的氮素多,胚乳消耗快,幼苗干重增长快,秧苗生长健壮。
三、播种、播种量的确定原则
(一)播种期。播种期的确定通常要考虑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和前后茬关系等主要因素,从有利于出苗、分蘖、安全孕穗和安全齐穗出发,做到适时播种。
早播界限期要根据发芽出苗对温度的要求确定。在自然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作为籼稻的早播界限期,再根据当年气象预报,抓住冷尾暧头,抢晴播种。早播还要考虑能适时早栽,安全孕穗。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15℃以上。移栽过早会推迟返青,导致死苗或僵苗。
迟播界限期是要保证安全齐穗。水稻抽穗期低温伤害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连续3天以上低于22℃。一般以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22℃的终日,分别作为籼稻与籼型杂交稻的安全齐穗期。根据各品种从播种到齐穗的生长天数,就可向前推算出该品种的迟播界限日期。
确定播种期还要考虑有些地区常有的旱、涝、台风、低温、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应掌握灾害发生规律,调整播期,避灾保收。播种期还要和耕作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相适应,做到播种期、移栽期、秧龄三对口。
(二)秧龄。秧龄一般用播种到拔秧的日数来表示,但由于不同播期所处的温、光条件各异,在秧田相同日数的秧苗,其生育进程并不相同,因而常不能反映秧苗的实际生理年龄。同一品种在正常栽培条件下的主茎总叶数相对稳定,应同时参考叶龄作为适宜秧龄指标。高产栽培要求秧苗移栽后至少能长出5~7片新叶。这是因为幼穗开始分化时叶龄余数为3.5左右,移栽后大田营养生长期要求至少长出2片以上新叶。
(三)播种量。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随着秧龄的延长而增大,秧龄越长,秧苗个体受抑制程度越大。所以,秧龄越长越要注意稀播。适宜播种量的标准,以掌握移栽前不出现秧苗群体因受光照不足而影响个体生长为原则。播种量的确定也和育秧季节温度高低有关,高温季节的秧苗生长快,群体发展迅速,个体受抑制时间早。
播种量还因育秧方式不同而有差别。短龄早栽的小苗或中苗,播种量可增大,而长秧龄大秧则播种量相应减少。
四、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方法
(一)晒种。晒种增强种皮透性,促进酶的活性,增进胚的活力,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间晴天 l~2天即可,要薄摊勤翻,防止谷壳破裂。
(二)选种。通过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选种可用风选、筛选或溶液选种。溶液一般用黄泥水、盐水,溶液比重为1.05~1.10。通过密度选种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差,一般仅用清水选种。
(三)浸种。浸种是使种谷较快地吸足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40%左右),促进发芽整齐。达到稻种萌发要求的最适水分所需的吸水时间,水温30℃时约需30小时,水温20℃时约需60小时。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使种子养分外溢,且易缺氧窒息,造成酒精发酵,反而减低发芽率和抗寒性。杂交稻种子不饱满,发芽势低,采用间隙浸种或热水浸种的方法,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四)消毒。水稻多种病害均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常用抗菌剂或强氯精浸种消毒。消毒可与浸种结合进行,种子经过消毒,如已吸足水分,可不再浸种;吸水不足时,应换清水继续浸种。凡用药剂消毒的稻种,都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催芽,以免影响发芽。
(五)催芽。催芽要求达到“快”(2~3天内催好芽)、“齐”(发芽率90%以上)、“匀”(芽长整齐一致)、“壮”(芽色白,无异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催芽方法因热源和保温方法不同,有地窖催芽、温室催芽、酿热物温床催芽等。催芽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高温露白。指种谷开始催芽至破胸露白阶段。种谷露白前,呼吸作用弱,温度偏低是主要矛盾。可先将种谷在50~55℃温水中预热5~10分钟,再起水沥干,上堆密封保温,保持谷堆温度35~38℃,15~18小时后开始露白。
2、适温催根。种谷破胸露白后,呼吸作用大增,产生大量热能,使谷堆温度迅速上升,如超过42℃,持续时间3~4小时以上,就会出现“高温烧芽”。露白后要经常翻堆散热,并淋温水,保持谷堆温度30~35℃,促进齐根。
3.保湿促芽。齐根后要控根促芽,使根齐芽壮。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适当淋浇25℃左右温水,保持谷堆湿润,促进幼芽生长。同时仍要注意翻堆散热保持适温,可把大堆分小,厚堆摊薄。
4、摊凉锻炼。根芽长度达到预期要求,催芽即结束。播种前把芽谷在室内摊薄炼芽24小时左右,以增强芽谷播后对环境的适应性。遇低温寒潮不能播种时,可延长将芽谷摊薄时间,结合洒水,防止芽、根失水干枯,待天气转好时,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
五、烂秧的原因与防止方法
早稻常因低温,发生烂秧现象。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盲谷播种后,不发芽就腐烂。其主要原因是:种子成熟不良或在收获、贮藏、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过程中措施不当,使种谷的发芽势和发芽力降低,乃至丧失。
烂芽是芽谷播种后,未扎根转青就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播后深水淹灌,低温缺氧,芽鞘徒长,根不入泥,根浮芽倒;秧板过烂,塌谷过重,芽谷陷入泥中;秧板过硬,不易扎根;有毒物质毒害芽谷,种根发黑,幼芽枯黄等。上述原因如在低温条件下,使种芽生活力降低,引起土壤和种谷的病菌侵害,造成烂芽。
死苗有黄枯死苗和青枯死苗2种。黄枯死苗为慢性生理病害,常成片发生。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后,从叶尖到叶基,从老叶到嫩叶,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由于秧苗基部常为病菌寄生而腐烂,叶根容易脱离,常在二叶期发生。青枯死苗为急性生理病害,常成簇发生;秧苗受低温影响,晴后温度剧变,未及时灌水,造成秧苗生理失水而死亡,先从最易失水的心叶部分萎卷,然后叶色呈暗绿色整株枯死,常在三叶期发生。
秧床搭拱盖膜有增加温度和防止雨水冲洗的作用,是防止烂秧的有效方法。
六、湿润育秧技术
(一)选地整地。选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力较高、杂草少和无病源的田块。秧田宜干耕干整,先开沟作畦,畦宽约150厘米。沟宽约20厘米,沟深15厘米左右。畦面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要求,这样的秧田通气性好,透水性强,有利根系生长,培育壮秧。
(二)播种施肥。秧田要施足底肥,精细播种。早、中稻秧田一般施用腐熟优质厩肥或人粪尿 800~1000公斤/亩,或施用硫酸铵或碳铵 15公斤/亩作基肥,结合耕地时施下;基肥还施用过磷酸钙 30公斤/亩,氯化钾 10公斤/亩,在整畦前施下。晚稻育秧可少施或不施用基肥。注意播种质量,分畦定量播种,播后塌谷。一般秧田与大田比为1:8,即1亩秧苗,栽插8亩大田。
(三)秧田管理。根据芽期、幼苗期和成苗期的秧苗生长特点,精细管理。从播种到第一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此时秧苗耐低温能力较强,供氧好坏是影响扎根立苗的关键。采用“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的灌水技术,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如出现霜冻、大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应暂时灌水护芽,风雨过后再排水晒芽。连作晚稻播种时气温高,为防止秧板晒白,晴热天可在傍晚灌跑马水,次日中午前秧板水层渗干,切忌秧板中午积水,造成高温烫芽。
幼苗期是指出苗到3叶期。此时秧苗通气组织尚未健全,根系生长所需氧气主要依靠空气直接供应,故要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法,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期后浅灌为主。早、中稻秧苗如遇寒潮低温,则应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以免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带土秧幼苗期仍保持秧板湿润,有利增氧促根和秧苗控长。三叶期幼苗由异养转人自养,关键在于及早补充营养(早施断奶肥)。由于秧苗在利用氮素过程中,先是“得氮耗糖”.即施氮被秧苗吸收的同时,需要相应地消耗糖类(酮酸、烯酸),使叶鞘内贮藏的淀粉减少,表现出“得氮耗糖”现象。施氮后,随着叶色变浓和叶面积增大,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相应增加,随后又表现出“得氮增糖” 现象。及时施用断奶肥能使3叶期处于得氮增糖期,成为4叶期长粗的物质基础。
成苗期是指3叶期以后到移栽。秧苗体内通气组织已发育健全,根部氧的供应可以由地上部下运。同时水层灌溉有利于秧苗吸水、吸肥,因此3叶期后稀播大秧应采用浅水灌溉,不宜时灌时排,防秧根下扎,拔秧困难。带土秧仍要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移栽前再施一次起身肥。使秧苗吸氮转色而不嫩,增氮仍有贮糖时移栽,使秧苗体内碳氮水平较高,有利移栽后发根分蘖。
七、软盘育秧技术
(一)苗床准备
苗床即摆放秧盘的秧田。因秧苗2叶期后,秧根便可通过塑盘的底部小孔下扎到苗床中,要求床面平整,上紧下松,表土细碎、床土肥沃,铺上一层营养土(厚0.5厘米左右)或每平方米表土层施用0.5公斤壮秧剂。
湿润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中,按常规湿润育秧方法,将其耙烂耙平、开沟整板、整平推光、露干沉实,一般秧板宽以两片秧盘竖放的宽度为宜。摆盘前把沟泥上板再耥平一次,使床面糊烂以便于秧盘与苗床接触紧密。摆盘时,应相互紧贴,不留缝隙,以减少种子和营养土损失,防止秧田杂草从缝隙处长出而影响秧苗生长。秧盘摆好后,板秧沟泥或河泥装填于塑盘中,用扫帚扫平并清除盘面烂泥,以免出现秧苗串根现象而影响抛栽。
旱育苗床准备。选择地势高、光照好、土质松软肥沃、杂草少、靠近水源的旱地或菜地作为苗床,按每亩大田需苗床8~10平方米,做成宽1.3米左右的畦(两片紧放秧盘的宽度),畦与畦之间留40厘米宽的沟。旱育苗床的整地及培肥方法同旱育秧。摆盘前要将床面压平压实,最好铺一层泥土,以便于秧盘与苗床接触紧密。秧盘摆好后,将准备好的专用营养土或肥沃细土装填至塑盘中,先装填至塑盘孔高的2/3处,播种后再装填余下的1/3高度的营养土或细土。
(二)催芽播种
抛秧稻的秧龄一般以5叶以内的中小苗为佳,其秧龄一般掌握在20~30天内。对于中、晚稻迟抛长秧龄大苗,应注意控制苗高,具体技术一是减少播量(杂交稻每孔播1~2粒、常规稻2~3粒),避免因长秧龄而影响秧苗素质;二是控水,通过控水可有效控制苗高,使秧苗敦实粗壮;三是用15%的多效唑配制成200毫克/公斤的溶液浸种12小时,或在苗期用250~300毫克/公斤的多效作液喷施,均可有效防止秧苗徒长和控制苗高。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等过程,其具体技术与常规的处理技术相同,但要求芽谷以露白至芽长0.2厘米为好,否则会影响播种质量。
塑盘湿润育秧的播种量以移栽前不出现死蘖现象为度。一般小、中苗(5叶内)的播种量为每片40~45克(常规稻)或30~35克(杂交稻),大苗(5叶以上)的播种量为每片30~35克(常规稻)或25~30克(杂交稻)。播种时应做到带称下田,精播匀播。
(三)苗期管理
塑盘湿润育秧。其苗期管理技术与常规湿润育秧基本一致,如湿润炼苗、施“断奶肥”及“送嫁肥”、带药下田等,以免灌水或雨水淹浸床面,造成秧苗串根而影响抛秧。
塑盘旱育秧。其苗期管理与旱育秧技术相同。抛秧前2~3天施一次“动身肥”,并在抛秧前1天晚上浇一次水,以利于抛秧后立苗、返青。
八、旱育秧技术
(一)秧床选择。选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通气透水性好、水源足且排水方便的田地,北方以稻田做秧床,南方以菜园土为佳。每亩大田需要的秧床面积依秧龄、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同的播种量条件下,杂交稻所需秧床面积应大于常规稻所需秧床面积。一般小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40~50;中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25~40;大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15~25,即若以小苗移栽需要留足15平方米、中苗移栽25平方米的净秧床面积。
(二)秧床培肥。旱育秧秧床培肥分为冬前培肥和春季培肥。冬前培肥一般在10~12月进行。可按每平方米3~5公斤碎秸秆,2~3公斤家畜粪或优质粪水10公斤,0.2~0.25公斤过磷酸钙,分2~3次施入,采用施肥-耕地―施肥-耕地―施肥-耕地的方式,使秸秆、农家肥、化肥、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再浇足水分或加盖地膜、稻草等以加速有机质腐烂。春季培肥一般在开春或整地时进行。以施用腐熟地有机肥为主,补充冬前培肥中秸秆用量的不足。
(三)秧床调酸。床土pH值达4.5~5.5时最有利于秧苗营养吸收,同时也能抑制立枯病原菌,有利于秧苗生长。我国北方大部分土壤pH偏高,秧床必须进行调酸;南方大部分土壤偏酸,若土壤在pH值6以下可不进行调酸,但若土壤pH偏高或早稻育秧应进行调酸。床土调酸的方法很多,有施用硫磺粉、稀硫酸、糠醛酸、过磷酸钙等,选用那种方法和具体用量应根据各地情况而定。水稻壮秧剂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集消毒剂、调酸剂、营养剂、化控剂、除草剂于一体的新型育秧制剂,已大面积应用于旱床育秧。水稻壮秧剂的具体用量和使用方法可参见产品使用说明,一般每平方米秧床用壮秧剂0.1~0.15公斤。
(四)整地作床。结合整地作床,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施硫酸铵120克或尿素60克、过磷酸钙150克、氯化钾30克,施于0~0.15米的床土中,充分拌匀。一般秧床长15~20米,宽l.2~l.5米,床间距0.4米,沟深0.2~0.3米。
(五)催芽播种。种子浸种前要晒种,用强氯精对水1000倍液消毒48小时。消毒后种子用清水洗净,即浸种催芽,破胸露白即可播种。早稻3.5叶左右的小苗,常规稻每平方米播种量150~200克,杂交稻为100~125克。播种前秧床要灌透水,播种要均匀。播种后用平板轻压种子入土,盖一层0.5~1.0厘米的过筛干细土,以不露芽谷为度,盖土后喷水湿透。播种盖土后,用12%丁草胺和10%的恶草灵混配的丁.恶合剂喷洒,用量为每平方米150毫升,对水60公斤,可结合上述喷水步骤进行。
(六)秧苗期管理。①盖膜保温。早稻秧田播种后要盖膜保温,防止烂种烂秧。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若膜内温度超过35℃,及时通风降温,一般不浇水。若表土干燥发白,可补浇少量水。播后5~7天内,若长期低温、阴雨,膜内空气污浊,需在中午打开膜的两头换气几分钟。出苗至1叶1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若培育大苗移栽,1叶1心期每平方米可用15%多效唑0.1克对水150克均匀喷洒,促矮壮。1叶1心至2叶1心期,逐步通风炼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没有使用水稻壮秧剂育秧的,此阶段每平方米可用20%甲基立枯灵1克对水0.5千克喷雾防立枯病。②水分管理。床土不缺水,不浇水。床土缺水的标准是,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打卷。若床土缺水,可在早晨或傍晚浇适当的水,保持床土不干不湿。移栽前一天傍晚,淋透床土,防拔秧断根。若遇连续下雨,应注意排干沟水。③施肥。栽插小苗的,2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一次,若床土培肥工作搞得好,可不施断奶肥;栽插中苗的,在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分别追施一次肥。施肥量为每次每平方米用尿素5~10克(硫酸铵10~20克),对水100倍均匀喷施,并喷清水洗苗。④病虫防治。在搞好立枯病防治的同时,要注意防治飞虱、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
[厅粮油作物处 供稿]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怀化市农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怀化市农业信息服务站 
本站访问量:
网站ICP备案号: Copyright ? 2003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中路309号 邮编:418000 联系电话:
英文域名:www. 中文域名:http://怀化农业.政务/ 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来石轻质保温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