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不能殖民移民么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本博为百科宝库(珍藏精文2万余篇)。温馨提示:
(一)有博友2万8千多位,敬请朋友在理睬头像下加理睬为博友。
(二)百度一下理睬博客可进入本博。
(三)首页中部有理睬其它空间入点,朋友们可点相应的空间、博客进入。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
理睬推荐阅读:
& 09:57:45
& 09:08:03
& 09:03:47
& 13:36:47
& 20:51:09
& 13:56:53
阅读(124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霍金称地球200年内就毁灭 对策:移民火星(图片、视频)',
blogAbstract:'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375|回复: 6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242精华0UID帖子金钱1360 威望0
Lv.3, 积分 2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信仰力0
剧情到第17章了,之前皇都有很多人没有移民,现在找不到了。有一部分到雪山的教堂去了,但还有很多人找不到。他们去哪里了?以后还能移民吗?
&崩坏后就没了。想完美,大侠请重新来过&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5396精华0UID帖子金钱44252 威望0
Lv.7, 积分 53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22 草信仰力106
我也是到17章才开始去完成殖民6复兴任务的,所有复兴任务相关的NPC以及隐藏天赋性格相关的NPC都可以找到,不必担心
但是要想完美支线的话,已经不可能了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242精华0UID帖子金钱1360 威望0
Lv.3, 积分 2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信仰力0
感谢楼上。顺便再请教一个问题,特福拉洞窟里找钥匙那个任务,钥匙被一只90多级的猩猩守着。攻略说装备移动速度提升和地上迷彩,可以在不战斗的情况下捡到钥匙。可是我怎么尝试都无法成功,有什么诀窍吗?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787精华0UID2015425帖子金钱1162 威望0
Lv.4, 积分 7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UID2015425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信仰力0
装备移动速度提升地上迷彩,绕来绕去怪就会跑开取消战斗状态,然后再回头拿钥匙就可以了,估计是你宝石等级不够高,至少得5级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787精华0UID2015425帖子金钱1162 威望0
Lv.4, 积分 7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UID2015425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信仰力0
还有种拿法就是先攒够3段团队槽,装摔倒时间延长宝石5以上,见面砍两刀立刻连携然后摔倒,然后再逃跑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2551精华0UID3172020帖子金钱1554 威望0
Lv.6, 积分 2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9 积分
UID3172020帖子威望0 多玩草71 草信仰力0
安迪1116 发表于
感谢楼上。顺便再请教一个问题,特福拉洞窟里找钥匙那个任务,钥匙被一只90多级的猩猩守着。攻略说装备移动 ...
直接杀死的路过.....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171精华0UID1301757帖子金钱320 威望0
Lv.3, 积分 1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UID1301757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信仰力0
新大三9.4怎么才能玩到中文版?有正版卡带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移民和中国;――复旦大学葛剑雄;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移民和中国》,那么讲这个;也许大家现在都知道,中国在近代有很多流动人口,比;对一般的流民难民,我不能算他移民,但如果他在这个;一般的流动人口;那么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就跟我们国家跟我们民族,;那么西面大家知道秦朝把长城修到了今天甘肃的岷县,;当地的游牧民族以后,一般情况下面,它都很快地撤退;那么中国的疆
移民和中国
――复旦大学 葛剑雄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移民和中国》,那么讲这个题目的话,什么是中国我想不要讲了,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提醒大家,因为我讲的是过去是历史,那么我们讲的中国呢,就是历史时期的中国,不一定完全一样,那么什么是移民呢,有的同学可能已经看过,我们写的书,就是《中国移民史》,以前也有的同学,上过我的课《中国移民史》,但是今天这个机会,我还是先说一下。
也许大家现在都知道,中国在近代有很多流动人口,比如我们上海,有好几百万外来的人口,但这些是不是我们讲的移民呢?不完全是,因为移民不等于流动人口,或者就是一般性的,迁移的人口。我们所研究的移民,一般地来说,是带有定居性质的,所以我给它定义,就是应该在迁入地,居住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具体多少年呢,我想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人,标准是不完全统一的,但都有一点,他们要在迁入的地方,居住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各位在座的同学,我相想绝大多数人,可能不是生长在上海的,你们现在有很多,从外地到上海来念书,那么你们现在是不是移民了呢?我想对上海来说,你们目前恐怕还是流动人口,那到什么时候成为移民呢?有的同学可能听了不愉快,我的户口已经迁到复旦大学,你怎么还说我不是移民,不一定的你毕业以后,如果留在上海了,也许你今后就是移民了,如果你毕业以后,跑到外面去了,那么你曾经在上海居留过,这么一段时间,将来写移民史的话,即使你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有名的人物,但是移民里面还没有你的份啊!你应该基本上正式定居下来,那么历史上我们也是这样的。
对一般的流民难民,我不能算他移民,但如果他在这个地方,住了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相当于定居了,那么我们就称他为移民,那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什么叫定居呢?比如我是不是,不一定定居的人,那么即使大家,研究一个学问都知道,任何一个概念,增加一个新的概念,又有很多麻烦的事,那么什么叫定居,所以我想,这些我们就不仔细讨论了,总而言之有一点大家知道,我们讲的移民,是一种在一个地方,居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这些流动人口,而不是
一般的流动人口。那移民对中国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详细地讲,不是今天所能够完成的,我们写了一部《移民史》有六卷,但是我认为。有很多东西还没写清楚,所以我今天只能拣几个最最紧要的在这儿说一下。
那么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就跟我们国家跟我们民族,跟我们的过去跟我们未来,关系最密切的一些方面。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那就是移民和中国的疆域,也就是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因为有今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那么要感谢历史上移民的巨大的贡献。首先我们看怎样形成一个国家,那么形成国家的条件,大家当然知道有领土,拥有主权的这个领土,但光有领土行不行呢?要有人要有它的人民。那么中国在形成的过程中间,它的领土有扩展的时候,也有缩小的时候,但总的趋势是从一些分散的政权,最后统一起来,然后慢慢慢慢扩大,最后稳定下来,才形成今天的中国的。比如说,我们在春秋战国的时期,虽然大家知道,当时名义上由周天子在统治,但实际上并不是统一的,另外战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所谓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卫,那至少有七个,实际上还不止七个,它们之间不断打仗,到最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把其他六国都灭了。那么中国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范围,这个范围有没有今天那么大,绝对没有,秦始皇刚统一的时候,他的势力还没有超过今天的南理,也就是说今天的广东和广西,还不在他的统治下面。
那么西面大家知道秦朝把长城修到了今天甘肃的岷县,那么也就是岷县外面这个,他还没有统治到北面呢。我们虽然传说中间有所谓孟姜女哭长城,其实秦朝的长城,山海关还有北面,大概在今天内蒙古的南部,跟辽宁北部这样一条线。那么怎么再往北,就不是秦朝的地方了,那么怎么样从秦始皇当时统一这些地方扩大到我们今天的中国呢?在这个过程中间,当然我们说也免不了武力的扩张,但光有武力行不行呢?不行。比如说汉朝的时候,唐朝的时候,都曾经把它的军队扩张到今天的蒙古高原甚至更远的地方,唐朝的军队曾经到达咸海之滨,但这些地方有没有,就成为它的领土呢?没有,这相当多的次数,说明王朝的军队,到了那些沙漠高原,当它们追击消灭或者是征服了。
当地的游牧民族以后,一般情况下面,它都很快地撤退回来了,没有在那里建立自己的行政机构,也没有长期停留在那里,更没有宣布这些地方,都成了它真正的领土。什么原因呢?,我想各位都可以想象,当一支军队长期住在一个沙漠地带或者草原上面,它的粮食从哪里来的呢?要从遥远的内地运过去,它去统治谁呢?游牧民族早已跑掉了。那么这样的政权这样的行政区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一般它们要么在当地扶植一下当地的民族的首领,让他们表示一下效忠。一般立个碑记一下功绩,然后就回来了。所以南方也有这样的情况,秦朝的时候,秦朝的统治已经到了今天的闽江流域,并在附近建立一个闽中郡,汉武帝后来又派军队征服了今天浙江南部和福建当地的部族,但是汉武帝下了命令把当地人口基本上全部迁走,迁到今天的黄河和长江中间,为什么呢?他没有能力去统治这些地方,缺少的也就是人口,所以我们每一次,中国的统一达到什么地方,一般地来讲,都需要来自内地的移民,是当地建立起一个王朝一个政权,它的统治的基础。
那么中国的疆域也就是在一次次的移民中间,慢慢慢慢地扩大,逐步逐步地巩固。特别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特别是北方的沙俄,随时准备侵略整个我们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面,有时候它得逞了,我们当然现在可以说,是因为统治者腐败,或者因为国力的衰弱,但大家不要忘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边疆地区缺少我们中国自己的人口。比如说当沙俄的势力,一过乌拉尔山进入远东的时候,在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外这些地方,这些领土里边,基本上还是无人区,只有少数当地的民族的人口。当沙俄的军队和它带的那些探险家以及迁移人口沿着黑龙江往东进发的时候,它们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当清朝跟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边界以后继续执行了封禁的政策,也就是不允许内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迁移到东北这块地方去。正因为这样,俄国非常顺利地占据了黑龙江以北,占据了我们大量的领土,只是到了1860年,清朝政府终于认识到移民边疆的重要性。所以在1860年就开禁,把东北原来禁止移民法律取消并鼓励内地的人口往东北迁移,成千上万的人口,从山东半岛从山海关这些关口大批地进入东北。所以东北现在大家知道主要的人,东北人你去问他们祖先什么地方来的,那么大量是山东的,其他就是河北的、或者山西
的,主要都是山东的。
那么这些人口大多数是1860年以后陆续地迁过去的,这就是我们移民对我们国家所作的重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在今天的内蒙古,今天的新疆今天的西藏,都有我们大量的内地的移民。那么他们为我们国家领土的巩固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历史上的移民,也就没有今天中国,这样辽阔的疆土。特别是没有今天的中国的边疆,这些领土的巩固和它的安全。
第二,我想讲一下移民和中华民族。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大家都知道是指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但是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包括我们中华民族主体汉族它也是在历史上面,逐步逐步地形成和壮大的,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华民族主体,成为世界上面人口最多的民族。那么汉族能够有今天,是不是因为我们汉族老祖宗特别会生孩子,或者生育率特别高,所以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当然这也是一个因素我想,但是仅仅依靠自身的增殖那毕竟有限。汉族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间,不断地融合了其他的民族,中国历史上很多民族,比如说我们从古往今天数,比如说匈奴、鲜卑,再往下譬如说;一部分突厥人、、 契丹人 女真人,这些人到哪里去了?有的民族今天找不到了,有的民族只能够在境外,找到它们一些后裔,它们其实都已经融合到汉族中间来了。所以在座的各位不要以为。你们都是汉人的。炎黄子孙的后代未必,可能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后代。那么在北方是这种情况,南方呢?南方其实也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江南,包括我们上海这一带往南一直到 。譬如说,浙江、安徽 、福建 、江西,再过去湖南、广东广西这些地方,各种各样少数民族。那么这些人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南方少数民族已经局限在一些山区,或者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但历史上面,它们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整个南方,甚至在淮河流域,再往北也都是有很多少数民族。其实这些人也都融合到汉族中间去,只是他们跟北方有所不同,北方有些少数民族,因为当时它们的姓,翻译成汉字的时候都不是一个字,比如说女真姓完颜,契丹姓耶律,那么如果今天一个人姓耶律,这个人大概是契丹的后代,我们比较清楚。但南方呢?那些少数民族,姓氏翻译到汉族也是张王李赵,所以你今天更加分不清楚了。
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一方面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它们不断地外迁。比如说中原的民族,它迁到了江南迁到了岭南,由于这些民族它迁来的时候往往都是人口比较集中,它们的文化比当地比较先进,另外它们往往是政府的基础。譬如说中原的王朝,派了军队来随同一起迁移过来的,而且它们又往往集中居住在,城市交通线上面,所以它们很快地成为当地的强势民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自己的发展,它们不得不接受从外地来的北方的先进的文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民族的歧视,那么所以呢当地的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往往就改变自己的身份,时间一久了以后它们也就融合在汉族中间了,这种情况我们在解放前,还可以看到。
比如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吗,现在我们到漓江去可以看到,著名的纳西族的历史学家,方惠教师的墓地,那么这位方先生,当然他是纳西族人,但是解放以前他跟人家交谈的时候,人家问他方先生你是什么地方人?他就说我是桐城的方家,那么带着桐城很有名的对吧,桐城派文学家,那么这样的家族里的人,肯定是很有身份很有教养,如果他说我是纳西族,那么在当时,人家肯定瞧不起他。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其实在南方很多人,他都知道他自己家里面是少数民族,但这种民族歧视存在情况下面,他为了自己的发展,特别有了一定文化,有了一定社会地位以后呢?他就要编造一个也是汉族,并且都是从北方迁过来的,这样的历史,那么有身份的人这样做。那么一般的穷人,一般贫民百姓也会这样做,因为在当时社会里,要承认你是蛮子、瑶人、人家瞧不起的。所以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至少两三千年了。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中原来的主流的民族慢慢慢慢地,当地的民族融合在自己中间,那么靠什么呢?就靠移民,如果中原民族都在中原不迁过来,那么当地民族怎么会融合进去呢。
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周边的少数民族外来的民族,迁移到中原地方来。那么它们迁来以后,又重复我刚才讲的,这样的故事,等到他们有了一定地位以后,他们也觉得,再这样就不行了,也要讲自己是汉族,所以也就编造出种种的神话来。比如说匈奴人,他慢慢慢慢接受了中原的文明,觉得自己讲匈奴不大好,他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移民和中国49等内容。 
 移民与中国发展摘要:移民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流出国,庞大 的华人体系在全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循环流转,世界大部分的发达...  中国人最适宜移民的十个国家通过搜集生活成本、投资、经济、教育和医疗等五大重要板块的指标数据,《福布斯》评出全球十佳 最宜华人移居国家。 一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有人类就开始有了移民,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将透过历史与现实,考证、分析 移民与中国疆域形成和巩固的关系、与中华民族构成的关系...  其实中国人最吃亏!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风景宜人的加拿大一直都是很多中国人的梦寐以求的目的地,加拿大移民也是非常吸引人。加拿大移民的政策和计划也一直受人关注,...  综合以上考虑, 【永铭国际】囊括出中国富豪最适合移民的国家―― 欧洲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连接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冲,是企业进军欧洲、中 永铭国际官网:http:...  十大类不适合移民的中国人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不是所有人都适合...6.5 No.7:喜欢超级大都市生活的人 来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有意无意地和自己的...  【中国富人以及中产阶级为什么哭着喊着要移民 美国,而美国人却很少移民中国,...与此同时,就在骆家辉返回美国的几周后,美国 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  中国人最适宜移民的十个国家 2013 年 09 月 13 日 08:14 来源:中文网 通过搜集生活成本、投资、经济、教育和医疗等五大重要板块的指标数据,《福布斯》评出全球...  海外移民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人才外流比例并不大,资金有外流但也有大量外资进入,正常移民不可能掩护 贪官外逃 与前两拨移民热的人员构成不同, 新世纪移民大军的...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殖民主义的卫道者
2005年第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东道主》是加缪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独立王国》中的一篇。法国有占领阿尔及利亚的传统、习语和话语战略。加缪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在《东道主》中都有所体现,包括: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优先权,法国殖民成就以及法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兄弟情谊”。显而易见的帝国主义现实从他的著作中消失了。加缪似乎认为殖民事业是可以挽救的,所以他把殖民主义困境作了适应宗主国的美化。可是比较他的描述与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己关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历史的叙述,就可以发现加缪的作品中对法国殖民主义的美化是将阿尔及利亚法国化并将这种法国化保持下去的历史发明。 中国论文网 /5/view-1875304.htm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法国话语体系殖民统治优先权殖民成就文化入侵      《东道主》是加缪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独立王国》中的一篇。故事描述的是在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战争时期,居住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小学教师达鲁接收了一个阿拉伯犯人。达鲁并没有像对待犯人那样对待他,而是尽可能热情地招待了他。留他住了一夜之后,达鲁给了这个阿拉伯人足够的食物和钱,让他自己选择是投案还是逃跑。可是最后他悲哀地发现,那个阿拉伯人选择了通往监狱的道路。   爱德华?萨义德(E. Said)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称帝国主义用文化入侵东方,揭示了西方文学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其中包括欧洲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文学叙事来建立其作为“他者”的殖民地的文化经验。在这部著作中,萨义德在对加缪的作品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加缪的作品在历史上是与法国殖民事业本身和完全反对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战争相关联的。在《东道主》中我们不难看到他所体现的那种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话语体系。甚至在许多方面,加缪都是依赖于这个话语体系的。而这个话语体系又是以法国帝国主义的立场与地理为参照物。在后殖民时期,加缪虽然意识到了殖民主义所面临的危机,但他似乎认为殖民事业是可以挽救的,所以他把殖民主义困境作了适应宗主国的美化。      一、法国殖民主义话语体系      从一八三?年起,法国一直持续着向阿尔及利亚穆斯林夺取阿尔及利亚主权的活动。这场夺取主权的斗争中心是军事。法国军事政策的中心是突袭,即对阿尔及利亚村庄的讨伐,讨伐的对象包括阿尔及利亚人的家,收获和妇孺。于是,从一八三?年到一九六二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实行了长达一百三十二年的殖民统治。加缪的许多小说,无论长篇与短篇,都是以处于法国殖民统治后期的阿尔及利亚为地理背景的。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加缪对一百多年来法国向阿尔及利亚夺取主权的活动既没有予以驳斥,也没有表示异议。相反,他继承并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一些法国关于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并把它们当作在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殖民主义作品中具有悠久传统的正常规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法国关于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   在法国,一八七?年的普法战争以后,地理知识和地理开拓与帝国的话语联系了起来,指导法国帝国战略的学说是古斯塔夫?勒?朋(Constave le Bon)的原始、次等、中等和高等的种族理论;厄奈斯?塞利埃(Ernest Seillère)的纯粹力量哲学;爱尔伯特?萨劳(Albert Sarraut)和保罗?勒洛伊?鄄布留(Paul Leoroy?鄄Beaulieu)的殖民实践之系统学和儒尔斯?哈曼德(Jules Harmand)的统治原则。   在这些学说的影响下,一些人认为土著民族是游牧民族,他们在殖民者眼中属于他者,不能为殖民者所了解,是一种劣等民族。土著与他们的土地不应被当作实体来对待,而应被当作财产。他们不可变的劣等民族特征决定了他们要被隔离、要臣服于发达的帝国,虽然这并不排除使之文明化。   英国和法国将自己称为“西方”,并用这一称呼将自己与不发达的非西方世界划分开来,利用西方殖民主义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主从的、高贵和低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一些人认为欧洲文化的进步需要通过严厉地对待穆斯林土著来加以实现。在弗伊雷(Lucien Fevre)、克罗兹(Benedetto Croce)和纪朗的影响下,这样的思想变成了一种语言,并且在帝国领域内部变成与科学极端类似的一种实践,一种统治劣等民族的科学。这些劣等人的资源、土地和命运应理所当然地掌握在法国手中。   虽然法国与英国同样在实施殖民主义,同样认为处于非西方世界中的人属于劣等民族,但是法国一直称自己与英国殖民主义的目的不同。英国殖民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资本掠夺,法国是为了“荣誉”,为了进步。而且,法国声称自己对殖民地的统治没有英国人所特有的偏见和种族主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这个论调被不停地反复强调着。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印度支那的关系充其量是“分等级的伙伴”的联合,如瑞内?毛尼尔(Renè Maunier)在他的《殖民地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Colonies)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可以在二十世纪初的地理与表现殖民主义的书籍中进一步发现,法国话语结构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它经常地得到补充而且相当统一和制度化。阿尔伯特?萨劳的《论殖民主义的崇高》(Grandeur er Servitude Coloniales?熏 Paris?押 Editions du Sagittaire?熏 1931)表明,殖民主义的目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在生物意义上的统一,要使不能利用自己资源的劣等民族回到人类大家庭中来。乔治?哈代(George Hardy)在他的经典著作《19及20世纪殖民主义政治与土地的分配》(La Politique Colo-niale et le Partage du Terre aux XIXe et XXe Siecles?熏 Paris?押 Albin Michel?熏 1937)中试图辩称,殖民地激发了法国的灵感,不仅导致了许多殖民主义小说的出现,也使人认识到道德与精神形式的多样性,鼓励了作家采用新的心理探寻模式。   玛努拉?赛米蒂(Manuela Semidei)对一战至二战刚结束时的法国教科书作了一次调查。在这一调查中,有关于大多数法国人对法国殖民地的共同看法的统计。这一统计显示:在一战后,法国的殖民角色稳步攀升,作为世界“强权”在历史中成就了“光荣业绩”,以及对法国殖民成就的描述。这些作品大都赞美了法国建立的和平与繁荣,以及开办了有利于土著的各种学校与医院等机构的崇高行为。这样,即使在它的殖民地纷纷脱离它之后,它们之间还保持着一种“兄弟的情谊”。从来没有人认为殖民地可能独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族主义运动仅仅是“困境”,而不是严峻的挑战。   在教科书中一系列关于法国殖民主义的论述里,北非的形象非常突出,尤其是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已经变成一个“新法国”:社会繁荣,有许多极好的学校、医院和公路。所以,法国具有对阿尔及利亚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性的优先权。   至此,我们可以对法国关于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概括如下:   1?郾殖民主义是要通过对劣等民族的统治来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2?郾法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没有英国人所持有的偏见和种族主义。   3?郾法国具有对阿尔及利亚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性的优先权。      二、体现在《东道主》中的法国殖民主义话语体系      1?郾法国具有对阿尔及利亚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性的优先权   阿尔及利亚与法国隔海相望,是与法国相隔最近的非洲国家。所以,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在非洲征服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块殖民地。法国刚一征服阿尔及利亚,便把它作为自己进一步向非洲扩展的基地。阿尔及利亚对于法国建立以及维护其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国在一八三?年到一九六二年对阿尔及利亚长期的殖民统治期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去经营,建立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从政府到民间的紧密的联系。这样,许多人都形成了这样的观点:阿尔及利亚就是法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缪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加缪说过:“对阿尔及利亚来说,民族独立只是一个被热情驱动的方案。从来没有阿尔及利亚民族。犹太人、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或柏柏尔人都有可能有资格争取这个潜在的民族的领导权。就目前情况看,阿尔及利亚并非完全由阿拉伯人组成。尤其是法国殖民地的规模与持久性足以造成一个史无前例的问题。在‘土著’这个词最严格的意义上,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也是土著。此外,一个纯粹的阿拉伯人的阿尔及利亚不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只是一种幻想,无论法国人的作为多么不对,其规模之大使得今天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会同意接受承担这个责任。” (加缪《论文集》,第2039页)加缪认为阿尔及利亚民族从来未存在过的说法正是因为他相信了法国政策破坏了而且已经完全消灭了该民族。他的叙述对阿尔及利亚的地理提出了严肃的、带根本性的优先要求。   在《东道主》的叙述中,也处处可见他对这种优先权的表述。达鲁任教的地方,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人迹稀少、偏僻的小山村。虽然深深地体会到了那里的荒凉,达鲁却不准备离去,他觉得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若移居别处,便有离土离根之感”。这便是一个长期居住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的感受,他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而非异国。把地点设置在这里并不单纯因为加缪自己是生长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表述来显示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的持久性来体现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所具有的殖民统治优先权。   加缪还通过表现法国殖民的“光荣业绩” 来提出对殖民统治优先权的要求。达鲁正是在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建立的学校里任教。在下雪后学生们不来上学的时候,他承担了替当局给灾民发放粮食的任务。在小说里对当地恶劣地理自然环境的描写似乎也在暗示着这种地方几乎没有经济独立的可能。“十月中旬忽然飘起飞雪,此前是接连八个月的大旱,其间又不曾下雨缓解旱情。”那里是“仅有石块的不毛之地,若在这里耕作,收获的只有石子。城镇也曾兴起,繁荣一阵后便告消失”。“一群衣衫褴褛的穷汉在烈日下游荡,高原的石灰化日益严重,土地渐渐萎缩,真像是在被烘烤,脚下每块石头一踩就成灰。成百上千的山羊倒毙,饿死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是法国的殖民行为在这里便显得是那么的必要。“他尚有足够的储备应付紧急情况,小屋里堆满了一袋袋小麦,学校当局让他保存,以便接济家中遭了旱灾的学生。实际上家家受灾情影响,因为都是贫困户。达鲁每天都给孩子们分口粮。他了解,在这些困难的日子里粮食短缺,也许今晚有学生家长或长兄前来领取粮食。要保证在下一季收获之前不断粮,这便是目标。现在从法国驶来几艘运小麦的货轮,最艰难的时节已过。”加缪认为,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阿尔及利亚根本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阿尔及利亚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依靠法国的支持和援助。他想用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成就来证明它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性优先权。   2?郾对阿尔及利亚的文化入侵   如果说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那么,后殖民主义理论则集中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与民族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文化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特别强调文化问题,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状况的一种理论概括。   小说的开头有一段关于黑板的描写:“黑板上用四色粉笔画了法国的四条大河,分别流向各自的河口,这地图已在黑板上滞留了四天。”这明显说明了在这里,阿尔及利亚的儿童接受的是法国的教育。在殖民统治下,这些孩子们终日在学习殖民者的地理、文化以及政治体系。可是对于他们生息的阿尔及利亚本土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他们则知之甚少。除非他们将来到法国去,否则他们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将毫无意义。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无非就是让殖民地的人民忘记自己的身份罢了。这种文化上的入侵只不过是抽取了行为掠夺的殖民侵略罢了。   在达鲁见到阿拉伯犯人时,他问巴尔杜奇这个人犯了什么法,巴尔杜奇回答:“他们村发生了叛乱,要抢回他。”“我想是因为家庭纠纷,似乎对方欠他的粮食,不太清楚。反正他一镰刀就解决了表兄。”这些表述模糊的话语反映了他们对阿尔及利亚民族的漠视与不屑。他们没有去详细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既然他们村要抢回他,就说明法国的法律在这里并不适用于这件事情。他们本民族有自己的解决此类争端的办法。由于不了解阿尔及利亚民族,达鲁自己无法判断这个阿拉伯人到底是有罪还是清白。这样就把他自己置于了困境中:“这家伙犯下愚不可赦的罪行,此事已属可恶,但交人又违背良心。每想至此,都觉可悲可叹。”   这种殖民地的教育以及对被殖民民族的否定导致在独立后的原殖民地国家,殖民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与价值等级却常常被维持下来。这种知识与价值的等级强化了爱德华?萨义德所说的“可怕的从属性”(dreadful sec-ondariness),历尽艰难、表面上鼓舞人心的民族独立却不能掩盖由殖民占领所导致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上的灾难性后果。这表明,现代的殖民主义除要依赖于军事力量外,也通过设立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与野蛮之间、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主体与知识的永久等级秩序而实行另一种暴力──知识或文化的暴力。殖民者将被殖民者设定为对立的或消极的形象。为了把西方呈现为文明之地,被殖民的世界就必须被贬低为野蛮原始之域。南迪指出:“殖民主义除了统治躯体以外,还统治心灵,它在被殖民社会的内部释放力量以便一劳永逸地改变其文化。在此过程中,它把现代西方的概念从地理与时间的实体中普遍化为一种心理的范畴,现在,西方是无所不在的,既在西方的内部也在西方之外,既在结构中也在心灵中。”简单地说,殖民主义标志着西方尝试系统地取消或否定“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差异与价值的历史过程。   3?郾法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兄弟情谊”   法国所说的它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兄弟情谊也正是加缪在《东道主》中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达鲁在大旱时节,“在贫困面前,他虽在这偏远的小学过着僧侣式的清贫生活,而且也自甘俭薄,但还是鹤立鸡群,不免心中有愧。”这就是说,他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殖民者,而是想要成为与当地阿尔及利亚人一样的人,要与他们同甘共苦。还有一处细节的描写也表现了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人道关怀。“这时巴尔杜奇让坐骑慢行,似乎不想弄伤那阿拉伯人”,而且他还跟达鲁诉苦说:“我虽然干了好多年,用绳子捆人还是不习惯,简直很不好意思。”虽然受到友好的对待,可起初那阿拉伯人似乎有些不领情。当他进屋后,达鲁看到他“整个面容的表情焦虑,充满反叛精神,给达鲁留下深刻印象”。他似乎对达鲁充满着敌意,“扭头向达鲁,逼视着达鲁的两眼”。这种状况在达鲁“将茶杯放在地上,跪在阿拉伯人身旁”替他解开绳索时有所好转。阿拉伯人用炽热的目光看他怎么做。这目光里虽然有疑惑,不过也一定有感激的成分在内。在达鲁招待阿拉伯人吃饭时,阿拉伯人对他俩同桌吃饭还感到困惑:“你为什么同我一起吃?” 显然他对他俩的政治身份,殖民者与被殖民者,非常敏感。而达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饿了呗。”达鲁的种种表现使阿拉伯人逐渐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在饭后阿拉伯人问达鲁是不是跟他一起走,还恳请他:“跟咱一起走吧。”通过这样的描述,加缪在说明其实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在被殖民者不了解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对殖民者产生敌意。可是当他们知道殖民者对他们并无歧视与敌对后,便会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可是在最后,达鲁把选择权留给了阿拉伯人自己。达鲁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为任何外界力量所左右,无论是友谊还是政治压力。所以他也拒绝去左右别人的生活选择。最终达鲁的决定表现了他对阿拉伯人自由意志的尊重。“笨拙的字迹在期间留下语句:‘你交出了我们的兄弟,休想有好下场!’”这里加缪的语气似乎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在他看来,达鲁的举动要比这些人更像是那个阿拉伯人的一个兄弟。
  看过这些叙述,我们会认为殖民地的人们并未真正了解殖民者,当他们明白殖民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而是兄弟般的情谊时,他们便会与殖民者和谐相处,殖民事业又可顺利进行了。这便是加缪所表达的他对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主义事业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坚定信心。《东道主》中一段关于景色的描写也暗示了他的这种信心:“冰雪融化之时,阳光必将再现辉煌,并将再次普照这片处处是石块的原野。”      三、使阿尔及利亚法国化并将这种法国化保持下去的历史发明      无论法国殖民者如何美化与掩盖他们的殖民主义真相,其掠夺、剥削、压迫、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的殖民主义本质都不可能改变。而被压迫国家也从来没有因为这种美化而忘记他们自己的身份,也从没有放弃过与殖民主义斗争、取得独立的努力。   北非历史学家阿卜杜拉?拉诺依(LarouiAbdullah)曾说:“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历史是由借口构成的:那些殖民领袖们据说想把阿尔及利亚人变成他们自己那样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惟一的愿望是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变成法国的土地。军人们应该尊重当地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事实上,他们惟一的兴趣是进行统治时尽可能地少用力气。”(阿卜杜拉?拉诺依,《马格里布的历史:解释性论文》)   可是,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者们始终很清楚:阿尔及利亚是阿拉伯的阿尔及利亚。不论从现实、历史、人民的旨意和民族的文化、命运以及共同的利益来看,都是如此。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是从革命开始才是阿拉伯人,他们很久以前就是了。他们起源于十四个多世纪以前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这是一个客观的基本的论据,使得阿尔及利亚由于它的人民、它的地理和它的命运而属于非洲。它是非洲大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同它是阿拉伯世界不可分的一部分一样,它不可能属于法国。   在阿尔及利亚,法国政府自从一八三?年征服了阿尔及利亚以后不断地变换或严厉或温和的政策,使阿尔及利亚法国化的进程一直都在无情地继续着。首先,土著的土地被抢走,他们的建筑物被占用;然后,法国殖民者控制了森林和矿藏。接着,他们把阿尔及利亚人赶走,让欧洲人住了进去。一八三?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掠夺资本” 在阿尔及利亚管理着经济,土著人口减少了,移民人群增加了,双重经济产生了:“欧洲人的经济大体上可以比作以公司为中心的资本经济,而阿尔及利亚经济可以比作类似集市的前资本主义经济。”(大卫?普罗其斯卡,《阿尔及利亚法国化:殖民主义诞生中》,1870-1920)当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复制自己的时候,阿尔及利亚却被推到边缘与贫困中去了。让我们看看阿尔及利亚人自己关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历史的叙述。一九四五年一月,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力量暂时联合在一起,法哈特?阿巴斯成为要求阿尔及利亚自治“统一战线”的临时领导人,但他们仍同意给予占少数的欧洲人在议会和内阁中占有一半席位。二月初,在许多城镇秘密地张贴了有下列内容的传单,号召新近获得选举权的穆斯林起来抵制即将举行的市议会选举:      穆斯林弟兄们!   你们的国家正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殖民化已经在物质上、精神上组织起来,要毁灭我们。由于法国殖民主义的罪过,阿尔及利亚人民一直不能登上现代文明的阶梯;自从阿尔及利亚沦为殖民地以来,阿拉伯语已经失去了它的地位;伊斯兰教一直受到侮辱,现在正由同政府意向相反的极大努力使它获得新生。      通过考察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己对那段殖民历史的叙述,以及他们为摆脱殖民统治所作的斗争,我们就不难发现:对于一个阿尔及利亚人来说,一九六二年更可能被看作是以一八三○年法国人到来为标志的一个长长的、不幸历史的结束和一个新的胜利的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说,加缪的作品中对法国殖民主义的美化其实就是将阿尔及利亚法国化并将这种法国化保持下去的历史发明。      四、结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首先否定殖民时代的结束即标志着殖民地国家的完全独立与世界的真正平等。这涉及对于殖民后果的认识问题。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殖民时代的结束给原殖民地国家所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在二战以后的一段日子里,纷纷独立的原殖民地国家中曾洋溢着一种“再生”(aftermath)的喜悦。有人把这个时刻看作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时刻,他们沉浸在自我创造的欢欣与独立的喜悦中;但另一方面,殖民的后果(aftermath一词兼有“后果”“再生草”的意思)也充满了对失败的焦虑与恐惧,独立的期望同时也是一种沉重的历史重负。人们既感受到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急迫任务,但是这一历史任务由于后殖民性(即无法真正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独立)的严酷现实而显得异常艰难。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延误与其创新的文化欲望之间出现了深刻的紧张与矛盾。   通过对《东道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加缪不加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的传统、话语体系,并且对其予以发展的结论。加缪对一百多年来向阿拉伯穆斯林进行的争夺主权的活动既没有予以驳斥,也没有表示异议。他的作品体现了法国为了占领和拥有殖民地而进行的的政治和解释权的争论。显而易见的帝国主义现实从他的著作中消失了,他赋予了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的传统、习语和话语战略以最精彩的表达,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情结构。而这种情感结构却仅仅成为了将法国与殖民地联系在一起的仪式。可是当人们无意间回忆起历史上法国的暴行时,这种仪式就变得荒诞了。但是在发现其荒诞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由殖民主义造成的后殖民的严酷现实,创造全新世界的艰难程度。      作者简介:王娜,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郭海云,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参考文献:   [1]《文化与帝国主义》: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著.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2]《后殖民主义》:陶东风著.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公司,2000.   [3]《西方文论思潮》:张玉能著.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4]《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罗钢、刘象愚主编.北京?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熏1999.   [5]《光荣与梦想的实现?押法国百年强国历程》:傅小平、郑欢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France and the Algerian War,1954-1962:strategy,operations and diplomacy / editors,Martin S. Alexander,J.F.V. Keiger. London:Portland,Or.:Frank Cass Publishers,2002.   [7] 《阿尔及利亚史.1830-957年》:[法]G.埃斯凯著.上海师范大学《阿尔及利亚史》翻译组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8] 《布迈丁言论选编》[阿尔及利亚]布迈丁著.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等译.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殖民地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