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生落户上海就业难不难

耿春亚谈“从就业发展看香港留学”
E-mail推荐:&&
  编者按:日15时,东方蜘蛛有限公司CEO、在港内地毕业生联合会主席耿春亚谈从就业发展看香港留学。  访谈摘要:  ◆从表面性,社会性的融入,更容易的一件事,但是价值观的融入,工作的融入,甚至社会形态,社会政治各方面发展方面,融入难度还是很大,社会的深度交流还是比较缺乏。  ◆总体来说,香港的工资是内地的三倍以上,而且消费水平也是这样。一般大学生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是一万块钱左右,按消费购买力来算,这其实很多年轻人想参加工作,这个选择还是不错的,尽管环境有压力,但是这个绝对值很大。如果你想创业香港是一个最好的环境。&  ◆人生的发展不是想的,是做的,不要先想它好不好,而是先想你适合不适合去追求一把,只要你努力了,无论是到香港,还是到美国,还是留在北京,留在内地,去香港还是去任何地方,到了最需要他的地方,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的地方,他才会成功。  访谈正文:  【耿春亚】:很高兴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进行交流,因为在香港这种方式比较少,看内地的论坛也比较少,过去还是非常关注在内地的交流和发展,特别希望内地青年到香港入学、工作这些,有很多人在香港做这个方面的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和青少年朋友分享,希望大家有机会到香港,甚至到海外,通过这次访谈受到一些帮助和启发。&融入香港社会既易也难&  [网友杜康]:融入香港社会容易吗?&  【耿春亚】:融入这个问题,很容易。内地年轻人出来,可能都存在一个“融入”问题,在香港更是一种特别的情况,在国外,可能就是中国人的问题,但是香港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因为你既是中国人,但是从语言上,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相当于海外社群的环境,大家对“融入”这个概念,有时难以适应。相对来讲,最近这十年来,内地、包括香港在内,融入香港的环境和氛围容易很多。具体来说,一年以前,那时出来的人比较少,香港文化各方面差异比较大,包括语言方面。当时香港人连普通话听都听不懂,但是在这十年以来,交流越来越多,对年轻人是很容易了,香港人也愿意说普通话了,但是从表面性,社会性的融入,更容易的一件事,但是价值观的融入,工作的融入,甚至社会形态,社会政治各方面发展方面,融入难度还是很大,社会的深度交流还是比较缺乏,我想融入要分两个层次来。& &  [网友瘦瘦猪]:嘉宾好,能简单介绍一下赴香港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吗?  【耿春亚】:现在在香港留学首先分本科生、研究生两类,在本科生以下目前是一基本上不接受的,比如说中学留学,目前香港政策是不开放的,但是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本科生通过高考进入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是统招,但是其他的大学是走自主招生,就是说除了城大、和中文大学要到香港大学,要通过网站的信息和招生办去报名,报名后,他们会安排自己考核和面试的程序,只要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评估,达到标准就可以了,所以每年到香港读本科的学生一千五百人左右全港有八所大学向内地招收本科生,这是本科生的情况。研究生两种,一种是拿奖学金,还有一种是自费,全年每年来香港四千人左右,这其中拿奖学金的大概是不到两千人,就是说,自费一年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从内地过来超过四千人,就是说奖学金研究生有一定的困难性,因为每年给你一万多的奖学金,比较困难,通常学术性比较强。这需要申请和竞争的,但是四千多人的自费一年制研究生,相对来说,门槛就比较低。只要你过了英语,比如说六级英语成绩,就认可你的成绩,然后你递交你的个人的本科成绩单,提供一些申请材料,基本上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难度是不大的。只要你的专业比较吻合,申请起来过了他们的标准就可以了。特别还有一条,从去年开始,香港政府对内地学生有一个就业开忙政策,只要在香港读书无关是本科、硕士,只要拿学位就可以一年在无条件逗留香港就业,这个政策对内地学生留下来就业发展提供一个政策上的开放的尺度,因为过去从十年前,一年只有一两百、两三百学生,到一年来四千多学生,这个数字非常大,基本上目前来看,这是目前来香港读书的情况。&&  [铁饭碗时代落幕]:耿先生,按理来说,香港的科技发展水平不算很高了,但为什么内地学子却已到香港读书为荣,除了经济发达的因素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耿春亚】:当年在200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有一个机会是去美国和香港选择的问题,第一次来了两个月,主要是香港有一个特点吸引了我。首先香港是充满公平、公正机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很讲实力的。因为在香港全世界的人都有,所以它给你提供一个部公平的竞争机会,我觉得对于有实力的人来说,公平性非常重要。像当年李嘉诚也好,每一代香港人生活也好,都因为在这里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二,有一个充足商业、工商服务的软硬件环境非常好。只要我想创业,我只担心我自己的能力问题,而且周边的软硬件环境很好。第三,法制性很强。从政府、商业合作中,尤其对我们创业来说,包括你商业合同的保障性方面,这里都提供一个很好的法制环境。从的角度来看,我要创业我非常重视这三个方面。第四个方面,还有生活环境来说,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的,比如说香港吃,社区文化也是非常先进和完善,不要看香港地方小,可能大家以后要到香港来旅游,我们可以要看旅游胜地,但是其实它的服务体系也非常完善。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现在在香港打羽毛球、高尔夫球,环境又好,设施完善比内地还便宜很多。香港唯一的特点就是房子太贵,地方太小,主要是看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住一百平方米太大,我想一个人住三五十平方米,我想也足够了,至于其他方面我都非常喜欢。&  [jycrystal]:你有这么多的头衔,哪个是你最喜欢的?&  【耿春亚】: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我个人来讲,我始终觉得我是双面性的,一个人不仅仅有赚钱生活的角色,还有自己社会生活的一面。我觉得我当时创业时,真的是一个“双保胎”第一个就是公司,我觉得公司就像我自己生的一个孩子一样,你非常希望他可以发展好,可以长大,可以通过商业社会的服务,为大家,为这个社会产生价值和推动力,使公司的员工也得到发展,企业也可以壮大起来,将来有可能上市。第二个头衔,我认为主要是自己在社会中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其实我这个机构相当于团中央的一个概念,是向香港特首对青年政策拨款,一个审批的机构,它对香港青年政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委员会,可以成为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我代表香港内地青年,包括海归,包括回来读书就业的青年,去向政府提供建议,包括争取他们的权益。另外我很重视一个角色,可以在香港对内地青年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不断推动内地青年在香港的融入氛围,使他们成为一个新香港人,因为我自己也是到奔着这个目标来的,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融入这个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香港人,成为一个中国的香港人,我非常重视这两个方面的平衡。&
(责任编辑:黄玉琦)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社区精选
???薄熙来为何带头发红色短信 纪委书记咋不怕情妇敲诈政委之女上大学咋选她冒名 上将:写好诗文有啥秘诀?
&&&无线?手机媒体留学毕业后,我们去香港工作_国际频道_新华网
留学毕业后,我们去香港工作
日 15:30:39
【字号 】【】【】【】
从今年起,新加坡停止了对毕业后的外籍大学生发放由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发放的PR邀请函(即申请获得永久居留的邀请函)。与此同时,澳洲政府也收紧了TAFE移民政策,原来去澳洲读2年TAFE课程、再通过此课程移民的方案已经不可行;而美国继9/11事件以来经济长期处于低迷阶段,公司大幅裁员、职场竞争激烈;受大地震打击后的日本,失业率也大幅激增。
  种种情形表明:海外政府对留学生收紧了移民政策,海外就业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每年那么多梦想着移民海外、留在当地工作的留学生该何去何从?实际上近年来,海外学子学成后转战香港求职的人数正在增加。
  英国申请石沉大海,转战香港
  我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不久前收到了美银美林香港投行部发来的实习通知,将于今年6月在香港投行参加实习和培训,并有望在毕业之后成为该公司的正式员工。
  去香港工作其实是我在英国投行实习申请书石沉大海后的第二选择,和大多数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我最初是想毕业后留在当地的大公司里工作。然而,近两年英国的就业市场不及以往。大二时,我曾向五六家投行设在英国的分公司投过实习简历。实际上,我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琢磨简历,还向许多学长和教授请教修改和完善简历。投出简历时,我曾满怀期待,我自认是一个好学生,除了不俗的课业成绩,课余时间我参加许多社团活动、交友甚广,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一般而言,简历投出去基本上都会很快得到对方回应,然而等待了两个多月,始终没能得到任何一家公司的电话和信件,我知道自己的录取可能性变得渺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社团的座谈会上得知,目前有许多投行在香港的部门正在鼓励留学生去实习,而我也从前几届的校友那里得知,往香港投简历要比往英国投,胜算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调整实习及就业目标地:由英国转向香港。
  改变留学观念,另寻出路
  在英国,大部分跨国企业会在学生大二暑假期间招收实习生,而工作表现良好的实习生会得到该公司的“return offer”——毕业后便可直接回到该公司工作。学生通过这一渠道,要比毕业后、或大学最后一年找工作的成功率大很多。
  就在英国就业市场萧条时期,国内经济向好,香港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扩招,在尝试了香港投行实习申请之后,我很快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并在暑假实习后拿到了美银美林香港投行部的“return offer”。
  过去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个误区,即“在哪里读书就要在哪里工作”。其实我和我的海外同窗,早已不局限于在英国当地找工作,我们会选择香港,也会选择国内的一些跨国公司。
  事实上,中国学生在香港或内地的跨国公司工作有着在英国当地工作所不及的优势。近年来许多外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如今香港已有了做国内业务的分公司。这些公司急需懂中国文化、有国际视野、又符合西方逻辑思维的职员,中国留学生是他们的最佳选择。留学生申请在英国当地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但申请在香港跨国企业,他们要比国内本科生有更多优势。
  在伦敦政经学院,和我同一届的许多留学生也得到了类似的实习机会,并最终找到了工作,感觉今年中国学生拿到了香港投行的实习机会比往年都多。
  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助推就业
  要说求职经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团活动。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有40%是给了社团活动。
  在大二之前,我没有投过实习申请,但我经常参与学校与企业举办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积累企业文化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先通过社团和社会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性质以及你将负责的岗位职责,才能在实习期间实现最大的收获。
  伦敦政经学院有3个较大的社团,分别是金融、投资和经济方向,它们每年会向当地的大公司寻求资助,举办各类活动。这些社团活动,我几乎一个都没落下。
  由于社团和各大企业有着良好的关系,社团经常组织各类企业活动,邀请企业代表来学校开座谈会。座谈会的内容大到行业状况、公司文化、工作情况;小到面试技巧、简历检查、实习须知,无所不谈。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日后的职场竞争力。而这些活动的举办频率也让谢今记忆犹新:每周10场左右,可以说是伦敦政经学院的一大特色。
  这些社团对学生开放,每年只要支付很便宜的社团费(1-3镑)即可加入,并收到活动通知。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活动信息,谢今加入了许多他感兴趣的社团。
  社团成员分3种,分别为外围、委员会成员、核心委员。一般报名参加社团的都是外围成员,很多积极的大一新生会想为这些社团出力,希望成为委员会成员。一般大型社团的委员会成员名额有限,所以会通过面试来筛选。委员会成员可以在大一、大二的下半学期参加各社团一年一度的竞选,并成为核心委员,即主席,副主席,部长等职位。对于海外高校而言,这些求职社团的职务对日后求职带来难以估量的优势。(郭艳文 整理 谢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大三学生)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港校内地生愿回来就业 名校硕士自定起薪3000
广州市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首次在港举办大型招聘会
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赴穗工作,广州市近日首次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招聘会,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组织广汽、广药、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等13家企业到香港揽才,吸引了500多名毕业生应聘。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希望回内地就业的港校毕业生面临同样难题,有港校研究生提出目标起薪3000元。企业负责人则认为,虽然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高、知识面全面,但是港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实践方面不如内地生,各有所长。据悉,广州市今后计划在港定期举办招聘会揽才。
与广州近在咫尺的香港,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亚洲一流的大学,目前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生超过17000人,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港校内地生愿回来就业
尽管天气酷热,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小罗顶着烈日,从西贡来到沙田的中文大学提交简历。“这个机会很难得,这种内地举办的综合性招聘会印象中还是第一次。”小罗是广州人,毕业后第一选择是回到广州工作。此次赴港招聘企业中,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的一个职位令小罗十分心仪。
招聘会在香港中文大学范克廉楼展览大厅举行,前来应聘的学生涵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八所高校,递交简历的毕业生就超过500人,超过了主办方的预期。但应聘者清一色都是研究生,中文大学研究生唐元浩告诉记者,连续居港7年就可以申请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所以在港就读本科的内地学生基本是不愿意回内地工作的,宁可多留三年获得居留权。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十分繁重,一年时间内适应全英教学、修读完成课业已经占去绝大部分时间,要融入香港社会并不容易,就业前景不算太乐观,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回内地工作。
港永久居民欲赴穗工作
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中,博士生占了相当的比例。记者发现,有不少博士生已经是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分子生物专业的博士生吴先生,研究生就读于中山大学,毕业后赴港在香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在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已经符合居港权资格。考虑到妻子在广州工作,吴先生对回穗工作有浓厚兴趣。“希望在企业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广州科研机构到香港揽才,譬如高校和科研院所”。
来自杭州的严先生夫妇都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生,从本科开始就在香港上学,能够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也基本融入了香港社会。但严先生更倾向回到内地工作,“内地的发展前景不会比香港差,会有更多的选择”。
研究生要求起薪3000元
令招聘企业负责人感到意外的是,香港高校毕业生对于薪酬的要求与内地十分接轨。硕士生提出的期望工资多在5000元左右,博士生期望薪酬在10000元~15000元之间,“好几位学生表示3000元起薪也可以接受,真是没想到”。
现场招聘企业中,既有广药、广州农商银行、广汽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等国企,也有万孚、博锐等民营生物科技企业,提供的待遇都是中上水平。多位毕业生坦言,此次招聘会主要是冲着这些国内知名的企业来的,“更看重今后的发展前景”。
港毕业生实践能力有限
作为广州赴港招聘的首次尝试,此次各企业都派出了院长、总裁或人力资源总监等高管坐镇现场亲自面试。现场达成意向的不在少数,各位高管对香港毕业生的优势与劣势也有了直观了解。
“香港毕业生给我的感觉是综合素质比较高,尤其是英语水平高”,广药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李锦云说,在港校就读的研究生,本科院校多数都是内地的重点大学,自身素质比较高,通过在香港的学习知识面更全面。但港校研究生的劣势也同样明显,以一年为主的学制太短,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有限。动手能力不及内地学生,短期内较难独立开展工作。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贺万穗表示,经过此次成功尝试后,今后计划会定期到香港各高校举办大型招聘活动,促成赴港揽才常态化,为广州引进更多人才。(文/图
记者廖靖文)
】【】【】|||||||||||||||||
&>>&&&&&正文
就业率常年名列前茅 港政府鼓励非本地学生留港工作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 香港教育学院矢志成为亚太地区一所以教育及相关学科为核心的先导大学,通过培育具专业才能、关怀社群的优秀人才,追求卓越学术成就,贡献社会。5月9日,香港教育学院协理副校长(国际及大中华研究)及大中华事务处处长许声浪博士来到新华网访谈间,为广大学生和家长解读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高招政策。
  主持人:
  那说一个可能和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就业相关的问题,因为咱们学校有很大的一个比例是师范类,而这也确实也是我们最好的特色专业,那师范类的专业如果是内地的同学,他毕业之后香港教育局会接受他,比如想在香港本地就业的话,在香港教育局来进行注册吗?
香港教育学院协理副校长(国际及大中华研究)及大中华事务处处长 许声浪: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可能选择到香港就读的考生很关注的两个问题就是“进”和“出”,首先如何考入香港的高校就读,其次是毕业走向如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虽说香港教育学院在香港各高校中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在就业率方面,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数据中以及我们学校做的统计中,本校的就业率往往都名列前茅。我们的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达到93%,这在各地高校中师范类专业从事本专业的比例中都是极高的。
  目前咱们全国,包括香港地区均已开始采取放开式的教师资格的门槛,也就是说非师范类的毕业生通过资格认证考试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这对师范类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面对来自这方面的竞争,我认为政府的作用很关键。
  香港教育学院特别是师范生的就业率这么高,和香港特区政府人力资源主导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基本上在配额和入学人数上都做了宏观的调控。
  主持人:
  那也就是说内地的同学如果报考了师范类的专业,在毕业之后是可以在香港本地进行教师工作的?
香港教育学院协理副校长(国际及大中华研究)及大中华事务处处长 许声浪:
  可以。这是很关键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鼓励非本地学生在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的。同时,为了使这些学生更方便地在香港找工作,特区政府还推出了一个政策,就是在他们毕业之后的一年,没找到工作的学生也可以留港,找工作、学习,旅游都是可以的。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香港大学生如何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落实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环境、提供帮扶援助、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难题。
  在香港,大学生怎样就业?困难群体如何就业?政府、社会、个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担负什么职能?
  【核心阅读】
  香港大学生就业,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提供工作机会则甚少。
  香港各大学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机构,即就业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市场信息等。
  从大一开始,香港大学生就明确职业定位,一边学习功课,一边做好求职准备。
  又到了一年大学生毕业的季节,约2万名香港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正式加入求职的行列。
  在内地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当下,一水之隔的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毕业生如何安排前程?香港也有大学生就业难吗?
  找到好工作并不容易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的周子乐刚刚拿到香港一家银行管理培训生的入职通知,这也是他毕业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机会。他说,求职以来自己投递了数不清的简历,历经两轮笔试、三轮面试才得到这次工作机会。
  被问到毕业生是否感到就业难,周子乐说,在整体经济稳定的情况下,香港今年就业环境虽然没有内地严峻,但找到好工作也并不容易。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表示,香港最新的失业率是3.5%,但随着新一批毕业生加入劳工市场,失业率面临上升压力。
  周子乐解释,香港的大学生就业难未必是找不到工作,更多的是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一方面是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影响,企业对“新鲜人”投放的名额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香港求职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香港的大学生面临全球化竞争。
  周子乐介绍,二者相比,后者的挑战更大。在他应聘的过程中,竞争者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归港的海外毕业生,这些有本身来自香港的,也有来自内地或其他地区的。
  “看不到竞争对手,却又是高手如云”,周子乐说,这是在香港找工作的实际情况。他举例说有一次参加面试,10名面试者中有6个都是海外留学归来者,这些人英语流利、更具国际视野,本地毕业生反而是处境尴尬。
  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每年有2万多名毕业生从本地大学毕业。以去年为例,本地大学毕业的21628人中包括17136名本科生、2657名研究生,以及1835名副学士(相当于内地大专)。
  及早确立职业定位
  面对全球化竞争,香港大学生如何应对?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不足一年的韩涵表示,及早的职业定位是香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做法。
  韩涵介绍,通常来说,香港大学生在入大学之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有清晰的目标。
  以她个人为例,因为有意从事新闻工作,她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学生报的工作,力求学以致用。她也曾经担任了大学学生报一年的编辑工作,其间除了关注校园新闻,还做过关于新移民、古建筑保育等社会议题,与现在从事的工作相关。
  韩涵说,明确职业定位之后,做求职准备和应对挑战就可以有的放矢。她表示,香港大学生主要通过课余时间兼职、寒暑假实习等形式来完成求职准备。
  各大学也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习或短期工作。比如,香港理工大学要求学生就读期间必须有一次去外地实习或进修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组织寰宇暑期实习计划,让约300名学生可到内地和海外的城市进行全职实习。香港的青年机构还推出香港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组织1000名香港大学生前往内地各省市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1个月的实习。
  韩涵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曾经在香港一家本地报社实习3个月。韩涵说,实习期间与一线的记者一起工作,亲身见识了报社的真实工作环境和状态,对于明确职业目标,迎接职场国际化挑战大有裨益。
  政府很少直接提供岗位
  现任一家投资银行研究部分析师的彭文雯属于职场的佼佼者,香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了国际投资银行。顶着亮丽的光环,彭文雯说,自己最终能进入投资银行工作,与学校的专业培训和帮助密不可分。
  彭文雯说,求职期间,简历的格式、内容、装订都受到大学就业辅导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笔试和面试期间,也受到过学校聘请的资深人力资源顾问的演练。
  彭文雯介绍,香港各大学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机构,即就业辅导中心。大学就业辅导中心是一个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的就业机构。学生毕业前,都要经过职前培训、暑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经过“包装”走向职场。
  就业辅导中心不时举办招聘讲座,请知名企业来校园招聘和职前教育。彭文雯说,自己求职期间就参加过很多的招聘讲座,了解到企业招聘时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就业辅导中心还有一个香港各高校网上联校求职系统,及时发布第一手的就业招聘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随时与适合的雇主取得联络。
  特区政府也积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大学生就业,如香港法例保障大学生求职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受到歧视。
  劳工处就业科还专门设置了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择业辅导组等机构,免费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提供协助,对大学生就业开展实质性的指导。
  不过,彭文雯说,在“大市场、小政府”的香港,实现就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个人和学校。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直接提供工作机会则甚少。
  彭文雯说,大学生适应市场的职前准备和学校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这两大因素是推动香港大学生就业不愁的关键。
  根据香港大学近期公布的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连续7年录得全面就业,就业率达99.7%,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由2011年的18350港元上升至19598港元,同比上升6.8%。
  延伸阅读:
  如何解决699万名大学生就业难题?
  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这个时候,“就业”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而今年,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大学毕业生数量不仅让形势更加严峻,也让“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奔波的无奈感叹。
  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强调,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同时指出,将通过落实就业政策、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优化创业环境等举措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本报记者 李永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留学生租房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