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后第18了 揉眼睛会角膜瓣移位的症状辩移位吗

做激光祛斑后过一周结痂后不能马上用电脑吗?
做激光祛斑后过一两周结痂后不能马上用电脑吗?是不是?结痂后好久才能用电脑啊?因为我上班天天都要面对电脑,怎么办?请大家帮忙
09-09-17 &匿名提问
 1、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2、将鲜明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上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可美白肌肤。  3、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祛斑的作用。  4、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5、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了。  6、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食用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理性看待近视眼激光手术武警总医院眼科  陶海  钟白丽  何昭燕据估计,全球近视眼患者至少有10亿多,对近视眼的研究已数百年。近年来对近视眼治疗争议最大的要数角膜激光手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政府医疗监督部门正在阻止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而美国的《眼科学》杂志也指出“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而不是大多数广告上所说的1/1000。”“手术还可能引起并发症,致使病人必须做眼角膜移植手术”。  这些消息在我国也引起一片哗然,引发了关于“眼科激光手术安全性”的火热讨论。一些做过激光手术出现并发症者出来现身说法,一些媒体也报道,“15年前风行的近视眼手术因技术水平有限而留下后遗症,现纷纷返工”。一些医疗工作者出来反驳英国研究部门的说法,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安全性。那么,近视眼激光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成功率和安全性如何?远期效果怎样?到底还该不该做这种手术?欢迎大家探讨。  准分子激光手术有多种方式  人们一般说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全称应该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术式:    (1)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简称PRK),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方法。目前认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远视及散光安全有效,但因其术后疼痛、屈光回退等并发症,现较少使用。  (2)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这是目前主流术式。它在角膜瓣下的基质层切削,保持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可避免PRK的大多数并发症。特点是拓宽了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术中术后无疼痛,视力恢复快,角膜不遗留斑翳。手术时,先用一种微型刀在角膜上切出一个带蒂的薄层角膜瓣,掀开此瓣,在瓣下行激光切削,然后将瓣复于原位。此可用于低、中、高度近视。LASIK也有角膜瓣带来的缺陷,即角膜瓣皱褶、移位、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散光以及过度切削,造成角膜扩张、圆锥角膜等。对于角膜相对近视度数高而比较薄的患者,使用LASIK也受到限制,但对于角膜瓣足够厚的高度近视患者,还是首选LASIK好。  (3)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是PRK手术的改良术式。用激光或低浓度酒精浸泡角膜手术区,做成一个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上皮瓣下组织,当角膜上皮瓣复位后,依然要在其表面盖上一片隐形眼镜。LASEK手术后疼痛较PRK明显减轻,加上瓣薄,可以用于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瞳孔较大的患者。  LASEK无LASIK做角膜瓣的并发症,缩短了PRK手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反应及角膜混浊(haze)的程度,但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破损和水肿与PRK同,而且手术后视力恢复及屈光稳定速度比LASIK慢。因此主要适用于角膜较薄、职业特点容易发生眼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或其他不宜进行LASIK的患者。  另外前不久,希腊医师Ioannis又率先提出Epi-LASIK的术式。认为Epi-LASIK能综合LASEK和LASIK手术的优点,较好地避免两者的不足,它利用旋转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层“做活性上皮瓣”,厚度仅50多μm,而非像LASEK手术那样用酒精浸泡,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角膜厚度的同时,术后刺激症状也很小,发生角膜混浊(Haze)的机会比较PRK少,近视回退发生率低。  并非所有近视眼患者都适合做  一般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考虑做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年满18岁以上,有健康心理状态,有摘掉眼镜的愿望;眼部没有活动性眼病;最近两年近视度数比较稳定,每年加深不超过50度;如果配戴隐形眼镜,软性镜应摘去2周,硬性镜应摘去4周以上(可以换戴框架眼镜,才能做手术前检查);经过医生检查,眼部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假如是第二次手术,LASIK要间隔3~6个月,PRK要间隔1年;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有远、近视和散光的,也要间隔1年以上;全身无手术限制的疾病。  有下列情况的人不适宜做准分子激光手术:患有眼的急性、活动性炎症,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青光眼,白内障,色素膜炎,视网膜脱离,缺血性眼病,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眼病,及下列全身病如: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精神病服药者,艾滋病,有某些疾病影响伤口愈合者或虽符合手术条件但对手术有顾虑或期望值过高的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焦点首选仍然是戴眼镜  矫正近视方法通常有三种:1.镜片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2.角膜屈光性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3.眼内屈光手术:透明晶体摘除术、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应该指出的是,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首选方法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如果患者准备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那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手术安全性了。  客观地说,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与最早使用钻石刀进行的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其安全性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历经1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在我国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但任何手术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100%,就像隐形眼镜容易感染危害视力,而框架眼镜镜片破裂引起的外伤,也是失明的原因之一。对美国《眼科学》杂志文章指出的: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国内多数屈光手术专家持不同意见。当然,良好的手术设备,手术者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还有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高安全性的基础。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近视眼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这些要经过一定时间观察,酌情二次手术;部分人可出现眩光,即夜间将一个光点看成光团、光晕,这可因术后角膜组织间轻微水肿反应或夜间瞳孔较大、其边缘与手术缘靠近有关,随手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圆锥角膜在有这种潜质或者手术后角膜过薄的人身上出现;因为注视目标不良,可能出现偏心切削,或因角膜表面水气漩的作用出现中心岛;PRK和LASEK手术后可能有角膜的混浊(Haze)以及长期点用对抗Haze的药物带来的激素性高眼压。LASIK则有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如瓣下异物、角膜瓣移位、溶解,散光有所增加,自觉眼睛干燥等。最严重的是手术眼角膜伤口的感染,虽然极少发生,却是可以致盲的直接原因,所以严格的手术消毒制度和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手术后也应定期检查眼睛,特别注意眼底黄斑区和周边视网膜的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术后严格用药和复查是重要环节  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复查所致。所以这里特别要请医生注意,提醒病人注意术后事项。LASIK手术后1~2小时后一般眼睛会有酸涩流泪和异物感,两三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倘若眼痛症状很明显,须注意区分是眼部皮肤痛还是眼球痛,如属于后者,应马上找眼科大夫处置,排除感染和角膜瓣移位的可能。手术当日有眼部症状时可闭目休息,不要随意摘掉透明眼罩,切忌用力挤眼,揉眼。次日到医院由医生摘掉透明眼罩并检查视力、角膜、屈光状态,然后在手术后3天、7天、1月、3月、半年、1年分别前去复查。尤其在术后早期,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这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还要嘱咐患者,手术后一周内避免到烟尘较大场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眼部不要化妆,避免有水和细小颗粒入眼。不少人手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视力,但后来数天却视力有所波动,有的人视力则是逐渐恢复正常,大都两周较为稳定,最终恢复期3~6月。LASIK手术后,可以口服三天抗生素防止感染;还要点用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及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润滑和防干燥的眼液,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在一个月内应少用近距离的精细目力(包括看电脑、电视)。手术后因屈光状态的改变,有人早期会感到视近困难,易疲劳,如果工作学习不能避免,则应多间隔、多眨眼、多休息,一般随时间推移症状逐渐消失。再者要注意一个月内不要游泳,切忌跳水和激烈对抗性运动,以免撞击眼部,造成眼外伤,角膜瓣移位甚至丢失。有眩光症状时,应等症状消失后再夜间驾车。  眼激光手术的卫生经济学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不同术式\不同医院,价格不一样。比如LAISK手术,多数医院价格是元,但有的只需要2000元,有的甚至只需要800元。需要警惕的是,降低成本是有限的,有的医院之所以非常便宜,是因其使用的是国外早已被淘汰的设备和材料,肯定是技术过时或者有质量问题,手术效果是不可能一样的,所以一定要选择信誉、技术有保证的大医院。  走出误区理性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激光治疗近视眼领域发展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但目前国内大众心理表现为两个极端:  第一种是神化手术效果。当前的激光手术尚未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特别是高度数比如1200度以上的矫正,其预测性、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明显不足。而且对于病理性近视眼,手术要求仅仅是为了看视力表的远视力得到提高,却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激光仅仅是光学矫正,并不能对眼底的既有病变带来帮助。  另一对立的观念是,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即所谓“治标不治本”,却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十多年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实、稳定而且可靠。  另外,一部分15年前做过手术的患者如今确实需要“返工”,但不是所有做过手术的患者都需要。“返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过去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与PRK、LASIK等相比,其安全性较差。二是现已知并不是所有的近视眼患者都可以使用RK手术。近视眼病理各不相同,特别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种。单纯性高度近视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而病理性高度近视要先加固巩膜再进行手术。超过1500度的近视就应该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而以前所有近视眼都采用同一种手术方式,是不合适的。近年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方式和设备都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术(ORK)的出现,使激光切削形状更符合眼角膜光学特征,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还有,眼科医生的处理能力已明显提高,所以近几年开展的手术“返工”情况应该越来越少。  总之这些年的实践证明,目前近视眼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所以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当然此类手术毕竟才开展十多年,其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所以认为近视激光手术已经尽善尽美、没有任何风险也是不明智的。只有走出认识误区,冷静深入地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才是理性的态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方还存在单纯谋利蜂拥而上、滥用该技术的情况,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以前慎重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显得特别重要。  链接  关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  1983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Stephen医师首先将准分子激光试用于屈光手术,并在动物角膜上开始试验。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FDA开始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简称PRK)的临床试验,当时的治疗范围大都在低和中度近视之间。1995年,美国FDA批准了PRK手术对于低、中度(600度以内)近视的治疗;1999年通过LASIK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及散光的临床治疗。我国于1992年引进准分于激光开展PRK,随后开展LASIK。  与最早使用钻石刀进行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损伤小、精确度高、可预测性强、并发症少、适应症广等优点,通过切削中央区角膜组织使之变平,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外还能矫正远视和散光。若治疗远视,则环形切削靠周边的角膜组织,使中央区角膜变陡一些;如果切削面呈椭圆形,则可矫正散光。近视(或远视)与散光可以同时矫正。角膜中央区变薄可以得到配戴凹透镜的效果,周边变薄则得到配戴凸透镜的效果。当然,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只是一种近视眼矫正方式,只是将需矫正的度数“镶嵌”在角膜上,而并不能改变近视的病理过程根治近视。
这个不一定啊,不能只凭度数来确定能不能做激光手术,要看你眼睛的具体健康情况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论文: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中大网校论文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地多位眼科医生:现阶段来看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安全的
我的图书馆
本地多位眼科医生:现阶段来看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安全的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近年来越来越受近视患者欢迎,本地眼科医生一致认为,现阶段看来,这个手术风险较小,精确度高,安全性是可以被肯定的。(档案照片)
  本地至今没有近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或后遗症,这类情况发生的概率甚至少过1%。但多位眼科医生也强调,医生在确保手术的卫生和安全性时责任重大,同时也要严格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该手术。
  本地多位眼科医生受访时一致认为,现阶段来看,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风险较小,精确度高,其安全性是可以肯定的。本地至今也没有近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或后遗症,这类情况发生的概率甚至少过1%。
  但他们也强调,医生在确保手术的卫生和安全性时责任重大,同时也需要严格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该手术。
  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近日宣布“封刀”,不再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LASIK),消息震动业界,也引起当地部分公众恐慌,担心手术可能真的存在后患。
  在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中,医生用激光切割角膜形成角膜瓣,把角膜瓣掀开后,再用激光重塑角膜。
  蔡瑞芳医生昨天在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坦言,他担心被切开的角膜瓣对手术患者存有长期未知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已知的问题则包括角膜瓣移位或发炎等。
  他说:“有医生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忽略角膜切开后,角膜瓣永远不会愈合的问题。几年前,有病人的眼睛被外力撞到,导致角膜瓣移位,治疗后视力一直没有恢复。我们后来才知道,角膜瓣周围的切口可以愈合,但角膜瓣本身只是轻附在角膜上而已,它的愈合力较弱,外力来的时候就可以使它移位。”
  对此,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院长陈长慧直言,这类激光手术与之前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手术相比, 显著降低了角膜疤痕形成的风险,这也是医学界公认的优点。
  但他也强调,每种手术都有潜在风险,而曾动过刀的身体部位总会比手术前来得较脆弱。
  全国眼科中心自1998年至今,已为超过五万名近视患者进行该手术。
  他指出,除非在手术后的几天内,病患用手揉眼睛,就可能造成角膜瓣移位,但这种情况在本地也不多见。
  私人眼科医生林伟杰则指出,角膜瓣其实只是另外一层眼角膜组织,如果真的脱落,也完全不会影响视力。
  他说:“在美国曾发生飞行员在跳伞逃生时,强风吹掉整片角膜瓣,但这不会影响眼睛本身的度数,因此并没有大问题。”
  目前,本地眼科诊所对适合进行近视激光矫正手术者仍有一定限制,经常需要进行身体接触的激烈体育活动,或来自作战部队的军人和飞行员均不适合进行该手术。
  林伟杰说,在针对这类手术设立的国际标准中,眼角膜厚度需达到200微米才适合进行手术,但本地把该标准提高到250微米,因此安全性更高。
发炎或感染率很低
  另外,本地眼科医生也强调,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引起发炎或感染症状的概率相当罕见。
  国立健保集团眼科医学院于陈笃生医院过去10年来,已为超过1万2000名近视患者进行手术。该院眼角膜与屈光组主任王伟仁副教授透露,至今发现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案例不超过1%。
  他说:“一般来说,手术后病患出现干眼症、炫光或视力不稳定等现象都属轻微和暂时的普遍症状,通常几个月内会消失,这些症状占了1%中的大部分。”
  陈长慧则说:“本地医学界至今没有发现有人在手术后突然产生未知的并发症,医生也会提醒病人按时滴抗炎眼药水。手术患者只要遵守这些步骤,绝大部分不会有并发症或副作用。”
  鹰阁医院百汇眼科中心眼科高级顾问医生李汉民自2000年起,已进行两万多次激光矫正手术,他对手术效果也没有任何担忧。
  他说:“自从1991年进行第一次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至今已有20多年,医学界有足够时间跟进手术效果或并发症的概率,但目前本地并没有出现这类问题,现阶段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是可以被肯定的。”
  热爱运动但被近视问题困扰多年的王佩珊(25岁,审计师),两年多前进行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她说,身边好些朋友都以这个方法解决了近视问题,因此自己在决定动手术前,并没有考虑太多。
  王佩珊说:“手术前,医生有告诉我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比如干眼或炫光。虽然他也有说角膜瓣以后可能有脱落危险,但我在手术第二天就去打网球。我觉得这个手术没有什么大问题,是相当安全的。”
台眼科权威蔡瑞芳:我并不反对激光矫正术
  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医生日前宣布“封刀”,不再进行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引来台湾医疗界,甚至中国大陆医疗业者一片哗然。
  蔡瑞芳昨天接受本报电访时透露,他认为该手术会在实施后的十几年内陆续出现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视力,他是基于自己的医疗原则,选择停止实施手术。
  近几年来,蔡瑞芳发现有多名曾经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因为外力冲击产生角膜瓣移位,或出现发炎症状,并为此感到担忧。
  然而,蔡瑞芳并没有因此否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功效,并强调自己其实并不反对这类手术,同时也肯定了它的高精确度。
  蔡瑞芳说:“事实上这个消息并不是我主动跟台湾媒体说的,刚好有一个记者朋友得知我不再进行这个手术,就做了一个相关报道。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手术,准确度非常高,度数恢复很快,角膜也不会结疤。但是,我们以为把角膜切口后,它可以恢复到百分百正常,事实上它不会完全愈合,而是产生了一个新结构。将来会引发哪些问题,事实上我们是不知道的。这是我个人的原则,并不是说手术不好。”
《联合早报》
馆藏&293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秒激光 角膜瓣移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