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中国文字解释释

以字的解释---在线新华字典
yǐ :&&&&&&&&&&&&&&&&
& &| &| &| &| &|
基本解释:
以 yǐ &◎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以急乎?&&◎ 及,连及:富以其邻。 笔画数:4; 部首:人; 笔顺编号:5434
详细解释:
以 yǐ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凭借;仗恃〖depend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认为,以为〖consideras〗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做,从事〖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以 yǐ 【名】 原因,缘故〖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无固定职业的人〖unoccupied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以色列的简称〖Israel〗。如:阿以战争 以 yǐ 【介】 把,拿〖bymeansof〗――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依,按,凭〖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在,于〖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从,自,由〖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以 yǐ 【连】 为〖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因为,由于〖because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和,而〖aswellas〗――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则,那么〖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才〖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表目的或结果等〖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以 yǐ 【助】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能以
以暴易暴 yǐbào-yìbào 〖substituteonetyrantwithanother〗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史记?伯夷列传》 以便 yǐbiàn 〖withtheaimof〗∶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说话清楚些,以便听懂你的意思 〖soasto〗∶为了有利于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 yǐcì 〖inproperorder〗∶按次序 以次购物 〖thefollowing〗∶某点以下 以次各位 〖other〗∶其他 俺家也无以次人丁,便要访问李郎消息,也没个人。――明?汤显祖《紫钗记》 以刺世事 yǐcìshìshì 〖inordertosatirizeaffairsinthestateatthattime〗来讽刺当世之事。以,表示目的的连词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以德报怨 yǐdé-bàoyuàn 〖kissthehandthatsmoteit〗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毒攻毒 yǐdú-gōngdú 〖TakeabEvilmustbedrivenoutbyevil〗原义为用毒药治毒疮,引申为利用坏人、坏事之间的矛盾使其自取灭亡 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宋?罗泌《路史?有巢氏》 以讹传讹 yǐ’é-chuán’é 〖transmiterrors〗把不正确的消息错误地传播出去,越传越错 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红楼梦》 以防万一 yǐfáng-wànyī 〖bereadyforanyeventualitiesbepreparedforallcontingencies〗预防可能的或预期的突然变故 加强安全检查,以防万一 以攻为守 yǐgōng-wéishǒu 〖attackasameansofdefence〗以主支国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宋?陈亮《酌古论?先生》 以故 yǐgù 〖therefore〗因为这个缘故。即“因此”、“所以” 以故其后名之。――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故荆轲逐秦王。――《战国策?燕策》 以观后效 yǐguān-hòuxiào 〖seehowonebehavesinthefuture〗指观察犯过错误或犯罪的人,在受到宽大处理后是否有悔改的表现 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后汉书?安帝纪》 以后 yǐhòu 〖henceforward〗比现在或所说的时间晚的时间 从今以后 自此以后。――《后汉书?张衡传》 以还 yǐhuán 〖afteracertaintimeinthepast〗以来 海禁以还 明清以还 三古以还年代。――〖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以及 yǐjí 〖alongwith〗表示并列关系,还…,和…,同… 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以己度人 yǐjǐ-duórén 〖measureothers'cornbyone'sownbushel〗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别人;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汉?韩婴《韩诗外传》 以假乱真 yǐjiǎ-luànzhēn 〖takethefalseapassoffthespuriousasgenuine〗把假的混合在其中当成真的 以儆效尤 yǐjǐng-xiàoyóu 〖servetowarnothersagainstasawarningtoothers〗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况这些枪手们,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贼,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清?李绿园《歧路灯》 以快言论 yǐkuàiyánlùn 〖pleasingspeech〗使言论痛快。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清?刘开《问说》 以来 yǐlái 〖since〗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清?姚鼐《登泰山记》 以理服人 yǐlǐ-fúrén 〖persconvincesb.bysoundargument〗用道理使人信服 要以理服人,不能强人所难 以力服人 yǐlì-fúrén 〖trytoconvincepeoplebyforce〗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以邻为壑 yǐlín-wéihè 〖shiftone’stroubletoothersasonewhouseshisneighbour'sfieldasadrain〗《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作为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放到那里。表示嫁祸于人 以卵投石 yǐluǎn-tóushí 〖likeaneggknockinkickagainstthepricks〗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以貌取人 yǐmào-qǔrén 〖abookbyitscoverjudgepeoplebynaeuralappearance〗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以免 yǐmiǎn 〖soasnotto〗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 以内 yǐnèi 〖belessthan〗界于一定的时间、范围、数量之中 十天以内 以前 yǐqián 〖previous〗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洪亮吉《治平篇》 以人废言 yǐrén-fèiyán 〖rejectsayingbecausethespeakeriswhatorwhoheis〗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以上 yǐshàng 〖above〗∶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中家以上。――清?方苞《狱中杂记》 〖foregoing〗∶前面的 以身试法 yǐshēn-shìfǎ 〖defythelaw〗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以身殉职 yǐshēn-xùnzhí 〖dieamartyratone’spost〗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以身作则 yǐshēn-zuòzé 〖setanexamplebyone'playanexamplaryrole〗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以是为恨 yǐshìwéihèn 〖feelregretforthat〗把这件事当作遗憾。一说“因为这件事感到遗憾” 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以外 yǐwài 〖outside〗表示在一定的范围、界线或其他限制线之外 营房以外 以往 yǐwǎng 〖formerly〗某点以前的时间 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为 yǐwéi 〖consider〗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下 yǐxià 〖under〗∶表示位置、级别、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 零度以下 桓权以下。――《国语?晋语》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左膝以下。――清?方苞《狱中杂记》 〖thefollowing〗∶下面 以下是代表名单 〖now〗∶现在 以下就来谈谈具体办法 以牙还牙 yǐyá-huányá 〖Requitelikeforlike〗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样来,就怎样反击 以牙还牙地给他回击 以一当十 yǐyī-dāngshí 〖pitoneagainstten〗又作“一以当十”。以一人之力抗击十人。形容军人勇猛善战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警百 yǐyī-jǐngbǎi 〖punishoneasawarningtoothers〗用惩罚一个人来警戒众人 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汉书?尹翁归传》 以逸待劳 yǐyì-dàiláo 〖waitatone'seaseforthefatiguedenemy〗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以正视听 yǐzhèng-shìtīng 〖ensurea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facts〗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以至 yǐzhì 〖upto〗∶表示延伸 以至诸峰之顶。――宋?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魏学ァ逗酥奂恰 〖sothat…,tosuchanextentasto〗∶表示结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以致 yǐzhì 〖withtheresultthat〗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以资 yǐzī 〖asameansof〗∶作为…的工具,作为…的方法 以资鼓励 〖makeup〗∶补充(不足) 以资弥补 以资切磋 yǐzīqiēcuō 〖helplearnfromeachotherbyexchangingviews〗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zǐzhīmáo,gōngzǐzhīdùn 〖Turnsb'sbFightsb.withhisownweapon〗用你自己的矛来刺你自己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论点来驳斥对方 以眦睚杀人 yǐzìyáshārén 〖killsb.forapettything〗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相关词语: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号&2014年《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全文以及相关解释
我的图书馆
2014年《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全文以及相关解释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字作品著作权人的著作权,规范使用文字作品的行为,促进文字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以纸介质出版方式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可以选择版税、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或者一次性付酬等方式。
  版税,是指使用者以图书定价×实际销售数或者印数×版税率的方式向著作权人支付的报酬。
  基本稿酬,是指使用者按作品的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著作权人支付的报酬。
  印数稿酬,是指使用者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的报酬。
  一次性付酬,是指使用者根据作品的质量、篇幅、作者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使用方式、使用范围和授权期限等因素,一次性向著作权人支付的报酬。
  第四条
版税率标准和计算方法:
  (一)原创作品:3%—10%
  (二)演绎作品:1%—7%
  采用版税方式支付报酬的,著作权人可以与使用者在合同中约定,在交付作品时或者签订合同时由使用者向著作权人预付首次实际印数或者最低保底发行数的版税。
  首次出版发行数不足千册的,按千册支付版税,但在下次结算版税时对已经支付版税部分不再重复支付。
  第五条
基本稿酬标准和计算方法:
  (一)原创作品:每千字80-300元,注释部分参照该标准执行。
  (二)演绎作品:
  1.改编:每千字20-100元
  2.汇编:每千字10-20元
  3.翻译:每千字50-200元
  支付基本稿酬以千字为单位,不足千字部分按千字计算。
  支付报酬的字数按实有正文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占行题目或者末尾排不足一行的,按一行计算。
  诗词每十行按一千字计算,作品不足十行的按十行计算。
  辞书类作品按双栏排版的版面折合的字数计算。
  第六条
印数稿酬标准和计算方法:
  每印一千册,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不足一千册的,按一千册计算。
  作品重印时只支付印数稿酬,不再支付基本稿酬。
  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的,著作权人可以与使用者在合同中约定,在交付作品时由使用者支付基本稿酬的30%-50%。除非合同另有约定,作品一经使用,使用者应当在6个月内付清全部报酬。作品重印的,应在重印后6个月内付清印数稿酬。
  第七条
一次性付酬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基本稿酬标准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条
使用演绎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或者原作品已进入公有领域外,使用者还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九条
使用者未与著作权人签订书面合同,或者签订了书面合同但未约定付酬方式和标准,与著作权人发生争议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付酬标准的上限分别计算报酬,以较高者向著作权人支付,并不得以出版物抵作报酬。
  第十条
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者通过转授权方式在境外出版作品,但对支付报酬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使用者应当将所得报酬扣除合理成本后的70%支付给著作权人。
  第十一条
报刊刊载作品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
  第十二条
报刊刊载未发表的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自刊载后1个月内按每千字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报刊刊载未发表的作品,不足五百字的按千字作半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千字的按千字计算。
  第十三条
报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摘编其他报刊已发表的作品,应当自报刊出版之日起2个月内,按每千字100元的付酬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不足五百字的按千字作半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千字的按千字计算。
  报刊出版者未按前款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应当将报酬连同邮资以及转载、摘编作品的有关情况送交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为收转。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收到相关报酬后,应当按相关规定及时向著作权人转付,并编制报酬收转记录。
  报刊出版者按前款规定将相关报酬转交给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后,对著作权人不再承担支付报酬的义务。
  第十四条
以纸介质出版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付酬。
  在数字或者网络环境下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付酬。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日起施行。国家版权局日发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同时废止。
****************************************************************************************************
附一些与重要问题相关的新闻内容:
国家版权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就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答记者问
&&&&&&&&&&&&&&&《办法》确定的付酬标准及其依据是什么?
&&&&&&&&&&&
《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是不是强制性的?
&&&&&&&&&&&&
报刊出版者转载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报酬如何支付给著作权人?&
9月23日,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的标准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规范。《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版权局政策法制司负责人。
记者:为什么要修订《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
政策法制司:授权他人使用文字作品获得报酬是著作权人的基本权利。为保障著作权人获酬权的实现,针对文字作品的发表、出版和转载等问题,国家版权局1999年制定了《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规范以出版方式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提供了依据。但15年来,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也随之变化,但是,国家规定的以出版方式使用文字作品的付酬标准却长期保持不变,作者因其作品被使用而获得的报酬实际上在降低。因此,作者强烈呼吁国家版权局应根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幅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等情况,对稿酬标准作相应调整。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作品使用方式的日渐多样化,以纸介质出版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和网络环境下使用文字作品的情况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缺乏明确的付酬标准,社会各界希望对以上述方式使用文字作品的付酬标准作出相应规定。
此外,《规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2001年和2010年修订,2002年和2005年分别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门就使用作品支付报酬的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与这些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影响了实践中的法律适用。
基于上述情况,为落实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切实保障著作权人获酬权的实现,便利使用者以多种方式使用文字作品,有必要就现行《规定》进行修订。2013年9月,国家版权局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多次座谈会,征求作者、使用者和权利人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反复论证、测算、修改,在履行了一系列立法程序后最终出台了本《办法》。
记者:《办法》确定的付酬标准及其依据是什么?
政策法制司:付酬标准的确定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物价水平和居民收支水平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兼顾作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平衡问题。据此,我们专门就1999年至2013年间图书、报纸、期刊的平均定价变动情况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等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对照测算,同时考虑到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以及《办法》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适用,对稿酬标准作了调整。根据1999年至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基本涨幅在1至3.5倍左右,图书、期刊、报纸平均单册(份)定价涨幅为1至2倍的情况,考虑到《办法》出台后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适用,我们据此将原《规定》的付酬标准调整为:原创作品每千字80-300元(2至3倍),改编作品每千字20-100元(2倍),汇编作品每千字10-20元(2倍),翻译作品每千字50-200元(2.5倍),报刊刊载及转载作品每千字100元(2倍)。
记者:我们注意到,《办法》规定的版税率并未提高,为什么?
政策法制司:是的,《办法》确实未提高版税率标准。此次修订《规定》主要是调整基本稿酬标准,因为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总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上涨了,基本稿酬不向上调整,就意味着作者的稿酬实际上在降低。而版税是以比例的方式计算稿酬,不受物价涨幅等的影响,如果提高版税率,就会违背此次调整稿酬的初衷,给使用者增加不合理的负担。
记者:《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是不是强制性的?
政策法制司:《办法》坚持了《规定》以指导性为主,指令性为辅的原则,既有强制性的,也有非强制性的。所谓指导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完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能够约定的都依照合同约定。《办法》第二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只有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才适用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更加强调合同优先原则。因此,《办法》规定的版税率、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标准以及报刊刊载未发表作品的付酬标准,都是在著作权人和使用者未明确约定付酬标准的前提下适用的。
所谓指令性是强制性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刊转载、摘编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付酬必须适用《办法》规定的标准;二是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适用《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就第一种情况而言,根据《著作权法》,法定许可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作品,是对使用者的一种特别许可和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这种制度设计,使作者丧失了通过与使用者谈判来约定付酬标准的机会。因此,报刊转载、摘编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付酬标准应当由国家制定,确保权利人的获酬权得以实现。
记者:报刊出版者转载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报酬如何支付给著作权人?
政策法制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支付报酬的时限)和《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转付报酬)规定,转载、摘编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报刊出版者应当自报刊出版之日起2个月内向著作权人直接支付报酬,也可以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转付报酬。《办法》第十三条按照前述两部行政法规,将《规定》原第十八条关于报刊转载、摘编作品1个月内将报酬寄送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代为收转的规定,依法调整为自报刊出版2个月内未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应将报酬、邮资及转载、摘编作品的有关情况送交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为收转,并明确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及时转付报酬和编制报酬收转记录的义务。
为解决报刊出版者已经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转付报酬,而著作权人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问题,《办法》第九条借鉴《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明确报刊出版者在按规定履行相关付酬义务后不再承担付酬责任,同时取消了逾期寄送加付滞付费的非合理性规定。
记者:《办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变化?为什么?
政策法制司:《办法》将使用文字作品付酬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出版领域扩大到数字网络等领域。《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以纸介质出版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应当参照《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方式付酬;该条第二款规定:在数字或者网络环境下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可以参照《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方式付酬。但对第二种情况,写不写入《办法》,社会各界存在分歧。经研究,我们认为,网络使用文字作品付酬情况千差万别,而且是海量使用,如果不写入,网络使用文字作品付酬就找不到出路;如果简单适用,在实践中就会带来极大的问题。因此,我们使用了引导性的表述方式,《办法》规定的稿酬标准仅供网络环境下使用文字作品参考适用。此外,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文字作品的,另行适用《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
记者:《办法》还有什么特点?
政策法制司:《著作权法》属民事法律范畴,政府应当尽量减少行政性规定。此次修订《规定》较好地体现了“去行政化”的精神,《办法》所有的条款表述更加突出民事权利意思自治原则,如取消了原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民事合同需经国家版权局行政批准的条款,删除了《规定》原第十二条关于纯理论学术性专业报刊经批准可适当下调付酬标准的规定,删除了《规定》原第二十一条关于出版社、报刊社付酬办法报国家版权局备案及少数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出版单位经批准下调付酬标准的条款,删除了《规定》原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关于出版合同具体要求的条款。
作者:赖名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0日
馆藏&12601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菜菜谱做法文字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