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ist和血清ast alt比值值10.9是不是意味着我的肝

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
一月免登录
> 医学病例 >
血清酶AST/ALT比值在肝病中的意义
来源:检验医学网|作者:
&&&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酶蛋白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含量的2/3,当肝脏有实质性损害时血清某些酶活性可升高,如肝细胞变性坏死,分布在胞浆中的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最易逸出,故血清中活性增高。在血清中转氨酶有20多种,但常用的为2种:(WHO)统一命名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通过对肝病患者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对各型肝病的AST/ALT比值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作一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1例患者均系我院1999年1月~2005年2月就诊病人,其中男91例,女40例,年龄21~70岁,平均46.7岁。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为116例,丙型肝为病毒抗体阳性者为12例,急性甲型肝炎者为3例。急性肝炎为16例,慢性肝炎为53例,肝硬化为51例,原发性肝癌11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学术会会议制订的标准。
1.2& 检测方法& 应用德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通过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
2.1& 四组血清酶AST/ALT比值变化& 急性肝炎0.59&0.09;慢性肝炎0.76&0.10;肝硬化2.76&0.33;原发性肝癌3.99&1.01。
2.2& 结果表明& 血清酶AST/ALT比值随着肝病的加重而升高,显示了比值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各型肝病的血清酶AST/ALT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 丙氨酸转氨酶(ALT),此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由于整个肝内酶活性比血清中约高100倍,故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而为WHO推荐的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均可导致ALT增高,但其增高幅度不一定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此酶在心肌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它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正常血清中主要为ASTs,当大块肝组织细胞坏死,线粒体中的ASTm释放出来,血清中AST可明显升高。ALT与AST是诊断肝脏疾病最常用的酶,但因其在多种肝外疾病和胆道疾病时也可升高,因此它对肝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血清酶AST/ALT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 在正常肝脏中AST/ALT,二者的比值约为2.5:1,但ALT易通过肝细胞膜漏出,且其半寿期又较长,故血清中的比值为1.15。急性肝炎早期、轻型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受损肝细胞放出所含AST的4%,而放出ALT的65%,因此ALT/AST,在恢复期比值逐渐恢复正常。肝硬化、肝癌及阻塞性黄疸时,AST/ALT,肝硬化时比值为1.7~1.8,肝癌时可大至3.0,而阻塞性黄疸则&1,因此有鉴别意义。据研究,ALT在胞浆内合成,AST则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曾报道:AST/ALT比值在0.31~0.63间则预示良好,在1.20~2.26则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与预后无明确关系。本资料结果明显显示,肝病患者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AST/ALT比值逐渐加大,提示酶比值与肝实质损害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可凭简单的AST/ALT比值来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为使测得的AST/ALT比值可靠、稳定,能真正、真实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一是要注意酶活性测定的准确性,二是应除外被检者有心肌损害和近期是否服用五味子制剂及溶血等因素。故血清中酶活性的变化能反映肝脏的病理和功能状态,是肝脏病实验室检查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检验科
共有5人参与讨论
亚茹发表于
果断收藏,得学习
亚茹发表于
收了,作者写的不错
精武连东方发表于
一直搞不明白,似懂非懂,学习了
非常好,这么多。
丙氨酸转氨酶(ALT),此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由于整个肝内酶活性比血清中约高100倍,故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而为WHO推荐的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均可导致ALT增高,但其增高幅度不一定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此酶在心肌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它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正常血清中主要为ASTs,当大块肝组织细胞坏死,线粒体中的ASTm释放出来,血清中AST可明显升高。ALT与AST是诊断肝脏疾病最常用的酶,但因其在多种肝外疾病和胆道疾病时也可升高,因此它对肝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血清酶AST/ALT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在正常肝脏中AST/ALT,二者的比值约为2.5:1,但ALT易通过肝细胞膜漏出,且其半寿期又较长,故血清中的比值为1.15。急性肝炎早期、轻型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受损肝细胞放出所含AST的4%,而放出ALT的65%,因此ALT/AST,在恢复期比值逐渐恢复正常。肝硬化、肝癌及阻塞性黄疸时,AST/ALT,肝硬化时比值为1.7~1.8,肝癌时可大至3.0,而阻塞性黄疸则<1,因此有鉴别意义。据研究,ALT在胞浆内合成,AST则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曾报道:AST/ALT比值在0.31~0.63间则预示良好,在1.20~2.26则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与预后无明确关系。本资料结果明显显示,肝病患者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AST/ALT比值逐渐加大,提示酶比值与肝实质损害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可凭简单的AST/ALT比值来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为使测得的AST/ALT比值可靠、稳定,能真正、真实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一是要注意酶活性测定的准确性,二是应除外被检者有心肌损害和近期是否服用五味子制剂及溶血等因素。故血清中酶活性的变化能反映肝脏的病理和功能状态,是肝脏病实验室检查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联系我们:400-1199330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中A S T/A L T比值,并根据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中AST/ALT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三级各组间两两比较,随Child-Pugh积分的增高AST/ALT比值水平跟着升高,且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中AST/ALT比值越高。结论血清中AST/ALT比值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云南普洱 665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talt比值正常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