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心理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分析与对策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二、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学习无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  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这便形成了习得性失尊感的学生群体。  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四、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甚至包括他的派生物。这种情感迁移与发散,如果调控不当,常常会产生负作用。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笔者曾接触过一位姓张的学生,因迟到几次,语文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便心存不满,发展到后来拒绝认真听讲,不完成作文练习,最后语文学习一落千丈。这位张姓学生之所以变得厌学语文就是“恨屋及乌”的心理作怪。“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人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五、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有一周姓女生,父母离婚,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其父终日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小女,于是该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过早地谈情说爱,常常夜不归家,最终造成逃学、出走的恶果。  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父或母亡),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  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六、物极必反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评价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500遍等。学习象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肖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父母寄予厚望,采取加压措施,结果该生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第一,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第二,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第三,引起注意。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第四,情感补偿。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 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第五,正确归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我的孩子厌学,,他是否应该看心理医生
我的孩子厌学,,他是否应该看心理医生
,儿子不听话,妈妈给儿子打了,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以前没看过医生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焦虑症、失眠抑郁、更年期
擅长:失眠抑郁、躁狂症、精神分裂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长:恋爱挫折综合征,产后抑郁,疑病症,偏执状态,心理障...
&&已帮助用户:2189
心理分析:您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想父母的性格,你们平时性格比较软弱,还是比较坚强,孩子如果从你们身上感受不到保护,她对外界就会非常抗拒。亲密关系是第一位的,问题其实是第二位的。对于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如果过于急于的治疗好了孩子的问题,就掩盖了母亲/父亲与孩子之间关系上的问题。而这个关系上的问题,才是迟早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的原因。心理指导:学习是一种挑战,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在情感上站在一起面对这个挑战的话,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在情感上充沛的支持,但是如果学习成了隔离父母与孩子的交流甚至成了虐待孩子的工具的话(比如谈到学习表情就严肃,或者为了不打扰学习父母要改变生活状态,再或者就是威胁孩子说学不好将来就扫马路,再有就是夸大孩子学习上的错误说孩子总是不小心总是马虎,还有用奖惩、功利来代替原有的学习动力等等),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父母在和孩子谈学习的时候,是情感隔离的,也就是其实是情感太多但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可能是怕吞噬或被吞噬,或者是怕被抛弃,这是一种貌似无情却有情),这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如果在家里只谈学习,孩子总感受不到爱,不厌学才怪。学习成绩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对学习没有情感的链接,因为他们是被迫的替别人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想父母的性格,你们平时性格比较软弱,还是比较坚强,孩子如果从你们身上感受不到保护,她对外界就会非常抗拒。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地。父亲是天,母亲是地。爸爸起引领作用,妈妈起支持作用。所以对孩子要在他发展的过程中间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的话就给他帮忙。这样长大的人敢往前冲又不对自己的弱小而感到羞耻。
问你好,我儿子昨天不听话我就打了他一下,他就流了点鼻...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手足癣,传染性软疣,白驳风
&&已帮助用户:408596
病情分析: 你好朋友,根据这些症状来分析,怀疑是血管损伤,建议去检查一下,以明确治疗.如果有不明白之处,随时和我们联系.
问我的儿子好动不听话,以前去石家庄儿童医院看过了,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带状疱疹,湿疹,脂溢性脱发
&&已帮助用户:29776
问题分析:建议你多吃增强记忆的食物一些健脑食品,其实是常见的物美价廉之物.如蛋黄,大豆,瘦肉,牛奶,鱼,动物内脏(心,脑,肝,肾)及胡萝卜,谷类等.意见建议:具体请就诊后谨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擅自服药 ,祝健康.
问我的儿子很不听话,还说脏话,我..
职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专长:心理障碍,情感障碍,童年社会功能障碍,小儿孤独症,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强迫症,网络综合症
&&已帮助用户:971
心理分析:感到儿子不听话,说脏话,打骂都不听您的孩子现在有多大?心理指导:说脏话,不听话,是否孩子有一段时间所生长的环境里面就是这样的,给孩子造成了不好得影响。
问儿子不听话啊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已帮助用户:220603
指导意见:你好,对于这样的不通话调皮的问题考虑可能属于正常的,需要慢慢引导,同时需要有意识让孩子心静下来
问儿子以前听力还行,有一次儿子不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24377
指导意见:最好是行检查为主,是和本身的损伤耳膜引起的,及注意进行消炎就可以的,避免加重。
问儿子现在老是不听话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相关的疾病
&&已帮助用户:83608
打骂将形成恶性循环,只能是讲道理说服教育。同时不能要求太高,要培养费其独立性,不要事事包办,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厌学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