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材料申请单一歌颂的“大救星 是谁

> 【答案带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4)他们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1)“大救星”是毛泽东。
(2)“老人”是邓小平。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
考点分析:
考点1:新中国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P.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1949.9北平)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并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注意碑文的含义)
2、 P.3开国大典()(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P.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认识与启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二、P.4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联系和管辖——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唐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玄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世纪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时,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前期,清政府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明: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1916麦克马洪线)
2、和平解放西藏,推进民主改革
(1)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明: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1916麦克马洪线)
考点2:改革开放
一、★★P.42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
(1)背景和原因:人民公社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3)扩大: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含义:土地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的,余粮自主支配。
(5)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和农村富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及其影响:①建过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②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扩大公有制程度,严重措施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④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P.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1、重点:国有企业——(92年以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
2、主要措施: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2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中小企业采取改组和合并。
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意义: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P.43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为我国经济发展引进了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节录《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材料二: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请回答:(1)材料一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什么心声?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谁?(2)材料二中美国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是指什么协定?(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内容判断。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摘自《维基百科》材料二
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苏联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突破口”选对了……而戈尔巴乔夫选择重工业为突破口,这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对苏联改革的整体进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摘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比较研究综述》以下表述是从上面材料中的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上面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1)从1970年起,中国开始对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从l980年起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将市场经济体制转移到计划经济上来。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宣告结束。
)(5)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突破口”选对了。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填出图中ABCD代表的城市: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写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E_______。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
B、珠海C、上海浦东新区
D、海南岛 
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带----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带----内地C、沿海对外开放带——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带----经济特区 
题型:综合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八年级下期中模拟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年级下期中模拟试卷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知识点梳理
一、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思想的错误;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二、目的: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三、主要经过:(开始)瑞金出发(1934.10)----被动挨打----,伟大转折(1935.1)----四渡赤水,乱敌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吴起镇会师,初步胜利(1935.10)----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1936.10)四、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左倾领导人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变为成熟。五、千难万险:险恶的自然环境;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艰苦的生活条件;复杂的民族关系。六、长征胜利(1)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2)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七、认识:(1)中国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需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2)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共产党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3)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4)要把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八、长征精神的内涵: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②就是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春天的故事》歌词请回答:(1)材料中的这位老人是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在1980年包括哪些经济特区?(3)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4)请用一名话评价这位老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材料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请回答: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1)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3)" 1979 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4)“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6)结合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特区分布在嘟几个省份?(7)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2)歌曲中提到“旗帜”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材料申请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