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批九成新二手车的二手米5只要八九百块钱,是正品还是山寨机

1,754被浏览1,014,647分享邀请回答icloud.com/activationlock/ 或百度:苹果官方激活锁查询,之后输入序列号,看看手机是不是处于非激活状态,这样你才可以挂上你的iCloud账号第6步:查看配件是否粗糙、磨损、机器成色等并不是太重要的问题。利益相关:被人骗买到日版有锁翻新机器的伤心人。。。2015.10更新:楼下有补充,硬件也可以改序列号的,那么请试一下是否可以正常从appstore下载app后打开使用。2016.6更新:有人问我怎么辨别6sp的翻新机,楼主我想说,造假技术日新月异,我实在是没法知晓。找靠谱渠道购买或熟人购买吧。实在不行多赚钱才是王道2017.4 评论区 检测app:没有及时看到攻略,本人已受骗。给楼主推荐一个好用的app:lirum device info lite 中文版需要18元购买:利落检测器。楼主可以亲测各种机型,立显原型,希望楼主发布到首页,防止更过的人受骗。5611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561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微信同步自行车24小时热线.地址:乌鲁木齐市国际商贸城新时代
138****0813_wcg昆仑山中的“昆仑”是什么意思?
这个名字出自哪里?
09-07-28 &
现在的昆仑山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宽60-120公里,平均海拔为5500米,布喀达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从格尔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达昆仑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骤上升到4700米,气温、气压也随之降低。一时间,人们似乎从酷夏突然进入到严冬,莽莽昆仑,气势碲礴,银装素裹,万仞耸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仑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分不出你我。昆仑山不仅气势雄伟,还盛产玲珑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仑玉。如果说昆仑山具有阳刚之壮美的话,那么昆仑玉则显得清秀灵气,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间,珍禽异兽追逐跳跃,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近几年新开辟的“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欢迎,纷纷去昆仑山修炼、拜祖。
 现在的昆仑山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昆仑山呢?
 其实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青海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是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昆仑山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昆仑山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 词解  “昆仑”也来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昆仑 原文:  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于珉城,象网辅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覌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离合火生,而光兽生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于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于长洲。高风鼓于群龙之位,畅灵符于瑕丘。至妙玄深,幽神?尽,真人隐宅,灵陵所在。六合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摽末尔。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于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觌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当心有覌于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剫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尔。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昔也传授年限正同尔。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术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意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是中华大地的龙脉发源地。。。。中华很多神话故事都和昆仑有关。。。。。之所以成为昆仑,应该是习惯性叫法,后来流传下来后一直成为昆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在的昆仑山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宽60-120公里,平均海拔为5500米,布喀达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从格尔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达昆仑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骤上升到4700米,气温、气压也随之降低。一时间,人们似乎从酷夏突然进入到严冬,莽莽昆仑,气势碲礴,银装素裹,万仞耸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仑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分不出你我。昆仑山不仅气势雄伟,还盛产玲珑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仑玉。如果说昆仑山具有阳刚之壮美的话,那么昆仑玉则显得清秀灵气,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间,珍禽异兽追逐跳跃,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近几年新开辟的“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欢迎,纷纷去昆仑山修炼、拜祖。
现在的昆仑山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昆仑山呢?
其实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青海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是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昆仑山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穆天子传》: “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关于这些早期记载的昆仑,是否是指现在的昆仑,从无定论,众说纷纭。正如:昆:为同之意;仑:为思之意。连起来就是古人让我们一同思考这昆仑是啥意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神话溯源 如果按照地域系统划分,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昆仑山传说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大神、大圣。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重天的大神。典籍记载,西王母在昆仑山的宫阙十分富丽壮观,如“阆风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悬圃宫”、“昆仑宫”等。 历史学家吕继祥在对昆仑山和泰山的文化特征比较中指出:“在《山海经》中,昆仑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话,如夸父逐日、西王母与三青鸟等故事,都起源于昆仑山。在昆仑神话系统中,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关于西王母的早期形象,《山海经》谓:‘载胜、虎齿、豹尾、穴居’;‘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穆天子传》讲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于瑶池;《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西王母变成了雍容华贵的群仙领袖;《神异经》等还讲西王母找了配偶(东王公);《西游记》中王母娘娘蟠桃会等,都是原居住于昆仑山的半人半兽形象的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演变。”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最原始的女神,因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位神,对其信仰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鼎盛期,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有着常人形态的神,故又被海外学者称为“中国第一神”。 2003年5月,毛乌素沙漠南端一座古墓的开启,向世人展示了举世稀有的汉代壁画精品。壁画中的昆仑山是由5座山峰组成的高入云天的山脉,但它仍不能与西王母直接相触,仍要通过蘑菇状的云柱与她相通。两个羽人侍奉左右,三足神鸟立于右边,太一神在侧,御鱼驾兔驰龙的神仙们则表现为向西王母方向飞奔之状,尤其是由众多仙禽异兽表演的乐舞更是对着西王母方向,给人以西王母高高在上的至上印象。 作为汉代文化中最庞大最普及的文化信仰,直到佛教文化渐盛于中国,西王母信仰才渐渐淡化,这之前它是四五百年间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最坚实的信仰。 票数: 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先前,多从神话角度解读昆仑,亦多把文化概念的昆仑与地理概念的昆仑山相混。千多年来,原初意义上的昆仑文望和昆仑地望早已失落。但《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尔雅》、《说文》等古籍中,记录的昆仑地理位置与昆仑地貌形态等的地望资据犹在。本文以“准其地望,皆与古书相合”为准绳,证认古济水源区——王屋山区的析城山是昆仑的原型山体。关键词:昆仑;古济水源区;析城山;原型山体自西汉武帝,尤其自明嘉靖、万历始,流传中国几千年、原为中原文化概念的“昆仑”演变成了地理概念的藏疆青“昆仑山”。不仅如此,《山海经》等古籍,更从又似地理、又似神异的角度,把昆仑带入了扑朔迷离的神怪之乡。今天的人们已不知以“昆仑龙图”、“太极八卦”、“开天辟地”、“中华域名”、“伏羲太皞”为代表的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昆仑,而只知以“西王母”、“陆吾”为代表的神话意义上的神化昆仑山。从东晋始,无数志士仁人对真实昆仑的有无,对昆仑存在的地望,展开了长达一千七百余年的漫长探索。然而,由于“山海经”等古书对昆仑之丘的描述多只在“草木神怪”,却没有一书明言其确切的地理位置,也没有一书明说其地貌形态,更没有一书记叙过发生在昆仑之丘的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致使昆仑的真实面目、昆仑的真实方位,昆仑一词的真实含义成了世界性的千古悬谜。几千年来,名盛于世的昆仑名望与无人知晓的“昆仑文望”、无从找见的“昆仑地望”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反差表明,“昆仑”一定隐藏着十分深邃而庞大、但却久已失落了的民族文化体系正等着人们去揭晓;同时又表明,早年间偏重于从神异文化角度探索昆仑的文望、地望,似乎很难取得突破。为此,本次研考系从民族文化和可直觉的文望、地望入手,以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有关昆仑的实物考据,期望最终从根柢上揭示昆仑文化的真谛。一、厘正昆仑虚与昆仑山先秦,所有涉及昆仑的古籍,均称呼其谓“昆仑”、“昆仑虚”、“昆仑丘”,几无一文称“昆仑山”。历史上,“昆仑”与“昆仑山”本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昆仑”是一种文化性质的概念;昆仑山是位于藏疆青之间的一座山脉名称。只是在西汉以后,尤其到明朝中后期,“昆仑”与“昆仑山”才产生了混淆。。现在,有必要把这两个概念重新加以厘正。(一)昆仑虚“昆仑”、“昆仑虚”、“昆仑丘”,是先秦时期,甚至包括《山海经》、(西汉)刘安《淮南子》、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东汉)王充《论衡》、(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萧德言《括地志》等汉、晋、唐许多地理类、艺文类著作对昆仑的同一称谓。这表明,至晚于唐代前,在民间、在学界多未把“文化昆仑”与“地理昆仑山”混为一谈。那么“虚”、“丘”、“昆仑”诸词是什么意思呢?据(东汉)许慎〈说文·虚〉谓: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夫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虚本为大丘,大则空旷,故引申之为空虚。”《说文·丘》谓:“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一曰,四周高,中央下为丘。”以上释词表明三点:其一,昆仑、昆仑虚、昆仑丘,三者同义;其二,昆仑丘非人为堆筑,似山而比山低;其三,昆仑丘不是昆仑山,昆仑丘不很高,丘顶四周高而中央低,丘顶空旷,丘内空虚。(西汉)杨雄《太玄》有:“昆(hǔn)仑旁薄。”(东汉)郑玄《周礼注》亦有:“混沦,即昆(hǔn)仑。”《康熙字典》亦集前人诸说谓:“凡物之圜浑者曰昆仑,圜而未剖散者曰浑沌。”《汉字源流字典》:“山广大浑然一体,故称昆(hǔn)仑。”以上表明,“昆”是多音字,一读(hǔn),二读(kūn)。后人之所以混淆昆(hǔn)仑与昆(kūn)仑山,读音错误是其因之一。故建议中小学课本应标音昆(hǔn)仑与昆(kūn)仑山,以厘正读音。以上释词说明两点:其一,昆仑即浑沌,昆仑虚有浑沌太虚之意;其二,圜浑且已剖散者曰昆仑,圜浑而未剖散者曰浑沌,昆仑又即浑沦,那么按逻辑,“昆仑”当既表征天地浑沌,又表征天地判分,如以一句话表意,昆仑即“浑沌初开”。这样,便从一个侧面表明昆仑虚似乎与“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有关。透过以上五点,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昆仑”等词汇明显属于中原文化,而非外夷文化;二是从中可以窥见在昆仑神异文化之外,还存在着意义更加重大的华夏民族原始文化。这些文化便是几千年来人们滋滋索求的昆仑文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先前,多从神话角度解读昆仑,亦多把文化概念的昆仑与地理概念的昆仑山相混。千多年来,原初意义上的昆仑文望和昆仑地望早已失落。但《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尔雅》、《说文》等古籍中,记录的昆仑地理位置与昆仑地貌形态等的地望资据犹在。本文以“准其地望,皆与古书相合”为准绳,证认古济水源区——王屋山区的析城山是昆仑的原型山体。关键词:昆仑;古济水源区;析城山;原型山体自西汉武帝,尤其自明嘉靖、万历始,流传中国几千年、原为中原文化概念的“昆仑”演变成了地理概念的藏疆青“昆仑山”。不仅如此,《山海经》等古籍,更从又似地理、又似神异的角度,把昆仑带入了扑朔迷离的神怪之乡。今天的人们已不知以“昆仑龙图”、“太极八卦”、“开天辟地”、“中华域名”、“伏羲太皞”为代表的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昆仑,而只知以“西王母”、“陆吾”为代表的神话意义上的神化昆仑山。从东晋始,无数志士仁人对真实昆仑的有无,对昆仑存在的地望,展开了长达一千七百余年的漫长探索。然而,由于“山海经”等古书对昆仑之丘的描述多只在“草木神怪”,却没有一书明言其确切的地理位置,也没有一书明说其地貌形态,更没有一书记叙过发生在昆仑之丘的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致使昆仑的真实面目、昆仑的真实方位,昆仑一词的真实含义成了世界性的千古悬谜。几千年来,名盛于世的昆仑名望与无人知晓的“昆仑文望”、无从找见的“昆仑地望”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反差表明,“昆仑”一定隐藏着十分深邃而庞大、但却久已失落了的民族文化体系正等着人们去揭晓;同时又表明,早年间偏重于从神异文化角度探索昆仑的文望、地望,似乎很难取得突破。为此,本次研考系从民族文化和可直觉的文望、地望入手,以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有关昆仑的实物考据,期望最终从根柢上揭示昆仑文化的真谛。一、厘正昆仑虚与昆仑山先秦,所有涉及昆仑的古籍,均称呼其谓“昆仑”、“昆仑虚”、“昆仑丘”,几无一文称“昆仑山”。历史上,“昆仑”与“昆仑山”本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昆仑”是一种文化性质的概念;昆仑山是位于藏疆青之间的一座山脉名称。只是在西汉以后,尤其到明朝中后期,“昆仑”与“昆仑山”才产生了混淆。。现在,有必要把这两个概念重新加以厘正。(一)昆仑虚“昆仑”、“昆仑虚”、“昆仑丘”,是先秦时期,甚至包括《山海经》、(西汉)刘安《淮南子》、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东汉)王充《论衡》、(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萧德言《括地志》等汉、晋、唐许多地理类、艺文类著作对昆仑的同一称谓。这表明,至晚于唐代前,在民间、在学界多未把“文化昆仑”与“地理昆仑山”混为一谈。那么“虚”、“丘”、“昆仑”诸词是什么意思呢?据(东汉)许慎〈说文·虚〉谓: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夫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虚本为大丘,大则空旷,故引申之为空虚。”《说文·丘》谓:“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一曰,四周高,中央下为丘。”以上释词表明三点:其一,昆仑、昆仑虚、昆仑丘,三者同义;其二,昆仑丘非人为堆筑,似山而比山低;其三,昆仑丘不是昆仑山,昆仑丘不很高,丘顶四周高而中央低,丘顶空旷,丘内空虚。(西汉)杨雄《太玄》有:“昆(hǔn)仑旁薄。”(东汉)郑玄《周礼注》亦有:“混沦,即昆(hǔn)仑。”《康熙字典》亦集前人诸说谓:“凡物之圜浑者曰昆仑,圜而未剖散者曰浑沌。”《汉字源流字典》:“山广大浑然一体,故称昆(hǔn)仑。”以上表明,“昆”是多音字,一读(hǔn),二读(kūn)。后人之所以混淆昆(hǔn)仑与昆(kūn)仑山,读音错误是其因之一。故建议中小学课本应标音昆(hǔn)仑与昆(kūn)仑山,以厘正读音。以上释词说明两点:其一,昆仑即浑沌,昆仑虚有浑沌太虚之意;其二,圜浑且已剖散者曰昆仑,圜浑而未剖散者曰浑沌,昆仑又即浑沦,那么按逻辑,“昆仑”当既表征天地浑沌,又表征天地判分,如以一句话表意,昆仑即“浑沌初开”。这样,便从一个侧面表明昆仑虚似乎与“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有关。透过以上五点,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昆仑”等词汇明显属于中原文化,而非外夷文化;二是从中可以窥见在昆仑神异文化之外,还存在着意义更加重大的华夏民族原始文化。这些文化便是几千年来人们滋滋索求的昆仑文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即日月的意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山之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等书中就有,但当时所说的昆仑究竟在何处,还不太清楚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霍去病开发西疆之后,才得以实定史记·大宛传中说: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由于昆仑山一直与河源相联系,又有导河积石之说,昆仑山的范围,则随着中原人民对河源的认识而变化    至魏晋隋唐时期,由于中原人民与当时居住青海的少数民族来往逐渐密切,中原人民对黄河河源的认识逐步由新疆的于阗南山移到青海境内由小积石山(现拉鸡山)到大积石山(现阿尼玛卿山)再到巴颜喀拉山随之昆仑山的范围自新疆西藏的边界向东延入青海中部所以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所指的昆仑山主要是指藏北高原青南高原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之间的山脉元朝等虽然个别时期曾把喜马拉雅山也称作昆仑,但流传不广,时间不长    民国时期所指的昆仑山范围十分广大,如民国19年(1930)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的昆仑山词条称:中国之千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海滨,长七千余里,为我国最长之山它包括横断山南岭秦岭阴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兴安岭及日本台湾等地的主要山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著作,对昆仑山的认识基本相同,但其范围特别是内部的划分不尽一致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的昆仑山条目称:西起的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省境内长约2500公里古老褶皱山西段为塔里木盆地,藏北高原的界山,西北--东南走向东段成东西走向,分三支:北支为祁漫塔格山;中支为阿尔格山,东延为布尔汉达山(该辞海布尔汉布达山词条中又称:属昆仑山北支两处矛盾)及阿尼玛卿山(积石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拉山    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中说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西昆仑山,走向北西,平均海拔6000米,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等高峰都在7500米以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和柴达木盆地南缘中昆仑山,走向东西,山势稍低,海拔5000米左右,为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北支为祁曼山,中支为阿尔格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昆仑山也分为两支,北支为布尔汉布达山和积石山,南支为巴颜喀拉山    辞海和中国自然地理中昆仑山脉所包括的范围基本相同,但其内部划分却不同,前者把昆仑山脉分为东西两段,后者把昆仑山脉分为西昆仑山中昆仑山和东昆仑山    1981年出版的1:1000000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把昆仑山东段近东西走向的山岭称东昆仑山脉它在青海境内是:近东西向横亘我省中部,东端始于兴海以西,在我省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60-120公里纳赤台以东名布尔汉布达山,以西在昆仑山主脊以北出现两条北西西相向平行的支脉,北支脉名祁漫塔格,南支脉名喀雅克登塔格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中的东昆仑山不包括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可可西里山    目前出版的多数地理著作,对昆仑山西段或叫西昆仑山,也就是汉武帝实定的那一段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东段或叫东昆仑山的范围认识很不一致昆仑山内部的次一级山岭,阿尔格山博卡雷克塔格山祁漫塔格山和布尔汉布达山,山脊走向近东西,是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很大的高峻山岭,是青南高原藏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发等大地貌单元的分界线主要是由前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由海西运动而形成的古老褶皱山脉    可可西里山与上述山岭比较,虽然走向相同,但高峻程度和形成时代不同,阿尼玛卿山与上述山岭比较虽然高峻程度相似,但走向和形成时代不同巴颜喀拉山的走向高峻程度和形成时代与上述山岭都不同殖民地根据地图出版社1974年编的中国山脉资料图中将阿尔格山博卡雷克塔格山祁漫塔格山布尔汉布达山并列为全国的三级山脉;而把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并列为全国二级山脉(昆仑山为全国的一级山脉)综上所述,将阿尔格山博卡雷克塔格山祁漫塔格山布尔汉布达山合称为东昆仑山脉,并与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并列为青海省内的一级山脉    东昆仑山,在青海省位于东经:90°00-98°10,北纬35°30-38°00,东起约格柔曲,向西至贝提力克亚河源头,横亘于柴达木盆地以南,青南高原之北,是柴达木盆地与青南高原的分界山脉东昆仑山脉,近东西走向在青海省境内东西长850公里,南北宽60-12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米,西高东低,除西部极高山分布较广外,多数为高山,最高峰位于青新交界处,名布格达坂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的最高点山岭北坡长而陡峭,群峰挺拔,雄伟壮观南坡较短而和缓,相对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现代冰川,寒冻风化强烈东昆仑山脉主要是由前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古老褶皱山脉昆仑山口海拔4772米,是青藏公路的交通要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山中的“昆仑”是出自《大荒西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估计是出自神话,昆 是一种巨大的动物, 仑说的是一种虚幻缥缈的富有哲理的东西,组合起来就成了昆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深不可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传说中的昆仑神就在昆仑山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在的昆仑山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宽60-120公里,平均海拔为5500米,布喀达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从格尔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达昆仑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骤上升到4700米,气温、气压也随之降低。一时间,人们似乎从酷夏突然进入到严冬,莽莽昆仑,气势碲礴,银装素裹,万仞耸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仑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分不出你我。昆仑山不仅气势雄伟,还盛产玲珑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仑玉。如果说昆仑山具有阳刚之壮美的话,那么昆仑玉则显得清秀灵气,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间,珍禽异兽追逐跳跃,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近几年新开辟的“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欢迎,纷纷去昆仑山修炼、拜祖。
现在的昆仑山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昆仑山呢?
其实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青海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是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恩 ,昆仑山是名山啊,传说昆仑仙境是王母娘娘宴请众仙的地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山在哪里? 现在的昆仑山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宽60-120公里,平均海拔为5500米,布喀达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从格尔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达昆仑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骤上升到4700米,气温、气压也随之降低。一时间,人们似乎从酷夏突然进入到严冬,莽莽昆仑,气势碲礴,银装素裹,万仞耸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仑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分不出你我。昆仑山不仅气势雄伟,还盛产玲珑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仑玉。如果说昆仑山具有阳刚之壮美的话,那么昆仑玉则显得清秀灵气,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间,珍禽异兽追逐跳跃,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近几年新开辟的“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欢迎,纷纷去昆仑山修炼、拜祖。 现在的昆仑山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昆仑山呢? 其实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青海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是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哦滴个神那原来不止猫扑有强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昆仑山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昆仑”也来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昆仑 原文:  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于珉城,象网辅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覌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离合火生,而光兽生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于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于长洲。高风鼓于群龙之位,畅灵符于瑕丘。至妙玄深,幽神?尽,真人隐宅,灵陵所在。六合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摽末尔。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于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觌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当心有覌于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剫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尔。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昔也传授年限正同尔。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术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意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在的昆仑山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宽60-120公里,平均海拔为5500米,布喀达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从格尔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达昆仑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骤上升到4700米,气温、气压也随之降低。一时间,人们似乎从酷夏突然进入到严冬,莽莽昆仑,气势碲礴,银装素裹,万仞耸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仑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分不出你我。昆仑山不仅气势雄伟,还盛产玲珑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仑玉。如果说昆仑山具有阳刚之壮美的话,那么昆仑玉则显得清秀灵气,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间,珍禽异兽追逐跳跃,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近几年新开辟的“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欢迎,纷纷去昆仑山修炼、拜祖。
现在的昆仑山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昆仑山呢?
其实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中国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还是搞不清楚。有人说,昆仑山就是现在青海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是新疆的那个昆仑;有人说,昆仑山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还有一些人说,昆仑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尽管昆仑山的位置没有确定,但昆仑山在中原(现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约是没有疑问的,《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俺来学习谢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海内西经》里都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     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传》。     西晋太康二年,汲县有一个人盗发古墓,无意之中从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来的学者将此书定名为《穆天子传》。据当时人考证,被掘的古墓是战国时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晋大学者整理并注释了这部书。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古昆仑,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昆仑山唯一的历史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山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山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由于穆天子这个人,后来进了道家仙系,被仙话得不像个样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 流韵事,所以学者们并不重视这部书,在考证昆仑山时,也不用它作为证据。我们认为,不管《穆天子传》有多少仙话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还是可信的,《史记》、《国语》、《左传》、《尚书》、《竹书纪年》里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这样疑古的话,恐怕可读的历史书不会很多。     《穆天子传》的前三卷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行的情况,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会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书中都有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是按六十甲子来给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根据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从河南漳水出发,一路向西北行,渡过了黄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仑,参拜了黄帝之宫,中间曾经因为遇风雪、狩猎、拜会外方诸侯,耽误了一些时间,行进时间大约在两个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六众之师,都是骑马而行。这为我们寻找昆仑山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 索。如果我们现在也能骑上马,以一个马队一天的行程计算,重复一遍当年西周穆王率六众之师浩浩西行的壮举,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仑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确定,但也能指出一个昆仑山大致所在的区域。     可惜,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我真诚地呼吁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或集团,资助一下像这样很有意义的文化考古活动。     或有人问:寻找昆仑山有什么意义呢?太有意义了!它的背后是关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起源的问题,是寻根哪!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大的谜案,即考古证明的文明起源与神话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而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仑山为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考古证明,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话却指示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证明中国人的祖先资阳人、马坝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他们生活的地区都远离西北方,可为什么神话要以西北方为中心呢?进一步问:中国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这些神话来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迁徙,从西北迁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现在考古发现却不佐证以上这个推论,那么,这次迁徙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再者,根据地质与气候资料,西北部地区在1万多年以前,比现在自然条件好些,但比起中原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中华民族竟然选择了西北,而不首先选择中原呢?如果说山顶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国的最早祖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向西北 迁徙呢?这是违背生物自然选择规律的。     有的学者从少昊的神话中认定,中国神话有一次向西北迁徙的历史。事件是这样的:据现在 考证,少昊乃是东方天帝,《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个少昊天帝,统领着东夷各部落,《左传》说,少昊之国以鸟为神,大约是鸟图腾,因此,少昊建国以后封了一群“鸟官”。但《淮南子》又说:“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执矩而治秋。”《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也有少昊的神话。由此认定,少昊的神话是先东后西,这是不对的。神话的迁徙本身就是民族的迁徙,正如我们以上所说,由东向西的迁徙是违反规律的。     那么,中国文化究竟是由西向东迁呢,还是由东向西迁呢?事实上,现代的考古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一次迁徙的证明。如此一来,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大约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到1万年左右。如果神话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就是说,距今年之间,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现在所不清楚的文化迁徙。所以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必须找到古昆仑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谜团的起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昆仑”只不过是个很早以前人类给这个山起的名字罢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感谢各位,我学了不少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按照地域系统划分,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昆仑山传说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大神、大圣。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重天的大神。典籍记载,西王母在昆仑山的宫阙十分富丽壮观,如“阆风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悬圃宫”、“昆仑宫”等。 历史学家吕继祥在对昆仑山和泰山的文化特征比较中指出:“在《山海经》中,昆仑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话,如夸父逐日、西王母与三青鸟等故事,都起源于昆仑山。在昆仑神话系统中,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关于西王母的早期形象,《山海经》谓:‘载胜、虎齿、豹尾、穴居’;‘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穆天子传》讲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于瑶池;《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西王母变成了雍容华贵的群仙领袖;《神异经》等还讲西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成新包过户的二手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