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直查不出来原发灶,现在已经乳腺癌骨转移后活10年,右肺上,右侧乳腺上都有转移灶。已经 化疗了一次,且心绞痛频

骨转移、肝转移,查不出原发灶
骨转移、肝转移,查不出原发灶
患者年龄:55
患者性别:男
患者08年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海绵状血管瘤),十几年的体检一直都是肝脏多发性囊肿。最近由于臀部疼痛(属于肌肉神经疼痛的感觉)2月,ECT后发现骨盆骨转移,加强CT和肝脏造影以后发现肝转移。
目前一直查不出原发灶,胃镜、肠镜、骨穿结果均正常,胰腺、肺部、膀胱、肾脏、胆囊都没问题,所有血液检查报告也都正常,也未见任何淋巴异常。
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如果一直查不出原发灶如何治疗?放疗化疗和更多的检查是否有必要进行?(本来身体状况还好,担心更多的检查反而折腾)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脑癌,鼻咽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及癌症
擅长:骨癌,淋巴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及癌症
擅长:肝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及癌症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肿瘤内科 、乙肝等
&&已帮助用户:218404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你好,骨转移肝转移的患者如果查不到原发灶,此时可以做PET检查的,建议现在行放化疗治疗的。
专长:各种血管瘤、肝血管瘤、疑难血管瘤等。皮肤综合、小儿...
问题分析: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前(胎儿期)就已经形成了,在出生后才出现或者逐渐出现的。血管瘤病变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血管数目增多(增生)引起的,一种是血管数目不增加,但是血管增宽、增粗导致了病变发生。
它的分类非常繁杂:主要有毛细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又包括新生儿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痣、皮内毛细血管瘤和草莓状血管瘤。青少年及成人血管瘤均发生在婴幼儿时未能及时治疗而缓慢增大、增厚,颜色由鲜红而逐渐变紫。血管瘤比较常见,易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以胸、面部及四肢为常见。它的发病机理虽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与雌二醇增高有关 。意见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血管的管径随之增粗,范围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深导致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愈后也相对越差。所以血管瘤这种疾病一定要在早期及时治疗。
问检查肝脏发性囊肿,还有右肾上也有小囊肿...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宫颈疾病
&&已帮助用户:130771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 ,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 . 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 ,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 ,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 ,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肝囊肿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体积小,治疗效果快,无并发症,治疗较好,若直径大于5厘米出现压迫症状者,或有囊肿破裂,囊缔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多数多数先天性肝囊肿是在无意中发现的 ,而又无症状 ,所以不需治疗 ,只要定期复查即可.
问骨转移、肝转移,查不出原发灶怎么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毛囊炎,手足癣,念珠菌病
&&已帮助用户:192895
指导意见:您好,查不出病灶的话一般是没办法进行治疗的,您现在最好是根据身体的症状进行中医调理性治疗
问肝脏多发囊肿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343935
问题分析:肝囊肿是一种良性囊性病变,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吃药无明显效果.
肝囊肿患者应该低蛋白饮食, 咖啡、巧克力严禁食用。 肝囊肿患者平时注重养肝,加强护肝意识,防止肝囊肿恶化就行。意见建议:一方面你可以喝草本的养肝茶调理下肝脏,虽然肝囊肿是肝脏的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应该也要注意保养下肝脏, 增加肝脏的免疫功能。
问经过ct检查肝脏是囊肿怎样治疗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24377
指导意见:肝脏有囊肿是需要定期的复查,要看看有无进行性的增大, 需要及时的行手术的治疗。
问肝脏有囊肿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93624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 ,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 . 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 ,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 ,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 ,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肝囊肿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体积小,治疗效果快,无并发症,治疗较好,若直径大于5厘米出现压迫症状者,或有囊肿破裂,囊缔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多数多数先天性肝囊肿是在无意中发现的 ,而又无症状 ,所以不需治疗 ,只要定期复查即可
问CT拍出肝脏囊肿怎么办 还有轻微的肺...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擅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他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
&&已帮助用户:160867
病情分析: 肝囊肿的病情多为先天性,属于肝脏的良性病变。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肝囊肿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意见建议:老年人轻微的肺气肿与年龄有关,建议临床观察。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血管瘤相关标签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放化疗腋下有1枚转移出现腰酸,是不是骨转移
来自于:北京|
提问时间: 18:12:59|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去年7月做的乳腺癌根治术,做了6次化疗,25次放疗,腋下有1枚转移,现在打诺雷德,吃他莫昔分,但从打针以后就腰酸,不知是不是骨转移?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8668收到了:
病情分析: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可以出现骨转移,而且有骨转移的分期属于晚期。
指导意见:
使用诺雷得以后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腰酸的感觉,一般不是骨转移的表现。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2838收到了:
病情分析:
是不是有转移可以到医院做全身pet-ct检查,根据该结果就可以进行判断。
指导意见:
如果结果提示转移,就要马上进行治疗。平时可以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功能。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7479收到了: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可以是深层钝痛、间歇性痛,与活动无关。初起在卧床休息后得到缓解,以后随着转移灶的增大,一般到了骨转移后期,疼痛会更加严重,呈的症状。往往在出现病变区疼痛几个月以后,乳腺癌患者才出现。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肿瘤科医生
肿瘤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
//|//|//|//|//|
【病例讨论】一个可能是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的化疗启示
患者06年9月初因右眼突出伴头胀就诊于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后按照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后患者出现颈部肿块及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后患者行淋巴结穿刺病理示:右颈部淋巴结低分化癌细胞;右腋下淋巴结活检见转移性腺癌。后患者行CT检查,胸部CT:右肺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MT不能排除。纵隔内、两颈下、左肺门多发性肿大淋巴结。右肺散在斑片影及小结节,右侧胸膜小结节伴右侧少量胸水,眼部CT:右眼内直肌结节,首先考虑M,与视神经关系密切。后考虑肺癌可能大,患者行化疗6次艾素210mgd1+DDP50mgd1-2,40mgd3四次,患者经过化疗后肺部症状有所缓解,右眼突出好转,但患者至06年12月底出现右眼视物不清,右侧大量胸腔积液,12月21日CT示:肝脏两叶结节性占位(M可能),右肾上腺区实质占位。右侧胸水。后予以患者择菲1.6d1d8草酸铂200mgd1+恩度15mgd1-7化疗三次,期间患者右胸腔积液行胸腔引流并予以注入亚砷酸,末次化疗07年1月19日。患者随后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胸闷气促头面部颈部肿胀伴有进食困难,后患者又行化疗择菲1.8d1d8草酸铂150mgd1每两周一次。化疗后患者不能进食症状两日内即缓解,头颈部肿胀亦有缓解。后患者行化疗后胸闷气促较前好转。3月13日患者出现进食困难体检发现患者颈部多处淋巴结增大质硬最大直径2.5cm,伴有甲状腺肿大II度。GI:1.食道中上段见长约3.0CM狭窄 2.钡剂在食管喉段进入气管,考虑喉返神经麻痹 3.透视下见右肺斑片状模糊影,考虑吸入性炎症 。结合五官科意见考虑患者喉返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功能丧失,后患者因体质差头面部伴双上肢浮肿,不能行胃造瘘术后患者继续营养支持治疗并予以化疗一次(表阿霉素70mg+MMC6mg+5fu0.5)d1。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而且化疗后患者喉返神经麻痹有所好转可以少量进食饼干但不能饮水,至4月11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实验室检查指标06.12.28糖类抗原CA242
糖类抗原CA19-9
糖类抗原CA15-3
糖类抗原CA125
U/ml 07.1.15右眼眶内眶尖处占位,右侧内直肌、视神经受累,结合病史考虑转移性病变。07.1.19糖类抗原CA19-9
糖类抗原CA15-3
糖类抗原CA125
糖类抗原CA242
U/ml 07.1.31.右肺中央型肺癌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2.上腔静脉癌栓形成;双侧胸腔积液、纵隔积液。07.1.31CT1.右肺癌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上腔静脉受累狭窄。 2.右侧胸腔、腹腔少量积液。2.1肝实质占位?(建议进一步CT检查) 右侧肾上腺区域实质性低回声区,右侧肾上腺实质占位?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07.3.1糖类抗原CA242
糖类抗原CA19-9
U/ml 糖类抗原CA15-3
糖类抗原CA125
07.3.13GI:1.食道中上段见长约3.0CM狭窄 2.钡剂在食管喉段进入气管,考虑喉返神经麻痹 3.透视下见右肺斑片状模糊影,考虑吸入性炎症 。07.3.15CT颈部多发广泛淋巴结肿大,右侧甲状腺占位,考虑转移性肿瘤。3.9CT1.食道上段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受压狭窄,考虑食道Ca,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较.外院片明显缩小)。 2.右肺改变考虑慢性炎症,建议继续随访。 3.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这个患者的病情复杂,一开始我按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后来患者出现肺部症状明显好转,仅上纵隔以上淋巴结肿大,导致上腔静脉综合症,喉返神经麻痹,不能进食,而且患者的胸闷气促不能进食的症状在每次化疗后第三天即出现好转,第15天又出现加重直至下次化疗。在化疗后患者的肿瘤指标也转低,但常规的化疗方案不能维持患者症状改善达到3周以上。而且我现在回想起来该患者的原发灶诊断仍有一定的争议,是否可以诊断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以上的化疗方案仅供各位同仁参考。说实话整个的化疗方案与常规的化疗有所不同,要不是患者家属对医院十分信任,对我直接说你想怎样化疗就怎样化疗。因为当时患者来的时候家属已经不抱有希望了,经过治疗他又多活了四个月,还过了年。患者自己也表示愿意成为试验品。患者自己说他死了不要紧,有了治疗经验对别人也有好处。所以我觉得应该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下代表个人观点:1、病史没有提患者性别和年龄,这对诊断是有帮助的,我猜应该是一个40多岁男性,否则他是承受不了这样强烈的治疗的,我也很想知道他的体表面积、第4、5、6次化疗后的骨髓情况;2、诊断应该是NSCLC,各种检查均符合中青年肺腺癌或大细胞癌的特点。各种癌肿晚期均可眶内转移,临床并不少见,腋淋巴结转移是胸膜转移后的继发表现;3、为何没有气管镜检查的结论,难道没做?如果没做过气管镜,现在想探寻原发灶,除了尸检,恐怕只有拿腋结病例切片问肿瘤病理医生了,并且很可能只有专科医院很专业的肿瘤病理专家才能回答这个问题;4、患者是个晚期病例,但花费了这么多钞票换回了总共7个月的生存,我不认为医生应该怀有成就感;(能说说总费用吗?)5、后面的治疗可能以Iressa 或Tarceva为主,疗效更好。修改一个错别字:“腋结病理切片”。同意楼上的看法。再有:⑴“艾素210mgd1+DDP50mgd1-2,40mgd3”,您的剂量很大,还是笔误。艾素又称多西他赛,单药75mg/m2,联合60mg/m2。⑵“择菲1.6d1d8草酸铂200mgd1+恩度15mgd1-7”,不管原发灶在哪里,我认为对腺癌此方案均可行,但是恩度为什么不用15天呢?好象没有用七天的。⑶该患者的原发灶在哪里?楼主均未有病理学依据。据我所知,食管癌主要以鳞癌为主,占90%左右。liuxiaoguangzhi艾素又称多西他赛,单药75mg/m2,联合60mg/m2多西他赛(进口的泰索帝,国内的艾素,多帕菲较多)单药是100/m2,联合是75/m2比如TE方案是泰索帝75/m2,法玛新75/m2,这个剂量国人是可以很好的耐受的,当然可以就低不就高。“择菲1.6d1d8,这个剂量不够吧可以去看看健择的资料d1,d8,方案里面是1250/m2,再怎么也得2g吧,体表面积不会1。3吧,要知道你艾素用了210mg,这样算下来体表面积是2。8,太夸张了吧,如果用的是紫杉醇,至少的175,这样算下来,体表面积只有1。2这个病人不是小孩吧如果不会计算体表面积,可以到希罗达的网站上算的,上面有个算体表面积的软件补充一下:该患者男性51岁身高1.8m,07年1月体重86公斤,07年4月体重55公斤,患者原本是消防队员身体一直很好,有牛皮癣30年。补充体检:患者07年1月初双侧大腿内侧均可及一质硬肿块,直径:左侧3×4cm右侧3×2cm,活动度差,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融合成团,无压痛。气管镜做了两次均未找到肿瘤细胞。患者在06年9月刚刚发现肿瘤在上海的几个大医院就诊时都和他说不要治疗了回家去吧。患者本人和家属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还是要搏一下,原本家属表示只要活过年就行。后来经过化疗,患者07年过年的时候是自己走回家的,对于这样的结果家属还是接受的。至于花多少钱的问题,如果是你的亲人你怎么办?他毕竟发现肿瘤时间不长。至于易瑞沙原本是要给他吃的,但是旁边床位上的一个男病人吃了十天就因为肺纤维化死了,就不敢吃了。顺便提一下我床位上已经有两个男NSCLC病人吃易瑞沙因为肺纤维化死了,我一直心有余悸。恩度的天数,说实话我对此药并不看好。至于患者化疗的剂量是大了,要不是看他平时身体好而且患者从来没有出现白细胞下降,我才不用呢。患者有经济能力,应该作个PET/CT,对最初的诊断有帮助!想请教各位一下:我这里有1例右侧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双侧卵巢转移的患者治疗方案患者42岁女性,2004年发现右侧乳房一肿物,确诊乳腺癌(II)后于2004年4月在外院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当时腋窝淋巴结未发现有转移,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Cer-2(-)。术后行2周期AC、CMF方案化疗(外院病历提供),当时未行放疗。术后、化疗后口服三苯氧胺至2007年2月时,患者发现右侧胸壁黄豆大小肿物,即再次到当时手术科室就诊,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为“右侧胸壁转移癌或浸润癌”;免疫组化同前)。因患者行化疗后白细胞一直维持于3.0x109/l左右,未再行化疗,即来我院放疗。放疗前查肝肾功、电解质、血常规、CA125、CA153、CEA等,肝胆胰脾、子宫附件B超、心电图、胸片、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对侧乳房B超等均查,除白细胞3.20x109/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外,其余均正常。当时正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申文江教授来我院坐诊,为病人会诊后行下列治疗:1.升高白细胞同时行右侧胸壁切线野、右侧锁骨上、腋顶部行6MV-X线照射,剂量到50GY/25F/5W,后右侧胸壁瘤床处局部加量至60GY。2.可用内分泌治疗代替化疗:手术或者药物、放疗卵巢趋势同时,长期口服来曲唑,停用三苯氧胺(患者采取了手术趋势)。
日患者放疗完毕,转入妇产科行“双侧卵巢趋势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卵巢内癌转移,结合原乳腺癌切片,符合乳腺癌转移;免疫组化:双侧卵巢EMA(+)、CK8(+)。日行盆腔CT:未见重大淋巴结,双侧附件区低密度影,考虑术后改变;胸部CT:1.双肺平扫无异常;2.考虑少量心包积液;3.右侧胸膜增厚;4.右侧乳腺癌术后缺如。因从事本专业不久,想请教各位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补充一下:患者白细胞一直不升(手术时是CSF刺激后升上去的,手术后一直在3000以下),现在患者白细胞2.37x109/L,用瑞白2支(分2天用)等升高白细胞明日复查。白细胞正常后拟定用多帕菲+顺铂或者诺维本+顺铂治疗。
非常想请各位赐教!!我认为,应用紫杉醇+顺铂或卡铂比较好。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较上述方案小。如卵巢术后残留较小可以行顺铂或卡铂腹腔灌注,同时静脉给紫杉醇三周期,后三周期都用静脉给药。我个人的看法:1、我体会作者的意思是现在要上化疗,希望谁能出个有效的“高级”方案;2、病史没提及2004年手术时肿瘤的大小、位置情况,所以原始T分期不清;术后辅助化疗2周期,因不能耐受而终止化疗,原因应有交代(骨髓抑制?)3、本例发病时年仅39岁,未能行保乳综合治疗,在3年后出现局部复发并卵巢转移,应该说DSF还是不错的。病理和年龄属不良预后因素,出现此结果可能与分期、分子标记ER(+++)、PR(+++)、Cer-2(-)等有关;4、发现胸壁复发后选择放疗、卵巢去势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原则正确,只是应说明一下患者的月经情况,同意申文江教授的意见;5、我认为就目前检查的结果,没有马上化疗的必要。原因是: ⑴内分泌治疗在进行中,理论上这类病例内分泌治疗RR可达60%以上,与有效的化疗相当,要长远考虑,有效的方法尽量不要同时重复使用;⑵目前临床无可见病灶(肿瘤标志物正常),理论上有血循转移的可能,但与晚期乳腺癌化疗的指证还是有差距的;⑶WBC低下的原因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如表抗阳性、胸壁放疗的影响等,用G-CSF刺激勉强化疗,可能最终得不偿失;⑷紫杉类疗效是不错,但也限于近期缓解,而且易产生耐药性,应作为二线使用;6、密切随访很重要,特别要注意肝脏、肺、盆腔、骨骼等处情况。对不起,纠正一下:DSF应为DFS。感谢liuxiaoguangzhi和chemodoctor赐教!2004年手术时肿瘤的大小3.4x2.5cm、右侧外上象限。据患者自述,因04年化疗方案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较重未能进行下去。自从04年化疗后患者月经就不是特别正常。想问一下,liuxiaoguangzhi“分泌治疗在进行中,理论上这类病例内分泌治疗RR可达60%以上,与有效的化疗相当,要长远考虑,有效的方法尽量不要同时重复使用”,倘若象你所说,有潜在的血性转移,单纯内分泌治疗能达到化疗这种消灭微全身转移的癌细胞的作用吗?
现在患者白细胞低,尚未未进行化疗。今日上午重新与为患者行手术的妇产科医生交流,告知患者在腹腔镜下可看到血性腹水,量大约有200ml左右,未行处理,手术记录也未记。我觉得可用顺铂或卡铂腹腔灌注,同时静脉给紫杉醇。顺便问一下,多帕菲比紫杉醇的骨髓移植和其他副作用大吗? ,“有潜在的血性转移,单纯内分泌治疗能达到化疗这种消灭微全身转移的癌细胞的作用吗?”答案是YES.我们治疗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中,通过内分泌治疗穿插结合化疗长期缓解的很多,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307医院的宋三泰、江泽飞教授的文章可做参考。如果如你所说,腹水为血性,能证明是乳腺癌转移所致,那就属于有病灶的治疗。我觉得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芳香化酶抑制剂+DDP腹腔温热化疗,一个月后评估,再调整;二是停芳香化酶抑制剂,改行全身+局部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所说的免疫组化绝对可靠,很多医院不设阳性对照,所以结果参考性不强。非常感谢chemodoctor!我将慎重选择其一!在临床上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病理结果报告是转移性腺癌,但找不到原发病灶,在以前我想大多数临床临床医生会考虑肺癌,或消化系统癌,女性的乳腺癌等,其实,现在检查手段都很先进,如果病人经济情况许可,不妨查一个PET-CT,虽然不能明确诊断,但可以提示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是有些不同的,然后在针对性的去取病理活检,确诊的几率就高了。我遇到一例病,因转移腺癌在院外当成肺癌而去化疗,最后竟PET-CT检查,发现原发灶竟是甲状腺,并且原发病灶很小。所以,对于一个肿瘤病人,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同意行PET/CT检查。其次楼上有人居然说是食管癌?绝对不可能,那只是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表现。最后,这个病人应该针对压迫上腔静脉的肿大淋巴结行放射治疗,配合全身化疗。可以缓解胸闷气促不能进食的症状。有助于后期进一步治疗的。再补充一定,难道病人身体好,白细胞不降就可以在化疗时选用大剂量了吗?何况单纯提高化疗剂量对于患者症状缓解及生存期无影响这样的报道在前几年的csco已经有报道。大剂量化疗需要慎重。看了上述楼主的病例,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当然有不少地方,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思考1、治疗前的胸部CT:右肺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MT不能排除。纵隔内、两颈下、左肺门多发性肿大淋巴结。我们从CT上可以得到很多信息量。右肺下叶支气管肿物,未出现右肺门淋巴转移,而出现左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这种跳跃性转移,不太合常理2、该病人,没有行PET-CT(对一个有经济承受力的病人来说)应该是欠缺的3、该病人对淋巴结只行了穿刺,未行淋巴结活检,我个人认为对淋巴结活检后,可以获得更多病理学方面的信息。从镜下观看细胞结构(同样都是腺癌,甲状腺癌形成乳头样结构,而肺很少有乳头样结构,可以做出一些判断)另外免疫组化也可以提示部分来源的信息。比如CR,PR+可以提示乳腺来源Tg(甲状腺球蛋白)可以提示甲状腺来源4、对于一个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该病例,存在肺部病变,且符合原发性肺癌的特点,应该首先考虑肺腺癌,广泛转移。5、对于个NSCLC出现肺内、肝、甲状腺、眼、肾上腺众多器官转移,的确在临床少见。6、该病人体表面积2.06(1.8 m
86kg) 给用艾素210mg 剂量太大。DDP 140mg 偏小完全同意6楼的说法,做PET/CT检查不仅可以查找原发灶,还可以了解全身转移的情况。既然有钱做盲目的治疗,不如明确诊断,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liulianke wrote:患者有经济能力,应该作个PET/CT,对最初的诊断有帮助!非常同意临床上经常出现化疗后有效,但化疗周期未到是病灶已经进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科经常在化疗间歇期加用中药行过渡治疗,效果好象不错。除了中药各位同仁还有什么高招吗?临床上经常出现化疗后有效,但化疗周期未到时病灶已经进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科经常在化疗间歇期加用中药行过渡治疗,效果好象不错。除了中药各位同仁还有什么高招吗?临床上经常出现化疗后有效,但化疗周期未到时病灶已经进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科经常在化疗间歇期加用中药行过渡治疗,效果好象不错。除了中药各位同仁还有什么高招吗?楼主过度的地方:1.艾素剂量过度:联合化疗西方人75mg/m2,东方人60mg/m2基本获得共识;第一次化疗患者没给您化死,当属侥幸,以后切不可如此大剂量矣!!!2.化疗次数过度:最后一次化疗(表阿霉素70mg+MMC6mg+5fu0.5)实属不明智,可谓化疗化疗,一化就了啊!KPS小于60,或PS
3~4乃化疗之禁忌也!!即使一定要化,您选力比泰单药可能不要紧(只是可能)。3.信任病人过度:“要不是患者家属对医院十分信任,对我直接说你想怎样化疗就怎样化疗。”
“患者自己也表示愿意成为试验品。患者自己说他死了不要紧,有了治疗经验对别人也有好处。”。老兄,这话您还真当真啊?!这类话还是不要相信为好,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碰上一个找麻烦的,您的麻烦可就来了!!患者在2007/1后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症状,根据病例所描述情况,考虑当时PS 3-4,这样情况化疗于否值得商榷,结合NCCN指南,其实OS、PFS都可能无法获益,也许应该选择TK-I(Iressa/Tarceva),当然II期临床显示ZD7464可能较Iressa更好。另外患者肺纤维化应该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后再归咎于TK-I,在我所接触到的病例中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中还应注意,TK-I如Iressa,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变化,可能出现非特异性胸水等情况,这时不能武断认为进展,要全面评价,多次抽取胸水,建议没有确切证据,不要轻易停药,而是继续服用,观察变化。在靶向治疗中,病人临床症状的缓解也是需要重视的,临床有效率不等于临床获益率。希罗达1250mg每平方米,每天两次,口服。对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27%我也说几句吧。第一,评价病人是否获益的标准不是比家属估计的生存期长就是治疗获益,这个患者就诊是一般情况还好,预计生存期是6-9个月,化疗了这么多次,活了7个月,说不上是临床获益。第二,IV期NSCLC的的化疗不提高生存率,已经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太过积极没有好处。应该以病人的生活质量为首位考虑问题。第三,关于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治疗,如果是小细胞肺癌或是淋巴瘤,可以首选化疗,而这个患者是NSCLC,并且化疗不是一线化疗了,有效率可以想象的出来。这时应该选择放疗是一定的了。放疗同时可以用易瑞萨或恩度之类的靶向治疗药物。第四,我认为对于这个病人,PET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已经到处是病灶了,PET对于分辨那个是原发灶没有价值。如果有科研的目的那是另外一回事了。病理的免疫组化反而可能会有些帮助。第五,关于化疗疗效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不是患者症状缓解就是有效,即使是明显缓解也不能作为证据,CR/PR的标准不是很明确吗,既然是肿瘤科医生,最好用术语说话,更有说服力。不是故意挑楼主的毛病,我说给你听了,你就可以少被主任骂几次。如果你的领导定的这些方案,你不能全都认定是对的,但也要体谅领导的苦衷,他们还有全科的奖金在肩上压着呢。我做肿瘤科医生很久了,才学到这些的。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癌骨转移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