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是哪个洲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马达加斯加国家概况-中新网
马达加斯加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1月)
  【国名】马达加斯加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L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
  【面积】590750平方公里 (包括周围岛屿)。
  【人口】约2265万。马达加斯加人占总人口的98%以上,由18个民族组成,其中较大的有:伊麦利那(占总人口的26.1%)、 贝希米扎拉卡(14.1%)、贝希略(12%)、希米赫特(7.2%)、萨卡拉瓦(5.8%)、安坦德罗(5.3%)和安泰萨卡(5%)等。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大体相同。在马定居的尚有少数科摩罗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法国人,另有华侨和华裔约5万人。民族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官方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中信奉传统宗教的占52%,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占41%,信奉伊斯兰教的占7%。
  【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人口约190万,年平均气温18°C。
  【重要节日】独立日:6月26日。
  【简况】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是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约5000公里。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C;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3°C;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26.6°C。
  16世纪末伊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了伊麦利那王国。1794年伊麦利那王国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于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马达加斯加王国。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日宣布独立,成立马尔加什共和国,亦称第一共和国。日,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亦称第二共和国,迪迪埃?拉齐拉卡(Didier Ratsiraka)就任总统。1990年实行多党制。日,马举行全民公投,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1993年2月,在马首次多党选举中,阿尔贝?扎菲(Albert Zafy)战胜拉齐拉卡,当选第三共和国总统。1997年2月,拉齐拉卡在总统选举中获胜,重掌政权。日,马举行总统选举。拉齐拉卡与主要反对派候选人、塔那那利佛市市长马克?拉瓦卢马纳纳(Marc Ravalomanana)围绕选举结果展开激烈争斗,马陷入长达半年的政局动荡。2002年4月,马最高宪法法院宣布拉瓦卢马纳纳当选马总统。5月6日,拉瓦卢马纳纳宣誓就职。日,拉瓦卢马纳纳以绝对优势胜选连任,并于日宣誓就职。此后,拉瓦卢马纳纳创建的“我爱马达加斯加党”相继赢得众议院选举、市镇选举和参议院选举。
  【政治】2009年1月下旬,马朝野矛盾激化,首都等地发生严重骚乱和流血冲突。3月17日,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在部分哗变军队压力下被迫交权并流亡国外,反对派领导人、原首都市长拉乔利纳宣布自任总统。非盟、南共体中止马成员国资格,美国、法国、欧盟等谴责拉乔利纳违宪夺权。4月30日,非盟成立国际接触小组主导解决马政治危机。在非盟、南共体等斡旋下,8月以来,马各政治派别经过多轮和谈签署马普托协议及其补充文件,就过渡期主要安排达成一致。但此后拉乔利纳单方面宣布提前举行立法选举,马政治和解进程陷入僵局。2010年3月,非盟宣布对拉乔利纳及其108名主要支持者实施制裁。4月,拉乔利纳与前总统拉瓦卢马纳纳等派别在南非比勒陀利亚举行新一轮谈判,但无果而终。11月,拉乔利纳政权单方面举行修宪公投并宣布成立第四共和国,遭到其他各派的抵制。2011年3月,拉乔利纳派等100余个政党和政治团体签署南共体提出的解决危机路线图。马三位前总统派对路线图内容持异议。6月,南共体在南非桑顿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南共体路线图,决定在其中增加允许拉瓦卢马纳纳等海外流亡人士回国内容。7月,非盟和安会开会审议南共体路线图,决定支持南共体桑顿会议有关决议。9月以来,在南共体斡旋下,除前总统拉齐拉卡派外,马主要政治派别先后签署南共体解决马危机路线图及其实施框架。11月,马新过渡政府宣告成立;12月,过渡期国会和最高理事会宣告成立。2012年3月,过渡期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告成立。8月,马宣布将于2013年5月和7月分别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2月,南共体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特别峰会,会议重申拉瓦卢马纳纳应无条件回国,建议拉乔利纳与拉瓦卢马纳纳均不参加总统选举。2013年初,马宣布总统和议会选举将分别推迟至当年7月、9月举行,但4月以来,拉乔利纳、拉瓦卢马纳纳夫人拉劳宣布参选,引发巨大争议。在非盟、南共体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压力下,8月马改组特别选举法庭,取消包括拉乔利纳和拉劳在内的8名候选人资格,确定10月25日举行首轮总统选举、12月20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10月25日,首轮总统选举顺利举行。
  【宪法】 日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经1995年9月、1998年3月和2007年4月三次修订。宪法赋予总统直接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的权力,任期5年,可连任两届,由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均需三分之二的多数方可中止总统权力;地方政权实行自治。2007年修宪取消了自治省,设立拥有行政和财政自治权的地区和乡镇。2010年11月马过渡政权推动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宣布正式成立第四共和国。新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将总统任职年龄由40岁降为35岁,并将总统最高连续任职期限由三届改为两届。
  【议会】 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马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L’Assemblée Nationale)和参议院(Le Sénat)组成。国民议会议员任期5年,通过普选,按照党派得票比例产生。2007年9月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有127名议员。参议院议员任期5年。三分之二的参议员由国民议会议员和市镇委员选举产生,其余三分之一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界代表,经合法成立的组织和集团提名,由总统任命。任命可因特定原因取消。2008年4月成立的参议院有参议员33人。拉乔利纳上台后,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被解散。2011年12月,马过渡期最高理事会和过渡期国会宣告成立,其主席分别为多兰?拉索卢苏瓦(Dolin Rasolosoa)和马米?罗科托阿里韦卢(Mamy Rokotoarivelo)。
  【政府】现政权为过渡政府,日组建,总理、政府首脑让?奥梅尔?贝里齐基(Jean Omer Beriziky),目前多名部长因参加总统或议会选举主动辞职。
  【司法机构】 设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法院、高等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包括终审法院、国务委员会和审计法院。首席院长和总检察长是最高法院首长。现任首席院长夏尔?拉贝图库塔尼(Charles Rabétokotany),总检察长埃德松?贝尔特利埃? 拉维隆萨拉玛(Edson Berthelier Ravelontsalama)。最高司法法院由最高法院首席院长、2名终审法庭庭长、2名上诉法院院长、2名国民议会议员、2名参议员组成。高等宪法法院由9名成员组成,任期7年,不得连任。其中3名成员由总统任命,2名由国民议会任命,2名由参议院任命,2名由最高司法委员会选举产生。院长由总统任命,现任院长让?米歇尔?拉乔纳利武尼(Jean Michel Rajaonarivony)。
  【政党】马目前有286个政党,主要政党情况如下:
  (1)“我爱马达加斯加党”(Tiako I Madagasikara),前执政党。前身为拉瓦卢马纳纳创建的“我爱马达加斯加协会”,在拉竞选总统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拉就任总统后于2002年7月将其转变为政党。 2010年11月该党发生分裂,前党主席拉阿里奈武(Raharinaivo Randrianantoandro)带领部分党员加入了拉乔利纳主导的过渡机构。现任总书记为前国民议会总务长、马奥委会主席拉库图阿里韦卢(Mamy Rakotoarivelo)。尽管政治危机后受到打压,但该党仍是马当前基层组织最为完备的政党。
  (2)马达加斯加青年准备着(Tanona Malagasy Vonona,TGV):2007年11由拉乔利纳创建。全国主席拉库土马武(Lanto Rakotomavo)。
  (3)“伊瓦图政治协议”签署党派(L’Espace de concertation politique,Escopol):日成立,成员包括80多个亲拉乔利纳的党派。主要领导人包括过渡最高权力机构前副总理阿兰?切安德拉扎纳里韦卢(Alain Tehindrazanarivelo)、前渔业部长阿兰?安德里阿米斯扎(Alain Andriamiseza)。
  (4)争取变革民主共和人士联盟(Union des Démocrates et des Républicaines pour le Changement,UDR-C):24个政党组成的政党联盟,支持拉乔利纳,日成立。现任领导人为前国民议会议长、现过渡最高理事会副主席拉依尼里库(Jean Lahiniriko)。
  (5)争取马达加斯加独立全国运动(Mouvement National pour l’Indépendance de Madagascar,MONIMA):简称莫尼玛党,创建于1958年7月。现任主席为过渡最高权力机构前总理蒙贾(Monja Roindefo)。
  (6)马达加斯加复兴行动党(Action pour la Renaissance de Madagascar,AREMA):前身为马达加斯加革命先锋党。拉齐拉卡第一次执政时创建,日成立,1994年3月改为现名。主张在马建立社会主义。拉齐拉卡任该党总书记至1997年2月,就任总统后辞去总书记职务。近年来经历数次分裂。2010年,原总书记皮埃罗?拉乔纳里韦卢带领部分党员另立门户,成立马达加斯加民主运动。全国行政书记本杰明?沃沃(Benjamin Vaovao)于2011年3月代表AREMA在马危机解决路线图上签字。以昂吉?安德里亚纳里松(Ange Andrianarison)为首的成员则坚持支持拉齐拉卡,不承认沃沃为AREMA代表。
  【重要人物】安德里?拉乔利纳:日生于塔那那利佛。出身商界。拥有广告公司、私人电台、电视台等。2007年底以独立人士身份战胜“我爱马达加斯加党”候选人当选首都塔那那利佛市市长。2009年1月底以来与拉瓦卢马纳纳政府矛盾激化,多次组织大规模集会。3月17日拉瓦卢马纳纳交权后,宣布自任总统。
  【经济】属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工业基础薄弱。年,经济年均增长4.5%。2001年底大选危机使马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拉瓦卢马纳纳执政后提出“快速、持续”发展口号,出台国家10年减贫战略文件,确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鼓励私营部门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近年来,马以农村发展、基础设施、环保、旅游和能源等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同时加大对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年,年均经济增长率6.2%。马在良治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肯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法、德、美、日、意等国大幅减免马债务。2006年,拉瓦卢马纳纳推出“马达加斯加行动计划”,致力于在良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农村发展、卫生和计划生育、环境、民族团结等方面推动马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马政治危机发生后,经济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拉乔利纳上台后未出台新政以恢复经济发展,马经济每况愈下,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遭受重创。交通运输、电力等产业商品价格攀升,粮食大幅减产。政治危机久拖不决导致外国对马投资锐减,国际社会对马采取减援、停援措施,除人道主义援助以外的外援基本停止。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马失业人数已超过22万。2012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98.8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1美元
  经济增长率:2.5%
  货币名称:阿里亚里
  汇率:1美元=2195阿里亚里
  通货膨胀率:6.7%
  资料来源:2013年1季度《经济季评》)
  【资源】矿藏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墨、铬铁、铝矾土、石英、云母、金、银、铜、镍、锰、铅、锌、煤等,其中石墨储量居非洲首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宝石、半宝石资源以及大理石、花岗岩和动植物化石。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大。森林面积123279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1%,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一些动植物为马独有。
  【工业】马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011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4%。有大小企业约25.8万家,一半以上设在塔那那利佛。主要有炼油、发电、纺织和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饮料、烟草、造纸、制革、建材等。1989年,设立免税区。2003年,免税区企业共有378家,以纺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免税区出口占整个工业出口的70%,占马出口总额的40%。2004年,免税区共雇用人力10.7万人。
  【农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来自农业。201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3%。全国可耕地880万公顷,已耕地280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适合各种热带、温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耕地三分之二以上种植水稻,其他粮食作物有木薯、甘薯、玉米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香草、丁香、胡椒、咖啡、可可、棉花、花生、棕榈等。其中香草生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全国牧场面积34048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8%。沿海以及河流、湖泊盛产各类鱼虾、海参、螃蟹等。
  【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马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1990年建立一所旅游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同年,法国P-ULMAN旅馆集团开始在马修建旅馆网。1991年成立国家旅游开发委员会。1994年实行国内和地区航运自由化,允许留尼汪、毛里求斯和南非的航空公司进入马航运市场。1997年改革签证制度,允许游客申请落地签证,同时取消旅馆对外国游客高收费的作法。马有717家宾馆,其中星级宾馆111家(床位3040个)。2008年游客人数达37.5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法国(50%以上)、留尼汪、美国、英国、瑞士、德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旅游点是努西贝岛、圣玛丽岛。马政治危机爆发后,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游客人数急剧减少,全国70%以上酒店停业。2011年访马游客共约21万人次。
  【交通运输】水陆交通不发达。铁路为单轨铁路,总长732公里。公路总长49837公里,其中柏油路面5781公里。内河航道共3500公里,但航运仅利用400余公里;沿海港口共18个。80%的海运集中在东部港口塔马塔夫,年吞吐量约140万吨。
  马共有2家航空公司,拥有大小飞机36架,有定期航班飞往欧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诸岛国。全国有大小机场121个,其中6个国际机场,但仅首都伊瓦图国际机场、塔马塔夫和努西贝机场可停靠大型飞机。
  【财政金融】政府财政连年赤字。金融业欠发达,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金融业务由马达加斯加中央银行经营,另有5家商业银行及一些办理储蓄和贷款业务的机构。截至2012年底,外债总额31亿美元,外汇储备11.9亿美元。
  【对外贸易】1987年开始实行贸易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出口多样化,出口额有所增加。主要进口石油、车辆、机械设备、药品、日用消费品及食品等。主要出口咖啡、虾、铬矿石、香草、丁香、棉纺织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美国、中国、欧盟、南非、南共体、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印度洋诸岛国等。2010年马关税收入为4.15亿美元。
  【外国资本】年,年均外国投资1000万美元,1998年增至2800万美元。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加快,外国资本进一步流入。铁路、电信、矿产和石油开发是近年外资注入的重点领域。2010年,马吸引外资总额8.34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投入矿产开发领域。
  【外国援助】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法国是最大援助国,其次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日本、德国。世界银行从2004年起共向马提供三期总额2.45亿美元的贷款,2006年7月决定免除马总额22亿美元的债务。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减免马截至2005年1月到期的1.4亿特别提款权债务,并与马签署《减贫发展援助协议》,给予马550万特别提款权援助。2008年,世界银行向马提供5500万美元援助,用于良政和机构建设以及发展小型信贷。政治危机久拖不决导致国际社会对马采取减援、停援措施,美国取消马“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受益国地位。欧盟暂停向马提供发展援助。自2011年底以来,随着马过渡期进程逐步推进,联合国、世界银行、法国等正逐渐恢复对马援助。
  【人民生活】据《2013年世界人类发展报告》统计,马人类发展指数在187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151位。公职部门的职工享受国家的劳保、医疗、住房、子女补贴,其他部门职工由雇主支付社会和医疗保险。65%的居民能得到基本卫生保障,39.6%的居民家庭可获得饮用水,16%的家庭或14%的人口可使用电,2.54%的人口拥有电话。2011年,女性人均预期寿命66岁,男性为62岁。14岁以下少儿占总人口的43.1%,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人口死亡率为0.76%。目前马全国有16名教授级医师,282名专科医师,1580名普通医师,3239名助理医师。全国有105家医院,其中18家在首都;2681家公立和私立医疗中心,其中529家在首都。医生与人口比例为1:10000,病床位1:年艾滋病毒感染率为1.1%。政治危机导致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长期无政府管理状态导致民怨上升,各类罢工、罢课事件迭起,恶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军事】独立后组建人民军。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部为军事行政机构。全国设6个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约18个月。
  正规军总兵力2.16万人。其中陆军1.25万人,装备有坦克12辆、装甲车100 辆以及各种火炮102门;海军500人,其中包括1个海军陆战连,装备有1艘巡逻艇和1艘两栖舰艇;空军500人,装备有各种飞机4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12架、直升机6架;宪兵8100人。
  【教育】实行五年义务教育。城市地区使用法语教学,农村地区大部分中小学使用马语教学。自1978年起,正式教育分为:五年基础(小学)教育、四年普通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2009年,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为64.5%。马有小学18977所,其中公立小学14637所,私立小学4340所;初中学校1596所,其中公立801所,私立795所;高中学校336所,其中公立108所,私立228所。马有6所综合大学,共有28900名大学生,教师900余名,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规模最大,有学生18500名,教师618名。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马达加斯加午报》(日报,法文,发行量3.5万份)、《论坛报》(日报,发行量1.5万份,马、法文)、《快报》(日报,法文)等。
  全国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马国家广播电台建于1931年4月,有两套节目,第一套节目用马达加斯加语,第二套节目用法语和英语,每天均播出24小时。
  全国共有13家电视台。马达加斯加国家电视台建于1967年,用马语、法语每天播出约9小时(周末15小时)。
  【对外关系】拉乔利纳2009年3月违宪上台后,国际社会迄今未予承认,南共体、非盟、法语国家组织均向其强力施压,先后中止马成员国资格,要求马尽快恢复宪政秩序。美国、欧盟等谴责拉乔利纳违宪夺权,对马采取减援、停援措施,并在马政治和谈一度陷入僵局时威胁将对马采取必要制裁,向马各派施压。非盟于2009年4月成立马问题国际接触小组主导解决马政治危机。日,非盟宣布对拉乔利纳及其108名主要支持者实施制裁,内容包括旅行限制、冻结海外银行账户和外交孤立等。拉乔利纳上台后因南非接受拉瓦卢马纳纳流亡而同南非交恶。拉曾于2009年5月访问利比亚和塞内加尔,多方寻求外交承认,并曾谋求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和在联大发言,但遭南共体国家强烈抵制。2011年9月以来,马主要政治派别签署南共体解决马危机路线图及其实施框架,有关过渡期机构相继成立,国际社会对马外交压力有所缓和。
  【同中国的关系】日马中建交。2004年5月,拉瓦卢马纳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1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马。3月,马国民议会议长拉依尼里库访华。8月,马国防部长佩特拉?贝哈贾纳少将和“我爱马达加斯加党”主席拉祖利米哈贾?索罗福南特奈纳分别访华。11月,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访马,两国签署了新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以及关于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的协定等。2006年4月,拉瓦卢马纳纳赴香港和深圳考察。6月,马参议长拉杰米松访华。9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对马进行正式访问。10月,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访马。11月,拉瓦卢马纳纳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7年5月,拉瓦卢马纳纳来华出席非洲开发银行上海年会。2008年8月,拉瓦卢马纳纳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0月,“我爱马达加斯加党”主席、参议长伊万访华。11月,吴邦国委员长访马。
  2013年10月,中国外交学会前副会长程涛大使率团赴马观察首轮总统选举。
  2012年,中马贸易额为6.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中方出口5.43亿美元,进口1.15亿美元。我主要出口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进口铬矿砂等。
  【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前宗主国,两国有着传统关系。法是马最大贸易国、双边援助国和直接投资国。马65%的直接投资来自法国,法在马拥有500多家企业。法在马侨民约2.6万人,在马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法在马设有文化中心,每年向马提供数量可观的赴法学习、进修或培训奖学金。法国际台在马设有调频转播台。2005年7月,法总统希拉克访马,两国签署了航空协定和总额为310万欧元的援助协议。2006年1月,马参议长拉库图马哈鲁访法。5月马总理西拉访法,法参议长蓬斯莱,负责合作、法语国家和发展的部长级代表吉拉尔丹访马,双方签署合作伙伴关系框架文件,规定在年期间,向马提供总值2.49-2.78亿欧元的项目援助。2007年2月,拉瓦卢马纳纳出席在法举行的第24届法非首脑会议。2008年6月,拉瓦卢马纳纳短暂访法,与萨科奇总统举行会晤。2011年12月,拉乔利纳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访法,与萨科奇总统举行会晤,法方承诺向马提供1000万欧元发展援助。2012年11月,法国发展署同马签署《支持马卫生领域发展计划》,向马提供700万欧元援助。
  【同美国的关系】马美1960年6月建交。2000年,美国将马列入“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首批受益国,马向美出口总额由1999年的0.8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5亿美元。日,美总统布什致函拉瓦卢马纳纳,率先承认马新政权。2004年3月,马美签署旨在开放民事航空领域的双边协定。2004年5月,美将马列为第一批有资格从美 “千年挑战账户”申请资金援助的国家。2005年2月和4月,拉瓦卢马纳纳两度访美,获1.1亿美元援助。2006年1月,美副国务卿埃里克访马。2月拉瓦卢马纳纳赴美休假。美从1993年起向马派遣和平队员,目前在马共有100名和平队员,主要从事基层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美通过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帐户”向马提供1680万欧元援助,用于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6月,拉瓦卢马纳纳赴美进行工作访问。8月,美国际开发署向马提供5700万美元,主要用于母婴健康项目。马政治危机发生后,美国于2009年底取消马“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受益国地位。
  【同邻近印度洋岛国的关系】马系印度洋委员会成员国,积极参与地区事务,推动成员国间经济合作。马向周围岛国供应农产品和海产品,贸易有出超。2004年4月,毛里求斯总理贝朗热访马。双方签署了双边合作总体构架协定、促进和互相保护投资协定及旅游技术合作协定等三个原则文件,并签定了糖业管理合作协议。2005年1月,拉瓦卢马纳纳赴毛里求斯出席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会议。7月,印度洋委员会第三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塔那那利佛举行。11月,拉瓦卢马纳纳访问毛里求斯。2006年3月,印度洋委员会第22届部长理事会在马举行。马政治危机发生后,印度洋委员会参与了非盟马问题国际接触小组的调解工作。2011年2月,科摩罗总统桑比访马。5月,拉乔利纳应邀出席科新总统伊基利卢的就职典礼。2012年3月,科摩罗外长巴克里访马时表示,科已提请非盟解除对马制裁。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达加斯加在哪个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