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中怎样利用植物来进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我国是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如何在城市的有限空间中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设计结合已有了不少成功案例,理论和方法也愈加成熟,但是,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应如何设计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文章以实现绿地雨水收集利用功能为目标,突出绿地雨水收集利用功能与植物景观营造相结合的特点;运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法、对比分析、归纳演绎、设计实践、实地调研的方法,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出国内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从理论层面梳理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这是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在雨水收集利用发展中从无到有的过程,当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绿地缺乏有针对性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2)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实践,归纳出城市各类型绿地园林绿地中雨水收集利用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即先从各类型绿地的雨水收集过程入手,设计符合各类用特征的植物景观设计。归纳了雨水收集利用绿地的植物景观的特点,即绿地形式上呈现地形特征显著、植物选材上常选用抗性强植物、植物群落结构上采用多层次复合结构模式、植物配置与各种形式的水体的联系密切四个方面。
(3)吸取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的经验,提炼出了国内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缺乏针对雨水收集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遂提出相应设计策略,即依据不同类型绿地的雨水收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4)选取株洲市区为研究对象,得出株洲市在雨水收集利用植物景观设计上存在缺乏针对性设计、未统筹规划等问题。提出株洲市雨水收集利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即结合整个城市自然山水本底,实现株洲市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植物景观规划布局,拟定株洲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植物景观设计导则;以官典坝为例,依据场地自然状况,营造符合场地雨水收集过程的植物景观。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与普通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存在差异,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绿地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最大效益,研究结果为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绿地中营造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731.2【目录】:
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101. 绪论10-24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10-13
1.1.1 选题由来10-12
1.1.2 研究问题12-13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与相关研究现状13-20
1.2.1 核心概念界定13-16
1.2.2 相关研究现状16-20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20-22
1.3.1 研究目标20
1.3.2 研究内容20-21
1.3.3 研究方法21-22 1.4 研究技术路线22-24
1.4.1 研究方案22-23
1.4.2 研究框架图23-242.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历程24-29 2.1 古代排水设施初现时期24-25
2.1.1 雨水渗透工程24
2.1.2 雨水净化工程24
2.1.3 雨水沟工程24-25 2.2 市政设施主导时期25
2.2.1 市政管网雏形时期25
2.2.2 市政管理完善时期25 2.3 城市公园规划干预时期25-26 2.4 雨水收集利用向园林绿地拓展时期26-28
2.4.1 多学科兼容发展时期26-27
2.4.2 绿色基础设施主导时期27-28 2.5 小结28-293.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9-46 3.1 国外案例分析29-41
3.1.1 道路29-32
3.1.2 校园32-37
3.1.3 居住区37-39
3.1.4 公园绿地39-41 3.2 国内案例分析41-45
3.2.1 公园绿地41-45 3.3 小结45-464.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46-71 4.1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问题46-51
4.1.1 城市规划缺乏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考虑46-49
4.1.2 绿地雨水收集利用中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视49-51 4.2 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对策51-68
4.2.1 城市整体空间设计策略52-55
4.2.2 城市细部空间设计策略55-68 4.3 适用于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种类选择68-69 4.4 小结69-715. 株洲市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实例分析71-93 5.1 背景资料71
5.1.1 株洲市自然环境状况71
5.1.2 株洲市水文环境特征71 5.2 株洲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现状分析71-73
5.2.1 株洲市雨水收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71-72
5.2.2 株洲市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72-73
5.2.3 株洲市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73 5.3 株洲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73-92
5.3.1 株洲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导则73-80
5.3.2 株洲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实践——以官典坝流域为例80-92 5.4 小结92-936. 总结93-96 6.1 结论93-94 6.2 讨论94 6.3 研究不足94-96参考文献96-100附录A100-105附录B105-108附录C108-109致谢10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敏;;[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3期
刘磊,苏海涛,梁林庆,张燕君;[J];广东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王文远,王超;[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2期
郑涛,穆环珍,黄衍初,张春萍;[J];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晏中华;[J];节能;2000年06期
万乔西;;[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车伍,张燕,刘红,何建平,孟光辉,汪宏玲;[J];建设科技;2005年22期
祝列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李传文;;[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年02期
张金恒,朱德柱,蔡体久,王人潮;[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家琳;[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冰松,任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吕荃;;[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刘之杰;路竟华;方皓;张义安;;[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廖振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吴迪;何俊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王彦梅;;[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巩如英;杜洁;温瑀;徐迎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方纪明;赵新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丁力;蒋昌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沈洁;史童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维峰;王克勤;;[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宋维峰;王克勤;;[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宋晔;;[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菅文娜;岳邦瑞;杨建辉;;[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周娴;侯涛;;[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贺碧欣;;[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晨;穆环珍;张占业;郑涛;黄衍初;;[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贾德峰;方佳;;[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冯平;刘伟;罗莎;;[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刘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旭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葛东媛;[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黎建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李倞;[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沈员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沈莉颖;[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杨增旭;[D];浙江大学;2012年
张美华;[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丁军;[D];浙江大学;2003年
张永涛;[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华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肖文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静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冬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唐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银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吴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宋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张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葛志伟;[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凌;张乐颖;吴丽卿;袁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于晓晶;李梅;陈淑芬;;[J];节能与环保;2008年05期
赖娜娜;沈方;宋恺;;[J];北京园林;2003年04期
吴庆洲;[J];城市规划;1988年06期
唐真;丁绍刚;;[J];中国城市林业;2009年02期
赵晶;李迪华;;[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C.特罗勒;林超;;[J];地理译报;1983年01期
俞孔坚;;[J];风景园林;2007年01期
彭勃;李绍秀;;[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3期
李兆邦,刘磊,苏海涛,梁林庆,黄麟峰,林绍奕;[J];广东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炜;张佐双;;[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赖娜娜;袁承江;;[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大乐;[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吴爱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占斌;[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04期
王立端;尹永恒;严娇;;[J];生态经济;2006年02期
刘世虹;崔香娥;郭凤台;孙红;于振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李杨璐;廖秋林;胡磊;胡振华;;[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新;郑大玮;;[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赖娜娜;袁承江;;[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蒋方明;;[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英;邢柯;;[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N];经济日报;2006年
杨官荣;[N];昆明日报;2010年
杨官荣;[N];昆明日报;2010年
李红梅;[N];中国水利报;2011年
高立洪;[N];中国水利报;2006年
龚节宣 鲍铭东;[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杨官荣;[N];昆明日报;2013年
齐振松;[N];中国环境报;2014年
刘扬;[N];北京日报;2007年
马国军;[N];济南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芳;[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王胜利;[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杜国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葛玉洁;[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赵谱;[D];天津大学;2012年
厉晶晶;[D];江苏大学;2010年
王鹏;[D];重庆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筑龙博客
企业简介: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供应雨水收集设备,雨水收集模块,提供雨水利用技术,承接雨水收集工程&&&&
企业分类:
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
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我国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短缺常常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障碍。虽然国家采取了兴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城市水资源仍然入不敷出。而高效的城市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特别是占地面积大、绿化程度高的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基于公园景观的雨水收集&透水式铺地的收集管网系统&水资源在近些年来越发的匮乏,很多地方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城市雨水作为一种可长期利用的资源成为了广受推崇的节水、用水方式。在公园中,可以将各种节水设施与公园中的景观相结合,这样既保障了公园的景观的美观又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从而一箭双雕达到双赢。&在城市公园中可以建立起透水式铺地的收集管网系统,这样把可以透水的管道铺在的上,可以大面积的收集雨水,使绝大部分的雨水被收集而不会流失,这种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大面积的铺设达到最大化收集雨水的目的,但是这种系统的建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而且比其他的集水系统要耗费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所以,这种系统式和应用与面积相对来说较小且使用其他方法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城市公园中。&非透水式铺地的沟渠引流系统&非透水式铺地的沟渠引流系统是可以广泛的适用于各种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系统,与透水式铺地的收集管网系统不同的是这种系统不再采用透水的收集管,而是通过挖掘沟渠,然后通过沟渠的引流作用将雨水统一的收集起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这种非透水式铺地的沟渠引流系统在建设时应该注意沟渠的挖掘方式以及沟渠的排布,来达到既保障公园的景观又达到良好收集雨水的目的。&这种雨水收集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易,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而且非透水式铺地的沟渠引流系统在建设成功后,几乎不需要维修,这种系统更加的接近于天然的雨水收集。但是通过此系统收集雨水相对于其他的雨水收集系统来说会造成更多的雨水流失,所以这种雨水收集系统更加的适合于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公园绿地的下凹式设计&众所周知,在公园中有大面积的绿地,灌溉这些绿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如果将雨水很好的收集到公园的绿地当中,就无形的节省了很多的水资源。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在很多的公园中绿地总是要低于地面,这种设计就是公园绿地下凹式设计。这种设计应用水由高到低流的特性,在下雨时就可以使更多的水留向绿地,这样就使得雨水得到了更大化的利用。这种公园绿地的下凹式设计方法,可以良好的应用与各种公园之中,通过这种办法来利用雨水,可以达到无需贮存而直接的进行利用的目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提高了公园绿地的灌溉效率。总而言之,这种公园绿地的下凹式设计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方面。&&&生态绿化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生态绿化屋面在最初设计时就已经将各种能源的合理利用良好的进行的融合,当然这其中也就包括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生态绿化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是通过对屋顶进行相应的改装,使得雨水在落到房顶时不会流下,而是通过特殊设计的管道被贮存起来,在需要时可以有雨水贮存设备中将水抽调而出,达到对雨水的最佳收集和利用目的。另外,生态绿化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与屋内的各个节能系统有着良好个适应性,可以与其他的系统相协作,从而达到整个房屋都节约能源的目的。&&城市公园的雨水利用&景观的调蓄池贮水设计城市公园要想达到对雨水最佳的利用,就要将雨水的收集利用落实到城市公园建设的每一步中。城市公园中有很多的景观像喷泉一类都是需要用水的,而这些水就可以用雨水来代替。在进行公园设计时,这些景观的调蓄池就可以设计成雨水存贮型的,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水资源,还达到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目的。&&建筑的收集桶贮水设计&为了更好地更多地收集雨水,可以在在建筑建设时在建筑上设计出雨水的收集桶,这些收集桶可以做成各种形状,这样就可以在保障建筑物美观的同时还对于水进行了收集。收集桶收集的雨水可以在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二次收集,再应用到其他方面。但是由于建筑物上的雨水收集桶不能大量地收集雨水而且雨水容易流失,所以在收集桶收集满雨水后,应该尽快的对收集桶中的雨水进行合理的利用。&组合型雨水蓄渗系统&组合型雨水蓄渗系统是将集中雨水的收集方法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的新型雨水收集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良好的适应各种城市公园的实际状况,发挥强大的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作用。是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和利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城市公园的实际建设中逐渐的被采用,受到人们广泛的推崇。&&&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必然趋势。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设计其中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作为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短缺常常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障碍。这就意味着我国应该采用高效的城市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特别是占地面积大、绿化程度高的公园雨水收集系统,这样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缺乏现状。所以说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重视起城市公园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事项实施。&更多信息请关注雨博士官网
雨水回收利用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谁看过这篇博文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北京打造“海绵公园” 香山雨水收集能浇花半年
作者:王斌
香山公园对静翠湖进行改造以提高雨水收集量
  本报讯(记者
王斌)进入7月以来,本市连降阵雨,市属11家公园今年开展的雨洪集水改造项目也开始发挥“海绵吸水”作用。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香山公园经过设备改造后,全年可以收集雨水近8万立方米,可以同时满足公园6万平方米绿化全年用水、1个采用雨水冲厕的卫生间全年用水以及半年浇花的用水。此外,由于雨量充沛,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的“飞瀑流泉”美景时隔40年重新出现在游客面前。
  昨天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香山公园静翠湖。这里本是一个泄洪湖,目前,公园完成了湖底清淤工作,并进行了加高处理。有的泄洪沟也被重新疏通,重新打造成了长约30米的叠水景观带。这样一来,静翠湖蓄水量从过去的700立方米增加至1000立方米。据悉,今年香山公园实施了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这在本市山林公园中还是首次。香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雨水收集利用设备全部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全年可收集雨水7.7万立方米。这些雨水可以同时提供6万平方米绿化全年用水、供给1个采用雨水冲厕的卫生间全年用水以及半年浇花的用水量。
  北京植物园专门修建了7个人工湖,用来收集雨洪水。人工湖总面积约为6公顷,蓄水达10多万立方米。近期的降雨使北京植物园收集了约3万立方米雨水,北京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雨水都将用来浇灌园内植物。值得一提的是,在连续降雨期间,雨水收集设施发挥作用,中断40多年的“飞瀑流泉”盛景在樱桃沟木栈道旁再次出现。
  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属11家公园年内将完成12项节水节能改造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通过绿地直渗、透水铺装等方式补充地下水。据统计,近三年来,市属公园绿地改造提升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其中在道路广场改造过程中,100%采用透水性铺装,雨水渗入地下可直接渗入补充地下水。年均雨洪利用总量可达360万立方米,园林绿地和铺装成为了集水“大海绵”。摄影/本报记者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研究.pdf8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A&F Zhejiang University forthe ofMaster Dissertation Degree 一§ utilizationof
Park onrainwater
City Study Jian Candidate:FU
Adviser:ZHANG of Wan―rong,ProfessorEngineering and PlanningDesign Specialty:Urban DateofSubmission:June 03,2013 A&F University Zhejiang Lin’an,zhejiangprovince,P.R.China June,2013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我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并且是
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经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在浙江农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获得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如被查有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画亟象.日期: 立乎产屿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浙江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口 不保密,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主臻日期:―巡。17。号 指导教师亲笔繇懒日期:bt弓写b同湘. 摘要 摘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是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而与水密切相关的园林行业,更应该重视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实现城市公园的雨水利
用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本论文首先以一系列社会“水”问题为研究背景,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园雨水收集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