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试卷论文 我是怎样备课的

◇ 邓文雄(大英县河边镇星花小学校大英629300)
【内容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以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为前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主题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校《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新方法。我从事教学工作及担任班主任以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有以下几方面见解。
&&&&&&& 一、《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紧密
&&&&&&&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二、教师教育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是《品德与社会》教学开展的前提
&&&&&&& 传统教育重知识的学习接受,轻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新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强调知识为生产生活实践服务。新课程理论的上述&创新&之举,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握的精神实质。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多么优秀的老师,面对新课改都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只有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真正理解和接纳了新课程理论,才能为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作好准备。现行的思品与社会教材,内容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脑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此时若教师仍不注重观念更新,不给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机会,课程改革就会失去其意义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品德与社会》教与学互动的重要方法
&&&&&&& 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品德课首先是一门生活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有道德的生活。只有当我们的思品教学牢牢地植根于社会这个大课堂,植根于生活这个大舞台时,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
因此,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正确制定教学目标,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紧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人际关系等进行教学。
&&&&&&& 2、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 3、重视问题教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
&&&&&&& 四、育人环境的创设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起到助推作用
&&&&&&&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
&&&&&&&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
&&&&&&& 五、实效性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追求的目标
&&&&&&&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与学校周边村干部取得联系,开展了&净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
&&&&&&&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总之,品德教学问题还存在着其他方方面面,这些都亟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思路,以利于提高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品德与社会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品德与社会论文
&&小学语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48872|回复: 1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泗县第四小学 刘咏梅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启动了《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发展自我。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作者。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游戏: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出示: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呢?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演一演。
游戏结束后,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1、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3、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我让学生根据这三种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
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也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所以是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在上面的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角色的转变,获得自身的发展。
二、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又如在教学《江南水乡》一课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谈一谈发展经济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只要引导好,孩子们同样能说出所以然来。有一个同学这样说的:“我的家乡原来是一条崎岖的小路,一到下雨满是泥泞,无法行走。现在已是一条宽敞的公路延伸到家门口。家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样样俱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
三、教学环境,贴近生活。
新课程呈现的文化是儿童的文化,要求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也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就是以儿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所选的题材都是来自于儿童生活,来自于他们所喜欢或探究的主题,所营造的学习环境的非常自然的。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情感目标是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从发生在这位小男孩丁丁身上感人的故事,来想想自己家人曾经为“我”做过什么?这一下大大启发了学生。教室里忽然变得很热闹了,大家都争相发言,还有的甚至说出了感谢家人的话。要学会表达对家人关爱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本是第二课时的目标,但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孩子们自己生活中的事,太真实了,所以孩子们也有感而发,也真正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想找机会感激父母的培育。
又如:《平安回家》这一课,可以和当地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同志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学生边听边说记,最后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了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品德与生活》并不是一门纯粹德育教育的课。 在这门学科中到处弥漫着其他学科的气息。尤其是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极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课程,例如:《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学探究的课程,例如:《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现集体生活的内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课程的培育下,学生不仅仅是“道德人”,更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科学人”。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开放”这一特性。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这种广博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应重在挖掘教材,创设学习情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备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备课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思考-论文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思考-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7|
上传日期: 19:52: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思考-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