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原是个什么人什么人物

潮汕人物介绍之三十四:“高原院士”郑  度
我的图书馆
潮汕人物介绍之三十四:“高原院士”郑  度
潮汕人物介绍之三十四:“高原院士”郑&&度
( 11:07:37)
潮汕人物介绍之三十四:
“高原院士”郑&
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的室友在校长陈章良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登山社,从此,峰云登山社就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最有影响的社团之一,人气直逼农大招牌社团农村发展研究会。室友每天都很忙,常常谈起他们登山的事情,他们攀登过四川的四姑娘山,后来又有队员登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当然,珠穆朗玛是他们的梦想。如今,我的室友在中科院基因研究所工作,现在远赴老挝考察,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珠穆朗玛,祝愿他在那里闯出一番天地。
下面要介绍的这位正是与珠穆朗玛有关的潮汕人,一位毕生与青藏高原打交道的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汕头聿怀中学校友,揭西人郑度。
[转载]一生付与青藏高原——访潮籍中科院院士郑度
(作者:蔡毓生、李凯,来源:汕头日报,有删节)
1987年至1992年,他负责主持国家基金委与中科院重大项目“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率队考察了藏北羌塘高原无人区等研究程度低、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区域。1992年起,他任国家攀登计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至2003年,他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
半个世纪以前,一位土生土长的潮汕青年,告别东南沿海之滨的家乡外出求学。这一去,他的一生从此和遥远神秘的大西北沙漠、青藏高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自然地理科研事业。这位青年名叫郑度,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今年十一月中旬,在中国科学院召开院士大会之际,记者在北京专访了他。
永攀“珠峰”不言歇
郑度似乎天生注定要与地理结缘。1954年,郑度以优异的成绩从汕头聿怀中学高中毕业。“高考时我报了中山大学,第一志愿填的是数学系,因为我自认为数学学得较好。地理系其实是第二志愿。”也许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一直对数学专业情有独钟的他,最后却偏偏为中山大学地理系所录取。“中山大学地理系的学习,打下了我毕生从事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严谨的学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让我受益终身,终生难忘。”谈起当年中大求学岁月,郑度院士记忆犹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每周都要上36节课,学习很紧张也很充实。”1958年7月,郑度大学毕业。同年9月,他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第二年,他就参加了中科院治沙队对准噶尔沙漠的考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充满诗意的景色当然给年轻的郑度带来新鲜感。不过,随之而来更多的是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和紧张开展工作。
千难万险只等闲
长期的高原野外考察给郑度的健康带来了“后遗症”。受过强的紫外线照射损害,他的双眼患上了早期白内障,曾于1989年、1993年先后动了两次手术,换了人造晶体,才恢复了视力。高原缺氧也给他的内脏造成了不良影响,肝、脾变得偏大一些。
任务艰巨,环境恶劣,青藏队员们形成了独特的“青藏精神”。郑度很动情地解释说,“首先是团结协作的精神,青藏科考研究的是国际前沿的课题,学科之间要很好协作,共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结果。其次是立足实地,必须到实地去,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才能拿到第一手资料。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青藏的条件比较艰苦,在这样的高寒地区搞科研,假如没有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肯定做不好工作。”
说起家庭、家人,郑度颇觉内疚:“管得很少,幸好爱人理解、支持。”1966年,刚刚成家,郑度就匆匆赶往青藏高原参加考察。几十年来,他先后进藏20多次,参加了珠峰地区、青藏高原的几次重大科考活动。最初几年,常常是5月份进藏,10月份才出来,几乎半年在外。几十年如一日,上有老、下有小,几乎所有的家事就这么全由妻子挑着。
学者责任未敢忘
去年,郑度院士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岗位卸任。之后,他一刻也没闲着,合作编著、出版了原项目的总结性专著,还协助年轻科学家申请新的研究项目。目前,新的国家973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已经通过审批,他是项目专家组成员之一。“不是沙漠就是高原、无人区,野外考察这么辛苦,工资待遇也不见得高,但您几十年仍孜孜不倦,动力是什么?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什么?”记者问。“作为科学工作者,首先是完成国家交给的科研任务。其次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团队精神。”郑度院士言简意赅地答道,“从事科研工作,一定要非常勤奋、努力,要热爱这个领域,作为地理学,还特别需要团结协作。”
郑度院士的父亲名叫郑少怀,曾任聿怀中学董事长,生前在汕头基督教会中很有名望。郑度院士在家中排行老二,有姐弟妹四人,皆有所作为。在弟妹们眼中,无论为人、处事、做学问,郑度都非常严谨、不张扬。“他整天忙于工作,不喜欢应酬。他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竺可桢野外工作奖,评上中科院院士,我们也都是从报纸上得知的。”“当年母校的老师们教学质量很高,也很负责任。教数学的姚一新老师,一笔划一个圆圈,非常圆。”郑度对母校聿怀中学一往情深,一直牵挂着母校的发展。他曾专门赠言,勉励聿怀学子牢记校训、继承传统,努力学好文化,打好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积极融入社会,投身科学和社会实践,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共同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采访行将结束时,郑度院士欣然题词,通过本报向家乡父老致以诚挚问候,衷心祝愿家乡不断发扬潮人优良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这段经典名言,不正是对郑度院士和其他所有青藏队员的最好写照吗?
郑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1958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同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于1991年至1995年任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顾问,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MAB)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 国家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
研究领域主要为自然地理的综合工作,长期从事山地与高原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曾主持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等研究任务,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发表论著150余篇件。他作为主要研究者的“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项目于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他被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代表性论著有《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自然地域系统研究》等。
&&&&&&&&&&&&
阅读(148)┊
他的气质与风骨,似乎有着明显的毛学印记!很敬佩他的行事态度与观念。哈哈,更喜欢他这种生活方式! &15:15“天下行棋”圈加精推荐! &17:40天下龙网执行圈主走访!祝你开心! &21:47lindsey最近过得可好呀?好久以来第一次又看你的博客,相信你在新的学府肯定会有不一样非一般的长进,呵呵。可以预见了未来的哲学大师了。 &12:44谢谢lindsey,不知现在如何?还在中科院?嘿嘿,谢谢祝福啊。 &23:16
馆藏&1014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人在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不同常年生活在高原的人
他们在运动 比如跑步这方面中
是不是要比平原地区的人要厉害? 如果是的话
那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怎样做才能象高原地区的人一样呢?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的高度不同,一般平原海拔较低,高原较高,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比较重,所以海拔低得地方氧气充足,海拔高德地方空气较为稀薄,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那就是: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度,由于这样原因,那么高原气温就相对平原低,而这些气候的原因直接会导致植被的变化!假如两地,高原与平原在相同的纬度的情况下,高原的植被要相对稀疏,如果想弄得更清楚就去百度查: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区别你就会明白了
看看问题描述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到低海拔会出现什么“反应”?
想到西藏游玩的朋友,都非常关心高原反应的一些问题,网络上也常会出现一些回答:一般会有轻微的反应,但不会很严重;会在2-3天内适应。所以如果出现高原反应后也不要太惊慌,放松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是最好的措施。那你们有没有了解过,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来到海拔比较低的地方会出现什么“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常会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高原反应其实并不可怕,保持良好的心态,过2、3天身体就会自然适应。
那些世居高原的人们由高原下到平原地区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疲倦无力、困倦、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产生这些所谓的“ 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症状的,在医学上,也俗称“醉氧症”。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的人员,在重返平原后,觉得身体特别懒洋洋,人也会晕乎乎的,想睡觉,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就相当于“醉氧”,原因是由于人的机体适应了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在医学上俗称“醉氧症”。因为短期旅游后产生的“醉氧”一般不严重,休息几天就能恢复。预防“醉氧”,最有效的办法是延长机体的代偿时间,从高原下到平原,采取“循序渐下”的预防措施,比如先从5000米下到3000米,休整一段时间再往低处走,必要时还可以进高压氧舱进行1—2次治疗,“醉氧”症状就可以缓解。
请注意以下的要点:
(一)注意休息
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旅途奔波本来就辛苦,加上“醉氧”,回来后更需要好好休息,恢复状态和体能。
根据现有条件、身体状况和个人的爱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避免因多食、嗜睡、少动而引起的体重过度增加。
(二)注意饮食
饮食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尽量少饮酒,以免因脂肪在体内过分堆积而引起肥胖。
(三)多饮水
每天要多喝水。若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平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暑、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人类的生命可以说是非常脆弱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坚强的。人类还有很多的自然条件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都是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这也是为何生物进化需要一个过程的原因所在。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整合,编辑:郭俞洁
西藏那么美,我们带您去看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天上西藏官方网站:
官方服务号:中国移动天上西藏(ctibet)
微信订阅号:天上西藏(ictibet)
品藏服务号:品藏汇(xizangnuojie)
微信小编号:卓玛姑娘(ctibet_c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天上西藏是一个展示大美西藏,带动文化西藏,传播魅力西藏的网站。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讨论关于西藏的一切,分享你的旅行故事与经验,征集驴友同行等。
今日搜狐热点十二生肖人物高原是属什么的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十二生肖人物高原是属什么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必中刘少奇是什么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