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能让为了孩子放下手机机

2017中考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15:09:22  来源:网络整理
2017中考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在中考面前,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位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每位考生也对中考有种紧张感,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中考前的一些经验供大家作参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2017中考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2017中考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在地铁上,总能看见孩子们拿着手机,刷着QQ空间,孩子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听着凤凰传奇,声音大的我都能跟着哼唱,抬起头来眼神总是呆滞,每次看见这一幕,我就叹了一口气,然后低下头继续看手机。
  其实高科技产品发展到现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好处,我们不用再装一把溜溜球到处扔,也不用拿一个铁圈滚来滚去,更不用去捉蛐蛐然后来参加比赛。因为一台智能手机就能给你带来一切,但是老话说得好,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孩子的成绩下降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放下手机,来具体谈一谈。
  孩子为什么会依赖手机?
  其实,经过我的多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第一类是社交型依赖,也就是手机通讯录里有两百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三百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四千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实在难以割舍。
  第二类是游戏型依赖,孩子手机里面的游戏特别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网络游戏比如连连看、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不忍离去,更愿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第三类是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电子书。电影往往都是励志大片比如还珠格格这样的动辄就上百集的电视连续连续连续剧,歌曲从黄家驹的新歌到中世纪的法国民谣,再到大悲咒,什么都听,电子书往往不是世界名著,而是一些校园小清新类型的小说比如我是校花我怕谁,我是学渣又怎样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我们还得先分析一下到底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咱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家长们有哪些管束方式?
  我查阅了近十年的法制晚报,了解了一些有关管理孩子玩手机的新闻,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武汉一中学为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老师发现后立即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再比如,眼看着读高一的女儿沉迷于玩智能手机,心急如焚的妈妈怒砸3000多元的新手机。等等,大家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方式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你砸了孩子一个iPhone6,你很可能会在回心转意的时候给她买一个iPhone6plus,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根据我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胡乱猜想,我总结了家长们对孩子玩手机的管束办法,大体有四种方式,从弱到强排列如下:第一种:随便玩-给孩子买智能机,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闯红灯的时候玩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第二种:随性管-给孩子买智能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等因素随性管,觉得像需要管的时候就管,觉得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管。比如听说隔壁王二毛同学因为玩手机成绩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王二毛离家出走了,又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第三种:软隔离-给孩子买智能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即没收,或是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智能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唯一还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时间。仅有的一个贪吃蛇游戏也被强制卸载。
  第四种:硬隔离-不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买一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个原价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只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上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种,当然会很有效果,但是实际上,许多家长是四个阶段都经历过的,基本上是从第一种慢慢变成第四种。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说,是因为被今早看到的一则《家长逼停过山车》的新闻所吸引。大概情况是一名14岁女孩没经家人同意自己上了过山车,家长担心她有危险,爬上过山车轨道强迫工作人员停车。这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是拼了命、也豁出去,当然这是保护孩子的本能,只是他没有想到万一、后果、以及其他人安危&&
  这孩子是有多想感受一次过山车啊!她没有获得家人的同意、没让家人陪同,或许她跟父母提议但被拒绝了。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自己拒绝过孩子多少次请求,强迫孩子做过多少他拒绝的事。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你真的能保证自己每次决策都是对的?如果一定是对的,那我们到底应不应该逼孩子做他以后百分之百不会后悔的事呢?
  我想,这要先看是什么样的事吧,小事有小事的处理原则,大事有大事的引导方式。
  面对打针吃药刷牙洗脚的芝麻小事
  像刷牙、洗脚这种小事,最开始我也是用命令的方式,但我发现要一直依靠我来提醒,孩子根本不会自己主动去做,这让人很崩溃。后来我给孩子讲为什么每天要求他刷牙、洗脚,给他讲牙齿坏掉会怎样,并且给他讲补牙的过程。去看过牙医的人都知道,补牙的过程有多痛苦&为了让自己以后没有蛀牙,他现在都是自己乖乖去刷牙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医院里看到个五六岁的孩子因为害怕打针,从父母手里挣脱,在走廊里奔跑并嚎啕大哭,他的父亲人高马大,几次都抓住了那孩子可还是被孩子挣脱开。那个小男孩真是&拼了命&的反抗,不然小小的身躯怎么能轻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个楼层都能听到似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情绪到了极端,怎么可能有&拼了命&的力量,可见这个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像这种打针吃药的事情,强逼孩子去做很容易就会给他产生心理阴影。孩子其实原本都懂事,想让孩子接受打针、刷牙、洗脚之类的事,要用对的方法。
  当孩子面对打针的时,原本就害怕,作为父母要温柔的对待他,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针,为什么吃药代替不了打针。&因为现在医生给你吃药也不能让你快点好,打针可以让你快点好起来啊。生病是不是很难受啊?你也想快点好对不对?&像这样,用引导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让她意识到为什么会带他打针。让孩子知道打针其实有点疼,要给她心理预期,并且要鼓励他,赞扬他的勇敢。
  面对学习和上学等重要的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世界上很多事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即便是孩子的亲爹妈,也不能保证自己为孩子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准确无误。所以,在面对孩子是否学钢琴,背古诗,或者选择哪所学校、高考填报志愿、选什么专业时,如果你觉得孩子的决定会对未来有一定风险,可能这个时候你会很焦急,甚至不得不强行做些事情。最后孩子从了你的心思,选择了你让他走的路,但他并不感兴趣,白白荒废了大好年华,这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也有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逼迫&下坚持学习了某种乐器、读了很多书,最后因此爱上了这些;或者选了父母要求的专业,最后有了很好的工作。那么这些家长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不是单纯的逼着孩子做这些他们认为正确的事。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开始不是用强权,而是有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最后才是有效的强制手段。
  总之,想要孩子去做一件他抗拒,但又对的事,我给出的建议是这些:
  四个原则
  1、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和收获;
  2、告诉孩子反之可能带来的坏处和后果;
  3、诚实告诉孩子选择接受你的想法后可能需要他承担和接受的事实;
  4、必须给予孩子认可和鼓励。
& &2017中考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就给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话,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有专业的老师为您解答!有专业的老师为您解答!或者直接加入初中qq群:名师为你在线答疑!还可以微信搜索&成都智康1对1&微信号:cdzhikang,更多学习资料等你下载!
 相关热点推荐:
成都智康精选课程
智康帮你订制个性化辅导方案 拨打免费电话:咨询课程
制定新学期学习规划 领取新学期资料
填写信息,获取诊断名额,领取海量复习资料!
打包下载资料
----------------
----------------
在您准确提交信息后,我们将会在三个工作日与您联系,并发送料资料您邮箱
意见反馈电话:010-  邮箱:
点击预约 免费测评
申请免费测评
智康家长端APP扫描二维码下载听听孩子的哀求 放下手机多陪陪我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听听孩子的哀求 放下手机多陪陪我
听听孩子的哀求:放下手机,多陪陪我!
  为了让妈妈过一个开心的妇女节,赵女士的儿子可忙坏了,他精心的给妈妈准备了很多惊喜,想让妈妈开心下,可到最后,不仅妈妈没开心,儿子还差点“抑郁”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原来,这竟是手机惹的祸!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回放:孩子的伤心日记
  浙江赵女士的儿子所写的日记在网上疯传:“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今天,我要感谢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为她做点事。首先,我给妈妈讲故事,不过妈妈好像不喜欢我讲的故事,一直在看手机。这让我的心 情大打折扣。我想,也许我的祝福更让妈妈喜欢。于是,我对妈妈说了祝福,可妈妈依然看着手机,我更加伤心了。我想,这个办法也不行,我来给她捶背吧。我卖 力地给妈妈捶背,可妈妈还是看着手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我更伤心了……”孩子就这么伤心地度过了一个妇女节。
  警示:到底给孩子啥影响?
  孩子也成了“小低头族”
  在孩子性格尚未行成之时,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看手机,孩子也跟着看。孩子长时间盯看手机看,很容易造成近视,散光等眼部问题,而且,长期看手机,也会让孩子越来越宅,越来越孤癖,讨厌于别人接触,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
  孩子日后易叛逆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没有陪伴在他身边,一直忙于看手机,表面上你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其实在孩子心理,会感觉,爸爸妈妈对我视而不见,他们不爱我了,产生自我否定倾向。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父母关系,亲子亲系,也会产生问题。
  缓解手机依赖症,父母3做到
  1.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和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去去博物馆,看看电影,专心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视野,还锻炼了孩子的身体。
  2.和孩子商量让他做监督。有的家长会说,我工作实在太忙,一定要用手机怎么办?这时候你可以跟孩子好好商量下,表示自己需要用手机,说明要用手机的原因,和孩子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做个监督员。
  3.父母分开用手机。爸爸妈妈商量好,轮流使用手机,两个人分出一个人来专心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网友有话说
  唉,我就是那个喜欢看手机的爸爸,学到了很多,心里也很愧疚。 @我爱周兔子
  是是是!现在的形势根本不是孩子不理爹妈!是爹妈玩手机不理孩子!我就因为这件事很受伤!!@碗碗碗233
  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话微笑。@atoz123
  应该给我儿子写封信。 @Finish宝儿妈妈
  这妈当的也太过了,估计要上上辅导班。@agues33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金钱鳘又称黄唇鱼,目前已经接近濒危灭绝的状态。
赴日游客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成为黑心商家的肥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自从手机可以上网,街头巷尾、公交地铁、办公室、家里,随处可见一个个“低头族”。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晒朋友圈……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打发碎片时间的最佳方式,但也让不少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其中不乏未成年人。2014年浙江对岁的青少年进行手机网络使用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3%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依赖或非常依赖手机或手机网络。孩子花在科技产品上的时间越多,不仅会带来了很多健康隐患,也大大降低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沟通能力。那我们如何刻意制造一些练习机会,让孩子放下手机,学会自然地与人相处呢?
  5招 教会滑世代好好打招呼
  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父母都还是希望孩子与人面对面接触时,能落落大方的打招呼,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轻松的小聊几句,而不是一见到人就闪,或只是默默的滑手机、不希望别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麻烦的是,边吃饭边看手机等低头族行为,对滑世代小孩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属“正常”现象。美国《Parents》杂志报道,尼尔森市场调查研究公司(The Nielsen Company)最新资料显示,美国学前儿花在看电视、手机、平板等萤幕时间平均是每日4.6小时。美国常识媒体(Commons Sense Media)调查发现,近4成2―4岁的幼儿和1成1岁以下的宝宝会用智慧型手机、MP3和平板。专家发现,现在很多幼儿无法顺利掌握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或面对面聊天这类基本沟通技巧。当孩子花在科技产品上的时间愈多,花在辨识别人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时间就跟着减少。滑世代的小孩已不像过去没有3C干扰的孩子一样,能够自然的学会人际相处,他们更需要父母刻意制造练习机会,日后才可能自在的与人相处、合作。
  以下为实用的5招人际沟通练习:
  1.在孩子的视线范围,跟手机分家
  如果你是边看电视边玩Candy Crush(一款手机游戏)的爸妈,要怪孩子手机成瘾恐怕就底气不足。美国西北大学的调查发现,有近4成的成人,下班后平均每天花超过11小时使用电子媒体。据《Parents》杂志调查,超过1/3 1980年后出生的千禧妈妈,容许家人在用餐时间使用3C产品,有1/3的妈妈坦承,比起当面讲话,她们更常用讯息和先生沟通。
  现实是,孩子的确是有样学样,若我们吃饭时看平板,跟别人说话时会滑手机、看讯息,孩子接收到的讯息是:使用电子产品比跟人互动更重要。
  因此,跟孩子处在同一空间时,请把手机静音并留在别的房间,也不要开着电视当背景音乐;最好等孩子上床睡觉后,才去看邮件、简讯。更积极帮助全家学会和电子产品分离不焦虑的做法是:要求全家人每天至少关机1小时(做饭、吃饭或做家事都是关机的好时机),每周至少关机1天,每年至少关机一周(去度假时)。
  2.全家人一起比赛谁不眨眼的时间最长
  这个游戏不仅好玩,还可以帮助孩子自在的与人双目对视。其实多数小孩都对与人“眼神接触”感到不自在,但这是他们学习用眼神表达自己及解读他人情绪的必经之路。父母可以示范用两种方式说话,一是低着头回答孩子的问题,另一种则是看着孩子回答他的问题,再问孩子觉得哪种方式感觉较好?原因是什么?
  3.观察嘴巴没说出的事
  孩子在看电视影片时,偶尔可以把音量调低,问孩子:“你猜海绵宝宝现在是什么心情?”若孩子答:“他看起来很害怕”,继续问:“你怎么知道他很害怕呢?”如果孩子一时说不上来,可以给他一点提示,例如“是不是因为他的眼睛睁得好大,而且他的手在发抖?”引导孩子解读他人的情绪、肢体语言,也是在帮助他了解自己。
  若家有像含羞草、见人就回避、飘走的小孩,不妨从基本的入场开始教他。父母可以亲身示范去别人家作客时的两种版本,一种是按电铃按很多次、很用力,进门时低头不看人且弯腰驼背;第二种则是轻按电铃,走进来抬头挺胸,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面带微笑,有精神的打招呼,问孩子觉得哪种感觉较好,请他模仿第二个版本。
  4.一起吃饭,练习慢慢聊天
  滑时代的小孩,很习惯简讯式的简短沟通,但谈心、长谈式的沟通,是需要放慢速度,花时间倾听、思考对方所说的话,再做适当的回应。饭桌上的轻松氛围较容易练习这种沟通。父母可以请全家人轮流分享今天发生的一件好玩的事,或是提出一个想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难题;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的谈话,把“说话接力棒”(可以是玩具麦克风或原子笔)递给你想要问的人,好比“爸,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想当哪种动物?”为了炒热气氛,可限定回答至少要10个字以上。
  5.找伴玩、点餐时,把第一句话留给孩子说
  减少事必躬亲的机会。一旦孩子能掌握基本沟通,多鼓励他自己打电话约小朋友来家里玩或到外面聚会。在餐厅时,让他自己点餐;去图书馆时,请小孩自己问图书馆员想看的书要到哪一区找?如果孩子会紧张,事前带着他多模拟几次,建立自信;或渐进式的让他接手整个对话,譬如去外头点餐时,让孩子先起头:“您好,我们想要点餐”,你再示范点餐的步骤,下次除了让孩子起头也让他至少点自己想吃的食物,之后再慢慢帮家人点餐。孩子想跟邻居的小孩去楼下骑脚踏车,教他自己问邻居妈妈:“您好,小华可以和我去楼下玩吗?”
  至于学前儿或害羞的小孩,可能还无法掌握这类对话,父母可利用跟孩子玩扮家家酒时练习不同主题,好比假设客人到时,请孩子去迎接客人,并说:“阿姨您好,请进”,或是介绍家人“小玉,这是我妈妈”或请问客人“要不要喝水?”
  当孩子从幼儿开始就练习这些社交技巧,与人互动很快就会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你的生活也可能变得更温馨,因为孩子不会老是跟你要手机玩,主动关心你“今天过得好吗?”的机率也会大幅提升。
  -------------------------
  亲爱的家长朋友:
  关爱孩子;关注教育!
  请关注新浪、腾讯微博:@呼市晨晖名师学校
  或加微信1:ch5188(呼和浩特)微信2:Mst_xuexiao(其他省份)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呼和浩特一线名校在职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使...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课玩手机,睡觉玩手机,上厕所也抱着手机!你是不是也一样有了手机依赖症,而且&病得不轻&?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大学生难以摆脱的&阴影&。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正式面向全院开展学风建设养成教育&Forest锁屏行动&&&&鼓励学生在上课时间锁屏,让小树长成森林。
  大学生每天用手机超过5小时
  3月中旬,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华工经济与贸易学院在2015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班开展试点活动&&&即鼓励大学生在上课时间使用&Forest&种树锁屏APP。 Forest意为&森林&,只要在手机设定的时间内放下手机,即可种下一棵树木,点点滴滴,积木成林。其开发的初衷正是鼓励用户放下手机,专注完成当前的首要任务。
  为何在高校推行这个活动?会展班级辅导员老师陈继宗说,虽然没有统计过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数据,但&检查班级时,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还是普遍存在,听课专注度降低,会影响学习效率&。
  记者查悉,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并不少,约花费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同时,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他们每天的手机使用总时间会减少0.64小时,即38分钟。
  个人最长锁屏时间达52小时
  3月中旬试行开始。陈继宗说,高校学生有课程安排,该活动只针对上课时间。如会展班每周28节课程,每节课45分钟,若上课时间全部锁屏,每人一周总计锁屏21小时。
  试行两周的统计数据显示,18名参与的同学,第一周总共锁屏时长为175小时12分钟(若全部锁屏,18人总计378小时),平均使用时间9小时44分钟。第一周里也出现最长锁屏时间52小时15分钟的同学,最短时间25分钟。第二周数据则显示,18人总共锁屏时长121小时46分钟,平均使用6小时46分钟,个人最长锁屏38小时,最短40分钟。
  该班级赵同学反映,一开始接触Forest,是因为班级内部的推广。而且Forest的界面不错,比较吸引人,这使她渐渐地喜欢这个App。&其实也知道自己玩手机时间过长,刚好想借助这个机会改善这种情况&。
  在试行的两周中,她认为这个活动确实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尤其是上课期间。&我认为虽然一开始会有部分同学有抵触心理,但大部分会适应并形成习惯。&
  全院近2000人&上课锁屏&
  &总体看,App的有效使用率约为38%,达到试运行目标&。陈继宗说,为了让小树活下来,&锁屏行动&较容易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锁屏,不做低头族,专心上课听讲。
  试行两周后,目前,&上课锁屏行动&已在华工经济与贸易学院正式推行,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约计1900名学生。&不是强制要求学生使用,主要是鼓励。&陈继宗说,推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通过锁屏行动,逐渐养成习惯,上课自觉放下手机。
  &推行一个月后,会对执行情况好的班级、集体、个人给予奖励。&他介绍,每个班评出锁屏时间最长前三名,包括宿舍集体等评比,奖励主要是象征性的。
  会不会出现推行达不到预期呢?陈继宗说,也有可能。&不可能通过一两个月就能让学生上课放下手机,学风建设的养成是长期的,不可能立竿见影。&他说,&锁屏&行动正是希望能用鼓励倡导的方式,通过让小树长大,慢慢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脑洞问答
  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远离手机?
  @yiyezhou1208:直接刷成砖就好了。
  @海绵:这个&&我也希望有人能想出办法解救我啊〒_〒目前最有效的就是上课不带手机。
  问:低头族有一天会消失吗?
  @羊总:不会消失的。你无法推翻历史进程。
  问:低头族被车撞死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
  @匿名用户:是的。低头族被撞死,他的基因就无法保留下来了,慢慢地这个族就会消失。
  问:成千上万的&低头族&背后是否还有未发现的商机?
  @一羽:报考医学院的颈椎科。
  (整理自网络)
  48.3%用户超0点还在用手机
  根据360手机用户调研中心3月24日发布的《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12.4%用户每天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有48.3%用户超过0点还在用手机,而有8.3%的人超过1点还在玩手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熬夜指数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有52.7%、56.3%、54.1%和59.6%的人过了半夜12点还在玩手机。
  平均每天解锁屏幕122次 最猛者850次
  数据显示,解锁屏幕这个动作平均每天就要做122次。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察觉已经解锁过多少次手机。而根据调查,有重度用户每天解锁屏幕高达850次,平均每小时35次。
  13.7%女性每天自拍10-20次
  有意思的是,这份手机依赖度报告里还包含自拍次数,从里面可以看出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已经把自拍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不意外,女性自拍次数明显超过男性,有 13.7%的女性每天自拍10-20次,7.6%的女性超过20次;男性虽然数据低一点,仍然有2.1%的人每天自拍次数超过20次。
  软件强制戒手机 还有更狠的招数!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一部分商家已开始设计&远离手机APP&。记者了解到,类似&种树&来锁屏的APP,还有一款锁屏&孵小鸡&。在设置时间内专注不玩手机,即可孵出一只小鸡。若你想中途放弃专注,它会提醒你,&放弃后,未孵化成功的小鸡将被扼杀在鸡蛋中&,这时候,你便生出犹豫,开始&继续专注&了。
  此外,还有更狠的&强制型&APP。
  比如Shhhh,通过GPS定位,获取用户即时位置信息,探测到用户与朋友&共处一室&或者呆在家中,它会强制性地关闭手机的消息通知提醒一段时间。用户收到文字信息时,Shhhh会&简单粗暴&地自动回复,例如说&嗯,主人现在正与家人共处美好时光,难以抽身&。
  而AppDetox,则可限制我们对手机中各个应用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逐步戒除的目的。之后如果你在禁用时间内试图启动比如微博、微信,该程序会毫不犹豫地闪退!同时屏幕下方还会出现一个&友善&的提醒。AppDetox的&VIOLATIONS&页面中也会同时记录你的&手贱&信息,方便你在事后默默忏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