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微单如何测光哪种测光模式最好用

&主题:搞不懂测光到底是干什么的
&浏览:3602&& 回帖:50 &&
泡网分: 25.174
帖子: 4355
注册: 2006年09月
不用机内测光,M挡一直拍下去就会明白的。
泡网分: 4.124
帖子: 3865
注册: 2012年11月
NEOSAMA 发表于
我是菜鸟新手,我网上搜过这类型的教程,几乎都是单反的内测光原理,但如果是微单还需要测光吗?其实我还没真正理解测光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只用过微单,基本成像结果可以在取景器和显示屏上看到,而且我用的是M档,曝不曝光可以在取景器里看到啊,过曝或欠曝不是调快门就是调光圈调ISO,那测光到底是用来干嘛的?测过光我的照片会好看很多吗?实在不理解测光是控制你的照片的光圈快门iso组合以防止过度曝光或者过黑。
在胶片时代,由于胶片感光度是固定的,因此快门和光圈的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你无法通过取景器得到胶片拍摄出的效果,因此测光的经验就十分重要,否则很容易拍废掉胶片(那叫一个坑爹,一张几元钱的成本)
泡网分: 5.682
帖子: 2912
注册: 2011年07月
建议楼主还是先看看这个文章,数码多做的这个系列PK至今看来都是相当直观、详细而不乏准确的
其实测光这个东西,你只有理解了为啥它对单反很重要,才能理解为啥它对微单“不重要”
单反的结构决定了它是取景、拍摄双光路,意味着你在光学取景器里看到的东西是一码事,实际拍摄得到的画面又是另一码事,从肉眼看过去清晨的光线可能感觉和近黄昏时相差仿佛,这是因为人类的眼-神经-大脑/心理有一套相当高级的、自我调节的智能化实时取景系统,让你感觉日常生活中各种明暗场景并没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达到一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
但如果你在相机上拿一模一样的参数去套某两个场景,曝光出来的亮度差异却可能天差地别,好比7kg和10kg的东西若叫你手提也只能感觉这个“轻”一点点,那个“重”一点点,只有拿秤才能量出两者物理参数上的不同
其实不止单反,过去凡光学取景的相机都存在这个问题,最早的照相机甚至需要人工给定全部“光圈、快门、胶片感光度”才能拍摄,比方说现在这个瞬间,你知道眼前这个场景,需要多少光圈、快门、ISO才能拍出和你看到的差不多的亮度嘛?我估计绝大部分尤其是现在的摄影师应该是不可能给出答案的、当然也包括我——而这个才是真正的M档!不是你在E口机上用的那个默认伪M档。。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能给出正确的参数,连拍摄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都办不到,若没有工具和系统的辅助的话,于是,一个人需要积累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知识,就仅仅为了拍一张照片,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去研究这种小众的东西,所以在过去摄影师算是一个很专业的门类,有点天朝二十几年前的专职司机,和现在当然完全不能比
为了让更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能轻松地拍摄照片,使机器可以智能、自动地给出不同的客观曝光参数、以匹配人眼主观感受到的场景明暗程度,其过程就是所谓的测光
当相机发展出微单这种电子取景,即取景、拍摄使用同一条单光路的模式以后,过去对测光的种种烦恼基本烟消云散,因为再如何牛逼的算法或模式,也比不上“管你太亮还是太暗,劳资直接拍一张看看!”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来得有效,微单、严格地说是无反著称的所谓实时取景/实时曝光,意谓着你在机背屏或电子取景器里看到的就是当下这个瞬间以某个固定帧率持续曝光的照片的合集,当你改变曝光三要素,改变的结果直接呈现给你,够直观了吧
顺便说句,实时取景不是啥新东西,十年前的小卡片就有了,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出于各种技术限制,当时只能做出类似2/3'这种“小底烂画质”,对追求高大上画质的俺们这批“专业玩摄影”的人来说当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也就不值一提了,这也是目前你在无忌看到很多老人对微单这种实时取景的系统有所抵触的一个历史情结因素。。虽然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然并卵”&&&&
这里我再打个长一点的比方,以导弹发射为例,非严谨、仅供说明理解 :)
最早没有导弹,只有高射炮,没有计算机,只有笔算,所以好的炮兵都是活得久、射得多、资深得不得了的老手,抬头看看天气、目测下距离,就装填发射了,当然我们知道从现在的眼光看,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精度可言,而就算老手能把精度提上去,作业效率也是一个不可跨越的沟壑,这里就相当于最原始的全手动目测+经验的M档
后来过了很久,终于有了类似弹道计算机这种辅助设备,只要输入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甚至它自行采集这些参数进行演算,就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着弹范围,这里有几种不同的算法模式,对应不同条件下的发射,尽管如此,有经验的老兵对于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模式,以及具体的着弹补正,还是有一定作用,这里就相当于上面文章中提到、单反所使用的TTL内测光,而不同的算法模式相当于所谓的矩阵/全局测光、中央测光、点测光等等
最后,终于洲际导弹出现了,超级计算机也出现了,新的超算牛逼在哪里?无论你用白天的模式A还是夜袭用的模式B,反正不管怎样,都可以算出最终真正精确的着弹点,甚至误差不超过几米!现在还需要所谓老兵的经验么?不需要,只需要将军在大屏幕地图上把计划中的打击位置指出来就行了,而这,就是微单/无反这个实时取景的意义
可能有人已经发现了,第三段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无论你初始选择的是模式A、模式B,甚至人工操作成分最大的模式C(点测光),都可以被超算模拟出最终着弹点,那我选择哪个模式还有啥意义?
是的,这就是最初那句“测光”变得对微单变得不重要的原因,既然随便哪个测光模式,都可以通过屏幕亮度、直方图和曝光补偿轮盘轻松调整到想要的曝光值,那么不管选啥也都可以——话虽如此,如今单反和微单的自动测光系统已经相当可靠,日常使用中央测光甚至点测光这种极度依赖人工判断的模式,并非合理的选择,可能仅仅更多在少量人像拍摄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效用,当然对于还不能做到实时取景、或者说还不愿放弃OVF一些独有特性的单反用户来说,对于厂家提供的各种测光模式,及不同模式下对具体场景光线的倾向等经验积累,总是要比微单/无反用户更上一些心的
打个比方,我曾小时间使用过尼康D3s,就发现在全局测光下,凡画面中出现直射灯源,为保护高光,整个曝光马上剧烈下降,导致弱光场景下占大面积的暗场部分严重欠曝,而对索尼的全局测光来说则并非此种设定,导致我一开始没有在光学取景器中发现、而后查看照片时一度手忙脚乱,这种跨品牌加上跨单反/微单的使用就容易造成类似的经验不匹配问题,当然,如果当时我手头使用的是富士微单,作为同样实时取景的相机,恐怕会缓解很多
另,对于E口用户来说,我个人建议日常用好A档+全局测光+曝光补偿轮盘就足够了,当然机型所限的话还须另行考虑,且A7R II出来前各机型无法设定A档最低快门的问题、还可能会需要M档辅助。。
言归正传,楼主之所以对测光不理解,实际上恰恰因为手头机器是一个历来“测光”进化至另一个阶段“实时曝光”所导致的,就好像用自动挡汽车模拟手动档,也很难理解真正手动挡那个离合器用来干嘛,其实是技术智能化而导致深层集成了,表面上反而看不到、甚至体会不到
如果真的想在微单上体会下单反或真正M档的感觉,可以试试把E口机一个叫“实时取景显示”的选项设定为关,这时候取景亮度不随三个曝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模仿肉眼光学取景,拍摄的照片纯靠经验给定,可说是另有一番滋味。。 &&
其实这些东西,玩久,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只是现在大部分摄影教材还是按单反这种双光路的思路来编写的,说实话作为无反玩家只会越看越蒙,也是理所当然,我当初还发过一个点测光是否能替代曝光补偿的询问,现在看来简直莞尔,建议新手可以找些“微单器材攻略”之类的东西来看看,嘛,说实话也不知道有没有把里头原委说得很清楚就是了,嘿嘿。。
(以上没有提到A口半透,反正基本上可以当无反来看,另外真正的实时取景/曝光不仅仅是曝光值的实时呈现,更有实时光圈/景深的涵义在里面,这点也是单反出于双光路设计而无法做到的,在此就不详述了)
OVER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00:31 编辑
泡网分: 2.43
帖子: 2635
注册: 2012年06月
布光是要测光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有一次,拍外景。我走近模特,用照相机对她的脸测光,然后拍摄时就按照这个曝光。比在摄影机位用任何方式测光曝光准确多了。想不到,胶片时代学的方法,在数码时代也很管用。
泡网分: 44.623
帖子: 10565
注册: 2002年10月
楼主的ISO不会设置在自动吧?
泡网分: 0.252
注册: 2014年04月
你说的的确是个现象。我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摄影的技巧上面的论坛,套到一些,比如测光,曝光,直方图,峰值等等一系列东西,有时候感觉到说的很落后,不适用。原因就是这些原理都是建立在单反的基础上,到了今天的无反有好多的技巧早已不实用了,一个实时取景器就解决好多问题。有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不少的人还是整体纠结在无反和单反革谁命,其实不管单反还是微单相互取长补短,能拍出你想要的照片这才是最后的结果。----有这样一句话,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而现在玩摄影的群体我感觉是,不怕都玩摄影,就怕摄影没文化。
泡网分: 0.598
注册: 2015年04月
我之前也是不太理解这问题,完全M档
后来逐渐的相信开始变得相信机器
开始设置自动iso
然后现在觉得街拍,基本上应该是a档+自动iso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54
注册: 2015年04月
Peak 发表于
楼主的ISO不会设置在自动吧?不会,我是纯手动的M档+自己调ISO,因为要保证少噪点,不能完全交给自动iso决定,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54
注册: 2015年04月
qy680ty 发表于
建议楼主还是先看看这个文章,数码多做的这个系列PK至今看来都是相当直观、详细而不乏准确的
其实测光这个东西,你只有理解了为啥它对单反很重要,才能理解为啥它对微单“不重要”
单反的结构决定了它是取景、拍摄双光路,意味着你在光学取景器里看到的东西是一码事,实际拍摄得到的画面又是另一码事,从肉眼看过去清晨的光线可能感觉和近黄昏时相差仿佛,这是因为人类的眼-神经-大脑/心理有一套相当高级的、自我调节的智能化实时取景系统,让你感觉日常生活中各种明暗场景并没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达到一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
但如果你在相机上拿一模一样的参数去套某两个场景,曝光出来的亮度差异却可能天差地别,好比7kg和10kg的东西若叫你手提也只能感觉这个“轻”一点点,那个“重”一点点,只有拿秤才能量出两者物理参数上的不同
其实不止单反,过去凡光学取景的相机都存在这个问题,最早的照相机甚至需要人工给定全部“光圈、快门、胶片感光度”才能拍摄,比方说现在这个瞬间,你知道眼前这个场景,需要多少光圈、快门、ISO才能拍出和你看到的差不多的亮度嘛?我估计绝大部分尤其是现在的摄影师应该 ...谢谢,真是很有心的回复,现在基本理解测光是种什么概念了
泡网分: 0.077
注册: 2015年07月
学习了,这个帖子里让人看到的是满满的爱。
很多帖子里都是不出20个回合就开始有人乱喷了...
感谢各位用心指导的老泡菜新泡菜。
泡网分: 2.92
注册: 2010年12月
qy680ty 发表于
建议楼主还是先看看这个文章,数码多做的这个系列PK至今看来都是相当直观、详细而不乏准确的
其实测光这个东西,你只有理解了为啥它对单反很重要,才能理解为啥它对微单“不重要”
单反的结构决定了它是取景、拍摄双光路,意味着你在光学取景器里看到的东西是一码事,实际拍摄得到的画面又是另一码事,从肉眼看过去清晨的光线可能感觉和近黄昏时相差仿佛,这是因为人类的眼-神经-大脑/心理有一套相当高级的、自我调节的智能化实时取景系统,让你感觉日常生活中各种明暗场景并没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达到一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
但如果你在相机上拿一模一样的参数去套某两个场景,曝光出来的亮度差异却可能天差地别,好比7kg和10kg的东西若叫你手提也只能感觉这个“轻”一点点,那个“重”一点点,只有拿秤才能量出两者物理参数上的不同
其实不止单反,过去凡光学取景的相机都存在这个问题,最早的照相机甚至需要人工给定全部“光圈、快门、胶片感光度”才能拍摄,比方说现在这个瞬间,你知道眼前这个场景,需要多少光圈、快门、ISO才能拍出和你看到的差不多的亮度嘛?我估计绝大部分尤其是现在的摄影师应该 ...讲得太精彩了!谢谢!
泡网分: 0.077
注册: 2015年07月
qy680ty 发表于
建议楼主还是先看看这个文章,数码多做的这个系列PK至今看来都是相当直观、详细而不乏准确的
其实测光这个东西,你只有理解了为啥它对单反很重要,才能理解为啥它对微单“不重要”
单反的结构决定了它是取景、拍摄双光路,意味着你在光学取景器里看到的东西是一码事,实际拍摄得到的画面又是另一码事,从肉眼看过去清晨的光线可能感觉和近黄昏时相差仿佛,这是因为人类的眼-神经-大脑/心理有一套相当高级的、自我调节的智能化实时取景系统,让你感觉日常生活中各种明暗场景并没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达到一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
但如果你在相机上拿一模一样的参数去套某两个场景,曝光出来的亮度差异却可能天差地别,好比7kg和10kg的东西若叫你手提也只能感觉这个“轻”一点点,那个“重”一点点,只有拿秤才能量出两者物理参数上的不同
其实不止单反,过去凡光学取景的相机都存在这个问题,最早的照相机甚至需要人工给定全部“光圈、快门、胶片感光度”才能拍摄,比方说现在这个瞬间,你知道眼前这个场景,需要多少光圈、快门、ISO才能拍出和你看到的差不多的亮度嘛?我估计绝大部分尤其是现在的摄影师应该 ...在一个学习气氛这么强烈的帖子中,借用一方宝地,问个问题,楼主莫怪啊。
请问各位,照片回放时显示的直方图怎么解读?
通过看直方图能指导正确调节曝光参数么?
还是根本不用理会直方图,自己看照片回放本身或者实时取景就足够了...
或者直方图还有什么别的意义或用途?
先行谢过各位网友。
泡网分: 2.667
帖子: 2658
注册: 2014年03月
A6KStart 发表于
请问各位,照片回放时显示的直方图怎么解读?
通过看直方图能指导正确调节曝光参数么?直方图:横轴=亮度,纵轴=像素数量(相对值),
真实世界里的物体有不同的对光线的反射性能,加上光源从不同角度,不同照度(专业名词,就是亮度)照过来。,相机设定曝光参数以后,传感器就可以记录物体影像,同时也会用直方图表示曝光效果。
1用一个简单场景来说明,一副黑白棋盘,首先,不放任何棋子,在棋盘上放置一块标准中间灰版,也称18度灰板,对着灰板测光,然后拿走灰板,按下快门,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是,黑的是黑的,白的是白的,直方图的表现是横轴上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高耸一长条。两条差不多高。
2往黑白棋盘上放黑棋,一半白格子里放黑棋,一半黑格子空着,然后用刚才的拍摄参数再拍一张,照片仍然是黑白分明。直方图的表现为,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一条小隆起。说明:黑的很多,白的很少,白格子被黑棋遮掉了很多。
结论:看直方图需要大量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判断曝光是否合理的作用。
举一个稍微特别点的栗子,临近夜晚,大片水面上一只孤零零的白鹭在捕食,虽然可以称为白鹭,其实羽毛不会很白,直方图上应该是1/3位置再靠近点右侧边缘有一条隆起,如果是这样,曝光基本准确,如果这个表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可以按快门了,如果希望更暗一点,再调整。
再举一个扑通栗子:白天,森林,白屋,侧顺光,一条石子路通向白屋。白屋面积占6分の1,还有白云蓝天,直方图应该是从左向右逐渐堆高,到邻近右侧时向下收缩,
泡网分: 0.126
注册: 2012年04月
测光还是需要了解的,微单虽然是可以所见即所得,自己调参数,把曝光调整到自己认为可以为止。但这是对慢拍的时候而言。如果你需要拍活动,拍一些稍纵即逝的场景等等,你需要相机的自动测光来辅助。这下问题来了,怎么控制相机的测光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例如拍人,顺光逆光,你都用平均测光,可能人脸是黑的,或者过曝。如果用中心测光或者点测光,构图人不在中央呢?如果先测光后构图,你的测光部位选在哪里?
泡网分: 0.077
注册: 2015年07月
陈道迪 发表于
直方图:横轴=亮度,纵轴=像素数量(相对值),
真实世界里的物体有不同的对光线的反射性能,加上光源从不同角度,不同照度(专业名词,就是亮度)照过来。,相机设定曝光参数以后,传感器就可以记录物体影像,同时也会用直方图表示曝光效果。
1用一个简单场景来说明,一副黑白棋盘,首先,不放任何棋子,在棋盘上放置一块标准中间灰版,也称18度灰板,对着灰板测光,然后拿走灰板,按下快门,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是,黑的是黑的,白的是白的,直方图的表现是横轴上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高耸一长条。两条差不多高。
2往黑白棋盘上放黑棋,一半白格子里放黑棋,一半黑格子空着,然后用刚才的拍摄参数再拍一张,照片仍然是黑白分明。直方图的表现为,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一条小隆起。说明:黑的很多,白的很少,白格子被黑棋遮掉了很多。
结论:看直方图需要大量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判断曝光是否合理的作用。
举一个稍微特别点的栗子,临近夜晚,大片水面上一只孤零零的白鹭在捕食,虽然可以称为白鹭,其实羽毛不会很白,直方图上应该是1/3位置再靠近点右侧边缘有一条隆起,如果是这样,曝光基本准确,如果这个表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可以按快门了,如果希望更暗一点,再调整。
再举一个扑通 ...谢谢耐心解释,我又查了一下百度知乎等处的介绍,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至少明白那些高高低低的峰谷是什么意思了,具体指导拍摄还要看实践了。
泡网分: 2.667
帖子: 2658
注册: 2014年03月
A6KStart 发表于
谢谢耐心解释,我又查了一下百度知乎等处的介绍,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至少明白那些高高低低的峰谷是什么意思了,具体指导拍摄还要看实践了。直方图也可以在拍前开启。a7系列,其他不知道
比直方图更简单更容易进步的是曝光提示。外加区域曝光系统的理解。
泡网分: 54.483
帖子: 3209
注册: 2001年11月
陈道迪 发表于
直方图:横轴=亮度,纵轴=像素数量(相对值),
真实世界里的物体有不同的对光线的反射性能,加上光源从不同角度,不同照度(专业名词,就是亮度)照过来。,相机设定曝光参数以后,传感器就可以记录物体影像,同时也会用直方图表示曝光效果。
1用一个简单场景来说明,一副黑白棋盘,首先,不放任何棋子,在棋盘上放置一块标准中间灰版,也称18度灰板,对着灰板测光,然后拿走灰板,按下快门,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是,黑的是黑的,白的是白的,直方图的表现是横轴上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高耸一长条。两条差不多高。
2往黑白棋盘上放黑棋,一半白格子里放黑棋,一半黑格子空着,然后用刚才的拍摄参数再拍一张,照片仍然是黑白分明。直方图的表现为,左边高耸一长条,右边一条小隆起。说明:黑的很多,白的很少,白格子被黑棋遮掉了很多。
结论:看直方图需要大量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判断曝光是否合理的作用。
举一个稍微特别点的栗子,临近夜晚,大片水面上一只孤零零的白鹭在捕食,虽然可以称为白鹭,其实羽毛不会很白,直方图上应该是1/3位置再靠近点右侧边缘有一条隆起,如果是这样,曝光基本准确,如果这个表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可以按快门了,如果希望更暗一点,再调整。
再举一个扑通 ...十多年前无忌有个专门的曲线贴,涉及到判断直方图的,都没有这几段讲得清晰。这里几个例子分析得好,赞一个!
就数码曝光,我自己按向右曝光原则,仅仅用高光警告来检查高光溢出。不同厂家基本都有此功能,名称不同,遗憾的是唯SONY的高光警告设计有bug,在+2EV(未溢出部份也)警告,无法方便使用此功能,A7II还未改设计实在奇葩!
不得不说:此贴里仍有少数坛友把一个曝光原理的应用硬是往微单跟单反打架话题上扯,对器材吹毛求疵对自己呢?再翻看看拍的PP……实在可笑。 本帖最后由 PC老头子 于
17:21 编辑
泡网分: 1.341
帖子: 1333
注册: 2012年07月
测光,傻瓜自动功能之一。
绿档,A档,s档辅助功能,让相机自动帮你“决定”曝光程度。
EVF,ovf都需要,
但索尼实时取景所见即所得,玩M档自由创作,测光功能可以退休。
泡网分: 2.667
帖子: 2658
注册: 2014年03月
PC老头子 发表于
十多年前无忌有个专门的曲线贴,涉及到判断直方图的,都没有这几段讲得清晰。这里几个例子分析得好,赞一个!
就数码曝光,我自己按向右曝光原则,仅仅用高光警告来检查高光溢出。不同厂家基本都有此功能,名称不同,遗憾的是唯SONY的高光警告设计有bug,在+2EV(未溢出部份也)警告,无法方便使用此功能,A7II还未改设计实在奇葩!
不得不说:此贴里仍有少数坛友把一个曝光原理的应用硬是往微单跟单反打架话题上扯,对器材吹毛求疵对自己呢?再翻看看拍的PP……实在可笑。首先向你致敬。器材是我们的手。对手都不熟悉就表奢谈手有多差。
这段时间在看风雷化雨关于后期的文章,外号巫师。向右曝光可以无视过爆提示,佳能可以对最亮部加3.7ev,索尼传感器公认比佳能宽,因此同样加3.7应该没问题。
下图为+3.3ev的效果,(不是最亮部,后期略加对比度)
泡网分: 15.934
注册: 2006年10月
用过一次全手动的胶片相机.就明白了.
任何相机如果没有机内测光系统.就需要全部靠人设定.
你在显示屏上看见的就是机内测光后,给你的效果展示
泡网分: 2.667
帖子: 2658
注册: 2014年03月
不再少年时 发表于
测光还是需要了解的,微单虽然是可以所见即所得,自己调参数,把曝光调整到自己认为可以为止。但这是对慢拍的时候而言。如果你需要拍活动,拍一些稍纵即逝的场景等等,你需要相机的自动测光来辅助。这下问题来了,怎么控制相机的测光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例如拍人,顺光逆光,你都用平均测光,可能人脸是黑的,或者过曝。如果用中心测光或者点测光,构图人不在中央呢?如果先测光后构图,你的测光部位选在哪里?最快都快不过事先做好准备。
说起街拍,好像都是在抓拍的,但是,换个思路,能不能等拍呢?首先找个环境,比如看见一所大门,可以作为某地的地标,很特别,再看光线,侧面光,很好,侧顺光,也不错,侧逆光?不怎么好,如果不够好,一个字:等,等到光线角度差不多了,可以开始测光,对焦,全部手动完成,再然后,还是等,等的过程中,隔10分再检验一下,接着等,等啥?等奇迹,出现一个小孩儿,或者骑车飞过怎么样?或者俩小孩抱着球来踢怎么样?。。。
多一点等拍,少一点抓拍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54
注册: 2015年04月
我是菜鸟新手,我网上搜过这类型的教程,几乎都是单反的内测光原理,但如果是微单还需要测光吗?其实我还没真正理解测光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只用过微单,基本成像结果可以在取景器和显示屏上看到,而且我用的是M档,曝不曝光可以在取景器里看到啊,过曝或欠曝不是调快门就是调光圈调ISO,那测光到底是用来干嘛的?测过光我的照片会好看很多吗?实在不理解 本帖最后由 NEOSAMA 于
05:22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所有:&&&&&主题:索尼微单上最好用实用的镜头是?
泡网分: 4.124
帖子: 3865
注册: 2012年11月
1,1650套头。
这头虽然是半幅,但配机的,价格便宜,焦段也实用性高。
2,50f1.8oss
这头算是良心作品,定焦算索尼里比较廉价的,收到2.2,2.5就能有不错的虚化效果。
而且带防抖。
全幅头,廉价,焦段实用性高,防抖。
这头有人对比过索尼的28f2。
这两个头28的边角差一点,价格却差不多。为了菜头的名声,这头还算过得去,就是没防抖有点吐槽。算是全幅里最小的原厂头吧,比28还短了一点。
不多说,半幅机便宜,中长焦,自动对焦,防抖。
以上是个人总结的一些实用好用的镜头,大家可以补充。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6800&&回帖:152 &&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6年01月
之前买的A5100,配了3个头
E10-18 F4&&OSS 残幅超广必备 带防抖
E18-105G F4 OSS 素质极高 电动头 带防抖 内变焦&&开了机内校正基本无畸变 缺点:傻大黑粗
E35 F1.8 OSS 等效50焦段,确实没E50锐
后来入了A6300,发现有几个A口镜头很值得入手
LA-EA1 咸鱼300-350能收到
16-50 F2.8&&SSM&&1800左右就能收到成色很好的,对焦迅速&&缺点:傻大黑粗,16端畸变大 机身无法校正
85 F2.8 SAM 全幅头,二手800左右,Sonnar G90的复刻版 缺点:对焦声音略大 暗光下自动对焦困难
55-300 SAM 素质比55-200好多了
泡网分: 5.406
注册: 2010年03月
[quote]大王独行天下 发表于
1、性价比第一高的,非18-55狗套莫属。虽然都说与1650半斤八两,但是我觉得1855的解析力和操作手感远超1650,价格比1650还低200元.
2、性价比第二高的,55-210狗变,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解析力与小白兔无肉眼可见的差距。光线不好的时候,我一般就不拍了。
泡网分: 2.28
帖子: 1030
注册: 2016年05月
AreX 发表于
你说的这几个正好都用过……心疼楼主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01
注册: 2016年02月
dmgl 发表于
现在静下心来在玩的几个镜头:
半幅: E16-70F4(主要用于挂机旅游),E24F1.8,E50F1.8 OSS。
长焦:24-600F2.4-4,就是RX10III上面等效135的那一颗(这镜头自带机身)。
全幅:不说了,目前都出掉了
才发现,这是个老帖了,有意思!绝对是经典的组合啊
泡网分: 13.261
帖子: 2059
注册: 2008年09月
e20这头素质如何? 很小巧啊
泡网分: 0.437
注册: 2008年06月
现在静下心来在玩的几个镜头:
半幅: E16-70F4(主要用于挂机旅游),E24F1.8,E50F1.8 OSS。
长焦:24-600F2.4-4,就是RX10III上面等效135的那一颗(这镜头自带机身)。
全幅:不说了,目前都出掉了
才发现,这是个老帖了,有意思! 本帖最后由 dmgl 于
09:56 编辑
泡网分: 31.987
帖子: 2110
注册: 2004年05月
全幅性价比高的。
2. 二手或水2470/4
泡网分: 0.01
注册: 2016年11月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0.783
帖子: 3794
注册: 2004年06月
Luckeer 发表于
手里有16-50、55-210、28/2、E50/18、FE50/18、28-70、720G。
大部分都是你们说的实用头。能否评价一下,谢谢。
泡网分: 7.93
注册: 2009年11月
手里有16-50、55-210、28/2、E50/18、FE50/18、28-70、720G。
大部分都是你们说的实用头。
本帖由 Xiaomi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8.452
注册: 2002年12月
我有一个FE 55/1.8,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镜头,分辨率高、对焦速度快。
泡网分: 5.759
帖子: 3114
注册: 2009年10月
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具体到索尼镜头,想想也知道。
本帖由 SM-N9009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494
注册: 2013年06月
1、性价比第一高的,非18-55狗套莫属。虽然都说与1650半斤八两,但是我觉得1855的解析力和操作手感远超1650,价格比1650还低200元.
2、性价比第二高的,55-210狗变,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解析力与小白兔无肉眼可见的差距。光线不好的时候,我一般就不拍了。
3、我有3个半幅机身,以上两个狗头是我外出时必带的,另外搞了个FE28,3机3镜,不用换镜头。
4、玩过一些G28、G45等手动镜头,现在只留了两个,康泰时D28/2.8和美能达MD 50/1.4,其余皆已转让。
上一个近期用1855拍的夜景图。
本帖最后由 大王独行天下 于
10:12 编辑
泡网分: 4.915
帖子: 2627
注册: 2011年04月
看了这么多争论,其实越来越明白了,虽然E口卖得好,但是还是离A口系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A口几个常用头和大三元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泡网分: 13.353
帖子: 3993
注册: 2009年02月
现在还多了30/1.4 DN C
泡网分: 0.692
注册: 2014年09月
18 105 F4 G
泡网分: 0.692
注册: 2014年09月
这个头也不错, 18 105 F4 G 本帖最后由 匹克奥林 于
01:26 编辑
泡网分: 9.587
帖子: 1334
注册: 2009年10月
个人以为应该是16-35/4,35/1.4次之。16-35可以应付大多数场合场景,35可以拍摄质量很不错的图片。
泡网分: 0.033
注册: 2016年03月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0.0.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277
帖子: 11344
注册: 2004年01月
fe28& &千值万值
fe55& &略重略贵&&但也好用实用
泡网分: 0.132
注册: 2011年11月
泡网分: 30.474
帖子: 2110
注册: 2004年02月
16-50 套头
泡网分: 30.474
帖子: 2110
注册: 2004年02月
16-50 套头
泡网分: 0.579
注册: 2016年06月
翻了这么多页,就只有一个人说10-18的?
泡网分: 4.124
帖子: 3865
注册: 2012年11月
抬起脚步走…… 发表于
怎么没人讨论索尼E18-200mm OSS银色那只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呢,这只镜头旅游很适合18105还好,光圈
泡网分: 1.542
注册: 2016年05月
西毒没有疯 发表于
55-210,,,用过在7R上,,,锐!西毒没疯你疯了。
泡网分: 0.015
注册: 2015年12月
怎么没人讨论索尼E18-200mm OSS银色那只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呢,这只镜头旅游很适合
泡网分: 50.062
精华: 1帖子: 4784
注册: 2002年06月
divino 发表于
记错了,应该是FE 28 f2对,最好用的我也觉得是这个!
泡网分: 1.389
帖子: 1335
注册: 2013年01月
最好和最实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泡网分: 6.034
注册: 2008年08月
要求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实在没啥好比较的
本帖由 iPhone 4S 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6000测光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