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问题我感到了很多人对中文系的极大恶意啊!虽然我们学的东西是没什么卵用,但是我们并不作,好嘛←_←。作的是人和他学什么有什么关系。就因为学了中文,人家很多人要么以为我们文艺,要么以为我们作。我们很无辜的。T_T&br&~~~~~~~我是答题的分割线~~~~~~~~~~~~~~~~~~~~~~&br&来回答答主的问题。&br&是不是能一样,要看怎么自学,和自学了什么。&br&如果只是喜欢文学,为了自学去看很多文学作品。那是文学爱好者,你只是爱好文学,喜欢都文学书籍而已。你读得再小众,也不能说和学中文的就一样了。&br&&br&中文的文学研究也是一个系统性,理论性的文学研究。也许在外人看来,我们是学怎么做阅读理解的。我们的研究,也就是做阅读理解。但是它是这样,也不全是这样。&br&&br&大家所谓的阅读理解是文学研究的第二步,叫做文本分析。大部分的文学文本研究是以这个为基础的,然而并不是全部。&br&&br&你有了一个文本分析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在做文学研究了。那只是你对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剪裁,你要做的还有很多。然后你就要进入系统化的步骤中去。&br&&br&你分析了文本,你得把你理解的东西组成一个系统啊!不是理解就可以的,这段是这个意思,那段有那个深意,并不是文学研究。比如你分析了村上春树的文本,你就得有把你的分析系统化。你看了很久,认为村上春树有这么多多的意思想说。但是你要有一个切入点把你认为的意思统合起来的。例如吧,你统合为了,村上春树的追寻叙事主题。&br&&br&那么你的研究就正式开始了。只是把分析统合为一个主题也并没有完成文学研究的。文学研究也是理论化的东西。还以村上春树为例,你搞出了一个追寻叙事主题了。你研究的理论部分也就开始了。你得去了解古今中外的其他追寻叙事主题是个啥?它们怎样分类的?有什么演变?村上对这个主题的书写有哪些是继承?有哪些又是创新?这个主题有着怎样的文化学意义?它的神话原型又怎样?在哲学上和心理学上有什么相关的理论?关于村上春树的前人研究认为是如何的?这些前人研究那些你赞同?那些你认为要改进?村上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和他选择这个主题有什么关系?&br&&br&总得来说,你得大致搞清楚了这些东西你的理论化研究才算是大概完结了。而这样还是不够的。这些理论也还是材料的一部分,你得系统化的剪裁你研究过的这些理论,把它们搞成是一个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切题的东西,并且不断的对照村上的文本,不断的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本分析。你的研究才能搞完。&br&&br&这个还是最接近楼上所谓阅读理解的主题研究。如果不做主题研究,在理论化那步上还要更加难走和复杂。&br&&br&所以谁跟我说文学研究容易,我(ノ=Д=)ノ┻━┻。知不知道国外的大学最难学,最难毕业的专业之一就是文学啊!你得有理论,你得有材料,你得有创造性的分析,你得有新的材料。你的论文不能自相矛盾打起战来。&br&&br&现在我们明白文学研究不太容易了吧。但是它并不是不能自学(东拉西扯到最后回答问题,我们就是会东拉西扯)。因为只要你智商够用,看书理解能力没问题,还会基础的查资料方法。你完全可以去自学,只要照着我上面说的你也可以搞出村上春树的追寻叙事主题研究。但是你要有时间!!!有时间!!!&br&&br&你也看到了,要进行文学研究要搞清楚那么多的领域和问题,要看的书比山多。你有时间去看吗?文学理论是一个系统你不看前人的可能就搞不清这个人的,那就得系统化的学习理论。而文学理论比山还多,你就是每一个只知道个皮毛,也够好好看一阵子。而且研究文学的人,最讨厌人家说他搞的没卵用,所以越是后现代的文学理论越是难的不得了。看书都未必看得懂,而别人也没法教会你,那个别人他也有点云里雾里。&br&&br&这就是文学研究,它的确可以自学不如说最需要的就是自学的能力,因为老师只能带你入个门。其他的深入的东西实际上是看你自己的研究兴趣不断深入自学来的。&br&&br&因此,题主,看着我真诚的眼神⊙▽⊙,为什么要踏上这个不归路???你干嘛要给自己找麻烦???人家还说你是搞阅读理解的,你还不挣钱。&br&&br&所以别去自学什么文学,当个爱好者最幸福。&br&~~~~~~~我是吐槽的分割线~~~~~~!~~~~~~~~~~~~~~~&br&&br&楼上的,谁再说自学文学很简单,文学研究就是阅读理解。请来和我一起阅读理解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分形。这是我老板的研究项目,我真诚的等待你的帮助。
看到这个问题我感到了很多人对中文系的极大恶意啊!虽然我们学的东西是没什么卵用,但是我们并不作,好嘛←_←。作的是人和他学什么有什么关系。就因为学了中文,人家很多人要么以为我们文艺,要么以为我们作。我们很无辜的。T_T ~~~~~~~我是答题的…
&p&等等!这题是在问“教科书”??我一直当哲学书一般来回答了,抱歉抱歉审题不认真………………(自戳双眼)&/p&&p&如果是教科书的话:&/p&&p&1)为了考研什么什么……:&/p&&p&请参考“高考政治科学习法”,本答案不提供洗脑包、相关教程等望周知。&/p&&p&2)zqsg地用教材来入门哲学(这里的教材指比如《大问题》、梯利《西方哲学史》这种,国内也有若干好的,还没机会仔细看):&/p&&p&那么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找好的“教科书”,若这教科书是坏的,你读书的效率再高也是白搭。&/p&&p&&br&&/p&&p&然后参考原答案:&/p&&p&(其实,很多哲学家留下来的著作严格来说就是他自家的教科书,因为那些其实都是上课的课堂笔记(比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的大部分著作),这些课堂笔记搜集起来整理好,给这些哲学家过目一遍,就等于成了这个哲学家硬点的教科书。&/p&&p&所以哲学界的教科书和原著之间嘛,也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啦(强行挽尊))&/p&&p&&br&&/p&&p&&br&&/p&&p&&br&&/p&&p&原答案:&/p&&p&&br&&/p&&p&&br&&/p&&p&只谈哲学类书籍的阅读。&/p&&p&0)动机&/p&&p&到底为什么要读哲学书?&/p&&p&读哲学书不能为中华之崛起做贡献,不能更有效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读哲学书容易导致失业。&/p&&p&读哲学书有可能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业。&/p&&p&所以为什么要读哲学书?为什么要有效率地读哲学书?&/p&&p&找到一个强的动机,才能让你有效率的读书,否则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是最低效的。&/p&&p&(本文不附送“哲学之重要性”鸡汤洗脑包,望周知)&/p&&p&&br&&/p&&p&1)不要拿原著来入门,而是拿入门书来入门。&/p&&p&哲学类的书,因为写的都是字,而不是公式啊什么高大上的东西(逻辑学除外),会给人一种0门槛的感觉,于是只知道康德是哥尼斯堡人的哲学爱好者们就开始捧着本砖头(《纯粹理性批判》应该是最大赢家)就开始看,一字一句地读,一行一行,似懂非懂,读得津津有味……&/p&&p&这种方法不是说全无助益,但是确实效率很低,而且并没有什么必要。我知道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中二病(我也有过),就是直接霸王硬上弓看一本听说很牛的哲学著作,结果居然看懂了一些,觉得自己碉堡了,未来要做中国哲学界一哥了。&/p&&p&但是实际上呢?随便去挖一本《西方哲学史》,看一下相关章节,上Youtube看两个入门视频,懂的东西一样多。&/p&&p&“那能一样吗?我这是看原文看出来的!……”&/p&&p&是是,不一样,你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就酱(可能还对这个哲学家有更深的恐惧)。&/p&&p&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对某个哲学领域或者某个哲学家没什么了解,请先阅读一些入门书或简介、哲学史之类,在理解其哲学框架后再读原著。&/p&&p&&br&&/p&&p&2)了解哲学史。&/p&&p&我觉得,大部分人觉得某个哲学家很难,读他的东西读得很慢,其实是因为他们研究这个哲学家的时候都平地起高楼(某些中文翻译加重了这种情况),导致这个哲学家或者这种思潮没有在哲学史背景下被考察,从而让人觉得非常诡异和莫名其妙,进而耽误大量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其思想本身。但是如果对之前的哲学有很好的了解,你就会明白,每一个哲学家都是在回应或者解决前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把前人的思想批判一番,这样,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本身就变得好理解得多了。&/p&&p&&br&&/p&&p&3) 带着问题去读。&/p&&p&听上去很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确实和“效率”有关:如果你只是为了读这本书而读这本书,倒是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因此你的“效率”难免是比较低的,因为你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了解,你在乎的是书本身。但是当你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时候,你就没有这么大的耐心,你就会开始狂跳,开始翻翻翻,这样读书的效率自然就高了。&/p&&p&不过,带着问题去读的一般都要入了门才有效果,新手外行如果这样做一般都会死得很惨,因为他们常常会迷失在文字的海洋中……&/p&&p&&br&&/p&&p&4)最后,多读几遍,才最有效率。&/p&&p&读哲学经典不是搬砖,不是搬了一块算一块,因此不要以为看完一遍就完了,看完一遍就大功告成了,看完一遍就扔了。我的感觉是,很多书(特别是经典和原著),读到第二、第三遍的时候意思才出来,我们才领悟到里面的深刻含义和洞见,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不是当代的流行小说,而恰好就是这类的经典,所以耐心把经典多读几遍,反而比只读一遍更有效率——因为只读一遍,得到的东西是比较少的,读了第二、第三遍,第一遍的效用才能发挥到最大。所以,要有耐心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就像那句谚语说的:nemo sapiens, nisi patiens(无有耐心,弗得智慧)。&/p&&p&&br&&/p&&p&&br&&/p&&p&Ex(送给已入坑的):死线是第一生产力。&/p&
等等!这题是在问“教科书”??我一直当哲学书一般来回答了,抱歉抱歉审题不认真………………(自戳双眼)如果是教科书的话:1)为了考研什么什么……:请参考“高考政治科学习法”,本答案不提供洗脑包、相关教程等望周知。2)zqsg地用教材来入门哲学(这…
谢邀~~&br&本人对国内英美文学研究界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能尽自己一时能想到的列举几个。&br&&br&1.钱锺书,《谈艺录》中有一些比较文学的东西。&br&2.林语堂,《语言学论丛》《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br&3.梁实秋,《英国文学史》&br&4.王佐良,《英国文学论文集》&br&5.陆谷孙,《莎士比亚概览》&br&6.余光中,《英美现代诗选》&br&7.王守仁,《英国文学简史》&br&8.王友贵,《乔伊斯小说里的声音》&br&&br&很多国内英美文学学者同时也研究翻译,语言学和比较文学,所以有时候界限不是很清楚。&br&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有高人出来补充和改正。
谢邀~~ 本人对国内英美文学研究界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能尽自己一时能想到的列举几个。 1.钱锺书,《谈艺录》中有一些比较文学的东西。 2.林语堂,《语言学论丛》《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 3.梁实秋,《英国文学史》 4.王佐良,《英国文学…
看到这个帖子和大家的回答不禁想起当年入坑以及这么些年在坑里爬以为总有一天会爬出生天的经历。。。(至今还是在坑里!!)当年进了英语(英美文学)这个专业其实最开始就是当语言专业在学,毕竟得&b&打底子&/b&,事实证明哪怕囫囵吞枣地狂读也对后来的高坡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br&&br&很直脑筋地觉得学这个就得去&b&英语国家&/b&,然后因为口语和文化偏好所以死心塌地来大英腐国了。国内的话其实很多精力要分到基本语言训练,翻译,甚至语言学(当然这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但在英国,English 是比较纯粹的文学系,像我在杜伦,英文系是独立于翻译和语言学的一个系,而且几乎和他们没有什么往来。。上课也是比较经典而传统的划分法,时代和类别,我一时脑热读现代诗歌,别人看我都一脸“烈士,走好”的决绝。。几乎每个朋友问到我的专业(除了同专业和逼格更高的哲学神学古典学)都先来一句“听说是世上最难的专业哦亲”,其实他们的意思大概是指文学的某种难以捉摸,很多时候不是光靠勤奋就能学到东西的。在国内似乎只有中文系才是跟文学直接相关的,但其实我更愿意认为自己现在学的就是&b&很纯粹的文学&/b&,甚至对文本的分析要多于学习理论(听说国内和欧洲大陆的文学课理论学习的比重更高)。专业已经比较小众了,有些课更小众,连教室都免了,直接去教授办公室三五个人合围坐下还能喝杯茶吃点饼干,然后就是必须开口说话还得说好。不要怕犯错误,一定要尽力表达并且有东西表达,没有下课了赶紧看书去。你不说就没机会说了因为大家都抢着说,而且因为人少,不说话的反而显得特别扎眼。这样的交流很有效。&br&&br&生活很简单,有&b&导师和图书馆&/b&就够了。。当然强大的数据库是睡得安稳的后盾。写论文找不到足够的引用是很惨的事情,因为你会失去参考坐标,像行走在大雾里找一只知更鸟(哈哈略英国风)。所以光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基础阶段读文本就够呛了。读书就花掉了我能安排的几乎三分之二时间,剩下的写论文。。根本没有空闲跟很多其他同胞一样前脚刚下希思罗机场后脚就奔欧洲玩儿去了。。同专业的中国人很少,但并不是没有,近几年每年都会有一到两个新生,所以彼此还是比较容易认同的,虽然平时也都是独来独往,也很少跟其他中国人抱团,或许读这个专业的都比较耐得住寂寞?(其实是没有时间感到寂寞。。或者寂寞了也没时间找人排解。。或者找到了那个人没时间陪你。。)&br&&br&就业前景的话一般是回国内大学当英语老师。我同专业的几个朋友除了英语是母语的,英语都强得云淡风轻,教英语完全不在话下,母语跟英语非常不同的学生也同样强悍(包括中国人,日本人和波兰人),甚至都很有意识用本国文化的视角审视英语文学,老师也从来不区别对待,所以这并不成为很充分的理由去说明我们就处于劣势。本人算是资质比较鲁钝的,忝列门墙,只能想想万一连&b&大学英语老师&/b&都当不成的话是去教雅思还是去当刊物编辑(虽然这些年文学刊物好像也以为除了中文系就没人读文学了。。)&br&&br&前面有人提到文学缺乏规范所以难学,其实这正是文学的特点。它锻炼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素养,对事物的敏感,多角度独立判断,对美的欣赏,社会责任感,等等。或者就是所谓&b&全人教育&/b&,无用之用。至少在英国,English作为文学系依然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全英大学排名也经常提及这个专业作为一个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英国,所到之处只要谈起我在读English (除了出入境检查),人家都会觉得很不错,在国内提到这个,对方只会转移话题或者谨慎地说“听说英语专业是全国最不被看好的专业之一那你还为什么。。。”&br&&br&嗯,暂时就这些。很高兴在知乎遇到散落天涯的同道们。&br&&br&&br&———————————————————————————————————————————&br&&br&应提问的朋友 @Sydney 补充:&br&&br&如果是比较积极开朗的性格,在杜伦大学读文学也会是很丰富的体验。我上面讲的很多是个人学习研究中比较冷板凳的一面,但其实系里面的活动还是蛮多的,虽然也多是和学术有关。。课程设置当然就已经很多样化了,本科的我印象不是很深,但记得还是挺全面的,而且有很多面向全系公开的讲座和小型讨论会,所以有不少机会接触到学界大牛。也时常会有诗歌朗诵会,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主题酒会(和大牛和前辈搭讪的绝佳机会,不好意思又押全韵了。。),本科生感觉对English Society比较感兴趣,类似于国内文学社。 然后现在也有了几家新老文学杂志以及强大的创意写作课程,所以喜欢写诗或小说的有福了~~话说昨晚才刚刚去了一场杜伦诗歌主题展,系里还有好几个写诗的老师和学生,这几年感觉劲头很好。听说现在本科最后一年也可以选一门创意写作课了。&br&&br&杜伦文学系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传统的,很少听说讨论后现代的讲座,对浪漫主义研究很重视,当然我也慢慢意识到浪漫主义的遗产对现代文学有多重要了(或许是因为软性接触多了使然。。。)。所以我觉得杜伦文学系实行的还算是在英国比较正统的文学教育吧。去旁听过本科生的公开大课,那个认真啊不考勤还全场坐满以及刷刷做笔记和敲键盘的声音。。而且大课也让不少教授上场,可见学术资源丰厚(英国不同大学教授数量差异有时候很明显)。至少硕士及以上很多时候是主题为骨干,然后扩展开来发散学习,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研究深度,谁也不敢轻易瞧不起谁。。听一个哲学博士说他有在教英文系本科的哲学选修课,所以跨学科学习是比较受支持的,而且杜伦的哲学古典学也很牛啊,真是羡慕。可以按兴趣结合学,也可以一头钻研某一方面,而且我觉得应该都是够学生学到饱的。&br&&br&其实在杜伦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学院,因为杜伦跟牛津剑桥一样实行学院制(或书院制),不同学院有不同的性格和学术偏好,系里的活动也经常在各个不同学院里进行(好像是跟主持的老师所归属的学院有关),所以有不少机会去逛各个学院以及在它们奢华古典的会客厅里喝酒听讲座。。。(没错,我就是这样开始学红酒的。。不学白不学啊酒都免费的。。虽然质量一般免费的大家都懂。。)&br&&br&以上。
看到这个帖子和大家的回答不禁想起当年入坑以及这么些年在坑里爬以为总有一天会爬出生天的经历。。。(至今还是在坑里!!)当年进了英语(英美文学)这个专业其实最开始就是当语言专业在学,毕竟得打底子,事实证明哪怕囫囵吞枣地狂读也对后来的高坡度学习…
&p&先介绍下自己背景,自己是某985汉语言文学本科,比较文学硕士,现在某国外高校Sinology Ph.D在读,应该基本符合楼主所说的科班出身。&/p&&p&这个问题都已经提出来一年了,不知道题主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中文本科四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功底,个人觉得,这是一串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标准,即便同一所学校同班的同学心中也有真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个问题很难量化。本科毕业好几年,自己一直是在文学领域读书,个人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按照这些步骤去读书去思考,就绝对不会逊色于绝大部分中文系大四毕业生,当然更是会远远超过大四时的我。&/p&&p&P.S 既然楼主是历史系的,这样的一个条件要好好把握,后面会讲到。&/p&&p&&b&首先,先讨论下需要读的书,这个算是最基本的东西。&/b&&/p&&p&我浏览了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案,有一些答案都给出了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必读的经典文献,这些书无疑都很有帮助。但实际上,对于中文系学生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书是必读的。就拿看上去人人必读的四大名著来说,中文系里一些男生没读过《红楼梦》,很多女生没有读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的原著更是好多人翻都没翻过,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中文系学生。&/p&&p&你始终要记住,真正成就你的,并不是像做完形填空那样读完各个版本的必读书目,而是你读过多少书,读过哪些书,是否把哪类书读通透了,是否能通过这些书发出你自己的声音。而具体要读什么书,还是要看你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p&&p&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中文系就像金庸笔下的少林寺,几乎不可能有人能精通七十二门绝技,所有人都是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门类修习,而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p&&p&由于题主问的是比较文学,因此就要有所选择,不讨论纯粹的中国文学,文献学等细分学科。目力所及,我这些年接触过的比较文学的同学在本科后期以及硕士阶段的研究基本不出以下四类,楼主也可以看看自己目前对哪个领域最感兴趣。&/p&&p&&b&第一类,国外纯粹理论思辨&/b&&/p&&p&做这一类研究的同学比较少,同样来说也是难度最大的。&/p&&p&这类研究看起来比较抽象,给一个样板大家就容易理解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十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类研究不是很倚重具体的文学文本,而是更强调对文学理论的思辨讨论,所以对文论的要求远远超过文学作品。同时,这一类研究对于外语的要求也就比较高,除了英语以外,最好精通法语或者德语中的一种。因为译著质量普遍较次,而且严重滞后,因此基本需要阅读原著。&/p&&p&因此,这类研究的起点比较高,出结果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很多时候要耐得住寂寞,正因为如此,身边做这一类研究的朋友屈指可数。慎始!&/p&&p&这一类研究相关的文献,我列举基本比较有代表性的通论,篇幅有限,就不列举专门研究了:&/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97597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学理论入门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来自知名的牛津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这本书可以作为导论来使用,看看文论到底是什么东西;&/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2868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366222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赵一凡老师的《西方文论讲稿》,非常轻松的笔触,从本科到硕士毕业阶段,我把这套书读了不下五遍,每次读都会很有收获。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并不是为你了讲授知识,而是为你勾勒出了一幅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地图,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喜欢的目的地。&/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05102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化研究关键词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汪老师的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迅速了解目前在国内较为流行的理论,类似的著作还有许多,王晓路,赵一凡,安德鲁·本尼特等人的著作也是很好的参考。&/p&&p&&b&第二类,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b&&/p&&p&相比第一类纯玩理论的,后面三类都要接地气很多。这一类研究基本上是一套理论结合一套文本的做法。在这一类研究中,理论是工具而非讨论的课题本身,因此,对文论的要求较第一类大大下降,对文本阅读量的需求就要高出许多。这一类研究相对来说起点要低一些,只要有了大量的作品积累,结合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就相对容易找到研究的课题。&/p&&p&文本作品就不推荐了,不建议题主通过阅读汉语版的西方文学史来了解作品,更建议去图书馆或者豆瓣这样的网站了解,这样更新更全,而且豆瓣的精良豆列能省去大量时间。这里推荐两本通论性著作,精读一下,收获会很大。&/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0420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册)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这套书会为你迅速勾勒一副欧洲文学的草图,之后的工作便是按图索骥了。这套丛书是张道真张真人翻译的,译文优雅信实。&/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98841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相关的著作很多,不过强烈推荐这本,伊格尔顿的语言很流畅,深入浅出,是这一类著作中比较好懂的一本,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等也可以参考。&/p&&p&&b&第三类,以西释中&/b&&/p&&p&顾名思义,这一类研究是通过西方的理论来讨论我们自己的文本。这种做法在过去曾经被认为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体现。但是随着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自信,以西释中已经不是过去的拿来主义,而是真正体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势能。&/p&&p&近些年在杜维明和成中英等人倡导的“儒家阐释学”在国际上就很有影响,许多老外都在做这方面研究,连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Hermeneutics(路特里奇阐释学指南)也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讨论Hermeneutics and Confucianism(阐释学与儒家思想)。&/p&&p&客观来说,相对于西方的文论,中国的文论并不发达,在过去,我们对于好多小说的研究往往是金圣叹一类的批注式。因此,这一类研究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如果角度选取得好,往往能够得到让人激赏的结果。而且,这四类研究中,这一类最容易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一方面,很多老外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因为是以西释中,我们在运用理论的时候被允许一定程度的“严肃误读”。&/p&&p&这一类的典籍,推荐几本我个人觉得最为精彩的,读起来也很有意思。&/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说者被说的时候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强烈推荐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ripture, Canon and Commentary&i class=&icon-external&&&/i&&/a&,&/b&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John. B. Henderson博士写的一本讨论中国儒家经典注疏阐述的著作。推荐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此书是该领域的代表著作,同时也是让大家看看老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达到一个多么博雅的地步,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以西释中的样板。&/p&&p&&b&第四类,平行研究&/b&&/p&&p&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国际上过去常见的一种做法,这些年在国内也比较常见,也时常会有很精彩的作品。所谓平行研究,就是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挑选出可以比较的文本或者理论加以研究,最能体现出比较文学中“比较”的精髓。在这一类研究中,文本和文论的积累都十分重要,文本可以通过逛豆瓣或者图书馆自己寻找,国外的理论可以通过上面的提到的几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p&&p&至于平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古典文论,这里推荐以下几种,读完这几本书,在中国古典文论这个领域就可以说已经略窥门径了:&/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02249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有时间一定把四卷本读完&/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19402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代诗话 (全二册)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最有特色的中国文论,一定要多读&/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3793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历代文话(全十册)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最新整理的成果,很重要。&/p&&p&平行研究很注重研究方法,需要判断出究竟哪些“比较”是有价值的,针对这个问题,这里也推荐三本典籍,希望题主有机会多读一读:&/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8104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道与逻各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这本书被很多老师视为比较文学的样本&/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98896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管錐編(全四冊)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读完这套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41534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比较文学领域貌似目前唯一的全国百佳论文,虽然豆瓣评分不太高,但是属于中规中矩的博士论文做法,各方面在当时来说都比较新颖,从实用主义角度上,可以多读一读。&/p&&p&&b&其次,再回复一下题主关于期刊的问题,期刊确实是很重要的研究风向标,有空翻翻目录都很有收获。&/b&&/p&&p&我读本科的时候,对于期刊一直没有好好利用,这也让我在后来交够了学费。我和我身边一些同学在本科的时候都认为期刊论文没有什么好读的,一方面CNKI上的论文稂莠不齐,一方面觉得读论文不如读书信息量大,但是这是一种误读。期刊比专著来说简单直接,往往针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的探讨,同时默认读者有背景知识,不会花太多篇幅进行知识介绍,所以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提升学养途径。尤其可以看看作者怎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展开批判性思维,消解敌论等等。&/p&&p&比较文学需要注重的期刊,大概归为以下几类:&/p&&p&&b&第一类是C刊目录上文学类的期刊,&/b&因为是C刊,文章的质量基本有所保证,每一期最好过一过目录,&b&人大复印资料&/b&一定要每期必读;&/p&&p&&b&第二类期刊是对你比较有帮助的专门领域的普通期刊&/b&,但是不在C刊目录上,所以平时要多留意。这种期刊上的文章质量也很高。以我自己为例,我平时比较留意的这类杂志有East and West, 符号与传媒,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等等。如果你有独特的见解,很有机会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写作论文的过程对你的帮助很大。&/p&&p&&b&第三类是外刊&/b&,现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可以用jstor,因此获取外刊论文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做的课题偏古典文学,所以并没有太关注比较文学类的杂志,而是更关注外刊里在古典文学上声誉不错的&b&&i&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i&&/b& &b&&i&T'oung Pao&/i&&/b&等等。国外的论文平均质量要高很多,篇幅一般也会比较长,遇到自己喜欢的一定要精读。&/p&&p&&b&再次,略微谈下研究方法&/b&&/p&&p&读书读得再多,我们最多只能算是个文学爱好者而不能算优秀的中文系学生。题主也谈到了身边老师对中文系的负面评价,由于文学的自由性与主观性,确实很多时候会有许多毫无价值的自说自话,身为中文系的学生,我也必须承认这一点。但是,那种自说自话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有有的放矢。因为历史系的背景,在研究的严谨性上,也许你会有一些优势。&/p&&p&既然题主是历史系的,就拿钱穆和顾颉刚来谈谈研究方法。&/p&&p&顾颉刚饱读诗书,被胡适称为在史学里称王,旁征博引,其《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洋洋洒洒,但是论证方法有时很粗暴,遇到不合己意的文献要么就打为伪书,要么就像对待荀子那样,说子思五行是荀子的笔误。&/p&&p&相反,自学成才的钱穆研究环境大不如顾颉刚,但是其仅仅从《汉书》中辑录的《刘向歆父子年谱》,向传统观念提出二十八处不可通,不仅回应了顾颉刚的大刀阔斧的旁征博引,也基本解决了今古文关于《左传》的争端。到现在,顾颉刚及学派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其弟子中有优秀的,但都算不上杰出,到今天顾门也基本偃旗息鼓了。而余英时,陈弱水等钱穆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现在却在全球中国史研究举足轻重。&/p&&p&如果有时间,多读一读钱穆一派的著作,学习钱门绵密细致的论证方式,可以更好地结合你历史系的学科背景,以后在中文系能够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p&&p&&b&最后,语言要加强,汉语和英语都一定要好好学&/b&,最好能再学几门语言,remember, the boundary of your language is the boundary of your knowledge. &/p&&p&贴上一段 Thomas Stearns Eliot 的 Burnt Norton,与题主共勉:&/p&&p&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br&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br&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br&If all time is eternally present&br&All time is unredeemable.&br&What might have been is an abstraction&br&Remaining a perpetual possibility&br&Only in a world of speculation.&br&What might have been and what has been&br&Point to one end, which is always present.&br&Footfalls echo in the memory&br&Down the passage which we did not take&br&Towards the door we never opened&br&Into the rose-garden. My words echo&br&Thus, in your mind.&br&But to what purpose&br&Disturbing the dust on a bowl of rose-leaves&br&I do not know.&br&Other echoes&br&Inhabit the garden. Shall we follow?&/p&&p&就这样吧,一边敲字一边感到无比的失落,缅怀被我无所事事浪费的本科四年时光。&/p&
先介绍下自己背景,自己是某985汉语言文学本科,比较文学硕士,现在某国外高校Sinology Ph.D在读,应该基本符合楼主所说的科班出身。这个问题都已经提出来一年了,不知道题主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中文本科四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功底,个人觉得,这是一串主…
看到之前两个答案,有些提到了日本文学史的发展,但是都说得不够系统,不然就是在穷举作家名和作品名。感觉没什么太大用处,我在这里答一下好了。&br&&br&其中讲到特别推荐的&b&作家&/b&和&i&&b&&u&书目&/u&&/b&&/i&我会用特别字体标出。(&i&想直接看书单的请去答案最后!&/i&)&br&&br&日本古代文学,我指的是明治以前,当中大部分作品其实都&u&乏善可陈&/u&,并没有什么特别浓郁的别具一格的“日本特色”,因为受到中华文学的影响,形式、内容、思想常常都是中国人玩剩下的,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用半调子汉字和注音符号书写三流中国文学”。有些人会说《源氏物语》多么伟大(我自己也是源迷,夕颜死的时候,源氏流放须磨的时候,源氏死的时候,还有最后宇治十帖等等很多地方都看哭过),但是实际上白居易、柳永这种中国的所谓“物哀派”(虽然我们自己不叫这个名字,不过中国应该叫啥?婉约?好吧我文学基础常识不好 = =)是日本物哀文学的祖师爷,而且,而且,从未被超越。“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种水准的句子,十几个世纪过去了,我是没见哪个日本人能写出来的。(与源氏物语同时代的柳永写的词,和后世被称为中国源物的《红楼梦》,大概是此派文学在词和小说领域的极限。源氏略胜在早和长,内容上则远远不及。)这样作为中华文明的附庸的没什么特色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封建社会的终结。&br&&br&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的日本,开始了全盘西化。和、中、西三种文化开始在日本全面碰撞交合,是日本文学开始展露眉头,形成自己的特色的时候,并且随着20世纪初现代日语系统语法的逐渐确立,这段时期可以认为是日本文学的“&u&青少时期&/u&”。(现代中文语法正式确立是1920年,变成了现在的与之前的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中日两国一样,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古代和现代的断代期。)&br&这个青少时期中,之前有些答案已经列举了一些有名的作家。其中有些人不说也罢。&br&总结一下的话,这些人中真正可提起的大概只有4人,列出来基本就是日本当代文学的祖师爷,他们四个人的承袭关系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af6a32b346239_b.jpg&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af6a32b346239_r.jpg&&&/figure&&br&虽然尾崎红叶与人合同创办同人志,泉镜花(笔名“镜花”来自“镜花水月”)吸收大量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师徒二人都力求文学上的革新,但是总体来他们还是承袭日本古典为主,中国古典和欧美文学对他们只是辅助性的影响。这两人的书可以随便挑着看,这里不做推荐。&br&另外一方面,&b&夏目漱石&/b&通晓古典中文(笔名“漱石”二字来源于《晋书》中的故事“漱石枕流”),汉诗好得不得了,他又去英国留过学,可以说本身就是中日西兼收,被日本成为“国民大作家”,印上了钞票。推荐早期的中长篇《少爷(或译作“哥儿”)》后期的中长篇《心》,以及短篇《梦十夜》。如果没时间看完三部,可只看&i&&b&&u&《心》&/u&&/b&&/i&。&br&受到夏目漱石和泉镜花影响的&b&芥川龙之介&/b&于日本文学,大概就相当于贝多芬之于古典主义时代和浪漫主义时代:&br&贝承前启后,师承于古典主义的巅峰莫扎特的,又开创了浪漫主义,是两个时代的断代人;而芥川龙之介就是日本文学的青少时期和高潮(大正末+昭和前)的断代人。风格兼具古典日文的高度艺术性和反映真实社会的现实意义,可惜的是他留下的作品比起很多日文大家来说少得可怜,有人甚至不把他放入正统日本文学中,但之后的每一个日本作家却都不免受他影响。1927年芥川自杀,然后硬生生炸出了日本文学的最高潮。&br&推荐作品按照最适阅读顺序有:&i&&b&&u&《蜘蛛丝》&/u&&/b&&/i&《蜜柑》《罗生门》//&u&&i&&b&《竹林中》《河童》&/b&&/i&&/u&也不错,但是情绪相当压抑颓丧,初涉日本文学又对192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不了解的人不建议看。&br&&br&&br&芥川龙之介之后,终于到了,大正末期的几年(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开始)和昭和年号前30年()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的&u&巅峰时期&/u&。&br&这短短的不到四十年间,日本整个国家经历了①十几年的动荡中的蓬勃发展,②十几年左右的疯狂的对外扩张,以及③十几年左右的一贫如洗和战后重建期。一个国家前前后后的大起大落,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德国勉强与之相并),就在这种罕见的历史背景下,不只是文学,连带美术等各种艺术门类都蓬勃兴盛。&br&日本在上一个时期连续打败了中国、俄国、德国,在1919年一跃成为世界一流资本主义列强(其实和现在阶段的中国很像),达到了整个国家在历史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1980年代泡沫经济不能算的),虽然有1923年大地震影响,但整体来说整个20年代国运都在快速的上升期,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而逐渐右倾的政府并不致力于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矛盾。这是①时代的日本社会背景。而此时国际的背景是,中国军阀混战,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开始由莫斯科向东方世界扩散。&br&所以日本文学界在此时有了大量的分化,其中最闪耀的两个流派是&u&无产阶级派&/u&和&u&新感觉派&/u&。&br&A.无产阶级派首要人物是小林多喜二,大概相当于日本的鲁迅(?好像风格不一样,鲁迅也不算是完全的左翼),代表作《蟹工船》。可能是我革命觉悟不够高,我并不喜欢这篇。有两个比小林多喜二年龄大一点的无产阶级作家,&b&叶山嘉树&/b&和&b&黑岛传治&/b&,我却很喜欢,推荐。&br&有一本两个人的小说选集,80年代李芒老师翻译成中文出版过,但是后来也没出过新版,由于年代久远这本书一般书店也不好找了,幸而网上能找到电子版,我在这里贴一下: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disk.weibo.com/s/dXEYous1lRg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disk.weibo.com/s/dXEYo&/span&&span class=&invisible&&us1lRg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侵删 = =)里面收录了叶山嘉树长篇&u&&i&&b&《生活在海上的人们》&/b&&/i&&/u&短篇&u&&i&&b&《水泥桶里的一封信》&/b&&/i&&/u&,和黑岛传治的代表短篇&i&&u&&b&《盘旋的鸦群》&/b&&/u&&/i&《两分硬币》《猪群》等,另外并未收录其中的,黑岛的唯一长篇&i&&b&&u&《武装的市街》&/u&&/b&&/i&,是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写的小说,和后面要提到的横光利一的《上海》一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30年发表当日即被日本右翼政府查抄,看看有多牛)。可惜现在市面上并无汉译。(其实我正在业余试着翻,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完工,目前已翻了大概四成 = =)&br&B.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是&b&横光利一&/b&(新感觉派的领头羊)和&b&川端康成&/b&(新感觉派的巅峰,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br&横光利一的代表作,也是新感觉派前期的巅峰之作就是发表于1928的&b&&i&&u&《上海》&/u&&/i&&/b&(2001年出版的横光利一文选,《寝园》这一本中收录了《上海》的汉译本)。前面说到芥川龙之介的死,炸出了日本文学的大爆发,而新感觉派的横光利一就是被芥川龙之介炸出来最大的一片。生前芥川龙之介曾和横光利一谈到过自己在上海的见闻,说横光利一也该去看看。横光在芥川自杀以后,按照他所说,到上海呆了一个多月,然后以1925年的“五卅惨案”为背景写成这篇新感觉派集大成之作,也是20年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短篇的话,推荐&i&&b&&u&《春天乘着马车来》《神马》&/u&&/b&&/i&(现在看来很搞笑的书名2333)和&b&&u&&i&《&/i&&i&头与腹》&/i&&/u&&/b&三篇。&br&其中《头与腹》的开头第一句是新感觉派&u&神句&b&A&/b&&/u&:“真昼である。特別急行列車は満員のまま全速力で馳けてゐた。沿線の小駅は石のやうに黙殺された。”&br&汉语翻译「&i&大白天,特别快车满载着乘客全速奔驰,沿线的小站像一块块小石头被抹杀了。&/i&」&br&再说川端康成,川端在20年代只是刚刚冒头,发表了《伊豆的舞女》等早期作品,他真正成为名家是我们说的这三十多年里的第②时期,也就是日本对外扩张时期的时候的事了。排在绝对第一位的代表作&i&&u&&b&《雪国》&/b&&/u&&/i&,1934年开始连载。当时疯狂军事扩张的日本,文坛上大部分人不得不选择,一是跟随右翼政府,为天皇威武国运昌盛歌功颂德,二是坚持左翼阵营,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反战写文。但是川端选择了第三条路,他谁也不管,远离政治。《雪国》中描写了生活描写了爱情,满是人性的光辉,其实到可以理解为另外一种反战。&br&《雪国》的开头第一句是新感觉派&u&神句&b&B&/b&&/u&:“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br&汉语翻译「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底下是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br&上面这两句新感觉派神句,是日本人人都会背诵的句子,很有代表性。&br&【补充开始】&br&除了无产阶级文学和新感觉派以外,还有两个流派也在1920年代兴起,值得关注。&br&C.日本推理。江户川乱步的出道作《两分铜币》在1923年发表。那时还只是起步阶段,日式推理的大蓬勃时期在战后。&br&D.日本童话。&b&宫泽贤治&/b&代表作&b&&i&&u&《银河铁道之夜》&/u&&/i&&/b&。这本很多人肯定都听过,我就不多说了。宫泽贤治的人生略悲剧,活的很短,37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给日本文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首先是日本的童话自有风格慢慢形成,其次他的想象影响了一票后世的漫画家,可以说没有宫泽贤治,日本的霸占全世界的当代动漫业可能会比现在少一大截战斗力。除了银河铁道还有《风之又三郎》和《要求特别多的食品店》,都是宫泽的代表作。&br&&br&——————分割,以上为150323以前更新,以下为150330更新——————&br&上次写完了日本文学的巅峰时期【大正末+昭和前半】(1920年代-1950年代)的第①部分,下面接着说第②部分。&br&虽说这三四十年是日本文学的巅峰,但实际上这个巅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像驼峰一样中间有个低谷,这个十几年的低谷期就是第②部分“战中时期”。(为了说明,我做了下面这张十分不严谨的图,纵轴是主观性强烈的伪科学概念“日本文学的好看程度”,横轴为时间:&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0844ff9fda075a9ccdc65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0844ff9fda075a9ccdc65_r.jpg&&&/figure&历史背景先是进入30年代,军国主义政府上台,国内矛盾被转化为对外扩张,上面也说过,之前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文学(在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初一度成为社会上的绝对主流)由于政府的高压态势(尤其是37年全面侵华开始以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本的左翼身份,有的人右倾,有的人秘密地继续创作,有的人不左不右写起了新感觉,写起了私小说,政府爱打谁打谁我才不管,有的人干脆就撂笔不写了(比如川端康成等,1936年前后一群人纷纷宣布封笔)。本来正处青壮期,繁盛的日本文坛,众人忽然间一哄而散。&br&所以基本上从3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战争后期,就鲜有好作品出现了。只有刚刚说的那些没有政治倾向性的,反倒是这个低谷中仅存的亮点,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开始连载,内容无关政治,故而得以存续),比如1937年&b&永井荷风的&/b&&i&&b&&u&《濹&/u&&u&东绮谭》&/u&&/b&&/i&和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br&永井荷风是1879年出生的人,比上面提到的好多年轻作家都年长,《&b&濹&/b&东绮谭》是他后期的作品了,他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分别是受左拉的自然主义和自己留学欧美时的阅读的唯美文学所影响,文风相当华丽,但是由于讽刺政府的激进内容,在1910年后被查禁过,后来有过大概十几年的沉寂期,到日本开始扩张的时期又再度连续创作,后期的风格和前期有了较大的差异,因为它属于上面说的干脆不问社会变化那一类,不考虑政治意味,也不像年轻的时候注重强烈的文学性,更多关注情感的细腻变化了(但是实话说底子打得好,就算他不刻意去追求浮夸的文学性,但是唯美主义时代的写作特点让《&b&濹&/b&》营造的感官刺激还是很令人沉醉的,90年代同名电影上映,3级片)。除《&b&濹&/b&东绮谭》外,还可以看前期的《法国故事》和《美国故事》作为对比。&br&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典型的心境小说(还有人刻意去区分私小说和心境小说为两个概念的,也有人说是一回事,我选择回避这个话题),是战时出版的名作。这里我并不推荐初涉日本文学的人读这本,感觉不太容易读下去的样子,读着读着心情就变成了俗话说叫“堵”。(反正我是个粗浅的人,拿起来过但没看完。)&br&&br&之后是第③时期,战后的十几年(年代末)&br&试想一个望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东亚唯一大帝国,突然在几个月间全线崩塌,最后吃了多少万吨炸弹和两颗核子弹,一败涂地,大概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开头我说过,这大概是世间少有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塑造了日本文学的另一个高峰。&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3ad2e69f842fc70712becab5f47e642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3ad2e69f842fc70712becab5f47e642_r.jpg&&&/figure&左图为大轰炸后仅剩一片废墟的重庆(陪都),右图为1945年几乎被夷为平地的东京。&br&这里说多了有可能有“把日本描述描述为战争受害国”的嫌疑,就不多讲了。总之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都是这般景象,可以说明治维新以来的社会建设成果化为泡影。“辛辛苦苦7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与城市的毁灭相伴的,则是贫富差距彻底消除(富人家也是死的死,穷的揭不开锅),物资极度匮乏,整个社会充斥了悲凉和空虚。(当然也跟“战争受害”的宣传渲染有一定关系)&br&而有不少厉害的文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日子苦过不下去、病痛、精神崩溃等)纷纷自杀了,在45年之后的20多年里。我看有个答案说:&br&&blockquote&搜索一下“自杀的日本作家”&br&把他们的作品挨个看一遍&/blockquote&其实蛮有道理的,其中好大一部分都是战后自杀。&br&所以我们要说到他了。&br&&b&太宰治&/b&,代表作中的代表作&b&&i&&u&《人间失格》&/u&&/i&&/b&,也是整个日本文学的代表之一。这一部几乎是他的自传,主人公大庭叶藏跟太宰治的人生经历基本重合(具体不描述了,各种资料很方便查阅)。文字中所充斥的厌世,颓废的情绪代表了那一带经历过富贵荣华又突然跌入黑暗谷底的精神世界。而太宰治自身经历的悲剧,加上战后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悲恸情绪,造成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尾(虽然这么说,但是我倒觉得对他也是解脱,不能算是多么悲剧的结尾,看日本文学首先要有一种“自杀不是悲,而是美”的心态,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得多)。太宰治只活了39岁,但是他的创作期几乎伴随着整个日本文学最黄金的时期,让他成为很短命但是很精彩的日本作家。&br&除此之外,还一并推荐战后出版的《斜阳》,和战中出版的《奔跑吧!梅洛斯》和短篇&u&&i&&b&《女学生》&/b&&/i&&/u&(这短篇超好看,相对来说是早期的作品,并不是那么颓废,里面有浓厚的私小说写法,是太宰治不可多得的短篇杰作)。&br&太宰治属于“无赖派”,不过这个日本词语直译成汉语,有点误导的样子,有些人可能会理解成“混混无赖地痞流氓”写的文学。其实就是病态的、阴郁的、颓废的文学。“人间失格”也是,翻译的时候没有转译成汉语词汇,实际应该是“人类失格”,即“作为一个人不合格”,大庭对待世间诸事都带着一种嘲讽态度,还带着面具生活,但是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精心伪装的面具被人拆穿的风险,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如果直接看《人间失格》看不下去,可以先看2004年发表的轻小说《野猪大改造》(05年被翻拍成热门日剧),作者是日本“80后”青年作家白岩玄(跟白岩松没关系),里面的第一人称,男主角桐谷修二似乎就是大庭叶藏的现代翻版。同为无赖派的知名作家还有&b&坂口安吾&/b&和&b&石川淳&/b&,无特别推荐书目。&br&说完“无赖派”,紧接着说说第二个战后自杀的大作家——&br&&b&三岛由纪夫&/b&。&br&很可惜,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评价三岛由纪夫的话,他算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民族主义者。尤其是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光景,简直可以用荒唐来概括。具体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自行搜索三岛的生平概况,这里只说文学相关,不评论人物的政治性。&br&年轻时候的三岛充满了报国热情,1945年他二十岁,被编入正式部队,但是因为感冒在出征前体检时被误判为肺病,被打回后方,他所属的部队其他人则在菲律宾前线几乎全军覆没,“使得三岛一直认为自己本应为国壮烈牺牲却苟且延活的某种遗憾心态,这可能与他生前激烈的政治主张与最后戏剧性的自杀事件有所关联。(引自维百)” 随着日本战败,三岛眼看着大日本帝国的金色大梦化作泡影,恨自己不能为国捐躯,同时,他好盆友在马来半岛以军官的身份剖腹自尽(“死国”),同年10月,三岛年仅17岁的妹妹去世。这一连串的精神打击,奠定了之后三岛的价值观基础。加上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祖母拥有日本皇室旁支血统,而战后贵族家庭纷纷没落,远不如战前帝国时代那般威风,这种经历在三岛的文字中烙上了毁灭的印记。【评注:和前面的太宰治其实都是在说一样的故事,战后文学的典型感情就是来源于黄粱大梦的旦夕破灭。所谓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在古典时期是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那时候的物哀是来源于自然风物和人情冷暖的比较初级的物哀,是由“见花落泪,见月伤心”演化出来的,最多会涉及到个人经历的起落(比如光源氏公子的V型人生),而到了战后,这种大起大落的情感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层面,变成了战后物哀的基调,哪怕是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等都充斥着这种整体毁灭性的设定,比如《日本沉没》。】&br&三岛的成名作是《&i&&b&&u&假面的告白&/u&&/b&&/i&》(1949),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样,《假面》也是一部半自传性质的作品,里面涉及到三岛青年时代的同性恋经历,和好友的妹妹恋爱等。对三岛的青年时期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也跟太宰做个对比。&br&三岛最被全世界人民所了解的一本书是《&u&&i&&b&金阁寺&/b&&/i&&/u&》(1956),以1950年京都金阁寺放火事件为原型。这部作品,我觉得是可以反复读好多遍的日本文学的代表作,也是公认三岛美学的集大成作。书中的纵火者沟口,因为日本战败陷入深深的不安与悲哀,“无法承受金阁的美,为摆脱美的观念的羁绊,纵火焚烧金阁寺”。这表现了三岛心中很神奇的情感,把“毁灭”与“美的升华”直接挂等号。&br&题外:据悉此书付梓之前,&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4%25B8%25AD%25E6%259D%%E5%25A4%25AB%26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村光夫&i class=&icon-external&&&/i&&/a&告诉三岛:“我认为不要写第十章烧&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9%%25E5%25AF%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阁寺&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场面,好不好?”三岛回答道:“但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9F%25AD%25E4%25BF%%%25E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做爱到一半&i class=&icon-external&&&/i&&/a&才中断,对身体是有害的啊!”&br&[纵火后的金阁寺和复建后的金阁寺]&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c907ec57146e_b.jpg& data-rawwidth=&106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c907ec57146e_r.jpg&&&/figure&三岛由纪夫自杀之前的五年间有一个超长篇小说《丰饶之海》,分为四部,《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是三岛对自己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文学化表述。我觉得后期的三岛实际上有点精神不正常了,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文学上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思想上不喜欢。在这里不推荐读。&br&三岛的人生之路上,受到另一位大作家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川端康成。川端提携了三岛,两人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感情很好。但是三岛嫉妒川端的才华,川端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岛对此相当不满。(作为中国人,给三岛送一句,那届的诺记确实不是你的,据说一开始投票第一名是老舍,但是悲剧的是老舍因为文0革投湖自杀了,之后才给了投票第二的川端康成。)三岛1970年剖腹自尽后,川端非常悲痛和惋惜,1972年亦瓦斯自杀随之而去。【评注:太可惜了,三个东亚顶级的大作家,在60、70年代那个混沌的岁月里,都选择了生命最极端的结束方式。】&br&之前说过川端康成在战前就开始连载的的《雪国》,说了他战时的封笔期。战后他亦有名作问世,最好看的是《&b&&i&&u&千羽鹤&/u&&/i&&/b&》(1949)和《&i&&u&&b&古都&/b&&/u&&/i&》(1962),此三部是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记时的委员会评审作品。除外还有《山之音》(1954)和《沉睡的美女》(1961)等也是值得一看的作品。&br&随着70年前后,上述二人的自杀,和其他很多经历过明治、大正年代的作家们纷纷离世,日本文学的巅峰时代基本就落下了大幕。&br&&br&&br&——————昭和后半段和平成年间的日本文学,下次再写吧,150330——————&br&&br&补充:上面提到的&b&作家&/b&和&i&&b&&u&特别&/u&&/b&&u&&b&推荐书目&/b&&/u&&/i&列表:&br&&br&【日本文学青少时代】&br&尾崎红叶&br&泉镜花&br&&b&夏目漱石
&/b&&i&&b&&u&《心》&/u&&/b&&/i&《少爷》短篇《梦十夜》&br&&b&芥川龙之介 &/b&&i&《蜘蛛丝》&/i&《蜜柑》《罗生门》//&u&&i&&b&《竹林中》《河童》&/b&&/i&&/u&&br&&br&【日本文学巅峰时代】&br&①战前&br&A.无产阶级派(左翼文学)&br&小林多喜二 《蟹工船》&br&&b&叶山嘉树&/b& 长篇&u&&i&&b&《生活在海上的人们》&/b&&/i&&/u&短篇&u&&i&&b&《水泥桶里的一封信》&/b&&/i&&/u&&br&&b&黑岛传治&/b& 短篇&i&&u&&b&《盘旋的鸦群》&/b&&/u&&/i&《两分硬币》《猪群》,长篇&i&&b&&u&《武装的市街》&/u&&/b&&/i&&br&&br&B.新感觉派&br&&b&横光利一&/b& 长篇&u&&i&&b&《上海》&/b&&/i&&/u&短篇&i&&b&&u&《春天乘着马车来》《神马》&/u&&/b&&/i&&b&&u&&i&《&/i&&i&头与腹》&/i&&/u&&/b&&br&&b&川端康成 &/b&&i&&u&&b&《雪国》&/b&&/u&&/i&&br&&br&②战中&br&&b&永井荷风&/b&&u&&b&&i&《濹&/i&&i&东绮谭》&/i&&/b&&/u&《美国故事》《法国故事》&br&志贺直哉 &i&&b&&u&《暗夜行路》&/u&&/b&&/i&&br&&br&③战后&br&&b&太宰治&/b&&i&&u&&b&《人间失格》&/b&&/u&&/i&《斜阳》《奔跑吧!梅洛斯》短篇&i&&u&&b&《女学生》&/b&&/u&&/i&&br&&b&三岛由纪夫&/b&&i&&b&&u&《假面的告白》《金阁寺》&/u&&/b&&/i&《丰饶之海》&br&&b&川端康成&/b&&i&&b&&u&《千羽鹤》&/u&&/b&&/i&《山之音》《沉睡的美女》&u&&i&&b&《古都》&/b&&/i&&/u&&br&(暂时这些)
看到之前两个答案,有些提到了日本文学史的发展,但是都说得不够系统,不然就是在穷举作家名和作品名。感觉没什么太大用处,我在这里答一下好了。 其中讲到特别推荐的作家和书目我会用特别字体标出。(想直接看书单的请去答案最后!) 日本古代文学,我指的…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ad6bc810fb6a640f5df3edb6fa716e0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ad6bc810fb6a640f5df3edb6fa716e0_r.jpg&&&/figure&&p&最近我突然想起了王小波,又开始重温他的书。&br&&/p&&p&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知道王小波,这很正常,没什么可耻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他祭日时候才会想起他而已,然后在朋友圈里发几句感叹。当然,其实是我想多了,即使是王小波祭日,我的朋友圈里也未必有多少人会记得他吧。&/p&&p&&b&这很正常,我们习惯在一个人离开后,假装怀念他。&/b&&/p&&p&我记得以前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我的同学凑过来,问我,你在看什么书呀。我说,黄金时代。&/p&&p&“哦,小时代!”&/p&&p&“不是,是黄金时代……王小波写的……”&/p&&p&“王小波是谁呀,我只知道周立波。”&/p&&p&&b&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b&&/p&&p&从那以后,我看书就小心很多了,不敢被别人看到在看什么书。如果有人问我,我在看什么书,我就说是《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平凡的世界,也很爱这书,况且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呢!&/p&&p&我曾经被《平凡的世界》感动过。我和孙少平都是穷屌丝。但后来,我见过的人多了,我悲哀地发现像孙少平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许是不存在的。现实就是现实,田晓霞怎么会爱上孙少平呢。&/p&&p&后来,我开始看莫言,那时莫言还没拿奖,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恰好,我看的是《丰乳肥臀》。班里一些女生看到这书名,为我感到很羞耻。&/p&&p&她们故意问:“这是什么书来的?”&/p&&p&我捂住书皮:“莫言的书,就是那个《红高粱》的作者。”&/p&&p&“莫言呀,你不要说话了……”&/p&&p&…………&/p&&p&后来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班里刮起了莫言热。有些人买了《蛙》来看。朋友问我,你看过莫言的书吗。那个时候,我还没看过《蛙》,说别的书名装逼也不好,只好假装说,没看过这人的书。于是朋友耻笑,你看你平时那么爱看一些奇奇怪怪的书装逼……莫言都不知道。&/p&&p&后来,莫言成了大家的写作素材,老师还鼓励大家多收集一点,互相分享。很惭愧,我也在用,现在都还在用。你看,这篇玩意也用了。&/p&&p&&b&莫言的《蛙》后来还是没卖过《小时代》,这让我很伤心。但我们曾经是有过很好的时期的。&/b&&/p&&p&改革开放以后的伤痕文学、新写实主义、先锋派。当然,这些都太高大上了。我们大部分民众看的是金庸、古龙、和琼瑶。像我父亲看的就是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我小时候就偷偷去他柜子里翻出这些武侠小说,看到里面一些女性描写就面红耳臊(那时候就是这么纯洁),还以为是黄书来的。&/p&&p&接着就是女性身体写作的流行,出现大量描写女性生理和性的文字。一些作家冠以美女作家的名号,文才不够样貌来凑。后来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妓女作家,还有公开性爱笔记的木子美。但所谓的身体写作很快就衰落了。毕竟都有《少妇白洁》了,谁还稀罕那半脱不裸的女人。&/p&&p&后来就是韩寒和郭敬明的崛起。那个时候青春文学占据了大半江山。班里看的都是郭敬明的书,太可怕了,人们争相传阅《小时代》,还买《小时代》送人,一买就是镶金硬皮的,很高大上。&/p&&p&除此之外,还有安意如,白落梅等人的书,简直是酸掉牙。现在让她们回忆,可能自己都不敢承认自己看这些书“伤痛流泪到天亮”。&/p&&p&但即使是这样,我认为都还是蛮好的,至少还算是半吊子的文学。&/p&&p&真正让人感到担忧的是自媒体的诞生,由博客时代迈进公众号时代。&/p&&p&&b&我们的阅读从庞大的理想国到狭隘的朋友圈,由黄金时代走进黑铁时代。&/b&&/p&&p&文艺看似繁荣,其实也是最糟糕的时候。&/p&&p& 写作门槛降低,大量良莠不齐的写手涌入微信号,知乎,简书,头条作者等平台。他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不讨论技术、娱乐八卦、电影等自媒体):&/p&&ol&&li&没有任何才华和能力,单纯靠着问我们这些写手免费授权,不给授权就直接剥下来,冠上原创的名号,有些公众号到处抄袭,导致文风变化多端,妖艳多姿(像我一样),一会讲故事,一会熬鸡汤,一会严肃科普,最搞笑的是读者看不出来,还打赏赞叹:“×××,你真是才华横溢,天文地理,样样精通。”,然后抄袭者就不要脸地回复,忏愧忏愧。等我们这些原创作者去算账时候,就马上变脸,把我们祖宗十八代都操一遍。这些咀虫一旦进化了,就会升级技能:洗稿(再讨论就偏题了)。&br&&/li&&li&&b&有才华和能力的,像故事贩卖机,脑洞故事版,小仙女的肉包子等公众号,专注于故事创作,怎么也算是文学中的小说。&/b&还有一些阅读和诗文公众号。当然这些都是偏向于娱乐化,以消遣为主的市民文化。(以上是自豪的夸赞之言)&br&&/li&&li&最火的,就是所谓爆文,我自己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朋友圈”体,这些文章专注于微信群,朋友圈的大小事件。凑热点,基于朋友圈里的大量转发关注才写的。所以这些文章开头会以“最近朋友圈”、“最近群里”为开头写作。作者一般标榜的头衔有“情感专家”“恋爱教主”(不明白怎么会有情感专家这东西,他们是谈了很多恋爱吗),“吃货”(瞬间拉近好感度有木有,美食谁不爱呢?呵呵哒),“旅游达人”(专注于小清新,文艺,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穷游整个世界),“文艺青年”(穿个背带裙,白衬衫,就叫文艺青年了,天!)。&br&&/li&&/ol&&br&&p&&b&“朋友圈”体出现后,文学更加式微了。&/b&&/p&&p&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各个公众号里找到阅读的乐趣,不付出任何金钱体力,不高兴了还可以谩骂一下作者。既不想给钱,也不能忍受创作者做广告。&/p&&p&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更新,抢着所谓前排。“朋友圈”体可以迅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飘飘欲飞,直呼:&/p&&p&“爽”&/p&&p&同时,这种爽其实和网络小说带来的阅读快感几乎是一致的,不,应该是更爽,因为看一部小说还要思考情节架设,还要记住角色特点。&/p&&p&但“朋友圈”体为他们搭建好了巧妙的逻辑,为他们提供了不可证伪的事例,还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情感关怀。&/p&&p&阅读无需脑子思考,一条龙服务。&/p&&p&很多人不知道,一篇“爆文”的诞生是有规律,可以复制的。公众号里的一篇所谓好文章,需要一大早起床取材,团队讨论,出点子,想段子,写完后要先投入小读者群,看读者反映。所以有时候创作者一不小心抄袭了也不知道。&/p&&p&&b&这就是创作上的“工业革命”,流水线生产,&b&高效率&/b&。&/b&&/p&&p&&b&与此同时,世道开始变坏了。&/b&&/p&&ol&&li&一群最恬不知耻的抄袭者出现。郭敬明抄袭至今不认账,恬不知耻继续圈钱。&br&&/li&&li&严肃文学,实体书刊破产。&br&&/li&&li&年轻作者转型下海,专门炮制“朋友圈”体,赚的金满钵满,传统作家无人继承衣钵。&br&&/li&&li&新一代写手无法以写文为生,只好正儿八经工作,偶尔写来玩玩。&br&&/li&&li&北大双胞胎兄弟卖颜卖腐卖书卖面膜。吴大伟秀妹卖书卖化妆品。“北大”、“中国好哥哥”,还有大冰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头衔和标签,都是想为自己的书套上一层光环。文才不够,那就噱头来凑。&/li&&/ol&&br&&p&而新一代的读者也诞生了。&/p&&p&这一代读者就像爱躺着玩手机一样,在阅读上,他们也希望躺着接受作者的喂养,而且作者还必须容貌帅气,举止温柔。&/p&&p&大部分读者不愿为阅读付出任何代价,但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在付了。眼花缭乱的廉价信息挤进了他们的世界,他们在接受廉价快餐的同时,也注定了营养不良。&/p&&p&他们的症状如下:&/p&&p&1. 认认真真去看一本书时候(就不说正儿八经的文学书籍了),速度下降,理解困难,最后把书一扔:“握草,这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这洒比作家也配拿这个奖?……”&/p&&p&转变成伪文艺青年,既然在文学上读不下去,那就在表面上做足功夫。穿文艺小清新的衣服,喝××咖啡(我没喝过咖啡,不喜欢苦的东西,所以知识储备不足);晒阳光明媚的旅行照,把自己p得白白的,脸颊红嫩红嫩;过度夸赞民谣,把民谣人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音乐人,其它音乐都是浮躁圈钱;在白色的床上捧着拖拉机指南看;幻想穷游,毛钱不花环游世界,洗涤心灵等。&/p&&p&其中伪文艺青年也有升级版,那就是装痞,装流氓,高举女权主义等大旗,给自己贴标签,晒裸照,约炮。&/p&&p&2. 长期混迹于微博,知乎,简书等平台,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多少书,或者读了自己专业所在的书,但没有形成良好思考习惯的,很容易转变为喷子。&/p&&p&他们接受了垃圾文化的“熏陶”,本身鉴赏能力就不高,最终又反及优秀作者,对好的作者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一是会误导优秀作者写作方向,二是会打击积极性;三是对创作社群的破坏。&/p&&p&3. 无需付费,长期的服侍也使读者开始变得挑剔。比如说,如果我在文末附上公众号名称的话,就会有一些喷子操我全家。我估计这些人即使看爱奇艺视频时,也是既不想付钱也不想看广告。(注意我们在文末付公众号名称跟视频前的广告是两种不一样的做法)&/p&&br&&p&&b&惰于思考的读者,创造了惰于创作的作者;惰于创作的作者,最终又创造了惰于思考的读者。&/b&&/p&&p&不鼓励读者自觉思考,不启发读者追求智慧,不帮助读者理性批判,甚至批判自己的作家,最终毁掉了读者。&/p&&p&追求颜值不追求文字,追求形式不追求内容,追求享受不追求思考的读者,最终也会毁掉作者。&/p&&p&在读书和写作上懈怠的屌丝,也只能幻想穷游世界了。&/p&&br&&br&&br&&br&&blockquote&&p&推荐小仙女的肉包子微信号:xiannvne&br&&/p&&p&以及这个情感专家,恋爱教主,吃货,旅游达人,文艺青年&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4b6eabf15db21aa5f64c& data-hash=&4b6eabf15db21aa5f64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4b6eabf15db21aa5f64c&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藏山&&@藏山&/a&&/p&&/blockquote&&br&&p&让我们一起娱乐至死吧!&/p&
最近我突然想起了王小波,又开始重温他的书。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知道王小波,这很正常,没什么可耻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他祭日时候才会想起他而已,然后在朋友圈里发几句感叹。当然,其实是我想多了,即使是王小波祭日,我的朋友圈里也未必有多少人会记得他…
【作者声明】:以下文字版权为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对于未经作者许可的转载,作者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br&&br&以下文字均是我个人就读文科博士的体验,谈不上经验,经验大概是成功人士所写的人生回忆录与赢家宝典。我不是赢家,也不是成功人士,我只是跟许多在异国他乡漂泊的“老”留学生,也没有这个愿望想让大家做个范本。大家看看就好。或者一笑置之,或者嗤之以鼻,或者猛烈拍砖我也毫无怨言。希望众学霸、学友、学者不吝赐教,感激涕零。网络世界这么大又这么小,如果你们想要找到我,跟我说说理想聊聊梦想吹吹牛皮,你们知道可以怎么找到我。&br&&br&我向来是反对大家盲目入文科博士这一行的。虽然大家还是一直跳这个坑。因为有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学文科一定肯定绝对是一件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情。这里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情感、情怀、梦想……文科博士进不了工业界,卖不了专利,当不了码农,编不了程序,算不清楚账目,进不了华尔街。手中的学术书稿版权能自己不倒贴钱卖出去做成纸本正规出版物就算是烧高香祖上贴金了,更妄论要赚一笔,那绝对是痴心做梦。畅销书作家大多是不读博士的(有的作家可能是成了作家以后去读了博士,但是读博士的大多成不了畅销小说、穿越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玄幻小说作家)。新兴的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专业和文学评论也没多大关系。欧美几十年前兴起的创意写作专业是把写小说这一技能职业化、工匠化,教授你怎么组织情节,怎么建构故事,怎么开头结尾,怎么整合材料等等。一般有小说家成名了进入学术圈,没看到文学评论家进入作家圈成名的。就算进了作家圈也是玩票。教教书才是主业。写小说剧本之类的估计只能当成小菜配配主菜。学文科练练嘴皮子,打打笔仗,做做网络暴民,引经据典,忽而文字霸凌,忽而取关对撕,忽而炮轰,忽而声明。人生的精彩大抵应该也跟文字语言脱不了干系。但是笔仗应该还是无法解决温饱,情怀贩卖不了多少价值。&br&&br&泼一盆职业冷水,应该说说在美国读文科博士的体验。文科生应该不用通宵完成一个课题项目(project)。文科生只要抓紧时间,写论文应该不会需要通宵完成。除非你憋到截止日期(deadline)的最后一刻,一般来说文科的长期积累是无法通过一次性突击获得显著成果的。所以这也是所谓“细水长流”积累的另一种证明。书我们还是要读的。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不是囫囵吞枣。可以说,占据文科博士一天大多时间的就是读书。我也不是学霸,读书量并不大。豆瓣上标记的书没有几百本。大学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读了多少书。从小到大喜欢读小说读闲书。读过的故事有的一直记得,有的也会忘记。除了小说戏剧诗歌所谓的原典,文科博士还要看理论书。这年头谁都可以说福柯德里达齐泽克,外加过时了的拉康和弗洛伊德。你要是不懂后殖民、后现代、性别理论、心理分析等等等等,你都应该不好意思说你读了文科。下面我还会说说文科学习中的理论问题。大多人认为中文系是看小说的,历史系是讲故事的,考古系是挖宝物的,政治系是搞外交的,新闻系是挖八卦的,各大外国语言系就是以后得做翻译的。出了国留了学,拿了美帝资本主义的奖学金,就真的是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做这件事了。友系同学跟我说:你看你们多好,学校付了钱给你读小说呢。我当时一下子也没法反驳。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自认为特别能说能狡辩的我一下子也说不上什么话来。&br&&br&北美文科博士一般学制六年到八年,也许可能更长,反正在我的领域中我没见过能在五年之内拿到博士学位的。前两到三年一般就是选课上课,修完学分。只要你按照学分要求完成选修课程,你的导师(advisor)应该也没有多大意见,只要在每个学期选课前跟他(她)聊天见面,获得他(她)的选课授权即可。当然如果你学有余力,也可以选修所谓的证书(certificate)课程,包括电影、翻译研究、教学法、性别研究等等各个学科方向在不同学校都有此类课程,只要修完所需学分,完成论文或者结业报告,你就可以在博士毕业时除了获得你的博士学位以外,再获得一张专业证书 (certificate),听起来有点像大学本科修的第二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并不提供学位。当然学院里面已经框定了你要选修的课程类别,你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修。我这里学校的规定课程类别包括文学课和理论课两大类别。理论课里面也有文化、翻译、影视等等几大类别。再你进入博士阶段一开始,你就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比如第几年修完课程,第几年开始考试,第几年开始正式撰写论文,什么时候去参加会议,什么时候去头论文期刊(中文或英文期刊均可),什么时候去读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等等。有了这样一个清楚的时间表,你就知道到底每年应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步骤走了。你当然可以在这期间一直思考到底你的博士论文到底要写什么,这是一个改正修正精磨的过程。虽然你在你的入学申请中写了你的未来研究方向,如果你在修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让你感到兴奋、感兴趣的博士题目,你当然可以改变,只要这个改变不是学科专业的重大改变,你还是可以继续朝着前方往前走的。也就是说,选修课程不光是一个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生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理想上,当你修完博士阶段的课程中,你大概对你的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让你马上去教通识课程或者给大家做一个公开报告,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比如就我领域来说,你能告诉大家中国现代文学到底起止年代是什么(虽然这个年代划定有争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景观是怎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有名作家和他们的特色是如何的,怎样将中国的现当代动荡历史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问题不一而足,就不一一举例了。你也应该对各时期的理论流派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你将来的考试和撰写论文打下基础。&br&&br&修完课程,你就该准备你的博士资格考试(Qualified Exam)或者(Comprehensive Exam)了。每个学校规定不同,有的只要考一个,有的要考三四个。不过大致的内容便是根据教授委员会或者你跟导师一起讨论列出的书单,写几篇论文然后进行口头答辩。这类考试不是考你的知识记忆,而是靠你对你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的了解掌握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必须针对教授委员会提出的论文问题写出一篇或几篇结构清晰和结论清楚的论文。我这里的考试时间是七十二小时。教授委员会主出题教授会在周五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把论文题目发给你,七十二小时之后,你把你的论文发到各位教授邮箱,一场考试就算完成。在教授委员会的教授们阅读完你的论文之后,你跟所有教授约一个时间,进行口试。教授们会根据你的论文进行提问。这是一个很好弥补你的论文缺陷的机会。这一过程可以把你的论文论点厘清。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过程不光是了解你的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的过程,可是一个准备你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dissertation proposal)的过程。等你考完考试,你就得准备你的开题报告了。同时,你一般也得自己找一个由四到五个教授组成的博士论文教授委员会。这个教授委员会参与你的开题报告答辩,阅读你的博士论文章节,给予修改意见,并最后参与你的博士论文答辩。只有所有教授委员会的教授签字通过,才能正式授予你博士学位。&br&&br&当你正式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你就有差不多两到三年来完成你的博士论文。慢工出细活。好好写论文是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当然你在这个阶段并不是闭关在家写论文,你还得做助教,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各种工作坊。一般每写出一个章节,你就可以拿出来修改然后去投一些会议论文,既可以接触到其他学友,看看大家到底在做什么研究,有什么新的思路可以提供参考,也可以看到当今学术的热点是什么。这里所说的学术热点不是要你去盲目追寻,而是你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的研究材料来源和视点。研究新颖能让你脱颖而出,但是孤芳自赏绝不是一个研究者的最好境况。你也可以听听其他学者对你的论文意见,作为参考来进行修改,不断丰富巩固自己的立论。在美国文科学界,这篇博士论文是你将来出的第一本书的底稿,如果你写得不好,第一本书一直难产,可能以后评终生教职也困难。说得可能有些远,可是未雨绸缪,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吧?至于到底今后找教职的路怎么走,我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所以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分享。等到了那个阶段,我再给大家写后续吧。&br&&br&文科学习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大多人文学科不需要团队合作的智性劳动。你的一个观点一个看法都是你个人经过多年积累而生成的独创。你得忍受并且享受孤独。当然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学(cohort)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过撰写论文是你个人的产出。他们一般不会来帮你。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形成,到论文的构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也是一个消磨你的意志和心力的过程。整个博士阶段大概是人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最美好的阶段。你可能花费了谈恋爱、旅游、跟家人团聚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学业,最后拿到学位证书的那一天一定会热泪盈眶。我想说一些鸡汤话,可能没有营养,但是如果人生不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些疯狂的、不让将来的自己后悔的事情,这样的人生也许不太有太多的意义吧。最近流行这句歌词:“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学文科,我们在远方的田野乡村,读诗,读小说,读历史,读哲人书,“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愿大家都能找到梦想中的那片海,勇敢畅游。&br&&br&&br&&br&&p&日于美国圣路易斯&/p&
【作者声明】:以下文字版权为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对于未经作者许可的转载,作者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以下文字均是我个人就读文科博士的体验,谈不上经验,经验大概是成功人士所写的人生回忆录与赢家宝典。我不是赢家,也不是成功人…
所限于个人的关注面和知识水平,涉及的问题和回答可能会有所偏颇
本答案的分类如下(请善用Ctrl+F进行页面搜索)
1.0哲学 1.3美学 2.0心理学 3.0社会学 4.0人类学 5.0经济学 6.0政治学 7.0艺术
8.0文学(待补) 9.0传播学 10.0历史 11.0数学 12.计算机科学(未) 13.软件学习(未) 14.物理
15.法律&br&&br&------------------------------------------------下面,1.0哲学-----------------------------------------------------------&br&&b&1.0哲学&/b&
哲学入门、导论
&ol&&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953f26f8a5cc3dce952c9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黑色笔记本& data-hash=&953f26f8a5cc3dce952c97& data-hovercard=&p$b$953f26f8a5cc3dce952c97&&@黑色笔记本&/a& 的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的哲学书籍? - 知乎用户的回答&/a&,对一些常见被推崇的入门书予以评价&br&&/li&&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389aa864a5b90afba3a91f06c372839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唐逍& data-hash=&389aa864a5b90afba3a91f06c372839f& data-hovercard=&p$b$389aa864a5b90afba3a91f06c372839f&&@唐逍&/a& 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想系统地学点哲学,应该从哪里入门?&/a&,典型的分支入门&/li&&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e9c344bacbd80c4bbba71b0b88fd7290&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铜奇& data-hash=&e9c344bacbd80c4bbba71b0b88fd7290& data-hovercard=&p$b$e9c344bacbd80c4bbba71b0b88fd7290&&@铜奇&/a&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研究哲学的具体实际的意义是什么? - 铜奇的回答&/a&提供了入门的主要思路&/li&&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2451fdad88fde2d02e7ce9d9c9895d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冰伊& data-hash=&12451fdad88fde2d02e7ce9d9c9895df& data-hovercard=&p$b$12451fdad88fde2d02e7ce9d9c9895df&&@王冰伊&/a&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的哲学书籍? - 王冰伊的回答&/a&&/li&&li&手斧哥(&a class=&internal&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yinshoufu&&殷守甫 &/a&)对某些入门书的打脸,见&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被很多人推荐过的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并不适合一般业余读者阅读? &/a&&/li&&/ol&关于对哲学的主要误区:
&ol&&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ff01f5aadbdd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cel rovsion& data-hash=&fff01f5aadbddf& data-hovercard=&p$b$fff01f5aadbddf&&@acel rovsion&/a&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哪些专业问题在本专业是常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被人所知?&/a&,对哲学典型的误解不少都被提及了&/li&&li&&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哲学有用吗?为什么要学哲学?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li&&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953f26f8a5cc3dce952c9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黑色笔记本& data-hash=&953f26f8a5cc3dce952c97& data-hovercard=&p$b$953f26f8a5cc3dce952c97&&@黑色笔记本&/a&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常见的对哲学的误解和偏见? - 知乎用户的回答&/a&&/li&&li&&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247b240ccc5abbae0bdac30&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ndy Lee& data-hash=&247b240ccc5abbae0bdac30& data-hovercard=&p$b$247b240ccc5abbae0bdac30&&@Andy Lee&/a&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常见的对哲学的误解和偏见? - Andy Lee 的回答&/a&&br&&/li&&/ol&&b&1.1分析哲学&/b&&br&
1.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e92e1b7c15b3bdae500aa371d66ed8f9&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ldgoat& data-hash=&e92e1b7c15b3bdae500aa371d66ed8f9& data-hovercard=&p$b$e92e1b7c15b3bdae500aa371d66ed8f9&&@oldgoat&/a& 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学习分析哲学如何入门?&/a&,分析哲学在知乎被讨论的不多,虽然有不少是分析哲学方向的&br& 1.1.7维特根斯坦: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7f28e0212bdbf17e3abd5ad&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殷守甫& data-hash=&07f28e0212bdbf17e3abd5ad& data-hovercard=&p$b$07f28e0212bdbf17e3abd5ad&&@殷守甫&/a& 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所说的「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b&1.2欧陆哲学:&/b&&br&1.2.1现象学:&br& 1.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7f28e0212bdbf17e3abd5ad&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殷守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坛泰斗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