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逃课检讨书吗,她点名吗

相信你曾经也听人说过
没逃过课的大学就不叫上大学
觉得四年大学
至少也逃过一节课吧?
那么当你在逃课的时候
心里在想些什么?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逃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当我想逃课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有两个小人对话。
一个说:老师上课那么无聊,又那么水,还不如翘了多睡一会儿。
另一个说:好啊好啊!
(一点都不带挣扎的……)
展开剩余88%
我脑子里的小人都是劝我:逃最后一节了,就一节。
第一次逃课就被点,嗯,倒霉体质。
直接挂了,补考也不给过,来年跟班重修。
点名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逃课逃到别人问:哎他是不是已经不在学校了?
逃课完全肆无忌惮看心情不关心点名交作业,不管老师认不认识想逃就逃。
然后呢……
我从没挂过科,每学期拿奖学金。
(好想打人……)
别人逃课就不点名,只要自己逃课肯定点名。
我大学时候和寝室室友睡觉前都会互相询问一下:明天去不去上课?
室友:看状态咯!状态好的话就睡觉,状态不好的话就不去上课了。
我:好啊好啊!!有道理有道理!!
走在路上,感觉空气都变得格外安静。
全校好像只有自己逃课了。
(工作日的景区,人有多少大家都懂,都懂)
从来不逃课,那样的话,我的学生会没课上。
我只记得有一次逃学去洗澡,在桑拿房里碰到了班主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帝给了我们一双脚,让我们可以选择逃掉一些扯淡的课。
人有多大胆,逃课有多狠。
如果逃课事出有因,同时逃课得到的效益要大于上课,那就逃吧。
有的课明知去了也是玩手机睡觉也不会点名,但就是莫名的心慌。
体验就是你逃课之后点名率会大大提高。
大一时候逃课心里惴惴不安,大四时候就无所谓了。
逃课是会上瘾的!
看剧是会上瘾的!
死宅是会上瘾的!
有时候逃课反而逃的不安宁,一直在想要是点名怎么办?
但是又不想去上课,就是这么纠结。
高中一个同学留级两次最后20岁了,他有一次逃课去大保健,遇到了
一逃课,就
来了的加分
回答问题叫到你!
逃课的时候晒的太阳比平时的都暖和,尤其是那些超级讨厌的课……
睡在床上做梦都能梦见被点名。
同伴有个姑娘,但凡逃课必被点名。
所以她去上课我们就可以偶尔不去了……
(圈姐班里也有这么一个倒霉蛋……)
上课的时候赖在床上睡觉或者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一边提心吊胆会不会点名一边想md要是没课就好了。
然而真的放假了的时候,游戏突然变得没那么好玩,睡懒觉突然变得没那么幸福了。
“XX老师记住你了,你要小心哟~”
“怎么可能?!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去上他的课了。他怎么可能认识我?”
“就是因为你没去,次次都点了你的名字。老师说想认识你一下……”
刚进大学,我也不敢逃课,因为两个班一起上课,七十多个人只有三个妹子。
这还怎么玩儿!!!你告诉我要怎么逃课不被发现!!!
(想起北大那个只有一个人的专业……)
将近上课睡醒,对床相视一笑,钻进被窝睡觉。
作为一个学霸表示,上课太影响学习了。
课可逃科不可挂,讲不听书不可弃。
课本知识不足图书馆多多涉猎,老师水平不够公开课时时收看。
逃课本身并不重要
什么是你逃课的动力
以及你逃课了在干什么
不管做什么
专业课不要逃
大学不要挂科
逃课不为虚度
毕业不要懊悔
大学是最好的阶段
不要白白浪费了这几年的青春时光
说说逃课那些事儿?
“底部评论”
来源:宇宙学生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大学生逃课 逼点名出奇招- 王雨濛(组图)_网易新闻
大学生逃课 逼点名出奇招- 王雨濛(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王雨濛
  按时上课是学生的本分,但随着大学生逃课现象增多,学校开始用各种点名招数逼学生进教室,其中不乏WIFI点名、二维码点名等高科技手段。“打卡式上课”看似是运用了高技术的管理革新,实则透露出当代部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大学不是人生的休息场,逃课现象呈现的是学生和教育的功利心态,应该引起关注。
  大学上课 点名办法多
  大二学生王君眼看上课快迟到了,一个箭步闯进教室,第一项任务便是打开手机蓝牙功能。原来,蓝牙是老师点名的手段,学生用个人学号命名手机蓝牙,老师再用笔记本电脑外置蓝牙增强器搜索,通过与学生信息数据库对比,未搜到学号者就算旷课。
  最近,大学校园里千奇百怪的签到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点名方式已经落伍,为把学生拽回课堂,老师们开始动用科技手段,“发明”了不少点名奇招。学生们直呼:“人类再也不能阻止老师点名了!”
  老师们的点名奇招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当场对照”。集美大学几位老师把学生的证件照用投影仪放到大屏幕上,对着证件照当场“验明正身”。江苏盐城工学院经管学院则为每个学生做了一个席位卡,上面印有学生的姓名、班级与学号,通过席位卡,老师一眼就能确认迟到、旷课学生的身份。
  第二类点名奇招走了“高科技”路线。比如WIFI点名,中山大学一名老师在教室里创建WIFI热点,连接学生手机,录入学生姓名等信息。每次上课,如果哪位学生的信息没有自动登录,就证明学生缺勤;江西师范大学发明了一套“二维码签到考勤系统”:每位同学拥有一个专属二维码,上课前扫一下,签到名单就会导入电脑;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位副教授开发了一套“刷脸机”:老师对教室内的学生拍照,然后将照片上传到服务器,系统再对照片里学生头像进行自动编号和识别,瞬间生成学生个人信息;华南农业大学甚至动用了指纹打卡机。
  多数学生学习没动力
  近日,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51%的高校新生困惑于学习问题,其中六成以上学生表示自己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其次是“缺乏自学方法”、“学术氛围不浓”、“缺乏老师的监督和指导”等。
  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小学、初中、高中截然不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让不少大学生难以适应。突然没了老师、家长监督,旷课成了不少大学生的“常态”。
  大二学生蒋旭表示,自己旷课还不算多:“150人的大课,平时也就三分之二的同学来上课。人这么多,如果挨个点名,少说也得占半堂课时间,所以老师会抽查点名,或者让学生在纸上签到。”
  “逃课的理由有很多,”蒋旭说,“比如早上起不来、天气不好、想去玩、有社团或者学生会活动、忙打工、忙找工作……大一学生旷课的比较少,年级越高旷课越普遍。我们一位专业课老师说,她去给大四学生上课,到了教室发现只来了几个学生,真正的无语……”
  点名不严格,加之惰性作用,学生们抱着侥幸心理频频逃课。此外,补偿心理也是学生逃课的一个原因。高考前,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激励孩子:“好好努力,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学生觉得,自己苦读十几年,上了大学就该放松,自然失去了学习动力。这也是从高压的高中阶段猛然跨入宽松的大学后出现的一种“不适应”。
  逃课是因为不喜欢
  不少大学生表示,老师讲课太没意思,听了收获不大,与其坐在教室里开小差,还不如不去上课。“对某门课不喜欢”也成了学生逃课的理由。
  孙妍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每次上现代文学课时,她都会在旁边的空教室自习。“我已经和同学打好招呼了,如果老师点名,就给我发个微信,我马上从旁边教室过来。”
  明明都到了教学楼,为什么宁愿上自习都不愿听课呢?孙妍说:“老师讲课太枯燥了,整个儿一‘催眠师’,听一会儿就忍不住打瞌睡。与其在教室里睡觉,不如看些自己喜欢的书。”
  有的课,一眼望去,睡觉的、玩手机的、背单词的,干嘛的都有。相反,有些课很精彩,老师从不点名,却节节课爆棚,甚至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抢着来蹭课。
  “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最近,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引发热议。周鼎表示,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这让他非常失望。这篇“自白书”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现在大学老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成果,而非教学水平,所以老师自然不会在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造成大学里精品课程缺乏的现状。逃课现象,也不能全怪学生。
  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更加务实,大学课堂里讲授的知识和工作无关就不想学,对自己短期发展没用的能对付就对付。忙于找工作和联系实习,让大三大四的学生没有精力上课。
  专家点评
  逃课背后藏着功利心态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大学生经常逃课,藏着急功近利心态。90后大学生上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一进大学就开始详细规划职业未来: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一条好出路,赚更多的钱回报家人等等。其实,大学生也希望利用好这几年时间提升自己,然而大学里的教育课程安排和他们的学习需求脱节,这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在以后没多大用,上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
  90后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觉得有用的,他们就会拼命学习,没用的就会果断拒绝。有的专业是“父母之命”,或是报志愿时一时兴起,或是被学校调剂,上学后感觉这些专业不适合自己、没用处、没兴趣,因此总逃课。
  一些高校师资不足、缺乏学习氛围,学校也没把功夫用在教学上。逃课学生多,高校和老师都有责任,高校应当回归教育本色,认真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学生应当认识到,大学时光很珍贵,是人生重要的积累阶段,应该塌下心来学习,尽量克服社交、恋爱、打工等分心因素。
  另类点名治标不治本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孙瑞祥认为,点名作为一种规范教学管理的方式,很有必要。千奇百怪点名方式的出现,反映的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另类点名确实可以把学生聚拢在课堂,但治标不治本。
  课堂教学内容跟不上快速变化时代发展需要,不够合理、不够前沿,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课堂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上课讲的东西学生从网上都能查到,这样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学生逃课与教师讲课的认真程度、讲课风格、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如今,学生的兴趣广泛,个性化学习欲望强烈,他们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有的老师上课不认真,对着课本、PPT照本宣科,难以吸引学生。
  让学生回到课堂的根本办法,还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老师的职责不单单是讲课,更要“组织教学”,让课堂上的内容吸引人、形式吸引人。新媒体的发展给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应当利用好多媒体手段,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需要,提升课堂教学黏合度。
本文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逃课必点名 什么情况_百度知道
逃课必点名 什么情况
这学期过去一个月了,逃了三次高数课逃课必点名 什么情况我班有个姐们,两次电路课,两次马克思课。这几次全都撞上了点名
我有更好的答案
倒霉呗,喝凉水都塞牙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是不知道)
(此号注销)
(毛利叔叔)
(阴天晴天)
第三方登录:学生逃课记
在中国,小学生每天由父母接送,学校活动由老师安排,没有逃课的时间和理由。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逃课问题,偶尔有一个林雨翔,逃课归来,在学校受到严厉的处分,在家里受到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责骂。而大学里,逃课却成了一种流行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走出如同监狱般寂寥的高中,孩子们终于获得自由。大学的确是片之间的天空,少了老师,父母的管束,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同学会重拾起幼儿园时期的安逸生活。上课不再有强烈的压迫感和紧迫感,因此第一节课总会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其次呢,大学重视的是综合素质的考核,许多同学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打工、培养兴趣等方面。偶尔翘一两节课去会一会朋友或者参加兼职面试,也算是走向社会的实践了。还有就是现在学习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对所授课程毫无兴趣。
老师们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采取一项措施“点名”来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逃课”和“点名”之间就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一,“一人被点众人应”。张三人缘确实不错,某日没来上课,交代各路兄弟:“点名替我应一声。”这不,老师一点“张三”。七八张嘴异口同声地:“到!”其二,“点名人在,点完人溜”。有同学上课是在专心等待点名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点完名后,就如完成大业,溜之大吉。应对这一问题,老师也各有高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点名或早或晚,点名次数也不厌其烦。其三,“人在心不在”。为了安全起见,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留在课堂,大不了不抛弃副业。或看自己喜欢的书、电影或通过短信、QQ等多种通讯手段与朋友交流心得。老师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点名提问一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回心转意。这其中的故事层出不穷,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吧。
&&&这个逃课问题是一位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她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离她而去。事实上,如果面对一堂精彩而实用的课或者课堂有一位伟大的老师没有人愿意离开。这让我想起三毛的《逃课去读书》。她不喜欢古板的老师,也难以理解可恶的数学,于是她选择逃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这个地方常常是墓地去读自己心爱的书。我们也有无奈,面对一些枯燥无聊的课,想下定决心逃走,却发现没有一个适合的地方可以去,没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可以拿上课的时间来完成。就这样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耷拉着脑袋走进教室选择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翻开另一本书,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
这是我们的悲哀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逃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