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什么样

医学进展:
临床指南:
检查手册:
<input type="hidden" id="content" value='《“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了' />
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了
擅长疾病:心房颤动,冠心病,低血压,
擅长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结
擅长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擅长疾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感冒,慢性
擅长疾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
擅长疾病: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
擅长疾病: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急性
擅长疾病: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等2人觉得很赞!
指全民健康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个人关注该话题
同时添加评论
分享了咨询
腹股沟疝麻醉方式及优缺点比较的个人工作总结-石家庄第一医院田硕主治医师关于腹医院田..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
我的图书馆
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
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
&&& 漫画:健康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漫画:走向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华社发 大巢 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胡浩、刘奕湛、王思北)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这一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30年中国的健康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延长寿命减少死亡】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030年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措施】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专家点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每四个中有一个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
  【优化医疗资源】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没有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分级诊疗能不能搞得好,关键要解决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主要是对服务技术、人员的信任问题。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包括社区医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最大的难度还是基层缺乏人才,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把短板补上。
  【医保成熟定型】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措施】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点评】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医保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图表:2030年“健康中国”预期寿命再增3岁 新华社记者 冯琦 编制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吴晶、胡浩)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规划纲要还细化了2030年的具体目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的76.34岁继续增长,达到79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目前29.3降至25左右等。
馆藏&14252
TA的最新馆藏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健康2030 怎么解读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健康2030 怎么解读健康中国2030
学习啦【学习资讯】 编辑:mee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一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30年中国的健康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解读,一起看看为什么叫健康2030吧。
  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健康2030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重大慢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目前29.3降至25左右。经常参加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这一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30年中国的健康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延长寿命减少死亡】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030年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建立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民计划,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圈全覆盖。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专家点评】中国医学院北京协和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患有、每四个中有一个患有高,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规划纲要从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
  【优化医疗资源】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没有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分级诊疗能不能搞得好,关键要解决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主要是对服务技术、人员的信任问题。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包括社区医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最大的难度还是基层缺乏人才,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把短板补上。
  【成熟定型】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现代商业健康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措施】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点评】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医保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改善健康环境】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2020年超过80%,到2030年持续改善。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在2020年超过70%,到2030年持续改善。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网络实现全覆盖。
  【举措】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专家点评】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当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与&多重疾病负担&、人口老年化和结构变化、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卫生有待改善等多种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与健康环境互动的战略选择。要把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有机统一,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环境,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等各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
  专家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将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百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全、公平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认为,要系统性整体推进健康中国进程,关键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首先是健康的建设,即&健康入万策&,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协调联动,成立国家健康促进委员会,以健康中国统领协调各部门。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学习上较为的做法。比如,一些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医生个体或者医生联合体组成,但由政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付费。政府在&买单&的过程中这些私立医疗卫生机构。
  《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表示,提升国家健康能力,要深化健康体制改革,健全国民健康体系,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在提升健康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在提高医保保障能力的过程中,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过去医保支付方式是以项目为主的支付方式,从本质上讲是鼓励多花钱,多用医疗手段。改成以病种形式或复合型的支付方式,就要调动医院自觉节约的内在动力。&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医保一定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纲要》提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病防控力度,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4人中有1人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指出,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一是重&医&轻&防&的思路需要转变,二是慢性疾病需要得到有效治疗。北京宣武医院医师宋海庆认为,应将预防关口前移,开展慢病防控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打一场&慢性病防治的人民战争&。医务工作者应该发挥健康教育者排头兵作用,引导公民做好慢性病的自我监测。同时,加强社会动员,编写通俗易懂慢性病防治知识问答科普读物,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健康2030 怎么解读健康中国2030]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006人看了觉得好
789人看了觉得好
956人看了觉得好
【学习资讯】图文推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附全文_凤凰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附全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二章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第三章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责任编辑:晏霏霏 PQ016]
责任编辑:晏霏霏 PQ01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303631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详解未来中国健康指数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详解未来中国健康指数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2030年“健康中国”什么样?――详解未来中国健康指数
  新华社记者胡浩、刘奕湛、王思北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这一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30年中国的健康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延长寿命减少死亡】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030年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措施】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专家点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每四个中有一个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
  【优化医疗资源】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没有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分级诊疗能不能搞得好,关键要解决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主要是对服务技术、人员的信任问题。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包括社区医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最大的难度还是基层缺乏人才,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把短板补上。
  【医保成熟定型】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措施】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点评】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医保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改善健康环境】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2020年超过80%,到2030年持续改善。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在2020年超过70%,到2030年持续改善。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
  【举措】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专家点评】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当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与“多重疾病负担”、人口老年化和结构变化、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卫生有待改善等多种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与健康环境互动的战略选择。要把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有机统一,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环境,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等各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韩国选出来的总统 朝鲜怎么看?[]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中国2030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