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题目解答嫩是不会啊,求解答

查看: 1942|回复: 6|关注: 0
两道小题.Matlab求解,实在是不会!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新手,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哪位大师帮帮忙..刚学了几天.老师也没怎么教.实在是看不懂这题.
一、 直方图均衡化的概念
图像的直方图:由一副图像(一般是灰度图像)上的各个灰度值(灰度值在0-255之间)出现的次数(概率)绘图而成。如下图所示。
图1. 原图像
图2. 原图像对应的直方图:横轴表示灰度值,纵轴表示该灰度值在图像上出现的概率(次数)
直方图均衡化:是图像处理领域中利用图像直方图对对比度进行调整的方法。理想的图像其直方图分布是比较均衡的,如图3比图1对比度增强,表现在直方图分布上图4比图2要均衡。直方图均衡化实际上就是通过处理,使得一副效果欠佳的图像的直方图能够尽量分布均衡,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图像对比度增强的技术。
图3. 直方图均衡处理后的图像
图4. 处理后图像对应的直方图
这种方法对于背景和前景都太亮或者太暗的图像非常有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带来X光图像中更好的骨骼结构显示以及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照片中更好的细节。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增加许多图像的局部对比度,尤其是当图像的有用数据的对比度相当接近的时候。通过这种方法,亮度可以更好地在直方图上分布。
二、实现算法
1)直方图计算:计算图像各个灰度值的概率
我们来看一幅灰度图像,i(i&=0且i&=255)表示灰度值,统计该灰度在图像上出现的次数ni(也就是计算图像上灰度值=i的像素的个数),进而计算灰度为i 的像素的出现概率是:
L 是图像中所有的灰度数,n 是图像中所有的像素数, p 实际上是图像的直方图,归一化到 [0,1]。
2)累计概率计算
把 c 作为对应于 p 的累计概率函数, 定义为:
c 是图像的累计归一化直方图,简言之,c(i)的物理意义是灰度值&=i的像素出现的概率。
3)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我们创建一个形式为 j= T(i) 的变换,其中,i、j分别是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前、后的对应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则转换公式为:
j= T(i) = c(i).
4)线性化处理:i的取值范围是0-255,c(i)、j的取值范围是0-1,将j的取值范围线性扩展至0-255: j=j*255.
三、程序的大体流程
获取im的行、列数:row,
for i=0:255 %计算直方图
&&计算im上i出现的次数ni;
& &&&p(i+1)=ni/(row*col);
%计算累计直方图c
for s1=1:row %进行变换处理
&&for s2=1:col
& &读取原图像对应位置的灰度值i;
& &imnew(s1,s2)=c(i+1);进行变换
%计算imnew的直方图
%绘图显示im、imnew;
%绘图显示im、imnew的直方图。
编程实现灰度图象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在图像上image1进行实验。(若干需要用到的函数:imread、imshow、size,可help之。)
[ 本帖最后由 ERQI 于
19:44 编辑 ]
09: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15 KB, 下载次数: 4511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附件下载不了,详细要求发下吧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回复 2# wireless 的帖子
你邮箱多少。我把附件发给你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呵呵,最好还是简单描述 一下吧
<h1 style="color:#3 麦片财富积分
关注者: 217
图像变形和图像均衡化
[ 本帖最后由 lyqmath 于
11:57 编辑 ]
<h1 style="color:#3 麦片财富积分
关注者: 217
ceshi1.gif (1.25 MB, 下载次数: 427)
12:08 上传
<h1 style="color:#3 麦片财富积分
关注者: 217
第二题的直方图均衡化论坛中有很多的代码,我就不写了,你搜一下吧
站长推荐 /2
MATLAB大数据处理与探查
MATLAB中文论坛是全球最大的 MATLAB & Simulink 中文社区。用户免费注册会员后,即可下载代码,讨论问题,请教资深用户及结识书籍作者。立即注册加入我们吧!
MATLAB官方社交平台
MATLAB中文论坛微社区高数一道关于重积分的题目应该是很基础的,可我还是不会,求解答,这些D是什么呀?怎么得来的呢?_百度知道
高数一道关于重积分的题目应该是很基础的,可我还是不会,求解答,这些D是什么呀?怎么得来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图。。。。
D是二重积分区域的面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高数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M+mM+msin2θgsin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
A、当θ=0°时,sinθ=0,故a=0,故A正确;B、当θ=90°时,sin90°=1,故a=g,自由落体,故B正确;C、当M>>m时,M+m≈M,M+msin2θ≈M,斜面体近似不动,可解出a=gsinθ,故C正确;D、当m>>M时,斜面体飞出,物体近似自由落体,a≈g;但由于M+m≈m,M+msin2θ≈msin2θ,根据表达式a=gsinθ,矛盾,故D错误;故选C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主要考查你对&&牛顿第二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
发现相似题
与“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37008297986294424300250368953416865小孩六年级,计算老是出问题,不是不会,问着也能说得出,到底怎么回事啊?急啊,求解?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态分布题目怎么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