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欢迎的网络思想内容

当前位置:
2016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2016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来源:宋德舜
浏览数:86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介绍2016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
2016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2016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打印范文内容
最新调查报告
热门调查报告作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凭借其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深度影响着当下大学生的行为举动、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因此,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公布信息,有的学校还有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校园博客等多种网络教育阵地,但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以及开展网络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形式不够活泼、网络阵地缺乏吸引力、掌控网络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的办法不多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问题,高校应如何用好互联网平台,来深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与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互联网已经在高校校园得到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活、学习、思维等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3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上网的工具已不局限于计算机,它的发展让网络无处不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其中学生网民占1.55亿。由大学生群体上网的庞大数量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
  教育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形式。网络环境消除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使教育主体与受教育对象地位更加平等。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网络条件下,信息的公开化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掌握者,从而教育者丧失了其权威性。网络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不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受教育。&
  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者无法分辨受教育者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无法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受教育者如果不提供真实信息和情感,教育者就会处于被动,教育的针对性就大打折扣。同时,网络空间权限的设置也限制了教育的范围,当受教育者设置了访问权限,那么陌生人将无法浏览其信息,更无法进行对话交流,使得教育者无法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2.教育效果反馈的困境&
计算机人机交互的实现使得网上交流迅速发展。但有部分学生只是浏览信息,至于教育内容是否影响其思想或指导其行为,除非受教育者浏览信息后对帖子内容进行回复,否则教育效果无法反馈,教育者也就无法就反馈信息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
网络具有选择性,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浏览信息内容。大学生都对新鲜的、敏感的话题感兴趣,对于这些消息他们会发表很多的评论。而对于内容空洞的信息或无味的说教他们不会主动去浏览关注,即使关注也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从而就不能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
&&&&3.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很多,如QQ、博客等,但有的载体必须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处在计算机的终端,并且及时对话,才能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进行。如果有一方放弃对话,另一方的付出只能是“无用功”,这样对于一个问题的交流时间就必然被拉长,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网络教育是一种思想在场而身体可以缺席的交流,教育者在授教的时候,不能确定受教育者的身体是否是在场的。如果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身体不在场,这样就不能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起任何的作用。而且网络教育也是像传统教育一样,是一个教育者和一群受教育者的交流,不是一对一的教育,这样就必然形成教育的不对称性。网络的虚拟性和教育的不对称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不足&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个院校之间本身存在的差距,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除少数重点高校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平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缺位,许多高校尚未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部门,也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经费也缺乏。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有的栏目打开后还是几个月甚至更早以前的信息。
此外,很多校园网受局域网限制,不使用校园网就无法打开学校的网站,但校园网的使用量过大,网速慢,从而很多的人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学校的网站点击率不高,这也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难度。而且很多大学生没有通过任何网络途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听说过“红色网站”,这说明“红色网站”本身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面对这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先很好地了解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特点。
&&&&&1.大学生的知识及心理特点&
经过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大学生已是高知识水平的人群,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网络时代下几乎没有一个大学生不会使用网络,很多大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网络,甚至还能编码程序。如果这些高水平技术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从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网络上各种思潮都有可能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长期接触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没有理性的选择,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另外,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容易激动,公平意识强,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和不法行为所利用。&
  2.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但90后的大学生却又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90后的大学生爱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害怕被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缺乏主动向人寻求帮助的行为,因此90后的大学生常常处于矛盾、困惑之中。而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这样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行为方式、思想动机等信息,将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寻找满足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现实需要和欲望。当代大学生喜欢用“火星文”来表明自己能紧跟时代潮流,用“半句话”来引起别人的好奇和关注。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利用网络,他们可以创办自己的网页来宣扬个性,创作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科技作品来展现才华。网络的出现让大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获得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3.大学生上网情况&
大学生在高考之前大多数都是被管束学习的,进入大学以后,就拥有很多相对自由的时间可以支配,因为大学的学习要求没有以往严格,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课余活动,又加上考上大学之后目标的严重缺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就只好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中,了解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个小时以内。超过九成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有六成的大学生使用过手机上网。网络时代下,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习惯,不需要有任何的目的性,就算开着电脑什么都不干,但是也要开着电脑心里才踏实。&&&&
三、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1、注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
&&&&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认识网络的教育。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下的群体,不仅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使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同时还要深度分析网络的本质和认识到网络的两重性,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正确分析信息的是与非,规避受其负面效应。其次,大学生要理性的对待网络不能痴迷网络,要有节制地使用网络;而且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分子,不要使用网络攻击他人邮箱和网站,不做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事,同时也不能轻信网络的信息,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传播,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随便相信甚至附和传播网上的过激言论、虚假信息和反动报道等。大学生应该是祖国的新一代,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所以我们不应该浏览和传播黄赌毒内容,要约束自己不去搜索、“欣赏”黄赌毒网页和传播黄赌毒信息;而且我们也不要在网上实施剿窃他人文章、报告、实验数据等侵权活动。再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一些大学生网上种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产生,诱因在于大学生本身思想、心理上的病患,因此,还必须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心理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2、进行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在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只有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推广网络行为规则,方能有效规整和约束学生网上言行。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在《刑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文规定。大学生自身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正确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学校也应该开设专门的网络法制教育课程,比如可以向大学生讲授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通过鲜活典型案例使他们得到警醒;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法律专题的纪录片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法律知识;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及识辨能力。另外,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典型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庭审过程;或者聘请法律专家、律师等来校开设专题法制讲座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让大学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下,更好地、自由地运用网络。
3、激活大学生网络自主性和信息鉴别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下,必须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使大学生能独立、自由、自觉地应对影响和制约其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增强大学生自我比对的判断能力,让他们深刻体悟在网络活动中“选什么”、“如何选”和“怎样做”等问题。大学生又如何提升自己的信息鉴别能力呢?首先,作为网络活动的参与主体,大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自觉地遵守上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大学生应自觉接受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而且要在校内外积极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人是网络活动的主体,网络活动环境的好坏与网民能否自觉维护网络活动秩序有直接的关联,而大学生又占据这这部分人中相当大的比列,所以要自觉地维护网络环境。最后,作为网络活动参与者,大学生应提升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作为时代的骄子,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应不侵犯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在自身受到攻击时能正确应对。&
&&& 4、网上网下双重合力教育&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作为广大的网络信息消费者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的双重烙印。大学生能否正确认知和应对网络行为,以及是否遵守网络道德,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网络教育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必须互相贯通,以实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寓教育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服务之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网上旗帜鲜明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与传播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趣味性、知识性渗透交融。同时也要组织同学们在网下进行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5、提升思政工作者素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行为主体和具体操作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联着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坚定地在实际工作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扎实的文化功底来引导广大学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了解网络文化特点,努力提升运用网络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水平。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方法上不可古板老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摆正心态,俯下身子,坚持民主性、亲和性和互动性原则,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从而更好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6、建好思政专题网&
建好高校思政专题网站,牢固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1999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政专题网站的目标诉求如下: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人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人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石,深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且思政网站的建立还必须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他们觉得这些是切实可行的,不是那么的遥遥不可及。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部门还应以网站为平台,旗帜鲜明地回击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相关网站和反动言论,在互联网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防止那些反动的思想威胁大学生的思想健康。
7、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协作,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使大学生能有更好的条件接受关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发展程度不相一致的大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地区之间、不同等级的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协调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让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条件下接受教育。这包括教学设备、教育者和网络文化。高校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学生能有充足的电脑可以使用;同时要保证每个学校都能有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配备专职的工作者;保证学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的经费支出,维持相应的项目操作。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小结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显著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解决出现的这种种问题,不单单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办到的,这需要学生、老师、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政治意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思想汇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