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物体的光交在一起才是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光学试卷及答案.doc 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光学&期终试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的凸透镜对入射光线一定是会聚的;B.薄的凹透镜对入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C.入射光的发散或会聚程度对厚凸、凹透镜的光焦度有影响D.厚凸、凹透镜对入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发生变化的是
D.传播方向在菲涅尔双面镜干涉实验中,减少条纹间距的方法有
A.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B.增大接收屏与镜的距离
C.增大两平面镜的夹角;
D.减小光源与双面镜交线的距离白光正入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厚度为3800埃的肥皂水膜上,水膜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肥皂水的折射率为1.337)
D.青色光栅光谱谱线的半角宽度Δθ 与下列哪项无关?
A.谱线的衍射角
B.光谱的级次
C.光栅常数
D.光栅的总缝数光是由量子组成的,如光电效应所显示的那样,已发现光电流依赖一于
A.入射光的颜色
B.入射光的频率
C. 仅仅入射光的强度
D,入射光的强度与颜色球面波自由传播时,整个波面上各次波源在空间某P点的合振动之振幅等于第一个半波带在P点产生的振动之振幅的
D.4倍天文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很大,其目的不是为了
A.提高入射光的光强
B.提高分辨本领
C.能看到更大的像
D.能看到更清晰的像使用检偏器观察一束光时,强度有一最大但无消光位置,在检偏器前置一1/4波片,使其光轴与上述强度最大的位置平行,通过检偏器观察时有一消光位置,这束光是:
A.平面偏振光
B.椭圆偏振光
C.部分偏振光
D.圆偏振光和平面偏振光的混合10.关于单轴晶体,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负晶体,V&
B.正晶体,V& Ve,
C.负晶体,V& Ve
D.正晶体,V& Ve,
n& n e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从一狭缝射出的单色光经过两个平行狭缝而照射到120cm远的幕上,若此两狭缝相距为0.2mm,幕上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两相邻亮纹间距离为3.60mm ,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为
mm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介质片,放入后,两束光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用镜头焦距为50mm的相机拍摄月球照片,已知月球的直径为3.48×106m,离地球距离为3.8×108m,则底片上月球像的直径为
mm一焦距为-60mm的双凹透镜,安装在半径为60mm,折射率为1.5平凸透镜前面120mm处,则系统的有效焦距为
mm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为0.25mm的单缝上,单缝右面置一凸透镜以观察衍射条纹,,如果幕上中央条纹两旁第三个暗条纹间的距离为3mm,则其透镜的焦距为
mm当圆孔中露出4/3个半波带时,衍射场中心强度与自由传播时强度之比为
已知某玻璃的折射率为1.54,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其表面反射率为
两尼科尔棱镜主截面间的夹角由30(转到45(,则透射光光强将由原来的I变为
人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刚好能被人眼分辨的两物点对瞳孔中心的张角,称为人眼的最小分辨角,若瞳孔的直径为D,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n为人眼玻璃状液的折射率,则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为
一玻璃管长3.50m,内贮标准大气压下的某种气体,若这种气体在此条件下的吸收系数为0.1650m-1 则透射光强度的百分比为
三.试用作图法找像的位置和大小(5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透明(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手指放在蜡烛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C.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8.50(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b_&(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c.(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正确的做法是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便于确定         ;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cm15.3023.0225.6028.50像到玻璃板的距/cm15.3023.1525.6028.50(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选填:“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理导学案.实像是( )会聚而成的,可以用( )接到,当然也能用( )看到,都是( )立的.虚像不是由( )会聚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 )光线或折射光线的( )相交而成的,只能用( )看到,不能用( )接受,都是( )立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题目:实像是( 实际光线 )会聚而成的,可以用( 光屏 )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睛 )看到,都是( 倒 )立的.虚像不是由( 实际光线 )会聚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 )光线或折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成的,只能用( 眼睛)看到,不能用( 光屏)接受,都是( 正 )立的.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