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基地公司外地设推广基地需要什么手续?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一):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复习
现代农业园区概述
1、什么是农业园区?
答:农业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为基本功能,兼顾展示示范、休闲观光、辐射带动、教育培训、技能创新等功能的综合实体。
2、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为初创探索阶段:以展示和应用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
我国农业园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受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热潮的影响,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在原有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基础上建立农业科技园区。这一时期趋于主要展示和推广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率先启动了农业科技园区项目。
园区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服务,吸引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以实现科技示范和推广为目的,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示范。引进科学技术成果的重点在于设施农业、优良品种等重在增产的科技成果。
政府在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园区投资和建设主体以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也有一定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多数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重在社会效益,辅之经济效益,园区领导由政府委派担任等。农业园区体现了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导性作用,借鉴了工业园区企业化管理的特点,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企业化运作。
园区内直接引进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从事企业化生产,运用高新技术对优质农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或贮藏保鲜,与当地农户基本上没有合作关系。
第二阶段(年),为规范与发展阶段:本阶段的农业园区更加注重园区多种功能的开发。
农业园区逐步成为现代多功能农业和新型农业产业的开发基地,逐步显现出现代农业体系中高效生产、生态服务及传统农业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以开发高技术和开拓新产业为目标。园区努力产生以下效应:产学研组织机构的聚集效应;多种学科融合的集成效应;科研开发的孵化创新效应;现代产业的增值增收效应;合理人才结构的优化效应以及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辐射示范效应。
一是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科教单位参与,把农民受益放在首要位置。二是以企业为运作主体,项目实行产业化开发。
对基地性质的园区建设,一般成立专门协调领导小组,有技术依托单位参与,有较强的示范转化能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求园区带动当地农户生产,不再局限于园区内产业基地的成长。
入驻园区企业拥有相应的自主权。企业在园区中进行农业技术成果的开发、引进、转化,并获取相应的利润。通过土地的反租倒包或直接承包,吸纳园区农户参加园区建设与生产,并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直接联系。
农户是园区建设的参与者与生产者,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一种形式是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另一种是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供销合同,进行各种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 为成熟和提高阶段。
园区的主导功能由示范为主向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为主转变,逐渐发展多样化的建设类型以及多元化建设主体的局面。及要求功能齐全,产业化发达,组织化程度高,能够带动规模范围更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带动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一方面强调的是综合效益。包括园区生产基地亩均效益、加工与流通企业效益、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效益。另一方面,注重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均衡化。
全面推进企业化管理,园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市场化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均比较规范。园区的中介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园区“技术中心”的作用得到发挥,成为连接科技与产业经济的枢纽。有完善的园区企业与项目的引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园区产业水平及其带动能力的持续提高。
本阶段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更加注重农业产业化组织和企业化经营。
本阶段发展的农业园区,更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参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园区在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总方针要求和指导下,其实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载体,这一组织载体承担着两方面的重要职责,其一是向农民传达政府信息,其二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
3、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展示示范功能;生产加工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培训教育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技术创新功能.。
4、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设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灌、滴灌);
新品种(名特优稀品种);
新技术(无土栽培、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等);
新功能(展示示范、技术创新、休闲观光等);
新机制(双层经营式、农业公司式、政企经营式)。
5、试述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有何解决对策?
答:①立项问题: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但要真正使园区建设达到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的要求,必须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和立项。立项是园区工作的开始,也是园区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建设园区之前,必须注意立项,结合本地区优势,确定今后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
②硬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一定的硬件建设是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硬件建设应符合项目内容要求,建筑风格与与园区发展要求相一致。
软件建设:投入上,政府与农户按比例出资或实行股份制,形成政府与农户的结合;在技术上,与大专院校、科研所联合,形成本地科技与外援科技的结合;在成果转换上,多方吸收新品种、新材料、新设施的示范推广,形成了园区与相关企业的结合;在运作上,在栽培技术示范的同时,基地联农户,创品牌,拓市场,推行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与销售的结合。
③人才问题
技术型人才:农业园区需要一定量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栽培管理、产品质量监督保障等各方面技术人才做保证; 管理型人才:园区管理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不但要求有技术,还要懂管理、会经营。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制定出与本园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使园区效益明显提高。
市场开发型人才:却少市场开发型人才,产品就很难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更不用说创造高效益。拥有高素质的市场研发型人才,掌握国内外众多产品买卖信息,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由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④科技含量:园区科技含量的高低,不仅代表一个园区的水平,而且也决定了今后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程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注重生物技术在园区的应用等。
⑤园区特色:园区特色突出、特点鲜明,这个园区就有竞争优势。有自己知名的品牌产品,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使园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园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
1、什么是规划?
答:规划:指选择、设定未来的某一时点的目标,相对于那时的目标对比现实状况,在明了二者间的关联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现实向目标发展,趋向于、接近于目标。
2、农业园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
答:根据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建设的方针与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园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和农业发展条件,布置园区体系,保证园区协调发展。具体包括:科学制定规划期内园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标;确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布局;合理利用园区土地;综合部署园区生产、管理、服务、生活等各项建设等。
3、农业园区规划中为何要明确规划原则?如何确定规划原则?
答:⑴.①为园区规划确定基本思路。农业园区规划原则是农业园区规划工作的行动指南,其能够反映园区规划者在规划中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思路以及处理事情的法则。贯穿规划工作始终。② 体现园区规划的定位。在通常情况下,农业园区规划原则要体现园区的定位,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展示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园区发展方向。③评价规划的尺度。农业园区规划原则可以用来作为一个准则,在规划过程中,为规划工作指明方向,而在规划完成之后,该原则又可作为衡量该规划是否合理、是否完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标准。
⑵.确定规划原则:
①坚持经济效益第一,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农业园区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效益的农业园区是没有生命力的。创建“高效农业园” ,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建设农业园区的核心,保证农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②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特色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开发。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把农业园区的建设同农业结构特征有机结合,同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结合。
③多元化开发建设原则
农业园区的建设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多样化需求。做到多渠道建设、多形式开发、全方位辐射,统筹规划、协调布点、灵活运作,不断探索园区建设的新路子。创新投融资模式,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进行利益分配。
④科技创新和适度规模原则
农业园区应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基地、示范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与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基地以及现代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出口基地。规模适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园区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⑤坚持博采众长的原则
无论大小农业园区都有其相通的地方,包括都有几个功能区的划分、服务区的建设、园林工程设计甚至还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考虑等。在规划过程中应借鉴国内众多园区的优点以及国外在示范农场、农业公园等方面的经验,博采众长,形成独具风格的个性化设计。
⑥坚持工程与农艺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园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工程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相互弥补,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统一。 这样才能做到体现农业设施的先进性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应用的先进性和生产上的高效性。
⑦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规划过程中,在考虑规划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应考虑农艺方面的特征,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农时的要求合理安排规划进度与实施步骤,达到边建设、边生产,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⑧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的转变。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技术策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农业园区建设也不例外。
4、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步骤::委托规划→调研阶段→设计阶段→方案优选→方案实施
工作程序:
(1) 签订合同,确定规划项目
制定规划之前规划委托方与编制方需签订委托书或合同书,其中明确规定规划名称、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划期限、违约责任等。
(2) 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
签订规划编制合同之后,规划编制方应立即着手成立规划编制专家组。
(3)室内资料分析
开始实地调研之前,规划编制组应通过统一学习或会谈交流等途径充分掌握规划地的基本信息,并对规划编制委托方先期提供的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
(4) 农业园区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
项目所在地所做的本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的成果、当地农业现状、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条件、交通条件、现有基础设施情况、相关政策法规等基础资料。
对项目实施区的农业现状、市场需求分析、地区农业产业目标和技术需求、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地区农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
(5)农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
进行农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分析、农业市场的需求和态势预测、农业园区建设条件比较与地址选择、投资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
(6)编制纲要征求意见
详细的调查研究规划后,规划编制组提出规划的思路与构想,并完成规划纲要交与规划编制委托方征求意见。双方通过意见交流,使农业园区规划不断朝着满足规划编制方要求的方向趋近。
(7)完成规划初稿
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及原则;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区位分析图、土地类型及水电网现状图、功能分区图、道路规划与基础设施图、给水规划图等。
(8)规划中期评估
在撰写规划初稿的过程中,规划编制的双方应组织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中期评估,看其是否达到规划编制的要求,若未达到规划要则需要按照中期评估意见进行修改。
(9)完成规划评审稿
(10)方案选优、规划评审
完成农业园区规划评审稿后,由规划委托者聘请有关的专家组成规划评审委员会,对规划的结构完整性、内容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等进行评审,最后提出规划评审意见。
(11)修改定稿
(12)规划实施
5、农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什么?
答:(1) 调查、收集和研究园区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材料
项目所在地已经完成的本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当地农业现状;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农业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农业园区所在地社会条件。
(2) 定性和定位
农业园区的性质和规模;农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农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3) 发展找略
确定实现农业园区目标的可能途径;找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制定农业园区发展的战略。
(4) 园区的项目规划
各级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关键技术选择;适用性评估;制定操作方案;投资及运行费用测算;收入规划及效益与风险评估。
(5) 农业园区产业布局
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效益评估;产业关联程度分析;功能分析;体现“定性与定位”部分的要求。
(6) 农业园区功能布局
确定若干个功能区以及景观及经济轴线或者是适当的产业带;确定农业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及辐射区的范围;考虑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区与各轴线或产业带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布局各功能区及经济产业带和景观轴线。
(7) 农业园区运行模式
资金筹措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经营机制;风险保障机制。
(8) 确定规划指标
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和农业园区人口发展指标,以及绿色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的相关指标等。
(9) 农业园区空间布局
确定若干功能区,确定景观及经济轴线,划定产业带,划定核心区、示范区以及辐射区的范围,完成功能布局图。
(10) 农业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指标在农业园区范围内合理地确定生产用地规划、村镇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林地规划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以明确的图纸表达出来,即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
(11) 农业园区景观系统规划
①确定景观林、防护林以及苗圃的位置;②确定适当的景观绿地;③重新组织农业园区水系,使之符合生产、交通以及景观的三重需要;④设计一条或若干条(视农业园区大小和景点/示范点多少而定)景观旅游线;⑤调整旅游接待设施的位置与数量;⑥完成景观系统规划图。
(12) 单项工程设计依据根据
根据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农业园区各项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
6、怎样克服我国农业园区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答:规划人员水平有待提高;需要立法;需要建立标准。
7、农业园区规划一般分几个层面?每个规划层次的主要规划啊内容是什么?
答:农业园区规划一般有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区域的基础情况搜集;②综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及区域特殊的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③进行区域产业分区;④制定农业园区区域规划方案;⑤修改,评审。
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建设目的和环境条件分析;②规划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③农业园区功能和产业/产品市场分析定位;④空间结构体系构建;⑤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⑥分区规划和支撑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业园区详细规划的内容有:建设条件的分析,技术经济论证,产业规划,专项规划设计(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竖向、景观、网络信息系统等规划设计)以及投资估算,并且要绘制各专项规划的效果图。
8、如何进行农业园区评价?
答: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⑴.经济效益评价:①科技子系统;②资金子系统;③人才子系统;④规模子系统;⑤成果子系统;⑥生产经营子系统;⑦产品子系统。
⑵.社会效益评价
①示范带动作用是否明显:是否带动该地区的农业走上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结构、布局合理化,服务社会化,经济特色化、市场化、高效化的发展道路。是否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
②是否具有展示观赏功能:优秀的农业园区是农业发展的“窗口”。是否展示高新技术,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否改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观光、旅游的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③是否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⑶.生态效益评价
①是否推行了无公害作物种植、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高新技术;
②是否建立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规模如何;
③森林覆盖率是否得到了提高,能否达到国家或国际先进水平;
④是否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程度是否较低等。
现代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农业园区位选择的指导意义?
答:一是它以抽象的理论演绎和对空间区位的关 注奠定了区位理论基本的研究思想;二是它首先透彻地分析并揭示了区位级差地租的存在,这也为现代各种区位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2、区域资源差异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体现?
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林牧渔等生产部门的分布和结构在不同地区差异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在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上各有差异。
3、什么是区域规划?其有哪些特点?
答: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区域规划的特点:
①目的性:规划是为了未来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建设的安排;
②前瞻性:规划都是对未来的事情所做出的筹划;
③动态性:人对未来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因此针对未来的规划总是要随着认识的不断完善或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做出调整;
④综合性: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到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的不足。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较的结果。
区域规划的工作队伍一般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
⑤战略性:规划时间跨度长,20-30年。
规划关注的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规划的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面发生深远影响 。
⑥地域性:规划具有地方特色。
规划要保持地域界限的完整性 。
4、区域规划的传统方法有哪些?
答:系统法;数学模拟法;比较法;传统综合方法(综合平衡法)。
5、农业园区区域规划主要做哪些工作?
答:区域的基础情况调查;综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及区域特殊的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进行区域产业分区;制定农业园区区域规划方案;评审,修改。
6、什么是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
答:前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其产品能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供应,促进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后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其他产业产品的而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
7、“增长极”理论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现代农业园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极点和中心,是区域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引导经济要素的集聚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生长点,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型产业。园区内的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与区域农业经济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当园区内的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其扩散和辐射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并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园区的要素集聚功能、试验示范功能、技术传播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8、区域农业规划中对自然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地理区位: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
②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布、地形坡度、地质灾害等。
③气候:气候类型、太阳辐射、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降水量、无霜期、常见灾害等。
④水文:河流分布与流量、水资源总量、水质、水文灾害等。
⑤土壤: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ph值、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剖面、冻土层等。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二):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chapter 1 农业园区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1. 农业园区的基本概念
农业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为基本功能,兼顾展示示范、休闲观光、辐射带动、教育培训、技能创新等功能的综合实体。
2. 农业园区的特点:
新设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灌、滴灌)
新品种(名特优稀品种)
新技术(无土栽培、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等)
新功能(展示示范、技术创新、休闲观光等)
新机制(双层经营式、农业公司式、政企经营式)
3. 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功能:展示示范功能;生产加工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培训教育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技术创新功能.
4. 农业园区的作用:农业农业科技示范新的展示点;综合开发上一个新台阶的增长点;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科技走向农村千家万户的紧密结合点。
5. 农业园区的类型
按国家和地方项目划分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
按经营方式划分:
政府兴办型园区;院地联营型园区;民间兴办型园区;民办官助型园区。
按示范内容划分:
设施园艺型园区;节水农业型园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型园区;“外向创汇”型园区。
6. 我国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立项不认真或没有立项,缺少专家的科学论证。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申请园区建设项目的要求而不得不拿出一个临时立项报告,这种报告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今后工作的指导程度极低,盲目立项。
②农业园区实质上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但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
③农业园区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实质上其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但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
④土地流转问题是多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遇到的敏感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发展农产品加工、兴办农产品市场及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上,表现更为明显。
⑤相对于产业发展需求,农业园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原因一是园区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⑥各地区的园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园区之间的项目雷同、相互模仿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从宏观管理上进行分类指导和分别扶持,值得进一步探讨。
⑦一些园区以追求高新技术、设施生产等“精品农业”为主,热衷于引进国外设备和设施,脱离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
7. 园区规划的意义
(1)制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
(2)合理的园区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3)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
(4)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
(5)优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chapter 2 农业园区规划的内容与布局
规 划:指选择、设定未来的某一时点的目标,相对于那时的目标对比现实状况,在明了二者间的关联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现实向目标发展,趋向于、接近于目标。
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步骤: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营 规划是实现农业园区建设单位战略思想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农业园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规划往往是农业园区取得成功的一半”。
1. 农业园区规划的任务与原则
农业园区规划的任务:根据国家园区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园区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条件,布置园区体系,合理地确定园区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确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园区的土地,综合部署园区生产、管理、服务、生活等各项建设,保证园区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农业园区规划的原则
① 坚持经济效益第一,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农业园区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效益的农业园区是没有生命力的。创建“高效农业园” ,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建设农业园区的核心,保证农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②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特色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开发。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把农业园区的建设同农业结构特征有机结合,同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结合。
③ 多元化开发建设原则
农业园区的建设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多样化需求。做到多渠道建设、多形式开发、全方位辐射,统筹规划、协调布点、灵活运作,不断探索园区建设的新路子。创新投融资模式,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进行利益分配。
④ 科技创新和适度规模原则
农业园区应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基地、示范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与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基地以及现代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出口基地。规模适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园区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⑤ 坚持博采众长的原则
无论大小农业园区都有其相通的地方,包括都有几个功能区的划分、服务区的建设、园林工程设计甚至还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考虑等。在规划过程中应借鉴国内众多园区的优点以及国外在示范农场、农业公园等方面的经验,博采众长,形成独具风格的个性化设计。
⑥ 坚持工程与农艺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园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工程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相互弥补,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统一。 这样才能做到体现农业设施的先进性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应用的先进性和生产上的高效性。
⑦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规划过程中,在考虑规划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应考虑农艺方面的特征,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农时的要求合理安排规划进度与实施步骤,达到边建设、边生产,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⑧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的转变。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技术策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农业园区建设也不例外。
2.农业园区规划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
农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1) 调查、收集和研究园区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材料
项目所在地已经完成的本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当地农业现状;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农业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农业园区所在地社会条件。
(2) 定性和定位
农业园区的性质和规模;农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农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3) 发展找略
确定实现农业园区目标的可能途径;找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制定农业园区发展的战略。
(4) 园区的项目规划
各级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关键技术选择;适用性评估;制定操作方案;投资及运行费用测算;收入规划及效益与风险评估。
(5) 农业园区产业布局
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效益评估;产业关联程度分析;功能分析;体现“定性与定位”部分的要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
(6) 农业园区功能布局
确定若干个功能区以及景观及经济轴线或者是适当的产业带;确定农业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及辐射区的范围;考虑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区与各轴线或产业带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布局各功能区及经济产业带和景观轴线。
(7) 农业园区运行模式
资金筹措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经营机制;风险保障机制。
(8) 确定规划指标
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和农业园区人口发展指标,以及绿色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的相关指标等。
(9) 农业园区空间布局
确定若干功能区,确定景观及经济轴线,划定产业带,划定核心区、示范区以及辐射区的范围,完成功能布局图。
(10) 农业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指标在农业园区范围内合理地确定生产用地规划、村镇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林地规划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以明确的图纸表达出来,即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
(11) 农业园区景观系统规划
①确定景观林、防护林以及苗圃的位置;②确定适当的景观绿地;③重新组织农业园区水系,使之符合生产、交通以及景观的三重需要;④设计一条或若干条(视农业园区大小和景点/示范点多少而定)景观旅游线;⑤调整旅游接待设施的位置与数量;⑥完成景观系统规划图。
(12) 单项工程设计依据根据
根据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农业园区各项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
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程序
(1) 签订合同,确定规划项目
制定规划之前规划委托方与编制方需签订委托书或合同书,其中明确规定规划名称、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划期限、违约责任等。
(2) 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
签订规划编制合同之后,规划编制方应立即着手成立规划编制专家组。
(3)室内资料分析
开始实地调研之前,规划编制组应通过统一学习或会谈交流等途径充分掌握规划地的基本信息,并对规划编制委托方先期提供的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
(4) 农业园区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
项目所在地所做的本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的成果、当地农业现状、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条件、交通条件、现有基础设施情况、相关政策法规等基础资料。
对项目实施区的农业现状、市场需求分析、地区农业产业目标和技术需求、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地区农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
(5)农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
进行农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分析、农业市场的需求和态势预测、农业园区建设条件比较与地址选择、投资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
(6)编制纲要征求意见
详细的调查研究规划后,规划编制组提出规划的思路与构想,并完成规划纲要交与规划编制委托方征求意见。双方通过意见交流,使农业园区规划不断朝着满足规划编制方要求的方向趋近。
(7)完成规划初稿
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及原则;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区位分析图、土地类型及水电网现状图、功能分区图、道路规划与基础设施图、给水规划图等。
(8)规划中期评估
在撰写规划初稿的过程中,规划编制的双方应组织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中期评估,看其是否达到规划编制的要求,若未达到规划要则需要按照中期评估意见进行修改。
(9)完成规划评审稿
(10)方案选优、规划评审
完成农业园区规划评审稿后,由规划委托者聘请有关的专家组成规划评审委员会,对规划的结构完整性、内容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等进行评审,最后提出规划评审意见。
(11)修改定稿
(12)规划实施
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特点
(1)农业园区规划的特殊性
特殊的农业要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农业园区模式;具有城镇规划、建筑小区、农业公园和农场等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特点
(2)农业园区规划的复杂性
兼有项目策划功能 ;恰当的估计农业园区各项功能的经济效益预期,切实体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建设宗旨 ;学科的多样性 。
3. 农业园区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1. 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1)调查类型
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
2. 调查的工作方法
(1)调查的准备阶段要成立调查小组 、收集整理基本资料、明确调查的目的 ;
(2)调查阶段综合运用实地踏勘、调查访问、开调查会等多种方式以掌握
全面情况;
(3)用统计分析以及分类对比等方法整理数据。
3.基础资料涉及的内容
(1)农业园区所在区域做的本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
(2)当地农业现状;
(3)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
(4)农业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
(5)农业园区所在地社会条件;
(6)交通条件;
(7)现有基础设施状况;
(8)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4 农业园区规划的层面
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我国农业园区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二、需要立法
三、需要建立标准
chapter3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1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一、区域的概念
对区域的不同理解
地理学: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地理区:山区/平原区;干旱区/湿润区;农业区/牧区等。 经济学: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农村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
政治学: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行政区:省、市、县。
社会学: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民族、宗教、文化)的聚居社区:汉族区/少数民族区;藏传佛教区/伊斯兰教区等。
区域的定义: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其基本属性是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区域的本质特性
整体性--区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结构性--区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联系组成结构。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三):2016农业园区及示范点建设调研报告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1600亩,现已整合农开、发改、扶贫、国土、畜牧、农业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完成机耕道、园间操作道、冷藏库测设选址和土地测绘工作,成立了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园区猪场建设已动工,现已在示范园区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200余人,发放资料2000余册。镇村、乡村猕猴桃标准园建设规模400亩,现已全面完成苗木定植、施肥等工作。镇村猕猴桃低改标准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翻耕、苗木补植、立杆、施肥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镇社区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乡村柑橘品改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75万元,全面完成高接换种(主要嫁接湘蜜1号、大分四号),已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橘农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镇村茶叶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500亩,现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镇村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模1300亩,现已完成苗木补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开展技术培训3期次,培训茶农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乡镇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规模1万亩,现已投入资金190万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经开始,已完成插秧面积2000亩,开展技术培训5期次,培训农民32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修0.3×0.3 m渠道5200 m,0.8×1 m渠道450 m,生产道路1025 m。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猕猴桃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建设任务;猕猴桃标准园继续搞好园区施肥、中耕锄草等培管工作;猕猴桃低改标准园继续搞好棚架整理、田间培管、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搞好第二次病虫统防统治及花果管理等工作;柑橘品改示范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肥料发放、田间培管等工作。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茶叶精品示范园和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继续搞好施肥、除草等田间培管工作。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区建设。5月份全面完成园区优质稻的插秧工作,搞好优质稻病虫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田间培管工作;继续搞好园区沟渠、水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四):2016年农业园区工作计划
按照县政府通知要求,农业园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重点了解威县模式,对威县争跑项目情况进行了学习。2016年农业园区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创建工贸园林中心城市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瓜果蔬菜种植和奶牛养殖两个产业的发展,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园区效益
农业园区将围绕“如何加快园区发展,怎样尽快发挥效益”的课题,创新机制,主动作为。充分借鉴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探索“品牌经济”模式,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园区效益。
二、以质量求生存,做好示范带动,增强园区辐射力
监管企业和农户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在奶牛养殖上,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生鲜奶的质量安全;在设施蔬菜上,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进行管理,生产放心菜。同时做好科技培训,让农民了解高效农业,掌握种养技术。通过农业园区的带动示范,引领县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以项目促建设,争跑项目入驻园区,促进园区升级
1、协助科农果蔬有限公司完成“精品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引进与示范”项目的验收工作。
2、监督绿丰合作社完成“设施番茄优质安全减耗增效生产技术”项目的建设任务,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逐条完成。
3、以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为契机,争取更多的惠农资金。密切与农口兄弟部门关系,时刻注意上级文件精神,按照资金支持环节,为企业和农民争取更多的惠农资金,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以效益引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
四、以“四个统筹”为契机,加强科技技能培训
按照县委关于推进“四个统筹”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农业园区将大力推进管理职能向服务转化,在农业园区内创建党建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农业园区特色,加强设施农业和高产奶牛养殖方面的科技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高效农业,掌握农业实用技能,从而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五):2015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
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六):2016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倾力支持,各相关镇常抓不懈之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思路不清、主业不明、融资困难、效益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路,转变方法,提高效率,对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概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匮乏,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加之农民老龄化、大量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转入非农产业,致使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增加。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示范园”目标,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配套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出“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这样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的好路子。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面积2.33万亩,流转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两个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晨合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中厂苗木花卉、卡子木瓜、卡子茶叶产业等示范园区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农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1、健全园区包联帮建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作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三是每个园区明确了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的措施狠抓落实。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县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围绕“11135”(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2000名职业农民,形成了“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推进,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县紧抓陕南移民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围绕农业示范园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按照整片区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山下建设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初步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聚集合力强化帮扶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帮助园区搞好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累计支持园区项目40多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撑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形成良好的支持企业建设的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从园区建设实际出发,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指导产业大户发展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融合助推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倾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促使农业产业增产达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入农业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村组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下乡建设,返乡能人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农融合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念,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态度,存在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衔接不到位,发展思路不明晰,定位不明确,主业不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持续高效发展。
2、经营主体力量薄弱。企业为主园区主体,在农业基础投入过小,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将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力量很难办到,必须注重培育新型园区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
3、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业主在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园区建设捆绑项目也非常有限,且项目管理的条件限制及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需抵押等具体问题,使园区建设失去自主性、科学性,支持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瓶颈。
4、园区功能尚需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等特点。目前,我县示范园区还处于基础建设,重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还未得到体现。最有影响力的天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注重生态观光功能提升,但还处于初始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较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园区产品销售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对市场评估也存在偏差,在建设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产品销售打开局面难。
6、科技支撑急需强化。园区经营者文化层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工人素质偏低,还没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队伍,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与生产工作需要青壮年劳力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撑,但是本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艰苦又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激励政策落实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有滞后性,建设主体需要大量垫资完成项目,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入园区建设见效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扶持措施;园区建设具体相关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园区建设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发展路径和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经营水平,促进园区在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动力,业主在产业选择上应与木瓜、黄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便于后期的项目资金的争取。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业态。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培育。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必须在培育产业基地上下工夫,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三是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努力构建生命力旺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体。在园区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由园区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产业大户在园区建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农民进场务工,让农民能够切实受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养一批能够建设、运营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一是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流转土地,建立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农民”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牵头创办园区。由村组干部或者是创业能人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的经营模式,兴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社员集中力量发展规模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三是农村社区规划创建园区。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要素聚集为基础,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为目的,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在新建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认真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四是家庭农场经营园区。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主体都可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来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经营意识的产业大户或创业能人,在示范园内建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能,实现园区规模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申报和资金争取,扶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要素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融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将融合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升观光功能: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建设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娱乐功能的等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统筹考虑建设和辐射区建设,如周边村庄可考虑延伸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景观等。三是活动提升。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庆活动。四是景观提升。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加强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营造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
5、抓好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应用新科技。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四是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按照市场需要哪类产品,引进哪类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提升。一是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农业环境等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好我县“光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市的“富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三是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等终端市场配送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抓好特色品牌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时机,做好网络宣传与营销。通过有效营销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运营管理机制。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营运管理要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释放土地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向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集中,解决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二是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和捆绑。三是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园区;一方面强化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
8、强化激励政策扶持。一是对农业园区建设业主,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给予减免相关税费,降低成本;对其发展其他经营项目也可相应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经营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反哺园区建设。二是政府制定园区建设奖励办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贡献的企业、镇村、能人大户进行奖励。三是在园区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措、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提高业主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委托书(七):2015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方案一: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三原生态农业开发
马额镇邵村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邵村沟地面积2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4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邵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三原邵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三原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邵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三原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就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由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较低,有机概念宣传推广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有效的销售网络和平台;消费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政策、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消费群体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模式。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和社会制度的适应性表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有机农业的发展,将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由绿色食品扩大到绿色产品,实现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将空前增加,其销售渠道将实现多元化。
第三章 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2015年1月开始,3月份完成核桃树栽种,5月份完成环颈雉投产,7月份完成蔬菜栽植。
第四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土壤害虫防治技术
危害农作物的土壤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它们在土壤中生活,危害时间长,较难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深耕多耙、借助机械力量杀死部分虫卵和成虫)、化学防治和诱杀防治(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以肥治虫(氮肥治虫、磷肥杀虫、草木灰液杀虫)等。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特效农药,常见的有动、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及微生物农药,如鱼藤精、烟草、除虫菊素、杀螟杆
菌、白僵菌、春雷霉素、庆丰酶等。
三、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
四、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和技术
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陈旧的饲养方法已经无路可走,天然饲料科技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支持。一些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建立在与抗菌素饲养法完全不同的理念之上。它们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霉素吸附剂,取代了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五、畜、沼、菜(果)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围绕沼气池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
第五章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资收益率高,正常运做5年后预计利润可达50万元,投资利润率达到6.2%,投资回收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生产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