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计算怎么算,(简单一点,比较笨)风力计算算角度上么

风力发电计算时为什么要用扫风面积
风力发电计算时为什么要用扫风面积 公式是单位时间内打在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空气动能乘以扫风面积.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是乘以扫风面积而不是风叶的面积.在同一时刻风叶不可能充满整个圆面,不论在什么位置,转也好不转也好,打在它上面的风的单位时间内的体积总是不变的呀.题目详见2007广东高考物理卷,不看题直接回答我的疑问也可以.
因为不管有没有打在风叶上,空气动能都是流过去了,要算流过扫风面积的所有空气动能,顶多可以说没打到风叶上的动能是做无用功,但是这个作为总体空气动能,要算进去
与《风力发电计算时为什么要用扫风面积》相关的作业问题
同济的 不告诉你
主要是为了获得粗糙表面,方面粘接或油漆等后继工序
扭矩的计算这么简单吗?你给的条件只能由经验公式估算一下功率,然后由功率=扭矩*角速度来估算下扭矩.
n=(v*v*v*p*S)/2P,其中v是风速,p是空气密度,S是面积,P是功率.电做功使空气具有动能,(m*v*v)/2是动能,Pt是风能,相除在约简
风速3-20m/s左右
因为空气包围了铁球,所以来说就是一个整体对铁球施加压力,算一个大气压笨合计也是一个,你见过大气压分好几部分的时候吗?内部和外部是不一样的,因为内部是真空的,所以不要以为内部也有大气压强
阻力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风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当有风车时,风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成风车的动能,那么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就少了,所以,弹簧的形变程度也就小了,即阻力偏小.仅供参考,头一回见到这种题目,也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 再问: 还想请教老师。既然阻力减小那么在电动车的车头安装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是否车一
是的,回答正确,用来刻画风电场风能风功率特性的,跟叶尖速比和桨距角有关,一般定义为稳态下单台风机输出功率与流过该风电机组扫风面积的风功率的比值.风力机的理论功率系数,0.593,表示风机最大效率.
蓄电池的确只供厂内部分控制设备用和事故照明.1、水电厂可以通过打开或者关闭机组来保持平衡,的确要克服水的压力,是通过高压液压油推动导叶来实现的,(导叶--导水叶片,可以调节水流大小和打开、关闭水流,相当于水龙头的开关)2、风电一样可以调整的,主要是通过调整风扇叶片方向和风扇方向来实现的,不然的话风太大会使风机转速不断升
公式:P=½A*V³*Cp*D*η ,也可以简单的写成:P=½ρ*A*V³*Cp其中P:功率 A:扫风面积 ,即A=½π*R²(π=3.14159,R为半径,即风叶长度)V:风速Cp:一种风能转化率值,根据贝兹极限,Cp值最高59%,但目前厂家无法达到这个理论
看你什么空调,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又有多小,有风肯定能吹动叶片,但是这样得不偿失,能量是守恒的.两者间转换也会损失很多能量.所以这样做意义不大,但是匹配得当,还是可以发电的,就是电量有点小.
风塔 叶片 型号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风塔一般80分两节、120分三节 叶片根据风塔的长度来定,风塔80M叶片就40M 叶片只有塔筒的一半长采纳哦
当建筑物某个表面与风力作用方向垂直时,这个表面的风压全部计入总风荷载当建筑物表面与风力作用方向平行时,则这个表面的风压不计入总荷载;其他与风作用方向成某一夹角的表面,都应计入盖表面上压力在风作用方向的风力,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区别是风压力还是风吸力,以便作矢量叠加
根据v=2πrT得:v=2π×44=2πm/s在时间t内通过风轮机的最大空气质量为m=ρvtπr2.时间t内风轮机可以接受到的最大风能为E=12mv2=12ρv3tπr2=3.3×104J故答案为:2π;3.3×104
1.根据题目的条件,风速为10m/s,1h的能量为W1==7.2*10^7J10个小灯泡工作8h的电能大小为W2=10Pt=80*100**10^7J效率=W2/W1=2.88/7.2=40%2.由题意,100台这样的风车一年(工作时间按4000h计算)获得的风能为W3=100*3
这个跟流体力学有点关系 怎么计算 我想不起来了 当上风向 到下风向风速的2倍时 风能的利用率最高,即50% .
因为他们的额定电压一样.v的发电机可以带个25w/220v的灯泡.但是,如果反过来,把v的灯泡接在25w/220v的发电机上时,因为负载太大,会把发电机烧坏
风力发电不产生风,这和风扇是相反的过程.风吹风力发电机,然后风力发电机发电……大型风力发电机一般3m/s的风速就能发电了.
靠"定位销"定位,保证同心度.收藏的论坛
[经验]矢量风力计算方法 非主流的计算法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宝贝坦克专区  目前坦克主流的风力算法是以系数为基础的,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记忆量却是非常之大,因为我比较不喜欢记系数,而且魂断的矢量计算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自己总结了一点风力的计算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基本的矢量表,大多数情况下的风力都可以推算出来。下面我就具体说明计算的过程,整个过程我以铁甲和木标为例子,因为我对这2种车子比较有心得,其他的车子计算方法和他们一样,但是具体的算法上会有一点小小的变动。  在开始看在之前,我先说明我文章中的单位用法,默认力量是4满力制,就是满力算4.默认屏距是20.X指风力的水平向量,Y指垂直向量。  第一篇 中高角矢量风力计算方法  第一节 满力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魂断的满力算法(可能有1度左右的误差,因为没精确统计过,也可能是距离测量上的误差)  1、铁甲满力一屏是11度不到点,先算无风的角度,然后把风力换算成垂直的分力Y和水平的分力X.垂直风力每10度影响一度,就是10度下风要多算1度,上风则少算一度,水平没2度影响1度。比如上45度的顺风20好了,打一屏的敌人,无风是79度不到点,这个时候X=20*0.7=14, Y=20*0.7=14,那X的影响是+1.5度,水平则是7度,于是就应该是79+1.4+7=87.5度可以打到敌人。  2、木头具体算法一样,但是木标是5度Y影响一度,1度X影响一度,但是木标受风影响比较大,所以会有临界现象,就是差1度的风可能带来2度甚至更多的误差,这也是木标有风高抛的难点所在,当然临界我也不是很懂,想研究的可以找魂断问问。  以上的就是满力算法但是因为控力要求高,调整困难,所以不推荐。  第二节 一屏14度、20度和30度半抛小抛算法(定力控角)  然后我介绍小抛半抛的算法:  仍然以铁甲为例子,这里分成四部分来计算。  第一步,计算无风角度和力量,根据深色的位置和距离来取,14抛适合远距离敌人,20和30抛则看深色角而定。  第二步,把风力分成水平X和垂直向量Y.  第三步,确定Y的影响度数。Y是每8度(8为20抛,14抛是9,30抛是7)影响一度屏距,所谓影响屏距就是每8的Y屏距将加一度,因为风力影响并不是很大(每度下风才影响1/8度角)所以一般情况下9到6的风都可以算做1度。一屏到半屏左右,都是是每8度风影响1度角,距离远的时候比如一屏半,就应该加倍,半屏之内,则应该减半。以此原则确定Y的影响度数,然后确定垂直风的等级,每影响1度角为1级。  第四步,确定X的影响度数。铁甲的X影响是每10度风影响5度角,就是把水平风力*0.5,这是X的基础影响。因为上下风的关系,子弹飞行时间变化,所以必须加上Y对X的影响。根据刚才所得到的下风级数,作逢5补n的处理。  3级上风——2级上风——1级上风——0级上风——1级下风——2级下风——3级下风逢5补4—— 逢5补2 —— 逢5补1—— 逢5补1 —— 不处理——逢10减1——逢5减1  如果数学好,记忆力好的人,也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3级上风——2级上风——1级上风——0级上风——1级下风——2级下风——3级下风Y*0.8———-Y*0.7———Y*0.6————Y*0.6———Y*0.5-——-Y*0.45——-Y*0.4  好了,把所有影响的角度加起来,那就得出了你所需要的实际发射角度。  举例说明:  以铁甲30抛为例,打24距离的敌人,风力是上30度顺风15.第一步,基础无风力是2 .4,角度为66度。  第二步,Y=15*0.5=7.5,X=15*1=15(具体参看矢量表)  第三步,Y的影响。7.5/8=0.94,所以垂直算做1度,所以,发射角现在是67度。  第四步,X的影响。15/2=7,再补偿1度(2度也可以,误差不会很大,不是到5才补偿,而是接近就应该补偿),于是,水平影响最终为8度。于是现在的发射角为67+8=75度。  所以最后就用75度,2.4力,就能打中目标了。  木标和铁甲一样,但是所有的都加倍。也就是说,Y每4度影响1角度,X则不用除以2,直接逢5补1就可以了,但是木标有临界问题,比其他车辆复杂很多,所以风大的时候并不推荐。  第三节 矢量变角控力法(建议熟练半抛后再学)  此方法木头误差大,铁甲用熟了基本没什么误差,而且上顺大时比直接控角准确,和上节一样,同样是分4步。  首先分解风力,水平风影响角度,垂直风影响力量  第一步,算无风半抛或者小抛或者14或者满抛力度角度  第二步,通过矢量表分解风力为X(水平),Y(垂直)  第三步,上下风,按照基本力点的不同,算出实际力点  小抛:Y*0.1 ——— 半抛:Y*1/7 ——— 14抛:Y*0.2(好象有点误差) ——— 满抛:Y*0.25  第4步,按照上下风级数,算出水平风力的影响,加到射击角中  这就是实际攻击角度和力度  举例:45度顺上10的风,半抛打18距离的敌人基本角度力度:72度,2.95力拆风,X=7,Y=7实际力度=2.95-7*1/7=2.85力实际角度=72度+4=76度得出最后结果  第四节 误差的避免和调整(重要)  所有的算法都有误差,我的算法不是100%精确的,但是却省去了大量的记忆,关于误差,当然也有一些调整的方法和尽量避免的规则,以下就是我目前所总结出来的。  有些极限风上,比如大上风和大下风(偏离30—15度左右的顺风)有一点误差,有可能是因为我的矢量表误差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首发命中率在50%左右,一般会有1度到3度的误差存在。这个随着矢量表的逐渐完善,应该会有改善。  屏距的选取。小抛的角度尽量高于50度,因为45度以后会出现同角,接近只有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在角度选择充分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力量较小、屏距较大的半抛方法,一般我是使用一屏30度的打法,因为盲点比较小,容易控制,当然力量也可以少按点,减少了延迟时间。但是如果大逆风或者距离远的情况下,30度的小抛很容易接近50度,所以着时候我一般用14或者20度的半抛,只有在深色角很高的情况下,我才会使用满力抛,因为满力对控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延迟时间长。  关于Y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8风1度,其实这个8的风加的是屏距,也就是8的下风,一屏20度的话,就变成了21度,这个情况在半屏多一点到一屏基本可以都用+1度来代替,但是非常接近或者很远的情况下,应该多加(一屏半乘以1.5,2屏乘以 2)或者不加角度而加一点点力(近距离)来代替。  木标的半抛因为有临界和受风影响很大,所以在不得以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使用为好,在顺风的情况下,40度的控力算风往往是更好的选择(铁甲没有高角的深色区也适合这个打法),这我会在下一篇中讨论。  这里感谢云天给我介绍了14抛的概念(他用的是13,但我觉得双数好用),其实屏距不是整数也有他的好处。  第二篇 40度定角控力的算风方法(推荐)  木标的40度顺风控力打法  这篇以及后面的一篇中的基础距离将以一屏20为标准。而力的相对变化量(就是增加和减少的力)使用40满力制,就是比4满力制扩大10倍,力槽一大格为10,因为0.05没有0.5写起来方便。  首先我还是先说木标,因为木标的40度控力是我最得意的打法,虽然有时候会按不到力打不到人,但是多数情况下,我都能首发命中,因为40度角度比较低,有时候即使有些微的误差,打到对手前面的地面的话,仍然能够有优秀命中。废话不多说,我现在就来具体说明。  第一节 基础力表  我们需要一张40度的力表,这个很好记,一屏分20度,半屏左右1距离误差是0.1的力,3/4处是0.7左右,一屏则是0.05,以下是40度的基本力表:  木标:  距离————铁甲————木镖10 ———— 1.6 ———— 1.4 11 ———— 1.7 ———— 1.5 12 ————1.77———— 1.6 13 ————1.85————1.67 14 ————1.93————1.75 15 ———— 2.0 ————1.83 16 ————2.07———— 1.9 17 ————2.15————1.95 18 ————2.23———— 2.0 19 ———— 2.3 ————2.05 20 ————2.35———— 2.1  第二节 风力计算方法  我们有了基础的力量,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风力的误差就可以了。仍然是以矢量算法为基础,但是比半抛简单很多,X和Y的系数都是0.2的力。比如上45度6的风,水平和垂直都是4,那么就应该在基础的力量上减去(4+4)*0.2=1.6的力量,就能打中敌人了。  铁甲和木标基本一样,只是变成了0.1就是说小了1倍。同样是上顺45度的风,只需要减0.8的力量就可以了。  第三节 误差的微调和避免  这节是非常重要的,他关系到40度抛射的准确与否。  和半抛一样,因为数据的问题,仍然会有误差。首先是避免的方法,根据纯物理推算,其实最准确的力量改变值是F*(X+Y)/(100+X-Y),也就是说力量在F=2的时候(一屏左右)是符合第2节所说的规律的。因为大多数风力情况下,X-Y的值相对100来说很小,所以可以省略不记,但是有2种风需要加如的,大上风和下顺比较大的情况。大上风因为Y很大X很小,分母会变小,所以系数相应的应该变成0.23左右,下顺风特别是下45度的顺风因为X是正的Y是负的,所以分母会变大,所以系数则变成0.17左右。(铁甲小一倍)  而如果距离近了,也就是基础力表中的力量小于1.5(半屏之内了),那么算出来的风力应该相对的减少到3/4左右。  然后是首发不中的情况下,半屏左右1距离误差是0.1的力,3/4处是0.7左右,一屏则是0.5,超过25距离,就是超过1屏多1/4以后则是0.4.铁甲则比目标多一点,一屏左右是0.7力  总结  首先,我的打法都是学习了很多前辈的算法之后总结出来的,当然应该感谢这些前辈们贡献出来的算法,他们包括神仆、=上海=宏宏、中国铁甲、云天以及我的师父魂断。  虽然很多人说魂断是误人子弟,或许是他写的东西看的懂的人不多,但是我还是想为他说一句,他的矢量算法可以解释很多坦克中的现象,而且也是非常实用但是却很难掌握的算法(他的徒弟里好象只有我一个人是在用这个算法的),而且他写的文章很能够开拓思路,虽然矢量算法现在仍然不成熟,因为很多角度的分力有写不正确的地方(虽然他本人不承认),但是仍然是一种全新的打法,也非常的实用,但是计算量也不小。  提醒一点:矢量表不是标准的三角函数,所以不是用风力的角度算一个SIN和COS就可以的,而且那样算的话计算量将更加大。  再次感谢KNAT战队的无私和我师父的文章(虽然语文不太好,看起来很累),还有所有和我一起战斗的伙伴们。
近期游戏热闻
你对该游戏感兴趣吗?风力发电机卸荷时偏航的现象
<span class="xi1" style="color:#ff
<span class="xi1" style="color:#ff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1:15:44 金华龙:建议把这段掐了转综合技术讨论区让更多的高手来看看帮你分析分析。
XW:最近,东方忙于解决风力发电机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请教一下?
东方:那是远在东北的朋友提出来的。是一位搞风电机械的博士后。他很谦虚,说电的方面不太懂,负责安装了一台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现在遇到一个困惑: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多余的电力就要用卸荷电阻消耗掉。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奇怪的是,一卸荷,机头就掉转一个角度,他称为偏航,使转速锐减。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对准方向。马上又要卸荷、偏航……这是什么原因?请有兴趣的朋友指点一二,东方谢过先。”
金华龙:我猜我猜我猜猜“是否由于一卸荷发电机就过载了,发电机内部有一个保护系统控制机头转一个角度,而后又复原,并不停的转来转去。”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1:20:57&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
slamdunk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941|主题:9|帖子:405积分:941LV6高级工程师 11:43:54&有话说完把..东方先生想知道why..........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2:10:03&简单地说,用卸荷电阻消耗能量,以及偏航,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这些动作都是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的正常反应,偏航也可使发电机载荷下降时(卸荷)
时保持输出稳定。 ||
lxfyang998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44|主题:17|帖子:120积分:244LV3助理工程师 12:11:48&东方大师,最近我们也要搞风力发电机,请问有啥心得可否分享下啊!!拜谢啦!!!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21:37&谢谢金华龙先生指点,把这个帖子已到这里。
XW:那是不是里面有过载保护系统让它摇头?
东方:金先生是很有创意的呀!虽然他现在没有这样的保护系统,但倒是一个很好的设想,说不定能用到风机上去呢!
XW:没有这个系统怎么倒有这样的功能呢?
东方:肯定是没有,不然他就不会产生这个困惑了。
XW:那你是怎样向他解释的?
东方:我先问他是怎样卸荷的?
F博士:当风大超过一定电压时,就逐渐接通卸荷电阻,直到把电压拉下来。但就在这个时候,风机就转向了。
XW:这就奇怪了,按理说,卸荷时,电机受到阻尼,转速减慢是可以理解的,它咋就横向转起来呢?这是什么运动?
东方:这应该算是一种“进动”
XW:什么是进动?
东方:定义:进动(precession)是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著另一轴旋转的现象。
XW:那它为什么在卸荷时要进动呢?
东方:所以F博士要问你了。
XW:我怎么知道?这不还是机械现象吗?
东方:因为卸荷是电力控制,所以就找上你了。
XW:那我得好好想想了。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2:36:29&进动(precession)产生偏航可使发电机转速下降,即风速较高时偏航能使发电机转速降下来。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49:50&谢谢融道先生精彩的发言。
XW:好像是个风电专家。总算找到人了。此乃F博士之洪福也!
F博士:但是,这里的进动有点过分,结果是,一经卸荷就偏航,风功率一下子降到20%左右,半响才能恢复,但电压一高又要卸荷、偏航、功率下降……不能好好发电呀!至少损失一半。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偏航?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3:46:57&在对整个发电控制系统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做如下猜测:
如不采取偏航的手段,单纯用增加载荷的方法,虽可稳压,但有使发电机绕组温升过高的问题。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4:58:32&fF博士说他有变浆系统,风大时改变浆叶角来控制转速。偏航是设计外的现象。他觉得这里的偏航是在添乱。不知对不对了。
谢谢融道先生的提醒。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5:35:52&浆叶角都能控制改变,不是一般的风力发电机了。
不知东方先生有没有发电机大致的控制模型框图,是如何实现稳频稳压的?
在他的系统里【偏航】做何作用?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23:58:55&他是一种离网系统,不是稳频稳压的并网系统,风大,转的飞快,频率也高,风小呢,就慢慢转,频率很低。
XW:浆叶角是怎样改变的?
东方:好像不是用控制电路来变化,而是风大时靠机械变浆。
XW:偏航是谁控制的?
东方:也不是谁控制的,只要一卸荷,这个风机自说自话把头一扭就偏过去了,后来,在对风系统的作用下,再转过来。闹心得很呀。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0:24:57&不好意思,我一直以为是...
可试试缓慢的分级式卸荷方案,不要突然卸荷.....我也是瞎猜了,呵呵。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1:43:41&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
XW:是啊!是你没有讲清楚嘛。听说F博士对卸荷速度进行过调整,是不是如融道兄所说“缓慢的分级式卸荷方案,不要突然卸荷”?
东方:可能是吧,但结果更惨了。他说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卸荷不足兮惹祸殃……慢下来之后,电压有时会很快升到需刹车的电平,结果频频引发刹停风机,更加影响正常发电。
XW:真是两难之选呀!要找一个万全之策。 ||金华龙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81|主题:14|帖子:513积分:1681LV6高级工程师 12:55:10&风力发电我没搞过,在草原上见过,好壮观!瞎猜别见笑,“是否卸荷时负载过重,导致机头有一个过大的扭曲力,风叶受风变小。尔后又转回来。”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1:51:39&想的可好呢!
XW:金华龙先生的意思是卸荷时风机受力
东方:对呀!这个力是什么力?
XW:那要分析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才行。
东方:看一台风力发电机示意图:
金华龙:卸荷时负载过重,导致机头有一个过大的扭曲力。
XW:这个力作用在哪里?
东方:应该是发电机转子受到定子电流的阻尼力,这是一个力矩,方向和风机转动方向肯定相反,所以转子才慢了下来。
XW:是的是的。但关键是机头为什么会偏航?这个扭曲力是哪里来的?
东方:可能是定子受到转子的反作用力矩,使机头扭转。
XW:牛顿第三定律呀!可是,机头会向哪个方向偏呢?
东方:只要看风机怎么转,假设上图顺着风叶从左向右看,风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刹车力矩就是向左方向,使它减速。那么反作用力矩呢?就是向右方向了。
XW:机头受到这个力矩的作用怎么会偏航呢?还是不理解呀!
东方:那只好先偏航,在偏航中加深理解。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2:52:44&请问东方先生:1. 不知每次卸荷偏航的方向是否都是一致的?
2. 系统的限压是否全赖卸荷电阻? ||
金华龙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81|主题:14|帖子:513积分:1681LV6高级工程师 00:53:25&想想直升机如果没有尾部螺旋浆就会打转,是不是一个扭力呢,我也是由此联想过来。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底盘与塔架没有固定,那末当有风时风叶转动,机头部分是否应该相对塔架转动一个角度,直至风叶平行风向,不受风。回到正题,风机发电时机头应该有转动的趋势(减小受风),当风机正常工作时由于整个固定结构的刚性抵消该扭曲力,当分机卸荷时机头产生的扭曲力过大,导致机头转向偏航。就是不知现在时地盘相对塔架有转动,还是整个塔架有些扭转。
隔行如隔山,瞎猜瞎猜! ||
YTDFWANGWEI离线LV7版主积分:94559|主题:137|帖子:42599积分:94559版主 08:30:54&都来学习都来猜,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底盘与塔架没有固定。。。。应该是不固定的,能自动适应风的方向吧。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03:29&底盘与塔架没有固定,能自动适应风的方向。
谢谢关注!有高手参与,东方信心大增。 ||
金华龙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81|主题:14|帖子:513积分:1681LV6高级工程师 22:59:48&“自动适应风的方向”不知是机械控制还是有电路控制?(即风向“采样”是机械部分还是电路部分。)不敢乱猜了,向大家学学。 ||
GG1980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92|主题:14|帖子:83积分:192LV2本网技师 10:39:31&学习 学习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0:33:37&F博士用的风机是机械式自动对风系统。他说有的风机采用伺服电机偏航系统,额定风速以下,对准风向,超风速时就有意偏离风向,使输出功率得到一定的控制。而F博士的系统是用变浆手段控制超风速的功率输出。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0:46:51&不知变浆角有几度?如变浆角度足够,直接用风力制动(等效风向倒吹,利用反向转矩制动)也可考虑。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8:07:34&融道先生圣明!问过F博士,他用的风机就是变浆方式刹车的。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2:13:10&东方先生客气了!
由于系统的转动惯性,稳压“控制环路”似乎难以做得十分完善,不得不用卸荷
真要另觅出路了..... ||
FreeLee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414|主题:15|帖子:162积分:414LV6高级工程师 17:16:43倒数7&ding ||
晶纲禅诗离线LV7版主积分:15506|主题:220|帖子:6464积分:15506版主 21:55:41&
我也来学习一下发电技术..... ||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22:47:46&听课学习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1:56:38&谢谢这么多高手关注!能解开这一困惑。
首先把东方知道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融道:1. 不知每次卸荷偏航的方向是否都是一致的?
2. 系统的限压是否全赖卸荷电阻?
F博士安装的这台风机每次卸荷偏航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他设计思路是,瞬间的超压靠卸荷电阻,长时间的限压靠变浆。
XW:融道先生讲的可重要了,不知F博士是不是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东方:好像是有点困难。变浆的触发信号是高转速,而卸荷的触发信号是超压,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XW:有什么区别?
东方:设想某发电机以不变的转速运行,空载电压较高而负载电压就低;
XW:这怎么可能呢?加重负载,难道转速会不变吗?
东方:这不是假设碰到这样的情况嘛,有没有可能呢?当然,风速的大小肯定是不一样的。
XW:那你得说清楚呀,就是说,空载时风小,电压较高,负载时风较大,正好转速不变,但电压较低,有这个可能性。
东方:这个例子说明转速和电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且,转速变动相对较慢,但卸荷时电压变动较快。
XW:怎样利用这些特点呢?
东方:起风之际,首先是风叶受力,转速提高,同时电压也相应提高。即使已经超速,由于变浆是机械动作,不会立即起到作用,这时,投入卸荷电阻,可以很快把超压控制住。但 F博士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启动变浆?
XW:超速的时候嘛。
东方:有可能尚未启动,转速已因卸荷而下降,用不着变浆了。
XW:那行不行呢?
东方:不好!长时间大功率卸荷会损坏卸荷器。最好是用变浆控制。关键是卸荷和变浆合理分工。方法是适当拉开触发控制的时间,变浆先动作,如果用变浆能解决的超压,就不用卸荷了。但因变浆反应速度较慢,可能一时控制不住,电压上升到较高档次,再启动卸荷。把电压控制在较高但也是安全的电平,给变浆足够的时间来发挥作用,最终,变浆必须把超压控制到卸荷点以下,这时就不用卸荷了。 ||YTDFWANGWEI离线LV7版主积分:94559|主题:137|帖子:42599积分:94559版主 13:26:15&1、这个调头跟变浆肯定是没有关系的,否则人家博士白给的啊,连这点考虑不到?
2、每次卸荷电阻投运就调头,那肯定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3、风叶调方向的原理是什么?肯定不会是风从哪里来自动就向哪里走(我说的这个自动是墙头草类的自动)肯定有调头的电机之类的吧?这个调方向是根据什么来的?
俺是个小本,跟博士后差至少2级,别拍我。 ||
ZAZA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5|主题:26|帖子:232积分:405LV3助理工程师 09:41:10&赞一个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14:23:31&这好像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力学题目,由转速变化导致的进动 ||
晶纲禅诗离线LV7版主积分:15506|主题:220|帖子:6464积分:15506版主 23:27:01&说到点子上了! ||YTDFWANGWEI离线LV7版主积分:94559|主题:137|帖子:42599积分:94559版主 08:50:49&由转速变化导致的进动。。
好像东方先生没说转速变化的问题,只是说到了加负载降电压啊? ||
bidandan1986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18|主题:1|帖子:4积分:118LV2本网技师 11:56:18&我是做小型风机控制器的,加负载卸荷肯定转速下降 ||
summary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34|主题:32|帖子:144积分:334LV3助理工程师 13:50:09&我觉得这个可以开门课 呵呵 ||
bullets9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22|主题:1|帖子:21积分:122LV2本网技师 15:09:03&东方老师 厉害啊 顶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8:07:23&看到这里,觉得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稳压(限压)措施偏简单化了点,机身力学上
也存在一点问题。考虑是否再增加一个刹车系统,即卸荷的同时立即刹住机头,防止转向.....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7:58:45&融道:看到这里,觉得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稳压(限压)措施偏简单化了点,机身力学上也存在一点问题。考虑是否再增加一个刹车系统,即卸荷的同时立即刹住机头,防止转向.....
东方:您还别说,融道先生就是强!
XW:要不怎么称专家呢!强在哪?
东方:想到刹车了。这和F博士想一块了。
XW:效果怎么样?
F博: 我先设置了一个比卸荷点高的刹车点,准备在卸荷仍不足以限压时采用刹车手段。为了防止卸荷偏航,放慢了卸荷步进的速度。结果进入了两难的选择:快上卸荷导致偏航已经说过了,但放慢速度又出现大风时升压很快,卸荷一个不到位,很容易就触发刹车,而频繁的刹车带来的损失就更大了。
东方:所以,F博士还是想解决这偏航之困惑。
YTDFWANGWEI:风叶调方向的原理是什么?肯定不会是风从哪里来自动就向哪里走(我说的这个自动是墙头草类的自动)肯定有调头的电机之类的吧?这个调方向是根据什么来的?
东方:F博士说,风叶调向的原理就是风从哪里来自动就向哪里走(YTDFWANGWEI说的这个自动是墙头草类的自动),肯定没有调头的电机之类的。也没有尾舵。他说是“下风向方式”。
:这好像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力学题目,由转速变化导致的进动
晶纲禅诗:说到点子上了!
东方:说到点子上,可是东方对力学是毫无经验,再说了,人家F博士可是专门研究机械的,哪里用得着我们来解惑呀。
XW:几位斑竹都出面了,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东方:呆头鹅说是标准的力学题目,但不知这标准是怎样的?
XW:不管这标准那标准,能把偏航解决就是好标准。不行就猜好了。
YTDFWANGWEI 版:都来学习都来猜
东方:版主发出号召,先猜一个。要说这个风力发电机系统,我们把它简化成一台发电机支在可转动的平台上,当把转子和定子看作一个系统时,卸荷时的力就是内力,整个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则该系统怎样呢?
XW:应该是动量守恒吧?
东方:很对!但现在是转动的物体,所以叫“角动量守恒”
XW:什么叫“角动量守恒”?这是不是标准?
东方:我们老师说了:转动物体的转动惯量J和角速度ω的乘积叫做角动量,用L表示,L=Jω。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零时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请看下图风机角动量分析图: L1为转子角动量,从左往右看,叶轮顺时针方向转动。L2表示卸荷对转子的制动角动量,它使风机减速,L3是定子受到转子的反作用角动量。L3使机座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因机座平台不可能这样转动,而保持不动。
XW:如此说来,卸荷不应该产生偏航呀?
东方:这是有条件的,就是机座回转平台完全是水平安装的。如果该平台稍有倾斜,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图:
东方:假设机头左方上扬,L3就有一个向下的角动量分量Ly,:
在Ly作用下,从下往上看机座转动是逆时针方向。正是这个分量,使机座发生偏航。
【重要结论】卸荷偏航是由平台倾斜引起的,而且,由偏航的左右可以推知平台倾斜的方向。如能把平台调准,卸荷时就不会偏航。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3:26:00&尊敬的呆头鹅先生:
尊敬的晶纲禅诗版主:
按你们的“标准力学”思路进行的动量矩分析得到F博士的认可,他让我转达对你们二位的感激。
XW:他是机械类博士,应该比我们懂得多呀。
东方:关键是没有向这方面想。他还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风机不平就会偏航的现象。下图的手电钻头部下倾,会在开机和关机时产生扭头现象;
改变悬吊方法使头部上扬,开关机时扭头方向正好相反。仔细调整悬挂点, 很容易找到不会偏航的那一点。
YTDFWANGWEI离线LV7版主积分:94559|主题:137|帖子:42599积分:94559版主 13:46:10&强啊,呵呵,这样都可以试验。 ||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14:08:26&我也在想怎么做个试验,没想到那么好的办法,PFPF ||
晶纲禅诗离线LV7版主积分:15506|主题:220|帖子:6464积分:15506版主 16:39:11&哈哈...别出心裁... ||
金华龙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81|主题:14|帖子:513积分:1681LV6高级工程师 21:56:18&手电钻比较重,钻头太小,钻头部位想办法加上扇页后会是啥情况呢? ||
楚天?离线LV7版主积分:2600|主题:31|帖子:1233积分:2600版主 22:26:54&博士是不是先前一直怀疑变浆问题了?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00:40:44&东方先生过誉了!
用手枪钻做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说明“根本问题”的...但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也存在。
不知目前F博士对解决“偏航”问题的方法思路是否已考虑过走走“电—力”结合的系统路线? 还是...?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5:35:49&融道:用手枪钻做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说明“根本问题”的...但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也存在。
不知目前F博士对解决“偏航”问题的方法思路是否已考虑过走走“电—力”结合的系统路线? 还是...?
东方:好一个“电—力”结合的系统路线!融道先生又和博士想一块了!
XW:融道先生至少可以当个副博士了。
东方:副博士学位要到欧洲去拿。F博士说风中风叶受力很大,机械安装很难完全调平,希望我们从卸荷器控制方面考虑,能不能对风机的受力不要产生太大的影响。重点是解决两难的问题:既不能使电压快速上升导致刹车;又不能使转速突然下降触发偏航。
XW:轻不得重不得呀!这咋整呢?
YTDFWANGWEI 版:都来学习都来猜
东方:关键时刻,还是要敢于猜想。
XW:不管什么电器,只要加上“数码技术”这档次就提高一级,能不能用来解决这一难题?
东方:广告上的话语你也信?不过试一试也无妨。
XW:F博士是怎样控制的?
东方:他把占空比分级上调,每级5%,
XW:能不能再分得细一点?
东方:分得越细,达到有效控制的时间就越长,搞不好就会发生不当刹车。
XW:分得太粗,上的太快,又会对风机转速冲击太大而偏航。
东方:这是个难题,但这个难题很好解决。完全可以用数码技术使两者兼顾。关键是敢于猜想。
XW:还是王斑竹的办法啊!
东方:是的。设想某一风速需要卸荷控制,它总有一个最佳卸荷量,
XW:不过一时找不到。
东方:别急呀!设想已经找到这一最佳卸荷量,其特征是:电压可以维持在某一较高但安全的电平上。同时,对应的转速也是安全而恒定的!
XW:这很关键!就是说,良好的卸荷是不把转速压低,所以就不会触发偏航!
东方:很好!为了快速找到最佳卸荷量,可以动用模-数转换中常用的逐次逼近法。
XW:这你瞒不了我!不就是1/2 ,1/4 ,1/8 ,1/16 ……地去粗取精的选择吗?
东方:对啊!也就是,不要把占空比单一的分为某一份额,而是当电路发现风机超压需卸荷时,第一次,先粗一点,选取二分之一即50%占空比进行卸荷,同时检测风机电压高低,无非三种情况,即高于、等于或低于设定电压,假设结果为“低于”,说明卸荷量已经过大,则……
XW:我知道,就降为1/4,也就是用25%占空比。
东方:太好了!以此类推,很快就会使精度达到优于1% 。由于微处理器的机器周期很短,这个过程相对转速变化的几秒时间,可以认为是一瞬间就完成了。
XW:是不是几微秒就能搞掂呀?
东方:没有这么夸张吧。还要考虑开关管的工作频率,以及卸荷脉冲的周期等。一般几毫秒内完成是可能的。这么快的时间,转速应该来不及改变吧?
XW:这个要由试验来决定了。 ||
融道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407|主题:2|帖子:156积分:407LV3助理工程师 18:40:42&如果方便的话,东方先生能否上传一些稍详细一点的控制原理示意框图以及变浆
系统的控制特性参数,如变浆系统能有效校正多大的风速变化范围,校正的延迟时
间,现有卸荷方式的稳压控制性能...现有系统的机械力学解析示意图..... ||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22:16:08&实际可能更简单,那么大的风叶,有很大的惯量,风大了,转速逐步加大,输出电压逐步增大,电子系统速度比机械快,可以逐步加大卸荷量,办法吗:PID控制。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10:09&融道:如果方便的话,东方先生能否上传一些稍详细一点的控制原理示意框图以及变浆系统的控制特性参数,如变浆系统能有效校正多大的风速变化范围,校正的延迟时间,现有卸荷方式的稳压控制性能...现有系统的机械力学解析示意图.....
呆头鹅:实际可能更简单,那么大的风叶,有很大的惯量,风大了,转速逐步加大,输出电压逐步增大,电子系统速度比机械快,可以逐步加大卸荷量,办法吗:PID控制。
东方:谢谢各位专家指点。F博士说风机厂资料很不靠谱,如在额定风速以上就是恒功率输出,实际显然没有做到,否则也不用卸荷了。现在只有用电控辅助电机了,不知行不行?
XW:呆头鹅说了用PID控制。
东方:很好的思路。特点是突变电压发生时,微分电路迅速反应,但因积分电路尚未作用,调整量很小,由比例控制参数决定。但时间一长,积分电路作用越开越大。最后把电压搞定在设定值。
XW:这个思路特别好,F博士发现卸荷偏航,可能就是投入过大,反应过激,加上风机不平,导致偏航。如果像PID那样,悠着点就好了。
东方:可不是吗?但F博士用的是微处理器控制,怎么搞呢?
XW:能不能借鉴模拟电路的经验?
东方: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模拟技术PK数字技术,在电源领域,目前还是难分伯仲。
XW:我让它们相互借鉴行不行?
东方:实际上,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设计人员最终都必须做出选择,是使用模拟解决方案还是使用数字解决方案,而要做出明智的决定需要了解每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XW:你的方案,一上来就是50%占空比,肯定比不上PID方式。
东方:但是机械的模仿是不可能超越模拟技术的,数字控制拥有一些模拟技术不具有的特性,其使开关电源设计拥有原来不可能实现的功能。比如我一开始就是50%占空比,第二步100%,你模拟电路就干不来。
XW:你用的是离散控制技术,当然可以做到, 但关键是要干的好才行。
东方:谁说数字控制干不好,就按呆头鹅思路,第一步不用50%,而是把100%占空比分为2n分之一的最小占空比单位(Do),第一步就投一个单位Do,以观后效,如果电压仍高,第二步,投入为2Do,第三步22Do,直到足够为止,如果超过了,则每步递减一半。不消10步,就能达到足够的精度。你说行不行?
XW:我说没用,得呆头鹅认可。 ||
晶纲禅诗离线LV7版主积分:15506|主题:220|帖子:6464积分:15506版主 18:37:54&数字技术本身是先进的,但用在电源上,由于不能“彻底数字化”,采样与终端(始末)
还是“模拟”的,所以实际效果就不一定了,个人之见。 ||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20:31:23&应该没问题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38:49&东方:呆头鹅已经认可啦!
XW:还不多谢梁兄!
东方:怎么会是梁兄?
XW:祝英台她笑你梁兄真象呆头鹅!对不对?
东方:那是梁兄真象呆头鹅,其实呆头鹅比梁兄要强多了。既然得到认可就请F博士一试吧!
XW:我这就联系去……
前面到了一条河,
漂来一对大白鹅,
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未曾看见鹅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你不见雌鹅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象呆头鹅!
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狗叫汪汪。
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
东方:时候不早了,F博士那边怎么样了?
XW:一试过了,还不行。
东方:为什么呢?
XW:电压还是不稳,卸荷量小的时候还好,卸荷量越大,电压波动也越大。
东方:这个软件是怎样设计的?
XW:就按你的要求,增加时按1、2、4、8、16、32、64……;下来是相反走
东方:不知他如何下来?
XW:还不是按你所说:“如果超过了,则每步递减一半”
东方:举例来说,64太多了,怎么办?
XW:就递减一半到32
东方:32肯定是不一定行的啦,它原来就是从32上来的!如果减过头了,还要加,怎么加?
XW:回到64
东方:那不得了!总在32和64之间震荡!当然是不稳的啦!
XW:啊呀!是有这个危险。F博士对数电不一定很在行,要不要帮他一把。
东方:那是当然,这样你根据基本要求能不能给他设计一个通式,包含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注意变化时递减一半不能减回去,要理解为上一次增量的一半才行。
XW:那我先要请教诸位数控高手!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19:04:29&对数控不是太熟,应该可以实现PID的,但至少可以用运放实现PID,再AD转换,控制载荷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3:48:24&怎样用上数控PID无这方面的经验,还请呆头鹅指点。
XW:但你的数控通式还不完善呀。
东方:是的,先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通式:
把占空比分为2m份,
设An-1为第n次的占空比份数,
An=A[sub]n-1[/sub]+△An
An=An[sub]-1[/sub]+k2[sup]γ[/sup]△An
其中,k取值规则为:
则 k= +1;
γ是指数,取法规则为:
开始搜索卸荷点时
调整方向相反时
呆头鹅离线LV6高级工程师积分:1691|主题:4|帖子:478积分:1691LV6高级工程师 23:25:00&我也没经验,猜吧:
1.稳压要有个中心,也要有个范围,这样可以避免频繁调整
2.要有采样的比较,(微分),以知道电压变动方向
3.要有偏差累加,(积分),以保证静态准确性
4.微分和积分在调整中的权重便于调整,可扩大适用范围
另外,是不是可以用电池作为卸载的负载,一方面,电压变动小,便于系统稳定;另一方面,节能 ||
belief0909离线LV4初级工程师积分:896|主题:11|帖子:242积分:896LV4初级工程师 09:41:48&关注!怎就没下文了!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0:36:31&belief0909:关注!怎就没下文了!
XW:东方!还有人关注呢。你有没有下文啊?
东方:有人关注就有啊!下文多得很,只不过东方没有全程参与,略知一二而已。
XW:有多少讲多少。
东方:大家是不是关心卸荷方案的结果,这个有确切的反馈,就卸荷方式而言,应该是完全成功的,按照数学通式设计的程序,思路较为清晰简练,效果较好。原来出现的一卸荷就偏航的现象得到完全的遏制。
XW:风机调平了没有?
东方:就新的卸荷方式而言,已经不再对调平提出严格要求了,即使没有完全调平,卸荷时也不会偏航!
XW:有这么好的效果?凭什么呀?
东方:这得益于循序渐进和快速反应的结合。刚到卸荷点时第一个动作只是2m分之一,动作很小,不会触发偏航;但若卸荷量不足,则增加很快,用逐次逼近法找到正确的卸荷量。使阻尼力和风力平衡,风机处于力平衡状态,当然不会偏航了。
XW:你强调“就卸荷方式而言,应该是完全成功”,是不是其他还有问题。
东方:是的。风机受力不仅仅是卸荷,负载的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还是会偏航,以至于影响正常发电。
XW:那怎么办呢?
东方:还是要求调平。
XW:怎么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啦!
东方:至少证明了偏航就是由于风机不平引起。 ||
belief0909离线LV4初级工程师积分:896|主题:11|帖子:242积分:896LV4初级工程师 11:18:24&风机和风机控制器的匹配度要很高!
对于不通厂家的风机,有不同的要求,能不能发发你现在试验的风机是怎样的?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0:19:04&
风机是这样的。支点完全偏在一边,恐怕很难调平。 ||
bidandan1986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18|主题:1|帖子:4积分:118LV2本网技师 11:57:46&手动刹车系统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04:42:57&做个记号,明天参加讨论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5:33:49&解决平衡问题是一个思路,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发电机的控制策略有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发电机的特性:发电机的转速和感生电动势成正比,扭矩和输出电流成正比——这是所有电机,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共性。
所以,假如发电机的内阻为零,我们在发电机的输出端接一个动态内阻为零的并联稳压电源,那么发电机的转速将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数值,稳压电源吸收的电流随着风力的增大而增大。当然,实际上的发电机和并联稳压电源都不可能没有电阻,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发电机的转速将被严格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毕竟风速增加也是有限度的。
为了防止发电机因为电流过大而严重发热,我们还是需要控制风车的螺距。控制风车螺距的控制依据就是流过并联稳压电源的电流,这个电流实际上就意味着多余的功率。因为风力是不稳定的,为了防止风力骤降,在大风时不宜将并联稳压电源吸收的电流设定得过小,当风力快速变动的时候,通过调整并联稳压电源的电流,可以维持负载电压不变——风力发电机的恒功率输出应该就是这样实现的,只不过这儿F博士使用的发电机控制系统有点不合格。
如果要得到更好的性能,还可以用蓄电池组和耗能电阻一起做并联稳压电源的负载,并联稳压电源采用双向开关电源。当电池组没充满电时,并联稳压电源吸收的功率用于给电池组充电;当电池组充满,用耗能电阻吸收能量。当风力下降时,并联稳压电源能量传递方向反向,电池组给负载供电。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5:38:00&当然,这儿的分析是很粗略的,实际情况会更复杂。
比如,当风力很小的时候,发电机输出电压可能达不到稳压值,这时候并联稳压电源起不到稳速的作用。当风力上升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状态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偏航,这需要通过试验来证明——或许并联稳压电源的转折特性可以做软一点就能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机械系统的惯性,风车转速变化是需要时间的。 ||
Yiefer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83|主题:9|帖子:23积分:183LV2本网技师 11:35:51&跟大师们学习了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22:34:23&cdzx11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得好好研究。
XW:有这些热心朋友,你是不是把最近变桨之争也向大家请教请教?
东方:那敢情好了。但这不是典型的电源电路,有人感兴趣吗?
XW:试试看吧,请问大家这张图的风机桨叶上面有个小杆子,是做什么用的?
(59楼图)
东方:这就是被动变桨的离心锤。当风大时就把风叶扭转一个角度,来减弱风力的作用,保持一定的功率。
XW:主要是这个机构是怎样起作用的,不知有没有专家知道?
东方:谢谢先。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9:00:53&我也在搞和风电有关的控制系统,但不是专家,所以也不知道这三个杆子做什么用,东方先生说是变桨用的离心锤,是不是风速增强时,靠旋转时的离心力使风叶的桨矩角改变?但具体是怎样作用的,这个离心锤和风叶是固定在一起的还是通过其他的齿轮机械使叶片改变?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9:05:18&这种离心锤只是一种最简单的限速装置吧,不过这种简单的限速装置大概限速能力比较有限,做不到稳速,只能使速度不至于上升得太快。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9:08:01&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离心锤和风车组成了一个负反馈系统,只不过这个负反馈系统的环路增益比较低,所以并不能保持转速不变,只是使转速随风力的上升速度受限。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8:40:59&我有点理解了,是不是和柴油机之类的离心限速装置相似啊?我找到一个图:
但是,怎样用来变桨呢?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21:21:40&很简单啊,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离心力产生的是扭力,这个扭力使风车桨叶向和来凤方向平行的方向扭转,使得桨叶受风面积减小,风车输出扭矩下降。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8:01:08&就59楼的图而言,我们分析所谓离心锤的作用:
69楼cdzx11先生已作了回答,现在想与这位专家作进一步探讨: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平面,一,风叶旋转平面,二,离心锤、桨叶和主轴的三条线几乎也在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平面是互相垂直的,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只讨论离心锤距离风叶平面最远的一点(设为A点)的受力情况。它是绕主轴旋转的,所以它在旋转过程中所受到的离心力是与风叶方向平行,由轴心指向叶尖的。这个离心力只能产生使A点向它所在的风叶靠拢的作用。但由于离心锤是固定的,所以最终结果无非是对风叶和离心锤的结合部产生轻微的损伤而已,并不会对风叶产生任何扭矩,因为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处于同一平面,要使风叶扭转,即对风叶产生扭矩,必须有一个垂直于桨叶与离心锤所在平面的一个力,哪怕是分解以后的一个分力,可惜这个离心力分解不出这样的力,所以它起不到任何变桨的作用。完了请教正。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8:46:43&
这样的离心力,能使风叶扭转吗?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22:44:17&就这张图而言,如果摆锤与扇叶是固定的,那么的确不能调整风车的转速。对于这样的东西我只能说:这恐怕是一个拙劣的抄袭作品,纯粹是一个摆设。
事实上,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不过要设计的很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8:15:47&谢谢诸位的发言。
XW:59楼图到底能不能变浆呀?
东方:大家意见还不统一呢。
69楼cdzx11:很简单啊,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离心力产生的是扭力使风车桨叶扭转,使得桨叶受风面积减小,风车输出扭矩下降。
XW:那是说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可以变浆,而且“很简单”。
72楼:就这张图而言,如果摆锤与扇叶是固定的,那么的确不能调整风车的转速。
XW: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又不行了。
qiu2000:要使风叶扭转,必须有一个垂直于桨叶与离心锤所在平面的一个力,可惜这个离心力分解不出这样的力,所以它起不到任何变桨的作用。
XW:也说不行。玉兔昇还画了受力分析,行不行呢?
东方:离心力,我看行。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3:50:16&是我想当然了,当时没仔细去看图。
用离心摆锤+弹簧控制风车的扇叶的螺距,从原理上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哪怕做的不那么好,但要能在原理上通得过也同样是非常简单的。
要设计出一个完全不能起作用的摆锤机构,真不知道原设计师究竟有多笨,我是完全忽略了这种设计师的存在。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7:53:39&cdzx11先生:对您能从善如流感到高兴。当然,有时疏忽总是难免的,我们意见一致,我俩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至于东方先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们不可能阻止不同意见的存在。有您支持足矣。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8:13:19&cdzx11和qiu2000两位专家好!
你们的意见得到统一当然值得高兴,但就我对东方先生的“研究”——我很喜欢他的风格,绝不可能用“疏忽总是难免”的就解释过去,因为他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己任的。如果出现偏差,我们也绝不放过。
东方加油!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20:44:16&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好说的。强辩并不能让错的变成对的。
这个错误是我想当然了,以为既然做出来了,就应该是能起作用的。 ||
cj55660离线LV4初级工程师积分:302|主题:22|帖子:126积分:302LV4初级工程师 14:17:36&留个记号 慢慢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6:49:17&东方先生,大多数意见好像趋于统一,认为59楼所示的风机是不能变桨的!尤其是cdzx11和qiu2000两位好像都是专家级的,开始时还有点不同,但qiu2000一出现,就很快统一起来了,真应了那句话:英雄所见略同!
但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东方先生说“离心力,我看行”?
我知道“东方研究的是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要点就是不要先做试验而是推导结果。”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做个示范,就59楼这台风机的离心摆锤的变桨进行一次指导,也帮cdzx11和qiu2000专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离心力,我看行”。谢谢!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23:58:39&玉兔兄过奖了,只不过是我对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环节比较感兴趣,但要身体力行还是不行呀。
XW:还是中国式的谦虚。
东方:外国式怎样?
XW;应该欣然接受,讲声谢谢即可。
东方:不即可呀,我就得解释为什么“离心力,我看行”
XW;是你讲的当然要解释了,不能说“当时没仔细去看图。”
东方:那是自然,图是我提供的呀,但实物没有看过,现场也没有去,而且即使到现场也看不清,几十米高度呢。
XW:给你一个机会——用理论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东方:只好试试看,东方的结论往往是理论分析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
XW: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只有蠢人,才不作调查,而只是苦思冥想地“想办法”,“打主意”。
东方:我调查了呀!我在网上找专家,我想了解变桨的原理,当cdzx11先生到来时,我真高兴,终于盼到专家了,想不到qiu2000先生出现了,几句话把专家说的痛改前非,把自己也否定了。
XW:那你也可以和他们志同道合嘛。
东方:不行耶,我要求证变桨原理的决心不能变。
XW:不是专家都已经说了,59楼风机是不能变桨的。
东方:这正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心,这台风机离心锤应该能变桨的。
XW:这究竟是为什么呀?
东方:主要是cdzx11先生变得太快了。
XW:和人家有什么关系,从善如流不好吗?
东方:因为事实总是隐藏在假象后面,善良的人们容易被假象所蒙蔽,结果出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奇怪现象。这少数人肯定有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但cdzx11和qiu2000两位专家没有。
XW:他们真不知道原设计师究竟有多笨。
东方:问题就在这里,原设计师不可能有多笨!就小白兔画的那张图他能不知道吗?
XW:一眼看去就是不能变桨。
东方:只有仔细看看才知道是能变桨的,这才合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规律。
XW:你不要和我讲这些“规律”,你说它是怎样变桨的。
东方:这不在分析吗?
XW:愣没分析出来。
东方:不是,这全是机械的东西,大家不喜欢。
XW:机电一体化,机械原理也有用。你讲。
东方:那要做好心理准备,得发动形象思维能力。
XW:就那白兔兄的图,怎么想?
东方:那几个力究竟向哪个方向?
Qiu2000:它在旋转过程中所受到的离心力是与风叶方向平行,由轴心指向叶尖的。
东方:不是!
XW;这……还能指向哪里?
东方:所以要有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啦!
Qiu2000:因为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处于同一平面:……
东方:也不是!
XW:为什么啦?
东方:首先。桨叶和离心锤是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就有疑问。
XW:把离心锤和叶片都简化成两根线段,它们都存在于各自的直线中。而相交的两根直线可以决定一个平面。
东方:但图上看,离心锤和叶片并不相交。而是两根空间直线。离心力的方向又是垂直于主轴的……
XW:啊呀!头都被你搞昏了。
东方:准备还是不充分啊!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00:41:57&离心摆锤变浆肯定是可行的,但你给出的这个风车是否能行,则是另一回事儿。
事实上,我们得到的信息量是很不充分的。比如,这个摆锤不是和桨叶固定的呢?比如,摆锤驱动一个锥形齿轮,另一个咬合的齿轮在风扇的变浆轴上,那么……
所以,那个设计师也可能是被我们冤枉了。
“不行”的前提是摆锤和扇叶简单的固定在一起。
最后,我可算不上专家。对于机械,我是真正的二把刀,对于材料力学、机械加工就完全不懂了。虽然也设计了一些机械装置,但我都是出个半成品,需要真正的专家继续完善,把我的半成品变成可以实际加工出来的,可以实际使用的东西。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5:21:48&谢谢东方先生精彩的回复!
您在文中对我们进行了耐心的启发,使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上次的离心锤方向完全画的没有道理。根据您的分析,“离心力的方向是垂直于主轴的”,我重新画了受力方向示意图如下:
红色的圆圈是三根离心锤端点所在的圆,细直线是主轴方向。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5:36:27&我感觉这样恐怕是得不到真确答案的,除非我们能有这东西的实物或者图纸。
一张照片实在说明不了什么。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6:25:18&从图上至少可以看出,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确实不是处于同一平面,那么请问qiu2000先生,这是不是就已经说明,这个变桨系统就是可以工作的?请教了。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7:56:49&我可以告诉你答案:如果两者只是简单的固定在一起,那么答案是不能!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传动装置。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8:00:07&或者,桨叶是装在一根转轴上(可调整迎角的转轴),桨叶可以在转轴上滑动(相对于主轴的径向移动),再在转轴上设计一个斜坡(螺旋),桨叶沿转轴滑动时发生旋转——不过这样做的话,摆锤就多余了,利用桨叶自身的离心力就足够了。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8:26:11&对于cdzx11先生提出的滑动桨叶问题,我提几点看法:
首先,从我孤陋寡闻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在风电设计上是个创举,闻所未闻。
其次,不知是一个叶片单独滑动,还是三个叶片一起滑动?如是一起滑动,则等于不滑动,不起任何作用;如是一个叶片滑动,那么三个叶片就不在同一平面上,风叶一旦旋转起来,危险性就很大,但绝对起不了变桨作用,恐怕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设计。
再说,这个问题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已脱离了我们原先议题,就此作罢吧。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8:13:03&首先我们确认(或者假设)几个事实,否则各人基于不同事实作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那就并不奇怪。
我第一次提出来的观点,本身就基于如下的事实(或假设),今天再重复一下:
主轴、风叶(我们把风叶看成一条线段)和离心锤是处于一个平面上的,当风叶转动的时候,上述平面就在作绕主轴的旋转运动,所以,这个平面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离心力都是从轴心指向叶尖方向的。无非有的重合有的平行而已。至于离心锤的端点所产生的离心力,是必然落在上述平面上的,这是毫无疑义的。
所以其结论就不用赘述了。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9:54:44&同意讨论有一些前提条件,这是讨论的基础。对于qiu2000先生讲的“主轴、风叶(我们把风叶看成一条线段)和离心锤是处于一个平面上”这句话,不能作为前提条件。因为它不是普遍情况,和我们讨论的情况相差也太大。现实中也没有必要非得这样装配不可。
这就等于汽缸处于死点时,内燃机是不能启动一样。这个死点可以讨论,也应该讨论,但不能把它作为前提条件予以确认。
具体到我们所讨论的系统,以唯一的照片为例,就完全不符合这个前提。如果一定要把它放到一个平面,离心锤就要像下图的红色棒那样放置,请qiu2000先生看,相差有多大?
实际角度和qiu2000确认的位置相差可能有三四十度!而且这个位置是不稳定的,只要桨叶稍有扭动,就会变得不在同一平面了,这样的讨论是不是没有实际意义啦?
当然我同意qiu2000在这个特殊角度下的分析,就是“如果离心锤处于上述位置,离心力将不能产生扭矩”所以安装时应避开该位置。像照片上的那台风机的实际位置,是可以产生变桨扭力的。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21:06:01&都不知道你们到底说啥!
摆锤起作用与否,与摆锤和扇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没有关系。而在于是否有一个机构,把摆锤的离心作用导致的摆锤根部产生的扭矩传动到扇叶,使扇叶得到一个转动扭矩。
因为扇叶需要的转动方向与扇叶的伸展方向垂直,而离心作用总是向着这个方向,这也就是我认为不用传动机构无法起作用的原因。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57:24&很有道理呀,根据照片分析已经可以得出变浆的方向了。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cdzx先生您原来讲的那句话“很简单啊,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离心力产生的是扭力使风车桨叶扭转”是非常必要的,是完全正确的。
XW:那是人家基础好,专家嘛,总是与众不同,而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
东方:这就是理论分析的威力!它可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不用到现场,就凭这么简单的一张照片,就能使它的原理原形毕露,使到过现场的人也不能得出的结论浮出水面。
当然这也得感谢玉兔兄的努力,不是他的坚持,可能也没有人去分析了!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3:39:40&东方兄是讽刺我吧?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7:51:23&东方兄是夸您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开始就知道得这么多,后来是qiu2000先生把您忽悠了。现在看来他是把一个特殊角当成一般情况,结果否定了这种变桨方式。
我又找到另一幅图,是不是有参考价值?我们期待东方兄进一步的分析。当然也希望cdzx11和qiu2000先生发表意见,特别是qiu2000先生,进一步判断一下,离心力能和叶片与离心锤是同一平面吗?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9:24:53&是否在同一个平面重要吗?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0:01:14&对qiu2000很重要。
XW:为什么呢?对东方不重要吗?
东方:是的。按玉兔昇先生的观点,作为一般中的特殊,当然应该研究,但不能以特殊代替一般。
XW:玉兔兄又发来新图,离心力和叶片与离心锤是同一平面吗?
东方:谢谢,同时也要向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
XW:不要讲这些客套话,待会儿会不会说你是在讽刺他了。
东方:没有,是玉兔兄不肯放手,欲罢不能啊!事实上,东方自顾不暇,不要受到玉兔兄讽刺就好。你看,他会说,你讲理论指导实践,这下子指导不了啦,哈哈哈!
XW:你也害怕啦!
东方:不怕不怕啦,我神经比较大……
XW:别闹了,快算吧。
东方:就是。我用玉兔兄的办法,也画一个圆。
由于对称性关系,离心力是在圆心和端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XW:如果是和叶片方向一致或平行,结果会怎么样?
东方:那就如下图所示,三力的反向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这是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
【结论】图中风机的离心力不可能在叶片与离心锤所在的平面内。
cdzx11:是否在同一个平面重要吗?
东方:对qiu2000很重要,这说明,他假设的前提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cdzx11:有件事差一点忘掉,前面qiu2000说了:“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处于同一平面,要使风叶扭转,即对风叶产生扭矩,必须有一个垂直于桨叶与离心锤所在平面的一个力,哪怕是分解以后的一个分力,可惜这个离心力分解不出这样的力,所以它起不到任何变桨的作用。完了请教正。”怎么教正呢?这样说行不?
“事实上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不处于同一平面,要使风叶扭转,即对风叶产生扭矩,必须有一个垂直于桨叶与离心锤所在平面的一个力,这个离心力可以分解出这样的力,所以它能起到有效变桨的作用。”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00:30:51&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0:06:20&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找一图,请各位专家教正。
XW:这好像是一台有尾翼正风向被动变桨风机,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以前真还不知道。
东方:哎!这“孤陋寡闻”可是qiu2000专家的谦辞,你也能用?
XW:我是真不知道。得请教cdzx11先生,这台风机的设计者会不会还是“真不知道原设计师究竟有多笨,我是完全忽略了这种设计师的存在。”
东方:不会再忽略了!请严格审查。谢谢!
XW:主要是看看它离心作用是什么方向,cdzx11先生担心的是:“因为扇叶需要的转动方向与扇叶的伸展方向垂直,而离心作用总是向着这个方向,这也就是我认为不用传动机构无法起作用的原因。”这台风机行不行?
东方:以上讨论可以算是初级班水平,解决的是不用传动机构的变桨系统能不能工作的问题。下面给给玉兔兄出一个中级班的习题:这台风机就变桨工作而言,和前面那两台风机有什么差别吗?
XW:什么?你还真以为自己是东方老师啦?要人家写作业?
东方:不是的啦!我这不是先下手为强嘛,没准他要问到我这儿来。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2:37:59&其实,前面那个风车的摆锤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始终是一个疑问呢!
如果摆锤根部是一根转轴,摆锤转动的时候带动里面的传动机构,那么变距肯定是能做到的。这个风车也完全一样。
这儿所有的照片其实都无法肯定或否定传动系统的存在!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3:20:15&Cdzx11:其实,前面那个风车的摆锤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始终是一个疑问呢!
东方:由于我们这儿讨论的是您讲的“摆锤和风车桨叶固定在一起”的系统,而且,70楼那位qiu2000可能是一位和您一样的专家,非常谦虚,开口就是“孤陋寡闻”“请见教”,一定不是一般人物,连他也说“由于离心锤是固定的”
XW:两位专家都说它起不到任何变桨的作用,你为什么还不相信?
东方:不是玉兔昇不依吗,非得讲出能够变桨的道理不可。
XW:不然呢?
玉兔昇:绝不可能用“疏忽总是难免”的就解释过去,因为东方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己任的。如果出现偏差,我们也绝不放过。
XW:这么严重呀!那是不能含糊了。但是,专家会不会生气?
东方:不会,因为东方没有亲身实践,所有知识都是专家教的,理论分析是东方的本行,就是为专家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使变桨效果发挥到最好,让专家高兴。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4:29:07&你们这算是跟谁较劲呢?跟自己较劲吗?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5:40:29&这个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怎么还在讨论?我和你意见一致,我俩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至于东方先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们不可能阻止不同意见的存在。
好像您现在在考虑“前面那个风车的摆锤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这个我可以证实,我到过现场,看过这样的风机,确实“摆锤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用两个螺钉固紧,摆锤上有多个螺钉孔,安装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孔。但一经装好,在运行中是不会和风叶有相对移动的。东方先生没到过现场,没有实践经验,有您支持足矣。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6:22:14&两位专家好!
风机变桨讨论正在深入,你们两位可不要草草收兵。至于说到没到现场不是关键,qiu2000先生到过了就行,我们相信您,您看过了,风车的摆锤就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很好!说实话,我就是要看一看东方先生怎能不能做到“不到现场而高于现场”。就像电视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的道理。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7:04:59&按照qiu2000的说法,起码你在现场看见的那个风车的摆锤只是一个摆设,那个风车的设计师就是我说过的那种笨蛋。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风车上的摆锤都是摆设。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6:31:40&东方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题,您说是中级班的题目,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让我猜一猜,这个离心锤好像不一样,安装的位置不是在端点,这样它的工作会不会有影响?是不是可以改变位置进行调节?
请东方先生明示!谢谢!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7:06:54&支点不在一端,那么这个摆锤的离心作用产生的扭矩会小一些,但只要不在重心就能产生扭矩。
当然,能不能起作用还要看是不是有合适的传动装置。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7:45:31&欢迎cdzx11兄进入中级班讨论。
看来只有qiu2000先生只相信眼见为实,完全不理会理论分析;而东方又是完全不到现场不做实验的,他只做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看看,当理论和实践被如此对立起来时,谁个可以走的更远?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3:29:18&风电变浆中级班开课啦!下面请出参与讨论的各位专家学者。(非诚勿扰)
感谢热心朋友的支持,你们的参与就是东方的动力。这位玉兔兄关心的不仅是风电,而且是理论和实践之关系问题,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感呀。
但理论和实践决不是如他所说的对立。真的离开实践,理论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还希望现场专家验证东方猜想呢。
XW:回答玉兔兄的问题吧?
东方:玉兔兄和cdzx11讲的很好呀,96楼图的离心锤放在中间而不是端点,提出一个问题:
Cdzx11:支点不在一端,那么这个摆锤的离心作用产生的扭矩会小一些,但只要不在重心就能产生扭矩。
XW:是这样吗?
东方:支点不在一端,那么这个摆锤的离心作用产生的扭矩会小一些,很对!“但只要不在重心就能产生扭矩。” 有待商榷。
XW:有什么不妥吗?
东方:现在是中级班了,必须比初级班进一步。
不在重心处是不是就一定能产生扭矩?
XW:能啊,cdzx11讲过了。
东方:这不是在讨论吗?别添乱!如果像Q先生讲的那样“离心力与桨叶、离心锤处于同一平面”还能产生扭矩吗?
XW:那是不行,Q专家已经讲过了。那是一个特殊角,离心力不产生扭矩。
另一个问题,如果支点就在重心处,是不是就一定不能产生扭矩呢?
XW:按C专家的说法,好像是不能产生扭矩了。
东方:这个问题要在中级班好好分析……
XW:“结论往往是理论分析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是不是啊?
东方:是啊!你也知道啦!
XW:你这点花样瞒不了我。
东方:好啊,请看图,注意是从叶尖处看进去:
东方:当风叶旋转时,离心锤CD和风叶固定在一起转动,如果把运动坐标系建立在CD的重心O处,可以看到离心锤两端点所受到的离心力F1和F2
形成一个力偶矩,使风叶顺时钟方向旋转而变桨。
XW:我知道了,变桨后,风叶迎风的角度减小,升力下降,使转速受到有效控制。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6:03:41&好!东方兄真是“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呀!
如果不去细想,我原也以为这个摆锤支点放在重心处就不能产生扭矩!
如果把摆锤水平放置,就是qiu2000先生讲的“主轴、风叶和离心锤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在这一特殊角度,确实是不能产生扭矩的。这是不是也说明,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而经过研究并证明的理论,也许更可靠。
还有一点疑问:东方兄分析时就没有考虑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关系吗?
谢谢!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2:58:26&离主轴的距离远近是次要因素,可以暂不考虑。
XW:不过,玉兔兄毛主席诗词学得好。
东方:他把我比八连,那我可比不上啰哦。
XW:但是,cdzx11先生生气了。可能对这种理论分析的方法不感兴趣。
东方:可是,我们看到原来觉得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在只有一张照片,就能分析出作用原理和设备的优缺点,自会感到我们的劳动没有白费。
XW:你还没有比较它们的优劣,能分析出来吗?
东方:初级班解决了变桨的科学原理问题,中级班要进一步,解决这几种风机的优劣之分。
cdzx11:我感觉这样恐怕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除非我们能有这东西的实物或者图纸。
XW:实物又高又远又大,图纸是商业机密,咋整?
东方:为什么不用分析法呢?我们试一下,说不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能对设计师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XW:你先别吹!
东方:脚踏实地的干!
首先我们改进一下玉兔昇先生的方法,只要把离心锤的对应端点连接起来,找到三角形的中心,连接中心和端点,反向延长其连线,就是离心力的方向。以A叶片为例分析,很显然离心力FA不是与风叶方向平行由轴心指向叶尖的,这个力使叶片产生扭转如图。结果使叶片面更平,减弱了风力的作用。
XW:没错!那和其他风机有何不同呢?
东方:请看另一台已分析的风机如下图:
XW:不能工作吗?
东方:不,前面已经分析,风大变浆的原理是正确的,但注意它桨距角的变化是不相同的。上图的风机变桨使得风机叶片的迎风角度变小;
XW:下图的风机呢?
东方:那就如下图所示,变桨的结果是使叶片的平面对准风向。
XW:能不能降低转速呢?
东方:可以使升力减小,转速降低,缺点是阻力增大
XW:不是什么大问题。
东方:如果台风来了,问题就大喽!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4:22:22&我干嘛生气?
我看你们的分析,感觉你们在做梦,一个问题都没弄明白就开始分析下一个问题,到头来啥都没弄清楚。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8:12:09&好呀!有什么问题赶快提出来呀,来个一针见血。哈哈哈!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7:30:01&玉兔兄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呀?按cdzx11的脾气,如果有什么意见自会提出来的。
XW:玉兔兄是希望专家把东方问倒才甘心。&来个一针见血。哈哈哈!&
东方:但是,这些首先是给cdzx11出难题,人家已经说了,“看不懂你们说啥”。一定要提问题的话,这就是最大的问题:看不懂,玉兔兄能让他看懂吗?
XW:那怎么能宣布cdzx11先生初级班结业呢?
东方:从实际出发,cdzx11先生还是有进步的,鼓励鼓励嘛。
XW:他已经进入中级班了,还继续吗?
东方:这要尊重本人的意愿,宽进严出。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9:26:37&就玉兔昇先生提出“东方兄分析时就没有考虑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关系吗?”我认为很重要。我原先提出的离心锤处于风叶和主轴同一平面上,这种特殊情况是离心锤不起任何作用,这一点已得到大家的共识。相反,可以得出另一结论:即不处于同一平面上,则离心锤会起作用,其作用的大小由下列诸因素决定:
1、离心锤(假设整个质量集中在外端的一个点上)与风叶的距离;
2、离心锤装置 的位置与主轴的距离;
3、离心锤质量的大小;
4、风叶转速的快慢;
5、离心锤与风叶旋转平面的角度如何。
针对上述5个因素,能使扭力增大的答案分别是:
1、距离越远越好;
2、距离越远越好;
3、质量越大越好;
4、转速越快越好;
5、45°角最好。
本人之所以对所看到的这些风机的变桨方式持否定态度,正是因为这些风机的离心锤的形状及放置位置均不符合上述诸原则。所以这些风机的离心锤即使不在特殊的“死角”位置上,也产生不了多少扭矩,而扭矩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值(即使风叶扭转的最小值)才会起作用,在这个值以下,它的作用和“死角”一样,等于零。上述那些风机,因缺乏详细资料,无法准确判断,但是,估计其作用应该是等于零。而扰风作用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这样的设计,本人实在不敢恭维。我看我们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6:53:47&汗!
不陪你们玩了,看不懂你们说啥。 ||
qiu2000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214|主题:5|帖子:196积分:214LV3助理工程师 18:15:31&我来陪你玩!还有什么疑问吗?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23:51:38&不是疑问问题,而是觉得大部分分析都是再瞎说!
要使离心摆锤起作用有两个办法:
1. 通过传动装置
2. 让风车有一个前掠角或者后掠角。关键是风车叶片的变距转轴不能处在和主轴垂直的位置。
除非满足上面两个条件之一,否则摆锤变距根本无法实现。 ||yanjingkuailebaobei离线LV2本网技师积分:121|主题:0|帖子:21积分:121LV2本网技师 09:21:06&好棒的话题,大家值得一看,先支持一下!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9:38:44&谢谢关注和鼓励!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9:42:13&谢谢大家的参与。
尤其是qiu2000先生,也明确了“离心锤不是处于风叶和主轴同一平面上,则离心锤会起作用”观点,这是很大的进步啊,
东方:是啊!
XW:cdzx11先生也不简单啦,虽说“不陪你们玩了,看不懂你们说啥。”但还是丢不掉,最后的发言表明,已经不再坚持“不用传动机构无法起作用”,而把它改为“两个条件之一”,这样就认可了“摆锤就是简单固定在风车扇叶上”不用传动机构也能变桨的原理。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
东方:确实两位专家都是“从善如流”,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佩服!
XW:cdzx11先生说:“我看你们的分析,感觉你们在做梦”
东方:是啊!“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包括cdzx11和qiu2000两位,你们的初级班已经毕业啦!可以说现在已经是梦想成真了呀!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11:56:41&问题是系统老提示我,也是我太好强吧
我是说是两个情况之一。
不过,除非扇叶轴和主轴明显不垂直,否则即使存在扭矩,这个扭矩也不太可能足以扭转扇叶的迎角——提出这个说法只是为了弥补我自己说法的漏洞而已,并不意味着我就同意你们的说法。毕竟,你们给出的照片上扇叶和主轴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夹角。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3:17:05&看帖回帖是美德,争强好胜是动力。谢谢您的参与。
qiu2000觉得“我们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是不是“嗨,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9:07:55&不要草草收兵嘛!大家都在关心呢。
qiu2000先生说:“就玉兔昇先生提出‘东方兄分析时就没有考虑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关系吗?’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说明还有不同意见,这在中级班里能解决吗? ||
cdzx11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10086|主题:37|帖子:3965积分:10086LV10总工程师 01:49:24&早就该收兵了,都在自说自话,谁也不听别人的。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6:19:59&现在对要不要继续讨论也有不同意见。
qiu2000:离心锤装置的位置与主轴的距离越远越好……我看我们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
玉兔昇:东方兄分析时就没有考虑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关系吗?
XW:如果离心锤装置的位置与主轴的距离不是越远越好,而是没有关系,不知道qiu2000先生还认为我们的讨论也可以结束了吗?
东方:那行,由qiu2000先生决定吧。最后东方把结论告诉大家:
离心锤能使扭力增大的因素中,和离心锤的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如果qiu2000先生也认可这个结论,可把他的“能使扭力增大的答案”做相应改动。如果不同意请给出证明。不过,这已经是中级班的内容了。 ||玉兔昇离线LV3助理工程师积分:375|主题:18|帖子:639积分:375LV3助理工程师 17:03:25&就我对qiu2000先生的判断,一口气讲出这么多越来越好,亦非等闲之辈,东方先生要求他改变答案,不太可能。但要他给出证明,就等于进了中级班,他也提供不了。最后还是解决不了。
就事论事而言,我倒有点疑问,qiu2000先生讲的离心力越远越大,难道还有疑问吗?而且我知道离心力是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可不可以算是证明?
可是,东方兄又明确指出“和离心锤的支点离开风机主轴的距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东方兄不了解这个公式?
百思不得其解啊!不知哪位能指点迷津呀?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14:13:30&尊敬的玉兔兄,我真的不知道“离心力是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个公式。
XW:你认为是“没有关系”?
东方:不!是和距离成正比。 ||
blueskyy离线LV10总工程师积分:25751|主题:121|帖子:13006积分:25751LV10总工程师 14:20:06&没有从头到尾细看你们精彩的讨论,
是这个公式吗?
F=M * W2 * R = M * V2/ R ||
东方离线LV8副总工程师积分:3979|主题:4|帖子:1295积分:3979LV8副总工程师 01:17:11&是的。这就是离心力的两个公式。
XW:为什么你说“离心力是和距离成正比”
东方:这有个前提,就是当转动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离心力是和距离成正比。用的是F=Mω[sup]2[/sup]R这个公式。比较适合于风机匀速转动时的情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制简单风力发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