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有铅笔芯是有机物吗CT能拍出来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经方应用论坛暨黄煌经方沙龙论坛年会论文集2 刘西强博士 云海邹羿博客
我的图书馆
经方应用论坛暨黄煌经方沙龙论坛年会论文集2 刘西强博士 云海邹羿博客
&&& 经典伤寒派是一个带有尊经崇古色彩的流派。该流派恪守《伤寒论》,否认温病学说,代表人物有清代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民国时期的恽铁樵(《伤寒论研究》)、祝味菊(《伤寒质难》)等。
经典杂病派是一个具有汉唐医学风格,善于运用专方专药治病的流派。该流派主张重视汉唐古方的研究,重视方剂药物的专能,重视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等实践经验。代表人物有
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
除以上流派之外,民国时期还有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流派——汇通伤寒派。该流派不采用传统的注疏方法,而是运用西医学理论诠释《伤寒论》的科学精神,挖掘《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代表人物有陆渊雷(《伤寒论今释》)、余无言(《伤寒论新义》)、祝味菊(《伤寒质难》)等。
民国时期杨绍伊提出,张仲景《伤寒论》系据《汤液经法》而论广,此书在东汉尚未亡佚,故原文一字无遗存在于《伤寒论》中。他将《伤寒论》条文分成《汤液经法》原文、仲景论广、仲景遗论三类,编撰《伊尹汤液经》一书[16]。与杨师出同门的刘民叔[17]两人均主张张仲景《伤寒论》直接来源于《汤液经法》,与《黄帝内经》不属同一学术体系,为汤液经方派的代表人物。现代主张此说的经方家还有胡希恕及其弟子冯世纶等。
以上是按照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经方医学各个流派作了划分。
另外,根据师承关系、临证诊断方法、用药经验、地域差异等,以上临床流派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分支。如火神派,发端于我国西南地区。该流派重视人体阳气,强调扶阳是其理论核心,善于附子、干姜、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及危重急症,屡起沉疴,临床疗效卓著,在医林中独树一帜,遂被誉为“火神派”。代表人物有晚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现代吴佩衡(《吴佩衡医案》)、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等。
又如苏南朱家伤寒派[18],该流派发端于江苏江阴,以夹阴伤寒的辨证论治为学术特点,探讨少阴肾脏的阴阳盛衰对伤寒热病病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强调肾阳在病程中的至关重要性,其充盛与否直接决定着病势的进退顺逆。在诊断方法上强调辨别体质之虚实,注重腹诊、脐诊、咽诊等诊断手法,治疗上以处处顾护阳气为主要治疗大法,善于经方,尤其擅长应用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温阳救逆、平冲降逆之法。代表人物有近现代江阴名医朱莘农(《夹阴症治》),曹永康(《夹阴伤寒证治》)等。
此外,还有以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谭彤晖为代表,崇尚扶阳,善用温法的近代岭南伤寒派;以祝味菊为代表医家,倡导五段论,重视本体疗法,善用附子配伍磁石、龙骨、牡蛎等温潜之法的“”;以
经方家都是通过他们的代表性著作,包括本人或门人、后人整理的著作、论文及医案,来阐发他们的学术观点。论著为研究经方家的学术思想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是研究各家经方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2][日]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3]莫枚士.研经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8.
[4]钱超尘.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2):26.
[5]冯世纶.经方探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7):426.
[6]《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7]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罗明宇.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80.
[9]张建君,陈天详.祝味菊生平及学术见解举要[J].中华医史杂志,1983,13(3):151-153.
[10]岳美中.岳美中医学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1]赵寄凡.对经方与时方的看法[J].天津医药,1961(4):213-215.
[12]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编.中医各家学说参考资料(上册)[M].内部发行油印本,.
[13]孟庆云.中医百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4]胡滨.中医学术流派散论[J].中医文献杂志,2004,22(4):1.
[15]黄煌.中医临床传统流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16]杨绍伊.伊尹汤液经[M].西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7]刘民叔.华阳医说[M].上海:南京路保安坊,1934:31.
[18]张薛光.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介绍[J].中医文献杂志,2008,26(5):36.
(原文发表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8期)
三& 经方验案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14002)
1953519-23/
106610121810612
71.51.51012403556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
病案1:桂枝加葛葛根、附子汤治疗多汗症
鲁××,女,44岁,就诊。多汗两年。
曾于十年前出现多汗,夜卧出汗,尤以晨起为甚,当时服中药三剂而愈。近于两年前又复多汗,晨起多汗如雨,活动亦多汗,服温阳药则不适,服滋阴药或有效或无效,迁延不愈。刻下症见:夜卧出汗,尤以晨起为甚,稍动即多汗,脊背冷痛,纳可,月经先期,夹紫血块,四肢麻木,颈僵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查左少腹轻压痛。证为瘀血夹痰饮,先拟血府逐瘀汤加味,然后以桂枝加葛附汤。
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炙甘草1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怀牛膝15g,桂枝15g,白术20g,茯苓20g,七剂。
:诉服上方前两剂出汗加重,以往为头及上胸前部出汗,后背腰腹无汗,服药后全身出汗,服第三剂出汗减轻,第四剂汗已极少。自行续服五剂,并觉服后背部发热颇适。现无汗,脊背稍冷,仍肢麻颈僵。
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20g,大枣12枚,生姜15g,附片30g,葛根30g,苍术30g,茯苓30g,十五剂。
:诉服上方诸症霍然,后因家人车祸受刺激,又复不时出汗,现颈僵不适。上方十剂。
病案2:桂枝四逆汤治疗烦热汗出
陈××,女,46岁,就诊。烦热出汗3-4年。
近三四年,夏烦热,冬稍畏寒,尤以入冬为甚。每晚九时许全身烦热,随即大汗淋漓,日间觉脊背处稍恶寒,口稍苦,两肩恶风,腰痛尿急,舌淡红中有裂纹,苔中根薄黄尖薄白,脉浮弱。
桂枝15g,白芍15g,炙草10g,大枣12枚,生姜10g,附片15g,干姜15g,黄芩15g,白术30g,茯苓30g,龙牡各30g,5剂。
:诉服药两剂汗减,近日一夜无汗,白天劳作仍出汗,腰痛减轻。上方加党参。再服5剂。随访诸证霍然。
按语:大论54条言:“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其恶风汗出脉浮弱,皆为典型的桂枝汤证。脊背恶寒亦可见于白虎汤、附子汤,而临床更多见于苓桂术甘汤证。大论29条其实是讲述了桂枝汤的一种禁忌证,虽有典型的桂枝汤证,但有小便数不可用桂枝汤。本人的临床体会是,轻则用桂枝汤加干姜,重则加姜附(即桂枝四逆汤)。因其烦热口苦加黄芩,因其体弱多汗加龙牡。本案症状虽繁,但其眼目则在腰痛尿急,若忽视此证,疗效将难以保证。仲景对于小便的关注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病案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咳嗽
温××,女,46岁,就诊。咳嗽5天。
初恶寒发热身痛,渐咳嗽。刻下症见:头颈疼痛,咳嗽频作,咳少量白粘痰,咽痛如冒火,口干。身热而肩颈部恶风甚,头昏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微。胸片示:右下肺炎。外寒内热。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杏甘石汤。
炙麻黄6g,附片6g,细辛6g,桔梗15g,炙甘草12g,生石膏15g,杏仁10g,三剂。随访一剂诸症大减,三剂痊愈。
按语:患者素体阳虚,初感风寒,却因失于治疗而化热。其发热、头疼、乏力、脉沉微,似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却因口干而不宜。其发热口干似麻杏石甘汤证,却因无汗脉微而不宜,故将两方相合并加桔梗以治咽痛。
病案4:柴胡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咳嗽
吴××,女,73岁,就诊。咳嗽伴痰中带血半年。
半年前始咳嗽迁延不愈,伴痰中带血丝,痰白清稀,纳可,大便一周一行,干燥难解。肩背恶风、心悸、汗出时作。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胸片示:支气管炎。此太阳病,柴胡桂枝汤加味(合苓桂术甘汤)。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5g,法半夏15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6g,桂枝15g,白芍15g,苍术15g,茯苓15g,7剂。
:咳嗽大减,痰少无血丝,大便通畅,仍恶风汗出。上方加附片15g,7剂。
病案5:柴胡桂枝汤治疗恶寒发热
顾××,男,60岁,就诊。恶寒发热一周。
月前曾恶寒发热,历时一周而愈。近周因洗衣而受凉,又恶寒发热,口或甜或苦,心悸,稍动则出汗,纳差,呕恶,舌淡红苔薄白稍黄,脉细弱,体消瘦,面容憔悴。腹扁平凹陷,少腹不仁,脐下有铅笔芯样征,心下按之痞痛。
柴胡20g,黄芩15g,党参30g,法夏10g,炙草15g,大枣10枚,生姜10g,桂枝30g,白芍30g,附片30g先煎2h,白术30g,三剂。嘱住院,但患者经济困难,无力支持住院费用,勉力而为。嘱其随诊。
08-2-21:上方服两剂肠鸣汗出,诸症大减,刻下少许口苦,恶寒心悸,活动后出汗,夜卧头肩风寒,需用衣物包裹,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上方加葛根30g,龙牡各20g,三剂。
08-2-25:现无明显不适。上方改黄芩5g,再服3剂巩固。数日后患者来面谢,言身体回复如常。
病案6:附子粳米汤合肾着汤治疗腹痛
何××,女,33岁,就诊。腹痛时作三年余。
近年腹隐痛,肠鸣甚,少腹下坠,矢气则缓,腰时痛,腰骶冷甚,腹胀,晨起大便夹白粘冻,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无力。太阴病。附子粳米合肾着汤。
附片30g先煎2h,法夏30g,粳米30g,党参30g,炙草30g,干姜60g,白术60g,茯苓30g,大枣12枚,五剂。
08-8-14:诸症好转,原方五剂。
病案7: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
黎××,男,62岁,就诊。呕血黑便两天。
前天下午呕血数口,为暗红血块,伴黑便,心悸,出汗,乏力,恶寒,形瘦,面色无华,眼睑苍白,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粘膜重度水肿。X线示:右下肺炎。嘱住院,因经济困难而拒。拟黄芪建中汤加味。
桂枝30g,白芍30g,炙草20g,大枣12枚,生黄芪60g,生姜15g,附片15g先煎2h,阿胶20g烊,龙牡各30g先煎,五剂。
08-2-20:现少许头昏乏力,余症霍然。再服5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案8:理中汤合大黄附子汤治疗肠息肉
李××,男,66岁,就诊。便血月余。
月前因便血一周,外院查肠镜示:直、结肠息肉,予以电凝治疗。术后不时解白粘冻,日4-5次,小腹隐痛,恶寒,纳可,肢厥,失眠,口甜。腿不时挛急,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滑两尺为甚。查腹平软,两腹直肌紧,少腹不仁。脐下有铅笔芯样征。证为元气亏损夹积滞寒湿。方选理中汤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附片30g,白术30g,干姜30g,党参 30g,炙甘草20g,细辛10g,生军10g,白芍30g,香附20g,木贼15g,5剂。
:诸症大减,上方5剂。
病案9:温经汤合桂枝汤治疗月经不调
何××,女,40岁,就诊。月经不调2-3年。
近年月经不调,先期,或一周或半月一行,量多色暗有块,白带多。素体畏寒甚,恶风、心悸、多梦。肩酸痛,肘膝尤恶风,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浮弱。曾服归脾汤等方数十剂不效。证为冲任虚寒兼太阳病,拟温经汤合桂枝汤。
当归15g,川芎10g,丹皮6g,白芍15g,阿胶15g(烊),麦冬15g,吴茱萸15g,桂枝30g,干姜10g,炙甘草10g,法半夏15g,党参15g,生姜15g,大枣15枚,附片15g,7剂。
:诸症大减,诉药后足热,身微出汗颇适,近月经未至,现肩少许酸痛。上方7剂。
病案10:桂枝汤合封髓潜阳丹治疗口腔溃疡
刘××,女,42岁,就诊。口舌破溃时作二十年。&&&
近二十年不时口舌破溃,甚时满口破溃难忍,素不耐寒热,夏令恶热甚,口干多饮冷,冬令畏寒甚,身冷,心烦易怒,失眠,耳鸣,头昏,心悸,胸隔烦热,腿挛急,易感冒,时恶寒。月经先期,痛经,经前半月腹胀甚膨隆,经来则缓。纳差,便秘一周一行,两颧黧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微弦。胁胀,左下腹疼痛。B超示子宫肌瘤。先拟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然后以潜阳丹加味。
柴胡30g,黄芩10g,党参15g,法夏35g,生姜10g,生草15g,大枣6枚,桂枝15g,白芍30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0g,栀子15g,干姜30g。灸关元、涌泉。
07-6-14:大便通畅,耳鸣烦热减轻,上方加附片30g,菟丝子30g,砂仁15g。
07-7-6:诸症好转,上方加全瓜蒌30g。
07-9-15:腹痛一周、腹泻3天。近周腹痛,满腹均痛,近日腹泻,肠鸣。腹平软,脐下两侧压痛。舌淡红苔常,脉细小弦。以四逆散合连理汤。
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炙草10g,川连6g,附片10g,白术15g,党参15g,干姜10g,姜夏30g。
08-3-7:近日口舌破溃疡,不耐寒热,恶风寒,易感冒,左侧肩背至下肢疼痛,,腿挛急甚,便秘,两乳胀痛,月经先期,经量多,有紫血块痛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左寸关脉浮。桂枝汤合封髓潜阳丹。
桂枝30g,白芍60g,炙草25g,大枣12枚,生姜10g,附片30g先煎2h,砂仁12g,龟板30g先煎2h,黄柏6g,干姜20g,白术15g,菟丝子30g,十剂。随访患者口腔溃疡等症明显缓解。
经方验案举隅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赵永前中医诊所,066200)&
经方乃仲景留给后人的瑰宝,是中医药学术领域的一只奇葩。笔者先学西医,庆幸得很,初入中医之门就得到冯世纶、陈瑞春及黄煌三位恩师的指点。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如梦如幻,如露又如电。一切都在变易之中,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学子,渐渐成长为少有建树的中医,几分辛苦、几分自豪又几分无奈。是经方伴我成长,是恩师指引光明。今略呈几则验案与大家共勉!
病案1: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肾着汤治疗头晕
于姨,66岁,2010年6月初诊。素有脑血栓、糖尿病病史,因头晕跌倒3次,经西医诊断为颈椎骨质退化、颈性眩晕。诊见体型略胖,色黄白不泽,小眼,头晕,面虚浮,数日前跌倒,CT无异常,腰冷膝痛,膝盖以下麻木,舌苔白,脉细,尺沉弱,左寸稍浮,采用胡老六经辨证,融黄师体质辨证,处方:
茯苓80g,干姜40g,白术60g,白芍45g,柴胡50g,枳实40g,桃仁40g,桂枝65g,丹皮40g,泽泻100g,打粗末,水煎如茶服。
二诊:服7日而诸症有减,腰酸,尺沉弱,上方加五加皮、桑寄生,服用如前法。
三诊:服两周后,头晕无,生气后自觉心律不齐,实乃心悸尔,主诉纳少,舌苔淡,脉弦,予少阳阳明太阴同治:
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2g,白芍15g,甘草10g,半夏12g,陈皮10g,大黄5g,桃仁10g,茯苓15g,丹皮10g,生姜10片,红枣4枚,水煎服,日两次。后电话随访已愈。
小结:脉细尺弱,头晕肢麻,太阴痰饮,予肾着汤合苓桂术甘汤;上冲跌仆,素有血栓,桂枝茯苓丸证;以晕为主,加大泽泻量,取泽泻汤意。打粗末节省药材,缓图之。二诊它症减,仍腰酸尺弱,当滋填,因痰饮未清,恐不受,加五加皮、桑寄生可也;三诊有变,遵黄师随证治之大法,予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七剂善后。
病案2:大青龙汤合薏仁败酱散治疗泛发性毛囊炎
张凡,男,43岁,2010年7月就诊。泛发性毛囊炎,项背多,大者如李,小者似豆,色红,微痒,心烦,脉浮紧,左寸不足,口微干,予太阳阳明法:
麻黄12g,杏仁12g,桂枝15g,石膏45g,生薏米35g,败酱草15g,浮萍12g,甘草6g,桔梗12g,生姜3片,红枣4枚,水煎服,日两次,七剂。
二诊:疖肿大半已去,留有暗红痕迹,项处尚有数个稍硬囊肿,于上方加茯苓、丹皮、桃仁,七剂愈。再与葛根汤加忍冬、浮萍、牡蛎打粗末,代茶饮而消息和解之。
小结:此病虽属皮肤科,然六经法贯通百病。参衷它法,化合成方,当不难治。泛发毛囊炎,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曾有数个失败病例。此例曾因慢性腹泻、消瘦于我处治愈,所信甚笃。诊见脉浮,紧张度大,乃太阳典型脉,口不苦无扰少阳,口干已有阳明之机,苔腻里饮,故取大青龙合薏仁败酱散意,七剂出奇迹,近来少有如此痛快,乘胜而进。毛囊肿大不消,合用桂枝茯苓丸,表里同解、散寒化癥。最后取黄师法,用葛根汤加轻灵化毒之品善后。
病案3: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呕吐
某女,47岁。近三天呕吐,肌注、输液镇吐、消炎类不解。脉沉,寸尺明显,关动,舌淡大,苔白,无口苦口渴,面红神焦,呕吐急迫,言未终而出去四次,见黄绿水,胃液尔。诊毕言病起于寒,肾经上连冲任,阳明所系,故呕吐尔。患者连连称善,言前日下海捞蚝,劳累着凉,遂发肾炎(膀胱炎),输液病重,且呕吐不可进食,愈治愈重。先取中脘清任降冲,配双内关、双足三里,并灸各穴及神阙、双公孙十余分钟,以和胃化痰、散寒蠲饮。此太阴痰饮被寒所迫,上逆呕吐,配药两剂,取小半夏加茯苓汤意:
清半夏35g,茯苓40g,生姜15g,陈皮50g,桂枝20g,旋覆花15g,降香8g,水煎多次如饮茶法服药。并嘱第一剂很有可能服后即吐,一定要多次频服,屡吐屡服无所畏惧。第二剂便可止吐。
第二日,言呕止病去。要求服药治疗肾病(膀胱炎)下淋。并言回去后心急,头一剂大量服用,遂呕吐殆尽。第二剂想起医嘱,如茶频呷。今呕吐无,米食进,下淋略苦也。舌转淡红,脉平和,略沉。与上法稍增损可也:
清半夏20g,茯苓40g,生姜5g,桂枝10g,泽泻25g,苍术10g,地肤子10g,车前子10g,厚朴10g,水煎分4次温服,注意饮食,消息和解,两剂而愈。整个治疗过程四包药,两次针,初次针灸并用。此贫人之幸,亦医之乐也!设不如此,阴病重阴(大量输液),水邪上侮,变证百出,再输液打针后果不测。
小结:外感而夹饮者,输液多偾事,此西医不知之处也。此例脉沉主饮邪,动则病进,正邪相争之象也,在太阴,对体对症对病,用小半夏加茯苓即可。二诊下淋明显,用五苓散则解,当时猪苓缺货,仿其意变通之。事后反思,取效在方证相应,但用药前,针灸之力大矣!
病案4: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脑萎缩
某妪,2008年诊。年近古稀,头晕易困,经核磁共振检查,诊为小脑萎缩。用药无效,输液加重,来我处诊治。面色黄灰不泽,眼睑下垂,反应迟钝,自言易困多寐。家属代言,丢三落四,说东答西。舌质淡红,苔白略滑,脉细。经言:夫脉者,血之府也……代则脉衰,细则气少。此阳气日亏,阴气为是,病在少阴。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5g,桂枝30g,附子6g,细辛6g,红枣10枚,水煎分二服,一周病去八九。二诊邪去正虚,予上方加黄芪10g,当归10g,服后而愈。
小结:辨证施治是得以收效的关键,即析八纲、定六病、直追方证。然此病非一朝一夕所能痊愈,需随证治之,耐老者服药艰难,只能任之,不是人情。此例虽属个案,但通过中药缓解,说明经方能治大病,且能治西医束手无策的大病。前贤云:治病不难,难在识证尔!
病案5:苓桂术甘汤、厚朴大黄汤治疗哮喘
刘某,男,45岁。自幼体弱,哮喘。今年频发,屡服激素类(邮购不知名胶囊)或喷激素类药水,时发时止。一周前喘作,其友推荐一秘方,系截痰之剂,云三剂除根。我视之,乃甘肃名医杨作楳所载验方也,适症而用,估计会有佳效。然此例服药后哮喘大作,远甚于前,可见不任攻也。诊见上气不接下气,喉中痰鸣,腹满胀,二便正常。舌苔白,脉寸弦,余涩。痰饮滞塞上焦,中焦失去通降,根据《金匮》“短气有微饮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饮原则,予以苓桂术甘汤。
茯苓35g,槟榔15g,白术25g,桂枝40g,甘草15g,七剂水煎服。同时针刺气穴檀中、丹田气海、关元,天突、太溪、丰隆、三里、照海、列缺、尺泽、肺腧、经外奇穴定喘等穴,下气定喘,宽胸化痰。
二剂左右,激素反弹,喘更甚,脉如前,嘱咐勿躁,近期当可平息。原方续服。结果,14剂喘平息长,近期告愈。嘱戒烟酒,慎饮食,消息和解之。
二诊:半月后出差山东,饮食不忌,喘作,于聊城购得专科用药,回来后见有秘方系列丸药、胶囊若干,加东莨菪碱、罗红共9种,言仍无效。诊见喘而胸满,脉沉不静,大便略费劲,苔腻,予《金匮》厚朴大黄汤下之可也,何必数药齐进也。
厚朴30g,枳实25g,大黄10g,射干15g,桂枝15g,茯苓25g,槟榔10g,苏子10g,水煎分两次服,针灸同前。一剂即解,患者如释重负,便通而不稀,此上下相和也。
小结:喘家乃宿疾,多属于体质,《伤寒论》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设,但体脉病症,善变者“证”也。初诊短气腹满,舌脉无热象,病痰饮者,温药和之,仲景大论举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任选其一。本案苔腻胸满,取苓桂术甘汤加槟榔下气化饮,病虽有反复,乃激素依赖之反弹也,能守方故渐收佳效。出差应酬,不知养生,病发乱治,轻命破财,在所难免。二诊,喘而胸满,大便不畅,喘虽肺疾,而大便之势不可不察,迎头一击,一剂即解。望闻问切四诊相参、汗吐下和应机而用,中医治疗不过如此而已,因势利导、随证治之,于此可见中药胜于西药处多矣!
病案6:葛根芩连汤治疗鼻窦炎
孙某,男,41岁。鼻窦炎7余年,手术2年,再次复发。诊见头痛,自觉鼻中干,记忆力明显下降,身体素质较好,皮肤黑,言语声洪,脉寸浮,上鱼际,额头闷沉,苔薄黄,口中微干,此太阳阳明头痛,有热伤津液之象,与葛根芩连汤:
葛根30g,生甘草15g,黄芩12g,黄连6g,生地20g,天胡荽6g,三剂痛减头清,鼻仍干,又加白茅根30g,菊花10g清阳上宣。三剂鼻部不适减,精神清爽,略乏力,加麦冬20g,赤芍12g。三剂病症均无,九剂近愈。因外出,予百合固金丸、清火栀麦片巩固。随访数月,再未发作。
&&& 小结:鼻炎,尤其是鼻窦炎出现太阳,或太阳阳明合病的机会较多,冯老多辨为外邪里饮郁热,用大青龙合薏仁败酱散取效。此例脉象很有特点,脉寸浮,上鱼际,刘绍武老认为多见肝阳上亢,乃交感神经兴奋,阳性病理反应;伍炳彩老认为此脉兼额头闷痛,符合太阳阳明经腑同病,必用葛根芩连汤,我从后者,用葛根芩连汤取效。
病案7:四逆散合当归赤小豆散治疗带状疱疹
魏某,女,79岁,07年诊治。带状疱疹半月余,输液涂药未减,诊见胸胁右侧疱疹密布,色红,痛甚,不能眠,现脉弦硬,恶心口干。宿有喘疾。先刺络除其苑陈,并外涂雄黄膏(雄黄、牛黄解毒片、乳没、冰片、青黛等,调以草乌酒为膏)。病属于少阳兼瘀血,予四逆散当归赤小豆散化裁,开方三剂:
七叶一支花12g,红花6g,北柴胡12g,黄芩10g,赤小豆30g,生半夏10g,生姜10片,红枣5枚,白芍30g,赤芍20g,枳实10g,生甘草15g,水煎,去渣再煎,分3服。因家贫,仅收成本。
二诊:恶心大减,疼可眠,饮食可,舌淡暗,脉沉弦,略和缓,与下方三剂善后:
制川乌6g,栀子10g,北柴胡12g,黄芩10g,赤小豆30g,丝瓜络10g,当归20g,枳实10g,白芍25g,生甘草10g,红枣5枚,生姜3片,竹茹10g,肉桂3g,乳香3g,水煎,两遍,分三次服。
7剂康复如初,随访未遗留疼痛,此贫人之幸,亦我职业追求之乐!患者颇感恩,后又介绍一老者病证大概如此,10剂而愈。想来笑话,三年后的今天,资本运营家把黑手伸向中药饮片,囤积蓄势、丧心病狂,致使药价飞涨。此病人的儿媳,即当时带其婆婆看病的主事人,她家母亦病此,诊时颇重,予中药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小陷胸合方三剂。后思药贵而中断治疗,见我如仇人,何前后相差如此,可见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在终身做好事!医生奉行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标准在今日受到了空前的考验。
病案8:麻黄桂枝汤治疗瘾疹
某友妻,曾因胃病多年,在我处用越鞠调理而愈。今年发瘾疹来求诊,恰逢我去唐山。回来后电话询问,言:瘙痒厉害,已经到一家民营医院输液,瘙痒有解。
两月后,又来诊,言:两月以来时发时止,中西药遍尝,而近期更甚。诊见皮肤粗糙,颜色黄暗,面上布满抓痕,略肿。脉细寸稍浮,不数不洪,此不该用丹皮、苦参之明证。且颜面为主,面肿多风,其初起可能失之于表,参赵立波兄案,当用汗法。但脉细有恐,权宜之下予麻黄桂枝汤化裁:
&&&&麻黄2g,桂枝40g,白芍40g,浮萍10g,甘草10g,杏仁10g,生姜15g,大枣12枚,一剂分多次服,密切观察汗出情况,得汗即止,不可过汗。
第二日来诊,言痒去二三,但一滴汗也没出,反致尿频。仍用原方,配比需要变化。
&&&&麻黄10g,浮萍12g,桂枝40g,白芍40g,甘草等如前。仍嘱观察出汗情况,因目的在汗出表解。
第三日来诊,言病去七八,仍一滴汗皆无,尿多。脉稍缓,仍与上法,似不可胶执于汗出也。取桂枝加荆芥防风和解之:
&&&&荆芥8g,防风10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8g,生姜三片,红枣5枚,浮萍8g,水煎,两剂平。
&&& 小结:百病从表起,陈瑞春老这句话,似在耳边。谆谆教诲,受益终生。此例用抗过敏药,收效于一时而已。反复发作,中西药杂进,而始终没有对证。故表不解,营卫不和,瘙痒无穷。虽治疗数月,只是隔靴抓痒,患者碍于医保报销,时发时止,抱幻想于医院而更缠绵。可见个体行医之难,年轻中医生存条件恶劣、备尝艰辛。医者行仁术,任重道远,岂可以以朝夕计哉?!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复方研究室,210009)&&
15g15g10g30g10g20g6g6g15g15g
10g15g10g15g10g10g15g10g10g30g
(江苏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10009)
一、葛根汤治疗感冒
葛根汤,一般在冬天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近年来,在夏天由于贪凉吹空调而感冒者不少,笔者用葛根汤治疗,用之多验。以下两则夏季受凉感冒病案,均用葛根汤一剂两服而愈。
施某,女,29岁。2010年7月26日,因办公室吹空调温度过低而感冒,出现喷嚏、恶寒症状。7月27日症状加重,喷嚏、清涕、浑身不适,予葛根汤: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晚饭后,口服一大碗,夜间微微汗出。7月28日症状减轻,余药温服一碗。后未再服药,自然痊愈。
何某,男,35岁。2010年8月9日,在办公室吹空调而感冒,出现喷嚏、清涕症状。8月10日上午症状加重,喷嚏、清涕、目困、身楚,自服百服宁一粒(成分:对乙酰氨基酚500毫克、咖啡因65毫克)后出现口干、汗出,而感冒症状继续加重。晚饭后,口服葛根汤(同上方)一大碗。8月11日清晨,感冒症状缓解,清涕减少变黄涕,干咳少痰,晚饭后再服葛根汤一碗。8月12日,诸症缓解,唯鼻音重、有脓涕。后未再服药,自然痊愈。
二、柴苓汤治疗骨痛尿频
肿瘤病人,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便溏,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舌暗淡苔薄白等症候。以“方证相应”为原则,运用柴苓汤治疗,效果较好。
蒋某,女,68岁。2008年6月诊断为左下肺腺癌,多发骨转移。选择中药治疗。行局部放疗。至行GP方案化疗2周期。两肺转移,口服厄洛替尼片治疗至2010年3月。一般情况较差,体质弱,精神萎,嗜睡,口干、食欲不振、时吐清水,多发骨痛,小便频数量少,双足浮肿。予柴苓汤治疗。处方:柴胡5g,黄芩10g,党参20g,姜半夏10g,炙甘草5g,干姜2g,泽泻10g,茯苓20g,猪苓15g,白术15g,桂枝5g,枸杞子10g,三剂。服药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口干减轻,未再呕吐,夜间小便一次,双足浮肿消退。镇痛药芬太尼透皮贴,剂量由42mg减量为25.2mg。柴苓汤五剂继服。
(江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4400)
患者曹××,男,73岁,入院,住院号83547。患者因“上腹胀满不适,尿黄、皮肤黄染一月”在市人医确诊为:胆管细胞癌。因患者年龄大,疾病多,未手术治疗。11月9日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术后转我院继续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塞后遗症”多年。查体:BP140/80mmHg,神志清,体型壮,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肝功能:TBIL398.5umol/L,DB290.6ummol/L,TP55.2g,ALB28.4g,AST、ALT正常。入院后常规予保肝退黄、抗炎补液治疗。
患者入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11月21日出现畏寒发热,热前剧烈寒战,后发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查血白细胞11.3×109/L,予罗氏芬、莫西沙星、替硝唑抗炎,氢化可的松退热治疗,当时体温下降,但不久又出现畏寒高热,效果差。据患者畏寒高热,口干口苦,食纳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脉速,予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疗:柴胡30g,生甘草10g,青蒿30g,制半夏15g,黄芩15g,生山栀15g,制大黄10g,党参10g,茵陈30g,干姜5g,红枣30枚,5剂。服药后嘱喝热粥,避风寒。患者服药一剂后出大汗,热大退,二剂热退尽而无反复,余三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12月2日复查肝功能:TBIL212.4umol/L,DB165ummol/L,TP58.5g,ALB31.3g,AST38U/L,ALT52U/L,较前好转。但患者诉多汗,活动后气短乏力,体型偏胖,腹饱满,但肌肉松软,大便一般,舌淡红,脉沉,予茵陈五苓散加黄芪治疗:生黄芪30g,猪苓20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茵陈30g,桂枝10g,肉桂5g。服药半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多汗,食纳可,小便色浅,大便黄软,12月15日复查肝功能:TBIL117.8umol/L,DB78.5ummol/L,TP61.8g,ALB34.4g,AST30U/L,ALT50U/L。出院,带中药继续服用。一月后患者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半期间未发作,至今仍存活。
胆管细胞癌一般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从以上病例来看,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可予保守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长期治疗有较好疗效。但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不应一味抗癌消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剂,扶正培本,改善病情,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无锡市中医院,214001)
3531XCTCVA10g& 10g10g6g10g3g5g6g
1..[M].200054.
运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危重症两例
& 徐国峰& 颜芳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510405)
仲景之方历史悠久,为群方之祖。其中的四逆汤更是千古挽救阳绝之名方,然惜其补阳之力峻猛而救脱之力不足,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李可老前辈经多年经验积累,细察心衰垂危病人不仅阳绝而且阴也暴脱,遂将此方乃与张锡纯之来复汤相合,相为互补,乃得破格救心汤。该方力大功宏,笔者临床辨而用之,常有验效,兹举验案如下:
病案1:肺心病并顽固性心衰
吴某,女,49岁,2010年3月1日初诊,住院病案号:6001328。
患者反复咳嗽、气促8年余,诊断为“胸廓畸形,Ⅱ型呼衰,慢性全心衰,支气管扩张”,曾多次在重症监护室行有创及无创呼吸机治疗。此次因感寒而再次出现气促,颜面轻度浮肿,偶有咳嗽咯痰,色白量少,大便一天3次,质烂。舌淡红,苔薄白,两脉轻取浮,沉取弦细微。因考虑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及生命体征不稳定,入院后予床边监护并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先投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以温阳利水。然次日患者反增气促加重,咳嗽,痰粘难咯,改予破格救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如下:炮附片90g,干姜60g,炙甘草60g,龙骨30g,牡蛎30g,磁石30g,山萸肉90g,生麻黄15g,细辛20g,茯苓45g,泽泻20g,桂枝15g,麝香0.25g(冲),边条参30g(另炖)。服药2天,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头痛、气促缓解,颜面浮肿消退,无咳嗽咯痰,无肢体浮肿,二便调,舌脉基本正常。再服5剂,诸症皆平。出院后坚持门诊治疗,间断使用附子理中汤及破格救心汤轻剂,随访至8月未再复发心衰(既往每半个月都要到医院住院治疗并需要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治疗)。
按:本例初诊当属中医“喘证”范畴,患者多年咳嗽气促,病情反复,每因受凉而加重,病程缠绵,为内有伏邪之征。考虑支饮伏肺,故处以四逆与五苓,有苓桂术甘之意,服药后不瘥,反增气促。此为里阳虽虚,但外邪亦盛,此为邪盛正衰,表里两急之时,为太少两感之证,当以表里同治。后思《伤寒论》49条云:“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常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条云:“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所指不可发汗,非云不能发汗,实乃慎不可过汗。本例患者因候脉乃知肾阳已亏,不可妄以发汗,拔动肾气。然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恐附子力单效微、病重药轻,故加用破格救心汤。设用生麻黄开腠理散外寒,细辛内走少阴,外走太阳,沟通表里,炮附子与干姜、龙牡、磁石以固元阳,山萸肉、边条参护阴液,防太阳之微阳外亡,少阴之津液越出。两方合用,共奏一攻一防之妙。
病案2:上消化道出血
区某,男性,54岁,2010年8月9日初诊,住院病案号:0096419。
患者平素酗酒如命,12年前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惜患者仍继续酗酒,多次因呕血、黑便住院治疗。2010年5月确诊为肝癌,未经针对治疗,8月9日因呕血伴解黑便来诊,家人诉呕血量多近800ml。首诊见精神疲倦、贫血貌,身目黄染,腹胀,间有咳嗽,无咯痰,无头晕,暂无呕血、黑便,恶寒,口干口苦,眠差,小便色深黄。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数,重按无力。首诊以健脾益气、凉血止血为法,方用归脾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服药后当晚患者再发呕血,伴解7次黑便。予立即加服云南白药口服止血,并急煎破格救心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炮附片30g,炙甘草30g,炮姜炭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山萸肉120g,红参20g,炒麦芽1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血余炭15g,北芪30g,当归15g,阿胶20g,生地45g。次日再诊,患者已无呕血黑便,续服破格救心汤5剂,复查大便常规潜血连续三次阴性,遂停用云南白药,改用归脾汤善后,服药数日,已无特殊不适而出院。
按:患者此病为西医上消化道大出血,属中医“血证”重症,因其来势凶猛,目前治疗常以西医抢救治疗为主,中医因西医禁食禁药的限制常无用武之地。首诊思《景岳全书》中有“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予归脾汤加泻心汤。然服药后当晚再次出现呕血黑便,复习病史,注意到患者平素反复发作呕血、便血,血为气母,出血反复不愈,气随血脱,必致气亦不足,气损及阳,则更难摄血。加之舌质淡,脉沉取无力,此为阴伤阳亏之失血重症,非单纯凉血益气所能凑效,后改用破格救心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用四逆汤以救欲脱之阳,山萸、地黄以补将亡之阴,红参、黄芪以扶将绝之气,当归、阿胶以充将尽之血,更配龙牡等收涩之品以固脱,实乃气血阴阳四面俱全,全方益气以摄血,扶阳以统阴,而又以益气扶阳为主,切中病机,可谓效如桴鼓。后待病势渐缓,据标本缓急之法,则换回归脾汤,实乃唐容川之“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
纵观两则医案,虽为不同之病,而有相同之证,均投破格救心汤,皆能获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破格救心汤乃李可老从《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化裁出来,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加,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从而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无论内外妇儿,凡为亡阳竭阴重证,辨证而用之,皆能获效。此方理论依据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虚至极,必损真阳。“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垂危之际,救阳为急,救一丝真阳,得一线生机。即如火神始祖郑钦安所言:“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方中附子为第一大将,走而不守,通行表里内外。然医者多惧其大辛、大热、大毒而避用之。需明垂危之时,人之真阳即将泯灭,五脏六腑必为寒冰所困,存亡之际,非重用附子纯阳之品不具破冰回阳之力。附子乃命门要药,善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且方中以大剂炙甘草统之,一以制附子之毒,即甘味以缓其毒;一以缓姜附温热之性,补土以伏火,制附子不驯之性,使回阳之力宏厚持久。重用山萸肉在于急敛欲散之元气,张锡纯谓“萸肉救脱之力,较参、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尊称为“救脱第一药”。更加磁石、龙牡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开窍醒神,通行十二经,开中有补,方可挽救阴脱阳绝之危证。
我们临床应用破格救心汤不同剂量治疗近百例急危重症患者,效果颇佳,且入院前后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一般附子可用到30-200g,山萸肉60-120g,高丽参10-30g,干姜、炙甘草均60g,龙骨、牡蛎、磁石均30g,麝香0.5g。凡病见胸闷气喘、神倦乏力、肢冷汗出等亡阳竭阴之象,而病势较缓时,即可投本方平剂,附子一般为30-60g,山萸肉60-80g,高丽参10g;若病为阴竭阳脱之势、汗出如珠、暴吐暴泻、四肢厥逆、气随血脱之时,急投本方中剂,附子可用60-120g,山萸肉80-100g,高丽参20g;若患者已为垂死状态,生机即将泯灭之时,急投本方大剂。附子用120-200g,山萸肉用100-120g,高丽参30g。考虑到急症急治,应随煎随服,不分昼夜,极重症24小时连服3剂,成乘胜追击之势,方可有回天之力。
经方医案举隅
(浙江省中医院,310006)
病案1:乌梅丸治疗痛经
朋友王某,26岁,去年曾经因为痛经在徐师处服用过少腹逐瘀汤一个月,痛由原先的贯穿全程,减轻为第一天下午的集中疼痛,虽然时间短了,但仍然不可忍受。最近因为诉饭后腹胀,尤其是晚饭后腹胀,求治于余。人瘦,面色偏黄,舌黯苔白,脉沉无力。大便2~3天一次,无腹痛。初用香砂六君子汤七剂,无效。反复揣度,联系病史,决定用乌梅丸。一帖药分三次,餐前服用,服完右侧卧位半小时再吃饭。后再联系,云腹胀好转,另痛经药后也神奇地消失了。
病案2:温经汤治疗痛经
钱某,女,24岁,08年3月因感觉人比较疲倦,想服用中药调理。那时正是暮春,天气已暖,但是她的嘴唇却干得起皮,口不渴。那时我正在研究黄老师07年的病案,忽然心中一动,问:皮肤干裂否?是否涂油亦乏效?痛经否?血块多否?回答皆然。再按脉,左细滑,右略弦。舌黯有瘀斑,苔薄白腻。她问是否可以用补中益气或者归脾汤?我跟她说,按我的看法,右关有力,非补中益气汤证;舌像如此,非归脾汤证。拟用温经汤,月经期服用,期间时痛时不痛,但血块明显较前变小,痛亦减轻,从10月起未再服药,至今未再痛过,周期亦准,一般推迟3~4天。
病案3:金沸草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咳嗽
袁某,女,咽痒呛咳多年,咳一声则连声作呛,无痰,咽喉不痛不干,昼夜均发,舌淡红苔薄,脉沉,左寸浮。曾拍摄胸片无殊,有慢性鼻窦炎史,时流清涕。查体:咽喉不红,扁桃体不大,咽喉壁未见滤泡。拟金沸草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化裁:
旋覆花(包)12,前胡9,细辛3,制半夏6,荆芥6,甘草6,茯苓15,炙麻黄9,赤芍15,淡附子6,干姜6,五味子6,炙枇杷叶(包)9。
服后呛咳未作,偶有咳也不会连声作呛,鼻涕亦减,患者非常高兴。
病案4:附子汤合苓桂味甘汤治疗咳嗽
肖某,女,57岁。每年入冬便开始咳嗽,无痰,胸闷,脖颈遇风冷咳嗽加剧,持续至次年转暖咳嗽便自动消失。舌质黯,苔白腻,右寸浮。去年入冬后咳嗽初起开始服用。拟附子汤合苓桂味甘汤加减:
制附子6,苍术12,白芍12,茯苓15,五味子6,细辛5,干姜12,葛根15,川朴6,炙枇杷叶12。七剂。
三剂后已不咳嗽。诉一直时有腹胀,嚼服达喜片能缓解,药后大便偏干。原法减苍术、细辛、干姜量,去葛根、枇杷叶,加槟榔12,大腹皮12,黄连6,吴茱萸1。服14剂后,一冬未咳。腹胀减,苔净。
病案5: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腹泻
陈某,女,72岁, 入院。有“缺血性肠病”史4年余,大便一日十余次带有粘液,有时有血丝,便前腹痛,便后疼痛仍然不能缓解,自服肠胃康等无效,两年来消瘦15斤。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长期服用络活喜;早搏史4年余,胆结石史20余年,急性胰腺炎史35年,外阴白斑手术史37年。给予可乐必妥抗炎,丹参酮活血化瘀,米雅调节胃肠菌群。10月6日肠镜前肠道准备时出现血便,肠镜后仍有血便,一日7、8次,量不多,腹部胀痛,以左侧为甚,可摸到条索状包块。10月20日血便虽无,但一日两三次,粘液仍多,病人要求中药,刻诊:人瘦,皮肤色斑较多,口苦,容易饥饿,怕冷,汗出,心烦寐劣,舌红苔薄黄,脉缓。寒热错杂而偏于阴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12,黄芩10,桂枝10,炙甘草6,干姜10,天花粉15,生牡蛎30,赤白芍各15,仙鹤草15,香附12.浓煎3剂。
两剂后患者腹痛明显好转,大便较正常,一次,粘液少量,便后腹痛能在半小时自行缓解。考虑缺血性肠病是肠壁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加用桂枝茯苓丸:
上方加茯苓15,丹皮10,桃仁10,赤白芍加量至各20克。浓煎。
&&& 服十剂后,气色转佳,大便一日一次成形,无粘液脓血,口苦减轻。服药期间在28日行结肠仿真CT,未见明显异常。这次CT前的肠道准备患者情况明显好于上次,恢复较快。患者于10月31日出院,上方带药加生米仁30,丹参15,去当地医院转方后续服,嘱勿擅自更改,并逐渐减量至停药。
病案6:柴胡桂姜汤合封髓丹治疗慢性腹泻
陈某,女,26。 初诊。腹泻伴舌烫多年。
患者体型合适,发育、容貌均正常。容易腹泻,受凉饮冷则腹痛,水泻2-3次后腹痛缓解,口干喜热饮,自觉舌前部干、烫,夏天及午后为甚,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无异常。纳眠均可。舌质淡红苔白腻,中有裂纹一道,脉细弦。前医谓其“阴虚湿盛”,处以参苓白术加石斛、麦冬等,服后舌部感觉略好,余无明显变化。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思之再三,姑先从上热下寒考虑,拟柴胡桂姜汤:
柴胡10,黄芩10,桂枝10,干姜12,炙甘草6,煅牡蛎(先煎)20,天花粉15。
7-17复诊:上方自服14剂,腹痛腹泻明显改善,稍食冷饮亦不腹泻。在服药至六、七剂时舌烫感加重,但继服反而减轻。近日有口疮,舌红苔腻转薄,裂纹仍在,脉滑。前方合用封髓丹:加黄檗6,砂仁(后下)10,山药15。七剂。
&&&7-21诉舌烫感已消失。嘱其平时用乌梅加红糖泡水代茶饮用。
病案7:小柴胡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
陈某,女,49岁,某高校病退,体型中等,腰围较大。主诉:失眠。自觉睡眠极浅,口苦,胸闷如窒,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尚正常,胃纳差,常有恶心感,泛酸,食入则腹痛腹胀腹泻,口干多喜冷饮,饮则亦泻,腰酸。舌质红偏暗,苔少,津液少,脉涩。既往有风心、冠心病史,植入5枚支架,现服用伯基、欣康、合心爽、立普妥、万爽力、百忧解、思诺思。主诉虽多,既往病史亦杂,但所有症状几乎都指向同一组方证,拟小柴胡合半夏泻心汤法化裁:
柴胡12,黄芩9,制半夏9,党参12,甘草6,黄连6,干姜9,肉桂6,北秫米30,生鸡金12,乌梅15。三剂。
服后诉效果较好,夜间能入睡两三个小时,恶心未作,泛酸、胸闷仍有,大便同前,但舌质已转润,前方加炒白术9,瓜蒌皮12,薤白6,吴茱萸2。服后反应效果满意,大便能成形,吃饭有胃口,未服用思诺思。现仍在服用中。
病案8:资生丸治疗失眠
陈某,女,26岁,护士,人瘦。失眠数月,虽极疲倦却无法酣睡,醒后不解疲乏,数月来月经量亦减少,有痛经,口不干不苦,口淡,舌淡胖苔薄,尖有小朱点,脉细,拟归脾汤法化裁:
党参25,黄芪15,苍白术各9,当归12,炙甘草6,茯苓15,远志9,佛手片6,炒枣仁20,丹参15,白芍15,熟地15,砂仁(后下)3。
七剂后几乎无效,诉有时觉口中不消化气息,舌淡胖苔中后白腻,此脾虚夹滞,非心脾两虚也,拟资生丸法化裁:
党参20,苍白术各9,当归12,炒甘草3,茯苓15,佛手片6,炒枣仁20,丹参15,白扁豆12,陈皮6,砂仁(后下)3,山药15,桔梗6,炒山楂12,炒麦芽12,藿香9,黄连2,蔻仁(后下)3。七剂。
大效,每晚九、十点钟能觉困倦,酣然入睡。现仍在继续调理中。
病案9:参苓白术散治疗疲倦
赵某,女,25岁,护士,虚浮貌。之前有痛经史,经服用四逆散合归芍散已缓解。现容易感冒,脸上色斑较多,眼袋较大,日间易困倦,饮食睡眠可,大便一天3~4次,不成形,舌胖大齿痕明显,苔薄,脉细滑。拟参苓白术散法化裁:
党参25,茯苓18,苍白术各12,山药30,白扁豆12,陈皮6,炒甘草3,生、熟苡仁(各)15,桔梗6,生黄芪15,防风6,砂仁(后下)6,黄连2。
服半月后精神转佳,虚浮略减,舌胖大齿痕略敛,边有小朱点,脉如前,前方去黄连,加丹参15,桑白皮20,菟丝子12。继续服用。
经方辨治皮肤病医案三则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100053)
41201067就诊。
22115g10g10g10g3510g10g6g31
61110g10g6g3531
按:荨麻疹间断性发作,类似于柴胡证的“往来寒热”,也属于一种“往来”,且晨起口苦,脉浮弦,故病在少阳;平素容易汗出,这是“桂枝体质”的特征,兼有身痒,脉浮弱,重按则减,病在太阳,故诊断为太少合病,药后症减。二诊柴胡证减,故单用桂枝汤和解。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认为桂枝汤证的出汗是凉汗,但临床所见并非完全如此,笔者反复询问该患者,出汗后并无畏风发凉感。可能提示汗后不凉也是桂枝证,但一般需要排除桂枝的禁忌症方能安全使用。
102010210就诊。
5522330g15g30g10g6g31
21310g10g10g10g10g10g45g6g10g10g25g6g51
220215g10g15g6g15g10g15g10g10g10g51
314g10g10g10g6g3551
310g10g10g4
按:该患者病情极其顽固,可能与其长期荤食致使胃热炽盛有关。初诊时予白虎汤山药代甘草加蝉蜕清热祛风以试探,药后初见成效;鉴于初诊用大剂量石膏有效,遂于二诊时放胆改用白虎汤的变通方消风散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不料病轻药重,粗疏偾事,药后患者呕吐格拒不纳,可能因方中药物剂量过大,且苦寒败胃,中焦阳气受损,导致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有关;三诊时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补气,合保和丸健胃消食,消补兼施,胃气得复;四诊时吸取二诊教训,重新辨别方证,考虑到发作时风疹块的形态特征及皮肤划痕症阳性,且该患者出汗较少,汗后瘙痒减轻,认为中医辨证属表闭不开,兼有湿热不除,表里同病,胃热炽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湿邪在表的方剂有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加术汤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张方子则是辨方证的基本功。麻杏薏甘汤原文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风湿袭表是其病机关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表有湿热是其病机关键;麻黄加术汤原文主治“湿家身烦疼”,表有风寒湿邪是其病机关键。综合比较分析,可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更适合该患者的病情,且方中麻黄开表闭,合杏仁、甘草成三拗汤开宣肺表,连翘清上焦表热,赤小豆利湿。药后病情缓解明显,嘱咐患者合理饮食食养善后。
582010214就诊。
3310g10g10g15g10g15g30g10g10g15g25g6g31
217346g10g30g6g51
按: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即为瘙痒症,全身均可发生,尤其以面、背、四肢为多。该患者皮肤瘙痒发生在头皮,用去脂、拮抗真菌等治疗未见好转,及至就诊时并无太多症状可辨,遂按血热风燥等套路论治,用消风散后出现腹泻症状,提示药过病所,寒凉伤脾。欧阳卫权老师建议用麻杏薏甘汤一试,药后止痒迅速,说明方证对应。复习文献,黄煌教授提出的“麻黄体质”特征有: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1]。该患者体格壮实,皮肤发黄,面色暗红,不容易出汗,可能就是一种“麻黄体质”;头皮瘙痒,头屑多为风邪在表,是麻黄药证之一;头面略显油光,可能是表有湿邪,为薏苡仁药证之一。患者服药4月后新增夏天容易出汗,头晕,记忆力下降,可能与过用麻黄、天气炎热及年龄有关。
50[M]199838
[J]201051320020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100053)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其方证实为。根据方证对应原则,临证运用本方治疗精神分裂症、小儿抽动症、等取得一定疗效。
107方药组成有:该方可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现将对本方证的认识及临床运用体会简述于下。
外观体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比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有胸闷、乳房胀痛结块,伴烦躁、腹痛腰酸、经血黯或有血块[5]。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冲、悸动感为桂枝、茯苓药证;谵语、大便秘结为大黄药证;噩梦纷纭,惊悸不宁,癫狂,躁动,汗出等为龙骨、牡蛎药证,且[1]
&& 范某,女362010218。
12 h2118g15g10g15g3545g45g10g30g15g30g15g10g6g31
35146 h6g6g10g15g10g10g30g6g6g30g10g10g3
按:该患者发病之初妄见妄闻、惊慌恐惧、烦躁不安、彻夜不寐,为典型的烦惊、惊狂、卧起不安、独语如见鬼状,可能属瘀热互结、少阳阳明同病,为桃核承气汤证。经家人用香油灌服后,症状好转,神志渐清,大便渐通,提示方证已经转变。及至患者就诊时,症见神志淡漠、自觉生活无趣、无食欲,类似于少阳证之“默默不欲饮食”;胸闷憋气、时有莫名惊恐、入睡极难、早醒,为“胸满烦惊”;面色萎黄、脉搏少力,可能与素体脾弱,气血亏虚以及长期谵妄不寐有关;惊恐不寐为龙骨、牡蛎药证;患者久病消耗,近于虚劳状态,即“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另,方中加甘草,即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意,且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文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主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均有平冲定悸安神作用。药后神志状况改善明显,说明方证合拍。三诊时虚象渐显,方证已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转变为丹栀逍遥散证,自当方随证转。
& 王某,男9201061。
3312g12g10g15g3530g30g5g30g10g30g10g31
661 h6g10g15g45g5
患者共服用汤20剂,诸症大减,鼻衄未作,小动作基本消失,注意力集中,可安静看书2 h;停药后面颊肌肉抽搐发作1次,持续半小时后消失。后嘱咐患者每周服2剂中药以巩固疗效,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按:患者一侧面颊肌肉抽搐为少阳经循行部位,为柴胡带的病变,其不适主诉均为典型少阳经柴胡药证,不再赘述;躁动不安,睡眠噩梦惊惧,为龙骨、牡蛎药证;容易大量流鼻血,口干欲饮冷,手足心奇热为石膏药证;乏力明显,脉搏少力,可能与少阳阳明火热耗气伤阴有关,为党参药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阳明热盛证明显,但舌质不红,舌苔不黄,可能提示舌红苔黄并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以及石膏药证的必见指征。
神志异常类疾病多是心神受扰、魂神此类疾病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有大量记载,其常用治疗方剂有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当丸、承气类方、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甘枣汤等。
而面对一神志异常的患者,具体判断识别其方证则是中医师的临证功夫。按方证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胸满烦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心悸、汗出、烦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桂枝体质伴见容易遗精、出汗、腹泻等精微不固症状;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证关键为脐下悸动不安或主诉小腹丝丝凉气上冒;桃核承气汤方证关键为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抵当汤方证关键为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结;抵当丸方证关键为少腹满,小便利;小柴胡汤方证关键为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承气类方方证关键为不大便,日晡潮热,独语如见鬼状。
[1][M]200842199201
[2][M]20099293
[3][M]1983127130
[4]1999180
[5]50[M]199881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39)
病案1-2:温经汤治疗腹胀
钟某,女,29岁。主诉腹胀1年。
初诊(2010年1月4日):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有时觉腹部拘急不适,肠鸣,矢气多。大便尚正常。患者曾习医数年,为全科医学毕业生,曾用多种理气类中成药,并多次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均无明显好转。刻诊:腹胀,肠鸣,午后面赤发热,有时心慌,脾气暴躁,眠可,纳可,二便调。形体偏瘦,面白,腹部未触及包块。平素手足发凉,虽仅初冬,耳部已生冻疮,经常出现口腔溃疡,月经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虚寒挟瘀,治以温经汤。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桂枝10g,吴茱萸6g,炮姜10g,党参10g,半夏10g,丹皮10g,麦冬20g,阿胶1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3剂。
二诊(2010年1月7日):腹胀大减,大便略溏,午后发热也减,脉弦。药证相符,加健脾化湿之品,击鼓再进。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桂枝10g,吴茱萸6g,干姜10g,党参10g,半夏10g,丹皮10g,麦冬20g,阿胶10g,茯苓30g,白扁豆15g,杜仲1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5剂。
三诊(2010年1月13日):腹胀缓解,大便正常,午后热感明显减轻。病情向愈,上方7剂,以善其后。
窦某,女,71岁。主诉腹胀3个月。
初诊(2010年3月18日):患者素有失眠旧疾,有时彻夜难眠,经中药汤剂调理后基本缓解。近3月来腹胀,嗳气不多,进食尚可,无恶心呕吐,体力好,大便通畅。有时生气,但与腹胀无明确关系。查腹胀,未扪及包块,腹部超声也未发现明显异常。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辨证属肝郁气滞为患,以疏肝理气为法,处以八味解郁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川朴12g,清半夏15g,云苓30g, 砂仁10g ,陈皮30g,苏梗1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7剂。
二诊(2010年3月25日):药后腹胀不减,舌淡苔白,脉沉弦细。除腹胀外,患者面部皮肤粗糙干涩明显,形体较瘦。温经养血活血为法,处以温经汤。
处方:当归15g,白芍12g,桂枝10g,吴茱萸6g,川芎10g,丹皮10g,麦冬30g,党参10g,阿胶10g (烊化),清半夏12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3剂。
三诊(2010年4月5日):腹胀缓解,皮肤外观干涩同前。嘱停药观察。
按:温经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其方证为: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黄煌教授等所著《经方100首》中认为:温经汤中有桂枝汤、麦门冬汤、胶艾汤、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痕迹,系这些方剂合并化裁而来,故可治内有久寒,血虚血瘀诸证。其体质多形瘦面白,平素怕冷,皮肤粗糙,方证中腹满应是按之软而无力,亦无包块等。上述两例患者均因腹胀明显就诊,行气治疗无效,查腹部并无明显包块。例一年轻形瘦肤白,平素手足发凉,虽仅初冬,耳朵已生冻疮,素有虚寒明显。午后面赤发热,有瘀血征象;例二除腹胀外,面部皮肤粗糙干涩为明显特征,应属血虚血瘀,肌肤失养之象。因均符合温经汤方证的特征,故处以该方获显效。
病案3:竹皮大丸治疗轰热汗出
杨某,女,53岁。主诉轰热汗出2个月。
初诊(2010年7月4日):2个月前出现轰热汗出,活动量稍大即感周身轰热,汗出沾衣,次数频繁,每日早晨起床过程中即开始发作,深以为苦。病后曾服坤宝丸及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不显。50岁绝经,当时无特殊不适。1年半前因下腹痛,检查示多发子宫肌瘤,遂行子宫全切术,术后恢复尚好。刻诊:轰热汗出,心烦,口干,有时手足麻木,纳可,无呕恶,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阴血不足,虚热上冲。安中降逆清热为法,处以竹皮大丸。
处方:生石膏30g,竹茹15g,白薇15g,桂枝10g,炙甘草6g,大枣10g。7剂,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12日):轰热汗出显著减轻,心烦缓解,仍有口干,咽部不适,偶有手足麻木,舌淡红苔白,脉弦。上方有效,加利咽之品继服。
处方:生石膏30g,竹茹15g,白薇15g,桂枝10g,桔梗10g,僵蚕10g,木蝴蝶10g,葛根30g,薄荷10g,炙甘草6g,大枣10g。7剂,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
三诊(2010年7月19日):轰热汗出缓解,咽干减轻,乏力,颈部不适,有时手足麻木,有颈椎病史,舌略暗,苔白腻,脉弦。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之。
处方:生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鸡血藤30g,葛根30g,桃仁10g,红花10g,皂角刺15g,丹参30g,石斛30g,牛膝30g,赤芍15g,生苡仁3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7剂,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
按: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该方由生石膏、竹茹、桂枝、白薇、甘草、大枣六味药组成,有安中清热降逆之效,原本用于治疗妇人哺乳期中,乳汁去多,阴血不足,中气亦虚,胃中有热上冲,烦乱呕逆诸证。偶然机会听一好经方者告知,竹皮大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良效,遂有意试之。本例患者有经血过多及手术史,现轰热汗出明显,心烦,咽干,可知阴血不足,虚热上冲内扰为患。竹皮大丸诸药相合,有清热安中降逆之效,用于轰热汗出,药证合拍,故收佳效。此后又用该方治疗多例轰热汗出者,效果明显。药虽简单几味,疗效却毫不逊色于坤宝丸等治疗此类病证的常规药物,值得同道一试。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528000)
本人一介小西医,从事危重医学,却于临床上发现西学存在极大局限,故而自学中医,从张锡纯到郑钦安到黄煌教授,逐渐有所得,但终究是半路出家,没有成熟经验可谈,只能够将最近的几个成功医案写下来,权当贻笑大家。
病案1-3: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青龙汤治疗发热
某日晚,友人致电与我,其儿10月大,发热一天,于西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低,点滴后热稍退,但顷刻又高烧至39℃。&余询之,精神如何?诉不振;口渴否?不欲饮水;大小便如何?大便多次,稀烂,小便清长。《伤寒论》云:“太阳与阳明合并,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遂短信之:葛根9g,麻黄1g,桂枝3g,白芍3g,炙甘草1g,生姜3片,红枣6枚(去核)。第二天来电,欣喜异常,诉服药后有小汗,热退至37℃,精神好转,胃纳改善,喜喝水。用否再吃?余考虑热尚未退至正常,嘱继续服用。第二剂后来电,小孩脸部出现鲜红皮疹,严重否?再询之,诉体温已经正常,胃纳好,大小便正常。余心喜之,安慰其曰:出疹是好事,排毒罢了,再服一剂。第三剂后短信诉再无发热,红疹逐渐消退,感谢云。
余之堂弟,发热两天,全身乏力于昨晚来求治。曾于西医院吊针,不效;也吃了几剂中药,无非是清除湿热之品,亦无任何效果。诉打针后出了大汗,现全身乏力,腿有抽筋,不渴,纳差,不欲饮食,大便烂。视其穿厚衣,唇青紫,脉弦数(正发热39℃),舌淡,苔薄白。余询之,现出汗否?其妻抢答,动则出汗,吃半个馒头就全身大汗。其父责前医曾开党参等热药,要求开寒凉中药退烧云。余叱之,前医滑石、大黄尚不够寒凉否?仲圣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至,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遂与桂枝15g,赤芍15g,炙甘草6g,生姜10片,红枣12枚去核,制附片6g,并且与5%糖盐水静滴。滴完针已经凌晨1点,来电云:“仍发热39度,是否要服解热镇痛药退烧?”余否之,要其速服中药。今早致电:用否再吊针?余问其尚发热否?答之36.7℃,肌肉酸痛消失,胃纳稍有好转,无动则发汗。嘱再服一剂,以巩固疗效。下午致电询其状况,诉已精神抖擞,胃纳大开。
某同事,畏寒发热乏力一天求余诊治。诉昨头痛发热,服消炎镇痛药无效果。见其履厚衣仍诉寒冷,口渴欲饮。问其睡眠,诉心烦难以入睡。大小便、月经皆正常。舌干红,少苔,脉沉紧。余问诊后已成方在胸:此表寒里热,大青龙汤也!遂书大青龙原方与之。刚才值班相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服先生之方,价廉效佳。吾5时服用,半刻出微汗,已无畏寒矣。众人皆谓西医治感冒速效,中医乃慢郎中,此实属偏见!若方证相应,中药效若桴鼓。惜今人离道日远,医道更是衰落。吾辈当奋起直追,誓还古中医之本来面目!
病案4:黄连阿胶汤治疗小儿鼻衄
最近治一12岁男孩,鼻衄一月,西医诊为鼻黏膜损伤,要手术电凝止血,家人惧怕,遂来求治。其人稍瘦,睡眠不塌实,便秘,有口渴,舌干红,尖有芒刺,根黄腻胎,脉细数。考虑: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邪火内攻,热伤阴血。与黄连阿胶鸡子黄三剂。后致电,鼻血已止,大便通畅,感谢云。
病案5:真武汤治疗肾结石致肾衰
三天前,村里的一位结石患者来咨询。其左肾萎缩,右肾多发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外院住院了两个星期,反复碎石,输尿管放了双J管,出院后还反复腰痛,恶心,呕吐,纳差,小便频数色淡白,夜尿极多,口渴喜热饮。现在验尿有白细胞,看泌尿科门诊,考虑有泌尿系统感染,要求其住院消炎治疗。查体见脸色黝黑,贫血貌,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胖淡白,脉细弱。考虑少阴病,肾阳虚弱,水饮为病。我建议其不住院,与真武汤三剂,并嘱晚上服用金匮肾气丸。三天后致电,诉精神胃纳明显好转,夜尿减少,化验肾功能有好转。但其女儿却十分担心,把他送到广州住院。听到这个结果我只能苦笑了。唉,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啊!
(江苏省吴江市中医医院,215221)
20082610123410g12g6g4g6g34
200831331234.10g6g3g4g3g32-3
200939332412346g10g30g10g10g33g74 10g6g6g4g6g54
201046410g12g6g4g6g55
2009477cm33-410g12g6g4g6g57
201035410g12g6g4g()6g53g5
1109123504222
(句容市人民医院,212400)
7250mm, 32mm37 mm12mm12mmEF0.664mm 12g6g10g10g10g15g10g30g10g10g20g6g20g44mm, 27mm33mm9mm,9mm,EF0.683mm
略·腹满寒疝宿食病》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故选大柴胡汤为主方。患者面色黯红,下肢皮肤干燥,便秘,舌红,结合其有高血压病史,加用
6512g20g15g10g20g10g6g20g20g30g10g10g5g3g20g
3410g10g15g10g10g20g10g20g10g3g6g20g
八味解郁汤四案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中医科,529100)
病案1:肠易激综合征案
赵某某,男,61岁,退休干部。体型偏瘦,肤色黄暗,肌肉结实,单眼皮。2010年6月17日来诊。主诉:反复脐周疼痛约10年来诊。病史:患者约10多年前开始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每天排烂便2至3次,排便后腹痛加剧,后逐渐减轻。胃纳可,长期失眠,每晚服用安定片可入睡。诉曾行胃镜、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曾在消化内科治疗,予以口服奥美拉唑片、丽珠肠乐胶囊、莫沙必利片等治疗,症状仍反复。患者来诊时诉脐周隐痛,每天排烂便2至3次,排便后腹痛加剧,口稍干。患者很注意自已的身体情况,经常上网浏览相关医学知识,阅读相关书籍。舌质老淡红,苔薄黄腻。双脉弦滑。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处方:八味解郁汤加公英、薏苡仁。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甘草10g,法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干姜5g,大枣20g,公英20g,薏苡仁30g,7剂。
服上方后腹痛症状减轻,后继续以八味解郁汤为基础方,稍作加味,共治疗约1个月,症状缓解。
病案2:高血压病、神经症案
刘某某,女,56岁,农民。体型偏胖,双眼皮。2009年6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胸闷不适,上腹部感觉有气上冲感约1个月。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年,但没有规则服药治疗。约1个月前,患者出现胸闷不适,上腹部感觉有气上冲至咽喉部,伴咽喉阻塞感。伴睡眠欠佳。患者在当地予以静滴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未能缓解。患者来诊时颇为焦虑,反复诉说病情,详细描述不适症状。体查:Bp:160/92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舌淡胖,苔薄白。左寸关弦细,尺稍沉、细;右关尺沉细。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2级(中危);2、神经症。处方:
1、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每次2粒,每天1次。
2、八味解郁汤加党参。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甘草10g,法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干姜5g,大枣20g,党参20g,5剂。
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好转。Bp:136/80mmHg。上方再进5剂,患者诉已无不适。停服中药,每天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患者定期取药,诉心情较前舒畅,血压稳定,无不适。
病案3:慢性胃炎案
林某某,女,36岁,银行职员。体型中等,双眼皮。2009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剑突下胀痛约2年,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约2年前开始出现剑突下胀痛,偶有恶心,大便正常。遇上不开心之事症状加重。开始服用雷尼替丁胶囊、铝碳酸镁片等胃药症状好转,停药后容易复发。1个月前,再次出现剑突下胀痛,伴恶心感,睡眠欠佳,服用奥美拉唑胶囊、铝碳酸镁片未能好转,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病情反复颇为担心,无奈之下而来诊,试试中医治疗。腹诊:腹肌稍紧张,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处方:八味解郁汤。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甘草10g,法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干姜10g,大枣20g,7剂。
&&& 患者复诊,症状减轻,上方再进7剂。
病案4:睡眠障碍案
梁某某,女,62岁,退休干部。体型偏瘦,双眼皮。2010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胸闷、入睡困难约3个月。病史:患者诉既往体健,约3个月前,因家中有事不顺心,后来出现胸闷不适感,躺在床后常约1至3个小时才能入睡,睡眠浅,易醒。易出现疲倦感。曾服“安定片”,服后睡眠好转,但次日精神不振。患者停服安定片而来诊,要求中医治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处方:八味解郁汤合酸枣仁汤。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甘草10g,法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干姜5g,红枣20g,酸枣仁30g,知母10g,川芎10g,茯苓30g,炙草10g,5剂。
&&& 二诊:诉胸闷减轻,睡眠较前改善。服上方约1个月,患者诉心情舒畅,睡眠已明显好转,停服中药。
思考:八味解郁汤是黄煌老师的经验方,《经方使用手册》中对该方有较详细的论述。本方常用于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质,柴胡脸、半夏眼的较多。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对周围事物过于敏感,对身体出现的症状过于关注。临床观察,很多慢性病患者都不同程度上伴有精神症状,八味解郁汤在临床应用的机会也很多。八味解郁汤是常用的调神用方,常需与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鉴别。八味解郁汤体质状态尚可,不会太虚弱。其中“郁”是特点。八味解郁汤是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质,而温胆汤是半夏体质。结合临床特点,八味解郁汤有抑郁的特点或者有抑郁的倾向,而温胆汤则主诉繁多,但没有抑郁的倾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柴胡体质多见,是抑郁证的专方,体质较好,以胸满、烦、惊为临床特点。调神是临床中的常用方法,这三张方都是常用方,能准确运用,往往可收良效。
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临床运用
(江苏省铜山县中医院内科,221106)
65COPD35--
1--234--------
学习运用经方点滴体会
(宜兴市人民医院,214200)
我用经方时间不长,但自从学习经方以来,正在逐渐从习用时方转为学用经方,下面仅将学习运用经方的几个病案记录如下:
一、小柴胡汤治疗月节律性畏寒发热
患者丁某,女,27岁,2010年3月24日初诊。末次月经1月23日,量少,3天干净,无腹痛。近2月来,每至23日左右出现畏寒发热,但无月经来潮,昨天起又出现此症,故来就诊。查B超子宫、附件无明显异常,舌薄白。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治之。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12g,党参10g,生姜6g,红枣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炒白芍10g,生地10g,4帖。
3月29日复诊,药后畏寒发热除,后服调经药至4月14日月经来潮,再未出现周期性畏寒发热之症。
二、小柴胡汤治疗日节律性畏寒
患者杜某,女,47岁,2010年1月26日初诊。近一周来患者每至临睡前畏寒,不发热,清晨汗出,腰痠乏力,夜寐欠安,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12g,党参10g,生姜6g,红枣10g,炙甘草6g,怀牛膝10g,续断10g。7帖。
2010年2月2日复诊,诉药后临睡前畏寒等症均除。
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
&&&&1、患者杨某,男,12岁,2009年9月21日初诊。上午8点左右体温38·6°C,稍咳,无痰,无其他症状。诉昨天打球后饮较多酸奶,晚上稍有干咳,体温正常。以往感冒咳嗽迁延难愈,曾经输液7天仍咳,故今想用中医治疗。舌苔薄白,脉略数。拟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6g,生姜6g,红枣10g,甘草3g,炙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苏叶10g,桑叶10g,白前10g,前胡10g,炒枳壳6g,陈皮6g,炙紫菀10g,款冬花10g,4帖。因为是免煎剂,嘱1帖药冲好分2次服,1天服3次,即1天服1帖半药。药后观察:中午1点T39·3°C,下午6点T38·4°C,晚上7点左右呕吐一次,第2天晨T37·5°C,晚上37°C。以往感冒咳嗽输液多天而难愈,本次仅发热稍干咳,服药2天,发热退,咳嗽除。
2、患者杨某,男,21岁,2010年7月22日初诊。中午T38·1°C,发热不畏寒,咽红疼痛,音略哑,头昏,鼻塞涕清时稠,微咳,痰少难咯,舌苔薄白,拟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20g,黄芩15g,法半夏10g,甘草6g,生姜5g,连翘20g,栀子10g,防风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杏仁10g,桔梗6g,僵蚕10g,赤芍10g,白前10g,2帖。
2天前因咽喉异物感、充血,西医配阿莫西林,嘱停服阿莫西林,中午配以上中药,下午2点左右开始服中药,至傍晚6点多共喝3次,体温未退,嘱再服一次中药,并避风。至晚上8点多微汗,T37·4°C,临睡前再服一次中药,第2天晨热度退净,咽已不痛,偶咳,嘱服完第2帖药。
本案患者就诊前2天,自觉吃饭时饭粒呛入气管,故咽喉有异物感,五官科医生查无异物,咽喉有点红,嘱服阿莫西林,至2天后中午出现发热咽痛音哑等症,患者自诉很难受,要求用中药治疗,下午服药后不久,虽然体温未降,但自我感觉比服中药前舒服多了,尤其是咽部,语音已正常,疼痛基本消除。
由此可知,小柴胡汤加减用于感冒,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很快控制症状加重,并缩短病程。以前也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可能是柴胡、黄芩剂量太轻了,效果不很好,学习《药证与经方》后,根据病情,加重柴胡、黄芩,退热明显。
四、黄连阿胶汤治疗尿血
患者杨某,女,35岁,2009年10月21日初诊。今天突然出现尿赤,伴腰痛,小腹微胀急,尿频不痛。尿常规:蛋白+++,隐血++++,镜检红血球++++,B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无明显异常。舌薄白。黄连阿胶汤治之。处方:黄连3g,黄芩10g,白芍40g,阿胶12g另烊,生地黄40g,桑叶40g,玄参10g,丹皮6g,白茅根30g,小蓟草15g,瞿麦10g,萹蓄10g,生黄芪30g,陈皮6g,3帖。第2天尿常规:蛋白+,隐血++,第3天尿常规:无异常。
五、黄连阿胶汤治疗崩漏
1、患者欧某,女,43岁,2010年5月12日初诊。今年4月20日月经来潮,至今共22天一直淋漓不净,挟血块,伴腹痛,昨天夜间共起床5~6次,量多如冲。患者型体壮实,腹壁厚实,有抵抗感,体力劳动者,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脉沉弦。拟泻心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味。处方:制大黄6g,生大黄6g,黄芩10g,黄连3g,阿胶9g另烊,白芍40g,桑叶40g,生地30g,炮姜6g,炙甘草6g,失笑散10g,6帖。5月18日复诊,药后曾腹痛,排出较多血块,量多如冲,二天后量减少,刻下仍有极少量出血,腹痛止,拟上方去生大黄、桑叶、炮姜、炙甘草、失笑散,加益气养血善后调治。处方:黄芩10g,黄连3g,止大黄6g,生地30g,白芍20g,阿胶6g,熟地10g,丹皮12g,女贞子10g,墨旱连10g,黄芪10g,陈皮6g,7帖。5月26日三诊,阴道出血已止,惟觉心慌,拟桂枝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制大黄、失笑散善后调理。
246200991583030g20g6g10g40g40g10g12g10g10g6g10g10g6g6917312g10g6g50g50g50g6g10g12g10g10g10g
(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210029)
CTCTC4-5CTC7-T1
10g10g10g10g15g10g10g10g6g6g30g20g71
(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工医院,200434)
4810g10g60g12g10g10g12g10g3g5g6g
10g10g60g12g3g6g10g30g15g20g6g
5715g15g10g20g12g12g10g60g
71510g10g15g30g10g10g10g5g6g60g
7224571510g10g30g
72924g10g15g30g10g10g10g5g5g60g30g10g30g
81272915g6g
20012g9g9g9g12g9g12g9g12g9g9g9g9g12g12g9g18g12g12g9g9g12g12g12g
《临证指南医案》痉厥门:某,二九,肾厥,由背脊而升。发时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盖足少阴经脉上循喉咙,夹舌本,阴浊自下上犯,必循经而至。仿许学士意,通阳以泄浊阴耳。炮附子、淡干姜、川椒、胡芦巴、半夏、茯苓。姜汁泛丸。
《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门:孙,二四,肾气攻背,项强,尿频且多。督脉不摄,腰重头疼,难以转侧。先于通阳,总许学士法。川椒炒出汗三分、川桂枝一钱、川附子一钱、茯苓一钱半、生白术一钱、生远志一钱。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治在厥阴。系冲任主病,或填补阳明,此治病之宗旨也。
(安徽省和县沈巷镇南埂街道南埂医院,238271)
病案1: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
周××,男,5 岁,安徽省和县沈巷镇四连行政村大周村人。2010年5 月3日初诊。刺激性呛咳月余,痰少近无,无发热恶寒,咽红充血。鼻流清涕,自汗纳差,舌淡苔白,便结脉数。血检无异常。连用抗生素二周无效。辨证:脾虚肺热,肺失宣降。治法:开宣肺气,降逆止咳。处方:射干麻黄汤化裁。
射干6g,炙麻黄6g,款冬花6g,法半夏6g,陈皮6g,紫菀6g,前胡6g,五味子3g地龙6g鱼腥草9g桑白皮9g干姜4g。
疗效:二剂咳止,调理二周而愈。
病案2:理中丸治疗腹泻
孙××,女,8月,安徽省和县沈巷镇沈巷村人,2010年7月21日初诊。腹泻二月余,无发热恶寒,体白胖,喜出汗,时值暑月,每日腹泻4-5次,水样夹杂不消化物,便时不哭闹,精神可。辨证:脾虚湿盛。治法:健脾化湿。处方:理中丸化裁。
干姜6g,党参6g,陈皮6g,法半夏6g,茯苓9g,炒白术9g,苍术6,绿茶9g,乌梅3枚。
效果:一剂泻止。
病案3:自拟热痹方治疗右髋关节肿痛
鲍××,男,11岁,安徽省和县沈巷镇南埂村人,2010年6月9日初诊。右髋关节肿痛不能行走一天,髋关节前侧压痛,腹股沟饱满,被动曲伸髋关节加重疼痛。WBC:18.2×109/L。舌红苔少,脉数口渴。辨证:湿热阻滞。治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处方:自拟热痹方。
生石膏20g,桂枝9g,忍冬藤20g,制川乌9g,木瓜9g,汉防已9g,秦艽9g,怀牛膝15g,薏仁米40g。
效果:三剂痛止肿消,调理一周。
病案4:导赤散加味治疗口舌破溃
李××,男,3岁,家住安徽省和县沈巷镇邮政局宿舍。2010年舌尖及口唇破溃六天,流涏,哭闹不安,不能进食。经输液治疗(用药不详)无效。电话求治。辨证:心脾积热。治法:清心火泻脾热。处方:导赤散加味。
生石膏20g,知母6g,薏仁米30g,生甘草10g,竹叶6g,木通3g,生地12g,黄连4g,茯苓6。
效果:二剂痛止疮消,未尽剂。
病案5: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毛细支气管肺炎
张××,男,8 月,安徽省和县沈巷镇百旺社区,2010年8月4日初诊。患儿出生仅八个月,因“毛细支气管肺炎”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二个半月。家长代诉,从来没听过孩子呼吸不带痰声。刻诊:患儿黑胖,口角流涏。咳、喘、痰皆剧。其声如沸粥。便结脉数,舌淡苔少,不发热,精神可。辨证:寒热错杂,饮邪束肺。治法:散寒蠲饮,泻热降气。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化裁。
炙麻黄6g,桂枝6g,炒白芍9g,干姜6g,细辛3g,法半夏6g,生甘草3g,五味子3g,生石膏15g,鱼腥草6g,梨皮30g,川贝母3g,冰糖20g,加水另煎,不拘时饮。
效果:三剂后咳喘皆平。仍余喉间痰鸣,便结溲赤。
二诊:自拟清肺化痰饮,此方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后期啰音不除。
陈皮6g,法半夏6g,紫菀6g,桔梗6g,桑白皮9g,苦杏仁9g,鱼腥草6g,黄芩9g,银花6g,川贝母4g,梨皮30g,冰糖20g,服法如前。
效果:一剂后痰声即无,但患儿腹泻较剧,嘱一剂服三天。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236807)
、、、、、、、、9
12201031015g,15g10g15g20g10g10g 10g15g10g15g
& &&25201051615g20g10g20g30g10g10g 10g15g10g10g15g10g20g20g20g
162010320230g20g10g20g30g10g10g10g30g30g10g10g20g
65201012230g20g10g20g30g10g10g10g30g10g15g10g10g
6220106530g20g20g20g30g10g10g10g30g10g30g10g10g20g5g
、、、15-60g10-60g10-30g10-30g、、、 、30-60g15-30g10-15g10-20g10-30g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内科,236807)
80200872330g10g10g10g10g20g10g20g30g20g30g20g60g
78200968201010151510151515201515303060
582010615220g10g10g10g15g15g10g15g15g15g30g30g60g10g25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推拿科,236807)
522009418X30g15g20g10g15g15g10g10g10 g3g20g610
552010305X30g15g15g61010g10g
6320091960+MRIL4-530g15g20g10g30g10g15g20g15g15g20g610510g10
经方治疗肠道病三例
(河北省河间市精诚门诊,062450)
肠道一病,病因复杂,症情多变。笔者以前治疗此病疗效不佳,自从学习黄煌老师经验以后,发现经方治疗该病方药简洁,效果迅速,诚谓捷径。
病案1:五苓散治疗急性肠炎
安某某,男,20岁。身材胖大,泄泻不止一周,日泻五六次,大便呈水样,伴肠鸣,无发热,无呕吐,无腹痛,大便无脓血。腹诊无抵触和压痛。舌苔白而微腻,右关脉滑。处方:茯苓60g,肉桂10g,泽泻30g,白术20g,猪苓20g,五剂,水煎服。结果:其父告知,药进三服即愈。
五苓散治疗洞泻是黄师借鉴经方大师曹颖甫的经验。黄师多用此方治疗夏季常见的急性肠炎,肝炎或肝硬化所致的腹泻。老师经验:该方应用的体质一般偏于肥胖或强壮,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其表现多为水样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多伴有肠鸣漉漉,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等症。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者用此方效佳。上例泄泻病人我即学黄师用法,果然收效迅速。
病案2:温经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患者王某某,女,56岁。一年前患痢疾半个月,此后每排大便即腹部隐痛,肛门坠胀,伴乏力心悸,眠差,喜暖,无腹泻便秘等症。西医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舌淡苔白,脉象沉弱。我初辨为补中益气汤证:黄芪25g,党参20g,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五剂,水煎服。药后无效。再据睡眠不好,情绪烦躁,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茯苓20g,桂枝10g,大黄3g,龙骨30g,牡蛎30g,甘草6g,七剂,水煎服。药后复诊依旧无效。思忖再三,转从体质辨证。认为此患者当为温经汤体质,遂以温经汤治疗:吴茱萸10g,肉桂10g,半夏10g,麦冬10g,丹皮10g,党参20g,阿胶10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生姜3片,甘草6g,七剂,水煎服。药后无腹痛,坠胀大轻,效不更方,守方再进七剂,结果再无任何不适。
本案患者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乏术,无奈转求中医治疗。我初辨为中气不足,予以补中益气汤,结果无效。又依据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孰料又是无功。无奈撇开方证转从体质辨证。根据恩师黄煌教授的经验,该患者应属温经汤体质。其体质表现多为:羸瘦,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唇干,肤色黄暗,毛发干枯易落等证。故毅然以温经汤投之,结果收到了满意的疗效。通过本案失败和成功两方面的经历,给人教训和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临床诊断时切忌总是着眼于病人的表面症状,而忽视了病人的整体状态和基本矛盾。也再次体现了体质辨证在临床中的简捷和实用。
病案3:八味解郁汤治疗肠易激惹综合症
孙某某,男,56岁。泄泻腹痛半年,伴眠差腹胀乏力,每因寒凉或恼怒时加重。大便日三到五次,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某医院诊为肠易激惹综合症。予以苯乙哌啶,附子理中丸等药治疗乏效。舌质淡,脉沉弦。处方:柴胡12g,白芍18g,枳壳12g,半夏20g,厚朴10g,茯苓30g,苏梗10g,干姜10g,红枣20g,甘草6g,五剂,水煎服。药后腹痛无,大便次数减少,睡眠好。续服五剂,药后大便日一次,成形。
肠易激综合症临床以腹泻腹痛出现者为多,往往西医疗法不佳。中医把此病归属于泄泻范畴,按传统脏腑辩证慢性泄泻有脾虚者、肾虚者、肝郁乘脾,黄师对于肝郁乘脾型泄泻多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对于证见腹泻腹痛,伴有精神变化者疗效很好。笔者应用体会,用此方要抓住病人的柴胡体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加重,脉弦为辨证要点。对于病人出现的喜暖怕冷之证,不要以为是阳虚所致,此多为气滞阳郁。阳虚者脉象多沉弱。刘草窗之痛泻要方似无此方方证明确,照顾全面。
经方验案二则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袁建国诊所,325000)
7020095 B3170cm70kg636.8148/85mmHg-+NS-1.2.
15g10g10g20g30g20g10g10g10g20g2
30g80g15g1
30B0.91.0 cm20g20g30g10g20g10g10g10g515g15g24g10g15g250g6g2241.2.B2B
(湖北省老河口市中山路刘毅诊所,441800)
18g12g10g16g10g20g15g15g15g15g15g12g20g20g15g12g10g15
15g15g30g15g15g15g10g12g12g15g15g30g15g30g20g15g15g15g12g20g20g7
10g15g15g15g6g15g15g5g15g20g15g8g8g3
30g15g10g15g12g1
20g12g12g18g15g15g12g15g15g15g50g18g15g12g30g15g15g25g12g7
15g20g25g25g10g30g20g30g15g5
馆藏&4790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铅笔芯hiw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