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的形容考取功名的诗句有何不同

古代“高考”那些事儿(2)
古代“高考”那些事儿(2)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15&&&&更新时间:
  古代“高考”之所以深受广大读书人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年龄和学龄的限制,无论你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也不管你是初次参加考试的“小菜鸟”,还是复读N年的“老油条”,大家一视同仁,全部在一条起跑线上,既没有加分的说法,也不存在扣分的理由。
  这样一来可就有意思了,每次考试都是热闹非凡,考场里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据历史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广东有个秀才黄章,一百岁了还去参加考试,他的曾孙一路上跟在身边照料他的饮食起居,这应该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了。与他相比,明代的杨廷和则应该是年纪最小的考生了,这位仁兄12岁的时候就已经高中举人了,绝对称得上“神童”,这要是放在现在,小学还没毕业呢。据说当时考试的时候还是他爹带他到省城的,以至于许多考生不解地问他老爹,你考试带着儿子来干什么?搞得杨爸爸非常尴尬。不知道黄章、范进等人要是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会不会找块豆腐去撞墙。不过杨同学确实不是打酱油的,因为人家后来不但在19岁时又考上了进士,而且还在正德、嘉靖年前成为“两朝宰相”,可见其“神童”的头衔绝对不是靠吹牛皮吹来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父子两代人一起赶考的事情,据说还有同榜考中的。父子之间以“同学”的身份在一起讨论功课,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倘若是儿子考中而父亲落榜了,父亲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是应该失落呢还是应该为此高兴?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受儒家男尊女卑等传统思想的束缚,读书入仕一直都是男人的专利,而对于女子,则崇尚无才便是德,因此即便像蔡文姬、李清照那样才华横溢的女子,也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而无法考取功名。唯一的例外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曾专门开设了女科考试,经过激烈的角逐,南京女子傅善祥名列榜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不过正史上关于傅善祥的记载很少,我们电视上看到的“傅善祥”都只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并非历史事实。
  在一些传统戏曲节目中,经常会有状元“兼任”驸马的事情,比如在民间耳熟能详的花心大萝卜陈世美,事实上历史上虽然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概率非常小。另外,文学作品中皇帝授予一些新科状元八府巡按、某部侍郎等职务的事情也都是虚构的,实际上一般只是授予他们一些六七品的“芝麻官”。当然了,按现在的标准,这也是县处级正职干部了,比起一般公务员考试还是强多了。
  鉴于科举考试的前景十分广阔,所以古人也很早就学会了作弊,尽管朝廷打击力度也很大,严重者甚至会杀头,无奈诱惑力实在太大,“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总有一些不怕死的人铤而走险。作弊的方法也是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夹带小纸条、找枪手代考、花钱买考题、贿赂考官,可谓应有尽有层出不穷,甚至还有飞鸽传书的;而对于同一种作弊方法,也会有不同的作弊手段,比如同样是夹带纸条,就有缝在衣袖里、藏在食物中、放在砚台下、装进毛笔中(把笔孔凿空)。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啊!可以说至少在作弊方面,古人的“天赋”一点也不亚于今人。
  与现代“高考”相比,古代考试一般都在省城或京城举行,路途遥远不说,还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家庭条件好点的可以雇个小毛驴或是坐船,条件不好的只能靠两条腿跑,来回一趟往往要折腾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时间,一路上风餐露宿饱一顿饥一顿的很是辛苦。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考场附近既无警察开道,也无医生值班,更没有忙前忙后的“陪考”大军。考场像监狱一样实行全封闭,每人一间“号舍”,考试时间到了大门一锁,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直到考试结束。那个时候是不准提前交卷的,一般要在“号舍”里呆上九天七夜,条件非常艰苦,因此考生往往要承受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甚至有人在里面疯掉或自杀的,最惨一次是明代天顺年间,有一次考场失火,“有关人员”只顾自己逃命,结果90多名被锁在屋里的考生活活被烧成了“烤鸭”。
  即便如此辛苦,离“金榜题名”也还差得远呢,因为与如今的高考录取率相比,古代“高考”的录取率要低得多了。一般来说,各省乡试的录取人数只有几十人,最多也就一百多人,平均下来一个县也就一个。会试录取人数稍微多一点,但最多一次也只有400多人,最少的还不足百人,这可是全国的录取总人数。通常情况下,京城和发达地区的录取率比较高,而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录取率则相对较低,唐代时长安地区录取率甚至超过边境的10倍,到了宋代,长江以北地区的录取比例则要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元代和清代因为是少数民族所建立,所以不但有地域歧视,还有民族歧视政策,蒙古人(清代满人)不但录取人数多,甚至还会专门为他们出一套简单的试卷。
  虽然科举考试原则上是三年考一次,但如果遇到皇帝寿辰、册立太子之类的喜事了,有时候朝廷也会额外增加一次考试,称为“恩科”,这样广大读书人就会多一次考试的机会了。当然了,若是惹得皇帝龙颜不悦了,有时候也会故意减少“招生”名额。可见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古代,即使是像“高考”这样十分严肃的事情,也会因封建帝王个人的主观意志而随意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人还是比古人要幸福多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石榴文学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议科举制度与高考的异同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议科举制度与高考的异同点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科举VS高考,哪一个更容易_百度知道
科举VS高考,哪一个更容易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法比!科举又不是指一次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中间的乡试会试很难,首尾的两式则比较简单
采纳率:6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今有高考,古有科举!看完才知道古代高考有多难!今有高考,古有科举!看完才知道古代高考有多难!库拍百家号今天有900多万的学子进入考场,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步桥。今有高考,古有科举。寒窗苦读十二载,博的是努力,是梦想,是未来。同为人生重要的考试,古代科考可比现在的高考要严苛许多,今天就让库拍君和大家唠唠,古代科考那些事儿!在如今社会,高考只是一个成才的途径。但在古代,科举几乎是唯一的出路,这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几百年的科举考试下来,才出两万四千个进士,可想而知那个时候考中进士,比现在的国考高考何止难上千百万倍!传说的科举等级考试想必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小伙伴,和库拍君一样,高考考完迈出考场的瞬间,就和电脑格式化一样,大脑瞬间空白~不过在古代,考完一科忘一科,这样可是不行滴~从隋朝开始到明清,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后,要想完整的参加科举,你要经过四级考试,(不是英语四六级→_→)考秀才、考举人、考贡士、考进士。也就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在古代也没有毕业这一说 ,考中秀才就算有了功名,没有考中就是童生。所以科举考试中有孩童还有老翁,爷儿孙一家三代一同考试也是有的~不要以为秀才就容易中,单单一个秀才就要通过三级考试,县里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考一次,都过了才具备秀才资格,才可以去考举人。如果和今天高考作对比,童试是最低级别的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中考。经过童试选拔后,才能参加乡试,乡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了。超低的录取率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学子,现在已经过关斩将成为了秀才,然后就可以努力进军举人了。从秀才到举人录取率是多少呢?!三十个秀才个里面中一个。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三。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参加礼部的会试,去搏一搏贡士。从举人到贡士录取率是,二十个举人才中一个,录取率百分之五。如果你才学过人成为百分之五中的一个,那么就能去参加百分之百入取的,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从贡士晋升为进士!虽然同为进士,但是也有三六九等。进士分成三甲,一甲进士极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一甲进士极第只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差不多有百十来个,三甲进士二三百个。古代考霸终极形态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凡名列第一者,称为案首。一人连得三案首为小三元。有小就有大,我们常说一个词叫“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和“大三元”说的就是古代科举下的考霸形态之一,参加科举考试一路从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获得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这就是——大三元。三元及第有多难,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能连中三元的也就十来个,一个朝代几百年也就几个人可以连中三元。在古代一个考霸最终极形态是什么?那就是六元。小三元+大三元,连中六元。千古科举历史上完成这一高难度成就的,唯有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以及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二人而已。知道在古代当考霸有多难了吧~科举你得身体好现在的高考,考的不仅是学生们的知识能力,还有心理素质。科举考试同样考验古代学子们的身心,而且考验只有更难!!!从史料记载看,明朝算是人性化的,是考一天休息一天,清朝就比较变态了,是三天考一场。反正不考完,学子是不能出考场的。比如乡试前一天半夜可以进入考场,考生要穿着单衣单裤,拎一个装书具和灯具篮子进去,但必须经过全面检查后方可进入考场。考场也是很变态环境很恶劣,古代考场是一个很大院子,并且大院内分割出许多小院子。这些小院子再建一个宽约3尺,大约深4尺的“格断”,这就是古代考生的考室,俗称“号舍”。想想连续三天在一个小格子里,不但面对高难度的考试,还要面对生理层面的问题,想想都会崩溃一票吃瓜群众。所以身体不好都熬不过去考试,就更别提考中了~科考不能决定未来考试从来不是决定我们未来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在的高考。考试没过不代表人生不成功,想想古代许多名人大家,许多都是古代“高考”的落榜生。李时珍三次落榜不影响他写下《本草纲目》,蒲松龄进士落榜,却能写下《聊斋志异》,唐代大诗人杜甫落榜,不代表他没有才学。历史上还有更牛的落榜生,比如这位,屡次考试不中,后来聚众造反的洪秀全!(落榜生伤不起啊~)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充其量也就决定,你未来四年是在,哪个城市继续玩王者农药和库拍,所以高考放轻松,千万不要方~最后祝福高考的宝宝们考试顺利,库拍君为你加油!辣个,各位走过、趟过、爬过高考的大朋友们,也都蹭蹭高考热点,一起回味一下那些年你们努力过的青春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库拍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库拍—全球首创分享式拍卖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考取功名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