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也有……更有……虽然……但是……来用拟人手法描写小动物动物

该用户没有自我介绍
有意义鱼的
车前子  本品为车前科植物前Plantago asiatica L. 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芣苢也就是车前子。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用法与用量】9~15g,入煎剂宜包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英文名】 SEMEN PLANTAGINIS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制法】   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盐水,炒干。  本品表面黑褐色或黄棕色。气微香,味微咸。照上述酸不溶性灰分项下的方法测定,不得过3。0%;照膨胀度项下的方法测定,应不低于5。0。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  【鉴别】   (1) 车前 粉末深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细胞壁黏液质化。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直径5~19μm,长约至83μm,壁薄,微波状,常作镶嵌状排列。内胚乳细胞壁甚厚,充满细小糊粉粒。  平车前 种皮内表皮细胞较小,直径5~15μm,长11~45μm。  (2) 取本品0。1g,加水3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稀盐酸3ml,煮沸1分钟,放冷,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至中性,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生成红色沉淀。  【备注】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等症,常与木通、滑石等配伍应用。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具有显著功效,为临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实症;如肾虚水肿,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治湿热泄泻,症情轻者,可以单味使用,较重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苡仁等同用。用于目赤肿痛或眼目昏花,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者,可与菊花、决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风流泪,可与熟地、菟丝子等同用。用于肺热咳嗽较宜,可与杏仁、桔梗、苏子等化痰止咳药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车前子  (《本经》)  【异名】车前实(《神仙服食经》),虾蟆衣子(《履巉岩本草》),猪耳朵穗子(《青海药材》),凤眼前仁(《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车前&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药材】①大粒车前  为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2毫米,宽1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网纹,种脐淡黄色,椭圆凹窝状。气味无,嚼之带粘液性。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  主产江西、河南。此外,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亦产。  ②小粒车前  为平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1~1.5毫米,宽不足1毫米,余与上种相似。  主产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亦产。  【炮制】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淋盐水,再略炒取出,晾干。(每车前子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纲目》:&凡用车前子,须以水淘洗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则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烂,作饼晒干,焙研。&  【化学成分】 含多量粘液质、桃叶珊瑚甙,并含车前子酸、胆碱、腺嘌呤、琥珀酸、树脂等。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  ④《药品化义》:&味淡,性平。&  【归经】入肾、膀胱经。  ①《本草蒙筌》:&入膀胱。&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小肠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肾、肝、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⑿《本草新编》:车前子[1],味甘、咸,气微寒,无毒。入膀胱、脾、肾三经。功专利水,通尿管最神,止淋沥泄泻,能闭精窍,祛风热,善消赤目,催生有功。但性滑,利水可以多用,以其不走气也。泻宜于少用,以其过于滑利也。近人称其力能种子,则误极矣。夫五子衍宗丸用车前子者,因枸杞、覆盆过于动阳,菟丝、五味子过于涩精,故用车前以小利之。用通于闭之中,用泻于补之内,始能利水而不耗气。水窍开,而精窍闭,自然精神健旺,入房始可生子,非车前之自能种子也。(〔批〕妙论凿凿。)大约用之补药之中,则同群共济,多有奇功。未可信是种子之药,过于多用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宜忌】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①《日华子本草》:&常山为使。&  ②《本草经疏》:&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③《本草汇言》:&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选方】①治小便热秘不通:车前子一两,川黄柏五钱,白芍药二钱,甘草一钱。水煎徐徐服。(《普济方》)  ②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局方》八正散)  ③治小便血淋作痛:车前子晒干为末,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下。(《普济方》)  ④治妊娠患淋,小便涩,水道热,不通: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梅师集验方》)  ⑤治白浊:炒车前子四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小儿伏暑吐泻,烦渴引饮,小便不通:白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车前子、人参(去芦头)、香薷各等分。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煎灯心汤调下。(《杨氏家藏方》车前子散)  ⑦治风热目暗涩痛:车前子、黄连各一两。为末,食后温酒服一钱,日二服。  ⑧治久患内障: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  ⑨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菟丝子五两(酒浸五日,曝干别捣为末),车前子一两,熟干地黄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驻景丸)。(⑦方以下出《圣惠方》)  ⑩治阴痒痛:车前子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痒痛处。(《外台》)  ⑾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⑿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⒀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⒁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⒂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⒃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⒄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⒅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⒆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⒇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2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2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2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2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2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将车前子炒焦研碎口服。4~12个月每次0.5克,1~2岁1克左右,每日3~4次。观察63例,服药后53例腹泻停止,大便恢复正常,平均2.1天治愈;6例大便减少,平均2.5天好转;4例无效。车前子可能由于其利尿作用及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而有助于本病的治愈。  ②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车前子3钱(经1个月疗效不显者加至6钱),水煎2次,当茶饮。50例患者经3~4个月治疗,收缩压降低到150毫米汞柱以内的23例(46%),舒张压降低到90毫米汞柱以内的25例(50%)。治疗中除个别病例有胃部不适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③用于转正胎位  孕妇在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异常者,待其妊娠28~32周时,试服车前子可望胎位转正。据68例观察,转正率达80~90%。用法:车前子3钱,烘干研末和水1次送服。1周后复查,如未成功隔1周可再服1次。最多服3次,如无效即为失败。  ④治疗颞下颌扰乱症  用5%车前子液0.5毫升,加入2%昔鲁卡因0.1毫升,作关节内注射。注射时用皮内注射针头,嘱病人将口半张开(此时髁状突后缘呈一凹陷),针尖自耳屏前约0.5厘米处向前内方向刺入,深约1厘米,即进入关节腔内,缓缓注入药液。注射后病人即可闭口。每周注射1次,连续3~4次,停药观察;1月后如疗效不显,可继续注射一个疗程再行观察。在治疗期间及疗程完毕后数周内,应尽量注意勿过大张口,如遇呵欠等生理性张口动作,可用手按住下颌作适当限制,否则会影响疗效。150例患者根据2个月治疗复查,及其后6~24个月随访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60例(40%),部分消失或减轻者77例(51.33%),无效者10例(6.66%),复发者3例(2%)。总有效率为91.33%。另有8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经车前子液注射后,6例未再发,1例改善,1例无效。车前子液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注射后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囊的轻度炎症现象,当炎症消退后,继之有纤维组织增生,因之可使松弛了的关节囊恢复共紧张度,而使关节功能获得改善。所以在治疗期间须严格要求病人限制张口,使新的纤维组织能在收缩状态下的关节囊内壁生长,否则即难收到预期效果。对重症病人的疗效不佳。
板蓝根  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英) Indigowoad Root   【草药名】: 板蓝根  【内容介绍】:  板蓝根 (《纲目》)   【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植物形态】①菘蓝(《唐本草》),又名:大蓝(《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主产河北、北京、黑龙江、河南、江苏、甘肃。   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高40~90厘米。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  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  种子1枚。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  ②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栽培。  ③马蓝(《本草图经》),又名: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大蓝(刘禹锡《传信方》),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  多年生草本,灌木状。  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  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  蒴果,内含种子4枚。  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  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材】①板蓝根又名:大蓝根。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②马蓝根(《本草便读》) 又名:蓝龙根、土龙根。  为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及根,全长10~30厘米,灰褐色。  根茎圆柱形,径约2~6毫米,上部带有短的地上茎,地上茎有对生分枝,根茎有膨大的节,节上分生稍粗的根茎及细长的须根。  根细长而稍弯曲,表面有细皱纹。  根茎及地上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显纤维状,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质较柔韧。  气无,味淡。  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  主产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菘蓝的根部含靛甙、β-谷甾醇、靛红、板蓝根结晶乙、板蓝根结晶丙、板蓝根结晶丁。  又含植物性蛋白、树脂状物、糖类等。  根中氨基酸有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缬氨酸和亮氨酸。  又含芥子甙。  还含有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及动力精。  马蓝根含蒽醌类、β-谷甾醇。  【药理作用】①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②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管内均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③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克/公斤),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本草述》: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凉。  【归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③《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  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宜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方选录】  ①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④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临床应用】①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治疗用50%或200%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  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  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据190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  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  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2~4两,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  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  据387例的观察结果,除5例好转、5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  对伴有并发症者效果较差。  预防服药11295人次,似有控制流行的作用。  ③治疗感冒(包括流感) 用100%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毫升,每日2~4次。  治疗80例,治愈78例,无效2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  一般在1~3天退热,2~5天症状消失。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1两,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  单味煎剂治疗8例均获效果,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肝脏缩小为13天。  疗效优于茵陈蒿汤对照组。  复方煎剂治疗50例,经一个疗程后有50%病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二疗程累计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达92%。  ⑤治疗暴发性红眼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  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  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  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⑥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取板蓝根l两,制成60毫升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  治疗11例,均于第2、3天热退、流涎停止、充血消失、坏死上皮脱落,第4、5天见粘膜再生、溃疡愈合。  ⑦治疗扁平疣等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月1~2次,10~20天为一疗程。  儿童可用成人剂量。  观察45例,39例获得治愈或进步。  一般于2~15天开始见效,治愈时间7~45天不等。  但皮损较多、范围较广泛者多无效果。  此外,用板蓝根煎剂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用板蓝根配合大青叶、羌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板蓝根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流行性腹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曾有报道,1例上呼吸道炎患者肌注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后15分钟,即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短,心慌烦乱,四肢麻木、发胀、奇痒,两前臂及两小腿满布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现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板蓝根  (一)概述  别名大靛。  为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热病发斑、丹毒、蛇咬伤。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等地。目前各地都有引种。  (二)植物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3~66厘米,根白色细长,圆柱形。第一年生根叶,当年入药,第二年5月份开花结种子,茎直立,多分枝,互生叶,根生叶大,有柄,长椭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黄花,长圆形角果,扁平有翅。  (三)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喜温暖,是深根植物,宜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忌低洼地,易乱根,故雨季注意排水。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肥沃的壤土,前茬收获后翻耕晒地,越深越好,利于根的下伸、顺直、光滑、不分杈。每公顷施是肥450~600千克,把基肥撒均匀后再翻耕一次,耙细整平作畦。备播种用。  2.繁殖方法  主要种子繁殖,种子发芽率70%,温度在16-21度,湿度适宜,播种5天即可出苗。分春播、夏播、秋播。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方法基本都相同。只是秋播在结冻前浇一次冻水,保护苗越冬,在做好的畦上按23-26厘米行距划4.5厘米左右浅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  土0.6~1厘米,每公顷播种量22.5~30千克。  3.选留良种  采收板蓝根时,选无病虫害的,主根粗大健壮无分杈的根条作为种子,按行株距50厘米*26~33厘米移栽到苗种田内。浇水以后加强管理,结冻之前薄薄的铺上一层马粪或圈肥防寒。次年秧苗返青时及时浇水,松土。苗高6厘米时追肥灌水,以利秧苗旺盛生长,抽薹开花时再施一次追肥,5月份种子成熟,割下晒干,脱粒,收过种子的板蓝根如木质化,根不能作药用。  4.间套作  在留种地里可以和蔬菜、玉米间作,玉米在畦梗上66厘米交叉种植,还可和药间作如桔梗、防风等植物,充分利用不同采收季节和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的进行间套作。  5,田间管理  当苗高6厘米左右时,要及时间苗、补苗、除草,除草一般3~4次,松土,定苗株距6~10厘米,5月份追一次肥,每公顷施硫酸铵150千克,尿素112.5千克,撒入行间。如果施饼肥每公顷0.6~7.5千克。割取大青叶后施第二次肥,水肥充足大青叶生长的好,一般浇水6~7次。  6.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子的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状物,病班不明显,严重的可使叶枯黄。  防治方法:收获后烧掉病残株,减少越冬菌原。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通风透光和排水。  (2)菜白蝶和小菜蛾  菜白蝶的幼虫危害叶片,把叶子吃成孔洞、缺刻,严重者仅留叶脉。  防治方法:根收后,集中烧毁地上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油500~800倍液。  蚜虫:用200倍乐果液喷洒。  (五)采收加工  由于播种期不同,采收时间各有差异,如果秋播的大青叶种子,于第二年5月份开花,5月末至6月份种子逐渐成熟,种子变成黑色时,割取地上部晒干,脱粒,种子装在布袋或麻袋里,放在通风阴冻干燥处,或者马上进行复播。春播的种子,待苗高16~20厘米时,6月份割取第一次叶子,若割口从基部开始留1.6~2.6厘米,新叶长出后8月份再割一次,如果少量栽培,可在周围采叶子,留中间的进行生长。10月末挖取板蓝根,刨根时在畦子一侧挖50-60厘米左右的深沟,顺沟刨收,勿伤根。刨出后去掉泥土,晒干六、七成,捆成小捆,再进行晾晒至干为止,每公顷收干根千克。   少年儿童应该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板蓝根。  板蓝根这样的抗病毒清热解毒药,本来毒副作用很小,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吃的数量多了,就会积“药”成疾,酿成后患。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服用“板蓝根”等呼吸道疾病药物时,有过敏史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服用。对于小儿,千万不能用成人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如果在用药中发生了过敏反应,首先应立即停药,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是上消化道出血,除立即停药外,还应禁食,并尽快送医院处置。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中药板蓝根虽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医学把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两大类,又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外邪(致病因 子)的不同,又有夹湿、夹暑、夹燥的不同,如果患感冒不分寒热、虚实和夹杂,一味用板蓝根治疗,是不科学的。  2009年  [编辑本段]板蓝根获美国研究机构认可  3月27日,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签订了一年的合作协议,美国将资助研究中药板蓝根的抗病毒机制。板蓝根成为首个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 3月26日,全球抗病毒性流感峰会在美国举行。作为全球最大卫生科研机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简称NIH)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邀请美、中、日、瑞典等国顶级流感病毒专家共商抗流感病毒良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做了《中国抗病毒联合治疗概述》的报告。他指出,板蓝根是抗病毒中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而体外抗病毒筛选也基本证实其确切疗效。据悉,板蓝根在“非典时期”展现出来的“神奇”功效,让国外专家对其抗病毒机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在钟南山院士的“牵线搭桥”下,我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已初步商定,在为期一年的合作过程中,NIH将提供世界先进的病毒模型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抗病毒作用进行筛查,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20多个高致病性病毒,并将有显著疗效的病毒研究进行体内实验。根据协议,相关科研经费将由NIH资助,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也由此成为首个获得NIH资助研究的中药产品。凭借NIH的研究结果,该产品或将可在美国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  美国NIH这次发起的研究支持,将有利于揭开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机制,有利于国际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此外,鉴于NIH的权威性和对美国FDA的影响力,最终的研究结果将可能影响欧美国家药物的政策走向,对中药产品走向国际有着重大意义。  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欧美药物的准入标准,而此次美国最高研究机构资助研究中药板蓝根,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美国标准对中国中医药药效的认可。  2008年,我国中药出口总额仅为13亿美元,规模还很小。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有163个,其中出口国家154个,亚洲仍是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总额达8.56亿美元。欧洲居其次,出口总额达2.09亿美元。  据了解,国际上传统医药市场被产自日本、韩国的“洋中药”占据,因为它们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验数据,这也是我国中医药所缺失的。  中药国际化可能还要有很长路要走,当前必须抓紧制定中药相关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验数据及其相关的国际标准。
希腊语(Ελληνικ?),一种语言,广泛用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带的某些地区。  希腊语言元音发达,希腊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因为希腊人的书写工具是腊板,有时前一行从右向左写完后顺势就从左向右写,变成所谓“耕地”式书写,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部从左向右写。  希腊语是西方文明第一种伟大的语言;许多人认为它是所有语言中最有效、最值得敬佩的交际工具。由于结构清楚、概念透彻清晰,加上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似乎多得无穷无尽,它就能既适合严谨的思想家的需要,又适合有才华的诗人的要求。我们只能猜测:古希腊语听起来是如何的悦耳,但是,书面语的美可能比口语毫不逊色。   创造希腊语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从巴尔干半岛迁移到希腊半岛及其邻近地区。希腊语最后分化出四种方言:依奥利亚(Aeolic)、爱奥尼亚(Ionic)、阿卡狄亚—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就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成的。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随着雅典城的兴起,一种叫雅典语的爱奥尼亚方言,产生了古典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品。雅典语成了希腊语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语(Koine)的基础。雅典语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现代希腊的疆界。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以后,雅典语的使用范围东边远达印度;后来罗马帝国信奉雅典语为第二语言。新约圣经用共同语(Koine)写成;时至今日,东正教还在用这部圣经。  根据腓尼基语改制的希腊字母表,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现了。这是有元音字母、也有辅音字母的第一个字母表。闪米特语族诸语言的字母表与此不同,它们只有辅音字母。希腊字母最初也象闪米特字母那样,是从右到左书写的。但后来变成从右到左和从左到右交替地书写,后来又变成从左到右,成为目前的这种样子。1952年曾解释叫做B线型的希腊早期文字,那时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遗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这种文字大部分废弃不用了。  从第四世纪到第十五世纪,希腊语是拜占庭帝国的官方方言;以后在土耳其统治期间,希腊人仍然讲希腊语。现代希腊语约在九世纪开始成型,到十九世纪成为希腊王国的官方语言。现在操希腊语的,约有一千万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岛上的五十多万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语外,还恢复了一种纯粹的古希腊语的模仿语,作为文学用语。  古代希腊语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现代希腊语中。  古典希腊语与现代希腊语有很大不同。首先,很多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些古词消失,另一些有了新的含义。其次,文法方面,古典希腊语文法比较复杂,现代比较简单。再次,在书写方面也是现代希腊语比较简化。这些简化很多都是在198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一场人为的语言统一行动造成的。实际上,由于民族复杂,也有政治、宗教方面原因,历史上的希腊语言不时不刻不在变化。但是,古典希腊语确实是一个语言的宝库,它包含的词语很多带有极其精确的含义,这种精确性又有其深刻渊源,以至于现代很多事物的命名还都是从古典希腊语中借鉴。[编辑本段]字母  希腊语的书写使用希腊字母,如上所述,希腊语字母表一共有24个字母,包括7个元音和17个辅音。  Αα=?λφα(Alpha) Ββ=β?τα(Beta) Γγ=γ?μμα(Gamma) Δδ=δ?λτα(Delta) Εε=?ψιλον(Epsilon)  Ζζ=ζ?τα(Zeta) Ηη=?τα(Eta) Θθ=θ?τα(Theta) Ιι=γι?τα(Iota) Κκ=κ?ππα(Kappa)  Λλ=λ?μδα(Lamda) Μμ=μυ(Mu) Νν=νυ(Nu) Ξξ=ξι(Xi) Οο=?μικρον(Omicron) Ππ=πι(Pi)  Ρρ=ρω(Rho) Σσ?=σ?γμα*(Sigma) Ττ=ταυ(Tau) Υυ=?ψιλον(Upsilon) Φφ=φι(Phi)  Χχ=χι(Chi) Ψψ=ψι(Psi) Ωω=ωμ?γα(Omega)  *Σ有两种小写字母,分别两种用法:σ为词中使用,?为词尾使用。  希腊语字母表及发音  字母   名称   语音   拉丁字母标音   古代   现代   Α α   Alpha   [a] [a:]   [a]   a   Β β   Beta      [v]   b   Γ γ   Gamma   [g]   [j] before [e] [?] otherwise   g   Δ δ   Delta   [d]   [&]   d   Ε ε   Epsilon   [e]   [e]   e   Ζ ζ   Zeta   [zd], later [z:]   [z]   z, s (between vowels)   Η η   Eta   [?:]      ē, e, ê   Θ θ   Theta   [t?]   [θ]   th   Ι ι   Iota   [i:]   [j]   i   Κ κ   Kappa   [k]   [k]   k, c   Λ λ   Lambda   [l]   [l]   l   Μ μ   Mu   [m]   [m]   m   Ν ν   Nu   [n]   [n]   n   Ξ ξ   Xi   [ks]   [ks]   x, (ks)   Ο ο   Omicron   [o]   [o]   o   Π π   Pi   [p]   [p]   p   Ρ ρ   Rho   [r]   [r]   r, rh (beginning a word), rrh (doubled)   Σ σ   Sigma   [s]   [s]   s, ss (between vowels)   ?   Sigma (final)   s   Τ τ   Tau   [t]   [t]   t   Υ υ   Upsilon   [y] [y:]      u, y (between consonants)   Φ φ   Phi   [p?]   [f]   ph   Χ χ   Chi   [k?]   [&]   ch, kh   Ψ ψ   Psi   [ps]   [ps]   ps   Ω ω   Omega   [?:]   [o]   o, &   [编辑本段]古典希腊语  古典希腊语与现代希腊语有很大不同。首先,很多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些古词消失,另一些有了新的含义。其次,文法方面,古典希腊语文法比较复杂,现代比较简单。再者,在书写方面也是现代希腊语比较简化。这些简化很多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场人为的语言统一行动造成的。实际上,由于民族复杂,也有政治、宗教方面原因,历史上的希腊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是,古典希腊语确实是一个语言的宝库,它包含的词语很多带有极其精确的含义,这种精确性又有其深刻渊源,以至于现代很多事物的命名还都是从古典希腊语中借鉴。  便于比较,可以举出很多语法方面的例子:  名词:古典希腊语的名词一般有5个“格”(πτ?ση),分别为主格(ονομαστικ?)、属格(γενικ?)、间接受格(δοτικ?)、直接受格(αιτιατικ?)、呼格(κλητικ?),现代减少为3个(主格、属格、直接受格);古代,或者现代,名词一般都可分为三种性 (γ?νο?):阴性(θηλυκ?)、阳性(αρσενικ?)和中性(ουδ?τερο);古代名词还分为三种数:单数、双数和多数,现代希腊语中双数被废除。除了性是一个名词既定的(有时也不一定,有的词不同的性时含义不同),以上的数和格都反应为词尾变化。  动词:有6种时态(χρ?νο?):现在时(ενεστ?τα?)、将来时(μ?λλοντα?)、未完成时(παρατατικ??)“当时在做”、简单过去时(α?ριστο?)“做了”,完成时(συντελεσμ?νο?)“做过”,逾过去时(υπερσυντ?λικο?)“当时已做”。古典希腊语的动词变换除了反应在词尾,有的时态还要加前缀,如未完成时和简单过去时加“ε-”,完成时和逾过去时除了加“ε-”还要再加头一个音节的重复,例如“λ?ω”(意义为“解”)的未完成时是“?λυον”,简单过去时是“?λυσα”,完成时是“λ?λυκα”,逾过去时是“ελελ?κειν”,当然,还有很多更细致的规则和不规则变化。当然,动词除了时态变化外还分为三种语态(φων?):主动、被动和关身(μ?ση φων?),其中,“关身”常是指向自己的行为。语态也多反映在词尾变化。[编辑本段]希腊语历史  原始希腊语(Πρωτοελληνικ?)   迈锡尼希腊语(Μυκηνα?κ? Ελληνικ?)   古典希腊语(Κλασικ? Ελληνικ?)   伊欧里斯希腊语(Αιολικ?)   Αρκαδοκυπριακ?   阿提卡希腊语(Αττικ?)   多立克希腊语(Δωρικ?)   爱奥尼希腊语(Ιωνικ?)   海伦希腊语或通用希腊语(Ελληνιστικ? Κοιν?)   中古希腊语(Μεσαιωνικ? Ελληνικ?)   现代希腊语(Ν?α Ελληνικ?)   卡帕多细亚希腊语(Καππαδοκικ?)   塞浦路斯希腊语(Κυπριακ?)   通俗希腊语(Δημοτικ?)   Κατωιταλι?τικα (Griko方言,使用于南意大利半岛与西西里岛)   Καθαρε?ουσα   旁狄希腊语(Ποντιακ?)   Τσακωνικ?   Yevanic方言(希伯来语与希腊语的结合)[编辑本段]语言分类  阿提卡语(Αττικ?)   卡帕多西亚希腊语(Καππαδοκικ? δι?λεκτο?,已消亡) (cpg)   现代希腊语 (ell)   古典希腊语 (grc)   旁狄语(Ποντιακ?,约 20 万人使用) (pnt)   Yevanic方言 (在以色列使用,近乎消亡) (yej)   多立克语(Δωρικ?)   Τσακωνικ? (tsd)
[编辑本段]梵文简介  拼音 fàn wén  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悉昙体)。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约公元前1000年)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盘、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编辑本段]梵文字母及拼写规则  梵文从十二世纪开始使用天城体字母,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每个梵文字母顶部都有一条横线,拼写的时候把字母连在一起。[编辑本段]梵文的辅音串字母  辅音串字母在梵文里,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的辅音出现,就用半个辅音字母或者是辅音字母的其中一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的辅音数目是两个起五个止,辅音串字母一般可以将包含的辅音辨别出来,但有的辅音串字母辨别困难,必须要强记,梵文一共有一千多个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是学习梵文拼写的主要难点。[编辑本段]梵文中名词的格与数  梵文中的名词有八种格:(梵文称第一格至第七格, 最后为呼格,其顺序是固定的。)  第一 主格 Nominative 第二 宾格 Accusative 第三 用格 Instrumental 第四 与格 Dative 第五 来格 Ablative 第六 属格 Genetive 第七 位格 Locative 呼叫 呼格 Vocative   其中除用(工具)格外,其他七格都和拉丁文中的格对应,用法也相似,而工具格则可以在俄语中找到同类。  梵文中的名词也有数的变化,除了单数(Singular)和复数(Plural),还有一种数叫做双数(Dual),用来指“两个”人或事物。  于是8种格×3种数,每个名词就有24种变化。  比方说一个名词???(shiva),这只是个基础词,其他的变化如下(以[单数]为例):  主格:????(shivah)  宾格:????(shivam)  用格:?????(shivena)  与格:?????(shivāya)  来格:??????(shivāt)  属格:??????(shivasya)  位格:????(shive)  呼格:???(shiva)   阳性名词 “佛” buddha 字(一般阳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buddha? buddhau buddhā? 宾格 buddham buddhau buddhān 用格 buddhena buddhābhyām buddhai? 与格 buddhāya buddhābhyām buddhebhya? 来格 buddhāt buddhābhyām buddhebhya? 属格 buddhasya buddhayo? buddhānām 位格 buddhe    buddhayo? buddhesu 呼格 he buddha    he buddhau he buddhā?   中性名词“水果” phala? 字(一般中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phalam phale phalāni 宾格 phalam phale phalāni 用格 phalena phalābhyām phalaih 与格 phalāya phalābhyām phalebhya? 来格 phalāt phalābhyām phalebhya? 属格 phalasya phalayo? phalānām 位格 phale phalayo? phale?u 呼格 he phala he phale he phalāni   阴性名词“光明” prabhā 字(一般阴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prabhā prabhe prabhā? 宾格 prabhām prabhe prabhā? 用格 prabhayā prabhābhyām prabhābhi? 与格   prabhāyai prabhābhyām prabhābhya? 来格 prabhāyā? prabhābhyām prabhābhya? 属格 prabhāyā? prabhayo? prabhā?ām 位格 prabhāyām prabhayo? prabhā?u 呼格 he prabhe he prabhe he prabhā?   阳性名词“圣人、寂静修士” muni (即以i结尾的阳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muni? munī munaya? 宾格 munim munī munīn 用格 muninā munibhyām munibhi? 与格 munaye munibhyām munibhya? 来格 mune? munibhyām munibhya? 属格 mune? munyo? munīnām 位格 munau munyo? munisu 呼格 he mune he munī he munaya?   阴性名词“思想、聪明” mati (即以i结尾的阴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mati? matī mataya? 宾格 matim matī matī? 用格 matyā matibhyām matibhi? 与格 matyai    matibhyām matibhya? 来格 matyā? matibhyām matibhya? 属格 matyā? matyo? matīnām 位格 matyām matyo? mati?u 呼格 he mate he matī he mataya?   阳性名词“父亲” pit?(以?结尾的阳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pitā pitarau pitara? 宾格 pitaram pitarau pit?n 用格 pitrā pit?bhyām pit?bhi? 与格 pitre pit?bhyām pit?bhya? 来格 pitu? pit?bhyām pit?bhya? 属格 pitu? pitro? pit??ām 位格 pitari pitro? pit??u 呼格 he pita? he pitarau he pitara?   阴性名词“母亲”māt?(以?结尾的阴性名词)的三种数、八个格的变化形式如下:)    单数 双数 复数 主格 mātā mātarau mātara? 宾格 mātaram mātarau māt?? 用格 mātrā māt?bhyām māt?bhi? 与格 mātre māt?bhyām    māt?bhyah 来格 mātu? māt?bhyām māt?bhyah 属格 mātu? mātro? māt??ām 位格 mātari mātro? māt??u 呼格 he māta? he mātarau he mātara? [编辑本段]简单梵文例句  ?? ??? ????  mama nāma rāmah.  My name is Rāma.  我的名字是拉玛。  这个句子里,mama表示“我的”,nāma就是“名字”的意思,它是一个中性名词。rāmah是一个阳性名词,因为其结尾是一个H(??)。在这里,它代表一个男性的名字。在这里,rāmah是主格。另外,梵文里很少出现系动词“是”。  在梵文句子里,各个单词之间不用空格隔开,就像日语一样。不过为了解释方便,在这里暂时隔开。实际上梵文天城体是这样的:  ??????????????????  Yoga? citta vritti nirodhah  Yoga is the suppression of the modifications of mind.  其实这个句子包含着四个单词:  ???? yogaH = Yoga  ??? citta = mind  ???? vritti = modifications  ?????? nirodhaH = suppression  利用格的概念,这四个名词就组成了上面的句子。其中有一个音的变化,就是yogaH和citta连接的时候,aH+ci变成了ashci的音,这是为了发音的方便,也使得梵语成为一种韵律优美的语言。[编辑本段]梵文的现状  梵文在印度和尼泊尔并没有灭绝,梵文及梵语是现今印度23种官方文字及官方语言之一,直至二十世纪初梵文还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之一,梵文是印度和尼泊尔“佛教界”和“印度教”高级僧侣的交流语言,在印度有数份用梵文出版的报章和杂志,1991年印度普查结果以梵语作为母语的人口有49,736 人,1961年印度普查结果以梵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有194,433人。[编辑本段]古悉昙梵字(梵文悉昙体)  现在,在学校,佛学院中教授的梵文大多为现代或近代天城体梵文,并非古悉昙梵文,今天也只有在日本高野山,才能学到完整的古悉昙梵文。  但随着后来,中国发生历史事件,导致梵文悉昙体逐渐消亡,而日本空海法师却从青龙寺惠果大师那里继承了悉昙梵文,故带回日本。由于古代天皇将东密高野山的内容视位国宝,所以就是日本民间都没有流传,只有在贵族中才能学习到,至今高野山的完整悉昙梵字,也只有亲去那里学习过的人才能全部掌握。故请诸君明鉴,不要因为缺少对这种梵文的认知或者听某些学者的观点就误认其是错误的字体,要知道在梵文历史中,比起天城体,悉昙体无疑要早的多的多,都有历史文献为证。如果悉昙梵文是错误的,那请问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的是什么?如果是错误的,玄奘大师如何翻译出如此浩瀚的经典?所以当明白,梵文也分旧式和新式,现在大使用新式却不能因此而忘记旧有的梵文所作的贡献!  悉昙梵字,也是梵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中用来观想,大多用的都是悉昙梵字,在日本东密的总本山高野山,就流传着世界上最为标准的悉昙梵文,从唐代唐密传入日本,至今依然留传着,属于最古老的悉昙梵字!  悉昙梵语siddham 或 siddhām。又作悉旦、悉谈、肆昙、七旦、七昙。意译作成就、成就吉祥。即指一种梵字字母,乃记录梵语所用书体之一。在梵字字母表或缀字法十八章之始所揭出之归敬句中,意表‘令成就’之梵语,记为悉昙或悉地罗窣睹(梵siddhirastu )。于是‘悉昙’成为字母之总称,‘悉地罗窣睹’为‘悉昙章’之意义。又悉昙转为总称有关印度之声字;亦与‘声明’、‘毗伽罗论’同义。  西元第七世纪以前,悉昙文字业已盛行于印度,我国于南北朝时,悉昙文字经由译经者传入,并被国人接纳学习;唐代有义净之《梵语千字文》、智广之《悉昙字记》、一行之《字母表》各一卷等著作。约于奈良朝以前传至日本。在我国,梵字之书体及字母称作悉昙,而称梵语文法、语句解释等为梵音或梵语,以此加以区别。但日人除了称梵字之书体为悉昙外,更广泛地包含梵语书法、读法、文法等。   但苑咸‘三点成伊’的话,和现在所传悉昙梵字相合。印度字体有种种变化。西元四世纪时,所谓笈多(Gupta)派的字体渐渐流行。是一种锐角型、首楔而尾尖的字体。日本法隆寺所藏贝叶两片──《心经》和《尊胜陀罗尼》(六世纪物),跟佛陀伽耶的碑文(六世纪末)都是这种字。中国相传的悉昙字体,也属于这一系。到了七世纪时,所谓Nagari字体开始出现,十世纪以后大为盛行,一直到今天。字体和笈多系颇有不同,并且字母上部都画一道横线。现在的梵文字母还是如此。因此悉昙体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并非凭空捏造。  【悉昙「Siddham」】   --------------------------------------------------------------------------------  就是「有所成就」「悉地所有吉祥成就」的意思、「吉祥、圆满一切成就」的意思、「悉地成就」是至高无上的圆满境界。  大日经疏十二曰:「悉地是真言妙果,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业成就」大日经供养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日经义释五曰:「当得成就一切悉地」  也是古代经典所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译佛典的根本原文。  唐朝初期称传入中国,原始藏经文中的梵文字母为『悉昙』,称梵语的文法及语义等为梵文或梵语,后来泛称梵字,而与其相关的学问皆称为『悉昙』。这种习称在宋朝以后逐渐不用了。也因后来从印度传入的「天城体文」与「原悉昙文」有相当大差异,因此称新来自印度的文字为「梵字」或「天竺字」,而原来唐朝时代经文所使用的文字仍称为『悉昙』。  【大正藏】中所汇集的悉昙古文体部份,多为真言密咒。正是「悉昙资讯网站」所致力于恢复弘扬的法之根源。将陆续传介『原悉昙古文密咒』的独特念诵法,以为当今修学大众得利之胜缘。能见闻得此失传已久,难遭难遇的『原悉昙古文密咒』实为众生之福缘。恭敬珍惜、护持推广、赞颂弘扬、自得法益功不唐捐。  【 悉昙绪论】   研究资料来源:依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密教部中的悉昙古文字体咒语。在全世界研究佛教的学者,大多以此【大正藏】为参考引用之源。大正藏中自第十八卷至二十一卷,共收573部密教经典,约有110部中收有悉昙文的经、咒资料。  仅学习过现代梵文天城体(Deva-Nagari)的人,见到【大正藏】中的梵文悉昙(Siddham)时,大约仅可猜出少许几个字,但大部份还是看不懂。现代人所称的梵文经咒,并非全指悉昙。  悉昙和梵文的概略认知:  以时代来分:  以广泛的角度来看,印度河谷文明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 年至1800年)即有所谓目前史迹所发现最早使用的文字,虽早已随着该河谷文明消失而失传,但以资料推测:约在西元前三世纪开始使用的婆罗密(Brahmi)字,是由左向右书写的字型,也几乎是印度现用的天城体的来源始祖,当然其中经过许多演进的变化过程。但此时介绍面暂且精缩在:介绍悉昙。目前仅存最古老的资料是有名的:「阿育王碑文」,阿育王:(纪元前268~232年)是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王皈依佛教,为向属民告示信仰佛教和保护佛教,在全国各地设置石刻的诏敕文。梵字是随着时代、地域、形状逐渐发生变化。初由单纯的线或点构成,到了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代,整体呈现曲线,形成优美的字体,由这时代的笈多型字体为基础,出现五种字体。其中之一就是 (Siddhamatrika),从六世纪左右使用,约于十世纪为界后渐被(Nagari) 型吸收,从而逐渐消失。悉昙文字盛行时约在西元六世纪。目前较为人知的古代资料是日本法隆寺所收藏的贝叶写本,收有梵文悉昙体的【般若心经】、【佛顶尊胜陀罗尼】、【悉昙五十一字母】。  以宗教经典翻译历史来看: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约在西元前二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中国自后汉时开始译经,如鸠摩罗什法师(344-413)所译的【妙法莲华经】。汉译佛典最早提及悉昙字母约为义熙十三年(417)译的【大般泥洹经? 文字品】,其次是北凉昙无识译于玄始十年(421)的【大般涅盘经?卷八】。在开元三大士: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 -774)的纯密(日本真言家称【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大法为纯密)时期,所依据的佛经原典主要,皆以悉昙体书写。尤其在译到有关陀罗尼与「字母」时,多半会使用梵汉对照,并附列(悉昙文体)。佛经翻译在玄奘、义净法师时,中国对悉昙的学习与使用颇为盛行,于是有关研究悉昙的著作在此时期颇多流传。主要约分为四大类:  悉昙章类:主要述及悉昙字母及其组合方式。  悉昙章解说类:解说悉昙章的内容。  悉昙章类支流:说明悉昙字母有关的各种流派或异体字。  梵语语汇解说类:梵汉或汉梵字典。  在悉昙学上必得提及日本对于此影响;约在日本推古十六年(中国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时,日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与学问僧等八人赴中国,从而将悉昙文献、佛经、密教图像等文献带到日本,后存藏于法隆寺。悉昙学在日本不仅止保存妥善,甚至于演成一门独特的学问。尤其对日本天台、真言两教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日本文化史上曾有一段封闭外来文化的时期,因此没随着时代朝流演变,才保存了古体悉昙文,且更致力于悉昙学研究。悉昙在中国晚唐时代后逐渐衰微。  名称上的界位:  唐朝初期称梵文字母为悉昙,称梵语的文法及语义等为梵文或梵语,后来泛称梵字,甚至于与其相关的学问皆为悉昙。这种习称在宋朝以后逐渐不用了。在宋朝几乎都只用梵字一词,也因后来从印度传入的天城体与悉昙有相当差异,因此称新来自印度的文字为「梵字」或「天竺字」,而在原来唐朝使用的文字仍称为悉昙。在此所引述「悉昙」部份,是指【大正藏】中所汇集的古文体。以上略为简介悉昙名相由来与流传时代因缘。  【 略谈梵字与悉昙 】   撰文:儿玉义隆 中译:依观法师  一、仅存于日本的梵字悉昙  如果说,梵字悉昙至今只有日本仍在使用,并不过言。但是,它只是宗教圈内在使用。真言宗、天台宗、净土宗、禅宗等无不使用梵字,其使用形态不一,有用于窣塔婆的,或者用于护摩札、交通安全等祈愿札的,或用于种子曼荼罗、阿字观、字轮观等礼拜对象的,以及用于石塔、石碑、磨崖、幡、华鬘等的。后者为古人所留存的贵重的梵字资料。像这样,如今在日本仍被活用的梵字,可以说今后都会与佛教一齐留传。但是,我们对于梵字的来龙去脉,以及传入日本的途径,连可说是专门人士的僧侣都未必详知,因此,本文先就梵字与悉昙的概念稍作说明。  二、何谓梵字?  所谓梵字,是用以表记梵语(Sanskrit)的字体。它是西元前三世纪左右发展于印度的文字。关于梵字的成立,自古以来日本的梵字悉昙学,即有:「梵天所说」「龙宫相承」「释迦所造」「大日相承」等四种说法。但就史实而言,以上诸说都不正确。   既然如此,梵字、梵语中的「梵」又是什么呢?  据清田寂云《悉昙学入门》所述,「梵」有如次的解释:  (一)梵指梵天(Brahman)。在印度,梵天、毗纽天、湿婆天特受崇信。梵天为创造万物之神、毗纽天为维持之神、湿婆天为破坏神。印度人认为文字及语言皆梵天所创。  (二)梵指婆罗门(Brahmana)。婆罗门既是宗教者,也是学者,其权威凌驾于王侯之上,是印度的代表者,因此,印度也称为「婆罗门之国」。婆罗门的讹音为「梵」,故梵国的文字、语言称为梵字、梵语。  此二说中,清田先生特别强调第二说,亦即:「梵」指印度的语言。  又,从历史来看又是如何呢?首先,在古代印度的文字中,有所谓的象形文字,但这种文字迄今尚未被解读出,因此,它与梵字悉昙的关系不明之处仍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于印度的文字,是在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时代。此时所出现的文字有佉卢虱底(Kharosthi)及梵书(Brahmi)二种系统。  第一种的佉卢虱底文字,使用于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三世纪间,是一由右向左横写的表音文字。但是这种文字后来不再传承。  第二种的梵书,也称为梵天之书,是印度诸国所有文字的根源,据传由西方腓尼基及阿拉姆输入,是由左向右横写的表音文字。以梵书所写的最古资料,是阿育王法敕文,简称阿育王文字,或依其王朝名而称为孔雀王朝体( Maurya-type )。以此梵书为基本,衍生许多种文字。又,梵书及佉卢虱底,在大乘经典【普曜经】中也有铭记,故就历史而言,梵字之来源,可求之于梵书中。  梵字  广义:  印度文字之总称  狭义:  指梵书  三、何谓悉昙?  悉昙大抵可分为如下二种用法。第一种为书体悉昙,即由梵书衍生的梵字,第二种为语义悉昙,即含有某一意义的语言。  (一)书体悉昙(Siddham)悉昙,是指西元六至九世纪间,以北印度为中心而流行、发展的书体,克实而言,即指悉昙字母型(Siddhamatrka-type)一般称为悉昙。悉昙文字是由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时代的笈多型(Gupta-type)文字发展的,传至日本的梵字,即以此悉昙字母型为基本,例如:法隆寺贝叶梵本之书体即是。因此,在印度长久的文字历史过程中,悉昙虽发展自梵书,但其直接的成因,应是笈多型文字。  (二)语义悉昙。悉昙虽是印度历史上流行的书体之一,但就语义而言,它具有成就、完成的意义。成就、完成,是指它本身即是可单独发音的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具有母音的文字。「悉昙」此语,自古即有种种不一样的解释,今大略整理如次:  一、《悉昙字记》的用法:唐?智广撰的《悉昙字记》,关于悉昙有如下之记述:「其始曰悉昙,而韵有六。长短两分,字十有二。将冠下章之首,对声呼而发韵。声合韵而字生也。即阿(上声短呼)阿(平声长呼)等是也」。据其所述,悉昙指摩多(母音)十二韵。但是另一方面,《悉昙字记》也说,体文(子音)三十五字皆含母音「阿」,其自身可单独发音,因此,摩多体文合称为「悉昙」。此一见解,逐渐扩大解释,终将摩多体文之字母,称为「悉昙」。  此外,《悉昙字记》另有相当于题目的「娜么娑啰缚社若也悉昙」(Namah Sarva-jnaya Siddham归依一切智者,成就)。其后才说摩多体文,十八章切继。从此题目可以看出,「悉昙」可附在摩多体文(字母表),或十八章切继之前,作为归敬文之用。  二、《梵字悉昙字母并释义》的用法弘法大师空海所撰之《梵字悉昙字母并释义》中,有「悉昙啰窣睹」( Siddham rastu,正确地说是Siddhirastu)的用法,并有如次之解释:「右四字题目,梵云悉昙啰窣睹,唐云成就吉祥章」。   据义净三藏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载:古代印度用来让幼童学习字母表、缀字法(书写法则)的习字帖前,记有祈求学业成就的归敬句「悉昙啰窣睹」。此句后来逐渐成为题目,附在字母、缀字法之前,成为祈求其文字成就吉祥之语。(附带一提,《悉昙字记》的用法是南天相承,《悉昙字母并释义》的用法是中天相承。「娜么娑啰缚社若也悉昙」、「悉昙啰窣睹」虽因南天、中天不同的相承而有别,但两者皆将「悉昙」放在归敬文中。)  三、《法隆寺贝叶梵本》的用法由遣隋使小野妹子携至日本的《法隆寺贝叶梵本》,是世界上最古的悉昙资料。此梵本的内容,在〈佛顶尊胜陀罗尼〉、梵本【般若心经】,皆有言及,其后段之末列悉昙字母五十一字。字母的最初系以梵字写上 Siddham ,其后配列五十一个字母。根据此一用法,「悉昙」可说是字母的总称。像这样,对于「悉昙」一语的解释有相当多种。此外,在梵语学史名著《日本韵学史?研究》(马渊和夫着)〈第一卷〉中,除揭出古来悉昙学者之说外,又加上他个人的看法。即:(悉昙)附在陀罗尼之前,是含有成就吉祥之意的祝福语。此说与《悉昙藏》诸家所说完全一致。  若是如此,又是祝福什么成就呢?若是陀罗尼的话,是祈求陀罗尼的效果。就悉昙章而言,恐是章之成立或其学习之成就。…(中略)总之,梵字是一种文字的通称,悉昙是一个集合的通称。此一集合是悉昙章等音韵组织的集合。」总而言之,「悉昙」是祈求祝福学业成就的语言,又是具有音韵组织的字母表及悉昙章等集合的通称。而梵字是指一个个的文字,与悉昙未必同义。此一看法与真言宗的说法是一脉相通的。在真言宗的梵字悉昙书法口传中,不打命点的字只是梵字,而不是悉昙文字。  兹将悉昙之用法整理如次:  1「悉昙」有成就、完成之意;因此《悉昙字记》说十二摩多称为「悉昙」。  2 严格的说,悉昙只是指十二摩多,但体文的三十五字也含有「阿」(a)之韵;因此,包含体文的全部字母,皆称为「悉昙」。  3悉昙是置于字母表、悉昙章之首的归敬句中之一语;因此是被用来当作题目的。  4「悉昙」是悉昙章等音韵组织的总称。  换言之,是字母表、悉昙章等的总称。  四、密教中对悉昙的解释  如同前述,「悉昙」有成就、完成之意。此成就、完成一语,在密教的解释有其更深之一面。  弘法大师空海在《梵字悉昙字母并释义》中,对悉昙有如次之解释:  「此是文字者,自然道理之所作也。非如来所作,亦非梵王诸天所作。若虽有能作者,如来不随喜。诸佛如来以佛眼观察此法然之文字,即如实而说之利益众生。梵王等传受转教众生,世人但知彼字相,虽日用而未曾解其字义。如来说彼实义,若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间陀罗尼之文字也。」  密教对于将梵字视为只是用来表记语言的记号的看法,认为是世俗的、浅略的。而称为悉昙的梵字,能发挥完成、成就之机能,表显佛作佛行,这是密教立场之深义(字义),将此教示人们,给予利益,因此是陀罗尼(总持)之文字。又,在前述的《梵字悉昙字母并释义》中,对陀罗尼有如次之解释:「所谓陀罗尼者,梵语也。唐翻云总持。总者总摄,持者任持。言于一字中,总摄无量教文,于一法中任持一切法,于一义中摄持一切义,于一声中摄藏无量功德,故名无尽藏。」  亦即陀罗尼是一字之中含无量教(文字),一法之中有一切法(字相),一义之中摄一切义(字义),一声之中含有无量之功德(声)。  像这样,一一字含一切义,且互具特色,此正与曼荼罗诸尊相同,故以悉昙文字表示诸佛菩萨内证自觉的法门。此称为种子字,以种子字表现的曼荼罗,称为种子曼荼罗、法曼荼罗。  总之,在密教中,梵字悉昙是在表显佛之活动,是信仰礼拜的对象,书写在种子曼荼罗、窣塔婆、护摩札等的梵字(字形),口诵的真言陀罗尼(字音),用于道场观、字轮观等观法的种子真言之意义(字义)等,极为广见。亦即在密教强调的身、口、意三密行中,悉昙特别与口密(真言陀罗尼)、意密(道场观、字轮观、阿字观等)有密切关系;因而说悉昙是密教的重要部分并不为过。  (译自《梵字必携》)  随着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梵文悉昙体逐渐在汉地消亡。而日本空海法师却从青龙寺惠果大师那里继承了悉昙梵文,并带回日本。由于古代天皇将东密高野山佛学视位国宝,所以悉檀字在日本民间没有流传,只有贵族才子才能够学到。  悉昙体拼写规则  悉昙体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用毛笔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隔空.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悉昙体梵文的辅音串字母  在梵文里,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的辅音出现,就用半个辅音字母或者是辅音字母的其中一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的辅音数目是两个起五个止,辅音串字母一般可以将包含的辅音辨别出来,但有的辅音串字母辨别困难,必须要强记,悉昙体梵文梵文一共有一千多个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是学习梵文拼写的主要难点。
日语,全称日本语,是日本国的官方语言。语言系属有争议,有人认为可划入阿尔泰语系,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是孤立语言(有些日本学者继而提出韩日-琉球语族的概念、并认为日语从属之)或日本语系。它是一种胶着语,而书写体系中存在很多借用的汉字。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ローマ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和日语相近的有琉球语。概说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统治台湾、朝鲜半岛、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所以现在仍有人可以同时讲日语和本地语或更熟练地使用日语。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日语的词汇)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於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意味着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然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对于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汉字曾被称作“真名”。虽然中国人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遇到诸如:“峠”、“畑”、“辻”等汉字时,还是会感到困惑。这些字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创造的。当然日语汉字的发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来表示,而且一个汉字通常都有多个读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个读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汉字传到日本后,这个汉字本身的汉语读音也随之传入,这种读音称为“音读”,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语中固有词语假借汉字表示该意义时的读音,成为“训读”。如上例中的“き”。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汉语。我国唐代的时候发展非常鼎盛。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所以当时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字。进过几千年的变迁,虽然现在的日文字已经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类似或接近。  日本现仍有许多当地方言。在诸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已逐渐推广到整个国家,但特别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讲的方言继续保持繁荣,并保留着其威望。   日语用英语说为Japanese 法语为japonais 阿拉伯为?????????  Japonês是葡萄牙语[编辑本段]日语学习  学好日语的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一点一点分析,容易懂.。  2.多做题,容易掌握语法。  3.多说,可以读出正宗的日语。  4.多听,有利于熟悉日语的环境。  5.偶尔找一些小文章背一背,熟悉语感。  6.多读些日本的文学作品,熟悉日语。  7.多问,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日语的用处:  1.留学日本  2.吸收日本的先进技术,发扬中国  3.了解日本的文化  4.向日本展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  5.使自己的大脑丰富  6.锻炼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7.使自己成为语言文明的传播者  8.以后看日本动漫可以直接看原版而无需中文字幕  为减少字数,有关内容请参见日语学习条目。  [1]五十音图[编辑本段]音韵学  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 中的浊辅音,而不是 &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编辑本段]日语中假名的来历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漫漫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此乃日本语的text也)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他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编辑本段]日语里的汉字  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ni hon go”)。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读音往往不同。   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现在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1946年,文部省将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数目定在1850个,包括小学和初中所教的996个字。这一单子在1981年被略有扩大的1945个字的单子所代替,尽管大多相同。报纸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单子的局限。而且,许多读者了解词义的汉字的数目比标准的公立学校的课程所教的汉字多得相当多。   现在单子又有变化、增至2000多字、预计2010年完成。去掉了“匁”等  音読、训読、熟字训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   部分词例如下:   音读词例:   青年(せいねん)、技术(ぎじゅつ)、恋爱(れんあい)、翡翠(ひすい)、読书(どくしょ)、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   训读词汇:   青い(あおい)、术(すべ)、恋(こい)、好き(すき)、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汉字的音读、训读   汉字“海”可以读成“カイ”也可以读成“うみ”。“カイ”是它的音读,“うみ”是它的训读。   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和语”————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   “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比如“生”,音读可读作“セイ·ショウ”,训读可读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   同上面所说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与之对应的音读、训读,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比如“梅雨”,它的发音为“つゆ”,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我们把这类发音叫做“熟字训”。以下这些也是“熟字训”:   田舎(いなか) 时雨(しぐれ) 相扑(すもう) 土产(みやげ) 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 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 日和(ひより)[编辑本段]日文词语趣谈  日语受汉语的影响非常大。在日语里,有语法实意的词都含有汉字且大部分与实意相关。所以通常即便是不懂日语的朋友看到一个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过因为影响日语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所以有些词也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虽然也含有汉字(而且有时不是日本人自造的汉字),不过意思却差远了!  很有趣是不是?下面我们把它们分成三部分一起来看一下。  从汉字中可以理解意义的  电车 でんしゃ 电车 体重计 たいじゅうけい  体重计 庭 にわ  庭院 美术馆 びじゅつかん 美术馆 记念品 きねんひん  纪念品 时间 じかん  时间 问题 もんだい  问题 全员 ぜんいん  全员 公园 こうえん  公园 お茶 おちゃ  茶   从汉字中可以猜出意义的  时计 どけい?とけい  时钟 人形 にんぎょう  人偶 元気 げんき  健康 映画 えいが  电影 卒业 そつぎょう  毕业 授业 じゅぎょう  教课 洋服 ようふく  西装 残业 ざんぎょう  加班 冬休み ふゆやすみ  寒假 自分 じぶん  自己   汉字与单词完全不搭边的    朝饭前 あさめしまえ  简单 一味 いちみ  同类 得体 えたい  来历身份 远虑 えんりょ  客气 大方 おおかた  大众 留守 るす  不在家 大家 おおや  房东 女将 おかみ  老板娘 十八番 おかみ 最得意拿手的 [编辑本段]外来语  日语不仅有丰富的本土产生的词汇,它还有许多源自中文的词。许多从中文来的外来语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以致它们不被认为是从日本之外引进的外来语。在多个世纪之中,中国的文化影响很深,许多知识或哲学背景用词起源于中国。在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新概念时,经常会使用中文字的新搭配来翻译它们。这些词是现代日本人所使用的知识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收音机 ラジオ 咖啡 コーヒー 计算机 コンピュータ   除了这些外来语外,日语中还有许多词汇是从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借来的。虽然造新词的方法继续存在,但以原状引进西方的词汇的做法很普遍,如&volunteer&(志愿者)、 &newscaster&(新闻广播员)等等。日语还创造了一些假英语词汇(英语中实际没这些词)诸如 &nighter&(夜晚的运动比赛),&salaryman&(挣工资的工人)。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明显增。  关于片假名单词(日语外来语),您首先应该知道的  1、 日语片假名只是一个表音的文字符号,如果只看单词表面根本无法知道该单词的具体意思。   2、 日本人制造片假名完全是为了贪图方便。事实上片假名在引进或翻译来自日本以外的外来语时确实很方便。比如:英文“drink”,日本人甚至不用把它翻译成“饮料/饮み物”,而直接采用音译法根据该英文(或外来语)的读音把它“翻译成”片假名单词“ドリンク”。因此从理论上讲,日语的片假名单词数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  3、 正是因为上面第2点的原因,根本不需要是一个权威的机构,任何一个日本人都可以把一个外国的单词简单地翻译成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日语片假名单词,甚至可能该片假名单词从未在日本国内的其他任何地方出现过。有的时候同一个外来语单词可以有2种或更多种的片假名单词写法。以至于可以说现在日本的片假名单词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是一点也不为过。   4、 有些的日语片假名单词,因为还没有被广大的日本大众接受或业界人士的认可,它可能在日本的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注定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具体可能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外国人的人名  2)外国的地名  3)日本国内或国外的一些公司的名称  4)日本国内或国外的产品的商标名、品牌名  5)日本国内或国外的建筑物的名称  6)有的日本人喜欢把平假名写成片假名  7)其他等等   5、鉴于以上几点,我们要给所有的日语片假名作解释可以说是一件及其艰辛和困难的事,甚至可以说它是不可能的。[编辑本段]敬语  日本人发展了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敬语,日语叫做敬语(けいご),它用以表示谈话者对谈话对象的尊重。这里涉及不同程度的语言,敬语的熟练使用者有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产生所希望的礼貌程度。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有20多种表达方式,这要取决于谈话者与谈话对象之间的相对地位关系。 决定谈话的恰当礼貌程度有相当的挑战性,因为相对地位关系是由许多因素的复杂组合来决定的,如社会地位、级别、年纪、性别、甚至替别人帮过忙或欠别人人情。两个人初次见面,不了解对方属于哪个阶层,或其社会地位看似相同(也就是说衣着或行为举止上没有明显区别),有一种可供使用的中性的或中等级语言。总体来说,妇女比男士倾向于使用更礼貌的语言,而且使用的场合更多。掌握敬语绝非易事。有些日本人比别人更擅长于使用敬语。敬语近乎无数,多体现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上。所谓的敬语是用于称呼谈话对象或与他/他相联系的事情的,如亲戚、房屋或所有物。相反,有一些特别谦虚的词,是讲话者用于指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的。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产生的那种差距表示出对谈话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尊重。[编辑本段]假名学习的预备知识    这是日语的字母表,左上方用较黑粗线框起来的就是五十音图。下面我们对它来进行分析。  清音 假名中最基础的就是五十个清音了,称为“五十音”,不少原来想自学日语的朋友就是被它挡在了门外。你不要看它们很多,就被吓住了。其实,它们是有规律的。它们每五个一行,一共是十行。下面就是“五十音图”了,你花几秒钟大概看一下,不需要记住任何东西,有个印象就行。    あ段 い段 う段 え段 お段 あ行 あ い う え お か行 か き く け こ さ行   さ し す せ そ た行 た ち つ て と な行 な に ぬ ね の は行 は ひ ふ へ ほ ま行 ま み む め も や行 や (い) ゆ (え) よ ら行 ら り る れ ろ わ行 わ (い) (う) (え) を   看到了吧,五十音图中,横排的叫做“行”,竖排的叫做“段”,每一行或列以它们该行或列的第一个假名命名。另外,加括号的假名是和其它重复的。 を与お 同音不同字,不过を只用于助词中。  但是,你现在看着它们一定还是很头痛的。没关系,我们再来看看用日语的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     a段 i段 u段 e段 o段 a行 a i u e o ka行 ka ki ku ke ko sa行   sa si/shi su se so ta行 ta ti/chi tu/tsu te to na行 na ni nu ne no ha行 ha hi hu/fu he ho ma行 ma mi mu me mo ya行 ya (i) yu (e) yo ra行 ra ri ru re ro wa行 wa (i) (u) (e) o 注明:斜线之前是该行该段所对应的罗马字,即训令式罗马字。而斜线后是该假名的读音,即平文式罗马字。  的罗马字,它们与假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篇日语,可以完全换成罗马字。从这个由罗马字组成的“五十音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是有规律的。其中,第一行是“a、i、u、e、o”,其它的每行都是在这五个音的前面加上一个声母。比如第二行是在第一行的基础上加一个“k”,就是“ka、ki、ku、ke、ko”;第三行是加上“s”,就是“sa、shi、su、se、so”。每行五个假名的声调统一都是三声,一声,一声,三声,一声。看到了吧,并不是很难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罗马字近似的看作假名的拼音。“a、i、u、e、o”这样的罗马字的发音大致和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也有月经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