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将怎样十字穿插成就单刷自己》500字

成就最好的自己作文 500字-作文网
>> &>>&正文 >> 初中作文:成就最好的自己作文 500字
成就最好的自己作文 500字
这是一本通过小说加书信体的形式寓教于乐,塑造了五位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中学生.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有趣的故事,性格的缺陷得以充分的表现,在“心仪”的指导下,他们历经了痛苦的改造过程, 最终都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业、人品双优,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少年强则国强.健康成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二是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从小发现并培养一方面的特长,努力成为体育,娱乐,艺术等方面的人才.为什么要读书?你在为谁读书?读书,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人生必经的途径.如果结合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职业方面、社会地位、人生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好书,是为自己从平凡到优秀乃至卓越而读书!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只有发现并努力改造自己性格上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不断提高和完善品格修养,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 刘相辰 500字
浏览更多作文。<<
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关作文
仔细成就满分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
仔细成就满分上一次数学考试中,我得了100+20。我非常高兴,一直沉浸以喜悦中,这种喜悦一直持续到昨天,我们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考试。全班在鸦雀无声中开始了考试,在做第一面时我很慢,也格外小心,但感觉还是有错误。不知不觉,做到了第十小题,这道题可把我难住了,这是个百分题“一件衣服120元卖出,可赚20%,那要赚40%,应定价()元”。我想…
小爱心成就大未来作文900字 初中作文
小爱心成就大未来---------读《爱的教育》有感乳山府前中学九.十班张楚指导教师李爱梅安利柯的母亲在给他的一封信曾写到&你应该常常从钱袋里拿出一点钱来,把它放在看不见这个美好世界的盲人手里,放在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手里。&这位母亲的句句话语中更充满了对儿子的期待,期望他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爱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
选我所爱,成就一枝独秀的辉煌作文1300字 高中作文
选我所爱,成就一枝独秀的辉煌三(11)田丽萍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试问,如果二者不相上下,那么,世间岂不是又少了一道奇美的风光?所以,有时候,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美丽。是的,我们羡慕成功的人,羡慕别人优于自己的地方,那么就有两种可能:努力改进自己,让自己和别人一样优秀,或者另辟蹊…
毅力成就未来――读《王宝强成名前的磨炼》有感作文800字 初中作文
这本书,它对我有特别大的感染力。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主人公――王宝强。主人公他是一个阳光男孩,他那黑黑的脸庞上镶嵌了一口白牙,笑起来给人有活力的希望,也就是他让我领悟了人生中的真理。也许,他的事迹是开启我的一把钥匙,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学会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勇气。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个没有初中毕业更没有见过世面的男孩说出这…
祖国的辉煌与成就作文900字 初中作文
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植根于炎黄子孙的心中,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深深植根于海外游子的梦中“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包括活外华人、海外游子的情感归依,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文《成就最好的自己》约500字左右,由网友自由发布,未经严格审核,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同时欢迎各小作者来我们的作文网投稿发表您的文章,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写作知识,分享成长点滴。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一 :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500字《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500字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我的勇气,成就我的自信。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我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没有人相信我笨。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在从小到大、数不胜数的每一次选择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一路这样沿着“艰难”的路牌走了过来。我不像(廖一梅)不屑做对的事情,而是我就是不会做对的事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能正如她说,现在年轻,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而奇迹,是不会在容易的道路上绽放的。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你的勇气,成就你的自信。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当然还是未知........我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还不可能认输,我抬头挺胸,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下去,,,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上天不会厚待任何人,无论是你,还是我,痛苦、困惑和艰辛对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回避、躲闪、辗转腾挪都毫无作用,既然来的总是要来的,迎着刀锋而上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起码节约时间,上天当然不会厚待你,但自己可以成就自己。人生是没得选择的,开始相信命运,可是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不管世界给没给你这种机会,我相信人都可以坚持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自由的生活。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不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和极具自嘲的笑话能交代得过去的。自由,不是不能获得,但需要万分的坚强和一点点运气。我不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可是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二 :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我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笨,但没有人相信我笨。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在《悲观主义的花朵》里我写过这种豪言壮语,也算是实情。年轻时胡闹,谈不靠谱的恋爱,辞职,写剧本,做没人看的话剧,和没人看好的愤青结婚,这些在当时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计后果的任性。 我这种以“试错”的方式来确定的人生,丰富多彩,但很难向人推荐。那些台词依然每天在舞台上,在观众席里回荡,它们鼓励了和我一样的人,也会造成他们的困惑。 创作者是雌雄同体的写作,我时常希望它对我只是游戏,但实际上它直接参与了我的生活,干涉着我的身体,甚至控制了我的内分泌。或者相反,那些文字,无论是书还是剧本,都是生命的分泌物,痛苦的,困惑的,好奇的,痴迷的,骄傲的……“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是我在《柔软》中写下的自己的台词。渴望被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人自身的缺憾和不完满所带来的需要和渴望。渴望被了解是孤独的人类的软肋吧,不能幸免。从开始排练《柔软》,就一直生病,有气无力到说每句话都要鼓足力气,就这样开会,采访,参加新闻发布会,扮演一个侃侃而谈的编剧。我以前开玩笑,说我的身体忍受不了我的脑袋,所以常常生病。现在,不知道是谁在厌弃谁,谁又在强迫谁?总之,身体和脑袋在不合作的状态中撕扯着我,让我不断想起《柔软》中女医生的一句台词:“我该对我的灵魂动手术,她们困在我的体内,她们对我说要得到改善,这比割掉你的阴茎再造一个阴道更难。”这是我的切身之感。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是有缝隙的,是存在问题的?我不知道。我恐怕一直是个过分严肃、过分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花了11年的时间,从《恋爱的犀牛》追问到《琥珀》追问到《柔软》,一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但是,在死胡同的尽头,有着另一个维度的出口,不走到那里是看不到的。 《柔软》是我写得最为艰难的一出戏,想了几年,写了一年。真坐在桌边打电脑的时间很短,但它一直在我脑袋里翻腾,耗尽了我心力,以至我2009年底终于写完的时候,完全没了力气,不想说话,不想出门,甚至不想下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星期。所有的创作者都是雌雄同体的,我并不特别看重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对于这个跟性别有关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寓言,不纠缠在情节上,可能更有助于理解这故事对所有人的意义。女医生欣赏年轻人的生命力,却对他的选择和努力保持着悲观的怀疑。而他们之间的情感对我来说,是超越于世俗界线和性别界线的人类更本质的善意和欲望。爱是自己的东西2004年立春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写《琥珀》的故事,身上一直穿着肥大的防辐射外衣。我预感到我正在开始一种深刻而热烈的感情,我从未体验过的爱,它只是悄悄靠近,我已经感到了暴风雨来临前那种空气的颤动,它必将到来,必将把我席卷,我并不着急,我等着,等着人生把我抛向那个漩涡,等着生命向我展露它新一轮的花招,展示它深不可测的力量。 演员们读剧本的时候,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一回答了,其中一个回答惹得他们哄堂大笑,那回答是:“我喜欢花花公子。”爱情不是永恒的,追逐爱情是永恒的。那些情圣,或者说那些假情圣,那些喜欢诱惑的登徒子,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人物。当然,我只偏爱那些忧伤的,讨厌那些得意洋洋的。拜伦的《唐璜》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书,至今还记得他的诗句——“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便不能专心爱你。”善解风情是一种天赋,赏心悦目。但要在他们心里寻求真爱,就如同在沙漠中找水,找到了弥足珍贵,找不到,便渴死在路上。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波兰斯基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我懂得了爱情与喜剧、体育和音乐没有不同,在享受爱的同时,人们可以感到生活轻松自如……他有此感受的时候大约三十出头,《水中刀》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正是春风得意,身边很有一些美女。像波兰斯基这样的幸运者的爱情可能是喜剧和音乐,用来装点美丽人生。但是另一些时候,爱是折磨。而对我来说,正是这种折磨有着异乎寻常的力量。为什么是古希腊的悲剧而不是喜剧更能体现人类精神呢?因为令人类能够自己敬重自己的品质都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那些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倔强态度,保持尊严的神圣企图之类不可轻易谈笑的东西。《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她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这部剧并非在探讨世俗爱情,它不想具体说明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合适与否,它要说的是人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怎样在世界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对马路来说,坚持到底就是一种尊严,是一种对生命的信仰。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我爱过的男孩们都已经老了我看着身边一个个叛逆少年变成温和的中年人,在街头大声唱歌的人现在安静地坐在桌角。我那曾经是著名愤青的丈夫,在毕业后还被学校给了记过处分,被师长们视为捣蛋分子,现在却稳重、宽容,是受人尊敬的导演,被人称为“老师”,懂得以有效的方式坚持自我。 我们都喜欢窦唯,关于他的记忆与我们那热烈的青春有关,那个热爱摇滚、热爱激情、热爱梦想的时代,很多次不买门票混进酒吧,买不起一杯水依然狂欢到深夜。窦唯唱歌、打鼓,那一份对自己的专注一直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还有一种北京男孩特有的清高和不驯。“黑豹”时期的歌人人会唱,后来的《黑梦》也是人手一盘。2000年,我给孟京辉写了电影剧本《像鸡毛一样飞》,那是一个关于诗人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一群曾经彻底的理想主义者,面对周遭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不适和无能为力,不知该固守自我,还是审时度势,站在永远的风口浪尖。电影剧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反反复复地修改,和一个个投资人交涉。当时一个风头正劲的外国制片人在和我们工作了一个冬天之后,要我们做出选择:或者按照他的意思再写一稿,或者另换一个题材。我和孟京辉考虑了两天,给了他一个他没有想到的回答:既不再写,也不换题材,再见。这可能是这个制片人到中国后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他还特意请我们吃饭,希望再聊聊。饭桌上是尴尬的沉默,沉默地吃,沉默地分手。2001年夏天,《像鸡毛一样飞》终于找到一个不要求我们作任何修改的投资人。孟京辉忙着物色演员。剧组讨论了很多天,不记得是谁提起窦唯,大家忽然豁然开朗——没有谁比窦唯更符合这个诗人的形象了。那时候,他已经离掉了那场著名的婚姻,泼过香港记者可乐,被告上法庭但拒绝道歉。他不再唱歌,他越来越沉默,“不一定”乐队在演出,我常常在下午看到他在后海的酒吧前浇花。在一个傍晚,我们在后海找到窦唯,在紧挨银锭桥的一处桌边坐下,我给他讲《像鸡毛一样飞》的故事,孟京辉给他讲他的设想。他一直听着,一直沉默,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我们只说想请他作曲,他说他和“不一定”正要在全国的高校巡回演出,不知道时间可不可以。我们约好再联络,我和孟京辉都没有提希望他能出演的事,他的样子让我们觉得对他对我们这都是一件太难的事。最终,出于可操作性,我们还是决定选择一个职业演员来担任男主角。窦唯没有再打过电话,我们也没有打,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没有表示什么,应该是兴趣不大。影片已经要公映的时候,一天我偶然走过后海边的酒吧,窦唯从对面走来,在下班拥挤的人潮中,我们一晃而过,我疾步向前走,有人在后面叫我,窦唯从后面追了回来,问我道:“你们想让我作曲的那部电影怎么样了?”我当时的尴尬和不好意思是难以形容的,他不哼声,他沉默,他没打电话,但他并不是不感兴趣,他在等着呢!我语无伦次地回答了他,说电影已经要公映了,我甚至没向他道歉,也没请他看电影,我忽然变得像他一样不善言辞,我匆忙逃掉了。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后来几次遇到窦唯我都不好意思地躲开了。我觉得我做了不好的事,我在本来可以理解的时候,故意误解了他,或者说我不过是遵循了更公众的方式,这不就是我在影片里写的故事吗?如果博物馆着火了??对普通人来说,博物馆总是如此神秘,收藏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宝贝,但你是否知道究竟哪件藏品才最珍贵?如果博物馆着火了,馆长们会首先救出哪样宝物。? 南威尔士卡利恩圆形竞技场的角斗士壁画(大约公元100年)戴·普莱斯,国家古罗马军团博物馆馆长,威尔士我喜欢这块壁画,因为它是“非官方艺术”。这块壁画是在博物馆旁边已经全部发掘出来的圆形竞技场中发现的,并不属于竞技场设计的一部分,水准也没有多高。我们猜想它可能只是某个人凑巧刻在某一块石头上的东西。这里刻着护肩(顶端为三角形)和三叉戟,代表“持三叉戟”的角斗士要和持网的角斗士决斗。这些人通常是奴隶,但也是那个年代的超级体育明星,有众多拥趸。这块壁画也许就是为了支持某一个角斗士而刻的,就像现今我们把某一位足球运动员的名字写在墙上那样。因为我自己现在正在接受训练以成为一名角斗士,所以对这幅画我有一种特殊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装扮的缘故。我们在上演角斗士竞技,希望让我们的表演尽可能呈现出原汁原味,因此我一直在研究原生态的训练技巧,学习角斗技能和脚上功夫。虽然我们的角斗采用了某种编舞,但是我想我们现在上演的角斗士竞技比起古罗马时代也不至于相去甚远。?泰坦尼克号入水仪式的入场券(1911)威廉·布莱尔,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人类历史区主管这张皱皱巴巴、曾被人折起来放在衣兜里的入场券对我而言,代表了一段有致命诱惑力的人类历史。它的主人是戴维·蒙尼潘尼,当时在爱尔兰东北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尔德与沃尔夫造船厂”担任画家——泰坦尼克号就是在那里设计制造的。我可以想象得出,他在入水仪式上的骄傲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悲剧般的沉没,但在撞上冰川以前,它是个成功典范。哈尔德与沃尔夫造船厂是那个年代造船业界的龙头老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拥有全球最大的起重机和最大的干船坞(能够将水抽掉,对船舶进行检查和修理的船池)。它制造的泰坦尼克号和姐妹号奥林匹克号比当时世界上任何其他船都要大一半,这让贝尔法斯特在当时成为全球的领航者。这座城市与泰坦尼克号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这张票可以被视作现在的贝尔法斯特和曾经达到制造业辉煌顶点的那个城市间的某种联系。?约翰·洛基·贝尔德原创的显像管(1944)莱恩·贝尔德,电视与国家媒体博物馆馆长,布拉德福德约翰·洛基·贝尔德是在1926年演示电视工作机制的第一人,也是我的祖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发明出首个彩电显像管,但彩电直到20年后才得以普及。我的父亲马尔科姆回忆说,他曾在7岁的时候被带进我祖父的家庭实验室去观看显像管的演示。在这个他通常被禁止进入的神秘房间,他看到从实验室助手的烟斗中冒出来的烟的图像。我祖父希望用600行单条扫描、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电视机取代英国最初使用的405行单条扫描的黑白系统,他的系统还可以升级到1000行——足以与现在的高清电视相媲美。但在他1946年去世后,由于缺乏所需的资金与动力,这一设想没有在英国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他的许多理念最终在美国得以实现。每次看到这现存的唯一一支显像管,我都会因为它的存在而长舒一口气。而每次需要挪动它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战战兢兢,这支脆弱的玻璃管子承载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戈弗雷·内勒爵士绘制的 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肖像(1711)桑迪·奈恩尼,国家肖像展览馆主管,伦敦我之所以喜欢这张肖像,部分是出于个人原因。作为圣保罗大教堂材料顾问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我把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用来照看雷恩的伟大作品——虽然所花时间不是很多,但我对这项工作非常投入。不过,我喜欢这幅作品的主要理由还是它最大限度地表达了肖像画的宗旨: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这张肖像是在雷恩完成了伦敦城、城市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草图已经画了出来)辉煌设计以后绘制的。可也就在那时,雷恩正面临失去政治庇护的困境。事实上,这幅作品在创作时,他的大教堂督察员一职刚刚被解除。对此我们只能猜测,这张肖像也许是雷恩坚忍不拔地面对生活苦难的最佳写照。 ?斯图尔特·帕克所绘的紫罗兰(大约1900年)贝尔斯登爵士马可法莱恩,实业家兼凯文格罗夫美术馆与博物馆顾问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哥我是在格拉斯哥西部长大的。从5岁起,我每个星期都会被带到凯文格罗夫美术馆,里面有很多美妙的图画,我对它们耳熟能详。但我最喜欢的图画并非是毕加索或雷诺阿所作,而是斯图尔特·帕克的一幅作品,画的是一丛在玻璃瓶里静静开放的紫罗兰。 帕克是格拉斯哥青年艺术家团体里的一份子,虽然没有詹姆斯·格思礼或约翰·拉维利那样有名,但他为人谦逊,对花卉情有独钟。他的一些作品相当不错,但却没有给他带来应得的荣誉。这小小的一幅画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因为我觉得它简单、真实、低调,并不像许多绘画那样试图要表现什么宏伟的主题。?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战争盾牌(大约1980年)迈克尔·欧汉伦,人类学与世界考古学皮特·利弗斯博物馆主管,牛津大学这副盾牌是由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的巫高人做的,我在那里做人类学实地考察工作。 在被卷入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个国家的人们还处于石器时代,对他们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在之后的发展中,他们开始种植经济类植物咖啡,并随着传教团体的到来学习读书写字。这族人从西方人那里拿来一些东西,然后在自己的文化中加以再利用。 这种盾牌一般用于氏族内的争战,早先通常画着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而这个装饰画则反映了他们与西方“第一次接触”的经验。盔甲上的“幽灵”是出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报纸上的美国一部动画片里的超级英雄。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是因为他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与当地的信仰有所呼应——战士在出征前必须忏悔并清洗自己的罪过。这幅装饰画表明了人类对外界变化的选择性利用,这也是人类学最有趣的部分和我们博物馆的兴趣所在。?现代奴隶脚铐(大约2000年)安吉拉·罗宾逊,跨大西洋与国际奴隶制博物馆馆长,利物浦我们的馆藏中有一些很可怕的东西。这副奴隶脚铐是很重的铜打造的,重约1.8公斤,骇人之处就在于它是用来禁锢一个女人的,而且直到2005年的时候还在被使用,也就是说它的“主人”前几年才逃脱出非法等级奴隶制的魔爪。我们的博物馆肩负着一种使命感。我们审视奴隶制的历史,同时也尽力向世界证明奴隶制依然存在的事实,这副脚铐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克里斯汀·迪奥设计的礼服(1957)贝蒂·杰克森,时装设计师 兼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受托人,伦敦6年前,当首次成为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受托人时,我参观了这间“时装馆”。面对其中陈列的许多漂亮时装,我的视线却在走进去的那一刻被这件鸡尾酒礼服所吸引(鸡尾酒礼服指女士在鸡尾酒会、半正式或正式场合穿的礼服,相比正式的晚礼服裸露较少)。这件礼服当时穿在一座人体模型上,看上去轻如羽毛,但其实包括了所需的全部底装——包括手工缝制的束胸和吊带。你几乎用不着穿任何东西,只要赤身裸体直接把自己套在里面就完美了!它的款式棒极了,所用的淡绿色丝绸面料触感轻柔细腻,做工更是精美卓绝,真是赏心悦目。服装的创作本来就要提升人的精神,而这就代表了时装设计的宗旨。三 : 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你的勇气,成就你的自信。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何意义?不过是辗转腾挪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辗转腾挪得越好,就离真相和本质越远。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超赞!我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没有人相信我笨。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2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在从小到大、数不胜数的每一次选择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一路这样沿着“艰难”的路牌走了过来。&#8220;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8221;我把这句话写在《悲观主义的花朵》里,算是豪言壮语,也是实情。年轻时胡闹,谈不靠谱的恋爱、辞职、写剧本、做没人看的话剧、和没人看好的愤青结婚,这些在当时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计后果的任性。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而奇迹,是不会在容易的道路上绽放的。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你的勇气,成就你的自信。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1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8220;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获取一点儿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8221;我在《恋爱的犀牛》里描述的一己的勇敢,那是1个人年轻时唯一拥有的东西。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成长,将所有看似错误的选择最终引导向正确的结果。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年轻时,写过很多蛊惑他人、也蛊惑自己的台词,比如:&#8221;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愿望,你就是不可战胜的!&#8221;当然,你也知道,上天不会厚待任何人,无论是你,还是我,痛苦、困惑和艰辛对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回避、躲闪、辗转腾挪都毫无作用,既然来的总是要来的,迎着刀锋而上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起码节约时间,上天当然不会厚待你,但自己可[)以成就自己。我这种以&#8221;试错&#8221;的方式来确定的人生,丰富多彩,但很难向人推荐。那些台词依然每天在舞台上,在观众席里回荡,它们鼓励了和我一样的人。我的一位女演员一次对我说:&#8221;我不是那种女文青,我不是那样的人,我要过正常的生活,我怎样才能让那些男人明白呢?&#8221;我回答了她,尖刻无比:&#8221;那就不要摆出一副女文青的架势,你脸上就写着:来伤害我吧,我不在意,我等着痛苦成长呢。去掉这个表情,那些人就会躲开你了。&#8221;她满脸迟疑地看着我,仍然是1种标准的女文青表情。我不知道文艺青年什么时候成了贬义词,对我来说,它既不好,也不坏,它不过是1个过程,1种处于困惑中的生命状态,1个人有太多自我和世界的关系需要协调,那种困惑和执拗的表情必然会占据他的脸,不过那也不无魅力,总好过一张麻木不仁的脸。喜欢有创造力的,有激情的,不囿于成见的自由生活。如果什么有利于这样的生活我就赞成,反之,我反对,无论是传统道德还是世俗观念。我反对伪善,谎言,媚俗,狭隘,装腔作势,一团和气,不相信任何人制定的生活准则和幸福模式。不管世界给没给你这种机会,我相信人都可以坚持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自由的生活。在我的新戏《柔软》里有个异装癖的时装设计师,在舞台上男扮女装,调侃观众:&#8221;人生是没得选择的,我的命运便是一周做2个小时的女人,可是,我比你们幸运,我的人生里至少有2个小时是属于我自己的,你们难道不偷偷地渴望能有这样的2个小时,卸下你们的面具,摆脱所谓的成功和正常,为所欲为,做1个真的自己,或者做1个幻想中的自己?你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你们真可怜!&#8221;这个角色的原型是我的一位朋友,樊其辉,现实中也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但他宁愿称自己为&#8221;女裁缝&#8221;。有几年时间,他每星期二在三里屯的&#8221;法雨&#8221;化身为歌女&#8221;碧浪达&#8221;,享受他生命里自由的2个小时。我一直喜欢他和他的歌声,还有他那些尖刻辛酸的笑话,他是有勇气把生命袒露给你看的人,留着菸萎还自嘲地笑着。在舞台上,他一直笑到最后,但现实中真实的结局,却是他在《柔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两天,在家中自杀身亡。据说他死得非常坚决,尝试了很多次,直到成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当时对剧组的所有人都是可怕的打击。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不是1个乐观的态度和极具自嘲的笑话能交代得过去的。自由,不是不能获得,但需要万分的坚强和一点点运气。&#8220;1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8221;细细分辨,哪个人的生活不是由秘密和谎言堆积而成的?但是,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何意义?不过是辗转腾挪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辗转腾挪得越好,就离真相和本质越远。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廖一梅:著名编剧,另一重身份是导演孟京辉的搭档、学妹、妻子、孩儿他妈。她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获得了无数的推崇。四 : 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五 :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摘录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字穿插成就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