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现状问题为什么 重要

搞好一个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之所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关系到A.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家税收的增长C.国有经济的支柱作用D.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搞好一个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之所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关系到A.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家税收的增长C.国有经济的支柱作用D.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练考新教堂·高三政治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国企改革模式:租赁、承包、拍卖、兼并、联合、改造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加强国企改革的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回答下1~5题。1.下列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正确的有
①大力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卖掉国有小企业 ②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③通过“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④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2.对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兼并破产,正确的看法
A.是我国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有力措施
B.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C.违背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D.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上市公司有个雅号叫“公众公司”,它明确地指出了上市公司是社会公众投资的公司。而一般性股份公司的股东是有限制的,但它一旦面向市场,股东就可能是任何一个购买该公司股票的人。对上市公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所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
B.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要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
C.有限责任公司的股票不能上市交易
D.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票都可上市交易
4.“隆平高科”是中国第一家以著名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作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拥有的股份价值已超过1亿元。袁隆平三个字的含金量已由无形变得具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这说明
A.有了知识,就可以获得效益
B.知识经济给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C.实行股份制就会使股东成为富翁
D.无形资产就是名人效应
5.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讲,我们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这是因为
A.企业经营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
B.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C.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D.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金版1+1高考双测(1)思想政治
有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问题。如果不解决政企不分问题,不少好的国有企业红火两三年后,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厂长如果被调走了,企业会慢慢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突出强调了
A.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B.只有搞好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C.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经济效益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政治高考研究与复习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A.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
B.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支持股东会等依法行使职权
C.领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D.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党性党风教育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金版1+1高考双测(1)思想政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公司和企业集团,是应对“入世”后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要抓紧推进。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型企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为了
①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
②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
③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④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因是
①公有制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②国有经济的比重没有降低
③国有经济仍然起主导作用
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事事有矛盾,主观反映客观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国务院行使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共同担负着行政领导职责
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直接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1998年新组建的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在组建时亏损19.5亿元,1999年实现利润73亿元,减亏增盈达92.5亿元,这说明
强强联合可以使国家减轻财政负担
强强联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只要企业扩大规模,就能扭亏为盈
强强联合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惟一条件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有位经济学家在描述股份制时举例说,国家如果拿出1000万元的国有资产投资,组建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那么国家控制的总资产就是1000万元;如果组建股份制企业,国家以51%的股份控股的话,那么国家控制的总资产就不是1000万元,而是近2000万元;如果企业的股权更加分散,国家以2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的话,国家控制的总资产就变成5000万元。这个描述说明股份制A.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B.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最佳捷径C.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D.控股权只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就会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壮大发展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我的前半生》中辰星公司为何状况屡出?只因犯了几个大忌
《我的前半生》中辰星公司为何状况屡出?只因犯了几个大忌
正如俗语所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你看出了什么?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为什么辰星公司会状况频出?而且,几次重大泄密事件,都是犯的弱智低级错误。魔探东哥看了几集,就得出结论:这个辰星公司,必死无疑!首先,这个公司的公司名寓意并不好,辰星,辰,地支的第五位,属龙。用于记时、时日的名字,另外也是日、月、星的总称。古同“晨”,清早。所以,辰星,即“晨星”,晨星无论多亮,也是很快要消失的。所以,一般公司名不可以这位随意取的,以为是很诗化,其实是自已诅咒自己。再看这个咨询公司,管理太烂了,应该是连常规的管理规章制度都没有。先说一下这个辰星公司都犯了哪些管理大忌。管理大忌之一:办公室恋情。大家都知道,陈俊生和凌玲一开始是同一个公司就开始了办公室恋情。两人各有家室,却公然开始了办公室恋情。注意,是公然!全公司上下都知道,连竞争对手比安提的人都知道了。且不说两人在同一个公司,就算只在同一个行业,搞婚恋也得偷偷摸摸吧?他们竟然闹得除了双方配偶以外,人尽皆知。而更奇葩的是,在凌玲以退为进地闹分手突然消失时,还有同事站出来直接劝陈俊生离婚给小三一个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般正规公司都不允许办公室恋情?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其实,并不是的。办公室恋情会形成裙带关系,上下属恋爱会被人说闲话,两个人在一起可能会以权谋私,恋爱中情绪化波动,导致工作表现不稳,亲昵举动在公司影响其他员工情绪,万一发生三角关系就会威胁到团队合作,一旦一方是个花花公子,那公司形象就会严重受损,最大问题是,如果公司里大家都互相恋爱,那就没人工作了。办公室恋情会造成的影响包括:影响工作会形成小团体有因为办公室恋情导致公司机密泄露或谋私的。当然,因为各种法律限制,一般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恋爱,但是一般做法是,一旦恋爱被大家默认知晓,就会有一人自动离职。而同是咨询公司,剧中的国际大公司B&T就正规得多,贺涵为了想和唐晶继续发展恋情,主动辞职了。管理大忌之二:夫妻同在一个公司后来,陈俊生和凌玲如愿各自离婚然后结婚了。一般这种情况,两个人必须有一个离开公司,才不会发生最后信息泄漏事件。安琪儿公司的信息泄漏事件,明显是因为一直努力讨好凌玲夫妻的员工小董,为了私利而出卖信息,她的如意算盘打的是:意图赶走唐晶和贺涵,希望陈俊生取代贺涵成为总经理,凌玲取代唐晶成为副总,而她就可以顺利取代凌玲的信息组部门经理位置了。公司内鬼员工对妻子凌玲说:希望她回公司公司内鬼员工对老公俊生说希望接替凌玲的位置所以,一般管理正规的大公司,都有一个潜规则——夫妻不可同时留在公司,当然,大型工业化生产型企业除外,但也必须夫妻不可以在利益链上下游。之所以有这种潜规则,并不是不尽人情,而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都在一个公司,可能会把一些精力放在相处上面,对公司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尽心了。相互干扰,夫妻间有事相互走动,有的因为老公(老婆)在,另一方就可以走后门进入该公司,使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达不到规定要求。按财务管理的职务牵制原则,夫妻双方或近亲属不从事同一项工作或者领导、保管、会计等工作两项,特别是国有企业,防弊。管理大忌三: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随意入职、开除员工。唐晶到辰星公司当上副总后,刚上任第一件事是当众宣布要开除凌玲!看着是不是很解气?但是,一个公司是不可以这样随意开除一个员工的,何况还是开除一个部门经理,就算她人品有问题,坏事做绝,那么,也应该依据公司相关明文规定开除她!像这样当众任性宣布开除一个员工原因是“造谣生事”,员工是可以依照《劳动法》去申请劳动仲裁的,而且,肯定是员工胜诉。所以,老板也不可以任性!不过,辰星公司进人开除人确实是十分随意。比如,罗子君进入辰星公司,她的主管领导——部门经理凌玲竟然不知道!公司招人、开除人,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抛去《劳动法》不说,即使是招一个普通员工,也至少要知会一下主管领导,否则,以后根本没办法工作啊。管理大忌之四:总经理任性翘班天那!这是回复董事会询问的正常态度吗?一个总经理,正常工作时间,明知道公司可能会有大麻烦大危机,你解释说你去处理了一点私人的事情!而事实是,你只是翘班送平儿去杭州过生日!即使这个生日再重要,你也应该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上班时间至少让秘书或助理或副手知道你的去向吧?对了,我忘了,你们辰星公司就没有规章制度。管理大忌五:无保密制度和流程,重要信息管理不严公司的客户资料是商业机密,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然而,在这个管理漏洞巨大的辰星公司,显然对此没有任何保密管理制度和流程。致使弱智性质的重要信息泄漏事件频繁发生。1、贺涵在与重要客户卡曼签合同前,重要信息出现在竞争对手公司唐晶的办公桌上,而且还是贺涵亲自泄漏的!贺涵带着大客户卡曼公司这个筹码,入职成了辰星的合伙人、总经理,然而,本来要签合同了,他却突然爱心膨胀,故意给竞争对手唐晶送去了公司机密资料,致使唐晶不顾一切地向卡曼老总说出了辰星公司的数据漏洞,同时,也致使辰星直接失去了这个大客户。你贺涵可以为了个人感情,做讨好女朋友的任何事,但是,你没权利牺牲公司的利益!2、菲尔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和重要客户出卖给跳槽去的竞争对手公司。贺涵因为去给罗子君儿子过生日,未挽留、不出面,而激怒了不受重用的下属菲尔,直接造成菲尔带着公司重要商业机密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菲尔离职,总经理没有挽留是一种过失,但是能让一个员工拿走公司的所有重要信息跳槽到竞争对手,这又一次说明辰星公司保密制度相其不健全。3、员工为报复唐晶把客户重要机密资料泄漏给客户竞争对手。员工小董为了自己和私利,将客户——上市公司安琪儿的重要商业机密泄漏给客户竞争对手,连凌玲知道了都害怕了。问题是,这么重要的商业机密,而且是唐晶连夜自己做出来的,辰星公司就直接让实习生能随便拿去复印!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当然,这个辰星公司的法务也是摆设,或者我怀疑根本就没有吧,连最起码的法律意识都没有,这三次信息泄漏事件,公司已经被严重侵害了,却还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真是一个奇葩公司。所以说,像辰星这种咨询公司,可能会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野蛮生长,但是,随着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同时行业也走向正规发展轨道,那这种公司分分钟会倒闭。东哥真不是怂人听闻。这方面有很多先驱,比如著名的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公司,如今都已只剩下传说了。润言创立于2005年,原为财经顾问公司,也就是咨询公司。2009年之后在财经公关行业的影响力逐渐占据第一,服务的案例基本覆盖大部分重要且极具知名度的公司,除了IPO之外,还包括一些大型并购重组等,自称“为1000家上市公司提供服务”。当“21世纪传媒大案”爆发后,当年12月润言就解散关门了。虽然也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润言公司如果不是管理制度、风控制度不完善,公司是不可能参与商业犯罪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每天提供最新信息,欢迎订阅。
作者最新文章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7年12月第4卷第1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Dec.2007Vol.4No.1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钧,王盈楚
(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要: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
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现状;问题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在信息和网络时代,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四个基本层次[1],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对于什么是信息化,不同的受访者显然认识也有所不同,认为信息化就是“有电脑”的,只占到10%,这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在概念推广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局域网、内部邮件、无纸化办公等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内容才是信息化的真正含义。软件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承认,ERP、CRM等概念对于广大受访者已经不再陌生,分别有43%和44%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化中必须包括这样一些概念。66%的受访者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一大标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上窗口。还有10%的受访者已经站在企业信息化的前沿,其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查设计人员的预期。但目前企业了解信息化的手段还比较缺乏,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信息化的手段是通过网络浏览,通过媒体广告和IT公司销售人员的介绍来了解信息化的占36%,这反映出信息化服务的媒体宣传和人员推销力度还远远不足。
(三)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层次现状
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企业初步利用信息技术分别或独立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采用单机小型局域网构成,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关键岗位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如企业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财务管理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产品设计中利用CAD软件绘图,还用电脑上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有学者将这个企业信息化层次称之为生产力阶段(Productivity)[4]。处于第一层次的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对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缺乏认识,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基层员工,一般不设立专职的信息主管人员,即便有也只是负责电脑维护等简单的工作。在受访者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有68%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上述方面,这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属于第一层次。
第二个层次的企业根据规范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通过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根据信息的传输特点,数据一旦录入,通过网络可及时传输到任何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
础,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备素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绩效以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邓小平为国家信息中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一)企业信息化中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现状
中国计算机报》曾开展过一项关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
查活动[3],在受访者所在的企业中,仅有23%企业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这样的企业一部分属于不需要局域网操作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属于需要局域网,但没有建网能力的。从这一结果也可以看到,目前尚未进行局域网建设的企业已经属于少数,大多数企业已经注意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受访的企业中,56%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除局域网外,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网站建设情况也比较乐观。在全部样本中,只有3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此外还有33%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站。这一调查结果说明了我国企业的上网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网络化实现了无缝衔接。
(二)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现状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2页,共2页)
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一系列分析。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和措施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落后的理念阻滞中小...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摘要: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企业纷纷采取信息...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erp 企业信息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必 将同步进行, 而不可能像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仍不容乐观。文章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实地调查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中 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化...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如何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一、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我们对一些企业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必将同步进行,而不可能向发达国家经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与建议,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因企业类型、 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客观互有...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加入会员!获取文档下载券
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综述 综合分析几...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问题研究
日 11:27 来源:《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6期
作者:玄兆辉 吕永波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中仍存在着许多关键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 键 词:企业研发投入 科学研究 高技术  作者简介:玄兆辉(1977-),男,黑龙江宾县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系统工程、科技统计、科技指标,北京 100044;吕永波,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1 引言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各类创新活动中,研发(R&D)活动是知识和技术产生的源泉,因此企业研发活动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关于企业研发方面的研究众多,研究角度各有不同,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对企业研发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1-2];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研究[3-4];对企业研发相关政策的评析[5-6]。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大幅提高,企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然而,许多学者依然认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7];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效益较低[8]。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增长迅速,但是研发活动的质量还不高,主要体现在其内部存在着许多关键的结构性问题。本文试图从科技指标和统计数据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进行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及OECD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和研发数据库。  2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2.1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前列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以来,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研发活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更是以年均25.4%的速度增长,2011年达到了6579亿元(合1018亿美元)。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总额在世界上仅低于美国和日本,居第3位;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75.7%,仅低于以色列和日本(见图1)。   图1 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及世界排名(年)  2.2 民营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  有研究表明,对于民营企业(本文中国有企业指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民营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以外的全部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对于企业销售业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9]。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使企业分散创新投资的风险,更有效地利用创新活动的成果,促进企业研发强度的提高[10]。从当前我国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构成看,民营企业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力量。据统计,在我国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从2003年46%上升到2010年的55%,同期三资企业从23%上升至26%,而国有企业则从31%下降至19%。很多创新型企业已依靠科技创新走向世界。以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不但在产业规模上迅速崛起,而且在创新投入上迅速提高,已跻身世界企业研发千强行列。  2.3 企业成为支撑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科技资源布局更多地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受国家政治、军事、资源等因素的重要影响,导致国家科技要素地区分布不均[11]。改革开放以后,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创新投入大幅提高,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改变了国家科技发展格局。2010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最大的5个省份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5省市全部研发经费占全国的47%,而其企业研发经费则占全国的55%。企业已成为支撑其地区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见表1)。   3 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研发强度在较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虽然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增长乏力。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被广泛采用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12-13],同时这也是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要提高到1.5%,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创新的高度重视。然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93%,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普遍在2%以上,其中日本达到了3.57%(见图2)。   图2 主要国家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  从增长趋势上看,实现《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分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均增幅仅为0.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甚至出现了下降(由0.96%降到0.93%)。若要实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必须达到0.11个百分点以上,是“十一五”期间的3.7倍。可见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严峻挑战。  3.2 企业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活动弱化  我国企业与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企业研发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称科学研究)比重严重偏低,企业研发活动几乎全部为试验发展。2011年,在我国6579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科学研究经费为198亿元,仅占3%。与“十一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虽然经费规模提高了41%,但占比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研发支出中科学研究所占比重普遍在20%以上,如美国为24%,日本为25%,德国则高达56%,俄罗斯和韩国也分别达到17%和28%。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占全国科学研究经费的14%,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都在35%以上(见图3)。   图3 主要国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对事物原理和客观规律的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自主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经费中科学研究比重偏低意味着企业把主要精力用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味着企业原始创新不足。这是制约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3.3 企业研发投入依然偏重传统产业  从产业构成看,传统产业仍然主导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在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主导国家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如美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67.3%,英国为62.8%,韩国为58.7%,法国和日本也都在40%以上,而中国目前则仅为25.7%。发达国家企业为了争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纷纷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而且从研发活动分类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研究)的比重很高。虽然高技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但研发成果一般都具有原始创新特点,创新成果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为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多年来,我国仍然依赖传统产业拉动企业研发经费的快速增长,企业研发活动集中在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其研发活动中原始创新活动较少,而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为主导,一般都是试验发展活动。  4 企业研发投入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4.1 企业发展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虽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研发强度偏低,但是依然有人认为我国企业实际研发投入并不低。其依据在于,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研发基础薄弱,在实践工作中把研发活动转移到了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其实不然。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中流向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经费总量为156.6亿元;研究机构和高校研发经费中来自企业的经费合计为232.7亿元。可见,即使取最高值232.7亿元,将其全部作为我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也仅为0.98%,依然不高。可见,我国企业研发强度低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我国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例低,设立内部研发机构的企业少。截至2010年,我国依然有7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平均每3家企业仅拥有1家研发机构。整体来看,我国企业还属于依靠要素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方式还是处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发展阶段,整体没有进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企业家在能够通过低成本要素投入和资本运作就获取较高利润时,没有承担较大失败风险去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  4.2 企业技术水平和制度设计尚未激发出科学研究的有效需求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研究)比重偏低,既有我国企业自身发展原因,也有制度设置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技术追赶型,而不是技术领先型。企业研发的目的更多地在于跟踪、掌握和应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第二,企业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才资源储备,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2010年,在企业研发机构中工作的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12%,而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这一比重分别为39%和57%。年轻科技人员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科研经费支持力度、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的满意度较低[14]。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的评价一直着眼于经济效益指标,对创新指标乃至科学研究投入指标重视不足。经过调研发现,我国企业(包括设有重点实验室的转制院所)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研发人员激励不足、相应的评价制度安排不到位。此外,从企业的所有制构成看,三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已占全部企业的26.4%,其研发经费中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仅占0.7%,而内资企业为2.6%。显然,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并未将其核心的科学研究活动布局在我国。  4.3 依赖外资和注重生产规模使高技术企业创新引领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制造业比重比主要发达国家低15~45个百分点,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技术产业仍然是高度国际分工的产业部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研发投入需求不足。这一点与传统产业有很大差别。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是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从发展之初就具有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特点,高度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外技术,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迄今为止,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占比仍高达59%,创造的总产值占63%,出口交货值占89%。然而获取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先进性和经济性两个基本条件,只考虑利润的获取而不具备先进性是没有发展前途的[15]。政府在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过度重视生产规模指标也导致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例如,在国家科技发展“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这类指标,看似比重指标,实为规模指标。200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居世界第7位,到2007年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13%,已与德国(12.8%)、法国(14%)及日本(15.4%)的水平相当。只重生产、不重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使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进入发展瓶颈阶段。  5 政策启示  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很快,不少指标已跃居世界前列。例如,2011年,我国的企业研发经费总额和企业PCT专利申请量均已居世界第3位。然而这仅仅限于规模指标,从强度指标和结构指标来看,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偏低的根本原因。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1》显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得分仅为53.1分,与世界最高水平(美国,100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首先,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当前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偏低,实现《意见》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必须认识到,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研发经费强度与国家R & D/GDP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研发强度的提高是提高我国R & D/GDP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综合利用财税、金融、政采、产业及人才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环境,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切实利益,使企业家发现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强度,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研究)投入。我国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的比重一直在5%左右徘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体但极少从事科学研究是重要原因。增强我国企业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完全依靠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与市场密切结合的应用研究。企业要在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通过与学术部门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中科学研究的比重。政府在鼓励企业研发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科学研究活动的监测和引导,特别是要重视对大型国有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评价与考核。针对行业龙头企业、经认定的创新型企业以及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其提高科学研究投入。大力培育和发展重视科学研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  最后,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培养。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励国有企业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壮大内资领军企业,减少对跨国企业的依赖,完善和升级产业链条。同时鼓励三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展研发活动,增强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手段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战略新兴产业,拓展我国高技术产业范围。扶持高技术自主品牌,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国际贸易结构。把增强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下一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弱化对高技术产业生产规模指标的评价和考核。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尤其是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高新区向创新集群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游士兵,吴圣涛,龙欢.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概况及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2):66-70.  [2]江小涓.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J].科技导报,2000,(9):27-31.  [3]连燕华,于浩,郑奕荣.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29-32.  [4]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2):32-42,204-205.  [5]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45-53,94.  [6]唐清泉,卢珊珊,李懿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R&D补贴的政府角色定位[J].中国软科学,2008,(6):88-98.  [7]孙福全,陈宝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3):13-16,26.  [8]连燕华,郑奕荣,孟宪棠等.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4):6-9,14.  [9]周亚虹,许玲丽.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7):102-112.  [10]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世界经济,2006,(12):41-52,96.  [11]肖广岭.从中美比较看中国R&D经费地区合理分布[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29-135.  [12]赵林峰,周翔,杜宇,谭荔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DEA综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7,(6):49-52.  [13]蔡齐祥,张威,卢霞.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1):40-42.  [14]文魁,吴冬梅.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报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19-24.  [15]金碚.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5-1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