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艾滋病预防措施病人后有没有紧急预防措施

当前位置: >
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瑞雪
虽然在我国每年都有艾滋病宣传日,但是生活当中艾滋病的发病率还是逐渐的上升,的确让人们很担忧。艾滋病的发生对于患者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积极的预防。下面请小编来介绍一下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有什么? 艾滋病可能会导致什么危害呢: 1.可致癌变:艾滋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任其疾病发展,随着病情的加重,那么艾滋病会发生癌变。恶性肿瘤是艾滋病最严重的。艾滋病16、18型感染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在将来很可能导致阴茎癌,宫颈等恶性肿瘤。 2.引起并发症:艾滋病让人们的会阴部受到感染,这种时候会并发出很多的疾病,如男性早泄、前列腺炎等,女性们阴道炎、宫颈炎等,让人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 3.传染给他人:由于艾滋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艾滋病患者会把疾病传染周围亲密的人。它不仅能通过性接触传播;而且患者的家人、朋友接触了被污染了病毒的浴盆、浴巾等也会因为间接接触传染;患有生殖道疣的孕妇,在分娩的时候,婴儿通过产道可能被传染,进而引起婴幼儿的咬吸道疣。 4.增加患者心理负担:艾滋病这种疾病的病情较复杂,容易复发,治疗的时候比较困难。所以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患者会时刻担心传染给家人,或者被家人知道。夫妻之间也会产生猜忌,影响家庭的和谐。 如何全面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1、避免高危急的性行为,要使人们了解任意性行为的安全性,改变性行为方式,从而减少患艾滋病的危机。 2、减少感染机会,对有性伴的艾滋病患者要定期检察性伴有无艾滋病或HPV感染。因为大多数艾滋病患者的再感染与其性伴患艾滋病和HPV感染有关,故要避免与其性接触,以减少患者治疗艾滋病后再感染的机会。 3、患者要坚持早发觉、早诊断、早治疗。得了艾滋病应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断的治疗,不可随便打针吃药,因为往往一次就感染多种,如果末早期发现,可能造成后遗症。 4、要留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交和性乱。性接触传染为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预防应以避免不洁性交和性乱为主,此外,少数可经过间接接触感染,应留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如毛巾、内裤、浴盆等。 5、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15-50岁的年龄人群,不论男女都要使其了解性病的有关知识,了解性病传染方法,传染特点,了解性病对人类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 关于艾滋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上面小编分别做了介绍,希望人们通过阅读文章内容可以正确的了解艾滋病,也希望人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预防艾滋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有不洁的性交和性乱。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艾滋病][高血压][小儿脑瘫][血液内科][消化内科][白癜风]
大家都在搜:艾滋病的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艾滋病的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自艾滋病发生十多年来,医学界的专家们在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诊断学、预防学等领域里,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人们应当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得到的。对个人预防来说,除掌握有关艾滋病知识外,尚须做到: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不涉足*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应禁止HIV抗体阳性者献血及提供其它体液。应告诉患艾滋病的妇女,不要口对口给婴儿喂食;月经期应特别处理好经血,不得使之污染他物;性生活时要采用避孕套,以防感染他人。同时,尽量说服病人不要怀孕,因为怀孕期可以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后代。  病人的性伴侣、配偶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对抗体阳性者家庭的其它成员,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查。  总之,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最要紧的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若有艾滋病感染可疑时,你可以到各地医学科研机构,大医院,省、市级防疫机构接受检查;一次抽血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没有传染上艾滋病,应定期检查。
二、艾滋病的基本概况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三、艾滋病的急性症状是什么
  急性感染期中占新近患者75%-90%可完全没有症状,仅是HIV携带者,外观健康,实验室检查T4细胞数正常。感染后6周HIV抗体阳性。有时早期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有时发展为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累肪腋窝、腹股沟、颈后、锁骨上、耳前、耳后、滑车上、股、颌下、枕下、颈前、腘窝、等处,除腹股沟处,若有两处以上的淋巴肿大持续3个月上,查不出其他原因,即应考虑HIV感染。淋巴结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滤泡增生。HIV感染者至少有4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有25%在5~7年内发展为艾滋病。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在急性感染期内,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结果造成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无痒性红色斑丘疹,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份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现。在神经系统的损伤中约9%的患者可出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胃肠道症状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及食道念珠菌病等。  一般而言,HIV的急性期症状持续2~4周。但是,大多数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一般 都很能轻微和短暂,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2~3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许多人不能肯定真正的急性感染期。  急性期抗原存在于血清中是很短暂的。一般 仅在2周到1个月内被检出。因此,有症状后应该每隔2~3D检查一次,同时也要检查抗体,借此看机体的反应。在急性感染期病毒滞留水平的高低直接预示了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的速度。病毒载量&4350拷贝/毫升血浆,5年内发展为AIDS8%,病毒载量拷贝/毫升血浆,5年内发展为AIDS62%。
四、什么是艾滋病携带者
  一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开始并不感觉自己有病,血清中也检测不出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一般为两周至3个月,然后进入无症状期,此期由几个月至十几年不等,血清中开始检测出抗HIV抗体。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经过窗口期和无症状期,到艾滋病综合征出现前这段过程叫*滋病病毒感染(HIV感染),被感染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携带者)或感染者。  一般来说,在公共场所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  因为艾滋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后,生存能力就变得非常弱,很快就死亡,普通的消毒剂、热水就可消灭它,所以说在公共浴池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  有人会问,那在游泳池会不会染上艾滋病呢?如果有艾滋病患者也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是不会传染的,即便是艾滋病感染者在游泳时划破皮肤出血,溶于水里,也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因为,一是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二是池水多,很快被释放分散于大量水中,即便接触到艾滋病毒,它也没有从皮肤钻入人体的本领。  专家认为,任何一种疾病的感染,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合的环境、含菌或含病毒的浓度以及特定的传播途径和适合的人群。因此,游泳是安全的。至于与艾滋病人说话则更不用担心,因为艾滋病毒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发布养生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