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看到ipad自带的ipad pro 9.7使用手册册

【图片】iPad4 真正的使用手册【绝对原创】【ipad4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7,421贴子:
iPad4 真正的使用手册【绝对原创】收藏
想必各位的iPad4已经入手一段时间了,前一段时间贴吧里遍地都是教程贴,但仔细看可以下大多都是从网上copy下来的千篇一律小技巧,所以lz今天考完试回家来写了这个帖子,本帖提到的一部分教程只适用于iPad,用iPhone的同学只能通用一部分(毕竟屏幕大小在那里限制着)本帖属扫盲帖中的扫盲贴 大神就可以直接忽略=_=lz使用的语言只要你能看懂汉字你都能明白,不存在一大堆英文缩写,我们是用机子,玩机子,不是拆机子=_=^_^ 好 闲话少说,我们开始!锁屏镇楼
【关于键盘】相信很多朋友在输入的时候使用的键盘都会占掉屏幕的二分之一地那种,但如果你想两手持握iPad的时候,你的手指就会够不到屏幕靠中间的键位,解决方法实际上很简单,只要用两指压住键盘往两边一分,键盘就缩到屏幕两侧去了,这个时候你双手持握输入也不会有任何压力了但似乎这有关的缺点,就比如你在贴吧发帖子的时候,这个键盘这正好挡住你的输入栏,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短小的文字输入应该说的是 ,这种键盘设计的还是比较人性化的,H和G被分开之后,H一侧的空白按下去还是会显示出G上图
【关于唤醒iPod】iPad上双击home,(或者四指或五指压住屏幕向上一划)将下方弹出的界面向右划,和iPhone一样,你可以看到iPod的快捷控制,同时比iPhone多了音量的控制(iPhone向右划一次再向右划一次一样可以看到音量控制)但iPad在这里多了一块左侧的那个条状是用来改变屏幕亮度的所平状态下同理,至于进度条约向下越精确我就不说了〜锁屏状态同理,但貌似没有亮度的控制了=_=上图
没人么 可不想单机
【关于电子相框】其是电子相框的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实质意义就是在iPad锁屏的时候可以播放照片,建议大家在相册里面专门设置一个文件夹用来播放相册,不然什么乱七八糟的图片都播放出来了如果你是把你GF的照片放出来,建议不要开那个什么面孔放大,因为iPad的分辨率远远高于一般手机前置摄像头的像素,除非你条件允许或者自我抗压能力比较强,你把面孔放大看无异于看一堆色块在屏幕上乱跳=_=设置好了之后锁屏,点击一下滑动解锁旁边那个小向日葵即可=_=
【关于safari及其保存】safari的功能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右上角的小方框里你可以将页面添加到阅读列表,这样你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查看本网页〜至于将网页添加到主屏幕,很多的网页添加到主屏幕就变成一款类似app的客户端了〜只是类似,并不是真正的客户端缺点就是由于相比windows,很多的文件都无法下载=_=
我看到过ipad2的视频imovie教程里,打字是可以左右选择的,你知道怎么弄么?也是用系统的输入法.
那些酷似客户端的网页
【关于iCloud和照片流】很多朋友喜欢照片流这个功能,在iPhone上拍的照片连接wifi就能自动同步到iPad里面看,但我要说的是,虽然照片流的开启选项在设置的iCloud里面,但照片流同步的照片所占用的空间实际上是你机子本身的内存,而不是iCloud那所谓的5G!所以定期清理一下你的照片流还是比较有必要的至于iCloud的功能,我就不用细说了吧,我的page和keynote都是用这个同步的,包括你的记事本,电话簿,还有日程等等一系列都会通过iCloud同步,不相同步的朋友只要关掉就可以了。
又单机了=_=
壁纸是南笙MM
【关于访问限制和隐私】个人认为这个功能比较鸡肋,只要没有非常必要的情况,一般不开访问限制,因为他给你的那几个选项真的无关痛痒,开启访问限制意味着这个图标从桌面上消失,你要想再看得关掉访问限制才行,一般家里有孩子害怕花钱下游戏才开这个,相反我认为有必要隐藏掉的相册反而不能隐藏至于那个隐私,就是阻止你的其他访问这些程序,自己用机子一般不开,开也是配合访问限制用的
【关于iMessage和facetime】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功能不是很熟悉,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在联网的状态下可以免费发短信和视频通话,一切只取决于你有apple id同时,对方必须也是苹果用户即可,需要提醒的是,貌似用iPhone的朋友每开一次以上两个功能,中国移动都回扣除一块钱,其他的运营商好像不需要(不知道中国移动是怎么想的=_=)
【关于apple store和iTunes store】在设置里你可以看到新版的系统把这两项合而为一了,其实这个功能大同小义,无非就是你在一台iPad里下的电子书或者app可以在另一台苹果设备里看到,在这里就不细说了,需要注意的是,iBook的同步仅仅是已购买的图书,自己下进去的不行,比如Lz用威风下的一本没进去=_=
【关于手势和快捷】手势在设置的通用里可以打开,无非就是四指五指控制app的关闭和切换,几乎可以完全解放home键,不能截屏,不能开Siri,不能锁屏都可以在设置的辅助功能力打开那个啥啥啥touch至于快捷,什么晃一下子撤销键入啦 ,什么空格变成句号拉,什么耳机线控啦,就不再多说了
单机?lz先玩会儿极品去
楼主是96的妹子吗
顶+1 ^_^十五字十五十五十四十五六七八九十
额,没看懂开这贴是什么意思--。
没了。。。貌似有过类似的教程技巧。。。
坐等楼主更新
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是好帖呀
请教楼主,我在ipad4和安卓平板之间纠结,请楼主给个客观建议,谢谢
啦啦啦 楼主睡一觉回来了!放假了真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iPad_使用手册简体中文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iPad_使用手册简体中文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
软件教程分类查找
非常抱歉!2345软件大全没能为您提供完善服务,万分感谢能得到您的指点!
您的建议:
第二章 通讯相关
第三章 下载同步
第四章 网络设置
第五章 铃声视频
第六章 个性优化
第七章 拍摄技巧
第八章 安全设置
第九章 实用技巧
第十章 相关问题
第十一章 其他设置
第二章 网络共享
第三章 同步传输
第四章 个性优化
第五章 实用技巧
第六章 相关问题
精品软件课程
人气:367428
苹果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
人气:4618
支付宝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立于
人气:2869
京东(JD.com)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人气:114465
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是一种以Linux为基
小游戏推荐
你可能并不知道的15个iPad的实用功能
出处:三联
核心提示:编今天就总结了iPad的15个实用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有些都很“奇葩”,但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一定就注意到过,小编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些功能的用处。
  你可能并不知道的15个iPad的实用功能!自从苹果于5年前的今天推出平板电脑以来,iPad的用途越来越多。但iPad的潜力被完全开发出来了吗?小编今天就总结了iPad的15个实用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有些都很“奇葩”,但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一定就注意到过,小编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些功能的用处。  01.充当牌桌  下次你再寻找牌桌时,只需要花费1.99美元下载Card Table即可。这款应用可将你的iPad变成牌桌,而玩家则利用他们的iPhone握牌。  02.使用语音助手Siri迅速导航到应用设置  当你在iPad上打开一款应用时,只需简单按住主屏按钮,就可以调出Siri,发出“设置”指令,Siri就会显示特定应用的设置页面。  03.使用Crackle免费观赏电影和电视节目  无需签约或付费就可享受Crackle带来的快乐。尽管你无法总是在这里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但依然有足够的原创内容和经典收藏让你开心不已。  04.充当第二监视器  仅需9.99美元,你可以下载到Air Display 2。这款应用可以让你的iPad或iPad Mini化身为第二监视器,扩展你的屏幕视野。  05.主屏或休眠按钮损坏?你可以创造虚拟按钮确保使用iPad相关功能  Assistive Touch功能可以让你轻松为iPad的物理按钮设置相应的虚拟按钮,比如主屏、休眠、音量或锁屏等按钮。要想使用Assistive
Touch功能,可以按照Settings-General-Accessibility-Assistive Touch顺序打开,然后启用该功能。  06.左右手拖拽以便迅速切换应用  苹果允许用户充分利用iPad的大屏优势,让你使用4或5根手指迅速切换应用,将它们拖拽到侧边位置。此外,你还可以利用将所有手指捏起来的手势关闭应用。要使用这种功能,你可以打开Settings中的Multitasking
Gestures功能进行设置。  07.iPad和iPhone可变身为街机游戏机和控制器  有了Joypad,你可以在iPad上玩50多种街机类游戏,并使用iPhone充当控制器。你可以为iPad免费下载Joypad Game
Console,为iPhone免费下载Joypad Game Controller。  08.在iPad上看电脑中的电影  如果你不想浪费iPad上的存储空间,但依然想看电脑上的视频怎么办?2.99美元的Air Video
HD应用可以在两者之间提供流视频,你无需担心视频格式或比特率。  09.使用GoodReader 4查看PDF,并为其添加标注  6.99美元的GoodReader 4是查看PDF和为其添加标注的最简易方式,它可以自动与你的iPhone协作。  10.更好的夜间阅读效果,可转换iPad颜色  白色背景下的黑色文字异常刺眼,特别是在夜间情况下。那么为何不调过来呢?你可以按照Settings & General &
Accessibility & Invert Colors设置转换iPad的颜色。  11.降低iOS 7透明度,调暗颜色  iOS 8是全透明的,但你可通过Settings & General & Accessibility & Increase
Contrast设置调节颜色,比如选择降低透明度和调暗颜色。  12.当你需要给某人打电话时,手边只有iPad时怎么办?你可以选择使用Facebook Messenger  Facebook's Messenger免费应用可以让你通过Wi-Fi或流量给Facebook朋友打电话。  13.由于有了更大的屏幕视觉,iPad在编辑照片时非常棒。如果你正在旗舰应用中编辑照片,可以在已编辑和未编辑照片之间进行切换。  在编辑时,可以令照片临时显示原始状态。这样当你编辑照片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变化。  14.可以通过iPad放大镜确保你看到照片上所有美丽的细节  按照Settings&General&Accessibility&Zoom设置,你可以启动放大镜功能。你也可以简单地用3根手指双击屏幕,令其显现。  15.利用Launch Center Pro创建任务快捷方式  Launch Center
Pro最近被选入苹果“最佳iPad年度应用”名单中,它可以创建许多任务快捷方式,让用户跳过查找的过程而直接打开应用内的某个动作,而不只是打开应用而已。  以上就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的15个iPad的实用功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更多请关注2345软件大全。
相关教程推荐
资源统计:无插件软件:188603个 无病毒软件:188931个 昨日已处理101个带插件、病毒的软件
本站总软件:188931个 软件总下载次数:23.053亿次
软件教程文章:104761篇 总浏览次数:3.452亿次iPad 生产力指南 iPad怎么使用更能发挥作用
稿源:少数派
编注这是一篇从各个方面详尽讲述如何高效使用 iPad 的长文章,从生产力效率到生活娱乐,介绍了诸多 iPad App 和相关使用技巧,有不少值得学习、参考的地方。你可以从下面的目录中看到文章所涉及的内容,也因为本文篇幅很长,推荐读者按目录索引来读(点击可跳转至对应部分),或者收藏后再读。本文首发于博客「I/O」,原作者@赵赛坡,少数派经授权转载,仅对文章版式略作修改。索引现代人常常陷入到一种工具迷思中。所谓工具迷思,就是希望通过某个特定工具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念想,然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即便是某个特定领域,一方面由于应用或工具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事件的复杂性,很难出现这样一个能够完成所有流程的工具。在如今各种标榜工具推荐的网站、文章里,几乎都是一个应用的评测与几个同类应用的比较,这也就极易造成上述工具迷思——而当用户信心满满地下载甚至购买了某个应用之后,却发现其根本没法满足自身需求时,工具迷思的反面——工具无用论则开始出现。这是我不喜欢当下应用评测的原因,同时我也是「工具即延伸」1的拥趸。工作、生活越发复杂,海量信息的侵袭,早已超过了个体大脑极其自然延伸——四肢的处理能力。数字工具、应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人类技术性进化的助推器。过去两年年底,我先后分享了当年时间里的生产力应用:《2014 年最适合「整理力」的 iPad 应用》、《2015 年,我如何用 iPad Mini 创造生产力?》移动生产力的工作流工作流2是个很宏大的概念,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工作流(workflow),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而在这里的「工作流」,则是狭义上所指的基于移动设备上的工具、应用,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流程。之所以通过工作流展现工具的价值,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时刻记住使用工具的初心——高效率完成任务,高质量实现价值。只有在「两高」之中,工具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正如上文所言,现实生活和工作分工合作的需求很高,对于人与人的协作、人与工具的协作以及工具与工具的协作,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基于从工作流的角度思考工具的作用和效果可谓意义重大。我的工作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上述五大工作流里又细分了诸多特定情境,这里需要说明几点:第一,本文所谈的「移动」,是指平板电脑、手机设备,主要是 iPad。笔记本电脑,如苹果的新 MacBook 系列虽然便携性越来越好,但并非本文所讨论对象,另外,Android、Windows 平板、二合一产品也不在内,望知悉。第二,本文的工作流有着极其个人特色。比如我最近两个月的主要办公设备就是 iPad,比如我用 Markdown 写作,比如我长期使用 VPN……这些个人习惯都会在我的工作流中时不时体现出来,望理解。第三,本文的写作全部在 iPad Mini 4(Wi-Fi + 4G)上完成。文本内容在Ulysses for iPad里生产,备份在 iCloud 中;图片部分(包括静态图片及Gif)则通过一系列图像工作流,放置在七牛云存储平台。第四,由于本文非常非常详(啰)细(嗦),图片较多,你也可以通过订阅「I/O」的邮件服务获取专属 Epub 电子书版本,不过文中的 GIF 动态图片都会变成静态,还望见谅。内容生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移动端或者 iPad 上的内容生产无外乎以下两种:文本内容生产:包括随想、微博客、博客;影像内容生产:包括拍照及后期处理后的社交分享。文本内容生产网页摘录熟悉「I/O」的读者一定知道,我在推荐国内外好文章时,都会摘录文章里很多原话,为了实现标准化的操作,我使用了 Drafts里的「摘录模版」。打开Drafts,找到设置里的「Web Capture Template」,下图是我的设置:上述参数的意义如下:title:网页文章的标题url:网页的链接selection:网页文章的选择部分细心的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模版也是标准 Markdown 语法的引用格式,那么当我在 Safari 上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好段落时,我只需选择这个段落,点一下右上角的分享按钮,选择 Drafts 就可以将这个段落按照 Markdown 格式保存起来了:Drafts 还有版本管理功能。这是我十分喜欢的功能,通过版本管理,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修改编辑文档而不用担心文稿丢失,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自己思考的过程。点开任何一个摘录,点击左上角的「i」号,你都可以看到这个文档所有的修改记录:一键更新博客由于 Drafts 超赞的网页摘录和人性化的版本管理功能,我在半年前开始利用 Drafts 写博客,Drafts 有标准的 Markdown 的语法:看到 iPad 虚拟键盘上的那一行字母或图标了吗?这是 Drafts 最强大的地方之一。举个例子,当我想给某几个文字插入从 Safari 复制过来的超链接时,只需选中这几个文字,点一下屏幕上的「Link」就自动完成,同理也适用于「image」……而借助于 iPad 上的分屏多任务功能,给 Markdown 文档添加超链接变得如此简单:「I/O」这个博客基于 Farbox架构,数据存储在 Dropbox 里,这也意味着,只要在 Dropbox 相应文件夹里增加文档,「I/O」就会更新,这在 Drafts 里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新建一个「action」,名字随意,「Step types」里选择「Dropbox」配置相关参数,如下图所示,基本意思就是通过这个「action」将 Drafts 里的文档重新命名后推送到 Dropbox 的指定目录:这样当你写完博客后,滑出 Action,选择「博客更新」,就将内容推送到博客的 Farbox 数据库里,大概 30 秒后,刷新博客后就会看到新文章了。博客更新后总有一些错别字或不太适合的表达需要修改,这个时候很遗憾 Drafts 并不能应付,我使用 Editorial来管理博客后续内容的更新,下图:可能有朋友会发问,既然 Drafts 功能有限,为什么不直接在 Editorial 里写博客进而更新博客,我这里给出几个理由:我使用 Drafts 收集网页摘录,因此通过 Drafts 整理撰写博客更简单方便,不至于一直在两个应用之间切换;相比于 Editorial 时刻要检查网络连接情况, Drafts 的数据存储都在本地,速度和稳定性上更胜一筹,如果你了解到 Editorial 上次更新是 2015 年 6 月份,你就会理解我为何坚持不用 Editorial 写博客了;Drafts 提供了更多强大的 Action 和 Keyboard Extensions,可以去官方商店搜索更多。从纯文本到富格式文档很多杂志报纸的编辑并不接受纯文本的稿件,于是,这类的约稿我通常在 Ulysses 里完成,因为这个应用太适合转换格式了,你可以轻松将文本转换为 docx、PDF、epub、HTML:每个格式还有不同的样式,如下图,如果你觉得内置样式太少,可以去官网下载更多样式:格式转换好之后,点击分享按钮,可以将这个 docx 文档作为邮件附件发送:碎片化微博客的更新如果你去 Drafts 里的 Action Dictionary 里搜索与 Twitter 相关的操作,你一定会看到诸如下面的 Action:是的,与一键更新博客的操作逻辑一样,你可以在 Drafts 里写好内容,然后滑出 Action,你想要分享的平台,包括 Twitter、FaceBook、Google+、微博等。但 Drafts 的这个方法有个弊端,那就是不能分享图片。此时 Workflow就要登场了,此 Workflow 只是一个应用,与上文所谈的工作流(workflow)完全不一样。本文不负责 Workflow 的入门操作,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个应用,建议先看这一组文章。就更新微博客来说,下图是我修改的一个 Workflow:这个 Workflow 的运行逻辑就是首先选择微博更新类型:图文、纯文本还是超链接,然后开始执行相应的动作,关于这个 Workflow 的具体解释,可参见这篇深度分析。影像内容生产导入iPad 的拍照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基于 iPad 摄像头的影像内容生产基本都是文档扫描,我使用的是 Scanner Pro,打开摄像头对准要扫描的文档,会自动搜索文档边缘部分,自动完成拍照:拍完只要稍时调整保存即可,可以同步到 Dropbox、iCloud、Evernote。我在 iPad Mini 上进行的第二项影像内容生产是同步微单相机里的照片到 iPad。我的一款索尼微单本身不支持 Wi-Fi 传输,平时拍完照都要在 MacBook 上导出,非常麻烦。索性购置了一个带 Wi-Fi 模块的东芝 SD 卡,同时在 iPad 下载了其官方应用 FlashAir,相机拍完照后待机,让 iPad 搜索相机 Wi-Fi,连接之后就可以把相机里的照片下载到 iPad 里:导入 iPad 之后,我的处理方式是上传到 Google 相册,至于为什么放在 Google 相册,下文自然有答案。影像二次处理一般来说,我对影像的二次处理时会用到下面三个应用:如果是微单拍的照片,只要构图合理、无抖动,导入 iPad 后只需简单调整一下,再加上 VSCO 的滤镜即可。事实上,我在 iPad 上处理最多的影像内容其实是屏幕截图。本文无意去对比四个应用的优劣,我只能说出我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应用:Oneshot:适用于文字类的截图,可以一键发布到 Twitter,还能保留截图文章的原链接,非常赞:影像托管目前我博客的影像资料托管于七牛云存储,之前我尝试过在 Dropbox 和 Imgur里进行影像托管,但速度实在是太理想,而且 iPad 上的Imgur 客户端在上传完图片后无法找到图片的真实地址,还需要登录网页去复制,效率低下。不过,七牛云存储没有移动应用,影像资料只能通过网页上传:但好在平时博客图片不多,图片上传工作还不至于无法接受,当然,今天是个例外。内容消费移动互联网是个内容消费驱动的产品,应用商店里玲琅满目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让你用来消磨时间的产品,正如一位朋友所言:手机(移动设备)就像一个黑洞,不经意间就吞噬了时间。在我看来,任何没有目的的内容消费都会产生这样的「恶果」,我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2 分钟原则」,如果一个内容——包括不限于文本、图像、视频,无法在 2 分钟内看完,那么就放入「稍后」的工作流里,反之亦然。与此同时,借助算法和自我的过滤器,也可以大幅提升内容消费的效率,下面是我的内容消费工作流。人工过滤的浅消费微信里的海量信息是人工过滤的主要应用场景。由于微信官方从未针对微信信息泛滥做出有诚意的过滤机制3,这也导致人们在微信内容消费方面的无解难题。很遗憾,这方面我也找不出更好地解决方案,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精简订阅的公众号:现在很多人都不是通过订阅公众号号获取内容,那么还不如取消那么多的订阅呢;通过标题筛选群聊里的文章:标题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不过多展开讨论;定制可以看到的朋友圈:微信提供了「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功能,可以花点时间做个过滤列表,有助于提升整个朋友圈内容的质量。对于微信公众号号里的好文章,我通常会存储到 Evernote 里以备不时之需,不过由于微信只支持印象笔记,将文章存储到 Evernote 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你需要首先用 Safari 浏览器打开这篇文章的网页版,然后再复制粘贴到 Evernote……我通过一个 Workflow 把这个过程简化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点右上角的「复制链接」,然后下拉「通知中心」,直接将链接交给 Workflow 解决:你可以从这里下载这个 Workflow。邮件和播客同样需要人工过滤,除了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其更新速度,对于那种每天一封邮件的网站(博客)最好不必订阅,看着收件箱里堆满了未读的 Newsletter 实在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我的邮件订阅列表包括:至于播客订阅,更新周期基本是每周一期,目前我在听的几个播客:很多播客一集时间很长,完全听下来几本不大可能,我的解决思路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多个设备之间切换收听,比如我在家用 iPad 的情景比较多,而出门在外,iPhone 就是主力工具,因此我用可完美在 iPad 、iPhone上运行的播客应用Overcast,上图就是 Overcast 的界面。另一方面,则借助于一些播客提供的目录功能,比如下面这个,你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人工 + 算法过滤的浅消费人工过滤是个力气活,而借助于一些算法,在其他内容消费场景中可以有更高效的过滤机制。首先是 RSS 订阅服务 Inoreader强大的过滤器功能,Inoreader 将其称之为「规则」,比如下面这个,这是我在苹果开发者大会 (WWDC) 前夕设置的一个「规则」,我希望能第一时间获取关于 WWDC 大会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新闻,因此,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规则:另外,我还可以分享一个过滤规则,如下图,因为我实在不关注这家公司,所以我也不愿意在 RSS 订阅里看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任何新闻:更多好玩的规则可以去 Inoreader 里自行定制,所有这些操作都需要在网页版操作,推荐使用 iPad 上的 Chrome 浏览器进行上述操作。通过设置各种「规则」,你的 RSS 阅读器会更符合你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RSS 阅读主要围绕文本,Spotify、Instagram 则解决了音乐和图像内容的消费。严格意义上说,Instagram不属于「iPad 应用」,但我还是会在 iPad 上使用它,最常用的是「发现」功能,这是 Instagram 根据你发的照片内容、关注的人以及平时点赞的习惯为你自动推荐的一组内容。对于看到不喜欢的内容可以通过「减少此类帖子」来训练算法,而对于喜欢的内容,除了点赞,还可以通过 Workflow 将其保存到本地或者 Dropbox ,如下图演示,基本逻辑是复制图片链接,利用位于 iPad 通知中心的 Workflow 一键保存图片,你可以从这里下载这个 Workflow。深度内容消费我把深度内容定义为超过 2 分钟阅读处理的内容,包括很多长文以及电子书,长文阅读工具是 Instapaper,选择它的原因是这个工具提供了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长:这个阅读时长当然不一定准确,而且不支持中文文章里的阅读时长,但至少这个功能可以给我一个参考,我可以灵活选择在不同的空余时间阅读相应时长的文章。其次,Instapaper 支持高亮、文字转图片 Twitter 等功能:目前我的阅读频率是每两天至少一本书,绝大多数都是在 iPad 上完成,根据不同的电子书类型,我用不同的阅读工具:其中 Mobi、Epub 格式的图书都可以直接复制文字做摘录,但 PDF 扫描版 就不能这样操作了,我的解决思路是截图,并利用上面的几个截图工具对重要段落做标记。文件管理文件管理一直是 iOS 的弱项,比如下载,一般情况下,当 Safari 遇到下载情况时,会在后台默默地下载,不过由于没有下载进度的提示,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已经开始下载了。但事实上,Safari 可以下载诸多类型的文档,下载完毕后,你会看到下面的提示,然后需要导入其他应用打开:如果你不喜欢 Safari 的下载姿势,还有一个名叫 iCabMobile的浏览器或许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iCabmobile 非常强大,各种自定义的功能和插件让这款浏览器几乎无所不能。本文无意展开对这些功能的讨论,应用推荐网站少数派有专门一篇文章介绍。这里我只谈涉及到文件管理方面的两个功能:自定义浏览器 ID:这项功能不仅能以 PC、Mac 等桌面设备的方式浏览网页,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下载一些特殊格式的文件;下载管理器:iCabmobile 的下载管理器非常强大,看下图:文件管理方面,文件管理器 Documents 十分好用。当 Safari 完成下载任务后,Documents 可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比如解压缩,比如上传 VPS 或者上传 Dropbox、 iCloud 之类的云服务。我除了在基于 FarBox 的博客外,还在 VPS 上放置了一个采用 Typecho 架构的小站,利用 Documents,我可以非常方便地上传下载,最最简单的一个操作——替换一个博客主题。此外,对于云端文件的管理,各家(苹果、微软、Google 、Dropbox)的客户端都很好用,文档上传下载、文件复制粘贴都很不错。我目前所有的文本文档,比如你所看到的这篇内容,都放在 iCloud 和 Dropbox 里,而所有拍摄的照片,包括手机、相机以及 iPad 拍摄的照片,都存储在 Google 相册,原因有两方面:iOS 上的写作工具,从 Drafts、Byword到Editorial、Ulysses,这些文本写作工具都支持而且仅支持 iCloud 、Dropbox 存储;由于我的主力博客 Farbox 的数据库放在 Dropbox,因此,我把文本内容放在 Dropbox,有助于文本的统一管理;Google 相册功能实在太强大了,我只需把照片丢进去,它可以自动分类,并支持对图片内容的搜索,甚至现在都开始支持 emoji 搜索,看看在我的 Google 相册搜索「Cat」:社交协作协作几乎是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不过,协作并非仅仅是沟通,还兼具了对主题、事件的追踪和跟进。而且协作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设备甚至设备与设备。我十分讨厌微信、Telegram的所谓「协作」,原因如下:干扰因素太多:朋友圈、群聊、公众号推送…这些因素都会干扰沟通效率,更别提协作了;群聊的失败:微信群聊绝对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无主题限制、无过滤机制,刷屏之后,一无所有;无法与外部资源形成整合,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在 iOS 微信上发一个 Word 文档给朋友?市场上解决社交协作痛点的产品很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主题类:以邮件为代表;文档类:比如 Google 文档 和 Quip。邮件先说邮件,这个古老的互联网产品现在依然有很多粉丝,我就是其中一员。如上文所言,我会使用邮件订阅博客或新闻、把 RSS 里的内容筛选过滤后发送到邮箱,我也喜欢通过邮件来沟通,因为邮件是一种主题式的社交协作产品。所谓主题式沟通,是指邮件会默认一个标题。有些人往往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以至于常常收到标题为空的邮件。以主题的方式组织邮件,让所有人都在这个主题下发言,讨论,并形成共识,最后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流。而现在其他沟通工具,微信、QQ 只是碎片化的信息交换,有过群聊的朋友肯定明白,群聊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话题分散,到最后往往是自说自话,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讨论。iOS 上有很多优秀的邮件应用。我最常用的两款:Airmail(截图如上)和Spark。这两款应用都是 iOS 通用版,Airmail 价格 18 元,而 Spark 免费。相比于价格,我更看重的是两款邮件产品与其他第三方生产力应用的互动,比如当我在 Airmail 里收到邮件时,我可以自右向左滑动,与其他第三方应用互动:其次,我需要更人性化的邮件搜索功能,Airmail 提供了「智能文件夹」,你可以自由定制过滤器:而在内容编辑时,Airmail 支持本地及云端的附件,当然还有图片,其邮件编写界面很清爽:文档类文档协作的核心是围绕某个文档进行沟通和协作,Google 长期以来都是云端协作的支持者,旗下的 Google 云端硬盘支持 doc、表格和演示文档的协作,而且目前还支持离线创建、编辑文档:我现在的工作流对于 Word 文档的需求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查看。此前有段时间,我会利用 Google 文档的「评论」功能和一些工作伙伴沟通某个文档方面的修改想法:更重要的是,Google 文档还具备版本管理功能,名称叫「操作记录」:工具与工具的协作人与人利用工具来协作,而工具也可以通过工具完成协作,这里要引入「IFTTT」的概念:也就是对网络服务通过其他网络服务作出反应作出反映。举了简单例子,如果(if)我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张新照片,那么(then)Twitter、微博同时也发布这张照片。目前,IFTTT支持海量的网络应用,国内缺乏开放 API 精神的现实状况也决定了国内几乎不太会有类 IFTTT 生存的可能性,因此,IFTTT 上绝大多数都是海外产品。这种协作能够大幅降低重复发布内容的时间成本,而且,IFTTT 也设置了相应的过滤规则,完全可以自由定制哪些需要同步,哪些不需要同步。另一方面,工具与工具的协作还包括硬件层面,比如 iPad 如何与 iPhone 协作?如何传一张照片?如何把 iPad 上的一段话复制给 iPhone?或者发给 Macbook?我目前的解决思路是利用 DeskConnect。DeskConnect支持 iPad、iPhone 和 Macbook,同时安装完成后,可以在设备之间完成多个类型文档的协作:你的文件需要上传到 DeskConnect 的服务器,并会通过通知推送到其他设备。它对传输的单个文件有不超过 100MB 的限制,并只会保存最近 30 天内的文件。你可以发送照片、网址、剪贴板内容以及文档给不同的设备,只需一键就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作。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个听起来很忽悠人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非常有必要展开的概念。与我来说,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且自由职业者,我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时间负责,上述工作流其实都是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其中,时间管理的理念都贯穿其中,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地方。我把时间管理的理念称之为「精力管理」。「精力管理」并非我的的提法,但却是我在没看到一本名叫《精力管理》的书之前就想到的一个词,这本书的介绍里这样写道:尽管我们不能挤出额外的时间,也不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我们可以调动更有意义的东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这个判断与我的感受很一致,而我在实践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一点:时间管理的本质精力管理或场景管理,即在合适的场合和自身精力状况做事情。后来读到一篇《提高效率的秘诀》的文章,作者 Aaron Swartz 介绍了他的「时间管理」思路: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首先,你必须充分利用每一类型的时间;其次,你得尽量让时间变成优质时间。这里的两个原则就是人在合适的时间做更多合适的事情,文章最后有点鸡汤的味道,但还是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关于效率确实有很多误区:比如时间是可以替换的,专注做一件事情更高效,自我奖励能提高效率,艰难的工作都是苦逼的,拖延症是不正常的。这些误区的共同本质在于:扭曲你的天性......如果你在努力做一些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就更不应该关闭心灵的窗户了。恰恰相反,高效的真正秘密在于倾听身体的声音。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这看起来如此简单,没有任何花哨的言语,也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生导师的忠告。听从内心看起来就像常识,但社会的羁绊使得我们都误入歧途。如果你真的希望变得高效,很简单,是时候转身了。这几年来,我开始践行采用 OmniFocus 来进行个人(精力)管理,同时也辅助以番茄工作法和日历工具。收集任务使用 OmniFocus的第一要务是清空你的大脑,你需要把大脑里的事情全部告诉 OmniFocus,可以通过:直接打开输入想法、任务等;发邮件给 OmniFocus 邮箱;利用 Draft 将想法发送给 OmniFocus;浏览网页时的想法直接 OmniFocus;分配任务分配任务也是清空收件箱的过程,同时也是清洗数据的过程:从属于哪个项目?属于哪种情境?是否需要标记?持续时间?什么时候开始?截止到什么时候?是否重复进行?上述几个要素必须认真仔细地填写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透视里实现神器效果。文件夹分类目前我的文件夹主要根据项目的种类以及我的身份分成以下几个:工作:包括自媒体撰稿、专栏约稿写书计划等等;家庭:父母、妻子、猫咪以及其他家庭的事情;个人:自身兴趣、想法、学习方面的计划;Template:用在 Macbook 的自动化模板;上述三大文件夹之下是具体的项目,同时文件夹也可以嵌套文件夹,以更好地实现管理。OmniFocus 强调「任务」是最小的单位,是可以执行的动作,几乎只需要一个步骤,如果还需要多个步骤,那么这个「任务」就是「项目」。透视功能透视是整个OmniFocus的核心功能。本质上说,透视不过是查看任务的一种方式,但却是一种灵活、自定义的强大方式。具体到我的透视设置:早晨:通过时间和地点(家里)筛选出来的任务;在路上:适合上下班路上完成的任务;最重要:每天必须做完的事情;工作盒子:查看还未开始的任务;跟进:交给别人去做或者要持续关注的任务;经验教训:记录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每天我的工作就是查看这些透视表。由于在收件箱任务分配时严格遵循了数据清洗的原则,因此透视表做起来也非常简单高效。行动数据再完整、分类再好,没有行动依然没有意义。而如何高效地做事,我的解决思路是「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解为多个 25 分钟的小任务,我用 Be Focused实现这种方法:你只需给接下来 25 分钟的工作命名,然后开始计时就好了,比如上图就是我设置的「完成 iPad 生产力最后一个章节」,25 分钟后系统会提示你选择休息 5分钟还是再来一个「番茄钟」(25分钟)。回顾和预测大概去年 7 月份的时候,我曾用过大约 4 个月的 Todoist,并且花钱升级为高级用户,但事实上体验并不好,比如没有检查功能。所谓「检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去审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找到不足并及时调整,这是整个流程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精力管理的预测主要针对接下来的任务,虽然也是 OmniFocus 里的一个功能,但我用的比较少。我更倾向于使用日历来安排一些固定的事情,比如生活里重要的纪念日以及工作方面的重要约会和会议,目前我用 Fantastical来管理日程:知识管理严格意义上说,我对知识管理的思考并非 iPad 特有的,不过鉴于目前我的主力生产工具就是 iPad ,因此也把这块内容整理出来。Evernote一直作为我的主力知识管理工具,有「主力」那就一定有「替补」,我理想中的知识管理管理工具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便捷的信息整合能力;强大的搜索能力;跨平台的编辑能力,尤其是 Markdown 文本的支持;我不断尝试了多种工具,譬如 Mdwiki、Ulysses、Simplenote等等,但绝大多数在信息收集和整合方面毫无建树,甚至也无法完成基本的搜索。比较一圈之后,Evernote 似乎最合适,尤其是信息收集方面,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将信息保存到 Evernote,譬如上文介绍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一键到 Evernote。而平时我在 Safari 上收集资料的一般流程是:看到好文章——启动 Safari 的阅读模式——然后将全文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 Evernote:上述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章原来的版式,并且保留原文链接地址,有助于今后的查询。我更看重的是 Evernote 的搜索能力,下图是官方提供的一些搜索语法,更多语法可参见 Evernote 官方帮助(印象笔记也适用)。在信息收集、内部搜索等基础功能之外,Evernote 最被人吐槽的就是编辑功能复杂,尤其是在移动端,不论是在 iPad mini 4 还是 iPhone 6s,编辑时都会出现卡顿现象。另外一点被人吐槽的就是,至今也不支持 Markdown。我的一个解决思路还是借助 Drafts,用 Markdown 语法整理笔记,并将文本内容发送到 Evernote,为此,我在 Drafts 里新建了一个 Action,一定要在格式上勾选「Text」:之所以将文本内容发送到 Evernote 的一大初衷就是为了今后便于修改,而且,文本内容的迁移成本也很小,可以非常方便地出来,下图 Evernote 里的文本内容:统一收集、文本梳理、搜索、克制的标签和笔记本分类,一个简单而又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形成了。随着笔记的增多,如今,我想知道某个事物的第一选择是打开 Evernote 搜索,看看自己之前有没有相关笔记,而不再简单粗暴地利用 Google 搜索了。总结将 iPad 改造为生产力工具的念想自 2014 年初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受限于 iPad 的硬件,彼时还是 iPad mini 2 16G,如此小的存储无法满足大量生产力工具的下载、使用需求;另一方面,iOS 的进化也显而易见,比如 iOS 9 开始支持的分屏 Split View4以及快捷返回上一个应用5的功能让很多工作变得简单方便。最最重要的一点,iPad 上大量优秀的生产力应用,尤其是文本、图像生产、消费的应用,让我根本离不开 iPad。但我目前还没有考虑入手 9.7 寸 iPad Pro 或者更大屏幕的想法,原因就在于我对 iPad 的定位就是便携式的、可媲美桌面电脑的生产力工具。因此,目前的 iPad Mini 4的尺寸和重量刚刚好。事实上,不带保护壳时,我觉得双手握着 iPad Mini 4 打字要比 iPhone 6s 的手感好上太多,本文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完成的。当然,iPad 和 iOS 依然有很多缺点和弱项,文件管理始终是个痛,另外就是无法完全兼容国内很多媒体平台的后台页面,这时不时的会让我觉得很崩溃,有时也需要 MacBook 的辅助,但这些问题我觉得并不会动摇我继续坚定使用 iPad 作为主力生产力工具的决心,尤其是,当我在 iPad 上完成这篇将近一万字的长文之后,我更期待今年秋天,当 iOS 10 正式版发布后能带给 iPad 更多特有的功能。附录本文涉及到的所有应用如下:麦克卢汉所言:「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工作流技术发端于 1970 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 ?微信最近推出的「朋友圈热文」几乎没有算法过滤。 ?iPad Pro、iPad Air 2 或 iPad mini 4 上使用 Split View。 ?应用程序之间的「返回」操作变得非常方便,在屏幕的左上角直接植入了「返回至…」的快捷方式,省去了平凡开启应用程序切换器的时间。 ?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 pro 9.7使用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