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手机卡实名制网上办理能让电信诈骗绝迹吗

腾讯今日话题:手机卡实名制能让电信诈骗绝迹吗?
我的图书馆
腾讯今日话题:手机卡实名制能让电信诈骗绝迹吗?
手机卡实名制能让电信诈骗绝迹吗?
近日,广东移动“手机卡不实名就停机”的新闻,让手机卡实名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些媒体认为手机卡实名不实,是电信诈骗泛滥的重要原因,这次“动真格”能够震慑犯罪分子,遏制电信诈骗。手机卡实名制能有如此威力吗?
手机卡实名制无法让诈骗者无卡可用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指出,为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非实名电话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求新入网用户必须实名,此前未实名的老用户办理新业务时将进行实名注册,重点核查一省内登记了5张以上手机卡的用户。
这说明不仅是舆论认为手机卡实名制可以遏制电信诈骗,在政府部门眼中,手机卡实名制也是防止电信诈骗的“利器”。理由就是手机卡实名制可以让犯罪分子使用电话卡变得困难。
这种做法真的会让电信诈骗者无卡可用吗?恐怕未必。此前已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丢失的二代身份证达数百万张,这些身份证在网络黑市被公开叫卖,用这些身份证无论是办理银行卡、电话卡,还是购买火车票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即使手机卡实名制,如果运营商把关不严,电信诈骗者完全可以通过购买身份证、伪造身份证的方式大量办理手机卡。
对电信诈骗者来说,手机卡实名制并非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
警方缴获的用于电信诈骗的大量工具
手机卡实名制也防不住海外电信诈骗,运营商和银行作为才是关键
手机卡实名制效果有限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手段主要针对的是短信诈骗,防不住利用改号软件实施的海外电信诈骗。而海外电信诈骗才是目前电信诈骗的大头。此前有媒体报道,中部某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表示,“在通讯信息诈骗案发量呈爆炸式增长,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大概不超过3个百分点”。之所以破案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诈骗团伙来自海外。2012年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中,使用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电信诈骗团伙99%在国外。
海外电信诈骗关键之处在于两点,一是电话能够被潜在的受害者接听,二是骗取的赃款能够被迅速取出,只要满足这两点,诈骗就很可能成功。而手机卡实名制并没有办法改变这两点。实际上,阻止电信诈骗得逞,运营商和银行的监管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源头打击海外电信诈骗,运营商是关键
面对日益猖獗的海外电信诈骗,如果运营商能够从源头上予以拦截,普通人收到诈骗电话的可能性会少很多。但运营商基本上没有这么做,给出的理由常常是“监管难度太大,成本太高”或者干脆是“无法做到”。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的封堵、过滤,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菲律宾已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网络电话呼入时会播报防诈骗的提醒信息。
事实上,在主管部门牵头的时候,运营商往往就可以做到“源头拦截”。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下发通知,要求运营商对境外网络改号电话进行拦截,"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3个月内就拦截了2766万条改号诈骗电话"。可见,面对海外电信欺诈,运营商并非毫无作为的能力。然而,在很多警方人员看来,这种作为并不是常态,运营商在源头拦截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运营商不愿意尽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陈伟才的一项调研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通过走访公安和司法部门发现,电信诈骗有一套利益分配格局,除了犯罪团伙总头目取得40%的收益外,运营商和二、三类话务商的通信费也占到10%,按照亿的损失来看,这一收益达数10亿,主要来源于诈骗团伙在境外通过网络改号电话群拨境内用户产生的大量通信费用。
2013年电信诈骗利益分布图
打击电信诈骗,银行也责无旁贷
银行专家、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易文翔认为,所有的大宗电信诈骗案,取款都最为关键,银行严格管控银行卡实名办理,是堵住电信诈骗案的关键一环。
一些长期关注民事诈骗的律师也指出,银行对所有的个人或机构账户的异动,都可以进行明确的监控。即便骗子能够骗取受害人资金,但对于电信诈骗这样的事情,受害人一定是多人,资金转入和转出,都是多批次,并且都体现为单次性资金流向。这可以大大降低监控难度和监控成本,实际上骗子的账户是不会太难找出来的。所以重点在于,银行都是否愿意严格监控这些账户异动,而不是一心想着吸收储蓄和流动资金。
事实上,对电信诈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确实更符合银行的“利益”。因为诈骗团伙需要上百张银行卡才能尽快将银行卡里的钱取出,而银行工作人员也有发放银行卡的任务,双方的需求正好“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银联渠道的银行卡境外每日单笔取款上限为1万元,手续费最高可达上百元。在一起被骗3800多万元的案件中,为尽快将这笔巨款取现,台湾的骗子团伙购买了3607张银行卡,以取1万元需要100元计算,手续费就达38万元。
此外,一些诈骗分子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后,账户上还有不少资金,由于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这些资金实际上是由银行在无偿使用,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仅福建省就有几千万元这样的资金。”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架构图
如果手机卡实名制下客户信息保护不力,则可能加剧电信诈骗
内鬼频出,手机卡实名制反而可能增大电信诈骗风险
手机卡实名制自2010年实施以来,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运营商为了保持用户增长,不愿推进实名制外,很多用户担心因此泄露个人信息也是原因之一。实际上,一些运营商也确实不太让人放心,运营商“内鬼”出卖客户个人资料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即是佐证。如果手机卡全部实名,用户的个人资料将更加完整,一旦泄露,用户遭遇定位更为精准的电信诈骗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防范机制设计不力,诈骗分子已经能够利用手机卡实名制弱点
要想用手机卡实名制防范电信诈骗,严格配套制度必不可少,但目前的防范机制存在漏洞,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犯罪分子已经掌握了手机卡实名制的弱点。
一个案例能很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近日,湖北荆州的何先生发现自己的手机无缘无故地打不通了,随后查询自己的账户,发现少了3万多元,于是他立即报了警。在通讯营业厅查询后,他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在事发当晚被补办过,此后几天,警方连续接到8起报警,受害人均称在银行卡并未离身、密码并未透露给他人的情况下,银行卡内资金被他人盗刷,其中曹先生的损失最大,账户里的8万元全部蒸发,而多名受害人都反映自己的手机出现过打不通、无法拨出电话等情况,警方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手机上。
警方前往通讯营业厅调查发现,曹先生的卡是在安徽松滋县的一个营业厅补办的,前来补办卡的是一对男女,他们使用的身份证也是假的,身份证上的信息是曹先生的,但照片却是犯罪嫌疑人的。
补办手机卡怎么就能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呢?据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交代,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在互联网上勾结,由深圳、海南嫌疑人提供了储户信用卡“四大件”,即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密码等信息。之后,嫌疑人利用这些个人信息制作受害人假身份证,然后组织补卡者持假身份证到通讯运营网点恶意补卡,重置用户的网银登录密码,轻松盗走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一些营业厅业务繁忙,每天仅补卡就有数十起,或者一些偏僻的地方营业员工作态度不过关,常常不对用户身份证进行仔细核对,就办理新的手机卡。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卡实名制就会导致用户遭受重大损失。
而在不实行手机卡实名制的时候,手机卡必须掌握了服务密码才能补办,犯罪分子仅靠假冒身份证是补不了的,安全性反而比实名制后要来的高。
恶意补卡盗刷漏洞亟需填补
手机实名制可以保障通讯安全,让金融、移动支付能安全开展,但前提是运营商能够切实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不仅不能遏制电信诈骗,甚至让用户的财产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团伙“捕获”。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现在位置:
近日,广东移动“手机卡不实名就停机”的新闻,让手机卡实名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些媒体认为手机卡实名不实,是电信诈骗泛滥的重要原因,这次“动真格”能够震慑犯罪分子,遏制电信诈骗。手机卡实名制能有如此威力吗?
手机卡实名制无法让诈骗者无卡可用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指出,为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非实名电话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求新入网用户必须实名,此前未实名的老用户办理新业务时将进行实名注册,重点核查一省内登记了5张以上手机卡的用户。
这说明不仅是舆论认为手机卡实名制可以遏制电信诈骗,在政府部门眼中,手机卡实名制也是防止电信诈骗的“利器”。理由就是手机卡实名制可以让犯罪分子使用电话卡变得困难。
这种做法真的会让电信诈骗者无卡可用吗?恐怕未必。此前已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丢失的二代身份证达数百万张,这些身份证在网络黑市被公开叫卖,用这些身份证无论是办理银行卡、电话卡,还是购买火车票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即使手机卡实名制,如果运营商把关不严,电信诈骗者完全可以通过购买身份证、伪造身份证的方式大量办理手机卡。
对电信诈骗者来说,手机卡实名制并非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
警方缴获的用于电信诈骗的大量工具
手机卡实名制也防不住海外电信诈骗,运营商和银行作为才是关键
手机卡实名制效果有限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手段主要针对的是短信诈骗,防不住利用改号软件实施的海外电信诈骗。而海外电信诈骗才是目前电信诈骗的大头。此前有媒体报道,中部某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表示,“在通讯信息诈骗案发量呈爆炸式增长,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大概不超过3个百分点”。之所以破案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诈骗团伙来自海外。2012年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中,使用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电信诈骗团伙99%在国外。
海外电信诈骗关键之处在于两点,一是电话能够被潜在的受害者接听,二是骗取的赃款能够被迅速取出,只要满足这两点,诈骗就很可能成功。而手机卡实名制并没有办法改变这两点。实际上,阻止电信诈骗得逞,运营商和银行的监管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源头打击海外电信诈骗,运营商是关键
面对日益猖獗的海外电信诈骗,如果运营商能够从源头上予以拦截,普通人收到诈骗电话的可能性会少很多。但运营商基本上没有这么做,给出的理由常常是“监管难度太大,成本太高”或者干脆是“无法做到”。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的封堵、过滤,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菲律宾已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网络电话呼入时会播报防诈骗的提醒信息。
事实上,在主管部门牵头的时候,运营商往往就可以做到“源头拦截”。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下发通知,要求运营商对境外网络改号电话进行拦截,"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3个月内就拦截了2766万条改号诈骗电话"。可见,面对海外电信欺诈,运营商并非毫无作为的能力。然而,在很多警方人员看来,这种作为并不是常态,运营商在源头拦截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运营商不愿意尽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陈伟才的一项调研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通过走访公安和司法部门发现,电信诈骗有一套利益分配格局,除了犯罪团伙总头目取得40%的收益外,运营商和二、三类话务商的通信费也占到10%,按照亿的损失来看,这一收益达数10亿,主要来源于诈骗团伙在境外通过网络改号电话群拨境内用户产生的大量通信费用。
2013年电信诈骗利益分布图
打击电信诈骗,银行也责无旁贷
银行专家、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易文翔认为,所有的大宗电信诈骗案,取款都最为关键,银行严格管控银行卡实名办理,是堵住电信诈骗案的关键一环。
一些长期关注民事诈骗的律师也指出,银行对所有的个人或机构账户的异动,都可以进行明确的监控。即便骗子能够骗取受害人资金,但对于电信诈骗这样的事情,受害人一定是多人,资金转入和转出,都是多批次,并且都体现为单次性资金流向。这可以大大降低监控难度和监控成本,实际上骗子的账户是不会太难找出来的。所以重点在于,银行都是否愿意严格监控这些账户异动,而不是一心想着吸收储蓄和流动资金。
事实上,对电信诈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确实更符合银行的“利益”。因为诈骗团伙需要上百张银行卡才能尽快将银行卡里的钱取出,而银行工作人员也有发放银行卡的任务,双方的需求正好“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银联渠道的银行卡每日单笔取款上限为1万元,手续费最高可达上百元。在一起被骗3800多万元的案件中,为尽快将这笔巨款取现,台湾的骗子团伙购买了3607张银行卡,以取1万元需要100元计算,手续费就达38万元。
此外,一些诈骗分子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后,账户上还有不少资金,由于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这些资金实际上是由银行在无偿使用,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仅福建省就有几千万元这样的资金。”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架构图
如果手机卡实名制下客户信息保护不力,则可能加剧电信诈骗
内鬼频出,手机卡实名制反而可能增大电信诈骗风险
手机卡实名制自2010年实施以来,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运营商为了保持用户增长,不愿推进实名制外,很多用户担心因此泄露个人信息也是原因之一。实际上,一些运营商也确实不太让人放心,运营商“内鬼”出卖客户个人资料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即是佐证。如果手机卡全部实名,用户的个人资料将更加完整,一旦泄露,用户遭遇定位更为精准的电信诈骗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防范机制设计不力,诈骗分子已经能够利用手机卡实名制弱点
要想用手机卡实名制防范电信诈骗,严格配套制度必不可少,但目前的防范机制存在漏洞,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犯罪分子已经掌握了手机卡实名制的弱点。
一个案例能很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近日,湖北荆州的何先生发现自己的手机无缘无故地打不通了,随后查询自己的账户,发现少了3万多元,于是他立即报了警。在通讯营业厅查询后,他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在事发当晚被补办过,此后几天,警方连续接到8起报警,受害人均称在银行卡并未离身、密码并未透露给他人的情况下,银行卡内资金被他人盗刷,其中曹先生的损失最大,账户里的8万元全部蒸发,而多名受害人都反映自己的手机出现过打不通、无法拨出电话等情况,警方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手机上。
警方前往通讯营业厅调查发现,曹先生的卡是在安徽松滋县的一个营业厅补办的,前来补办卡的是一对男女,他们使用的身份证也是假的,身份证上的信息是曹先生的,但照片却是犯罪嫌疑人的。
补办手机卡怎么就能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呢?据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交代,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在互联网上勾结,由深圳、海南嫌疑人提供了储户信用卡“四大件”,即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密码等信息。之后,嫌疑人利用这些个人信息制作受害人假身份证,然后组织补卡者持假身份证到通讯运营网点恶意补卡,重置用户的网银登录密码,轻松盗走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一些营业厅业务繁忙,每天仅补卡就有数十起,或者一些偏僻的地方营业员工作态度不过关,常常不对用户身份证进行仔细核对,就办理新的手机卡。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卡实名制就会导致用户遭受重大损失。
而在不实行手机卡实名制的时候,手机卡必须掌握了服务密码才能补办,犯罪分子仅靠假冒身份证是补不了的,安全性反而比实名制后要来的高。
恶意补卡盗刷漏洞亟需填补
手机实名制可以保障通讯安全,让金融、移动支付能安全开展,但前提是运营商能够切实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不仅不能遏制电信诈骗,甚至让用户的财产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团伙“捕获”。
阅读更多:【今日话题】又一起!大学新生遭遇电信诈骗 被骗两万六千余元【百度校园粉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9,268贴子:
【今日话题】又一起!大学新生遭遇电信诈骗 被骗两万六千余元
山东女孩小燕(化名)到武汉上大学,但刚入学4天就遭遇。9月3日,不法分子冒充办案民警以小燕涉嫌为由,骗走其学费、生活费等26500元。近日,小燕已报警,湖北武汉警方已立案调查。
可怕 (?ó﹏ò?)
应用吧活动,
应用吧活动,
还好没钱给人骗
太怎么说……~
这些大学生每天上网只玩游戏聊天,都不看新闻的吗
这些大学生每天上网只玩游戏聊天,都不看新闻的吗
诈骗怎么还这么猖獗,看来不杀一批不行了
点亮12星座印记,
每对新人结婚成功的那一刻,送礼最多的吧友可以获得本次求婚的“月老”称号和成就,
不该带这么多钱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到账延迟24小时:牺牲便利真能阻止电信诈骗?&|&今日话题
到账延迟24小时:牺牲便利真能阻止电信诈骗?&|&今日话题
日12时13分来源:
导语 电信诈骗,人人喊打。最近,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从各方面对电信诈骗施以重拳。其中,“自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非常新鲜,也让很多人充满期待。有专家表示这一招可基本杜绝诈骗成功,牺牲便利也是值得的。然而,公众的“一时不便”真的可以挽救受害者的“一时糊涂”吗?
▲给受害者1天时间就能挽回损失?不一定
转账延迟24小时,并不是银行的发明。今年3月,人大代表麦庆泉就提出向陌生账户转账延迟1天。他认为,目前转账实时到账,犯罪分子10分内就能套现,公安机关束手无策。如果24小时后到账,情况则完全不同——“这1天时间,非常宝贵,公安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只要能延迟1天,他们能把90%的钱追回来。”
不过,银行当初并不愿意,认为这会降低效率,增加成本。现在,银行虽然同意转账延迟1天,但还是打了折扣——个人通过ATM机向非同名转账,才延迟一天,并不包括网银和柜台转账。
网银日渐普及,网银转账又有缺口,犯罪分子可以转变转账方式,指导受害人使用网银汇款,还是实时到账;ATM机跨行转账每天限额5万,网银和柜台的转账额度远高于此(武汉曾有银行柜台单次阻止高达2000万的汇款),如此规定,也很难阻止大额诈骗。
不过,即使堵住了网银和柜台的缺口,也很难实现“基本杜绝诈骗成功”。毕竟,骗子的手段常领先于被骗者的认知,大的诈骗集团甚至分为取款组、信息组、网络维护组、心理组等,分工专业,甚至高价聘请心理学博士写诈骗剧本,对普通人形成全方位碾压。在一些案件中,受害者确实在24小时内反应过来了,但这和受害者转账之后,电话不通、短信不回有很大关系。
今后,诈骗分子只要延长一下剧本,可能不少受害者在转账前,依旧意识不到这是骗局。而在现实中,受害者重复受骗,一段时间内多次向犯罪分子汇款,不顾银行和警察劝阻,执意向骗子汇款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把延迟到账1天看成是阻止电信诈骗的灵丹妙药,未免有些盲目乐观。
▲延迟到账1天,带来不便则是一定的
延迟1天到账,效果不明,但带来的不便,却非常明显。先看一组数据,中国银联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季度,全国共实现ATM跨行转账交易3334万笔、金额228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操作简便,实时到账是ATM机最大的优势。
延迟到账,实时到账的优势荡然无存。也许有人会说,你着急用钱可以用网银或去柜台,ATM不是转账的唯一选择。然而,银行有营业时间,不可能24小时服务。对常年在外、上网不便的2.7亿农民工来说,万一家里有人生病,急需用钱,很可能需要当天打钱回去,家人才能住院;做小生意的个体户,也可能当天发现商机,急需用钱……延迟1天到账带来的损失,不能等闲视之。当然,新规下人们也会想办法适应,但这种潜在不便是需要政策制定者深入考虑的。
现在到银行柜台办业务的人已经很多了
此外,有数据显示,柜面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约为3.06元,ATM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约为0.78元。如果这个规定让很多人涌向柜台,银行的成本增加,最后可能还是大家买单。
延迟1天到账,防诈骗效果不一定好,全社会却要承受资金的流动效率降低的损失。实施这样的规定,理应制定更人性化的细则,尽量减少不便,让全社会的损失最小化。
▲ 延迟到账1天,可能遮蔽银行亟待解决的真问题
遏制电信诈骗,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延迟到账”作为美国一些银行防诈骗举措,呼声很高。现在银行顺应民意,延迟一天到账,自然会收获赞美。然而,这种热闹容易让人们忽略银行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毕竟,诈骗成功,离不开成功取款。作为防诈骗的关键环节,银行在制度层面的重大漏洞不解决,电信诈骗仍会猖獗。
2000年,国务院就已发布《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度。十多年过去了,实名制仍是“形同虚设”。在网上,900元就能买到用陌生人证件办理的,银行卡、身份证原件、网银U盾等一系列卡证。此外,为了业绩,银行滥发银行卡,在一些电信诈骗大案中,常常一次就收缴上千张银行卡,而警方找到的持卡人,却和诈骗案没有一毛钱关系。
银行掌握大量的交易数据,是最有可能为反诈骗做贡献的部门。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认为,洗钱的借记卡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大多没有在超市、商场、网上平台购物的生活消费记录,资金流动频繁,余额少,存款时间短;2、多张洗钱卡可能关联到同一个超级网银账户,短时间内,多张洗钱卡有资金从相同的卡(受害者账户)转入资金。银行可以对银行卡的行为特征进行综合评估,风险分级,从而进行相应的功能限制,提高犯罪的门槛。
然而,在实名制和评估可疑账户上,银行一直没有大的作为。这很好理解,借记卡越多,年费和卡上余额就越多,洗钱则需要高频转账,这都能让银行获取不菲的收益;运用各种技术,评估、筛选可疑账户的成本很高,还可能导致银行利益受损。受累不讨好的事儿,银行自然不愿做。
实际上,在本次通告中,商业银行清理借记卡存量的要求,和“同一客户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的规定,是从制度上对银行发卡进行规制。如何严格落实,才是更值得公众关心的问题。
▲ 对诈骗受害者进行赔偿,才能让银行负起责任
相比于国内银行在反诈骗上的“漫不经意”,发达国家的银行反诈骗可谓兢兢业业。原因何在?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2005年,美国一名叫霍恩的女子,因为丈夫突然去世,只能独立抚养三个孩子。一天,她收到一封她账户所在银行的电子邮件(实际上是假冒的钓鱼邮件),要求更新资料。她开始没有理睬,但银行越催越急,于是她点击了邮件链接,填写了账户资料。
几天后,她发现她的账户在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都有取款记录,加上其他的一些费用,最终损失达3000美元。和很多遭遇类似电信诈骗(中国更多的是打电话)的国人一样,霍恩自认倒霉,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中了欺诈邮件的圈套。
不过,相似之处到此为止。和遭受类似诈骗的国人结局不同,在霍恩向银行反应了这一情况后,银行二话没说,补偿了她的损失。
美国的银行不是慈善家,他们之所以进行补偿,是因为美国对消费者有强大的法律保障。《美联储E条例》对包括网上银行,ATM取款和借记卡付款在内的电子交易进行监管。E条例由一系列规定组成,但基本规则是:只要是未经用户许可的资金划拨,用户免责。即使用户有过失,如像霍恩一样上了钓鱼网站的当,只要发现自己被诈骗后,及时和银行联系,也能获得相应的补偿。
在美国,即使你无意间泄露了网银密码,只要及时联系银行,仍能获得补偿
具体来说,在发现借记卡、网银密码和PIN码被盗后,在2天以内联系银行,用户的责任限额为50美元;第3天联系银行,用户承担的责任限额则会上升到500美元,如果超过60天才联系银行,用户才会自己承担所有的损失。
欧洲对电子交易用户的保护比美国差些,但也很人性化。1977年,欧盟委员会《关于电子支付工具建议》规定,电子支付工具持有人只要遵循了采取所有合理的步骤以确保电子支付工具本身的安全义务,以及不延时通知这两项义务,持卡人就能够享受150 欧元责任限制的保护规定。如果持卡人存在欺诈或重大过失,则不适用责任限制的规定。
而按照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只有电子银行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金融机构内部违规操作,或者损失是由其他非客户原因造成的,用户才可以免责。在法律法规没有除外规定时,如果客户有意泄露交易密码,或者客户未按照服务协议尽到应尽的安全防范与保密义务,则用户全责。
与欧美银行相比,一句“客户未按照服务协议尽到应尽的安全防范与保密义务”,让中国用户获得银行赔偿,希望渺茫,中国的银行自然也难有加强账户监管,减低用户风险的动力。
延迟到账1天,当然可以一试。不过它只能治标,甚至连“标”都治不好。要想让银行真正对电信诈骗负起责任,对诈骗受害者进行补偿,无疑更有力度。
出品 腾讯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观复》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注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