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穿甲弹图片病图片?用什么药好

  马铃薯炭疽病    初期叶片变淡    顶端叶片反卷  危害特征:严重时可造成部分植株坏死干枯和引起根茎腐烂。  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  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  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或三氯异氰尿酸。  马铃薯病毒病    普通花叶型    黄化卷叶型    皱缩花叶型  危害特征: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普通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出现深绿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轻花叶斑驳,叶片有一定程度的皱缩。有些品种仅表现轻花叶,有的品种植株显著矮化,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整个植株自上而下枯死,块茎变小,内部有坏死斑。  黄化卷叶型:病株叶缘向上翻卷,叶片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卷成筒,但不表现皱缩,叶质厚而脆,易折断。重病株矮小,个别的早期枯死。  皱缩花叶型:条斑花叶与普遍花叶复合侵染症状为皱缩花叶,叶片变小,顶端严重皱缩,植株显著矮小,呈绣球状,不开花,多早期枯死,块茎极小。  防治方法:①培育、选用脱毒的马铃薯健康种薯,繁殖过程中拔除带病病株;及时防治蚜虫,防治传毒。  ②处理种薯:种薯在35℃的温度下处理56天或36℃下处理39天,可除去种薯内所带病毒,采用变温处理,特别是处理切块比整薯更有效。  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宁南霉素;吗胍o乙酸铜;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水剂,或盐酸吗啉胍。  马铃薯黑痣病    茎基部危害症状    块茎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  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  ②种薯处理:用3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50%异菌脉0.4%溶液浸种5分钟。  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o丙环;噻氟菌胺,每亩用量14~20ml对水40~60L茎叶喷雾。  马铃薯癌肿病    马铃薯癌肿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  地上部,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  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防治扩散;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不宜再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  ②70%植株出苗至齐苗期,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浇灌;苗期、蕾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800倍液喷雾。  马铃薯干腐病    马铃薯干腐病危害特征    块茎病部横剖面  危害特征: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  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新薯入窖前将窖内清扫干净,并用硫磺粉熏蒸消毒;入窖时剔除病、伤、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左右,使块茎表面水分充分蒸发,伤口愈合,再入窖;窖里保持通风。  马铃薯银腐病    马铃薯银腐病危害特征  危害特征: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就已侵染,主要为害块茎。收获时在块茎上可见病斑,特别是潮湿时症状明显。  病斑主要分布在茎基部的块茎上,为表面呈不规则的褪色斑,苍白色至棕色,逐渐扩大,严重时皱缩,病斑覆盖块茎表面大部分面积,病斑下面的组织是健康的,后期开裂失水,对块茎外观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①新薯入窖前将窖内清扫干净,并用硫磺粉熏蒸消毒;入窖时剔除病、伤、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左右,降低薯块的湿度,减少发病;窖里保持通风。  ②在贮藏前用45%多菌灵处理块茎,也可在贮藏期间,用烟雾剂处理。  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    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地上部茎,块茎未见发病。初生黄色至浅褐色圆形病斑,扩展后为黄褐色不规则斑,有的叶斑不太明显;潮湿时,叶背现致密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进行深耕;实行轮作。  ②发病初期,选择喷洒以下药剂:50%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马铃薯灰霉病    马铃薯灰霉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马铃薯灰霉病是一种马铃薯疾病,可侵染叶片、茎秆,有时为害块茎。病薯表皮皱缩,呈黄褐色半湿状腐烂,由伤口长出毛状密集的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严格挑选种薯,尽量减少伤口;保持窖内低温、通风透气。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40%嘧霉胺悬浮剂600~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  马铃薯青枯病    病株矮缩、叶片浅绿    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  危害特征: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块茎染病:发病轻的不明显,发病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①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选种抗性品种;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选择健康种薯。  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中生菌素;噻唑锌,或三氯异氰尿酸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L,视病情隔5~7天灌1次。  马铃薯根腐线虫病    初期黑褐色小斑点     病斑扩展引起腐烂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根部,严重的植株矮化,地上部黄化,薯块表面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或褐色溃疡斑,贮藏中病斑扩展后引起腐烂。  线虫为害产生的伤口,为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因此线虫发生重的地块会加重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严格选种,栽植无线虫种薯;收获后立即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种植前每亩施干燥鸡粪150~500kg,有较高防治效果  ②栽植前处理:用5%噻唑膦颗粒剂,或0.5%阿维菌素10-20倍液,或10.5%阿维o噻唑膦颗粒剂在开沟时沟距60厘米,沟深15厘米,把药撒匀后覆土。  资料整理来源小农人APP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学习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当前位置 >
马铃薯病虫害图片大全
马铃薯旱疫病症状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图一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图二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图三
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 图一
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 图二
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图一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图二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图三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图四
马铃薯粉痂病症状
马铃薯粉痂病症状
&2016 农村创业致富网 | 渝ICP备 | 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的准确性 请自辩真假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马铃薯病害(上)
UID:220929
在线时间215小时
马铃薯早疫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cce24.jpg?112');"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防治方法:①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肟菌&#8226;戊唑醇,或嘧菌酯。马铃薯晚疫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a83a6ff072aa698.jpg?83');"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多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叶片受害: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外缘出现—圈白霉,叶背更明显;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块茎受害:表面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红褐色,逐渐扩大腐烂。叶柄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全株黑腐。防治方法:①选种抗耐病品种;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或氟啶胺。马铃薯软腐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df1c.jpg?88');"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软腐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茎块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防治方法:①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②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贮藏前薯窖灭菌;选择成熟无伤的马铃薯在阴凉处存放2~3天准备贮藏;贮藏期间保持通风。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三氯异氰尿酸;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春雷霉素。马铃薯黑胫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ce1b7eed027b98a.jpg?117');"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黑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侵染茎和块茎,从苗期到生育期均可发病,病株多数失水下垂,叶片上卷、不变色,整株萎蔫,黑胫部分黑褐色腐烂。苗期发病: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上卷,叶色褪绿,茎基部组织变黑腐烂,病株萎蔫枯死,不结薯。块茎发病:始于脐部,黑褐色腐烂发臭,可以向茎上方扩展几厘米或扩展至全茎,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防治方法:①选种抗耐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②切刀可用沸水消毒或把浸在5%石碳酸液中消毒。种薯可用0.2%以下的春雷霉素、高锰酸钾溶液、三氯异氰尿酸浸种20~30分钟,捞出晾干用以播种。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或噻菌铜。马铃薯疮痂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cbcd9a.jpg?67');"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侵染块茎,块茎染病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渐扩大,木栓化,表面粗糙,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内。防治方法:①选种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5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施用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度。②选用无病薯块留种,种薯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2小时,浸种后再切成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或噻菌铜。马铃薯环腐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ad66.jpg?59');"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环腐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在整个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分枝减少,植株矮小,地上部分萎蔫,叶片产生褐色斑驳,变小、皱缩,叶缘焦枯上卷,绿色部分颜色较深,严重时死苗。叶片发病:自下而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病斑初期为水浸状,后变灰绿色,叶片枯黄死亡,但不脱落。茎杆发病:保持绿色,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用手挤压有黄色菌脓。块茎发病:缩小,皮色稍暗,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皮粗糙,尾部红褐色,芽眼出现红色小点,切开可见维管束变淡黄色,挤压有菌脓。防治方法:①选种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5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②种薯处理: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也可采用50mg/kg硫酸铜稀释液浸泡10分钟,或用70%敌磺钠可溶粉剂按照0.2%比种子重量浸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马铃薯粉痂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65a8a208cb37cbe.jpg?151');"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粉痂病危害症状=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a7b17a685f0f08e.jpg?75');"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块茎病部横剖面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块茎发病:初期在表皮上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有半透明晕圈,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大小不等的“疤斑”,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呈现橘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根部发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防治方法:严格检疫,对疫区加强封锁,禁止外调;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选用无病种薯,必要时可用嘧菌酯或精甲霜灵种衣剂喷种,晾干播种。马铃薯小叶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151bdbe21b75508.jpg?84');"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小叶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从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主要有三种症状。花叶型: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防治方法:①采用无毒种薯,淘汰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改进栽培措施,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中耕除草,严防大水漫灌;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早拔除病株;发现有蚜虫为害及时防治。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宁南;吗胍&#8226;乙酸铜;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马铃薯枯萎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746feccfed52eb3.jpg?88');"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枯萎病初期萎蔫=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9ec0db3212afa23.jpg?122');"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湿度大病部有菌丝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②必要时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浸种薯。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恶菌灵;萎锈灵,或丙烯酸&#8226;恶霉&#8226;甲霜。马铃薯白绢病=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8b5.jpg?86');"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马铃薯白绢病密生白色菌丝=600)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929_0e3fcc7caa189b9.jpg?76');" style="max-width:600max-height:10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棕褐色小菌核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防治方法:①发病重的地块实行轮作;深耕土壤,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发病;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加强田间肥水管理。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或腐霉利等拌土撒施于茎基部,隔7~10天1次。或甲基立枯磷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资料整理来源小农人APP
UID:215323
在线时间2769小时
感谢分享,整理的很用心,推送首页。
UID:59731
在线时间12531小时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UID:197856
在线时间361小时
干货&&,长知识了,感谢
UID:202843
在线时间201小时
UID:153496
在线时间49小时
不错的帖子,谢谢分享
UID:156111
在线时间1313小时
很好,期待下一篇。PS:马铃薯炭疽病是不是还应该有别的症状?
UID:220929
在线时间215小时
回 薛鹤 的帖子
:感谢分享,整理的很用心,推送首页。&#160;( 15:34)&#160;谢谢,非常感谢
UID:220929
在线时间215小时
回 沈贵阳 的帖子
:谢谢分享&#160;( 16:43)&#160;多交流一起
UID:220929
在线时间215小时
回 药械研究生 的帖子
:很好,期待下一篇。PS:马铃薯炭疽病是不是还应该有别的症状?&#160;( 09:20)&#160;嗯,今天发下篇
UID:216603
在线时间120小时
UID:208147
在线时间504小时
基础知识,学习学习。
UID:213836
在线时间245小时
很典型、很全面!点赞!
UID:193323
在线时间337小时
感谢分享,学习了。
UID:219922
在线时间94小时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read.php?tid=72784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甲弹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