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小孩子学速写画素描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教育儿童画好素描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如何教育儿童画好素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95|
上传日期: 02:45: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阅读此文档的用户还读了
如何教育儿童画好素描
官方公共微信儿童素描画教学心得 | 郭娜娜个人博客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个情况:有的孩子画的创作画非常好,画中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特别是画中的人物不用临摹随手就能画出复杂的动态与漂亮的服饰。但你让这些孩子去画石膏素描,效果却差强人意。以此相反,一些素描技能娴熟的孩子,给他命名画一幅创作画,他们却会出现想象力枯萎,不知该画什么好。现在,在小学阶段里就有一种怪现象,学素描色彩静物的学生是为了考美术特长生才去学的技能,而一些创作能力强很有绘画天分没受专业训练的孩子却在基础绘画考试中屡屡碰壁。为什么儿童画创作与素描专业基础的学习出现了冲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什么方法去搭建一座桥梁,让儿童画创作能力强的孩子画素描同样出色。
下面我从概念认识与教学策略去谈谈这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素描是强调立体的,它依据透视原理、明暗变化原理等等,使素描以严格、准确为规范标准。而儿童画却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可以天马行空,不受形体空间拘束去表现儿童的大胆所想。从概念上看这两者似乎是两个不同的绘画门派。所以出现了许多画创作非常出色的儿童不喜欢学习严谨的素描基础。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特别是9岁以后,他们开始注意到物体的比例,感受到一些透视现象的存在,眼里树立了一定的立体概念和空间意识,从心理和生理与认知规律来看,儿童此时已具备了学习素描的时机。如果此时错过了儿童画向成人画过渡的机会,再去频频表现平面的形象,会使他们在绘画技法上难以有更大的提高,甚至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难道不是吗?一个9岁、10岁的孩子画太阳还是幼儿时期一个圆形加一圈简单的光芒,画大树还是一个波浪形的大圈加几个苹果,画房子是一个方形加三角形的房顶。我相信这类孩子自己都不大愿意给别人看他的画,这类概念画已经脱离现实成了一个误导他学习绘画的形象障碍。是孩子真的不爱画了吗?不是!是他不知道如何把眼睛看到的与手中想表现的物体相协调,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状况。所以我以为儿童学习一定的素描基础知识是一个必要的绘画课程。
(1)、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的素描画教学
作为美术专业老师都知道,素描教学的目标首要就是画形准确,要求把有立体感和空间关系的具体实物画在平面的纸上。让一个9岁左右的孩子在短时期内达到这个目的是很困难的。即使老师与孩子讲述学习素描的重要性,但儿童内心还是十分抵触的。在他们眼里素描枯燥,不是他们喜欢画的对象,对着毫无生气的石膏画两三个小时,课堂气氛多沉闷啊,总之教学效果不理想。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画内心的感受,而成人素描以提高技法为目的,强调扎实的基本功,使孩子们束缚了自己的天性。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的素描画教学呢?经过不断的摸索,介绍一些我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①与时俱进,改良传统绘画对象。传统的素描教学都是以石膏几何形体、各类坛坛罐罐做为绘画对象。这些物体不容易激发出初学儿童的绘画兴趣。我喜欢选择儿童熟悉并喜爱的物体作为绘画对象,如:画玩具、水果、花瓶、鱼缸、文具、家里的电器等等。作画时可以画单独的一件物体,也可以组合几件物体。这些作画对象使儿童有亲切感,能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时我会经常带领儿童去欣赏优秀作品,也会经常亲笔做示范。在欣赏与示范的过程中,不断复述素描知识要点,让儿童逐步理解物体的形象、结构、动态及明暗关系。这种训练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如:在给儿童讲解构图知识时,第一节课我会摆一组静物,预先画出有:太小、太大、太偏、太低、太高、合适,这六幅作品,让学生自己判断哪幅作品让人看起来舒服、美观?为什么?由此得出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大小及比例关系。让学生自己知道在动笔作画之前必须考虑所画对象在纸面的恰当构图。第二节课我会巩固前一节课知识要点后,再选择有高低对比、疏密对比、深浅对比、大小对比的几组静物,让儿童观察并理解静物之间的几点对比关系。通过欣赏、示范、讲述的方式帮助儿童较快地掌握到素描画的要点。
②在学习素描画中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点是学会观察,没有观察就不会有认识,没有认识就不会有塑造。通过观察增强在绘画中的表达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并能够在自然中敏锐捕捉到美好的事物,所以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习素描的首要前提。然而要让儿童克服过去画简笔画的方式去画写生,避免简单化、模式化的毛病。可不是说达到就能马上达到的。观察的培养,不能靠简单的灌输,而要靠平时的训练和培养。观察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老师的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要培养注意观察、热爱观察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三是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四是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
我是如何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呢,在绘画时我会告诉孩子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对象并忠实于这种感受,努力把这种真实感画出来。如在指导学生画一个大坛子与两个小洋葱时,我会引导学生画的时候从整体出发,坛子与洋葱看成一体去定位构图,不能光顾画大坛子这个主体而忽略了小洋葱在画面的关系,同时眼睛要照顾到坛子与洋葱、前后两个洋葱的距离关系。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特征观察,画出坛子与洋葱的特征,前面的洋葱较之后面的应精心刻画细节。长期如此长察,日积月累,孩子们就会养成正确观察的方法。
③多画线描写生,理解透视关系,树立三维立体空间。素描有线造型、线面造型、体面造型,但总体还是体面造型。体面造型多运用明暗色调去树立三维立体空间。体面造型对初学儿童而言难度较大。我是如何引导儿童在画面树立三维立体空间的呢?我觉得用线描写生的形式是初学者画出三维立体空间最好的方式。先用有序的线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比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线面结合的原则去塑造三维空间。以此让儿童逐步学会表现体面造型。
在写生中孩子们会自己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发现成角透视与圆形透视的规律,这种自我发现比老师拿个方形或圆形的石膏体干巴巴地灌输透视知识好理解得多。比如:儿童在写生画楼房画,会感觉到只有画出成角透视才能使楼房在画面中合理,否则线再直,没有画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楼房也是不合理的。只要儿童发现了这一现状,老师顺势引导,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出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现象。
爱画画的儿童,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画起身边熟悉的人来,画妈妈做家务、画爸爸看报纸,画家里的家具摆设,画自己喜欢的玩具,画小朋友做游戏,还看镜子画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再看一眼,又画几笔,完成后还要举起来问:“我画得像不像?”这就是速写。事实上儿童绘画表现的事物并不是由简至繁的顺序,而是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人的形是最复杂的,儿童一开始画就先会画人。所以我们在选择绘画题材上不要受年龄和技法水平上的限制,关键是所画题材儿童是否感兴趣,同时利用线的疏密关系能更快地帮助儿童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如一年级美术教材:《淅沥的小雨》这一课。雨,是儿童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雨对孩子来说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在雨中踩水,故意冒雨在雨中嬉戏,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雨也是抽象的事物,雨该怎么画呢?还有雨中复杂的场景让一年级的学生来把握能行吗?首先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启发孩子们利用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线和形状,创造性地表现雨以及雨中情景。让孩子们懂得用线去塑造抽象和复杂的场景。无形中也培养出低年级的孩子用各种线去建立画面三维立体空间。其实儿童表现出画面立体空间,就应该在平常美术课堂作业里体现,就可为以后学习素描打下基础。
④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创造外出写生条件。有条件的话经常组织儿童到大自然中去画风景是最好不过。面对蓝蓝的天,绿绿的树,红红的花,白白的云,孩子们会兴致勃勃,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能激发儿童写生的欲望,也能丰富儿童画创作画的真实素材。
在引导儿童画风景写生时,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景物,如何取舍。一般没受过写生训练的儿童,在画景物时不懂得把握整体,容易被局部的细节所吸引。同时也因为场景的庞大与物体的繁杂,他们会有不知哪些该画哪些可忽略,甚至不知该如何下笔。老师应引导他们多注重凭感觉作画,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可先选择有兴趣的地方先下笔,让他们尽兴去画。通过多次的训练,他们会逐步树立起整体与局部的概念、解决景物取舍的难题。
现在各校班级人数多,出行交通工具难以解决,在安全顾虑之下,大范围地组织儿童外出写生还是各校难以实现的愿望。老师们可利用以普及的多媒体教具来帮助我们。如我在上《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画合肥的古建筑《包公祠》。首先我自己先去踩点,用目前已普及的数码相机,拍摄多个不同风格与角度的塔楼让学生观察,同时课前也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拍摄自己的塔楼作品,然后利用多媒体电脑一张张欣赏分析楼的特点,最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张照片进行照片写生,学生同样兴趣盎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淅沥的小雨》这一课,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去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的雨,还有人物、动物、植物在雨中的形态,通过视频再现出雨中情景,再适时穿插优美动听的《听雨图》音乐,让听者、学者如身临其境,置身在美妙雨景,有效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们在无法外出写生时,利用多媒体解决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组织外出写生,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自行带孩子集中在写生点,事后再由家长自行带回家,就能解决出行与安全问题。老师带儿童外出写生,希望大家还可以集思广益多提提自己的好点子去积极开展。
(5)画出创作趣味的素描画。在素描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画出有创作趣味题材的素描明暗调子。老师可以抛开原来复杂呆板的素描教学方式,要求儿童必须在掌握一定的素描基本技法上,不以形的准确与否为主要标准,大胆添加自己的创作内容,让他们在运用素描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个性强烈、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如:用明暗调子表现文具盒里的各种笔,我先让学生用线概括出笔的轮廓及比例和主要结构后,去启发学生想象钢笔吵架了,他们在争论谁对主人的贡献大,请学生用素描明暗调子的变化添加它们的表情、动态。这样可满足喜欢画创作的孩子想象力的发挥,让儿童感受到“原来素描也能这样画”。这样的题材还可以画生活中的各类用品,作为我们尝试素描创作画的课题。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果画少儿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