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岁差不多的时候,一觉醒来变成了女生,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昨天前天发生了

原标题:留学生那些不能对父母说的话,他们在知乎上全都说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留学生

出国留学,家里很有钱吧

出国,还不是想逃避高考

不同的人对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大多数人觉得,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海外的留学生活,其实是一个艰辛接着又一次不易组成的呢。

游子在外,报喜不报忧。报喜不报忧,好像成了父母与子女互相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行为。

当留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自己暗暗消化和处理,尽量不往家里人抱怨和诉苦。那些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经历,有些人在知乎上说出来了。

在学校最后一个学期,回国了的女朋友跟我分手,当时为了她放弃了加州的 Offer 接了国内的 Offer , 被甩了只能重新在美国再找工作。

又刚得知妈妈之前得了大病做了个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家里积蓄基本花光了。我当时账上只有三百多美元,刚开始在公司实习,实习工资要三个月结束后一起发,午饭是公司包的,于是每天在公司就多吃点,晚上下了班就会宿舍睡觉,这样可以少吃一顿饭

实在饿了就吃 Chinatown 买的馒头和榨菜周末靠方便面,偶尔花5刀去Subway 买个 Foot Long 分成早中晚吃三顿。

这样过了三个月拿到了第一笔工资,我依然记得一万多美金打到账上之后,感觉自己犹如世界首富

一觉醒来,最亲的人不在了

儿子,姥姥因长期疾病,与2017年8月20日下午4时52分去世,享年84岁。因你在国外,不便送别,建议写一篇短文悼念姥姥以表哀悼

一觉醒来,我的微信里收到了这条来自爸爸的信息。

脑海里刹那间闪现出许多画面:小时候姥姥拉着我散步的一个个黄昏,暑假去探望她时远处迎接的身影,以及最后几年每次探望时那句「女朋友谈好了没?」熟悉的人,远在天边。陌生的情,永在眼前。最亲的人离开的那一刻,我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在地球的另一端,默默流泪。走出家门,太平洋微凉的海风打在我脸上,远处帆船上的年轻人依然在纵情嬉笑和扭动,几只海鸥在我头上不断的飞舞盘旋。

第一次觉得,周遭的这一切,和我似乎都无关。

从进入梦想中的大学,到梦想中的公司,从梦想中的旅行,到梦想中的街区。一路走的挺远,成长的印记也啪啪的打在脸上留下印记。但在一刻,我宁愿回到小时候和姥姥住过的乡下平房里。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一定不是第一个。

独在异乡的人千千万万,每一个都有这样的故事。

我一朋友前几天情绪崩溃了。原因是她生病去医院急诊,但是在填写紧急联系人信息的时候怔了好久,愣是想不到在这里有谁可填。我和她说,下次写我吧。

没想到她回我:这是我爸妈的联系方式,我有事的话,记得联系他们。插科打诨的回复她说根本不需要,但我后来还是默默的打开记事本,把号码记下了。

孤独,落寞,恐惧,想把自己罩起来。

这是每个异乡人都有过的情绪。每一份成长,都标好了价码,会在你毫无准备的一个个瞬间迎面袭来。

一个人的时候,觉得自己是超人

作者:奶黄酱 / 来源:知乎

圣诞节出去打工,站了整整一天,十三个小时,脚疼的不行。五点 Sign in ,早上要四点起,连续三天。前两天害怕自己起不来在麦当劳过的夜第三天熬不住了,回去开着灯睡了三个多小时但是只告诉我妈,我一天可以赚一百磅呢

为了买便宜的菜,跑到市中心的集市,一次买很多,特别重,咬着牙从车站走十几分钟,舍不得打车回去

不小心切到手,指甲削掉了一半,疼得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很镇定的扯了张厨房纸用力摁着止血,然后把炉子关小回房消毒贴创可贴,然后回厨房接着切

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超人。

在两百平的大房子,一个人看真爱至上

作者:匿名用户 / 来源:知乎

今天平安夜,我一个人住在两百平米的大房子,一个人看真爱至上。

留学两年了,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吧,一个人找兼职一个人赚着微薄的工资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度过很多很多的节假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带着家当搬家一个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记得去年平安夜我也是一个人在饮料店打工,看着local们带着家人,拿着摄像机一家人和乐融融在一起记录圣诞的美好时刻,我一个人独自守着一家店听着电视的圣诞歌曲发呆。

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有啥心酸的啦,孤独是每个留学生的必修课,国外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是淡如水吧,毕业一两年我想大家都会忘了彼此的名字吧,生活中真的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人,但是遇到珍重你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用感恩回报他们

回想起这两年,并不觉得自己在学业上,或者能力上有什么太大的收获。

唯一值得让自己骄傲的是留学在外让我真正变得内心强大,不会因为假日孤单寂寞而顾影自怜,不会太重视那些不重要的人对我的看法,不会因为夜不能寐而失声痛苦,不会因为不断被拒绝而丢掉信心,不会为了其他人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

两周靠五包白家粉丝生存

我啊,尝试过两周靠五包白家粉丝生存,早上把料包加水叮一分钟,喝一半;中午把粉丝拿出来,泡好,吃半包,晚上把剩下的半包继续吃掉。

两天后来发现不够吃,改成一天吃半包,调料包也留着,一次半包兑水。真感谢料包盐分多口味重,扎实。再没吃的了就睡觉……

两周后我找了个工,第一次工资5镑多一点,买了最便宜的鸡翅,还有一斤还是两斤土豆,背着土豆走了一个小时,为了省两镑的车费,一边吃鸡翅一边傻high,饿不死了~

还有大白菜,英国巨贵,一颗三、四、五镑的样子,我一个人吃,就取两片叶子,切切切。有朋自远方来,一人三片叶子,切切切有尊贵的客人来,一人四片叶子,切切切。每片叶子我都洗干净,摆好pose,梗是梗叶是叶,跟做工艺品一样。后来同学要来家里蹭饭直接告诉我准备十五片叶子,哦,来五个人,好

回国之后看到爸妈炒白菜,都是半颗半颗来,心疼的不能自已……

最后,不苦啊,真的,毕竟我只是去读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压力,也就是自己发神经想少花点爸妈的钱。而且是很有意思的经历啊,那时候要刷一万步我每次去超市一个来回都能上榜首呢~

虽然我再也不吃方便粉丝了,还有睡地板啊,当然地板上有一层地毯的;打工各种被欺负啊,当然脸厚假装听不懂的。出国之前连银行都没有自己去过的人,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了生存能力,挺好的啊

不用心酸,因为肉没减下来……悲催。

每位留学生都会经历的小事

冰箱里的土豆要坏了,然后就吃了好几天的土豆

在浴室摔了一跤脚上被挂出一道口子流了好多血,一瘸一拐出门去药店买纱布天黑去超市的路上,有个大叔对我喊了声Ching Chong

出国前做的牙没弄好,得了炎症牙龈肿了个脓包,一吃东西就疼,感冒发烧还来着姨妈,在床上饿到不行挣扎起来抓了把麦片

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大家都会经历的小事。

但是上周出成绩,有一篇essay挂掉了。我以为我写的很好呢。

然后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水的大气球被戳开了坐在角落里泣不成声。

这只能算这一年里百分之一吧

作者:楼哲承 / 来源:知乎

美东时间2017年7月28日,韩国室友父母来看望他。

我们早上把家里收拾干净,把院子的BBQ炉子搬出来,我问韩国朋友,我们做什么给叔叔阿姨吃?他乐了乐说,让他们给你做一顿正宗的韩料怎么样。我笑了,好。

中午我开车到机场,当他看到他父母刚从海关走出来,直接跑上前去扔下手里拿着给他父母的水,用力的抱着他父母,把头埋在他父亲怀里。他哭了,他父母哭了,站在后面的我,也流泪了。

心酸?这只能算这一年里百分之一吧。

你看到的只是留学生光鲜亮丽的表面

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真正所经历的

45磅能买一冰箱吐司了

作者:忧郁的菜包 / 来源:知乎

汇率太高,家里条件一般,不敢乱花钱,每一块钱都要计划着花,刚刚去英国的时候汇率1比15,最便宜的吐司要79P一包,最便宜的生菜是一磅两个。

家里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对不起父母。每天下课后都去超市买打折的菜,或是快到保质期打折的罐头,回家吃遇上吐司打折,会买一冰箱,冰冻起来

要吃的时候拿两片出来烤一下下,冰过的吐司烤完特别脆,夹着两片生菜一点番茄酱,特别美味。每次和爸妈视频,爸妈都会说,你要吃好一点,钱不够和爸爸说,爸爸想办法!

我都说:爸爸你放心,我吃的可好了,前天还去吃了牛排呢。挂完视频后继续啃我的生菜三明治。

直到我拿到人生第一次奖学金,第一次在英国吃了牛排,要45英镑,一点都不好吃

突然想着45磅能买一冰箱吐司了,瞬间很心酸。

作者:Joyce格格 / 来源:知乎

无非就是,没读语言课来的时候中国学生已经抱好团了外国学生又融入不进去每天一个人上课做小组作业;好不容易有外国友人拉我入伙去party,雅思听力考了8.5的我却只能听懂30%的内容其余时候都在尬笑,觉得十几年书都白读了;课程难压力大,班级挂科率20%,挂两科就没有学位滚回国。

饭菜不合胃口又没时间自己做,吃了一个多月的pizza;找不到工作,外国人竞争力超级强,小组面试时全程懵逼脸;最难熬的时候给男朋友打电话求安慰,他尼玛不管我,说要帮他弟做作业。

我又点了份pizza,坐在地上边吃边哭一下午;后来分手了,没有时间伤心,边掉眼泪边复习期末考。。。。等等。。

不说了反正再难熬也都熬过来了,来点正能量。

现在我交了一大波新朋友,有中国朋友一起涮火锅,也有外国好基友边喝咖啡边八卦我可以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掌控压力。逐渐走出前男友的阴影,把更多的时间投资给自己。参加了学校的运动队,虽然是唯一的一个亚洲人。。。

但是大家都对我很好很热情,即使我不喝酒还是带我各种趴然后抢着帮我代酒。我觉得当初痛苦的根源是对自己的期待比较高,因为我想要融入,想要做得好,想要找到工作留下来。

说一句非常老套的话,当你的能力还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的时候,你需要更努力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咬紧牙关擦干眼泪挺了下来。现在终于算是有了一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如果你还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请走出去,不要宅,即使听不懂也要去Social。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远渡重洋的求学路,是自己的选择,再心酸都是一种经历,都要坚强成长,给自己满满的正能量,因为你负能量处理的都将作用在你的未来,正能量也是如此。

“向内认知,向外行走。”

有人说:那些晒出来炫耀的只是让你羡慕的,只有独自咽下去的苦逼才是出国带来的刻骨铭心。

他们跟在国内的学生一样,会为成绩而烦恼,为生活小事而烦恼。也跟国内学生一样,他们由不同的群体组成: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霸”,也有自暴自弃心根本不放在学习上的“小学渣”;有在外混得风生水起的“高富帅”,也有每天奔波着打工挣钱吃饭的“穷屌丝”。

唯一跟国内学生不一样的,是他们远离了自己的家庭,远离了自己的父母,独自一人在外生活。

他们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半夜三更赶论文、一个人修理家具……一个人处理这些生活的琐琐碎碎。

每个人的留学生活都是快乐与挫折并存

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留学故事吧~

获取1800集TED演讲视频(提分必备利器)

回顾中国的数字货币投机史,“94事件”毫无疑问是一个分水岭。时间的针脚回到2017年9月4日前,当时有几大信息值得注意:

官方反复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人民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个人购汇的监管收紧,国家严防热钱出逃。ICO市场代投猖獗,各种圈钱项目跑路,大众因为贪婪和无知纷纷卷入其中上当受骗,造成资本火热的假象。2010年到2017年,比特币7年价格翻100万倍,疯狂还在继续,比特币抢尽风头,泡沫越吹越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间的轴轮回拨到2017年9月4日这天,一场风暴来袭,数字货币市场哀鸿遍野。

2017年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出手正式叫停ICO融资。七部门通知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下午3点公告一出,交易所代币价格一路下跌,其中,通过ICO融资发行的代币跌幅最狠,数种代币跌破发行价,最高跌幅超90%。在身家过百万、千万、亿万的故事刺激下,怀着百倍、千倍幻想进去币圈的人,一觉醒来,成为当时最脆弱的人群。

在巨大的风暴下,这群最脆弱的人群反应不一。有人割肉退场;有人按兵不动型,持币装死;也有的人试图抄底型;还有一种人,在ICO大跌的情况下,希望能够退币,尤其是追高进入的投资者。94后,交易所转战海外,很多平台出海,例如火币,币安,OK等。

金牛财经有幸采访了一些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一起回顾那段往事,意义非凡的时光。

金牛财经:94发生时,是否有预兆?

MDT创始人黄何:8月30号左右就有一两家ICO平台先后关掉了,最早关的应该是ICO.info。紧接着9月2号,财新网发了一篇文章,说央行可能会对ICO以及虚拟货币的交易进行严监管,当时有些人信,有些人还不信,抱着侥幸的心理。财新那一篇文章出来的时候,其实七部委的政策还没出台,但是之前联系好排期的那些ICO平台就劝诫我们说,干脆不要做了。

路印协议COO陈晓亮:其实,那会我们刚上交易所,那天一大早起来,我打开手机就收到了一些相应的传闻消息,闻讯后我立即赶到公司,召开了团队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其他项目方的、交易所的等等。

其实当时我们还是蛮惊讶的,这些消息出乎意外,但是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我们发现9月1日之前,项目方的确太多了,感觉这个市场挺混乱的,急需一些监管层面的政策或者措施出台,我们也希望能够出来,最后相关政策确实出来了。

政策出来后,当时我们也挺紧张的,我们说最好不要去踏红线,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就。

盖亚科技CEO杨望舒:我并不觉得特别突然,因为我原来是在A股做投资炒股票,像之前股灾也是因为市场太狂热了一样。94之前整个币圈的状况,包括技术面都是比较狂热,当时也预料到比特币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高位的横盘状态,只是没有预料到这么快就出现政策面的波动,七部委的公告出来后就相当一个政策的炸弹吧。

金牛财经总裁Tommy:我们在94之前就收到消息了,从北京那边来传来的消息,其实我们提前就知道会有这个消息,我们更多的是不愿意相信监管政策会那么快,或者说监管会一刀切下来。

金牛财经: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黄何:当时我们是做了预售的,虽然说我们的公司在海外,但是当时预售也有一部分投资者是国人,所以当时我们做了一件事,首先把中国的所有个人投资人都清退了。

如果是机构投资者,或者海外的机构,我们会跟他们商量,最后机构投资者基本上没有要求要退币。对于中国的个人投资者,那些不愿意退的我们也清退了。

Tommy:94对于我们媒体算是一个晴天霹雳,很多信息我们都不敢报道了,因为监管随时会来,央行关掉了ICO平台、交易所,也有可能会对媒体进行严监管,有一些媒体就停止报道了,甚至都会想着是不是该转型了。

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在9月4日、 9月10日 、9月15日,我们都有发一些相关的文章。比如说9月15日,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深圳有一家交易所,是黄天威的比特时代,它出了一份告白中国市场的说明书,我们第一时间,第一手拿到这一份说明书进行转载,当时记得的数据是在十分钟内阅读量破万。

杨望舒:我身边出现了一波逆势操作,他们在国外的交易所进行搬砖,我那会的话也尝试了一部分,但是没有做的很大。

金牛财经CEO Allen:94其实是行业中比较大的一个事件,算是一个节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可能是团队的责任感吧。

大家并没有因为当时国家的政策,比如明令清退ICO项目,交易所要开始外迁等等,我们团队就因此散失了对投资人负责。我们履行对投资者的责任,进行了一个很大规模的系统化的退出,当时我看到我们一帮90后的这种责任感,令我比较诧异。

金牛财经:94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黄何:94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币价大跌,因为代币它是无国界的,当时中国的币确实比其它国家的还多跌了百分之二十。因为当时中国的交易所只能提,不能再充了,所以大家都拼命的在抛,所以中国的交易所,币价比别人,比海外还要再低。但是对海外的币价,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中国94造成了全世界区块链圈两个月的萧条时间。

Tommy:94造成最大的影响是对币圈,因为币圈是全世界的,比特币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都能够购买,那么在那个时间段内海外受94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币价当时肯定会跌也是理所当然的。

国内的监管对ICO的一刀切促成了国内,乃至整个行业内的人都会把一些币进行抛售,当然他们可能知道越早越好,那么国外的新闻媒体势必会对国内的这个现象进行追踪和报道,然后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黄何:不仅对中国的项目有影响,其实海外有一些很主流的项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刚讲的那个KIK他们发的KIN,这个币当时大家预计也是一个会被秒光的币,但是它是在9月第二还是第三周开投的,开投之前做了KYC,只有做了KYC的用户的合约地址才能去投。

最早他们开始做的时候是有尽调,不让美国人申请KYC,但当时中国人是可以的。开投的时候把中国的白名单也都去掉了,那就等于说中国的资金之前做了KYC进了白名单,但在开投之前都从白名单里去掉了,所以说造成他们是没法投的。

陈晓亮:我们当时算了一下国外大约占了30%-40%,剩余的是国内的,在清退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清退,我们找他清退,他们都很不愿意退,当时我们也很无奈,很多国外的一些个人投资者他们没退。

我觉得还是去年整个行业比较火爆的原因,当时大家投了很多项目,其实这些项目它没有任何应用落地,但是价格就是涨得特别多特别高。当时我们团队也论过,也制定了不少特别理性的方案。

对于这个市场而言,你看一个项目发了白皮书,你去做了一些应用,但是这些应用都没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甚至也超出当时发行时候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那这都是不太理性的。我觉得其实还是资本市场在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项目本身起的作用。

杨望舒:对我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我个人职业生涯有一个转变,也是一个警钟吧。当时就发现很多项目方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的技术实力,也没有一个具体场景的落地,它就也发了很多币出去进行了融资。

从那会看的话还不如说我们一些技术实力比较强,然后有明确落地场景的公司出来,踏踏实实的做一个项目,就有了从传统金融机构迈向到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一个转变。

金牛财经:94一年来链圈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黄何:94之后对整个行业的格局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其实是交易所的格局变化非常大,原本最头部的交易所,因为94的洗牌,有一些还是头部,但是新进的这个老大就变成了币安了,OK、火币算是还保住了它的位置。

但是对海外的一些头部交易所,其实影响非常大。比如说像曾经也算是山寨币的一个,最大的交易所之一Poloniex,那个P网基本上现在已经都没了。

陈晓亮:的确有些变化,我认为经历了像一年的一个事情。首先,对于很多投资者,或者是机构更懂了区块链,看明白了区块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最后还是应该回归价值属性。

我看最近的有一些峰会,我也参与了一些峰会,他们都在讨论价值回归,其实大家意识到了,在区块链行业里面,你真正有价值,你的token才有价值,你的整个生态才有价值。

如果说整个区块链它有好几个维度,第一个大家都能看到它有金融属性的一面;它也有技术运用属性的一面,它有创新的一面;甚至它也有应用的一面。区块链它不能够逃避互联网有的一些应用属性,但它可能在互联网的应用属性上进行完善,所以说要全面的看到这个事情。

今年整个区块链,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大家会发现,有的项目可能当初价格比较好,或者说价格低迷,价格不可能持续的让人去关注。通过玩概念,或者一些社区媒体去推广的,他不能够达到它本身的价值的一些东西。所以回归价值属性就是说,你的产品到底是不是一个区块链的项目,你的产品在区块链项目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很关键。

现在整个行业正好经历一个熊市,我认为一个熊市是非常好的,它能够检验出一个项目是否有价值的一个时间周期,真是好的项目可能经过了熊市慢慢它还会好起来,或者说大家还能会认可它,如果说不太好的项目真的就完全就什么都没有了。

Allen:对于链圈和币圈,大家更不麻木了,在去年94之前,六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行业属于一个爆发期,每天都会有新的项目、新的idea、新的白皮书出现。但是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处于一个非常疯狂的状态,94之后让很多人冷静了下来,也去清理了很多不好的项目,或者说在行业内属于劣币,一些伪区块链的项目。

对于行业来说肯定是有很大的改革,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当然也促进了一些很好很优质的项目的爆发,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并没有因为去年94的状况更加的疯狂,也可以让我自己冷静下来,更好的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然后钻研产品的逻辑,为整个行业做一些不一样的贡献。

杨望舒:我看的技术层面和具体产品落地这块比较多,我觉的从94到现在的话,确实是整个行业的不正之风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很多的项目方确实是按照法规办事。

不仅是中国,包括新加坡、欧洲、瑞士,他们都看到了这个,就是行业痛点和混乱,然后也进行了一定的司法实践,包括有一些小的国家已经开始立法的实践。

所以在这个事情触动以后,确实有很多项目方做的越来越正规,包括从法律层面变得正规,包括融资,具体的场景落地,以及技术开发领域。94之前的话,整个市场充斥了很多鱼龙混杂的项目方,他们进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圈钱,或者是挣钱,其实是没有一个具体的一个长久的业务规划的。

金牛财经:现在如何看待新一轮监管?

陈晓亮:有一个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所有以太的募资的总额,超过了2015年到2017年的总额。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今年 2018年上半年,有太多的项目方,在做募资这样的事情,可能它不是通过公募的形式,它可能是机构投资,但是也会有很多人去参与,这种投资的数量变大,那就意味着整个的行业的需求呢?其实人数还没有增加太多,都被摊派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这么多的项目,是不是这些项目全是好的呢?全是优秀的呢?全是能够有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的呢?其实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就是能够让好的项目方能够逐渐地显露出来,不好的项目可能慢慢沉淀下去,跟互联网一样。

互联网2000年到2005年的时候,被称为互联网泡沫,好多的投资互联网企业都在纷纷倒掉,但是倒掉的也有民间融资,甚至也有些机构,我认为都差不多,任何一个行业它都需要有一个周期性的成长,都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所以国家适当的给予些支持肯定,进行监督和监管,我认为都是有必要的。

金牛财经:现在如何看待区块链的未来?

Allen:信心可能会有一点缺失,但是行业的长远发展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尽管最近的行情会比较差,几乎整个行情都下挫了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它并不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报道追踪的是一个行业性的报道,所以说我们更看好的是区块链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行情。

黄何:可能这一两年内公链的性能上会有质的飞跃,然后逐渐往这种垄断发展,而这些应用项目,这两年内开始会有一些真真正正有意义的项目,会发光发亮的一些项目,真的是落地,因为区块链有这样子的应用,给很多人带来了价值。

金牛财经:如果回到一年前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陈晓亮:这一年让我成长了蛮多,我非常感谢去年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要对我去年94的所做的事情说声谢谢,谢谢我去年可以这么坚持看好区块链行业,而且义无反顾的工作了一年,我要谢谢我去年对我自己的判断,对这个行业的认可。

杨望舒:会对自己说,尽快参与到区块链技术实践中。

黄何:就两件事情,就是说94暴跌没抄底,然后,去年年底没抛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区块链行业在野蛮的生长,在暴利中狂欢,在泡沫中疯狂,梦醒时分,泡沫破裂,一地鸡毛。

比特币,这个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在币圈人眼里是一套可以塑造未来的技术体系;在普通炒币者眼里是一种回报惊人的高风险投机工具;在一些传统经济学家眼里,它的繁荣景象不过是郁金香泡沫的又一次重演。但真正的区块链是一项不可错过的伟大技术,它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考验从业和决策人士的智慧。

政策的清洗,只是想让行业回归理性,回归价值,回归技术,回归区块链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的初衷。

区块链行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告别野蛮,回归理性,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本文首发于“金牛财经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一觉醒来不高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