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施工技术在国内为什么迅速发展?

10个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国排第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文)中第(八)项: 推动建筑工业化中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201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绿色保障房工作,并同时发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明确各地依此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导则》共有八大项,其中强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制定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产业化等技术要点。
还特别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开发模式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预制装配式建筑即集成房屋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也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
2、预制装配式房屋主要分为三大开发模式
l 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
l 轻钢结构
l 预制集装箱房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PC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PC住宅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降低成本、提供住宅功能及性能等诸多优势。
轻钢结构 :
轻钢房屋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抗风抗震性能好保温隔热、隔声等各项指标卓越的特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方针的绿色建筑体系。适用于别墅、多层住宅、度假村等民用建筑及建筑加层、屋顶平改坡等。可预拼装,墙体包括事先安装好的外墙围护、保温和窗户。
预制集装箱房屋:
以集装箱为基本模块,采用制造模式,在工厂内以流水线制造完成各模块的结构建造和内部装修后再运输到工程现场,按不同的用途与功能快速组合成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
三、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现状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明确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号召下,许多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加入其中。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
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二战后多层办事装配式住宅,1970年代东德工业化水平90%。
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
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
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
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在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中,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
日本根据每五年都颁布住宅建设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和性能品质提高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立法来确保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坚持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住宅建设工业化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住宅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木结构占比超过40%。
多高层集合住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PCA技术)。
工厂化水平高,集成装修、保温门窗等。
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地震烈度高,装配式混凝土减震隔震技术。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
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
尚处于初级阶段。
国家、行业及地方主要标准规范已基本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
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需求。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开始,1980年代后成体系。
绝大多数为预制混凝土。
构造体系,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
少量钢结构和木结构。
装配式链接多采用焊接和螺栓链接。
加拿大建筑装配式与美国发展相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探索预制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技术得到大面积普遍应用。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居住建筑,学校、医院、办公等公共建筑,停车库、单层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得到官方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大量应用大型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构建技术,使装配式建筑更充分的发挥其优越性。
类似美国,构件通用性高。
大城市多为装配式混凝土何钢结构。
小镇多为钢或钢—木结构。
6度以下地区,全预制混凝土(含高层)。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宅问题解决较好的国家,其住宅多采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加以建造,其中,住宅政策及装配式住宅发展理念是促使其工业化建造方式得到广泛推广。
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的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
80%的住宅由政府建造,20年快速建设。
组屋项目强制装配化,装配率70%。
大部分为塔式或板式混凝土多高层建筑。
装配式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与组屋建设。
丹麦在1960年制定了工业化的统一标准(丹麦开放系统办法),规定凡是政府投资的住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此办法进行设计和施工,将建造发展到制造产业化。
混凝土结构为主,受法国影响。
强制要求设计模数化。
预制构件产业发达。
结构、门窗、厨卫等构件标准化。
装配式大板结构、箱式模块结构等。
瑞典采用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装配式技术体系,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已逐步纳入瑞典的工业标准。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产品建筑工业化通用体系和专用体系发展,政府鼓励只要使用按照国家标准协会的建筑标准制造的结构部件来建造建筑产品,就能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装配式木结构产业链及其完整和发达。
发展历史上百年,涵盖低层、多层、甚至高层。
90%的房屋为木结构建筑。
5、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好的城市
沈阳:标准配套齐全,引进的技术论证严谨,结构类型品种较多,构件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完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等9部省级和市级地方技术标准。
北京、上海:有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做保证,标准配套基本齐全,部分装配的剪力墙结构的技术成熟。北京出台了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11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上海已出台5项且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
深圳:工作开展的较早,面积较多,构件质量高,编制了产业化住宅模数协调等11项标准和规范。
江苏:结构体系品种齐全,部品的工业化工作同时开展。
合肥:最近政府推动力度较大。
四、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现状
1、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及局部修订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建筑物的性能标准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性能试验 在集中荷载下的工况 GB/T
预应力混凝土肋形屋面板 GB/T
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 GB/T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GB/T
乡村建设用混凝土圆孔板和配套构件 GB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 GB/T
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 GB/T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GB/T
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GB/T
钢筋混凝土大板间有连接筋并用混凝土浇灌的键槽式竖向接缝 实验室力学试验 平面内切向荷载的影响 GB/T
承重墙与混凝土楼板间的水平接缝 实验室力学试验 由楼板传来的垂直荷载和弯矩的影响 GB/T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 GB/T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 GB/T
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 GB/T
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 GB/T
住宅部品术语 GB/T
2、现行行业标准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2012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2012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JGJ/T197-2010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
行业产品标准《住宅轻钢装配式构件》JG/T182-2008,
行业产品标准《住宅内用成品楼梯》JG/T405-2013
行业产品标准《住宅整体卫浴间》JG/T183-2011
行业产品标准《住宅整体厨房》JG/T184-2011
行业产品标准《活动厕所》CJ/T378-2011
五、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体系仍不完备。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大多采用底部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处理,其他技术体系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二是,装配式结构基础性研究不足。国内装配式剪力墙,钢筋竖向连接、夹心墙板连接件两个核心应用技术仍不完善。作为主流的装配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机械连接形式应用,但在接头受力机理与性能指标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对三种材料(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共同作用考虑不周全。夹心墙板连接件是保证“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板内外层共同受力的关键配件。连接件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夹心墙板在重力、风力、地震力、温度等作用下传来的复杂受力,且长期老化、热涨收缩等性能要求很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是,标准规范支撑不够。标准规范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其重要性已被全行业所认同。由于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与足够的工程实践,使得很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完善。
顾泰昌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专家组工作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专业:1.建筑制品与结构构件、配件的标准管理及编制; 2.建筑幕墙有关标准的编制; 3.相关建筑结构标准设计的编制工作; 4.相关建筑结构手册的编制工作; 5.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工作。专长:建筑结构、建筑幕墙、建筑制品与构配件的标准管理和编制。
作者:顾泰昌
来源: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浅谈建筑业趋势之装配式建筑-筑龙博客
头条号一建双雕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测量&建筑节能技术
浅谈建筑业趋势之装配式建筑
概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先在工厂里按图纸要求制作好的构配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国内装配式发展历程: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至六十年代开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美、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因此我们国内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也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相应建筑体系。到八十年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但由于我国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物理性能和功能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直至九十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乎取代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技术限制在现代土建中已很少能见到,也只有在市政、桥梁工程领域中应用较多。国外装配式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日、新加坡等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产业,把预制装配式建筑延伸到极限,装配式建筑已经发展地相当广泛。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不断的进化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任何类型的建筑。现浇建筑体系与装配式建筑体系对比:装配式建筑体系优、缺特性分析:⑴设计丰富,设计与施工完美结合:目前建筑市场是先做好框架再由老百姓进行选择,但成交后后续还得继续二次设计和施工,费时费力还会造成大量的二次建筑垃圾,此种建筑体系可以设计中加入用户元素,设计多样化,减少后续施工带来的不便;⑵节能效果大大增强:在外墙板的两面混凝土中间夹挤塑板,并在地面上进行生产制作,其便利性和保温性能较传统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性能更好,同时解决了传统建筑因为做了外保温而带来的外墙面砖脱落现象;⑶建造工厂化:装配式彻底改变建筑业的施工生产方式,大部份工作从室外移至室内,从业人员进入工厂化管理,把大量机械化运作渗透进建筑生产,也可整合地板、外墙等装饰性材料,可真正进入蓝领工作化。⑷节省模板材料:装配式使用叠合板做楼板底模,外挂板作剪力墙的一侧模板,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模板;⑸工期分析:预制件在工厂进行生产的同时,现场做建筑物的基础工程,两者同时施工,并且现场去除了砌筑和抹灰工序,减少了大量水泥砂料的人工,并缩短工期;⑹要求精确放测量:在工厂化生产中,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固定精确,因此对现场放线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非常高,特别是预留孔洞位置,否则会增加重复作业;⑺板底有缝隙,拼接时会有缝隙,勾缝后易脱落:预制板基本上是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板,在两块板之间所形成正八字形的板缝,因此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脱落伤人的现象,因此此等缝隙应高度重视;⑻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厚度可达到120-140mm,超传统建筑板厚;外墙外挂板与剪力墙连接,使外墙厚度有所增加,从而导致造价增加;⑼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浇建筑作业有外脚手架,工人习惯在外架上施工,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并无外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建筑工人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有时可能不自觉的发生一些违规作业,从而导致安全隐患。⑽设计部门、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定额编制以及定额技术标准对于目前的建筑市场来说都还未跟进,相关的人才并没有到位。展望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发展趋势,我们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正处在向工业化发达国家学习的初期阶段,设计、施工、生产、标准、运输、安装各环节的技术是推广中面临的前提性问题,特别是目前建筑院校对新型装配式建筑课程应推广学习,可为我们国家提供后续技术力量和人才。由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才三十余年,我们一直在现浇体系上单一型体系建设,并未投入人力、物力在装配式上进行学习和研究,只有极少数企业在装配式建筑上耕耘,但没有大范围推广,还未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建筑工业化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上也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推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原有的建筑体系很难适合于快速经济发展轨道,也不能很好的适合于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不能很好的满足于客户的需求,因此装配式建筑体系国家已开始大量政策引导和推广,但我们的路还很长相关的产业链还在整合阶段,因此往后几年整个建筑市场必会是出现现浇与装配式并行的路线,好与不好就由市场来决定,在这新兴行业我们都在同起跑点上,也因此有相当的行业和企业要进行彻底转型,施工从业人员结构需要整合,只要我们知道趋势只要敢想敢做建筑业依旧是蓝天。
czywql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装配式建筑快速推广,钢结构行业进入发展井喷期_第一财经
装配式建筑快速推广,钢结构行业进入发展井喷期
第一财经王世峰 12:09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传统混凝土建筑正有被装配式建筑逐渐替代的趋势,而钢结构行业借此东风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近日,工信部发布钢铁业&十三五&规划&&《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年)》(下称&规划&),重点突出了&去产能、创新、绿色建筑、转型、结构调整&等热词。规划提出了钢结构用钢比例的导向型目标,由目前占建筑用钢10%提高到25%以上,要求加快推动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
中国目前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城镇化到2020年到达顶峰之前和工业化进程中,上述两个主要领域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目前中国钢结构的住宅虽受制于钢铁和水泥价格比提升、消费习惯和建筑设计体系制约,但亦有趋势性向好、渐进式向好。由于我国钢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提高,我国建筑技术的政策导向逐渐由多年前的限制钢结构使用转变为发展、推广钢结构的应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钢结构建筑化解钢铁去产能困局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推动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快速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且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建筑业转型升级大潮的涌动中,钢结构迎来发展的&春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个省份出台政策要在钢结构上下大力气。
其中&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力争新建公共建筑选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20%以上,不断提高城乡住宅建设中钢结构使用比例。作为重要的产钢大省,山西也正积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行业的去产能。近日山西省住建厅也发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升建筑节能水平,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5%,绿色建筑推广比例50%,绿色建材推广比例40%与全国规划水平保持一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综合部副主任李拥军近日表示,目前,中国的用钢结构正在发生缓慢变化,希望大家能抢占钢材应用及流通模式变革的先机。
杭萧钢构(600477.SH)副总裁兼董秘陈瑞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虽然钢结构住宅发展较快,但是改变既往的生产、生活习惯却并非易事,目前国内真正的钢结构住宅比例还很小,不到整个建筑业的1%。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房屋建筑占比则为20~50%,钢结构桥梁占比为30~40%。
但巨大的市场空白同样为钢结构企业的发展预留了大量上升空间,李拥军在年钢铁市场走势专题讲座上现场举例,中国每新增1亿平米钢结构建筑,将拉动钢铁消费约700万吨。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每年各类房屋竣工面积超过35亿平方米,如每年有20%的建筑面积采用钢结构(即钢结构建筑房屋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保守估算将拉动近3400万吨的钢材需求,有效拉动钢铁行业去库存,从需求端推进着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
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钢铁去产能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而从记者调查发现,通过需求端的提升来降低钢铁库存压力,同样也符合去产能的内涵。
杭萧钢构探索新模式,打破行业禁区
近年来,绿色建筑确实迎来了政策与需求&井喷&时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钢结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而杭萧钢构集团董事长单银木也对记者表示,&钢铁行业和钢结构两者关系可以用&一拍即合&来形容。钢结构建筑拥有钢材回收率高达90%的优势,一旦能大量建造,钢结构建筑将成为&钢材储存仓库&。因此作为绿色建筑,特别是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代表的钢结构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及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率先搭上政策的快车,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今年9月以来,战略合作成果尤为显著,月均4-5家的签约成果进一步诠释了杭萧钢构在钢结构领域的领先地位。
虽然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钢构企业正在支撑着快速发展的中国钢结构建筑市场,不过记者走访调研后发现,国内钢结构的技术和发展水平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仍有距离,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钢结构生产第一大国,相关统计数据却显示,钢结构用钢量仅占我国钢产量的5%-6%。
杭萧钢构副总裁王爱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钢结构企业打开了巨大的政策发展空间,而杭萧钢构借助&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打通了建筑全产业链,上游的钢铁、冶金等企业和下游的房地产、建筑等企业都从中受益并有所作为,如西部矿业、武汉钢铁以及陕西韩建等,从而在中国钢结构行业领域抢得了发展的先机。
但是仅靠杭萧钢构一家企业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不管是从技术还是资金层面来看都十分困难,&因此杭萧钢构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扶持当地的房地产、施工和钢构企业,把基地建在当地,输出技术和品牌。来把钢结构的市场做大。&王爱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截止目前,杭萧钢构已与37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布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实现了钢结构项目&遍地开花&。&通过代理商抱团模式进一步打破行业合作禁区、障区,也为企业走出去扫除障碍,积蓄了强劲内力&,集团董秘陈瑞补充道。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王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