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中国人的“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又具体是指什么

什么样的中国人才有文化自信力
看一篇采访产后赵薇的文章,记者的各类问题中有一个是:“能谈谈为什么西方肥胖的黑人女性都充满自信,从容不迫,我们中国女人却总要减肥呢?”
这点儿低的,气得笔者扑哧就乐了:肥胖的黑人女性都从容不迫?君不见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类瘦身广告?君不见美国电视剧肥胖女性纷纷充当喜剧配角儿?
再一看杂志封面,ELLE,果然是娱乐杂志啊。
这种以臆想当陈述的“请君入瓮”类问题实在是有趣,就好像说“能谈谈为什么你偷了钱没埋起来么?”听者都绞尽心思琢磨到底为啥去了,压根不会想到这人可是冤枉的啊。
西方这般,西方那般,西方真的这般那般了么?各种误导充斥了我们的媒体,为民众构建了一个想像中的西方,不信?
请看以下媒体的造句——
“中国房价之高,已经赶超美国”这种论调频繁见诸各色报刊——是,拿着北京上海这种“super city”去跟美国的大玉米地——美国的新疆比房价,那水准是差不多了啊!拿纽约和内蒙比房价,笔者也觉得内蒙老好老便宜了!
“西方母亲生下孩子第二天都会让孩子摸摸水,孩子虽然看不到,但感觉得到。”《家居》杂志——这些年见了几十个妈妈,没一个生了孩子第二天精神地带孩子去玩水儿的!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当今世界,联系紧密,国人同西方有了更多接触,差异导致比较,比较了两秒钟从此终身崇洋的国人一抓一大把——其中与西方并无接触,却由此类媒体处道听途说,自以为了解了“西方”,认了伪爹伪娘,就此投靠的亦不在少数。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近年来中国崛起,“中国威胁”,但国人为何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不升反降毫无信心呢?什么样的中国人才有文化自信力呢?
显然,不是国力提升了,开开世博,建建鸟窝,国人出去哗哗买点LV,Chanel之类,就都自信了。
自信力,不是买来的,也是买不来的。
任何社会现象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只知今朝不知史,只看表面不看源,就难免做孙子。而想看到源头和历史,必须好好学习深入钻研。保持冷静态度,发扬理性精神,才是正解。
社会现象,从吃喝用度到社会价值认同等各个方面,都有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先别急着认伪爹伪娘,想想背后道道吧。
其一,吃。
中国人在外最常被人诟病的莫过于去个馆子吃饭太热闹,西方人餐馆文化偏于安静。
某些孙子心态的国人出门一看,恨不能立刻跪下:哎呦妈呀,人咋这文明呢?咱咋吃个面还能出声呢?不行啊!
就算一点没有科学的精神去考察一番历史社会根源,看看最表面的情况吧,西方人一吃饭那是刀叉盘碟一齐上啊,生生要在盘子上咯吱咯吱切肉切土豆啊,声音难道还不够大么?
东亚国家一双筷子动静能跟人家比么?
再考察一下东方的传统,历史上日本人吃碗拉面,正规程序如下:一端详审视,二夹起猪肉片,咀嚼之后开始吃面,喝汤吃面以发出呼噜声为礼貌性标志对厨师高超厨艺的赞扬。
再看看吃饭到底是吃什么。国人聚集一堂吃饭,家庭聚餐社会聚餐信息交流性质远远胜于西方,不仅仅是吃饭满足食欲,更是通过家庭和社会纽带交换信息的场合。吃饭的社会性功能不一样,自然氛围也不一样。
其二,抹布。
西方家庭一般没有抹布拖布,用一卷卷的纸毛巾和需要续买湿巾的湿巾拖布,又有些国人一看,孙子心态“腾”就上来了:哎呦妈呀,难怪人家这么整齐呢?用了就扔,根本见不到嘛!回家立刻扔了抹布拖布,再愤书一段国外如何如何先进。
考察一下:纸毛巾,湿巾拖布原料都是树木,需要续买的湿巾还有多种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二者长期大量使用,产生的浪费是巨大的——绝对是既不可持续,又不环保的资源利用方式。
反之,抹布拖布可持续又环保。
有这么值得引以为耻么?
吃穿用度之外,再来看看社会问题。
国人到西方世界初看,通常会认为西方世界表面总是有序公平的——与国内表面的关系网络形成鲜明对比。
于是又开始诟病国人素质问题,痛心疾首道:国内怎么这么不公平呢?
国内关系网络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是。
但这和西方世界是否真正公平是两个问题。
西方真的不靠关系?凡是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人对此推论不是嗤之以鼻便会哈哈大笑。
先看上学。常春藤学校招生都有“legacy admission”,譬如耶鲁有40%的名额先是录取校友的孩子。进了这些昂贵的私立学校通常都有兄弟会,姐妹会,为什么要加入?因为会里这些人脉都是对个人将来至关重要的,怎么加入?兄弟姐妹会前辈的影响是巨大的。什么样的人加入?表面上任何学生都可以。实际呢?笔者曾经教过的学生描述他们的兄弟会暑期活动是租游艇去佛罗里达玩儿,圣诞活动是租花花公子集团的场地和兔女郎party。这些高昂的费用都是算在兄弟们头上的,不是这个圈儿的学生即使偶尔能加入,真能呆下去么?都是私校的常春藤实质不过是美国权贵阶层巩固其阶层统治的制度。
无数长期的西方社会调查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过去的30年里,西方世界的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而最关键原因便是富者的network不断吸收更多富者,更加吸金,而穷者的network却越来越下沉和狭隘。
关系之重要就连中小学也不例外。笔者某女友身为私校高中老师,经常讲述学校给予某学生警告,但其学生父母与校方董事会某人相识,一番活动之后校方取消警告之类的趣闻轶事。
再看找工作,投投简历是否能找到工作?能。和认识人相比,哪个效果更好?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出来。
笔者多年耳濡目染硅谷公司的招人经历可为佐证。这些美国公司招工招谁呢?招创立人的同学,同学的朋友——这是硅谷最普及的模式,笔者一朋友自2007年创立公司,至今此公司以及和合作的两公司还没有过看简历招人的例子。也曾有某公司创始人在一次聚会中对笔者直言,公司最重要岗位的招人要求,实际上是私下里先确定了要谁,然后为那个人量身打造的所谓“要求”。
事实上,从上学到工作,美国普及的推荐制度,不过就是制度化了的关系网络。
又有人说了:“西方如何如何真实自我,从不攀比。”然后愤而诟病攀比是国人的劣根性云云。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攀比既然是社会现象,自然有各种地理历史社会原因。第一,西方人口密度低的聚居方式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联系相对松散,通俗点说,你出门见到人的机率都小了很多,你可攀比的机会自然少了很多。人归根结底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反馈来纠正自身行为。社会反馈少了,自然纠正就少。
在中国社会,人口密度高,互动大,人们受到别人的关注度更高,反馈更多,自然对周围的预期更在意。
请不要忘记,国民性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第二, 当人们反复听到一个貌似笃定的陈述句的命题时,是不经常去质疑陈述的事实本身的——西方人真的不攀比么?
记得某次曾近和一个年逾五十的美国人谈起中国人经常说美国人不互相攀比,他听了哈哈大笑,随口举例:“是么?我有四个孩子,从上高中到小学都有,学生家长聊的都是你孩子哪门考了多少分,他家考了多少分;我们这个暑假去斐济度假了,他家没有之类。”然后语重心长:“任何社会,只要你扎了根,社会关系越多,越发现实际大家都一样,美国人,中国人,大家都会攀比,随时在比。”
社会现象无所不包,再说说影视文化。
《盗梦空间》的横空出世,可以预见地地再次掀起了不少国人对美国的新一轮“认伪爹伪娘”活动:“哇,看人家美国人的想象力啊!”
“哇,看看人美国的电影都拍成这样了,国产电影什么样?!”
“美国文化是全球领先的!中国文化太落后了!”
“中国人就是没有想像力,没有创新精神!”
个个声色俱厉,恨不能把国人脑袋都拧下来,把“美国思维”装进去,再安放回脖子上才好。
让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的影视文化背后的社会土壤吧。
笔者的先生生于美国长于美国,大学学习中文,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
于是笔者两年前隆重推介《奋斗》辅助其中文学习。那是他第一次看中国电视剧,看了一会儿,非常不解地按暂停发问:“我发现,这个电视演的就和你们实际生活一样啊,为什么中国人愿意看这种跟生活一样的呢?要是拍这种剧,美国肯定没市场,因为美国人生活本身就这么无聊了,上班下班,没什么意思,再拍这样的剧肯定没人看。”
——确实,在生活节奏缓慢,变化甚少的社会氛围下,美国人朝九晚五,下班回家,没有多少跌宕故事。
美剧如《绝望的主妇》即使表面打着写实的旗号,诸多情变凶杀,华服豪宅——都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美国影视,唯有与生活差异越大,才越有市场。
而中国人热爱写实的电视剧电影,越与生活接近,越有共鸣,越爱看。说到底,写实的影视文化的诞生也是市场需要。
既然二者两种影视文化都是市场催生的产物,在某些国人眼里,为什么写实主义就这么值得诟病?反映想象力的就那么高贵呢?
又有人说了,“大家都这么喜欢现实主义作品,这和中国人没有创新精神直接挂钩!”
中国人有没有创新力,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答案,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也不试图对此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回答,在此试图讨论的是关于创新精神本身的问题。
创新精神好不好?好。——那是不是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那么可恶?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那么高贵呢?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文化从根上不是一个“特立独行,力图不同”的文化,我们看看老庄,就能很快发现中国根儿上的东西——“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说到底,怎么活下来才是根本——这是一种以最终结果论英雄的实用主义文化。这恐怕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包容别的文化,在四大文明中成为唯一一个五千年延续不断保存下来的文明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中国人看求新求异这事而本身价值很小,除非求新求异可以达到长生不灭,世代兴旺的目标。这种价值取向达尔文老人家也会同意,他说的可不是“新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以老为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活得久了,才有悟道的可能。
而美国的历史决定了美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恰恰相反,是一个青年文化,大量媒体信息宣扬的是青春,求异,试错,不论结果的主旋律。
在当代的国际竞争中,民族和国家是否需要创新?自然。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家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西方的很多学者纷纷指出,正是中国在制度架构和具体实践方面的创新把中国带上了“崛起”之路。
影视文化的创意固然值得赞赏,但究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虚心学习的精神要有,妄自菲薄则不可取。
最后看看教育。蔡美儿一篇《为什么中国妈妈是世界一流的》横空出世,让东西方从教育界专家到平民百姓都打了鸡血般兴奋。《虎妈的战歌》销量大好,也引来国内“虎妈好还是羊妈好”的激烈论战。
正方高声疾呼东方教育太严格,压抑孩子个性摧残孩子身心,虎妈做法不可取,要以满口赞赏把孩子一路当成小超人赞大的“西方鼓励教育”为新的战略方针。
反方寸步不让,拿出虎妈女儿的成功之处,例举严格教育的好处,做足了虎妈后备军的架势。
笔者坐观双方旷日持久的论战,情节跌宕,大有看头。
这其中被默认继而被忽视的问题是,“西方教育”被等同为“鼓励教育”,真的就是“鼓励教育”么?
笔者幻想如果把一位正方辩手送回五十年代的美国,他可能吃惊得地嘴巴都合不上——因为这对当时的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可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会夫妻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做了错事,该好好揍一顿屁股了!”
“不打孩子,怎么能教育好他?”
“小孩子知道什么?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做对他未来最好的选择!”
云云云云。
我们研究一下历史会发现,“鼓励教育”8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盛,与当时美国压倒苏联,国力一时达到顶峰,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增多直接相关——80年代父母开始大肆宣扬“只要做你自己就好”“孩子开心最重要” ——为什么?因为终于远离了30年代的大衰退和40-50年代的二战,60-80年代的共产主义威胁,社会压力陡然减轻,工作机会陡然增加,开心最重要?那是因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有“孩子不出色找不到工作会养活不了他自己”的担心。
“鼓励教育”有多成功呢?80年代出生的美国孩子,大多数都是一路受到“鼓励教育”成长起来的,现在已进入20多岁,为人夫妇为人父母,他们怎么看待教育?现实是,金融危机之后社会工作机会骤减,他们经常谈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总说我是独特的,从来不说我很平凡,大学毕业以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不是,我就是非常普通一个人——非常失落。”
笔者的小姑子即为较典型的例子。小姑子心地善良,年方24,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从来没有男友,现注册了网上相亲网站,希望找到另一半。某天,她突然找笔者倾诉:“我今天发现一个网站,大家都是糖尿病病人,在这个网站讨论和讲述是否应该在相亲时候告诉对方自己有糖尿病,什么时候告诉,对方介意与否之类。我看了特惊奇,因为从小爸妈都跟我说我跟别人一样,别人能做什么我都能做,我从来都没想过有糖尿病是个问题,还用考虑相亲要不要告诉对方之类?我看还有因此分手的——这太让人吃惊了!”
——确实,笔者有幸曾与这位小姑子同住半年,她是每日必吃蛋糕冰激凌——父母从来都说她和别人都一样嘛!为什么别人能吃冰激凌她不行?再增加点胰岛素量就是了。父母一点没改变“你独特,因此将来肯定有人欣赏你爱你”的鼓励套路,现在与现实撞车,怎能不让她吃惊?
亚洲社会从来人口密集竞争激烈,大部分家长要孩子认清现实顺应大势,走好正规的那条路以保证基本的就业和更上层的问题,本就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现在大国崛起,大部分家庭有比从前更充足的资源养育孩子,这与美国80年代的国情有极大相似之处,这才是“鼓励教育”大行其道的社会土壤。
看清了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我们就会明白,家长用何种方式要如何养育孩子,这个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长大后的世界形势的判断。世界形势和社会氛围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万灵仙丹。鼓励教育虽然有优点,但也不乏可商榷之处。冷静思考,理性抉择才是可取的。
以上一番探讨之后,回到文化自信力的问题,水到渠成的结论便是:文化自信力源自个人的阅历、学识和理性。
归根结底文化是个人的集合,文化自信力是个人自信力的汇总和折射。一个人走过四方见多识广,读万卷书知史知今,能思能辩有条不紊,就很难盲目迷信任何一种价值观和社会体制。
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们在不一样的地方成长,我们有的只是不同;我们的祖国家乡,有的也只是不同。差异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更优越和高级。
不同文化有各自的来龙去脉,各自的优劣强弱。一个人越知己知彼,越容易心平气和地做自己,自尊自信,取长补短。一个民族知己知彼,对世界了解越多,对自身了解越多,才可能真正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 & ――与蔡定创先生探讨& & 俗语云:演员水平再高,也没看戏的高明。观众虽然是门外汉,却会挑毛病。蔡先生写了很多好文章,功不可没。但近日写的《民族思维特质批判》,虽有国励民之心,难免崇洋媚外之效。& & 一、不要妄自菲薄& & 首先,标题就欠妥。民族者,自然指中华民族,思维特质,自然是思维方式及其产品即中国主体文化的本质特征,批判不是分析,批判是否定。一个历史攸久的大国民族,其文化就这样低劣需要全部否定吗?文中十分强调逻辑,强调辨证思维,而辨证法的核心,就是一分为二。对中国文化一分为二,对西方文化也要一分为二。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路。迷信西方,妄自菲薄,不是正确态度。& & 当然,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从鸦片战争那时起,我们就向西方学习,学文化,学科技,学制度,恭恭敬敬的学,老老实实的学。可是,先生不是好先生,处心极虑的欺负学生,至今而不殆。改开以后,有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现代蒋干,被西方人骗了,又使劲的骗兄弟姐妹,有人甚至投敌叛国,充当亡我者的病毒木马。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 文章认为,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不是西方人的抽象思维,导致了,1.自年一百年中,680个诺贝尔获奖者,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仅莫言1名。2.古希腊出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世界级大哲学家,中国却没有;西方还出了爱因斯坦、马克思等这样改变人类命运的伟人,中国也没有。所以,中华民族思维特质必须批判。& & 先生的思路未免太片面太粗暴了。& & 不能单凭有几个获奖者论成败,没考第一的学生未必不是好学生。诺奖虽然是世界奖,但西方人掌控评定权,评定标准和评选对象未必正确全面。不扯它国,就说莫言,是不是中国一百年里独一无二最好的?那么多仁人志士文豪大家,没一个能比上他的?我看未必。恐怕莫言自己也不会这样想。至于有建树的哲学大家,中国的老子、孔子、毛泽东等,其思想境界之高,对人类的贡献之大,绝不比西方诸家逊色。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批判意象思维,反对例比、联想,而先生自己恰恰利用个别人个别事类比之,以偏概全否定中国文化。岂不是自相矛盾?!& & 二,没有直观,抽象何来?& & 先生说:“发明象形文字的中国人意象思维能力,中华文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即使古代哲学思想,也多采用意象思维的方式表述,而始终没有严格哲学抽象概念产生。”至今“仍然是在化意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甚至也被学校教育所扼杀。”& & ――这段话显示了两个意思:1.中国人意象思维能力强,意象思维创造了中华文明;2.但意象思维没有西方的抽象思维科学,所以中国“始终没有严格哲学抽象概念产生。”& & 那么,什么是意象思维?什么是抽象思维?先生说,“意象思维即直观。”“是依椐相似性、联想、比喻、类比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抽象思维首先是对事物进行本质的抽象,表现在先对概念进行的定义,然后严格依椐定义的概念运用逻辑进行推理。意象思维认识的只是事物的浅表层,抽象思维认识的是事物深层次的本质。”& & ――对两个思维之定义是对的,但不如毛泽东讲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或者说“感性认知、理性思维”准确易懂。但否定直观,或者把两种思维割裂、对立起来,就不对了。存在决定意识,没有直观,概念从何而来?如何定义如何推理?无视树木,何以见森林?不见星月,何以察宇宙?直观与抽象,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缺一不可。五千年来,中国人如果只会直观,不会思考,何以创造了中华文明?而恰恰是西方有些所谓圣者大师,无视事实,任意抽象,才产生了神学、唯心主义等反科学。不仅如此,按着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抽象思维之后,还必须经过实践捡验,才可能成为真理。当今世界矛盾重重,危机四伏,人类面临自我毁灭的深Y,应该再加一条:造福于人类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为全人类健康长寿奋力疾呼的理论家才是合格的理论家。创造研制核武器的人,其理论和实践越成功越反动,罪恶越大!先生特别强调抽象,轻视甚至否定直观,不讲实践,不看效果,这是不负责任,更不是完整的思维方式。& & 第三,贵族哲学和大众哲学& &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贵族哲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大众哲学。不要迷信权威,更不要迷信自己。真理不是任何人头脑中固有的,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真理来自真话。事实出真理,实践捡验真理。从大量的普遍的反复发生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道理,才是真理。& & 但是,自奴隶社会人类分裂成两大对抗阶级以来,不同的文人在为不同的阶级说话。一个显著的特点,不是脑袋决定屁股,而是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哪个阶级怀里,就为哪个阶级著书立说。广大劳动人民一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文化浅,他们需要大众哲学。削阶级垄断文化,需要贵族哲学,用以抬高自己,忽攸民众,加强统治。& & 贵族哲学有三大特点:一是欺骗,例如上帝造世、天命论、伪科学之类;二是诡辨,混淆概念把是和非搅在一起,拿是证明非,用非否定是。例如把个人财物跟私有制相混淆,拿私有财产的必要性,证明私有制的合理性。再如,把利己和利他相对立,否定个人对群体的依赖关系,推出人性自私争夺合理论。三是故弄玄虚。有些行家里手,把文章写得高深莫测,让人看了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虽无害人之心,却有淙酥АN鞣接姓糯竺簧矫凰换徊菀裁蝗耍皇呛旌诘妊丈T乱抹,即没意境,更没美感,却被捧上了天,拍卖二亿美元!椐说是抽象派画的抽象画,一般人不会欣赏。这种现象的产生,恐怕与西方人过度偏爱抽象思维不无关系。& & 直观(感性认识)是基础,抽象(理性认识)是楼房。基础越坚实宽大,盖起的房子越高大漂亮,没有基础,房子就盖不起来。顶多胡说一气欺世盗名而己。中国历来重视直观,因为中国人讲眼见为实,实事求是,这不是缺陷,不等于思想浅薄。善于用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表达哲理,是我们的强项。许多成语如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掩耳盗铃等等,通俗易懂,无不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毛泽东用实践论矛盾论阐释唯物主义辨证法,深入浅出,人人好懂,这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很大贡献。说中国人抽象思维不如西方,应该说的确不会抽象画派那样的抽象,我们不赞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抽象,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真思考过程,绝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意造。在抽象过程中,是离不开比较和联想的。& & 第四,中西文化,谁能体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 蔡先生叹息: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没有严格哲学抽象概念产生。这不假,中国总是从事实中抽象出哲学概念进行推理,而不是从哲学概念出发进行抽象。例如中国历法,就是先人们经过反复观察日出日落月园月缺,草木发芽开花结果,才判断推理出年月日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的。大哲学家老子,更是长期观察研究分析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才抽象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这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也是最高境界,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孔子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张,也不是哲学的抽象,而是抽象的哲学,是他广览博识,认真研究了原始公社的历史资料抽象出的正确结论。老孔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根椐,不如此,人类就会短命,更是解决当今世界生态危机互相残杀的最佳方案,不如此,人类就要灭亡。而毛泽东,集老孔和马列主义于一身,是任何其他思想家政治家难以并肩的。毛泽东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哲学。生命资源共存亡。争夺浪费资源,争夺破坏环境,争夺摧生犯罪,争夺导致战争,人类不在共荣中长寿,必在争夺中灭亡。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才能体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才能构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佳模式。& & 西方文化,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比我们强。自然规律是铁定的,绝对不受人的意志所干扰,科学家可以假设,先下定义,而后利用排除法在实验中去伪存真逐渐接近本质。有些科学实验经过数百次上千次才成功,就是明证。社会研究却不同,利益决定思路,可以道法自然,也可以道反自然。剥削阶级、霸权主义者的奴才文人,擅长学术造假欺骗世界。& & 造假大家是亚当。斯密,他从“人性天生自私”这个伪概念出发,抽象出一只看不见的手。本来人有两只手,一只为私,一只为公,对立统一,个人奉献群体,群体养育个人,权利与义务和谐统一,保证人类兴旺发达,生生不息。亚当又臆造了一只手,两手发力挤掉了为公的手,天下唯私,大偷、大抢、大骗、大贪。在此基础上,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又力推导演了“大蛋糕发展理念、GDP评价体系、全球一体化竞争格局”,这本是大悖论,大反动,却能满足剥削和霸权者的逐利需要,那些被压迫人、被压迫国家,也梦想成为压迫者,于是乎,资本竞争优胜劣汰规则成为世界性的权威理论,焚香叩拜者甚众。& & 革命导师马克思,写出了光辉巨著“资本论”,指出了消除压迫削实现全人类共同幸福的路线图。但当时他手中没有原始公社的社会资料,只根椐奴、封、资私有制社会进行抽象,就提出了全人类社会发展总规律。立论根椐的片面,必然导致结论错误。他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爆发。这三论即背离了他创立的辨证唯物主义,也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人类社会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依赖大自然而存在但不等同于大自然,忽视了一般和特殊的区别,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健。人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是人类主观活动的结果。是人创造并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决定社会制度从而决定人类命运。总爆发革命论即不合情也不合理。要不是列宁和毛泽东在实践中加以纠正,社会主义革命永远都不可能发生。马克思指出了人类解放的目标和方法,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但他又制定了条条框框,在革命高潮中束缚了群众手脚,在革命低潮时,给了复辟势力尚方宝剑。自我否定,马克思的满腔热血付诸东流。真是可悲可叹!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2楼在中国人社会,我认为最要留意的是官府思维,2003年中国和香港发生非典(沙士)疫情,这是全新的疫情,需要政府和专家收集疫情的情况、治疗的实践,通过逻辑推理找出指导理论。
香港的官员都是大学毕业生,是使用美国和英国教材,英文和英语教授,有了什么西方的高度抽象思维吗?没有,搞得一团糟,死人很多,因治疗致残的不少。对河的深圳没有疫情,却把疫情责任全部推到深圳。
事后香港政府出版精美大书籍,吹嘘抗疫的伟大胜利。支持[0]反对[1]
11楼纠缠于中国“意象思维的直观、浅薄层次”,西方“高度抽象思维方法”是没有用的。毛泽东思想是浅薄层次吗?和毛泽东同期,西方有哪一个思想家能够和毛泽东相比?
蔡定创推崇备至的爱因斯坦,1905年发现光电效应(使他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光量子理论和狭义相对论,1915年发表涉及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但就此画上句号,在接着的40年中,爱因斯坦是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但爱因斯坦的失败没有使西方物理学家止步,仍然是前仆后继,想建立包罗万有的统一场论。
现在呢,2008年美国金融坍塌,后来还是年年美国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仍然是一筹莫展,说什么西方高度抽象思维,简直是开玩笑。支持[2]反对[3]
9楼&&&&文化属于人类精神范畴。它必定要受到人们所处时代现实生活和人们自身历史左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下,现代人类早已将中西文化鸿沟摸平,只剩下自己民族曾经的历史可供瞻仰怀念。“救死扶伤”已被金钱绑架,“扶危助困”已成为“落井下石”等等,都用大量事实说明人们的物质生活决定着人们的文化。
&&&&“抽象”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它与文化同属于精神的范畴。著名的“白马非马”就是抽象与具象矛盾的典故。只是中国引入“抽象”这个思维的术语,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与西方开始交流以后。“抽象”这个词拉丁文为abstractio。中国古代人早就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抽象,但却没有“抽象”这个词对思维形式进行科学表达。这并不代表中国人不会抽象思维。人类的绝大多数早已懂得了对事物作抽象的认识方法。只是对思维过程本身的研究,各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能混淆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和对思维形式本身研究中的抽象。
&&&&正是由于西方哲学发展中产生的,关于人的意识的研究和发展,才使人类真正发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矛盾,即哲学。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只能抽象地把人理解成“类”的物,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去解释世界。马克思将其称为“头脚倒立”,并且还原人的本质:“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恩对旧哲学的大量批判,使哲学从此不再神秘,“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所以,“抽象”,只是人类思维中一个思辨的过程,而不是什么神秘的哲学。
&&&&辩证法是人类迄今思维科学的巅峰。中国古人曾经不自觉地使用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对待自然和人类社会,但由于他们并没有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哲学的总结。所以,那些极其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被保留遗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化精华,但其间充杂着大量唯心主义。而那些唯物主义的认识,也只能被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因为,他们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爆发。这三论”并不是“抽象”的产物,而是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的科学的辩证和逻辑的产物。支持[103]反对[0]
6楼――这段话显示了两个意思:1.中国人意象思维能力强,意象思维创造了中华文明;2.但意象思维没有西方的抽象思维科学,所以中国“始终没有严格哲学抽象概念产生。”
博主所提出的课题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由于每一个段落都可以进行长篇的讨论,故只拿出此段谈一下草根的观点。
1、意象思维创造了中华文明,这个值得商榷,意象思维与中华文明是因果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值得讨论。草根的观点,中华文明是由于中华文字所决定的,文字是文明的起点,当然并不是唯一的,也并不是中华所独具的。但对于意象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结论是中华文明决定思维方式。
2、“哲学”一词并不是中华本土文化用词,但与之对等的中华名词早有现世,不知早于哲学一词早了多少年。尤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华文化不仅仅有完整的所谓哲学思想,更是有哲学原理,这个原理便是圆方哲学,天圆地方是最大的哲学原理。支持[1]反对[0]
5楼湖南卫视在七点半的黄金时间会插入一些中国文化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所提倡的“古为今用”的内容,怎样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贯彻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政策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我提议是建立网络《易经大学》,我有一个网站,其网址是:
已经建立了易经和易传的内容,和给年轻人看的性知识的内容,我想大家同心协力,吸引年轻人共同建立一个《易经大学》吧。支持[2]反对[2]
4楼蔡定创批判中国民族思维,在中国的知识界都崇洋的情况下,并不是特别刺耳。可能是因为他的《信用价值论》没有受到官方赏识有关。
现在中国私营大老板们要在杭州建立他们的《湖畔大学》,而清华大学派施一公策划在杭州建立一流的《西湖大学》,我们热爱中国文化的群体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呢?
我们当然没有资源建立实体的大学发扬中国文化,甚至连开办杂志的可能性也不大,被打压到这个地步,实在没有办法。支持[2]反对[0]
3楼基本同意博主王老先生和2楼chen先生的观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是,中国文化或思维,更多的是属于一种整体的属性的抽象,而西方文化或思维,则更多的属于一种细节的量值的抽象。比如中医与西医。中医对药性,对病因,对人体,其思维是从属性分析到综合。或者说先从整体的属性原则出发进行定性,然后再进行局部属性的分析到相互作用的综合判断。西医则建立在对人体这个整体进行解剖分解,直到深入到细胞乃至分子,其思路往往把病因归咎于某种器官、细胞乃至分子团分子的变异。中西医各有用处。西医对急症,对简单的病症,对临时的快速的治愈,比较有用、高效。而中医则对疑难杂症,预防治未病,预后调治恢复更有作用。
所以一概的说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的思维当中没有抽象思维或抽象思维低下是值得商榷的。其实中国人文化或思维,由于地理气候人种等各种原因,相对来说成熟的比较早,其更擅长整体性系统性的结构性的相对性思维,表现出一种高层次的非平衡的特征。而以欧洲英语民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或思维,实际上成熟的比较晚,或者说它走的是从细节到整体,追求绝对平衡的思维路径。它擅长把复杂事物解构分析,在局部与细节达到一种比较准确完美的认知,但是在把局部与细节进行综合,从而对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主要矛盾进行判断时,则经常出现偏差。为什么?因为整体不是简单的迭加。比如H和O的结合,就出现了非H非O所能涵盖的新的特征。你简单的掌握H及O的数理特征还得不出H2O的特征来。
这就是还原论思维与整体论思维之间的区别。东西方文化或思维在不同的路径各自走了几千甚至上万年,随着近代全球化的展开,不免逐渐开始发生碰撞。西方文化重在对自然的精确解析与把握,东方文化则重在对人生与社会的和谐建构。如果能以西方科学文化为基础,而以东方文化为主导,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则人类社会现在可进入天堂。但前提是互相之间不要妄自尊大彼此排斥。支持[2]反对[0]
2楼赞同本文对《民族思维特质的批判》一文的批评。进而论之,中西文化的区别并不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或者说,并不是形象思维的自然主义与抽象思维的抽象主义的区别。中西文化的区别在于:西方文化是走极端的:要么抽象主义,要么自然主义,而中国文化是中庸或调和的,是介于抽象主义和自然主义之间的。比如,西方的绘画,既有抽象画,也有完全具象的逼真的写生画,而中国传统国画,每一幅都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或者说,都是抽象和具象相结合: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因此,不能说中国文化没有或完全没有抽象思维,比如中国京剧舞台上,演员拿个马鞭甩几下,就代表骑马走了百十里路,这是具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应该说二者皆有:马鞭及甩鞭子的动作是具象思维,但骑马走路的表演是抽象思维。另一方面,也不能说中国文化完全像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小说那样赤裸裸的自然主义的具象描写。即使中国最自然主义具象描写的小说《金瓶梅》也远不及西方自然主义那么开放,多少还是有所遮掩即有所抽象思维的。所以,王连江老师说得对,中西文化各有不可替代特点或所长所短,不应该用西方之所长比中国之所短,而应该互相包容和共生共荣。支持[110]反对[0]
1楼毛泽东讲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或者说“感性认知、理性思维”准确易懂。但否定直观,或者把两种思维割裂、对立起来,就不对了。存在决定意识,没有直观,概念从何而来?如何定义如何推理?无视树木,何以见森林?不见星月,何以察宇宙?直观与抽象,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缺一不可。五千年来,中国人如果只会直观,不会思考,何以创造了中华文明?而恰恰是西方有些所谓圣者大师,无视事实,任意抽象,才产生了神学、唯心主义等反科学。
-----------------------
&&&&赞同这一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早已从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思维,比如太极阴阳,或阴气与阳气,它不脱离实际而存在,而西方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维则是相互脱离的,由此才出现了纯粹的“抽象思维”,以致才宗教与科学并存。
&&&&在西方的抽象思维中,事实上缺少宇宙观与人类观。而其所谓的“哲学”,如果缺少宇宙观与人类观,那就有些胡晕了。所以,在理解马哲的抽象思维时,不应该与感性认知分离开来。比如在社会科学中,马哲的对立统一规律事实上说的是劳动与寄生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属于纯粹你死我活的“阶级”互斗,因为消灭了对方,自己也就不存在了。支持[0]反对[0]
评分与评论
&&评论员用户名
&& 发贴后,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
1941年生,山西省运城人,半生务工,至今务农。自修大专,研究哲学、历史、社会学。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人称“现代孔乙己”。
联系我们:QQ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文化自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