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男吃了自热饭原理就跳145,过后正常,身上没力气

聚焦暖新闻_新浪网
聚焦暖新闻,传播正能量,新浪新闻为中国人的真善美点赞。
分享专题至: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发展的稳固期,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科创能力飞速提高,越来越多闭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
作者:莫开伟
莫开伟&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2018年2月,中国春运开启,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又一次受到了全球瞩目。春运这短短的40天时间里,见证了数亿人乃至数十亿人次行走的身影,这不仅是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出具的一道“测试题”。
自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从1.8%上升至14.8%,人均GDP从384美元提高至9280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推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自1979年春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40年间,全国旅客发送量从1亿增加至30亿,时速从40公里加快到350公里,购票方式从站点“小窗口”到互联网“大数据”,回家路径从频繁转车“绕来绕去”到一站到底“四通八达”,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到“滴滴拼车”。
交通运输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势力的“一面镜子”,中国经济调整增长强有力支撑成了春运条条回家路的最坚实的“铺路石”;十二五期间,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万亿元,极大的改善了铁路、公路和民航等面貌,提高了客运能力;十三五前两年即年,国家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市高达8.6万多亿元,大批高铁、公路和民航等“铁公鸡”项目建设开通,它让人们春节回家耗费的时间更短、舒适度更高、可选择性更多。
因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强,春运回家的道路不再艰难。2017年中国铁路投产3000多公里铁路新线,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了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已经形成。在西部,兰渝铁路、西成高铁、渝贵铁路陆续开通,从西安出发不到4小时即可到成都,困扰人们多年的“蜀道难”成为历史;在中部,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在北方,石家庄到济南高铁开通后,列车运行时间比以前少了一半。同时,列车数量也已增加至3819对,且高铁、城际等快速列车占比高达60%,铁路整体运力大幅提升。且根据官方计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将达到世界领先。届时,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将基本建成,高铁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左右。
因科技进步的有力保障,春运回家的时间大大缩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使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随着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成熟,各大火车站“刷脸”进站设备从571台增加到1000台,旅客只需将身份证放在闸机的扫描区,闸机上方的屏幕同时识别出旅客的面貌,两者核对时间只需3秒钟,旅客进站效率大大提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了列车,“网络订餐”、机器人指路等“暖科技”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返乡之旅中的出行体验。随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大力投入运行,北京至太原、西安、成都、沈阳,上海至昆明、厦门、合肥,南京至南宁,深圳至重庆,广州至兰州等方向,都将逐步增加开行“复兴号”,人们回家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从购票、进站到途中,各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得春运出行正变得更快、更“贴心”。
因出行观念的更新转变,春运回家的方式更加灵活。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共享经济”的崛起,拼车回家过年的乘客越来越多。据360浏览器《2018春运预测报告》显示,不同于2017的抢票春运形势整体较为乐观,除了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人们回家的方式变得更为多元,打车拼车、自驾、甚至骑行等多样化返乡方式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春运高峰压力。互联网拼车这一回家方式近年来“异军突起”,又因为司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开拥堵、事故高发路段,因此,春节拼车回家已成为除火车票外很受乘客喜爱的出行方式。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要充分利用社会运力资源,提高运输能力。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发展的稳固期,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科创能力飞速提高,越来越多闭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今天的中国人出行越来越放心,越来越开心,原来“一票难求”的春运也正朝着“舒心回家”转变。一句话,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将不断开启春运快捷模式!(责任编辑 王琳)
一通电话,前前后后也就一个多小时,就有人大半夜跑过来帮忙解决难题。快捷的便民服务,让她心里暖融融的。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九大精神,彰显了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他的行为不仅让我们敬佩,而且让我们暖心。”她在写给排水集团的感谢信中写道。
作为城市排水保障的国企,市民热线电话一打来,北京排水集团的排水工人们就会马上赶到现场处置。截至目前,排水集团热线今年共受理事件27834件,其中5777件是市民反映的一些排水“烦心事儿”,排水集团热线全年电话接通率为99.72%,热线服务满意率达99.93%。
便民服务热线,架起了市民与城市服务部门之间的桥梁,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了暖意。
来源:千龙网
  小年那天,爱心扶助员王聪帮助90多岁老爷子上公交车。
本报记者 金可
17时许,又一批抵达北京西站的旅客从北一出站口鱼贯而出。爱心扶助员王聪在拥挤的人潮中,一眼看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您需要帮助吗?”小伙子一路小跑到老人跟前。“哎呀,那太谢谢了!”老人如释重负。
昨天,是春运第11天,也是北京西站爱心驿站上岗的第8个月。这些蓝色港湾如同一颗颗闪耀的小星星,分散在西站的不同点位,用点点滴滴的热忱服务,温暖往来旅客的心。
北一出站口是出站客流最集中的地方,此处的“爱心驿站”也是最忙的。昨天在岗的,是志愿者马辉和来自恒兴物业中心的3名保安员:李冬、王聪和李俊令。“多亏了这些小伙子,天天都要推轮椅,特别辛苦!”志愿者马辉像大姐姐一样介绍这几位保安员。
“我要去320车站怎么走?”“厕所在哪里啊?”“到哪改签车票?”每一次列车到站,这处四方小台都会被各类问询旅客团团围住。这样的问询,每人每个岗都要接待近百次。
除了要及时解答各类问题,驿站志愿者还要眼观六路,找到出站人群中需要帮助的特殊旅客。
17时许,刚下火车的张玉俭和老伴儿拖着行李和一大箱从北海买的特产海鸭蛋走出北一口。张玉俭今年73岁,老伴儿82岁,正在他们发愁时,爱心扶助员王聪发现了他们,一路小跑赶来。一看到这个戴红帽小伙儿来帮忙,张玉俭高兴得连连道谢。
王聪从老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行李,带着老人一路往出租车站走。担心等候人多排队,王聪特意紧跑两步跟出租车调度站的工作人员去打招呼。
“没问题,来来来!第一辆就可以!”调度员也赶忙迎上去帮忙,把老两口带到出租车旁。
出租司机一见是两位老人,也立刻下车,“来,您行李给我!”
几个人齐心协力把几大件行李稳妥地装上车,王聪又扶着80多岁的老爷子坐上车。“好!二位再见!师傅您慢点开车!”等老人坐好,王聪热情地向他们挥手道别,老两口也不住口地连连道谢:“太谢谢了!小伙子真棒!”隔着玻璃,老人伸出大拇指,给小伙子点赞。
其实,像这样的事儿,爱心驿站每天都在做。
前几天,正赶上腊月二十三小年,西站迎来节前进出大客流。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爷子按下了车站内的“一键式报警”按钮。客服人员立刻呼叫距离最近的爱心驿站志愿服务岗,李冬和王聪立刻推着轮椅跑去负一层帮忙。
原来,老爷子是一家三口出行,刚下火车,一家人就被巨大的客流冲散了。李冬见老人颤颤巍巍地站着,赶忙把老人安顿到轮椅上,又立刻安抚老人:“您别急啊,我们这就联系您家人。”
几个电话打下来,家人很快赶到。一看老人的老伴儿也80多岁了需要人照顾。两位小伙子一人推轮椅,一人拎行李,带着三位去公交车站。“我们走了一路,老人谢了一路,把我们俩谢得都不好意思了,但心里感觉可温暖了!”一身保安服的李冬回忆当时很是感动。
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秘书长崔艳荣介绍,去年暑运期间,西站24小时爱心驿站正式投用。6处驿站分别设立在北一、北二、南一、南二四个出站口和南北广场旅客通道等大客流区域。每个驿站配备有1名“蓝马甲”志愿者和3名由地区物业单位成员选出的爱心扶助员。
小小的驿站为“老、弱、病、残、孕、幼”等重点旅客提供着及时的帮助,为他们进出站开辟了一条“爱心通道”。
在爱心驿站工作台上,几大本留言写满了各地旅客的感激之情。
“北京真好!”
“我是一个盲人,就让工作人员替我写!在此非常感谢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有爱心!”
“美丽中国!美丽北京!爱心驿站,为爱点赞!”
“刚一出火车站,就感觉到首都的温暖,这个爱心驿站是我第一次碰到,一定要坚持下去!”
“方便人民,北京正能量!非常感谢西站爱心小哥!”
一位留名“郝莎莎”的旅客写道:“由于出行困难,一直不愿意走出门,在家属的劝说下,来到北京旅游,刚出站便看到爱心驿站,几位年轻的保安主动搀扶我并帮忙拿行李,把我们送到出租车站。北京真好!爱心驿站真贴心!”娟秀的字迹,诉说着浓浓的感激之情。
“北京真好”,这是旅客发自内心的点赞。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这个新年礼物不一般 婚纱照、亲子照。。。。。。春运列车员用相机记录旅客的幸福瞬间
央视网消息:近几天,在上海开往贵阳的K111次列车上,列车员们用一张精心拍摄的照片,作为旅客们的新年礼物。
列车长:“对对对,就这样子,咔嚓……”
这张春运旅途中列车上的婚纱照,男女主角是一对在上海打工的贵州藉农民工夫妇,摄影师是列车长。这趟上海开往贵阳的K111次列车上,有1700多名旅客,其中绝大部分是在长三角打工的贵州藉农民工。列车长王应建每两个小时就要到全列车18个车厢里走一趟,看到一家出行的农民工旅客,他都会上前问问要不要拍照。
王应建萌发出在春运列车上为农民工兄弟拍照的念头,源于他自己20年跑车的经历。
列车长 王应建:“有一对夫妻,结婚的时候没有照婚纱,然后女的生了病去世走了,现在男的很后悔,说当时要是照一张哪怕是照一张,现在我留着我都很知足,所以他很遗憾。我就想利用旅途中的时间,来给他们拍婚纱照或亲子照。”
王应建的想法,得到同事们的响应,工会还提供了服装和照相器材。看,这对小夫妻已经换上了婚纱礼服,同行的旅客义务帮忙化妆,热闹的车厢当背景,一组春运列车婚纱照就诞生了!
车上想拍照的旅客越来越多,有年轻夫妇拍婚纱照的,有母亲带着孩子拍亲子照的,也有拍全家福的。
在一张一张精心拍摄、现场打印出来的照片里,大伙儿都看到了不同于往日的自己和家人。
小旅客:“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拍的照片。”
旅客:“没化过妆第一次,感觉年轻多了。”
  央视网消息:时速350公里,是回家的速度,源源不断的热水,是回家的温度,而你不知道的,是一列列火车背后,多少人的坚守和付出。
近日,东北地区迎来入冬最冷天气,哈尔滨铁路局管道工李洪全在低温中,站在满是冰水的管道井里面更换损坏的开口销,等他脱下防水裤时,裤子瞬间“站”了起来。
为了让通过列车的旅客能喝上热水,管道工的日常工作,就是确保上水管井管道的末梢水放干净,以免冻住。
当天,当地最低气温零下36℃,1、2道之间的10号井口的上水栓开口销损坏,必须马上更换。李洪全和工友掀起井盖看到,井内壁都是水汽凝结的冰霜,井下是齐腰高的冰凉的水。
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水裤下入井室,裤子就冻硬了,每次弯腰走动,都伴随着冰片“咔嚓咔嚓”折断的声响。
为了更快完成工作,只好徒手更换销子,等他脱下防水裤时,裤子瞬间“站”了起来。
一半严寒,一半阳光,一条迎风“站立”的裤子,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执着与坚持。
   郭春红背着母亲返乡。&(郭海洋 摄)
新华网合肥2月8日电(李东标)春节临近,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踏上回乡路。在这群返乡人潮中,有一个身影特别惹眼:进站口,儿子拼尽全力,背着腿脚不便的母亲挤上火车,回千里之外的阜阳老家过年。这是2月7日发生在广东省东莞东火车站的感人一幕。
据了解,这名男子是安徽临泉县瓦店镇桥口行政村村民郭春红。当天,长期在广东东莞做生意的郭春红和老乡们一起乘坐农民工专列回家,但因为75岁的老母亲腿脚疼痛,行动不便,于是他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决定背着母亲回乡过年。
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郭春红背着母亲顺利登上车。 (郭海洋 摄)
中午时分,他和家人匆匆赶到火车站,背着母亲直奔候车室,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登上车,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让母亲坐下。
“我母亲三年都没回老家过春节了,今年特别希望能回老家过年,虽然腿脚不便,但是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尽力实现老人家的心愿。” 郭春红说。
在东莞生活打拼10多年,郭春红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渐渐在这里扎下根,他不仅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深藏于此,更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带到东莞寻求发展。工作之余,也可以方便照顾母亲。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今年春节一家人能够团聚,欢欢喜喜过年,是最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郭春红的母亲周玉荣告诉新华网安徽频道。
  中国日报网2月11日电 尼廷o乔杜里是一位长居瑞典南部港市马尔默的旅行作家。2月10日,乔杜里在《印度教徒报》网站上撰文阐述他的“新年新梦想”——移居中国,“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中国速度’运转的世界里”。
文章开头,这位走南闯北的旅行作家先讲述了一段他在北京打车的经历。因为出门太过匆忙,乔杜里忘记带上一张写有中文地址的纸条,于是他只能尽量放慢语速、再加上身体语言,希望出租车司机能够明白他说的英语。但折腾了好几分钟,司机还是无法明白目的地是哪里。就在乔杜里满心失望地准备下车时,司机一把掏出智能手机、点开百度翻译APP,借助这款手机翻译软件,乔杜里不仅顺利到达目的地,还与司机畅谈了一路。
“在异国他乡,如果你能够同出租车司机和理发师聊天,那你就已经克服了沟通障碍。”乔杜里认为,这段打车经历让他迁居中国的梦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下车后我在心里默默念道,‘现在,我终于可以住在北京了’。”
每次从中国回到瑞典,乔杜里都会告诉他的妻子,“我很想去中国生活,我觉得中国是个好地方。”
2008年乔杜里第一次到上海时,他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与历史书中的描述完全不同的地方,放眼望去,上海是一个遍布立交桥和摩天大楼的繁华都市。“‘新的现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中国速度’运转的世界里’,我曾与一位丹麦朋友出游中国,当他得知上海在过去5年里新建了20条地铁线、总里程达400公里时,他发出如是感叹。在世界其他地方,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简直闻所未闻。如果能够参与这一发展进程,不会很有趣吗?”
在乔杜里看来,北京的国际化气息没有上海浓烈,但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北京,清晨我可以去景山公园跑步,俯瞰紫禁城全景;周末,我可以去798艺术区或者天安门广场漫步,然后在什刹海小酌一杯、听听音乐。”
“我害怕错失中国的发展机遇,想要在中国度过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乔杜里在文章末尾写道,“中国像是一个疯狂的创新者,行动迅速、打破常规,同时也在塑造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
  原标题:交警刘云:“群众平安归家了,我就满意了”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光明日报通讯员&荣霞
2月5日,是四川省道S206宋渡大桥至邓关老大桥路段实施单向通行的第一天,也是交警刘云在春运中的普通一天。
限行路段位于素有“自贡南大门”之称的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邓关镇,限行措施由自贡市沿滩区交警大队邓关中队实施。下午两点半,邓关交警中队中队长刘云与战友们在大桥执勤点安放好绕行提示牌,然后密切协作,指挥车龙排成两列有序通过邓关场镇。整个下午,刘云与战友们都在车流中忙碌穿巡。
这是刘云在此为春运执勤的第8个年头了。2011年4月,刘云从沿滩区交警大队调到邓关交警中队任中队长后,便开始观察和分析邓关镇的交通问题,寻找改善思路。
邓关镇南接宜宾市、泸州市和富顺县,北与自贡市主城区相连,是南出北进的交通枢纽,过境车流量日均超过1.1万辆,春运期间达到10多万辆,逢节就堵,路况复杂、车多人多、安全风险高。
经过长期的摸索探讨,2014年春运前,刘云带领交警中队抓住自贡市富顺工业园区建成通车的契机,制定实施了“春运期间邓关过境车辆限行绕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措施,将这一路段的两股车流合并为一股车流,从而提升通行能力。
保畅措施的实施将大大缓解交通压力,但部分客运企业需要重新调整运行班次、线路、站点等,居住在限行路段的群众也需绕路回家,他们并不支持限行。为打消疑虑,在沿滩区、富顺县多部门协作下,刘云与战友们进企业、进社区,当面解释保畅措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最终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2014年春运,邓关交警中队实施保畅措施的当年,车辆通行效率提升了60%以上,拥堵不堪的局面得到很大改观。2015年、2016年、2017年春运,中队在实施保畅措施的基础上,对部分方案相继进行了调整与优化,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学的方案离不开严格的执行。近几年春运,刘云带领中队全体战友加班加点,全力投入缓堵保畅工作中。调任邓关交警中队以来,刘云已连续7年没有回家吃团年饭了。
“从警24年来,年年春运服务群众已成习惯,大年三十在路上过年已不稀奇。”刘云说,“站好每一天岗,服务好每一个返乡群众,道路通畅了、不堵了,群众平安归家了,我就满意了。”
《光明日报》( 日&10版)
来源:光明网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发展的稳固期,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科创能力飞速提高,越来越多闭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
作者:莫开伟
莫开伟&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2018年2月,中国春运开启,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又一次受到了全球瞩目。春运这短短的40天时间里,见证了数亿人乃至数十亿人次行走的身影,这不仅是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出具的一道“测试题”。
自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从1.8%上升至14.8%,人均GDP从384美元提高至9280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推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自1979年春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40年间,全国旅客发送量从1亿增加至30亿,时速从40公里加快到350公里,购票方式从站点“小窗口”到互联网“大数据”,回家路径从频繁转车“绕来绕去”到一站到底“四通八达”,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到“滴滴拼车”。
交通运输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势力的“一面镜子”,中国经济调整增长强有力支撑成了春运条条回家路的最坚实的“铺路石”;十二五期间,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万亿元,极大的改善了铁路、公路和民航等面貌,提高了客运能力;十三五前两年即年,国家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市高达8.6万多亿元,大批高铁、公路和民航等“铁公鸡”项目建设开通,它让人们春节回家耗费的时间更短、舒适度更高、可选择性更多。
因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强,春运回家的道路不再艰难。2017年中国铁路投产3000多公里铁路新线,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了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已经形成。在西部,兰渝铁路、西成高铁、渝贵铁路陆续开通,从西安出发不到4小时即可到成都,困扰人们多年的“蜀道难”成为历史;在中部,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在北方,石家庄到济南高铁开通后,列车运行时间比以前少了一半。同时,列车数量也已增加至3819对,且高铁、城际等快速列车占比高达60%,铁路整体运力大幅提升。且根据官方计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将达到世界领先。届时,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将基本建成,高铁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左右。
因科技进步的有力保障,春运回家的时间大大缩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使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随着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成熟,各大火车站“刷脸”进站设备从571台增加到1000台,旅客只需将身份证放在闸机的扫描区,闸机上方的屏幕同时识别出旅客的面貌,两者核对时间只需3秒钟,旅客进站效率大大提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了列车,“网络订餐”、机器人指路等“暖科技”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返乡之旅中的出行体验。随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大力投入运行,北京至太原、西安、成都、沈阳,上海至昆明、厦门、合肥,南京至南宁,深圳至重庆,广州至兰州等方向,都将逐步增加开行“复兴号”,人们回家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从购票、进站到途中,各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得春运出行正变得更快、更“贴心”。
因出行观念的更新转变,春运回家的方式更加灵活。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共享经济”的崛起,拼车回家过年的乘客越来越多。据360浏览器《2018春运预测报告》显示,不同于2017的抢票春运形势整体较为乐观,除了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人们回家的方式变得更为多元,打车拼车、自驾、甚至骑行等多样化返乡方式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春运高峰压力。互联网拼车这一回家方式近年来“异军突起”,又因为司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开拥堵、事故高发路段,因此,春节拼车回家已成为除火车票外很受乘客喜爱的出行方式。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要充分利用社会运力资源,提高运输能力。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发展的稳固期,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科创能力飞速提高,越来越多闭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今天的中国人出行越来越放心,越来越开心,原来“一票难求”的春运也正朝着“舒心回家”转变。一句话,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将不断开启春运快捷模式!(责任编辑 王琳)
一通电话,前前后后也就一个多小时,就有人大半夜跑过来帮忙解决难题。快捷的便民服务,让她心里暖融融的。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九大精神,彰显了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他的行为不仅让我们敬佩,而且让我们暖心。”她在写给排水集团的感谢信中写道。
作为城市排水保障的国企,市民热线电话一打来,北京排水集团的排水工人们就会马上赶到现场处置。截至目前,排水集团热线今年共受理事件27834件,其中5777件是市民反映的一些排水“烦心事儿”,排水集团热线全年电话接通率为99.72%,热线服务满意率达99.93%。
便民服务热线,架起了市民与城市服务部门之间的桥梁,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了暖意。
来源:千龙网
  早上,在地铁16号线20标段红莲南路站项目生活区,农民工岳彩格起得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他早早整理好了两大编织袋的行李,给家里拨通了电话,脸上止不住笑意:“一会儿我就坐爱心大巴回家啦,放心吧!”
岳彩格的室友们,是彼此熟知要好的山东老乡,他们中有钢筋工、混凝土工、技术工,还有吊车司机,都是北京市政路桥公司的工人。大家伙儿你一句我一句,在欢声笑语中打包行李,地上大包小裹堆得小山似的。孙连云还特意带了一箱北京牛栏山酒:“在北京赚到钱了,回家请亲戚朋友喝酒!”
门外,两辆大巴车正等着他们,目的地是远在600多公里外的山东省莘县。搬来一箱箱“京八件”糕点礼盒,市政集团劳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张罗着给80多位一同回家的农民工送上礼物。
“工钱绝对不会差,血汗钱您拿好嘞!”一些农民工不会用银行卡,工作人员就把现金送到他们手里。师傅们攥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喜上眉梢。
当鼓鼓囊囊的行李、年货塞满行李舱,两辆大巴车徐徐开动。苑代磊小跑着跟车上的同伴道别,手摆个不停。今年春节,他主动留守工地值班。“项目工期紧,日常安全巡查少不了,咱得守好了工地,才能让其他兄弟过个踏实年呀!”
车上,工友们有的忙着给家里报个信儿,有的掏出食堂供应的热乎鸡蛋和红薯吃起了早餐,还有的拿起手机拍北京的街景。
“嚯,这还有字儿呢!”老乡们正拉着家常,岳彩格眼前一亮,才发现礼物里还夹着一封粉底黑字的慰问信。
“感谢你们为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献出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你们辛苦了!”岳彩格念着,旁边的工友接过话茬儿,“天儿虽然冷,可是我们的心挺暖的!”车上传来一阵阵会心的笑声。
直到大巴车消失在视线里,项目部经理李贺和送行的工作人员才松了一口气。这个标段自2015年开工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一整年都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一年到头回家一次不容易。
为了减轻工人们旅途上的奔波,保证他们平安到家,项目部每年都会在春节前租赁大巴车统一送工人们回家,年后也将安排大巴车从县里统一把工人们接回项目部。“咱们的免费爱心大巴,要一直持续至工程竣工。”李贺说。
来源:北京日报
  小年那天,爱心扶助员王聪帮助90多岁老爷子上公交车。
本报记者 金可
17时许,又一批抵达北京西站的旅客从北一出站口鱼贯而出。爱心扶助员王聪在拥挤的人潮中,一眼看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您需要帮助吗?”小伙子一路小跑到老人跟前。“哎呀,那太谢谢了!”老人如释重负。
昨天,是春运第11天,也是北京西站爱心驿站上岗的第8个月。这些蓝色港湾如同一颗颗闪耀的小星星,分散在西站的不同点位,用点点滴滴的热忱服务,温暖往来旅客的心。
北一出站口是出站客流最集中的地方,此处的“爱心驿站”也是最忙的。昨天在岗的,是志愿者马辉和来自恒兴物业中心的3名保安员:李冬、王聪和李俊令。“多亏了这些小伙子,天天都要推轮椅,特别辛苦!”志愿者马辉像大姐姐一样介绍这几位保安员。
“我要去320车站怎么走?”“厕所在哪里啊?”“到哪改签车票?”每一次列车到站,这处四方小台都会被各类问询旅客团团围住。这样的问询,每人每个岗都要接待近百次。
除了要及时解答各类问题,驿站志愿者还要眼观六路,找到出站人群中需要帮助的特殊旅客。
17时许,刚下火车的张玉俭和老伴儿拖着行李和一大箱从北海买的特产海鸭蛋走出北一口。张玉俭今年73岁,老伴儿82岁,正在他们发愁时,爱心扶助员王聪发现了他们,一路小跑赶来。一看到这个戴红帽小伙儿来帮忙,张玉俭高兴得连连道谢。
王聪从老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行李,带着老人一路往出租车站走。担心等候人多排队,王聪特意紧跑两步跟出租车调度站的工作人员去打招呼。
“没问题,来来来!第一辆就可以!”调度员也赶忙迎上去帮忙,把老两口带到出租车旁。
出租司机一见是两位老人,也立刻下车,“来,您行李给我!”
几个人齐心协力把几大件行李稳妥地装上车,王聪又扶着80多岁的老爷子坐上车。“好!二位再见!师傅您慢点开车!”等老人坐好,王聪热情地向他们挥手道别,老两口也不住口地连连道谢:“太谢谢了!小伙子真棒!”隔着玻璃,老人伸出大拇指,给小伙子点赞。
其实,像这样的事儿,爱心驿站每天都在做。
前几天,正赶上腊月二十三小年,西站迎来节前进出大客流。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爷子按下了车站内的“一键式报警”按钮。客服人员立刻呼叫距离最近的爱心驿站志愿服务岗,李冬和王聪立刻推着轮椅跑去负一层帮忙。
原来,老爷子是一家三口出行,刚下火车,一家人就被巨大的客流冲散了。李冬见老人颤颤巍巍地站着,赶忙把老人安顿到轮椅上,又立刻安抚老人:“您别急啊,我们这就联系您家人。”
几个电话打下来,家人很快赶到。一看老人的老伴儿也80多岁了需要人照顾。两位小伙子一人推轮椅,一人拎行李,带着三位去公交车站。“我们走了一路,老人谢了一路,把我们俩谢得都不好意思了,但心里感觉可温暖了!”一身保安服的李冬回忆当时很是感动。
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秘书长崔艳荣介绍,去年暑运期间,西站24小时爱心驿站正式投用。6处驿站分别设立在北一、北二、南一、南二四个出站口和南北广场旅客通道等大客流区域。每个驿站配备有1名“蓝马甲”志愿者和3名由地区物业单位成员选出的爱心扶助员。
小小的驿站为“老、弱、病、残、孕、幼”等重点旅客提供着及时的帮助,为他们进出站开辟了一条“爱心通道”。
在爱心驿站工作台上,几大本留言写满了各地旅客的感激之情。
“北京真好!”
“我是一个盲人,就让工作人员替我写!在此非常感谢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有爱心!”
“美丽中国!美丽北京!爱心驿站,为爱点赞!”
“刚一出火车站,就感觉到首都的温暖,这个爱心驿站是我第一次碰到,一定要坚持下去!”
“方便人民,北京正能量!非常感谢西站爱心小哥!”
一位留名“郝莎莎”的旅客写道:“由于出行困难,一直不愿意走出门,在家属的劝说下,来到北京旅游,刚出站便看到爱心驿站,几位年轻的保安主动搀扶我并帮忙拿行李,把我们送到出租车站。北京真好!爱心驿站真贴心!”娟秀的字迹,诉说着浓浓的感激之情。
“北京真好”,这是旅客发自内心的点赞。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这个新年礼物不一般 婚纱照、亲子照。。。。。。春运列车员用相机记录旅客的幸福瞬间
央视网消息:近几天,在上海开往贵阳的K111次列车上,列车员们用一张精心拍摄的照片,作为旅客们的新年礼物。
列车长:“对对对,就这样子,咔嚓……”
这张春运旅途中列车上的婚纱照,男女主角是一对在上海打工的贵州藉农民工夫妇,摄影师是列车长。这趟上海开往贵阳的K111次列车上,有1700多名旅客,其中绝大部分是在长三角打工的贵州藉农民工。列车长王应建每两个小时就要到全列车18个车厢里走一趟,看到一家出行的农民工旅客,他都会上前问问要不要拍照。
王应建萌发出在春运列车上为农民工兄弟拍照的念头,源于他自己20年跑车的经历。
列车长 王应建:“有一对夫妻,结婚的时候没有照婚纱,然后女的生了病去世走了,现在男的很后悔,说当时要是照一张哪怕是照一张,现在我留着我都很知足,所以他很遗憾。我就想利用旅途中的时间,来给他们拍婚纱照或亲子照。”
王应建的想法,得到同事们的响应,工会还提供了服装和照相器材。看,这对小夫妻已经换上了婚纱礼服,同行的旅客义务帮忙化妆,热闹的车厢当背景,一组春运列车婚纱照就诞生了!
车上想拍照的旅客越来越多,有年轻夫妇拍婚纱照的,有母亲带着孩子拍亲子照的,也有拍全家福的。
在一张一张精心拍摄、现场打印出来的照片里,大伙儿都看到了不同于往日的自己和家人。
小旅客:“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拍的照片。”
旅客:“没化过妆第一次,感觉年轻多了。”
  央视网消息:时速350公里,是回家的速度,源源不断的热水,是回家的温度,而你不知道的,是一列列火车背后,多少人的坚守和付出。
近日,东北地区迎来入冬最冷天气,哈尔滨铁路局管道工李洪全在低温中,站在满是冰水的管道井里面更换损坏的开口销,等他脱下防水裤时,裤子瞬间“站”了起来。
为了让通过列车的旅客能喝上热水,管道工的日常工作,就是确保上水管井管道的末梢水放干净,以免冻住。
当天,当地最低气温零下36℃,1、2道之间的10号井口的上水栓开口销损坏,必须马上更换。李洪全和工友掀起井盖看到,井内壁都是水汽凝结的冰霜,井下是齐腰高的冰凉的水。
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水裤下入井室,裤子就冻硬了,每次弯腰走动,都伴随着冰片“咔嚓咔嚓”折断的声响。
为了更快完成工作,只好徒手更换销子,等他脱下防水裤时,裤子瞬间“站”了起来。
一半严寒,一半阳光,一条迎风“站立”的裤子,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执着与坚持。
   郭春红背着母亲返乡。&(郭海洋 摄)
新华网合肥2月8日电(李东标)春节临近,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踏上回乡路。在这群返乡人潮中,有一个身影特别惹眼:进站口,儿子拼尽全力,背着腿脚不便的母亲挤上火车,回千里之外的阜阳老家过年。这是2月7日发生在广东省东莞东火车站的感人一幕。
据了解,这名男子是安徽临泉县瓦店镇桥口行政村村民郭春红。当天,长期在广东东莞做生意的郭春红和老乡们一起乘坐农民工专列回家,但因为75岁的老母亲腿脚疼痛,行动不便,于是他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决定背着母亲回乡过年。
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郭春红背着母亲顺利登上车。 (郭海洋 摄)
中午时分,他和家人匆匆赶到火车站,背着母亲直奔候车室,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登上车,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让母亲坐下。
“我母亲三年都没回老家过春节了,今年特别希望能回老家过年,虽然腿脚不便,但是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尽力实现老人家的心愿。” 郭春红说。
在东莞生活打拼10多年,郭春红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渐渐在这里扎下根,他不仅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深藏于此,更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带到东莞寻求发展。工作之余,也可以方便照顾母亲。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今年春节一家人能够团聚,欢欢喜喜过年,是最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郭春红的母亲周玉荣告诉新华网安徽频道。
  原标题:暖新闻丨春运中的守护:回家路上遇见最美的你
日,广州火车站,乘客坐上爱心专列。
2018春运拉开大幕
40天,29.8亿人次
在这惊人的数字背后
是游子对团聚的渴望
回家的路或许漫长,或许拥挤
但更多的是温暖与安心
一趟趟奔赴“团圆”的列车
承载了无数人默默的付出
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守护了我们的归程
回家路上,别忘了对他们道一声
“谢谢!”
我不回家,但愿用肩膀扛起你回家的路
拥挤的北京站内
一位老人扶着栏杆蹒跚走来
执勤的武警看到急忙上前询问
原来老人扭伤了脚踝,走路不便
儿子想先上车放了行李再回来接她
可是发车铃响起老人还没看到儿子
武警战士在老人身前蹲了下去
“来,大妈,我背您上车。”
孩子,不要怕,叔叔来了
在济广高速公路上
由于天气寒冷道路结冰
一辆面包车失控撞向了防护栏
民警赶到后发现孩子还在车内
立即将孩子抱到警车上
民警给男孩戴上了警帽保暖
并细心地用手捂着他的耳朵
这个温暖的举动
让受到惊吓的男孩逐渐缓了过来
来源:看看新闻
120秒的温暖,能量守恒15天
丈夫金鑫是一名客运值班员
妻子王欢则是一名高铁列车长
春运时期夫妻二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大约半个月才能真正在家里团聚一次
2月4日,王欢的高铁将经停杭州东站
金鑫希望带给妻子一份“惊喜”
中午12点,G7616次列车停靠的站台边
金鑫的手中提着一个保温杯和一只塑料袋
保温杯中是一罐红豆小米粥
塑料袋中则放了两盒胃药
12点26分,G7616次进站
“这是给你熬的粥,到时候路上喝一点……”
“你怎么会过来啊?”
“这是点药,胃不舒服时看说明吃两颗……”
“好啊,那我要走了……”
“你注意休息,一定要按时吃饭!”
“那我走了……”
12点29分,G7616次开车
两人见面只有120秒,6句话
时间很短,心中的温暖却维持很长
明天就要脱下这身制服,再见春运
这是帅成文的第30个春运
也是她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
2月4日下午3点半,成都火车北站
50岁的帅成文站在服务台前
一个轮椅引起了她的注意
“推轮椅的旅客等一下。”
帅成文查看了对方的车票
“车子马上发车,上面过道不方便,你跟我来。”
接过对方手中的一个小行李袋
转身带这名旅客走向了职工通道
帮忙将旅客送进车厢后
帅成文还不忘给列车员叮嘱
“路上多留意一下,下车也搭把手。”
谢谢,一点心意希望你收下
广州美院的一名女生赶春运凌晨的火车
值班警察帮助她找回了匆忙中遗失的包
女生被警察叔叔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
“三年没回家过年”
女生托朋友送去一份随身带的年货
并画了幅生动可爱的小漫画
希望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祝福
由于害怕警察叔叔不收
还特意强调了三遍“一定要收”
归家高铁延误,旅客却鼓掌支持
一则“特殊广播”在C1309次列车内响起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
有54名即将奔赴边防一线的下连新战士,
需要转乘本次列车。
但他们乘坐的G1268次列车因故晚点,
还有几分钟才能到站。
如果我们耐心等待10分钟,
就可以避免战士们在车站滞留12个小时,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车厢内不少旅客积极响应
“为了子弟兵,我们愿意等!”
“子弟兵处处为人民,应该等!”
一名乘客还主动找到列车长
请求为战士们播放一首欢迎曲
54名背着背囊的新战士和带队干部
从15站台向5站台飞奔而来,顺利登车
“立正!敬礼!”
在带队干部的口令声中
年轻的战士们向全体旅客敬了一个军礼
回应他们的是潮水般的掌声
辛苦了,喝杯奶茶暖一下吧
在北京西站北广场执勤的哨兵
收到外卖小哥送来的8杯奶茶
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下过订单
经过外卖小哥的解释才得知
原来是一名陌生的女孩送给他们的
女孩特意留下备注
“要特别热的奶茶,怕凉了,
要送到北京西站北广场的站岗武警,
一定要送到,一定要热,
我会好评,谢谢!”
归家路漫漫幸而,与你相遇一抹微笑一声问候一个举动足以温暖回家的路
  云南网讯(记者 朱清然)春节将近,为让贫困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等度过一个欢乐的新年,“娘家人”妇联在昆明各区县展开了一系列慰问活动。
五华区:关爱空巢老人
2月6日,五华区妇联、五华区巾帼人才之家来到护国街道南屏社区看望15名空巢老人,为她们送去了价值3000元的节日慰问品,并对她们进行了义务常规体检。
盘龙区:慰问老党员老干部
2月7日,盘龙区妇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长期生病的老干部沈爱华家,盘龙区妇联为她送上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籍、慰问金及节日的问候。
官渡区:关怀贫困母亲
2月8日,官渡区妇联组织街道、社区妇联工作人员到宝丰、海东社区对贫困母亲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走访了解慰问对象的生活、健康状况,为困难对象送爱心、慰问金和生活物资,让困难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西山区:写春联送祝福
2月5日,西山区妇联携手西山区红十字会、西山区诗词书画协会会员到“挂包帮”联系点团结街道小乐亩中村开展春节慰问活动。现场为村民们发放棉被、春联、送祝福,并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
呈贡区:关心困难妇女困境儿童
2月6日,呈贡区妇联深入社区对全区38名困难妇女和27名困境儿童开展春节前的慰问。送去对他们的关怀和问候,希望她们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通过大家的关心和努力,相信她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富民县:走访贫困母亲
2月5日至6日,富民县妇联慰问全县贫困母亲,通过入户走访及时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她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努力战胜眼前困难。
嵩明县:慰问贫困妇女离任女干部
2月6日,嵩明县妇联组织镇、村(社区)妇联进行三级联动,深入社区,走进村庄,对20名贫困母亲和离任村(社区)妇女干部进行慰问。班子成员认真听取了贫困母亲、离任妇女干部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并为她们送去了大米、油和慰问金。
度假区:帮扶困难家庭
近日,度假区妇联及党、纪工委工作人员对辖区内64名困难母亲及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对“挂包帮,转走访”对象开展“七个一”活动。及时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妇女群众手中、心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改善民生、扶贫帮困、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原标题:义诊30年的她手术次日即返岗,唯一一次缺勤是因为女儿
央视网消息:每月20号的清晨,陶依嘉会准时赶到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把血压计、常用药品、拷边机等服务用品从小仓库里搬出来,分别装上“为民服务”小车。整个搬运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对于如今已年过花甲的陶依嘉来说有些辛苦。7点不到,药店门口的为民服务摊位准时“开张”,陶依嘉守候在摊位前等待她的第一位客人。
这样的守候,陶依嘉坚持了30多年。
1982年,在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陶依嘉和其他5位民兵推着“义诊义疗为民服务小车”走上街头,为群众量血压、称体重,吸引了很多人排队等候。
那天,有个老伯问她:“你们下个月还来不来?”陶依嘉回答说:“以后我们每个月都来。”
没想到的是,这么一句简单的承诺,陶依嘉坚持到现在。
从那年开始,她每月20日早上7点半至9点半摆摊为百姓服务,30多年来仅因生孩子缺席过1次。但是,就在孩子出生66天后,她就回到了服务台前,而她的女儿就睡在摊位旁的纸箱里。2006年6月,陶依嘉做了一次手术,19号拆线出院,20号一早她就咬着牙出现在了服务台前。
“群众需要我们这样的服务,他们都等着我。”陶依嘉说。
日,以陶依嘉名字命名的“依嘉医药热线”开通,目前已经接听1.9万多个电话,为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群众,送去急救药品近200件,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
2010年,陶依嘉从上海医药商店退休,但是她没有从“为民服务”的活动中退休。
“每个月的19日晚上基本都睡不好觉,惦记着第二天早上为民服务摊的统筹安排。”陶依嘉说,4点起床,5点准备,7点摆摊到9点铁定结束不了,等全部收拾完毕从第一医药商店离开,已经将近10点多。
陶依嘉的坚守带动了更多人加入为民服务的行列。她在上海南京路的商业、企业员工中组成了一支超过60人的队伍,服务了近330万市民和游客,一些劳模也加入其中。
如今,“为民服务”团队一步步发展壮大,从原来的一辆小推车,发展到100多个摊位。项目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目前的10多项。每月20号的清晨,在新世界门口、南京路步行街第一医药商店门口以及置地广场门口3个点,老百姓都能得到免费的服务。
在如此忙碌的节奏中,老百姓的需求都被陶依嘉默默记在心里。早些时候,为民服务项目中有一项“服装拷边”,后来由于志愿者退休了,这个项目被迫取消,可还是有很多不知情的老百姓带着衣服来寻求服务。于是陶依嘉她决心重开这个项目。没有拷边机,她就自掏腰包买两台“填上”;没有拷边用线,他就自己去买。她买的都是进口的涤纶线,拉不断,比市面上那些拷边用线都要扎实。
“摆摊”没有调休,没有奖金补贴,陶依嘉不计较,反而用多年来所有的奖金设立了“为民服务基金”,用于补贴器材消耗、扶贫帮困上。如今她的徒弟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
“我也会慢慢老去,但我希望继承者能薪火相传,形成永不断档的梯队。”陶依嘉说,
2017年5月,依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陶依嘉有了新的服务平台。创新工作室纳入了职业药师、服务明星等,推出了更多的为民服务项目。
“我最大的心愿是把我的想法化成实际行动,再做30年!”陶依嘉说。(材料来源:东方网 文汇报 解放日报)
  原标题:新疆沙湾县村里的暖心事:春风十里,不如村中有你
亚心网讯(通讯员 汪莹)聚“村头”进“地头” 坐“炕头”——沙湾县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坚持一切从群众出发,把各族群众的事一件件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实实在在的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帮助村民维修饮用水管
近日,沙湾县水利局驻老沙湾海子湾村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中发现,老党员聂松山家中3天没有自来水,用水需要到邻居家提水,给老两口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工作队员胡海军打电话向派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后,二话不说,就跳进了井里,经查看,原来是水表井因井盖没有盖好,天气过冷把水表附近管子冻住造成无法供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聂松山家中的自来水终于修好了。
聂松山高兴地说:“感谢工作队帮助我们修好了自来水,我们能随时都有自来水用了,解决了我们家一喝水的困难,真是太好了!”
清理村道路积雪
入冬以来的几场大雪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地区农业局驻大泉乡城郊西村工作队协调清雪车辆,清扫了该村7个巷道的积雪,畅通的道路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村民张大海说:“工作队真是我们的贴心人,他们给我们讲党的好政策,给我们解决各种困难,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向村民送春联
沙湾县委宣传部驻西戈壁镇白滩村工作队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邀请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来到村里现场为村民朋友们写春联、送祝福,吸引了百余名群众前来挑选春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迎新春送春联”活动让大家提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温暖,营造了温馨祥和、书香悠悠的迎新春、庆新年氛围。
  2月1日起,为期40天的2018春运拉开大幕,许多人都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最长的大迁徙中,是谁在保证着十多亿人次的归家之路?在这张越织越密的交通覆盖网上,又是谁在默默地为我们守护和付出着?
是的,是武警战士。在全国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站都迎来客流峰值时,成千上万名武警战士每天都要忙碌近18个小时。旅客意外扭伤了脚踝,没关系!“我愿用肩膀扛起你回家的路”。
是机票客服。作为一名人工客服,张宇已经连续5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每年春运期间,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帮大家解决回家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是张宇的工作,他甚至曾经一天接了216个电话。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顺利回家了,张宇心里感觉特别踏实。
是各地交警。春节临近,为预防和遏制涉酒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大酒驾、涉牌涉证、超员等重点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成为各地交警的重点工作,为的就是让更多人能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是客运值班员。33岁的金鑫是杭州站客运值班员,妻子王欢是名列车员,身为铁路职工,夫妻聚少离多已成习惯。4日中午,金鑫提前准备好热粥和胃药到站台等王欢,两人总共说了六句话开车铃就响了……
是高铁民警。年春运,都是D2228次列车长刘建丽和高铁丰都站民警郭强最忙碌的时候。近日,刘建丽用列车过站时靠站的两分钟与丈夫相见。简单的几句寒暄,包含着两人14年婚姻的辛酸和甜蜜……
还有它们。拉布拉多犬“泰森”,两岁时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筛选,正式成为南宁铁路公安处警犬工作队的一只搜爆犬,到现在已经6年了。每到节假日,泰森在训导员的带领下,在车站搜索检查旅客的行李。今年8岁的泰森已相当于人类60岁,2018年将是泰森最后一次执勤春运。
感谢你们,让我们的回家之路平安通顺;感谢你们,让我们的返乡旅程从容不迫。春运路上,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宽慰,多一些举手之劳,做好自己,帮助他人,共享这趟开往春天的旅程!(光明网记者宫辞整理)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科技卫生方面暖心“年货”辽阳铁岭朝阳开展“三下乡”活动
1月31日至2月5日,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分别举行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省直、市直单位为当地农民群众送去了暖心的“年货”——月历、年画、春联、剪纸、农业书籍以及各类生产物资,现场开展农业、科技、法律咨询,开展义诊活动,并送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1月31日,辽阳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启动仪式在灯塔市古城街道邵二台村拉开帷幕,省农委、省扶贫办带领6支农业科学技术专家队伍冒着严寒,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和生产资料。辽阳市文广新体局不仅为现场的农民群众带来一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还组织知名文化人士为村民们剪纸、书写对联和福字。
在活动现场,分外忙碌的是由辽阳市中心医院骨科、神经内科、眼科等20名专业骨干组成的医疗队,200多名闻讯赶来的村民排队进行登记、检查。紧张忙碌的集中检查之余,辽阳市中心医院的医疗骨干还带上设备为邵二台村一名腿脚不便的村民开展入户诊疗服务。
2月2日,铁岭县平顶堡镇建设村文化广场人潮涌动,铁岭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省司法厅会同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协等十余家单位组团为当地农民群众送来月历和年画、春联、剪纸、农业书籍和生产物资,并开展了服务活动。铁岭市卫计委、市红十字会组织医疗卫生工作者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为现场群众进行义诊和免费健康咨询等活动;市图书馆捐赠农村实用农业书籍;市文联组织20名书法家、剪纸能手现场书写春联、楹联、赠送剪纸作品;市扶贫办组织人员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扶贫政策答疑,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2月5日,朝阳市“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集市举行。省科技厅、朝阳市委宣传部等市直16个部门、龙城区委宣传部等14个区直部门来到联合镇,开展集中服务活动。来自科技、医务、农业、教育、司法等领域的50余名专家现场授课、现场义诊,发放日历、图书资料。书法家为乡亲们现场书写春联,文艺工作者送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暖心!这样的“最炫年终奖”让她们眼眶湿润
新华社杭州2月6日电(记者俞菀)春节将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的医护人员在朋友圈晒出了“最炫年终奖”:近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全体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158位早产儿家长联名赠送的锦旗。锦旗背后,是患儿家长最真挚的感谢,是2017年的365天里,医者与患者“并肩作战”、从死神手里救回的孩子。
小奕妈妈:我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怀孕7个月大出血,接受了紧急手术,孩子剖出来时才1420克,当天就转到了NICU。宝宝那么小,脚只有我老公拇指那么大,当时觉得可能没希望了。我每天以泪洗面,直到第29天,护士告诉我可以去“袋鼠抱”宝宝了,她已经长到了4斤!在NICU病房,我亲眼看到医生护士们对每个孩子温柔细语。她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好了出院的那一刻是她们最想看到的。
小希妈妈:我宝宝在老家出生时体重只有1000克,出生第25天,当地医院建议我们放弃。我流着泪看着宝宝,好像有心灵感应一般,她突然睁开眼睛,好像告诉我,她很想活。于是,我们转到了浙大儿院NICU。医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也全心信任医生、全力配合医生,虽然宝宝被下了几次病危通知,可居然真的一天天好转起来。感谢你们没有放弃,也希望更多早产儿的父母不要放弃!
悦妹、泽哥(龙凤胎)的妈妈:因为我自身身体原因,“两小只”提早降临世界。哥哥和妹妹一出生就住进浙大儿院NICU。我因为高度近视,只来得及看到孩子们模糊的轮廓,他们就被抱走了。后来我慢慢知道,哥哥的情况有点复杂,经过一次感染后他开始喂养不耐受,总是腹胀,排便困难。后来,哥哥经历了两次手术,术后继续在NICU里住着。因为是造瘘宝宝,NICU的护士们还专门给我上课,教我如何护理造瘘口,对此我真的非常感恩,多亏了她们教我的知识,让宝宝一直健健康康。
正是在这三位宝妈的“密谋”之下,早产儿病友群联合发起了为浙大儿院NICU医生护士们送“最炫年终奖”的活动。时常见到人间百态、悲欢离合的医生护士们,在看到锦旗和上面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时,眼睛也湿润了。
“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这么多健康的孩子”“感恩,在艰难的时光里,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我们要把这样的美好传递出去”……早产儿病友群里的这些留言,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感到更有动力。NICU的刘太祥医生在朋友圈写道:“虽说医生苦,儿科医生更苦,但苦中亦有甜,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原标题:[暖新闻]寒夜,他们寻找救助北京街头露宿者
文/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
虽然已经立春,晚上8点的北京仍旧“速冻”,温度从白天的最高2度降至零下7度。无家可归的人在哪过夜,怎样抵御冬夜的寒冷,是否愿意接受救助?2月5日晚,千龙网记者跟随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到东城寻找街头露宿者,为他们提供救助。
5日晚,北京继续开展_寒冬送温暖_集中救助行动。图为古观象台西侧绿化带露宿的杨松。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时间:晚8点50分
地点:古观象台西侧绿化带
室外温度:零下5度
“起来吧,跟我们去救助站吧,这里太冷了。”“吃饭了吗,刚泡的方便面,吃点暖和暖和身子。”在古观象台西侧的绿化带里,34岁的杨松(音)躺在干枯草丛上,铺了层被褥,盖了两层薄薄的棉被,身上穿得里三层外三层,蜷缩在被子里。在他的旁边,是一处裹着塑料膜的围栏,躺在这里可以避风。
杨松告诉记者,他来自河北邯郸,白天拾荒,当听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劝导其回救助站时,他摇头,沉默着。“马上就过年了,我们给你买票回家过年。”“不回去。”“今年打算回家过年吗?”“过两天再说!”这一次,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又是无功而返。
东城区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曹辉告诉记者,杨松已经在这里一个月了,“由于劝说不动,每天早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社工就会来到这里送被褥、食物。现在杨松盖的被子、衣服都是我们救助给他的。”
5日晚,北京继续开展_寒冬送温暖_集中救助行动。图为古观象台西侧绿化带附近露宿的杨文龙(右一)。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离杨松不远处,另外一名露宿者杨文龙(音)躺在热力井盖上取暖,头枕在绿化带的台阶上,身上盖着救助站送他的两个绿色棉大衣,身旁是一个白色塑料袋,里边装着三四个没有吃完的盒饭。
“冷不冷,吃饭了吗?”“吃了,捡来的剩饭。”“这么冷的天,跟我们回救助站吧!”“不回!”杨文龙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蓄着长发的杨文龙告诉记者,他今年47岁,河北承德人,在外流浪多年,不想回家,也拒绝接受救助。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巡查,以防他们出现身体不适,也时常开导劝说他们到救助站。接下来,这样的劝说、救助还将持续。“露宿者不愿意提供身份信息,我们也无法联系到他们的家人,只好力所能及地提供救助。”
5日晚,北京继续开展_寒冬送温暖_集中救助行动。图为市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露宿者小辉(左一)披上大衣。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时间:晚9点35分
地点:建国门内大街一处地下通道
室外温度:零下6度
晚上10点的北京,行人稀疏,刚装修完不久的一处地下通道内,干净明亮,这使得一名躺在地上的露宿者格外显眼。
他叫小辉(音),来自甘肃天水,说话不太利索,他告诉记者,他来京十多天了,想找一份工作,一直没有找到,白天靠拾荒挣钱,夜晚露宿街头。
“马上就过年了,跟我们到救助站,我们给你买火车票,送你回家过年吧。”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几番劝说下,这个年轻人有些动心。他从被窝里坐起来,接过救助人员刚泡好的方便面,思考了一会儿,从棉被下拿出当做枕头的一双棉布鞋,决定到救助站。
看到小伙子穿鞋,救助站的几位工作人员立即帮他收拾铺盖,给他披上绿色棉大衣,帮他拎上行李,同他一起来到停靠在街边的救助专用车,准备送他到救助站。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工作人员发现这名年轻人,就开始做劝导工作,并为他送来棉衣棉被。下一步,将会和小辉进一步沟通,送他回家过年。
5日晚,北京继续开展_寒冬送温暖_集中救助行动。图为市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为露宿者李保国(右一)送上刚泡好的方便面。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时间:晚上10点10分
地点:晨光街附近
室外温度:零下7度
如果不仔细留意,黑夜中很难看到,在一栋大楼旁的窗边睡着一位老人。他叫李保国(音),65岁,来京多年,长期露宿街边。从他为自己搭设的简易拼接床铺来看,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个皮质单人软沙发当做床头,3个带靠背的木质椅拼凑在一起形成床身,两张捆绑好的硬纸壳做床档。记者仔细看了看,老人的被子上放有几个未拆封的暖宝宝,床边还有一个塑料袋,里面是没有吃完的食物。
已经照顾老人一个多月的社工马晓薇告诉记者,他们早晚来看老人好几次,生怕老人生病,也会时常送些棉衣棉被,劝导老人到救助站。
“老人家,吃饭了没有?”“吃了,饭店里给的。”“春节回家不回,给您买票!”经过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番热心劝导后,老人仍旧不愿意回救助站。“您有事就找我们,或者拨打救助电话!”离开前,马晓薇叮嘱道。老人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已经非常熟悉, 起身送他们离去。
5日晚,北京市16个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均带队参加了救助巡视活动,共出动巡视车55台,参加巡视人员187人,巡查148个点位,发现露宿者32人,街头救助23人,发放食品28份,发放棉衣和棉被数25套件。
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市民政局联合首都综治办、市公安、市城管部门持续在全市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其中,全市民政部门在专项救助行动中,共出动救助巡视车3307台次,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8889人次,巡查9838个点位,发现露宿者1889人次,街头救助1298人次,站内救助3093人次,发放食品1405份,发放棉衣和棉被1281件,通过跨省接送使345名特殊困难受助人员顺利返家。
全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计划于3月15日结束,北京市民政局提醒广大市民,当您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时,请劝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求助,或拨打110、96156社区服务热线提供必要帮助。
来源:千龙网
   2月5日晚上9时许,张岩接收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送来的新被子(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2月5日讯(记者 耿子叶)2月5日晚上9时,北京气温零下5摄氏度,石景山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给长期在八大处公园门口露宿的张宝玉送来了一床新被子,他裹紧棉被道了一声:“谢谢政府!”
为切实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帮助其顺利度过寒冬,石景山区救助管理站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自2017年11月起开展专项行动以来,站内共救助乞讨人员77人次,街头救助75人次,成功劝解了3名长期露宿街头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张岩是5日晚上得到救助的第二个人,他和张宝玉一直牵动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心。针对他们街头露宿的情况,救助管理站安排专人值守,定时巡查,并给他们发放食物、棉被、棉衣、棉鞋等御寒物品。看到救助站又送来了东西,张岩掀起铺盖卷儿向记者说:“这是政府救助站给我的,这是附近的居民给我的,这个还是政府救助管理站送给我的,都够用了。”
在整个“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中,救助管理站及时救助陷入困境、居无定所、露宿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帮助其解决了燃眉之急。对于“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期间查清户籍不能自行返乡的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站会安排工作人员护送返乡,使他们能够早日回归家庭,感受家的温暖。
北京市民政局提醒广大市民,发现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时,请劝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或拨打110、96156社区服务热线反映情况。
2月5日晚上9时许,救助车辆到达八大处路,为张宝玉送去了救助物资(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张宝玉,95后,长期在八大处公门口露宿街头。2月5日9时许,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张宝玉送去了一床新的御寒棉被(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2月5日晚上9时许,张岩掀起自己睡的铺盖卷儿忍不住说:“这是政府救助站给我的,这是附近的居民给我的,这个还是政府救助管理站送给我的。那里还有送来的东西,都够用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来源:千龙网
  新华社杭州2月5日电 题: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谱佳话:“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创始人姚玉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送光明
新华社记者俞菀、朱涵
这是发生在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的故事:一位是现年93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一位是“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创始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
2017年11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时,姚玉峰发现了黄院士的眼疾。2018年1月,姚玉峰为黄院士进行白内障手术,使其双眼视力均恢复到0.6。
“这下,我还可以为国家工作好多年!”黄旭华的这句话,让姚玉峰久久难忘。当两位专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世间大爱温暖传递。
“只要我遇到了,他是病人,就不能逃避”
5日清晨,跑道结冰,航班迟迟没有起飞。候机室里的黄旭华院士一边翻看着当天的报纸,一边对身边的秘书说,再等等吧,我跟姚玉峰主任约好的,一定要去复诊。我还要向他请教,怎样尽快恢复工作……
距离上次手术已有将近1个月,彼时的感受却依然深刻。揭开纱布、略微的适应,迎来的便是久违的清晰和光明。“好亮啊!”黄旭华看着窗外发出的这句感慨,让姚玉峰轻轻松了一口气。
2017年11月,黄旭华和姚玉峰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大会前一天,当工作人员把发言稿交给黄旭华时,他面露难色:“我的眼睛不好,要特大号的字,再加上放大镜才行。”
出于医生的职业判断,姚玉峰估计黄老先生的视力有问题。表彰大会结束后,他就径直找到了黄院士并用手机自带的电筒光简单地为黄院士做了检查,发现黄院士眼睛的晶体呈棕红色,严重程度属于最高级别,手术难度非常大。
“我问过好多医院,医生都说,我的白内障很少见,又这么大的年纪,风险太大了,还是不做手术为好。”黄旭华说完顿了顿,又轻轻问姚玉峰,“我这眼睛,还有可能治吗?”
“国宝级”科学家,93岁超高龄、白内障又老又硬、各种意外风险,术后目标不仅是要看得见,还要不耽误工作……那一刻,姚玉峰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压力瞬间飙升。
“尽管与黄老先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我完全能感受到他长期饱受白内障之苦的隐忍,对恢复视力的强烈渴望。”姚玉峰说,“更何况,我是一个职业医生,我没有逃避的借口。只要我遇到了,他是病人,就不能逃避。”
“妙手拨开瞳中雾,又见清澈碧云天”
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决定为黄旭华做手术。治疗方案为局麻下进行白内障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三焦人工晶体植入术。
面对联合会诊的多科室负责人,姚玉峰说:“我来承担一切责任!”黄院士则对姚玉峰及其团队高度信任,“我已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13分钟,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第三天,黄旭华院士左右眼的远中近视力都达到了0.6。
术后1个月里,黄旭华老先生已经能够正常看书看报,甚至能够看清手机上的小字了。“这真是‘相逢首都是机缘,仁心感我赴邵院,妙手拨开瞳中雾,又见清澈碧云天’。”黄院士欣然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回想为黄旭华治病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姚玉峰感触最深的,便是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强烈的家国之爱。
“第一天到杭州时,检查间隙,黄老先生坐在凳子上与我聊天,聊的就是我们国家第一艘核潜艇是如何诞生的,怎么下海的……尽管他93岁了,说起这些却十分传神,记得那么多细节,我能够充分感受到那种‘舍我其谁’的使命和担当。”姚玉峰说,“整个治疗期间,他反反复复地说,‘这下,我还可以为国家工作好多年’。这句话,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真挚。”
致敬!中国科学家的赤子情怀
短暂的交集之后,两位全国道德模范又开始了各自的忙碌。黄院士一边遵从医嘱康复治疗,一边打算着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多整理些资料。姚玉峰除了尽心尽力医治每一位患者,还着力培养年轻人,毫无保留地传授“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对家国事业的全情投入,在黄旭华和姚玉峰身上其实是多么相似!
“一个人选择一个职业,首先必须是热爱,这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有了热爱,才不会让委屈的负能量无限扩大,继而甘之如饴,默默坚守。”姚玉峰说,那么多年的病痛困扰,始终没有磨灭黄老先生的乐观和豁达,直到93岁高龄,依然怀抱赤子之心,这值得所有科研工作者学习。
“周到细致,一丝不苟,万无一失。”表达不尽重获光明的感激与开心,黄院士便把当年为了造核潜艇,有关领导同志勉励和告诫他们的三句话制成锦旗,送到了姚玉峰手中。
姚玉峰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锦旗的照片和背后这个冬日里暖心的故事:“恢复老科学家的正常视力,是他个人的健康幸福,更是国家之福!再苦再累也心甘!感谢医疗团队的通力协作与配合!”“愿温暖遍布世界,愿光明洒满人间!”
  原标题:寒风中,城市“守夜人”保一方平安
寒冬的夜晚,城市入睡了,可总有一些人为了守护一方平安,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入冬3个多月以来,城市“守夜人”一直巡逻在昌平区东小口镇中滩村的街巷胡同内,默默地守卫着这片土地上居民的安全。
“穿暖和点,别冻坏了。”1月末的夜里,东小口镇中滩村零下十几摄氏度,保安队长岳洪国招呼兄弟们打起精神。大家披上大棉袄,戴上帽子,手握电筒,跺跺已被冻僵的双脚,准备开始近8公里的夜查。“今晚分两组,一组排查租房户安全隐患,另一组检查出租大院消防安全隐患。行动中注意安全,要温暖与温度兼顾,辛苦大家了。”
夜幕降临,北风呼啸,寒冬的夜晚比预想中的还冷,没过多久记者的双脚就被冻透,可保安员们前进的步伐依然坚定。大队人马走进位于中滩路东侧的一处出租大院,院内漆黑一片,大部分租户已经返乡,只有几家窗前还亮着灯。
“院子里怎么这么大煤气味,有煤炉吧!”走进院内,岳洪国在一户出租房前嗅到了煤气的味道,走进屋内一看,煤炉上一锅热汤正咕嘟咕嘟翻滚着。保安队员拎起煤炉就往外走,在空地用水浇灭了炉火,一股白色浓烟随即升起。
“对于夜查,租户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理解也有不理解的,但只要是事关安全的问题,我们就要负起责任。”岳洪国说,虽然天天检查,可是每次检查都能发现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几分细致,多说几句叮嘱的话,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
中滩村与天通苑仅一墙之隔,村域面积不大,远处塔楼“天通苑”三个大字发出隐隐的灯光。村中雇用的40名保安队员,每日都对村内大院进行安全检查,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隐患。
“白天人不在家,晚上10点前进行检查,后半夜主要在街巷进行检查巡视。” 中滩村党支部书记姚海明告诉记者。中东路租房户、出租大院,中滩路西侧中润石材出租大院,郊野公园对面的出租公寓都是晚上检查的重点。
自去年全市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东小口镇各村、社区共有200余名保安在岗巡逻,持续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他们检查经营商户及出租房屋用电、用气情况,对消防器材配备是否完好、燃气使用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摸排,及时处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堵占消防通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巡查过程中还不忘对群众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有了他们的付出,村里着实踏实了不少。”姚海明说。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倒在执勤路上的民警杨建军 家人遵遗愿捐献器官
央视网消息:今年47岁的杨建军,是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的民警。就在几天前,杨建军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能醒来。根据他生前的嘱托,家人捐献了杨建军身上所有的有用器官。
1月24号晚上11点多,杨建军在执勤途中,突发脑溢血晕倒,随后被紧急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项磊:那我们做CT提示是一个脑干的比较大面积的出血,刚好在大脑中间这个位置,是脑溢血最凶险的一种。
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但是在1月26号的凌晨,杨建军脑电波消失,紧靠仪器维持呼吸,妻子杨晓燕在与院方沟通后得知自己的丈夫没有生还可能后,想起了丈夫的嘱托。
杨建军妻子 杨晓燕
杨建军妻子 杨晓燕:他好几次,就是经常跟我说,假如他死了,我的器官如果用得上的话,我还愿意去救别人。
当时杨建军的家人都觉得说出这样的话很不吉利,在经过一次次争吵后,妻子最终答应了。
杨建军妻子 杨晓燕:我说,好的,我会帮你操作的,因为我们觉得就是一个玩笑话嘛。
杨建军在执勤途中,突发脑溢血晕倒,随后被紧急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然而当妻子和儿子决定捐出杨建军的器官,完成他生前的愿望后,杨建军的母亲却没法接受。在儿媳和孙子的开导下,老人最终决定尊重儿子的遗愿。
杨建军妻子 杨晓燕:既然儿子已经走了,就让他救救别人也是好的,我婆婆也是比较深明大义的。她说,妈妈帮你签字,她说她有这个儿子,她骄傲。
捐献手术成功 亲友同事洒泪相送
1月26号下午5点22分,杨建军心跳停止,医院宣布其死亡。随后,医院专家经过评估,确认杨建军符合遗体器官捐献条件,在家人和同事的目送下,杨建军被推进了手术室。
两个小时后,衢州柯城区人民医院,为杨建军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手术。他穿着最爱的制服、戴上警帽,被医生推出了手术室,标志着他近24年的人民警察生涯在这一天结束了。
杨建军母亲 孙兰芳:他就是爱(当)警察,穿这个制服也好,不穿这个制服也好,他都是警察。所以,我说我这个儿子他的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警察的味道 。
据了解,杨建军在参加工作近24年的时间里,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嘉奖八次,荣获过先进个人、优秀教官等称号。而作为副队长,队里的老大哥,工作中他总是冲在前面。
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战友送别杨建军
杨建军同事 李开宏:他说,你们都在前面,他不可能都在后面的,他就担心我们,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他又不是铁人。
1月29号上午,在浙江省衢州市殡仪馆千秋堂,杨建军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在这里送他最后一程,现场唯一缺席的是杨建军的妈妈孙兰芳。老人不忍参加儿子的追悼会,便以录音的形式,跟儿子说着心里话。
杨建军母亲 孙兰芳:儿子,你是好样的,你倒在了你十分热爱的岗位上,你是好样的,你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好警察,儿呀,放心走吧。
  原标题:天使守护团”护卫上学路 “最美笑脸”温暖烟台
胶东在线1月26日讯(记者 侯嘉伟)近日,一张脸被冻得通红、却带着和蔼笑容的照片刷爆了烟台市民的朋友圈,也在寒冷的冬季温暖了不少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叫于学玲,大雪天依旧坚守在十中门前护送孩子们上下学。而在她的背后有一个和她做同样事情的230人集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
火遍朋友圈的照片背后有故事
不到7点,烟台十中还没开门,穿着厚厚的定制羽绒服、戴上黄色“交通志愿者”臂章的于学玲早已等候在学校门口。半个小时候,学生们陆陆续续来上学,于学玲也开始忙活起来。盯着道路两侧的车辆,只要信号灯一变,她就挡在车辆前面,将孩子们一个个护送到马路对面。
于学玲告诉记者,今年58岁的她已经做了8年的志愿者,即使感冒发烧也不会耽误护送孩子上学放学。她说这是她每天最快乐的时间。“想起来孩子叫奶奶叫阿姨的,一个再见一个谢谢,听着心里面真高兴,有病也得天天去,老觉着这是一种任务,一种职责。”
当天烟台气温零下十度,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冻住了。看到于学玲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一名市民随手拍下了她的照片,于学玲“火”了,满满的正能量便在朋友圈传播开来。
学校门前的交通问题一直最让交警头痛。“让孩子们更安全的到达学校,让交警和志愿者相互配合,让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更加良好。”烟台交警一大队大队长于辉说,基于这样的美好愿景,2016年8月,在烟台市芝罘区文明办牵头下,芝罘区交安委、芝罘区教体局、市交警一大队在市中心区的23所中小学校门口主要路段开展了交通志愿者常态化疏导交通活动试点,这些交通志愿者们,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于学玲便是其中一员。
天使守护团成员在护送学生上学
天使守护团队伍在不断的壮大
烟台最早从事护送学生上下学的义工是张春霞,十年前,在南山路小学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义务护送孩子上学的义工队,张春霞便是成员之一。谈起加入天使守护团最大的收获,张春霞说,收获了“满足和幸福”。“每次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将孩子们送进学校,我都会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在张春霞看来,干了义工后,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入党了。由于表现突出,张春霞在居委会的推荐下成功入党,实现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做好事,得到的荣誉也不少,家里一堆的奖状,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感。”
78岁的王忠华也是天使守护团成员,她已经在南通路小学门前护送孩子有8个年头了。“刚开始遇到熟人我会觉得难为情,不过现在观念已经转变了,我们做的是好事,做好事就不应该觉得难为情。”王忠华说。随着“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的组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最美志愿者安立盛、道德模范孔德娟、月亮姐姐许振珊等纷纷加入到队伍中。
“天使守护团”志愿服务队共有230名,分成4个志愿团队。他们分散在南通路小学、道恕街小学、养正小学、双语实验学校等23所中小学门前,用身体挡着风雪,用热心守护安全,一趟趟地往返在校前车流中,完成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的使命。据芝罘区交安委考核小组数据统计,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组建以来,每年接送学生数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天使守护团队伍在不断壮大
善行义举给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市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于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了这些志愿者帮忙,确实省了很多事。比如说劝导行人文明出行,劝导车辆礼让斑马线,这些都是志愿者帮助我们交警一起来完成的。“感谢天使守护团的志愿者们,也呼吁更多的市民来尊重他们的工作,给他们点一个赞。”
志愿者们的善举感动了一些爱心企业,他们纷纷捐款、捐物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去年,烟台银行和天安保险、中医世家等爱心企业为这些志愿者们赞助了雨衣、爱心小包,且还配备了急救的药品,目的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为志愿者和小学生们送去关爱和帮助。今年,侬侬婚纱董事长褚丽娜代表烟台市女企业家协会捐款5万元,购买了200多套羽绒服,并将它们发放到志愿者手中。“我的孩子就在南通路小学上学,看到他们的辛勤付出,内心总想为他们做点事情。”
烟台是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城市,而芝罘区又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战场,芝罘区文明办创建了“善行·芝罘微公益”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顾名思义:“微”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看得见、摸得着,芝罘区为首善之区,积小善为大爱。2016年,这一精品文明交通志愿团队在山东省2016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评选中,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等11家省级部门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将优秀事迹广泛推广。
芝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严华说,志愿者们内心洋溢着幸福与温暖,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进行着爱的传递。人们受到触动,迸发出更大的热情,让这个冬天像春天一样温暖。
“天使守护团”护卫上学路
来源:胶东在线
一个基层民警,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为何能走进千万人的心里?一个普通党员,没有丰功伟绩,为何能让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在群众和网友眼里,他为民服务“不下班”。在同事和战友看来,他赤胆忠心“不变色”。&
他,就是“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他叫吕建江。&
想群众所想他把群众小事当大事&
吕建江1989年参军,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从警十三年一直扎根基层岗位,生前任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警务站主任。日,他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
吕建江在警务站& &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千余人冒着严寒到殡仪馆给他送别,数万网友向他留言致敬,上千市民自发前往他工作的警务站献花悼念……人们称赞吕建江是“雷锋警察”“不下班的好民警”。&
在吕建江心里,没有“辖区之限”,也没“下班之说”。值班时,他带大家“四班三运转”守在岗位上,回家后,他还在网上“长期在线”,随时为需要咨询救助的人待命。去世前一天深夜,他还在工作群里嘱咐做好巡逻。&
“每次师父开警车带我巡逻,走到居民小区,他几乎会在每栋居民楼下停车,然后让警灯闪烁5分钟,我问师父,这是为啥?师父说闪着警灯,坏人看见了,可能及时收手,老百姓瞧见了,晚上就能更踏实地睡个安稳觉。”吕建江曾带过的辅警贺权说:“在师父身上,我体会到了‘人民’两个字的分量。”&
吕建江救助煤气中毒女孩& &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送别吕建江那天,有位姑娘连夜从太原赶来。“没有吕叔,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姑娘噙着泪说,三年前她曾想自杀,是吕建江连续“叨叨”劝了她一晚上才让她放弃了轻生念头,她连夜赶来就是“想见救命恩人一面”。&
“小角色,大担当。吕建江能把群众身边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因为他心里一直揣着人民。”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局长马立新说。 &
急百姓所急他把为民服务延伸上网&
身在基层,吕建江却创新了多个河北全省第一。他创办了第一个网上社区警务室,经验在全省推广,他创建了首个公益失物招领网,最早实名开微博并逐步成为河北公安系统在网上最有影响力的民警之一。他质朴的网言网语赢得了近3万名铁杆粉丝,这比他所在警务站的辖区人口还多一倍。&
吕建江到社区走访群众
吕建江成了闲不下来的人:孕妇羊水破了打不着车,找他;孤寡老人房子漏了,找他;居民中煤气,找他……以至于知道他网名“老吕叨叨”的人,远远超过了知道他本名的人。许多网友专门“@”他寻求帮助,就像辖区许多群众到警务站“点名”找他办事一样。&
2013年一天夜里,有网友发帖求助:“家人因腹痛休克正赶往石家庄,请教到省四院最佳路线。”吕建江看到后,主动联系发帖人并把最快捷路线和自己手机号码一起发给对方。对方发短信说病人病情恶化,他又立即安排警车开道奔向医院,为病人及时手术脱险赢得了宝贵时间。病人家属说:“是吕警官把我的亲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吕建江生前曾说:“群众在哪,服务就在哪,无限的网络可以把我为百姓服务的‘手臂’伸长。”&
“建江为群众办起事来,腿不停,嘴不停,走路都小跑着,他能用真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窝子里。”提起老同事,桥西分局汇通派出所民警李明川十分钦佩。&
难自己所难他不忘初心本色不改&
很少有人知道,为民服务“不下班”的吕建江,自己一直过着清贫日子。一家人住在小两居室里,家具简单、陈旧。妻子崔利平想在客厅安放丈夫的遗像,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只好摆在冰箱顶上。&
吕建江妻子抚摸丈夫的遗像& & &新华社记者 闫起磊
吕建江为群众解决问题很有办法,可自家难事就是“办不成”。他曾“利用职务之便”给低保户丁忠光先后找了3份工作,但却对在家待业三年的妻子“不上心”,直到2007年崔利平才申请到公益岗位。“吕哥去世后,我第一次到他家,一看才知道,他自己过得这么难……”丁忠光泣不成声。&
“他从正营职转业到地方,从一名社区片警干起,十几年扎根基层不抱怨,不管当派出所副所长,还是当警务站站长,他从没利用职权办过一起人情案。”桥西区分局政委高文华说:“他也从没有为家庭困难或其他私利找过组织。”&
曾有广告商找到吕建江,劝他利用网上名气赚钱,但都被断然拒绝。吕建江说,他绝不会利用为民服务的平台赚取“不义之财”。他的战友乔民和付云川这样评价: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吕建江做到了赤胆忠心,本色不改。&
市民到吕建江生前工作的警务站献花悼念& &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吕建江生前常对家人讲:做人要讲良心,我一个山区农民的孩子,从参军、入党到当警察,哪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我必须好好干,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妻子说,这是丈夫念念不忘的初心。&
市民自发悼念吕建江& &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有人问吕建江:“这么费心费力到底图个啥?”他说:“人活着就要做点事,咱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不就是咱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吗?”&
还有人问吕建江:“你得了这么多荣誉,最珍视哪一个?”他回答:“是深夜值班时,群众给警务站送来的那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吕建江综合警务站揭牌& & &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吕建江走了,他生前工作过的警务站更名为“吕建江警务站”,这是河北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许多市民说,它是一座丰碑。&
吕建江走了,但他为民服务的事业依然没有“下班”,同事们运行起了他的微博账户,在网上网下,继续践行着他们共同的初心和使命。
新华社记者& & 闫起磊& 杨帆&
  过去几天,我国多地遭遇了今年1月以来最强的一次低温雨雪过程,严寒中上演了许多暖心的故事。比如,最近陕西渭南一名女童因高烧昏迷,送医途中遭遇雪天路滑,危急时分,交警及时救助。
点视频,看完整救助过程?
?&女童高烧抽搐 交警雪中送医
新闻故事:
1月28日,渭南临渭交警保丰中队民警正在渭桥路执勤,一辆摩托停在了他们旁边,张先生称自己孙女因感冒发烧抽搐,向民警求助。民警见孩子嘴唇发紫,全身抽搐,立即开警车将孩子送往最近的渭南市第一医院。途中还不断安抚孩子家长。
雪天路面湿滑,两位民警用了不到十分钟,将孩子送到了医院。下车后,民警快速跑到急救中心寻找医生,直到检查完后才离开。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由于送医及时,目前孩子已清醒,正在住院接受治疗。
  原标题:[暖新闻]风雪过后,这些普通人做了什么?
[外卖用户:订百份热奶茶送外卖小哥]
近日,陕西西安下起大雪,一位署名“小暖”的女士花费1098元下单的100份热奶茶,专门送给外卖小哥,给这些在寒冷中穿行的劳动者送去了温暖,更表达了一份理解与敬意。
[外送小哥:暴雪天合力助人推车]
南京一轿车在大雪天抛锚,拖车迟迟不来,正好被路过的外送小哥撞见,于是小哥们齐心协力帮车主将车子推至修理处。
[货车乘客:从车窗丢手套给民警]
28日,G25长深高速湖州段往杭州绕城东线匝道因桥面结冰,导致行车严重拥堵,两位处置民警赤手拿着袋子撒瓜子片。这一幕被路过的一辆货车上的女乘客看到,立马透过车窗给他们扔去两副手套。
[骨科医生:推出“企鹅漫步法”教大家如何不摔跤]
风雪过后,路面容易结冰,为防止更多人在街上摔倒,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医生们近日推出了“企鹅漫步法”的教学宝典,连图带视频,戳中网友的不仅是萌点,还有感动。
[环卫工大爷:光着膀子扫雪]
安徽阜阳一名73岁的的环卫工大爷因铲雪干的时间太久,浑身冒汗,就把上衣脱掉继续干活,没想到被路人拍了下来走红。大爷说,下雪天大家走路不安全,就该把雪铲完才对。
[电力人员:翻山越岭奔赴在故障线路现场]
连日来,江西遂川县西部山区普降雨雪,部分地区出现断电。29日,江西遂川供电公司戴家埔供电所的3名电力抢修人员,徒步一个半小时进山抢修电力线路,为的就是早日给山区群众送去光明。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却都知道是在为了谁。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冬天,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更能理解到他人的不易,更愿以一颗柔软的心来面对陌生人。那些发自内心的善意举动,越是看似不轻易,越是具有震撼的力量。这力量在你我之间传递,在整个社会上传递,普通人之间的互帮互助,让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却也异常温暖。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暖新闻]这一抹亮丽的荧光黄,守护你我的回家路
光明网讯(记者袁晴)深夜救助、警车护送、徒手刨雪、俯身帮你换轮胎……这一段时间的朋友圈,被一群可爱的人刷了屏。他们的行为被镜头记录,他们的举动被大家点赞,他们的身影感动了无数人。他们,就是你回家路上的守护人——交警。因为他们,这个寒冬让人倍感温暖。因为他们,让你的回家之路更加安全。
冰雪回家路上,河南高速交警在全警上路、路警联动、昼夜保通,用爱心和行动徒手刨雪。这一刻,冰冷的手却温暖了群众的心!
1月29日上午,75台大巴车在湘西吉首收费站整齐列队,在高速交警警车的牵引下缓缓出发,驶出湖南,前往重庆方向。滞留在吉首收费站的3000多名乘客重新踏上了回家的路。
平安回家路,有你们在守护!
大雪无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波炉热饭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