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860k加HD7770与a8 7650k和860k那个强

转漏网的鱼小鱼的DIY参考_poonjunkong_新浪博客
转漏网的鱼小鱼的DIY参考
本文仅仅是个人对于DIY的若干见解,权当供大家分享讨论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DIY这条不归路上少走弯路
,我尽量保证公正、客观的立场。文中难免有差错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DIY的若干“理论”理论是行为的指导,楼主一直奉行的“理论”:(一)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二)电脑是一个木桶,最短板直接影响性能的强弱,(三)永远不要相信JS,哪怕是你多么亲密的朋友或者亲戚。
二、CPU先送上神器——CPU天梯图&&&
现在CPU只剩下两家了(IBM、VIA,那个万马奔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龙芯?再等等吧,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各大BBS上I饭和A饭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有人问:Intel好?还是AMD好?你会怎样回答?我的答案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Intel是CPU行业的巨鳄:X86专利在手,天下我有!,如果不是种种原因的授权,AMD根本就无法生存。当然,市场是不可能让Intel那么轻易杀死AMD的,每当AMD还剩一口气的时候,Intel也会用各种方式给AMD输血(也有AMD跟Intel是一家两品牌的说法,因为他们的身后都有摩根集团的影子)。长期以来Intel压制着AMD,随后是Athlon64的时代,AMD反而把Intel逼得无处招架,到了扣肉时代,Intel成功翻盘,再次压制AMD。如今的CPU市场,Intel高喊“科技,以换接口为本”的口号逗你玩,AMD则是迷失在模块化与APU的道路上,静待下一次涅槃。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一)入门200元级:GG1840,Haswell
Refresh赛扬,与上一代G1820共存于市场,两者相似度99.99%,所以不用特别挑,搭配H81/B85主板,入门首选,HTPC首选。
300元级:GG,Haswell
Refresh奔腾,与上一代G3220共存于市场,两者相似度99.99%,所以不用特别挑。搭配H81/B85主板即可。
400元级:AthlonⅡ&4
860K、FX4300、G3258新AthlonⅡ&4一直是性价比的代名词,目前最新的860K已经取代760K,优势在于架构和制程,不过根据测评来看,860K的超频会发生掉压现象。曾经被高估的FX4300已经掉到350元级了,散片更是300出头,跟860K比起来多了L3,具体怎么选,还是看你的主板吧,如果有AM3接口的主板,恭喜你,省掉了主板的钱。G3258,奔腾20周年纪念版,超频玩具,平民神器。基本都能稳定@4.5GHz,不过你需要能保证稳定超频的主板和电源。G3258的价格与860K相当,二者是直接的竞争对手,默频下,860K依靠TC和核心数量,占有明显优势,而二者都@4.5GHz的时候,性能十分接近。这里要额外说一句,G3258的散片建议不要碰,基本都是挑过体质后剩下的,这就意味着超频性能低下,如果你本来就不打算超频,那就建议换成G3440。
到目前为止,在入门核显平台的赛扬/奔腾已经完败AMD,需要注意的是,组建HTPC的话,不推荐奔腾,因为比起赛扬多出来的那100元,性能的提升只存在于跑分中。而独显平台方面,奔腾适合搭配低端独立显卡玩一些CPU要求较高的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星际争霸、剑网III等,速龙和FX4300则更适合一些对多核优化较好的游戏,比如剑灵、坦克世界、激战2等,同时多任务的性能更强。一般使用的话,还是AMD的低端四核好一点。
(二)中端500元级:FX,六核打双核,综合性能直接对位I3-4150。多开能力和I5有得一拼,关键是价格便宜量又足,我们一直都用它……以前是700元级,现在500元级,算的上是一枝独秀了。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个人曾经十分推崇的两颗U:
A10-6700和Phenom Ⅱ&4
955。A10-6700,曾经的至尊系列APU,以450元的低价,直接让自家的A10-6800K、A8-5600K无地自容,然而,从8月开学季开始,只用了2个月就成功上涨100元,在CPU价格全线飘绿的今天,A10-6700深刻地表现出日天精神,代价嘛,就是失去性价比的A10-6700,不值得推荐了。而大器晚成的955从上市到现在已经支撑了5年,虽然功成名就,但后继无人的尴尬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对于955,我只想说:老兵不死。仅此而已。虽然现在六核羿龙也已经降到500,但已无力挽回AMD日暮西山的局面了。
700元级:4150、FX0,目前最主流的I3,3000元主机的标配U,双核四线程,每个线程可以看作是30%的提升,而目前90%的游戏最高只支持四线程,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全开党,玩单机用i3也够了。FX8300,八核打双核,它的出现最大的作用就是把FX6300逼到500元价位,总体性能强于I3,而且功耗控制也还算能够接受,首款100W以内的八核U,优势依然是多开,工作室可以直接淘汰FX6300了。I3和FX8300的选择请参照奔腾和速龙。
(三)主流800元级:FX-8320FX-8320,八核打四核的典范,多开能力超过I7,工作室的最爱,同样是价格便宜量又足……另外,小超一下就是FX8350……这就让900元级的FX8350很尴尬了
1000元级:A10-7850K、I5-0K,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APU,Kaveri构架,28nm制程,两大亮点:一、高达1300元的上市价格。二、HSA。HAS基本可以无视,生态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只想问问AMD,这个上市价是因为忘记吃药了吗?几个月后,我总算想明白了,相对便宜点的A10-7700K等了N久才出来,而且市面上的散片都很少,多半是因为生产线投入到游戏主机上去了,上市定价高,意味着降价的空间就很大,到时候再玩一票一夜暴降,不失为收买人心的好办法……额,我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I5-4590,已经全面替代了I5-4570。从第三代开始,I5成为最主流的PC游戏体验的CPU,适合各种游戏,几乎不挑显卡,而集成的Graphics
HD4600的核显跑分也挺漂亮的,看高清也不错,不过游戏体验嘛……还是弄个独显吧。市场的实际情况是,A10-7850K一直紧咬I5-4590的价格,而现在,I5-4590依然是的价位,A10-7850K却已经掉到1000以内,接近200元的差距,果然还是Intel保值啊。
1400元级:E3-1230 V3、 I5-0
V3,神器的第三代继承人,比起I5更适合在游戏之外还有多线程应用需求的人,比如,在Adobe、Autodesk,虚拟机、转码等应用中的表现更为出色。E3的价格倒是每一代都要贵100,这个,呵呵。而且,E3算的上是Intel消费级CPU里面最保值的,因为别的都在降价,唯独它,逆势上涨啊,以后炒U,请认准E3,投机倒把的最佳选择。I5-4690K,Haswell
Refresh的小恶魔,超频性能相对I5-4670K有所提升,不过大概是仅次于I5-44XX很尴尬的I5了,毕竟需要超频方能体现其价值,然而玩超频嘛,千元以内的主板大多数都是爽“一下”而已……
小结一下,FX8320在BF4这类AMD深度优化的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反超I5-4590,配合Mantle和TrueAudio技术释放CPU性能效果更佳,也可以小超获得FX-8350的性能。A10-K统统不建议入手,至少要等到7850K降到899这个价位才有性价比可言。不过AMD一直拿不出新品,降价嘛,等Broadwell来教AMD如何做人吧。I5-4590凭借前面两代的积累,已经成为游戏U的代表,除了几乎通吃显卡外,搭配廉价的Z87/Z97,还可以获得睿频福利。至于I5-4690K,因为需要一块能保证稳定超频的主板,所以整机价格不会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带K的I5一直都很有卖相,但是一直叫好不叫座。印象中最火的当属I5-2550K,2012年底被发掘出来,超频拼E3,当时只要800元,一时间市场供不应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JS炒到1100,然而2013年春节一过,它就消失在人海……至于E3,与I5的争论从来都没停止过,从八线程到散片来源,能被翻出来的都说了个遍,特别提一下,为了喷E3,E3黑天才的发明了所谓的“游戏指令集”,LZ百撕不得骑姐,额,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LZ只好在此求虐求侮辱求教育求教做人:“游戏指令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DIY市场的出货量无疑给了E3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点是所有E3黑不敢面对的,最多只敢无脑喷买E3的人是小白。曾经有人喷我是小白:
“真正的玩家都会买I5”,答:“请你喷我的I7,专门玩游戏用的”,从此以后这个人就再也不敢回复我了)。我个人的观点很简单,I5能畅玩的游戏,E3同样能畅玩,E3玩不动的游戏,I5同样也玩不动。有什么好喷的?什么是DIY?用最合适的钱,买到最合适的东西,达到最合适的使用效果和心理舒适感,这就是DIY!
(四)旗舰2000元级:I7-4790、I7-0,盒装2000不到(请继续无视奶茶东),散片1700左右,没什么好说的,不超频的高端配置,就是它了。I7-4790K,恶魔之心,默频4.0G起跳,88W的功耗设计,基本稳超4.5GHz……这也算得上是给一潭死水的CPU市场带来了一点惊喜吧。如果现在还有JS卖你I7-4770K,直接撇他脸上就好,当然,前提是你要跑得比他快!说到这里,LZ表示要鞭个尸:I7-4770K!Intel第四代酷睿I7的旗舰,22nm工艺,超强的单核心性能,简直就是无可挑剔的存在。但是,市场的反映总是说I7-4770K体质不好,在所有的4770K中,只有5成可以跑到4.2G,在所有的4.2G中,只有5成可以超到4.5G,在所有的4.5G中,只有5成的电压可以控制在1.28V以下。这是为什么呢?苍天有眼,随着开盖测试,我们终于发现了CPU界最没节操最丧心病狂的无良JS——Intel!具体的说,从I7-3770K开始,Intel用硅脂作为散热介质,并在I7-4770K发挥到极致。举个例子,1.25V超到4.5G的I7-4770K,搭配300元的风冷温度是70多度,恭喜你,这是一支20元的硅脂,如果是90多度,同样恭喜你,这是一支1块钱的硅脂。从市场的反映来看,用1块钱硅脂的还不少。要知道,I7-2600K还是用的热钎焊,这工艺如果使用在I7-4770K上,那么前面提到的温度绝对可以稳定在60度甚至更低。虽然Intel在恶魔峡谷系列(即I7-4790K、I5-4690K、G3258)改进了散热介质,但是效果依然不如热钎焊来得实在(无良JS的帽子Intel戴定了)。
(五)好大一只哥吉拉(可以视为CPU界的核武器)Intel至尊酷睿I7-5960X,Haswell-E架构,X99平台专用,土豪专用,接近8000多元一颗CPU,都快赶上茶叶蛋了……同系列的还有I7-5930X、I7-5820K。值得一提的是,本着“科技,以换接口为本”的信仰,Haswell-E是不能用在X79平台,虽然同样是LGA2011接口,但是随着Intel呵呵一笑:现金?还是信用卡?LZ也就只有坐等烧死土豪了。AMD于2013年中发布了超级打桩机:FX-9590,八核心,默认主频4.7GHz,TC5.0GHz。与之相伴的还有一款FX-9370,同样八核心,4.4-4.7GHz。据说还会有类似的四核心,也能加速到5GHz。FX-9590的核心电压加到了1.5V左右,热设计功耗因此达到了惊人的219W,不一定绝后但肯定空前,FX-9370也有大约200W——FX系列的标准热设计功耗为125/95W。我只想问,AMD,你忘记吃药了么?从包装盒上就能看出必须用水冷,上市价格高达799/375美元,楼主已经阵亡。至于性能嘛,大概也就是I7-3770K这个水平。如今,这U已经降价超过2/3了,不过依然不会有几个人买吧……
总结一下,Intel将在长时间内继续主导传统市场,80%的市场份额不是传说,而AMD几乎是靠APU苦苦支撑,虽然AMD的异构运算HSA曙光初现,不过谁能知道这是不是回光返照呢?虽然ARM架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洲虎也确实让人惊喜,但是高通、三星甚至华为都领先了不少,总之,AMD,请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Intel
CPU性能强劲,功耗低,但是价格偏高,并2015年将推出14nm工艺的Broadwell以及Skylake两个系列。AMD
CPU性能较弱,功耗偏高,但是性价比突出,折腾起来很方便(超频,开核,各种折腾),2014年初将发布的Kaveri构架第三代APU虽然价格比较坑,但也没让人失望。至于压路机,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另外,AMD已经确定抛弃模块化,未来的线路还不明朗。最后再曝光一下“隐藏属性”:I5-4670K和I7-4770K在B85/H87/Z87/Z97上,能任意超频;I5-和I7-在Z87/Z97上,可以超四个睿频,在B85/H87上,啥都干不了。内在的说完了,再说点外在的。CPU的包装有多的门道,这也是DIY市场水最深的地方之一。首先是Intel
1、中国代{过}{滤}理正品原盒(原包):这个就不多说了,3年全国联保,部分产品地区还能享受免费上门更换。保修卡如果丢了,代价就是200元/次。原包是某类人独一无二的选择。2、中国行货拆盒(原拆):CPU和风扇都跟原包一样,但是打字标签被吹开过,然后再贴上,取走保修卡,依然可以3年联保,不过没有保修卡的保修,你懂的。一般人无法从包装上看出CPU是否被吹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有没保修卡。顺便说一句,我们都是用电吹风作案。3、英文包装拆盒(水货):多数是港行或者美行正品,过海关的时候盒子和U是分开的(如果你知道水货水机是怎么进来的,就能理解了)。CPU和风扇都是正品,理论上依然可以联保3年,因为麻烦,所以一般都店保。4、三年保盒装(翻包):警报!警报!这货其实就是散片+十块钱一个的垃圾山寨风扇+两块钱一个的假盒子!坑小白专用!透露一点点:业内的黑话叫三年盒,如果你听到买电脑的小哥喊拿一个三年盒来,那你还是直接撇他脸上算了,当然,前提依然是你要保证你跑得比他快。类似的还有一年盒。三年盒往往还会伴随另外一个动作出现,下文将会提到。5、原码/磨码散片(散片):二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渠道,原码是生产商渠道,磨码是OEM渠道,解释一下磨码,像Dell、HP大量采购之后剩余的散片,通过磨码让Intel无法查到出处,然后流入市场,这就是磨码。不管是哪种散片,其来路都是五花八门,而且也不能保证是全新的,但是,散片相对于盒装便宜不少,越贵的U,差价越大,像I5/I7这个级别的差价完全够买一个比原装好非常多的散热。接着是AMD,CPU的类型和Intel大同小异,但是要说一说AMD的吹标签的技术。AMD的吹标签技术绝对是一门技术活。Intel的吹完后,原标和保修卡会被撕走(事关Intel渠道分红的问题),而AMD的不会,吹完之后可以完全复原,非专业户无法区别,包括一般的卖场商家。另外,AMD不需要保修卡即可享受3年全国联保。以上,U本身都不会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以合适的价格买入合适的产品,同时还要保证我们的合法权益。相信除了土豪,谁都不愿意花冤枉钱吧,如果你不在乎,请你留下联系方式,我想和你做朋友。再透露一点点,拆盒和水货对于JS来讲,最大的意义在于趁机挑体质(AMD老速龙羿龙还会挑开核)。因此,TB上所谓的包超不包超,包超的不一定真能超,而不包超的则是几乎可以肯定超不起来了(AMD开核U同理)。AMD的U超频门槛低,再雷的U都能小超一下,所以AMD不需要太在意散片超频的问题。但是,一般Intel带K的U,统统不建议买不包超散片,10颗里面9颗半都超不起来,而包超的散片,价格肯定不菲。比如前面提到的I7-4770K,如果挑到用20元硅脂的,肯定会比用1元硅脂的卖得贵。比如楼主手里曾经就有一颗比较屌的,1.2V就能超4.5G并稳定运行,抢在I7-4790K发布之前倒手卖了4000。最后再透露一点点,TB以及部分实体店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剪盒盖。具体的不说了,千万别相信什么剪盒盖返利之类的鬼话,之所以剪走盒盖,因为U和盒盖上的序列号根本就对不上,一查就知道,说白了,这货就是翻包,JS剪盒盖就是在第一时间销毁证据。稍微有点良心的,比散片卖得贵一点,丧心病狂的,就卖原包价。另外,我知道,有非常多的人会担心散片的质量。首先,我敢保证,所有的CPU都是真的,想我大天朝山寨能力如此之强,以举国之力都还没能弄出一颗像样的U出来,小作坊搞得出来的话,绝对是国宝级的人材。其次,CPU有个好处就是,即使已经上过机,被人艹了一百遍啊一百遍,但是一百年后,楼主已经化成了灰,现在的CPU还能用。最后,买散片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要买到工程样品,就是盖子上有ES的那种。
三、显卡继续上神图&&&&
NV已经进入9时代,7代虽然还占据多数份额,但正被逐步取代(为什么没有8?请自行度娘)。AMD方面经历了的R时代,已经很久没有新品上市,同时7850依然在发挥余热。由于核显的存在,R7-250和GTX740以下的独立显卡都没有购买的价值(亮机除外),顺带说一句,APU的核显优势越来越小了。NVIDIA和AMD瓜分了独立显卡市场,跟CPU不同,NV和AMD的实力不相伯仲,NV的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格局是有利的,一家独大必然会导致价格垄断。显卡市场“曾经”有这么一句话:NV游戏性能好,AMD(ATI)图像效果好。评:您大概有10年没用过显卡了吧。显卡购买理论一:显存并不代表一切所谓大显存只不过是JS坑小白的专用名词,有个朋友配机的时候跟JS说了一句:我要大显存。然后JS毫不犹豫的摸出一块4G显存的GT630……显示器的分辨率决定了显卡的性能表现,这个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对于显存,分辨率只需要512M,则需要1G。显卡购买理论二:买新不买旧显卡的灵魂是什么?驱动!不管是NV还是AMD,都不会花多少精力去专门为老显卡更新驱动,每一次驱动的更新,最大受益者必然是新一代的显卡。显卡购买理论三:NV好还是AMD好?这是一个悖论有人能立马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个人要么是JS,要么是脑残粉。NV和AMD的工艺水平接近,网上所谓各种游戏的测评其实从选择游戏的时候就注定了结果,因为游戏厂商会根据赞助商的要求对NV或者AMD显卡进行优化,在这方面,NV目前要领先一步,这也是NV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AMD在这方面越来越给力(看谁砸的钱多)。另外,老黄的死忠各种吐槽AMD的功耗,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经历了GTX460的惨剧过后,NV决心阉割通用计算,专注于游戏性,这一点在Maxwell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而AMD则依然是通用计算和游戏性两手抓。Nvidia细分了GPU市场,游戏系列为Geforce,图形渲染Quadro,计算Tesla三个系列。Geforce系列自GTX580之后开始阉割双精度计算能力,因为玩游戏用不到双精度。举个例子,同样是GK110完整核心,你会看到Geforce
GTX780ti阉割双精度首发4999元;Geforce GTX TITAN
BE保留完整双精度计算首发7999元;而QuadroK6000和TeslaK40嘛,价格就呵呵。同核心的Quadro玩游戏较Geforce差的很远,而Tesla甚至没有视频输出端口。AMD方面则没有如此细分,同核心的Radeon系列游戏卡和Fireball系列专用卡突出了各自在游戏处理和专业处理上的性能,因此AMD同核心的游戏卡和专业卡玩游戏差距不大。不过,NV的方式更符合市场,从市场占有率上可以看到,游戏市场Geforce目前占据60%以上,专业领域Quadro在80%以上,Tesla的竞争对手则是Intel的计算卡。
接下来说说显卡品牌。S级:EVGA专注N卡一百年,GPU为NV特供,在欧美市场广受欢迎。由奶茶东引进大陆市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少部分实体店也能拿到货。EVGA显卡价格还算合理,大约与华硕DC2T,MSI
Lightning这些高端系列持平。EVGA什么都好,就一个问题,因为实体渠道并不广阔,售后将会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
一线品牌:华硕、技嘉、微星、蓝宝石、迪兰恒进(世界级大厂,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华硕(A+N)这就是传说中的败家之眼。定位高端,价格也较高。高端产品工艺、用料等都代表了市场的最高水平,但其中端产品很没有诚意,性价比偏低,同样的规格的产品(包括工艺、用料等)要比其他品牌贵一些,低端产品就更不推荐购买,完全是在卖牌子。推荐:DC2T与Dragon(其他系列参差不齐,比如同属DC2OC系列的R9-290就非常优秀,但760居然还能缩成4+1供电,要知道,公版760是4+2供电)。顺便提一下,华硕旗下ROG系列产品(包括显卡、主板、笔记本等)是高端王者,就全球范围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而TUF系列,则着重于持久,嗯,做男人,要持久。
技嘉(N)技嘉之所以能出现在这里,完全是沾了主板的光。跟主板一样,2014年的技嘉放弃长期坚持的堆料策略,但是,技嘉,你这是要玩死自己的节奏么?主板至少设计做工这些都还能做得很好,但是显卡,以GV-N760OC-2GD
2.0为例,一塌糊涂的PCB,平庸到极致的电容和MOS管,这真的是技嘉?技嘉的显卡起步较晚,一直在追赶华硕和微星,但现在离这个目标渐行渐远。中规中矩的表现,如果非要找特点,那么我只能说风扇做得还是蛮浮夸的。平心而论,以技嘉的实力,研发设计生产都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但就是拿不出来与其地位相称的显卡,怒其不争!技嘉只是主板上的巨人,显卡上的侏儒!不推荐技嘉的任何显卡!技嘉死忠请无视!
微星(A+N)可喜的是微星在玩堆料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做工,散热一如既往的不错(风扇也一如既往的好看),但定位较高,价格比华硕便宜一点。推荐Lightning(最高端)、Hawk(高端)、Gaming(即TF,亲民路线,但绝不平庸)。
蓝宝石(A)柏能旗下老牌厂商,专注A卡一百年,其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喜欢它的人说它朴实无华,不喜欢它的人说它平庸无奇,仁者见仁。蓝宝石进入国内稍晚,不过以A卡原厂代工的资历,市场第一不在话下。推荐毒药(最高端)、白金(公版)。顺带说一下,AMD的公版显卡就是由柏能代工的。而NVIDIA的公版显卡是由鸿海代工的(鸿海,我更喜欢叫它的小名——富士康)。
迪兰恒进(A)台湾撼迅旗下品牌,进入国内的第一个A卡AIB,很不错,与蓝宝石并列的A卡两大王者。推荐恶魔(造型屌炸天)。
准一线品牌:影驰(No zuo No
die)影驰(N)具备一线品牌的全部实力,而且本来早就应该成为一线品牌,结果,GTX9800时代装X过度导致大面积花屏就毁掉了辛苦积累的一切,“花王”从此一战成名,而2013年底又发生了780Ti大规模召回事件……你嘲笑我的骄傲,我证明我的坚强,请叫我花王,我为自己代言。当然现在不会花了。已被台湾同德收购,不过对产品几乎没有影响。另外再说一下,同德还有一个二儿子:耕昇。非常多地借鉴了花王技术和方案,甚至直接拿来用,价格合适的话,也还可以买。另外,命名比较有意思,五虎上将差个张飞就凑齐了,以前还曹操张辽之类的。推荐名人堂(又一个三奶造型屌炸天)、四星黑将。
二线A类:索泰、七彩虹(独立研发,没有自己的生产线)索泰(N)柏能旗下专做N卡,与蓝宝石的低调不同,索泰的特点非常明显,索泰GTX760-2GD5
至尊OC+,就说明了这一切:造型超级屌炸天——土豪金。更值得称道的是金玉在外,钻石其中,从PCB设计到配套软件研发,从用料到散热方案,统统都非常给力。用32个赞推荐至尊OC+。
七彩虹(N,拆分品牌镭风专做A)七彩虹在通路级别凑齐了七颗珠子,成功召唤神龙,终于进阶二线,开个玩笑。从曾经的凄惨红到如今的七彩虹,确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虽然还是要靠代工,但今天的七彩虹已经今非昔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七彩虹目前还是销售重于产品,渠道、铺货、宣传等等,绝对是教科书般的存在。推荐iGame烈焰战神(只推荐这个系列,其他系列请继续无视)
事实证明,并不是代工就出不了好货,只有用心,才能做出一道好菜……不对,是只有用心,才能做出一张好显卡。
二线B类:映众、HIS、讯景、翔升(有一定研发能力和生产线)
映众(N):传说中的弯弯龙,特点是不是中规中矩,而是中规中矩到不能再中规中矩了。只说一点,PCB只用公版,因为自己研发不出来。比如,为了强化供电,映众直接把GTX760的核心芯片装到了GTX770的公版PCB上,这就成了GTX760冰龙(映众大怒:尼玛劳资用GTX760的公版PCB不行,难道用GTX770的公版PCB还不行?)。虽然跟蓝宝石和索泰同属于柏能,但是映众明显没找到柏能系的节奏。映众唯一的亮点是散热在显卡界数一数二。推荐超级冰龙(好像也有叫冰龙超级版)
HIS(A):做工一般,性价比较高,散热还需加强。6/7时代做得风风火火,从R系列开始,HIS声势似乎不如以前了。另外,个人觉得外观比较丑。因为我没亲自用过,所以暂不作推荐。
讯景(A):即XFX,自从跟NVIDIA决裂后(以前是NV的第一大厂商,8800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全身心投入AMD的怀抱,不过从此日益式微,以稳定性著称。因为我没亲自用过投靠AMD以后的XFX,所以暂不作推荐。
翔升(N):算是勉强挤进二线吧,主要是因为有自己的生产线,代工做得比较多。因为我没亲自用过,所以暂不作推荐。
三线:通路货(只管卖
)大名鼎鼎的铭瑄、双敏、盈通、昂达、以及除开iGane以外的七彩虹。传说中的同德五虎,也叫通路五狗。最大的特点就是,拆开风扇,所有人都会问PCB怎么都长一个样?
说一下丽台。丽台和蓝宝石是专业显卡里仅有的选择,非常强大。但是丽台的消费级显卡非常非常不推荐,富士康代工,性能表现对不起价格,而且渠道很有问题。
最后再说一下个级别显卡入门:
以下)7770。虽然是7系列,但在700元以内的显卡中,7770是最好的选择。相信在2014年,7770还是会挑起AMD入门显卡的大梁。NV死忠:口胡!我们有740!评:尼玛740就是650换个马甲,性能差7770一大截,价格还差不多。
中端:R7-260X,750Ti,00)R7-260X。之所以不推荐750,是因为R7-260X的存在。花750的钱买750Ti的性能(略低于750Ti),这就是7790高频马甲R7-260X!750Ti。自GTS250以后,NV的X50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凭借Maxwell构架的优势750Ti总算是为X50系列挽回些颜面,不过由于AMD的性价比策略,让750Ti的十分尴尬。7850。连奶茶东的微星7850
2G都只卖899,7850是目前最值得入手的中端显卡,遇到了就赶紧入手吧,这是红果果的清仓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过千万别买到矿卡。超过650Ti-Boots的性能,价格+性能双杀750Ti。
主流:、R9-270X,760,R9-280,R9-280X
,R9-290()R9-270X的价格比较坚挺,大半年依然保持在的价位,性能要比760和R9-280低一个档次,以前的对手是660,不过现在由于R9-280的价格十分好看,所以,如果价格相近,买R9-280错不了。
760同样保持这坚挺的价格,,所以地位比较尴尬,R9-280和760的总体表现差不太多,但R9-280的价格要低三四百。不幸的是,R9-280X降价了,比760贵一两百,而这货可是跟GTX770一个档次的……更加不幸的是,性能又高出一截的Hawaii架构R9-290,也降到2000……。总之,2000以内价位,R9-290是首选。
次旗舰:770,780,970()这三兄弟价格跟性能成正比,有钱就上970,没钱就780,再没钱就770,更加没钱就买AMD
R9-290,申明一点,R9-290虽然降价,单性能是介于770和780之间的。
R9-290X,780Ti,970()在马甲频出的R时代,AMD用R9-290X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Hawaii。R9-290X毫不客气的干掉了同价位的780,性能直逼TITAN。NV不得不推出780Ti保持其最强单芯显卡的地位。虽然780ti在性能上压住了290X,但在发行初期,影驰、映众等厂商都发生过大规模召回事件,由此可见R9-290X着实让NV慌了一把。R9-290X已经降价到,也算是很有良心了。GTX780Ti,曾经最强单芯显卡,没有之一!即使在980上市过后,依然是目前最贵的单芯显卡,!GTX980,第二代Maxwell的核心架构,参数什么的就不说了,只说结果,默频跑不过780Ti,但超频能力堪称恐怖,架构的优势带来的是巨大的超频空间,风冷1.5G不是传说,而且功耗控制更是恐怖至极,市场上已经太久太久没见过200W一下的旗舰卡了。而且价格比780Ti还有明显的优势,信仰瞬间充值成功!好大两只哥吉拉:R9-295X2,TITAN-ZR9-295X2继承了AMD的光荣传统!R9-290X灵魂附体!这一刻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公版水冷!双芯显卡!真的只要8888!反观TITAN-Z,跳票1个月,但是除了功耗低于R9-295X2,其他完全被压制,尤其是价格,可以买两块R9-295X进行CF了!最强单卡,当R9-295X2莫属!NV死忠:我们买的不是显卡,我们买的是信仰!壮哉!我大信仰卡!
总结一下,R时代的AMD算是大大的良心了一把,同档次的显卡始终要比NV便宜不少,以至于出现了R9-290打GTX760的局面,当然,AMD的功耗始终是个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见到新产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NV扩大优势,而AMD的死忠,也只能期待2015年AMD迎来自己的Jack
Sparrow吧。此消彼长,NV推出的9系列,虽然目前只有两款产品,但能耗比已经足以震撼整个市场了,而且是史无前例的低价发售,无数N粉以及墙头草玩家信仰已经爆棚,我想,老黄的钱包早已饥渴难耐了。
四、主板主板也分为Intel和AMD两类来说。首先是Intel。目前主板市场已经全面完成了Haswell平台的铺货,Intel主板已经迈进了8/9时代,主流型号依然为H81/B85
/H97/Z97。虽然Intel给出的说明包含了不少新技术,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用不上,本文只说用得上的。8/9系列主板最大的特点是接口丰富,连H81都有2个SATA3和USB3.0接口。所以B85的接口已经能够满足80%的人需要,基本上不存在7系列的时候为了接口而加钱买H77的情况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9系列从规格上来看,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支持Broadwell,还多了M.2及SATA-Express接口,其他的基本用不上了。在纠结于是不是该为了Broadwell而买9系列的同时,楼主深切地体会到Intel的口号:科技,以换接口为本!而土豪玩家要注意,只有Z87/Z97才可以玩SLI或者CF,而且PCI-E的插槽也很有讲究,要完美的支持SLI或者CF,两个PCI-E插槽必须是&8+&8以上(某些神板是&16+&16),而有的低端主板,只有&16+&4。前面提到的隐藏属性,比如I5-4570,只有用Z87才能享受睿频福利。市面上有很多坑爹的Z87/Z97主板,售价在800左右甚至更低,而供电只有可怜的4相
5相,甚至比不上某些B85,带K的U根本就超不起来,而且只有&16+&4的PCI-E插槽,不能完美的支持SLI或者CF。很显然,这些坑爹板就是I5-4570或者I7-4770跑睿频专用,不过话说回来,为了睿频,多花一两百值不值,这个还不好说。最后一点,我们可喜的看到,广大主板厂商在三巨头的带领下,造了一把Intel的反。H97/H87/B85搭配带K的U可以超频了!最广为流传的是一块微星的B85-G43搭配I7-4770K,稳定跑到了4.5G!当然,这颗U本身的体质应该比较好,但是这块6相供电的B85绝对功不可没!至于X99,土豪专供,目前唯一支持DDR4,唯一支持Haswell-E,Intel脱离换接口的这一低俗趣味的铁证,因为X99做到了不需要换接口,照样要你换主板!LZ:凭什么同样是LGA2011,Haswell-E就不能用在X79上!土豪:买买买,一包辣条而已!Intel:科技!以换芯片组为本!鉴于以上:1、低端价位主板,B85和H81是唯一的选择,没有9系列芯片组可选,而且低端不一定低端,比如前面提到的微星B85-G43;另外,睿频福利,请选择500以内的Z87了。2、中端价位主板,如果你准备用B85,建议先看看H87甚至是Z87,目前的价格已经很好了,有比较多的机会遇到很好的货,至于H97嘛,好像还是很尴尬;3、Z97,高端必备,不多说了,I7-4790K的好朋友,broadwell什么时候来一起愉快的玩耍?4、X99,呵呵……然后是AMD。相对于Intel,AMD就简单得太多太多,只需要一句话:玩APU和速龙,只需要FM2+,等压路机,请坚守AM3+。最后再说说各大品牌。主板购买理论仅一条:能买一线就不买二线!一线品牌:华硕、技嘉、微星主板市场“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千元以上选华硕,千元以下选技嘉或者微星。请注意,这只是曾经!只因为三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2014年是一个比较让人看不懂的年份。这一年,美帝高呼主权不容侵犯,腐国附和维护领土完整,俄罗斯熊咆哮要自由与民主,我大天朝抗议说要坚决反恐,请问,你们是拿错剧本了吗?2014年是一个比较让人看不懂的年份。这一年,华硕搞了一块shi一样的Z87-K,技嘉越来越喜欢打高端做工的标签,微星居然玩起了无脑堆料,请问,你们也拿错产品计划了吗?华硕华硕高端主板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就做工和用料来说,是非常到位的,但定价高(土豪玩家:什么是性价比?)。中端主板就很一般了,跟技嘉和微星比起来没有什么亮点,但定价偏高(土豪小白玩家:什么是性价比?),低端主板虽然便宜,但依然是以卖品牌为主,非常不推荐购买(JS:这是性价比!)。由于华硕主板型号众多,只列举常见的:Pro代表加强版,V代表标准版,LE是缩水版,LX是阉割版。总之,不买带L的就对了,华硕死忠请无视。推荐:太多,尤其是ROG系列,主板产品的巅峰之作!主板价格的巅峰之作!华硕!华硕!人民币玩家永不落!不推荐:也太多,低端芯片组谨慎选择华硕!技嘉以前的技嘉主板是堆料堆料再堆料,口号是稳定,现在的技嘉主板主打高规做工,口号是性价比。技嘉的亮点是4年质保(其他厂商一般是3年),价格也还算合理。推荐H81M-DS2,最值得入手的H81之一推荐G1.Sniper
B5,唯一能拿出手的B85推荐G1.Sniper
Z97,超频Z97,物美价廉,你值得再次拥有极不推荐B85M-D3V,完全在吃B75M-D3V积累下来的老本,B75过后,世间再无D3V
微星虽然微星还会偶尔喊两句军规的口号,但越来越舍得的堆料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MSI,你发了么?但必须承认,8时代是属于微星的时代。推荐B85M-E45,在小板上也能堆出6相供电,MSI,你真的发了么?毋庸置疑,这是最值得入手的B85小板,没有之一推荐B85-G43
Gaming,当你摸到这块板子就会感慨,低端主板也能做得如此豪华!搭配Gaming系列显卡,据说有神秘属性加成(未亲测,谁亲测了请告知效果)。推荐Z97
3,微星难得的一款性价比Z97,6相供电小超一下即可,亮点是双&16完美SLI或者CF(如果要大超,请加钱上8相供电的Gaming
5,若想再豪一把,微星还有Gaming 7)不推荐Z87-GD65
Gaming,虽然是卖相最好的Z87之一,虽然拥有令人发指的12相钽电容供电,虽然堆料太过豪华……但是,冲动是魔鬼,Z97一出,干掉了所有的Z87超频板,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可惜!PS.如果能以700左右的价格入手,还是很不错的。
二线品牌:华擎、精英、映泰华擎作为华硕的马甲,华擎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华硕的技术,不过华擎的中低端板依然是主力,高端板持续发力中,玩家至尊有可能会是其翻身的转折点。华擎有三大特点:一、好看,二、艺术般的缩水,三、便宜推荐H81M-DGS
R2.0,最值得入手的H81之二,因为便宜,如果之一买不起的话,就买之二,如果之二还买不起的话,请暂时放弃买电脑。推荐玩家至尊B85杀手版,传说中的killer,华擎迈向高端的里程碑,你值得拥有推荐Z87-Pro3,是的,你没看错,Z87,睿频福利专用廉价Z87,你也值得拥有。
注:华擎以后,不再推荐具体的主板型号,但并不代表其他品牌的主板不值得购买,相反,二三线品牌中往往都会有一些好货,只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并不广为人知。
映泰虽然做工用料都很一般,但产品质量还不错,售后服务也做得比较到位,每一块主板都能体现出其用心,这也是映泰之所以能在市场中分到一杯羹的重要原因。映泰定位非常准确——专注低端产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映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精英又一个No zuo No
die的典范。曾经的世界第一销量,曾经的世界级一线大厂,后来因为造假被识破,完全丧失市场。虽然精英试图挽回败局,也推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但由于与一线厂商差距实在太大,原有市场基本被蚕食干净,而且渠道和售后很有问题,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故不作推荐。类似的还有捷波。前文就权当祭奠一下其辉煌的曾经吧。
三线品牌:通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的品牌,产品都好眼熟,仔细一看,原来除了商标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太多嘛。最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管卖。好处就是返修直接换新的,坏处就是换了新的,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再推荐几款AMD的板子(AMD一直拿不出新货,板子也越来越便宜,便宜得让LZ竟然产生了惋惜之情)FM2+:华擎FM2A88X极限玩家4+,性价比突出,有大小板之分,按需选择华擎FM2A88X+
killer,这板子是陪衬A10-7850K的高贵身份而不失性价比的最好选择。AM3+:华硕M5A99FX PRO
R2.0,豪华板,玩哥斯拉必备,AMD死忠必备,华硕死忠必备……微星970A-G46,供电充足,跑FX8350都够用,性价比高映泰TA970,便宜,好用,这两个优点已经足够了
五、内存DDR4终于伴随这X99面向了广大消费者,当然,更广大的消费者也只是看看,所以暂不介绍。内存的核心是内存颗粒,市面上主流内存均采用以下几个厂商的颗粒:三星强大的产品线带来的是强大的出货量以及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工艺先进,性能强劲,1600怒超2133,谁用谁知道。海力士就是原来的现代,依然是棒子出品,性能一般,不过比台系要好点,目前市场排名世界第二,2013年放了一把火,点着了自家的仓库,烧亮了整个内存市场,内存价格从此全线飙红!!!尔必达鬼子货,已死,不过库存了大量颗粒继续祸害人间,如果不小心买到尔必达颗粒的内存……只要能用,就当没看见吧。其实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尔必达的破产对用户不是一件好事,参与者越少,寡头越容易出现,而从2012年年底开始内存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存颗粒价格上涨。美光美帝出品,其内存产品在大陆只有少数人知道,不过M4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了它的SSD,由于原厂颗粒的优势,LZ通常会推荐买美光的DDR4,另外它的灯条那叫一个风骚。南亚易胜台系,已被金士顿收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从测评数据上看属于中规中矩,不过喜欢挑战极限。颗粒说完了,再说品牌。金士顿美帝出品,世界最好的内存,没有之一!质量、兼容性、超频性能、稳定性、做工这些说起来太繁琐,举个例子,“10根1333普条就能挑出3到5根稳上1600”。但是一般的卖场买金士顿一定要小心,能不买就不买,假货实在太多,而且造假水准之高,堪称造假界典范,比如部分假货的识别码可通过防伪认证。另外,还有一种“造假”:每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金士顿会直接采购如南亚之类的小厂原条进行打磨,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这么多年过去了,内存品牌大浪淘沙,唯有金士顿屹立不倒,奇怪的是,假货越多,金士顿卖得越火!
如果确实喜欢金士顿,只推荐骇客神条(仅限于通过XMP认证的),高端系列,小马甲还不错,稳定性与超频能力都很不错,关键是假货比较少,容易辨认,不过价格,呵呵。威刚台系,在大陆市场广受欢迎。万紫千红系列堪称经典,以稳定性著称,不过超频能力不强,另外,假货也日益增多。总比表现就是稳定,适合不折腾的玩家。Kingmax(中文名:胜创)LZ第一次被JS骗就是这个,JS欺负我那时年少无知,还有模有样的给我拼这个名字:kingmax=金士顿,我居然就信了!台系,性能表现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比较便宜,网吧最爱之一,市场出货量较大(LZ怀疑其代{过}{滤}理商就是像卖给我那样把市场做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本上没有假货,不过可能是专业造假户对它没什么兴趣吧。宇瞻台系,以兼容性和稳定性著称,越来越喜欢在马甲上下功夫,价格较高,一度高过金士顿,假货非常少。Kingbox(中文名:黑金刚)一个以超频并且稳定为特色的品牌,当年以终身质保打开市场,在曾经的某段时间里,做到了市场老二,极度逼近金士顿的销量。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渠道突然大幅死去,现在黑金刚在市场上,难觅踪迹。所幸,楼主手里还有一个DDR2
667,不知道去湾湾旅游的时候可不可以带去换根新的。金邦一个当年标榜顶级条子的品牌,黑龙条曾是无数人的梦想,终生质保被无数品牌都玩过,唯有金邦敢承诺终生升级(比如可以免费从DDR升级DDR2),这就是装X过度了,而且不重视普条,于是也只能默默的死去!如今也只能在角落里舔舐伤口。芝奇台系,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牌子,超频能力强,性价比很高,售后也让人很舒服,楼主预测只要不自己折腾自己,芝奇将会再未来3到5年内成为台系的领航者。海盗船:美帝出品,稳定性好,马甲堪称华丽,看似高端,但性能只能说是一般。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很多看似高端、售价不菲、穿着华丽马甲的内存条也只能运行在默认的1600MHz,连1866MHz都超不到……十铨大约在年进入市场,目前在奶茶东等电商搞得风生水起,品质不错,不过性能只能说一般一般。至于其他的小品牌就不说了,什么金泰克,金士泰之类的,听名字就很山寨,质量一般,最好的好处,就是牌子小,假货少!另外,还有一个大品牌HY,正规渠道没有正品HY,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HY,基本可以等同于深圳产!最后还要专门说一个品牌:博帝,美帝出品,其高端条非常非常不错,AMD内存就是指定博帝生产,不管做工还是性能都可以信赖,产品外观也不错,价格也不贵(不说了,再说就要找AMD要广告费了)。毒蛇系列完爆其他所有内存。另外,像三星、美光这些既是颗粒厂商,也是品牌厂商的,往往都是好货,比如三星黑武士(已停产,市面上流通的99%都是假货了),美光铂胜等等。非常感谢287楼的@里奥
补充,关注内存的朋友可以直达看看。
六、硬盘这两年是120/128G
SSD的普及,也是240/256G容量的推广,60/64G已经完全被淘汰,同时,HDD依然占据主流市场,至于SSHD算得上是勇敢的尝试,不过效果嘛,唯有“呵呵”二字可以表达。先说HDDHDD现在基本上被希捷和西部数据瓜分,至于鬼子的日立已经被西部数据吃掉,改名HGST保持独立运营,至于东芝,市场份额跟SG和WD没得比。论性能首推希捷,性价比是HGST,最便宜的当属其实东芝,而WD主要分了五种,绿盘:价格低,功耗低,性能低,适合集团,个人嘛,存片儿专用;蓝盘:各方面都比较平衡,市面上的主流硬盘之一,也是WD的出货主力;黑盘:企业级硬盘,性能强,价格贵;红盘:专供NAS,个人使用略显浪费;紫盘:监控级产品,适合长长长期不间断使用。HDD不存在CPU那样的水货,也不存在内存那样的假货,唯一的问题就是翻新货。现在能确定的是500G及以下非常危险,1T基本放心,2T及以上完全放心,杜绝翻新货的方法很简单——查官网。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对于HDD来说,盒装说明不了什么,市面上99%的HDD都是铝膜包装,某类人都喜欢盒装,遇到有点良心的卖家会劝你都一样,遇到JS,直接给你一个纸盒,加十块。再说SSD我曾经陪“别人家的孩子”
做过一个调研,即在电脑城晃悠,看见长得漂亮的MM就……(以下省略一千字,嘿嘿),其实是随机抓几个顾客做问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选择SSD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回收的100份问卷里,居然有87个的回答是“开机快”。当然,SSD的用处远远不止于此,随着SSD的不断平民化,相信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SSD+HDD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SSD性能有三大关键因素:主控、颗粒以及固件。主控,SSD的CPU,直接决定了SSD的综合性能。只介绍几种,没提到的请了解的朋友补充。Sandforce: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主控,上至Intel、金士顿下至威刚都在用,不过广告一直做得比夸张。因为算法机制的原因,SF主控是通过数据压缩节约了写入量,以此延长寿命,而偏偏这种机制无意中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口味,因此广告里经常采用ATTO测试的数据,不过用其他测试软件一跑,才会发现这速度怎么才广告的一半呢。一句话:SF主控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了较好的耐久度。Marvell:美光和浦科特的最爱,威刚也加入其阵营,号称无水分主控,市场认可度高,稳定性不错,性能也跟得上,而且掉速控制算得上是所有主控里最好的。不过价格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主控可以卖到300,ML只能卖到500。另外,东芝与Marvell合作研发了一款主控,好像没有名字,用于东芝Q
Pro,号称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控。Barefoot3:OCZ自主研发,独家使用,了解不多,不过市场评价还不错。OCZ一直装X过度,号称只注重高端,所以市场占有率不高,然后白片事件直接作死了自己。好在被东芝收购,依然能够保持品牌独立运营,现已调整产品线,不过依然是注重高端,Vector
150 / Vectex 460是其主力产品,性能波动比较大,后面会再提到的。Samsung
MDX:MDX只是棒子星的主控系列之一,840系列采用,此外还有830采用的MCX等等。MDX的特点是实时响应和多线程处理,同时兼顾性能和稳定,还支持1TB大容量。照理说如此强大的主控应该让棒子星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宇宙棒子的思维是地球人不能理解的,840、840EVO、840Pro采用同样的主控,但不同的固件算法硬是把性能拉开差距(也跟颗粒有关),结果840已经死了,840EVO只剩跳楼大甩卖的份儿,840Pro的价格高高在上,可以说棒子星是主动放弃了500元级这一主流市场。LADM:只知道LADM以前只用于服务器,贼船把它带入市场,测评成绩很漂亮,不过价格比较高,市场太小,信息太少,不了解,知道的朋友请补充一下。JMF:最早的SSD主控之一,同时期的SF早已做得风生水起,但JMF就是不温不火,难道是因为没抱到Intel这样的大腿?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小作坊的最爱,不过自从影驰看上了JMF,总算是有些起色了。颗粒,也就是闪存芯片,SSD的存储介质,决定了SSD的寿命,对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也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很多小作坊出的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闪存颗粒,俗称的“黑白片”,造成SSD性能直线下降,引发不稳定、用户数据易丢失等问题。一般一块SSD有4-16颗闪存芯片,只要有一颗黑白片,性能将大打折扣。再解释一下,“黑片”就是指芯片工厂选出的淘汰的次品,没有打上工厂标签和产品型号的芯片。“白片”就是达到及格线,但是是别家挑剩下的,人为地给打上各种标,但不是原芯片工厂的标签,“白片”的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性能绝对有问题。至于颗粒的同步异步之分也很重要,解释起来太复杂,简单提一下就行:同步比异步好。区分的方法如下: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以上为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以上为异步。以上了解一下即可,总不可能买SSD之前都拆开来看吧,能用就行。强迫症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请勿手贱开盖。SLC:最强颗粒,主要用于企业级SSD,约10万次擦写寿命MLC:几乎所有的消费级SSD都采用了MLC颗粒,约1万次的擦写寿命,价格与性能均衡。TLC:棒子星840EVO采用TLC颗粒的消息一爆出来,无异于在粪坑里丢了一颗炸弹——粪量十足。这货就是一般U盘用的颗粒,500次擦写寿命,寿命远远低于MLC颗粒,是最廉价的颗粒。也就是因为这个,840EVO在被识破伪装后,不得不跳楼大甩卖,即使这样,除了小白和吃回扣的腐败分子,无人敢买。固件,主控和颗粒是SSD的硬件,固件则是软件,相当于显卡的驱动一般。不同的固件对采用同样的主控和颗粒的SSD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决定了SSD的性能发挥水平,比如棒子星840系列。固件开发也体现了一个SSD厂商的水平,比如前面提到的影驰采用JMF主控,但因为固件的原因,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因此,固件可以说是SSD的灵魂,在选择SSD之前,可以先查一下这个品牌固件更新的情况,如果是那种只管卖的,请直接无视。特别说明一下,最近兴起了一种新的算法,可能会成为以后SSD发展的新趋势。在美光M600以及OCZ
Vector 150 / Vectex 460已经实现SLC
Cache模式,其理论依据是把MLC闪存当成SLC闪存那样的操作模式进行使用,以使MLC达到SLC的写入性能。然而,LZ一直认为这种模式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为MLC自身的短板决定了其不可能能承受SLC的算法,而SLC
Cache模式就是为了强行实现这种不科学的行为,代价就是,在闪存负载超过50%以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掉速,容量越小,掉速越明显,120/128G能掉3/4,240/256G能掉1/2,换句话说,采用这种算法的SSD,跑分绝对十分好看,但是实际使用根本就不能稳定保持这种状态。这种算法出现的背景是颗粒制程对性能的提升已经遇到了瓶颈,比如美光MX100的颗粒采用了最先进的16nm制程,但性能跟19/20nm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也折射出目前SSD发展的困境,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不然SSD取代HDD的道路还会很长。最后,在SSD越来越被神化的今天,用一句还其一个公道:SSD只是提升整机的读写速度,对游戏的3D性能并无提升,当然,场景切换的时候,加载会快点。最最后,点评一下各主流品牌,欢迎补充,欢迎拍砖三星:说实话,棒子星的SSD绝对是一流的,但是良心大大的坏了。840开始用廉价的TLC颗粒卖MLC的价格,还专门编写了应对跑分的固件,结果,跑分十分漂亮,不过嘛,随着SSD越来越普及,棒子星的这套把戏已经骗不了几个人了。850即将上市,这次采用的是3D
V-NAND颗粒,当然,PRO依然是MLC,EVO依然是TLC,看来棒子星果然有宇宙诞生于此的自信。Intel:Intel的实力毋庸置疑,只是无奈其价格遥遥领先,530过后,Intel基本放弃了消费级产品的研发,只专注企业产品,所幸的是,520依然在产,而且价格很友好,时常能遇到120G卖399,240G卖599,至于530嘛,性价比依然差了一些。520/530的卖点不是速度,而是稳定性,最大的卖点应该是售后,绝对是业界良心,谁用谁知道。美光:工艺先进,最新的16nm就是美光的,而且品质十分有保证,而且产品布局十分清晰,从入门到旗舰都有,而且性能也非常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售后,只能店保,后果嘛,就是代{过}{滤}理跑路了,没地方给你修/换。东芝:东芝近几年发力硬盘市场,HDD方面与日立开始挑战ST/WD的市场,SSD方面凭借原厂颗粒和主控研发的优势,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东芝的消费级产品线很简单,Q系列,定位主流与旗舰之间,性能堪称强大,旗下品牌OCZ,重新做人,不过依然有装X的嫌疑。以上品牌都有自己的闪存生产线,所以基本不用担心颗粒的质量浦科特:个人一直十分欣赏这个牌子,特别是M5时代,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超耐久不掉速,你值得拥有!不过浦科特有一点不好,对新产品的检测不是很严格,容易导致上市初期发生召回下架,比如M6S,当然,这不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是浦科特喜欢第一时间用新技术。建议购买浦科特的产品,最好等其上市两个月过后再下手。OCZ:以装X过度著称,白片门过后,被东芝收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有了东芝的支持,颗粒得到了保障,主控研发进一步加强,并且对产品线进行了简化,旗舰Vertor150主流Vertex460入门ARC100,不过三个级别的性能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不过OCZ的逼格依然较高,入门级产品能买到近800的价位,所以嘛,还是等待市场教OCZ做人吧。影驰:延续显卡系列的命名,各种将,听起来高大上,不过只能算入门品牌。俗称白片驰,原因就顾名思义吧,不过跟OCZ不同,影驰一直卖三四百,用用白片似乎也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众多“入门级”品牌里面,影驰应该是最好的。其他的待日后补充七、电源本区大神@里奥
著有神文《里奥教你选电源》/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1109,楼主拜读过后,五体投地。很多人并不重视电源,然而电源是电脑的心脏,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说省哪儿都不能省电源。比如,5V输出可能伤到硬盘,12V输出可能伤到CPU和显卡。引用神文——用小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来比喻电源质量/品牌/性能。台达、爱默生网能是本科,光宝、高效、康舒等是大专,七盟、全汉、新巨、乔威、海韵等等几家厂大概是高中,长城、航嘉是幼儿园。国内其它小杂牌TMD连个受精卵都不算!金河田、鑫谷、世纪之星等勉强可以认为介于幼儿园和受精卵之间。以上神文出处我没考究过,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基本靠谱的,但是由于代{过}{滤}理、渠道等问题,恐怕把以上品牌都见过的朋友不多吧。列举几个常见的说说。(一)台达:号称每4台PC就有一台的电源来自台达,而服务器电源则有一半以上用的台达。台达本身不管是开发能力还是制造能力都是十分雄厚的,不少品牌的电源都会找台达代工。对于大陆市场,台达更偏重于OEM,对DIY并不十分感冒,以至于出现过专业拆机户拆联想的品牌机找台达电源,目前台达还是在奶茶东等电商渠道比较多。主流系列优先级:NX&VX&Smart
。(二)康舒:台系大厂,实力较强,在大陆市场渠道做得不错,OEM和DIY并重,很容易买到,IP主动式堪称一代经典。(三)全汉:因为当年兼职的时候,做过全汉这个牌子,所以了解得比较多一点。全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低调”,格调没有别的大厂高,做工用料没有别的大厂猛,东西也没别的大厂规范。在OEM里面的地位也比别的大厂低。但是,全汉能堪称大厂,也是可不是广告吹出来的。半桥拓扑结构,蓝暴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输出能力不错,效率相对也不低,噪音水准一般,故障率还可以。GreenPower结构,又一个经典!高效率,主动PFC,满载低噪音。这个方案成本低,可以轻松的达到80plus的要求,因此不但FSP很喜欢,Seasonic也很喜欢,用于的S12II系列和Antec的EA系列。(四)海韵如果说谁代工的产品现在在DIY最火,当属海韵了。海韵的火爆源于对DIY市场的重视,其DIY产品的用料很好,高端产品都用的日系电容,寿命还算有保障。但是如果运气不好,买到了生产过程中带有隐患的产品,发生海啸的可能就很高,好在有缺陷产品的比例很低,整体的质量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海韵代工的品牌较多,有Antec,PC
Cooling,贼船等等,不过海韵代工的特点是,代工的,肯定没有原厂的好。(四)安钛克:安钛克完全靠代工(主力是台达和海韵)。最近比较火的VP系列(特别是VP450),堪称欺世盗名,一代垃圾,而BP系列却是经典之作,所以选择安钛克这类代工电源品牌,一定要学会看参数。航嘉和长城,国货的中流砥柱,不过只能在低功率电源市场拼杀一下,因为技术跟一流大厂没得比,450W以上差距明显,另外,假货太多,要买的话,请准备好查证工具。最后说一下选电源的几个比较点:1、虽然方案之类的东西很关键,但12V下的输出功率可以说是直接判定一个电源好坏的决定性指标(比如安钛克VP450,12V下是360W,BP430P是384W,蓝暴经典450是420W,台达NX450是432,这就是差距)。选择功率的时候需要留有余地,最好不要让电源满载运行;2、80plus认证并不是什么高端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钱买广告,不是说有了80plus认证,原本12V输出360W就能变成420W,所以,有或者没有,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3、一般来说,越重的电源越好,当然,无良JS会在里面加水泥,不过话说回来,只有山寨和假货才会这么干吧。最后,关于选择合适的功率也想说一下。电源功率不宜低,也不宜过高,低了带不起,高了浪费钱。举个例子,I5-3470(77W)+660(183W)+其他(50W)=310W,于是只需要选一个12V下大于310W(选功率的公式就是在12V的功率下再加50W)的电源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一般额定400W—450W就OK,不过有不少人在JS的怂恿下选500W甚至550W吧。
八、机箱机箱的主观选择性太大,而且往往又被忽视,这里只说两点最基本的。1、重量,任何一个生产厂商最直接的成本就在这里,钢板的厚度决定了机箱的根本成本。越重的机箱,箱体越稳重,硬盘在7200转高速运转和风扇转动的时候,产生的共振也会相对较低,一个好的机箱,是电脑稳定运作的基础之一。2、风道设计,现在100多元的机箱就不评价了,普通机箱,做到普通档次就够了,某些垃圾机箱在后板加了一个烂8CM风扇就说敢专门做了个硬盘风道!而那种前置12CM风扇+后置12CM的风道设计才是真心实意的风道。如果再上置12CM,那就更加完美!另外添加的12CM转速不宜过高,1200或者以下就够,个人建议900-1000之间,只要有足够风的流动就能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九、最后再说说关于装机的一些事情。关于态度。卖电脑的也是做生意,获取合理的利润是正常的,不要想着压榨商家的合理利润,相信我,到最后,被坑的人只会是你自己,商家要坑你一下实在太容易了,你给商家可能只是一两百的合理利润(不包括你被宰的情况),得到的是他给你的所有服务,包括装机,咨询,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价交换,将心比心,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地方。关于拿货优先推荐直接找代{过}{滤}理商拿货,一线城市的代{过}{滤}理商很容易找到,各品牌的官网一般都有各区域代{过}{滤}理的信息。作为代{过}{滤}理商,一般懂得自重,假货掉的是信誉,而且代{过}{滤}理商的出货量都比较大,不屑于弄虚作假,代{过}{滤}理商一般都是比较守信的商人,而且代{过}{滤}理商的售后相对会简单很多!如果不找代{过}{滤}理商也不怕,请先做好功课。配置,尽量合理,可以咨询各大论坛,你要怎样的性能大概要多大的预算,楼主个人最反感直接丢一句2000元求配置畅玩孤岛危机3。多问,多学,你可以菜鸟一时,难道你还准备菜鸟一世?关于价格装机前请事先查好电商的价格(奶茶东除外,最好查TB的平均价),做到心中有底,首先保证不会被坑,正常的实体店装机利润大概在整机价格的3%~5%左右。不要过分砍价,比如TB价格3800,商家报价4000,你砍价3500,那么JS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你就是传说中的肥羊!就算你能自己造出硬件,但这种行为直接暴露了你根本就是装机超级菜鸟的本质!相信我,JS给你装出来的,绝对不到3000!关于调整大家都说DIY市场的水深,当你在电脑城泡一个月后,才会发现这里不是水深,而是水深火热!你在网上抄个配置,查到报价,到电脑城走一圈,遇到JS给你改东改西,请你直接把配置单撇他脸上,前提依然是你跑得比他快。你也可以看他表演,人是在学习中进步的。当然遇到某些品牌没有是正常的,比如某些二三线城市的连三巨头都凑不齐,更别提什么博帝美光的内存,EVGA的显卡等等,所以实体店装机最好先准备好替补,尽量主流,如果让JS给你换,等着挨一刀吧。关于黑话每个行业都有黑话,电脑城的黑话学问大着呢。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年盒、三年盒,这个算是比较通用的;举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例子,你去装机,你要某品牌的显卡,他说没有现货,可以打电话调货,电话里说“我这里有个顾客/朋友/兄弟……”。看出来了吧,门道就在这里,顾客、朋友和兄弟,不同的称呼就是不同的待遇:喊你顾客是告诉同伙配合一下,打个电话装个样子,然后告诉你没货,怂恿你换其他牌子;喊你朋友是告诉同伙你是个开事的,送个正品过来;喊你兄弟是告诉同伙你就是颗小白菜,拿块返修货送来卖给你。总之,电脑城里鱼龙混杂,但是学会尊重别人,大多数人还是会给你同等的尊重。
poonjunkong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10,49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4 860k和a8 7650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