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土纸油印怎么表示

青山无言树作碑
青山无言树作碑
(李振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曾经在通山县大幕山林场担任副场长。我毕业分配到大幕山那年,李老刚好上山造林,算起来,我和他在山上一起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如今,尽管李老已经去世4年多,但他的言行举止、衣着容貌,仍然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忘不了2009年4月25日,那是李老骨灰归葬大幕山的日子。就在这天,我经历了大幕山有史以来最悲壮的场面。尽管林场事先按照李老子女的意见“不惊动地方人”,但我们的职工还是暗地里发布了消息,小小的场部挤满了前来迎葬的群众。哀悼的人群中,有抱着一捆土纸步履蹒跚的老人,有用小竹篮提着几碟供品的村民,有满脸泪痕无法抹掉的林场职工,还有匆匆下山来不及换掉工作服的伐木汉子……大伙就是为了再看一眼李振周,再看一看为大幕山耗尽心血的老革命。
小小的灵堂,没有花圈,没有仪仗,只有一个香案。当李老的长子捧着骨灰盒,轻轻地放在香案上,哽咽说:“爸,您终于又回到了大幕山!”顿时,全体齐刷刷跪在地上,哭声一片……
当过10多年临时工,是李老“写条子”转正的林场职工骆明亮,哭哑了嗓子:“李主任,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忘不了啊……”;当年得病在家等死,是李老帮着治好病的村民老曾,失声痛哭起来:“老哥,怎么死的不是我!我情愿拿命跟你换呀……”;退休职工杨老头,双手摸着骨灰盒,泪流满面:“李主任,你放心走吧,过不了几年,我会到那边去为你做饭的呀……”。
当骨灰运往李老生前的造林地抛洒时,送别的群众再次哭声高起:“李主任,您慢点走!”“老主任,一路走好哇!”……人群紧跟载着骨灰的小车呼着、喊着,护送着李老走完最后一程。
群众自发送行,十里长路痛哭,每每想起那悲痛伤心的场面,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湿润着我的双眼。一位退下来的老人,为什么能赢得群众如此的爱戴?为什么能赢得乡亲别样的亲情?为什么能赢得百姓永久的怀念?那是因为李老对大幕山对群众动了真心啊。
我清楚地记得,1984年9月,李老正式上山造林。当时,就有人私下议论,包括我都认为他是想退下来以后,以造林为名捞上一把,在山上圈一大片林地,以后每年坐着可以分红十几万。可没想到的是,李老硬是要与县政府签订一份造林协议。分管县领导说:“李主任,签协议没必要吧,在山上造林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李老却说:“签了好,这样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想到的是,造林协议共5条,可针对李老的,没有一丁点权利,5条协议其实就是5项义务。其中两条这样写道:“我上山植树,一切生产生活资料自理,不要照顾,不要补助”;“造林成材后,一切归大幕山林场所有,不记名利,不要宣传”。
李老造林的第一站选在柳杉湾。柳杉湾位于800余米高的山坡上,地势陡峭,荆棘丛生,不要说造林,就是年轻人上山走一圈都非常吃力,更何况是一位年迈的老人。我们都认为,当惯了大官的李老,吃不了这个苦,肯定会请人造林,自己只是做做样子。但出乎意料的是,李老不仅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还在山上搭起一个草棚,忙时就住在棚里,不好烧火,他就多带一些干粮,饿了就咬几口馒头,渴了就喝几口山泉。
李老在柳杉湾划定100亩荒山造实验林,栽种楠竹和柳杉。那几年,他正月就上山,年底才下山,平时很少回武汉小住。垦荒、整地、打垱、栽植、抚育,成为他一年四季永远干不完的活。到底穿破了多少胶鞋,挖断了多少锄头,用坏了多少柴刀,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日夜牵挂的老伴刘妈放心不下,专程上山,看到李老双手布满老茧,耳朵鼻子冻得流脓,心疼得在李老的双手、耳朵上轻轻地来回抚摸,好久才说:“老李啊,山上太苦了,这些日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不在身边,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呀!”以后10多天,刘妈提着小竹篮四处采挖草药,熬成药水装在瓶里,每天临睡时用药水为李老擦拭伤疤。下山之前,刘妈还特地上门找到我,说:“老李在山上造林,我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出问题,如果有什么事,请你一定要及时通知我!”
一次,李老不小心踩上松动的石头,整个人滚落十几米远,脸划破了数道口子,手和脚被山石撞得多处流血,李老手脚并用,艰难地挪到路边。直到中午,一名收工的职工路过听到轻微的叫唤声,李老才被发现。当我赶到时,李老已经躺在床上,沾满泥浆的衣服血迹斑斑,消瘦的脸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见我来,他眼睛动了动,表面虽然平静,但看得出他在尽力压制着钻心的疼痛,我的眼睛湿润了,说:“李主任,今后你不用上山了,就让我们替你植树吧。”李老挣扎着想坐起来,使出浑身力气说:“摔几跤是常有的事,你一定不要告诉其他人。”可是没过几天,倔强的李老就一拐一瘸地背着柴刀又上山了。
就是凭着这种干劲,几年后,李老又开始在大幕山造万亩经济林,他亲自担任指挥长。先在石等寺、郭家山大面积造林,后来在黄沙万家垅连片营造用材林。在这十几年漫长的造林过程中,李老始终带领我们吃住在工地,从勘察、规划、施工、验收,到采种、育苗、垦复、栽树,他都是亲自带头,像战士一样永远冲锋在第一线。每次从总场到分场,往返一趟要花2个多小时,李老都是蹲在三轮车里,用双手抓住两旁的铁棍。崎岖不平的山路,使三轮车抖动得非常厉害,李老蹲在车上常常被碰得这里青一块那里紫一块,以至常常腰直不起来,屁股碰不得板凳。平时,为确保垦复、打垱、栽树的质量,他常常手拿一根长木棍,跑遍所有的山头,到处要用木棍拨一拨、戳一戳、量一量。1万亩林,200多万株树木,每栽下一棵树的地方,他至少要上前查验3次,累计起来不少于600多万次。600多万次,对于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其中的艰辛浸透着多少汗水和血水啊!
由于长年累月的劳作,李老的身体常常吃不消。有一次,因血压高引发心脏病,山里医疗条件太差,我怕李老发生意外,就背着他给省计委打了个电话。省计委连夜派人把他接回武汉,医生要他住院,可李老心里老想着万亩林工程的进度,只是开了点药,回家休息了几天,就悄悄地上山了。李老刚回到山里,刘妈的电话就打到了场部,我只能假装说李老的身体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其实她哪里知道,李老在半路上便开始发晕,回到林场时已经支持不住了,连房门都来不及开就靠着墙瘫坐在地上。
由于李老把树看得比命还重要,以致我们造林都不敢有半点马虎,这样造林,自然是造一片活一片,造一山绿一山。到2004年,大幕山万亩林工程全面完工。后经林业部门测算,李老栽下的树木,成林后仅经济价值就有1亿多元。
这些年,李老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作风纯粹、一尘不染。在林场食堂就餐,早餐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中餐、晚餐一碗米饭,就一盘小白菜、一碗清汤。林场来客时,我曾多次请他陪客,可李老每次都是严肃拒绝,说:“我素来反对搞吃喝。”就连一位省委主要领导专程上山看望他,李老都不肯上桌作陪。
记得有一次,我们随李老到县城看望住院的林场职工。中午时分,我找了家小店准备吃个工作餐,李老不答应,说:“一顿饭钱可以买不少树苗,克服一下就赶回去了。”当时,我有点担心李老身体吃不消,这么大年纪了,早上出门太早没有吃早餐。于是,我对李老说:“给您买个馒头,填一下肚子吧。”李老摆了摆手。路过黄沙街,碰见林业站长,他拉着李老说:“您在大幕山这么多年,从来没在我这里吃过饭,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吃餐便饭!”那时,我就明显感觉到李老饿得慌,不仅脸上冒冷汗,连走路也有点腿软,但李老仍然不同意:“再坚持一下,就到林场了。”赶回林场已是下午2点多,李老抬脚想上食堂的台阶,可一只脚还没上去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我跑上前扶起他,说:“李主任,您何必这么认真呢!”李老嘘了口气说:“吃自己的饭,安心。”
刚在柳杉湾造林时,李老每天奔走在场部与造林基地之间,每来回一趟要花费1个多小时。我们见他非常辛苦,有意调拨一部车专门接送他,李老极力反对。后来,准备在山上为他盖间小房。李老又说:“那不行,林场的钱一角一分都应用在林业生产上。”于是,他自己花费2600元,就地取材,用了点林场拆旧房废弃的门窗,搭起一座厨房与厕所合用的小竹屋。竹屋每二三年要翻修一次,我们多次提出由场里负责,李老总是婉言劝阻。有一年趁他回武汉,我们将小竹屋进行了一次大翻修。可万万没想到,李老不但不领情,反而将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他拄着木棍连戳着地说:“你们太没原则了,竟动用公款为我修房子!”然后,他安排经办人算出房屋维修款项,径直到财务室交了费用4000多元。
造林20余年,李老在山上使用的桌椅、沙发、锅碗等用具,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我曾请人为他做过一张单人床、一个小碗柜,他硬是出了100元钱。李老总是按高于职工的标准,向食堂交伙食费,并且一月一结算。有一年年底,由于回武汉走得匆忙,李老忘了交结180元伙食费,我在电话里恳求他算了,但他说这个规矩破不得,并很快通过邮局将钱寄了过来。他家里不少家具破旧得不能使用,但他情愿花钱在城里买,也没有从山上带回半根树枝。
1995年,李老做白内障手术后,侄孙女李早禧上大幕山帮着照料。早禧除做饭、洗衣外,每天陪爷爷上山劳动。日子长了,我们决定把她当作临时工,每月发放200元工资。李老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说:“早禧是来照顾我的,怎能给林场增加负担?”早禧在山上干了3年多,没有领过场里一分钱。
这些年,李老总是把自己当作林场的一员,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点事。到林场不久,他就争取资金10万元拉通高压线路,使大幕山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后来,又筹集资金修通了几十里山路。90年代中期,林业陷入困境,他个人掏出2万元,资助我们种植香菇,发展笋竹两用林,使每家每年增收1600多元。只要一有空闲,李老就会到各个山窝去访贫问苦,凡是家庭困难、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的,他都要送去一点心意。我们都非常感激他,有人送来几棵青菜,有人送来10多个鸡蛋,有人送来二三斤腊肉,说:“都是自己家里产的,值不了几个钱。”可每次都被李老拒绝了。有时实在推脱不掉,李老就把钱塞给我们,说:“我是一名党员,白吃你们的东西,我就不值钱了。”这是一句多么浅显又实在的话呀,但却是李老一生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真实写照!以至在李老重病期间,我们前往武汉探望,他跟我们说得最多的,还是大幕山上的树和生活还不富裕的群众。
我们敬爱的李老,您在临死前还惦记着大幕山,难怪当您病倒时,不少老农自发到庙里为您念经求福啊,村民老曾甚至拜求上天愿用他的命跟您换呀!
绿水有声波是泪,青山无言树作碑。我们敬爱的李老啊,您虽然化作了大幕山上的一抔黄土,但您种下的万千棵参天大树,早已成为群众心目中永远耸立的丰碑!
谢谢大家!
(撰稿:廖双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解放区土纸-1942年[左权县龙则村]前任村长移交帐!写有[县命令,情报等]
解放区土纸-1942年[左权县龙则村]前任村长移交帐!写有[县命令,情报等]
编号:se,
品种:民国旧书-民国旧书
属性: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民国解放区旧书,,革命文献,,平装书,,其他开本,,页码不详,草纸/土纸
简介:。。。。。。。
商店【解放区票证资料】“民国旧书”目录下其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民国旧书 >> 解放区土纸-1942年[左权县龙则村]前任村长移交帐!写有[县命令,情报等]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一捆纸 四成水
工商启动清明专项整治
发布时间: 05:36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记者柯锐 通讯员张镝、治兴 实习生金学报道:一捆祭祀用的土纸,掺进的水分重量竟达40%。昨日,武汉市工商局启动清明专项整治,揭穿了一些不法商贩的伎俩。&&&&
昨日上午,根据武汉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部署,相关工商分局即组织力量,对生产、销售殡葬用品的厂家以及墓区周边的经营摊点进行突击清理。&&&&
东西湖工商执法人员对临近睡虎山墓区的径河、柏泉两地的祭祀用品市场进行检查,收缴并销毁纸房子、纸轿车、纸电视等迷信祭祀用品18个。&&&&
而黄陂南门工商所则在巡查祭祀用品时发现一桩怪事:前川街德华副食经营部负责人正将祭祀用的土纸打开,并用喷壶向其洒水。调查得知:随着近来市面上土纸价格上涨,少数商家动起了歪心思,利用土纸易吸水特点,将进回的干土纸洒上水后吹成半干,即能增加40%的重量;以每捆2.5公斤、每公斤4元的单价计算,一捆标价10元的土纸无形中就可多赚4元。&&&&
3月29日至4月8日,工商部门将在石门峰、九峰山陵园、扁担山、睡虎山、玉笋山、龙泉山、归元陵园、独山等公墓区设立12315维权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清明时节&&&&
编辑:admin
多媒体报纸:
更多关于的新闻
请进入“”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电影风向标
今日报纸摘要
检查您浏览器中输入地址是否正确,如果您不愿意那么...
有时间的话
也是可以滴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荆楚网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中国制造交易网
你好欢迎来到中交网!
产品公司资讯
下载手机中交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页面结果未予显示。
关注中交网公众号
体验移动客户端
猜您感兴趣您的位置: &
0457 玉扣土纸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上海国拍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
拍卖图录公众号
拍卖图录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纸油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