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人秀20172017年的GDP是多少

解读:中国为何将2017年GDP增速设在6.5%左右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答记者问 中国网 李佳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5日电 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黄守宏表示,提出了今年GDP增长6.5%,是针对今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因素,考虑到国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黄守宏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预计是6.5%左右,后面还有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针对今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的因素,考虑到国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今年GDP增长6.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一方面是为发展、推动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按目前的弹性系数,大概GDP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的就业,现在6.5%左右的GDP增长速度,能够满足就业的需要,实现1100万以上的就业目标。  再有,这个预期目标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衔接的,根据测算,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速接近6.5%,就能够满足“两个翻一番”这个要求。至于说经济增速的底线,我们一直在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个下限就是为了保就业,只要就业上不出问题,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一点、略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黄守宏称,我们的手段和措施、创新的工具,是充足的,今年依然如此。例如,今年财政的赤字率是3%,与去年持平。很多方面都曾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提高赤字率,我们为什么没有动呢?一方面,3%的赤字率足以支持或者说跟整个经济增长的目标是相匹配的。  另一方面,如果万一出现特殊情况,也有余地。中国经济有韧性、有潜力、有优势,有特定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更有防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手段和办法。中国经济发展决不可能出现什么所谓的“硬着陆”,也决不会陷入长期的停滞,肯定会长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黄守宏表示,至于人民币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主管机构都有表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因为有很多方面的支撑。所以,总理在《报告》中讲,我们要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是有这个条件的。(中新经纬APP) 【编辑:刘虹利】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6.9%&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
本报记者&陆娅楠
日09:53&&来源:
原标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制图:沈亦伶
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其中二季度GDP增速6.9%,与一季度持平,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此外,工业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继续跑赢GDP,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有两句话:一是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二是好的态势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说。
稳的格局更加巩固,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主要体现在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邢志宏说。
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了18万人,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下。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4个月低于5%。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了364万人,增长2.1%。
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1.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基本稳定,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涨2.1%。
国际收支继续改善。上半年货物贸易的进出口相抵,实现了顺差1.28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小幅升值,外汇储备达到30568亿美元,连续5个月回升。
“综合宏观经济四大方面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邢志宏说。
实际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国际机构就纷纷调高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6月初,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6.5%不变,经济再平衡不断推进将增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合组织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6%;摩根士丹利也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6.4%上调至6.6%。
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不少重要指标创下阶段性新高
上半年经济运行“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结构在调整中优化。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12.2%和32.2%。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费加快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在调整优化。
动能在转换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孕育成长,经济发展当中的新动能不断地壮大。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了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经济当中的新力量在不断地增强。
质量在转型中提升。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的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2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达到了6.05%,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速快出0.4个百分点。财政方面,虽然企业减税降费的力度比较大,但由于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效益改善,税基在继续扩大,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了9.8%,增速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活力在改革中释放。看新市场主体,上半年,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约1.6万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两倍多,有效地带动了创新创业。看小微企业,二季度,我国小微工业企业的景气指数达到96.5%,比一季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创下两年来的最高,反映经济活跃度与包容性在增强。看实体经济,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创下2015年以来工业运行的最好成绩,证明振兴实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趋明显,为完成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邢志宏说。
稳中向好的有利格局,得益于改革释放红利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有利格局,得益于改革释放红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为新动能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短板领域得到加强,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0%、17.5%、14.7%和17.8%,均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使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新主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成长,也增强了经济发展的信心。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7%,比上个月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了54.9%,比上个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保持在54%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同时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113.3,也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好中不忘难,稳中不忘忧,6月末的两个“新低”也引发关注:一是6月M2增速为9.4%,创历史新低;另一个是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8.5%,创下今年新低。这两个指标将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邢志宏表示,“6月末M2增速有所回落,主要还是受到金融系统降低内部杠杆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同业理财,包括表外活动在放缓,但是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依然增长了12.9%,这是一个适度增长。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央行还通过多种货币政策供给工具,提供了不同期限的流动性,为市场维护了流动性的基本稳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持。”
邢志宏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要防止实施过松,产生加杠杆效应,放大资产泡沫,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金融体系改革力度很大,将会不断完善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建设,使市场利率稳定下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也与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的调控方针有关,但是回落的幅度并不大。“总的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是一种缓中趋稳的走势,对经济的影响需要随着房地产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来进行测算。”邢志宏说。
(责编:李龙、韩婷)2017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真相让人大吃一惊_凤凰资讯
2017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真相让人大吃一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
作者:宁南山
中国人,既然有了14亿人口,格局就要大一点,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三亿人的美国,我们的目标是超过整个西方+日本之和,这样才有挑战。
美国再怎么强,也只有三亿人,我们四比一的力量,这场比赛是一定会赢的。一定会赢的比赛,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有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中国一定会赢?2008年中美经济总量美元名义值差距首次开始缩小,我们看下从那时起中国GDP的增量:
2008年中国GDP为319516亿元,比2007年的270232亿的增量为49284亿
2009年中国GDP为349081亿元,增量为29565亿元
2010年中国GDP为413030亿元,增量为63949亿元
2011年中国GDP为489301亿元,增量为76271亿元
2012年中国GDP为540367亿元,增量为51066亿元
2013年中国GDP为595244亿元,增量为54877亿元
2014年中国GDP为643874亿元,增量为48630亿元
2015年中国GDP为689052亿元,增量为45178亿元
2016年中国GDP为744127亿元,增量为55075亿元
可以看出,过去8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量大约就是5万亿左右,每年增加8000亿美元,今年经济如果增速比去年快,很有可能增量达到6万亿,增加9000亿美元。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为6.7%,美国经济增长为1.6%,中国是美国的四倍,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的经济增量是美国的2.5倍。双方的经济差距还在迅速接近。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按照美元计算是美国40%,2016年变为60%。
从2009年开始,中国各项关键指标开始逐渐跃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出口额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2010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历史首次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2014年,我们的购买力平价GDP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2016年中国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日本之和,而且增速为6%
2016年中国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继续拉大对美国的领先优势,而且增速6%以上。
中国美元名义GDP超过美国,也就是2025年左右。
我在之前中国科技水平到底有多高的回答里面写过,过去十几年随着中国对科研投入经费的暴涨,中国近几年的科技输出处于大爆发的态势,可见有钱是多么的重要。只要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了,科技投入和科技输出增量也会随之在三五年之内超过美国,大约就是2030年之前。
中国科技水平到底有多高?
也就是2009年—2030年,中国在经历从进出口,工业,购买力平价GDP,名义GDP,科技增量逐步超越美国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只要中国自己不作死,中国超过美国将逐步成为事实。比如我们很看重的工业产值,2016年已经是美国+日本之和了,而且增速还达到6%。
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美国高科技,只要中国人做出来的那一瞬间,就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
比如发射一艘飞船在太空给空间站加油,我们2017年4月就完成了。
比如把一个几吨重的物体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返回到地球,这就是嫦娥五号,预计今年发射。再比如载客上百人的大型民航客机,马上就能首飞。
那些美国目前还占有巨大优势的领域,半导体生产设备,芯片,航空发动机,中国都在投巨资,一旦突破,美国的技术优势就会瞬间倒塌。
美国的体量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要和中国抗衡必须保持高度的技术代差优势,如果技术优势没有了,那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完全失衡。
2030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也就是13年时间。所以这样带来一个问题,2030年以后,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了,怎么办呢?
70后,80后,90后都是幸福的,都经历了小时候中国和国外有巨大差距,然而一路勤奋读书,进入社会后勤奋工作,最终和国家一路成长,中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大使馆被炸,81192南海撞机事件,奥运火炬风波,2011年动车事件,2012钓鱼岛事件,几十年的努力让自己的祖国逐步奋起迈向世界第一。
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举国欢庆,第一个中国人进入太空;
第一次成功举办奥运会并且拿下金牌世界第一,第一架四代机首飞;
第一个中国人登陆NBA,第一艘喷气式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
第一个中国人夺取奥运会自由泳金牌,第一个中国人夺得短道跑步世界冠军;
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
亲自经历了家里的电器设备从日本货到国产品牌的转变
经历了大街上的汽车从全部进口到国产品牌逐渐逆袭
经历了从舍不得几毛钱买一根冰棍到几十元的肯德基已经上不了台面
经历了从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几百公里时速全球最快高速列车
经历了从小时候家里老是停电到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电网
经历了从花几百元初装费才能装一部固定电话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经历了从去趟省城玩都觉得很奢侈到现在大规模出国旅游
经历了从电视上看到欧美人手一辆车无比羡慕到自己也能开车自驾出游。
经历了国家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名一路逆袭到世界第2,最终会跃居世界第1。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迅速崛起的大时代,我们以前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他们永远也不会懂,他们永远体会不到我们曾经经历的愤怒,无奈,喜悦和扬眉吐气。我们现在见证着中国在一步步的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那么2030年以后呢?我们成为第一之后呢?
我常常跟家里人说,我们的孩子会面临一个问题,2030年离今天只有13年,如果是2025年离今天只有区区8年,当他开始懂事,或者他开始上高中和上大学,当他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他们体会不到国家弱小时候受的各种窝囊气,也不会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和国家一起经历风雨重回世界之巅的时代参与感。
所以中国人应该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一点,我们的目标决不能仅仅是超过三亿人的美国,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超过整个西方+日本。
十四亿人战胜三亿人,并没有多么刺激,没有悬念的比赛,感受不到乐趣。
十四亿人超过西方+日本十亿人,这样比赛就开始精彩起来了,我们的人数虽然比他们多四亿,但是我们掌握的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不如他们,这样比赛还是很有悬念。
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目标高不可攀,2016年中国和美国比尚且只是美国60%,和西方+日本差距得有多么大?
2016年欧盟28国GDP总量为14.82万亿欧元,美国GDP总量为18.57万亿美元,日本为4.9万亿美元,中国为11.22万亿美元,按照今天欧元和美元1.09的汇率计算,欧盟+美国+日本之和为39.6万亿美元,中国是三者之和的28.3%,差距是不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把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加进来,也就是增加三万亿美元左右,中国是美国+欧盟+日本+澳新+加拿大的26.3%。
从IMF2017年4月报告看过去7年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变化
这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都在2%以下,中国只要增长四倍,就可以等于他们经济总量之和,我们的下一代人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就能完成对整个西方+日本的超越,我们会变成人类近代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超大型发达国家,我们在变富裕的同时,把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国民变成欠发达国家国民。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我们孙子辈上大学的时候,中国的目标又应该是什么呢?带领全人类殖民火星,殖民月球,冲出地球?
一起努力而不是抱怨,或许有生之年还真的可能看得到。
从IMF2017年4月报告看过去7年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变化
每年的4月和10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正式报告。会发布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情况。
201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我在IMF的官网上下载了年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了下各主要国家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来看下,通过过去七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趋势是什么样的?
当然请各位注意,IMF的数据和世界银行是不太一样的,因此和我之前文章用的世界银行数据有出入,但是基本来说也不会差很多,反应的世界现实是一样的。
中国和美国继续拉大和全世界的差距,而中美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自从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2016年世界前四的名次一直没有,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日本,第四德国。
中美两国已经呈现在GDP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2016年美国GDP为18.57万亿美元,中国为11.22万亿美元。都是十万亿美元级别的国家。
而第三名的日本2016年GDP仅为4.94万亿美元,不到5万亿美元级别,第四名的德国更是只有3.47万亿美元,不到3.5万亿美元。即使德国和日本合并成一个国家,经济总量也只有8.4万亿美元,无法跻身十万亿美元巨头俱乐部,和中国差距依然很大。
中美两国在绝对实力上已经和世界其他国家拉开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中美不仅在绝对实力上领先,而且最近7年呈现领先优势越来越大的情况
和第三和第四的日本德国相比,中美不只是经济总量差距优势越来越大,更可怕的是两国的增速还比日本德国快。
2010年,美国的GDP是日本的2.625倍,是德国的4.37倍;
2016年,美国的GDP是日本的3.76倍,是德国的5.357倍。
2010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1.043倍,是德国的1.772倍
2016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2.27倍,是德国的3.236倍
在过去的七年,块头更大的中美的经济增速竟然快于日德,这说明什么呢?大者恒大是自由竞争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全球最近十年的新技术新科技新产业,例如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等,基本都是中美最先开始大规模应用,欧洲日本只是在部分领域有论文发表,但是都停留在实验室,不像中美已经形成了巨型产业,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生活形态。
日本和德国,要想缩短和中美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以2016年为例,不考虑汇率和价格变动,经济规模排在世界第三的日本要想和美国的差距不被拉大,实际经济增长要达到6%,要想和中国的差距不被拉大,实际经济增长要达到15.2%。这显然远远超过其国家的最大潜力。
那中美之间的差距情况是什么样呢?
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6.066万亿美元,美国为14.964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2.467倍,中国是美国的40.5%,双方GDP绝对差距为8.9万亿美元
2016年中国GDP总量为11.22万亿美元,美国为18.57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1.655倍,中国是美国60.4%,双方GDP绝对差距为7.35万亿美元。
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023570
播放数:491532
播放数:1550401
播放数:5808920注册会计师
中国年GDP预估:今年增6.6%
导读:预计中国2016年实际GDP将增长6.6%;预计中国2017年实际GDP将增长6.3%;此前出现的8~9点的增长速度将持续放缓,专家称这有利于中国发展。
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预计中国2016年实际GDP将增长6.6%;预计中国2017年实际GDP将增长6.3%;预计中国2018年实际GDP将增长6.0%;中国经济当前轨迹难以持续。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2017年1季度我国GDP核算结果 从GDP看中国经济发展情况-闽南网
2017年1季度我国GDP核算结果 从GDP看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来源:综合观察者网、国家统计局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1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我国2017年1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主要结果如下:
表1  2017年1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比上年同期增长
农林牧渔业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
  4.本表中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数据中,有的不等于各产业(行业)之和,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作机械调整。
表2  GDP同比增长速度
  注: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表3  GDP环比增长速度
  注: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其他相关核算结果详见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data.)。
  此外,国新办4月17日就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对我国一季度经济总体表现进行了评述,并对国民经济运行各领域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接受中外记者提问时,毛盛勇对&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驱动的&这一说法进行了驳斥。毛盛勇称,目前,在国民经济中,消费仍然是最大的贡献。&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季度是77.2%,而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资本的贡献可以减一下,用100%减去77.2%,再减去4.5%,这样资本的贡献率就明显下降了。从数据上来看,你说现在整个经济增速的向好是靠资本推动的?可能还说不过去。&
  从GDP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稳中向好
  据毛盛勇介绍,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扎实有效,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从宏观经济经常用的四大指标来看:
  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季度是6.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个百分点,3月份增长了7.6%。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一个不变价的增速,也就是扣掉了价格因素以后的实际增速。我们知道,当前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比较快,如果把价格因素考虑进去,工业现价的增加值的增速应该是两位数。另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也比去年同期略有加快。
  物价总体平稳。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CPI上涨2%,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7.4%,3月份同比上涨7.6%,是什么概念呢?PPI同比涨幅从去年9月份开始转正以后,涨幅持续扩大了5个月。今年2月份上涨7.8%,3月份在2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所以说PPI月度涨幅同比回落。这两个价格放在一起,我们感觉价格总体平稳。
  就业规模扩大。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两个调查失业率都位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增长2.7%。还有根据市场调查,市场求人倍率,也就是说空置的岗位和来求职人数之比为1.13,比上年同期也略有提高。这说明市场的整体就业环境还比较好。
  国际收支改善。从经常项目来看,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了4500亿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服务的进出口,加在一起,经常项目仍然是保持顺差的。从资本项目来看,当前资本的流入流出更加合理有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
  此外,统计局还称,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
  支撑经济增速回升的三大因素:工业增强、消费提升、出口转正
  对于有记者提问&哪些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毛盛勇称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
  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从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一些先行指标可以看出来,企业信心总体在增强。企业的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企业业绩好了,就会扩大生产,所以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这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
  第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一是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我们知道,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二是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还有实物消费中的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所以说消费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第三,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500亿人民币,但是和去年同期比是下降了35.5%,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怎么下降了还变成正的贡献呢?我们讲,GDP核算当中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整,要考虑不变价,也就是说要把出口和进口价格因素剔除掉。顺差下降35.5%是现价。一季度出口的价格指数是5.4%,进口的价格指数是14.4%,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所以说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中国留学生章莹颖在美国失联最新消息事件始末真相回顾现场图片照片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中国大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