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江南大学汤鲁宏教授王兴国教授是台州哪里人吗?十分感谢!

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查看话题
【原创】2007无锡教育年度评选 请投票支持江大食品王兴国教授【已搜索无重复】
2007无锡教育年度十大任务评选.cn/aa/2007sdrw/
2007无锡教育年度十大任务评选 请投票支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兴国教授
请食品的各位同仁们投票支持我们的王老师吧!
一个IP地址最多可投10票,麻烦各位的鼠标了,多点几次吧!
因为我们在校园网上投票,很多IP都是相同的,麻烦各位了,支持我们食品的骄傲吧!
王兴国:“ 产、学、研”三树硕果满枝
& & 推 荐 单 位:江南大学
& & 被推荐人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职务:教授、总经理
& & 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身为江南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积极推进粮油科学与技术的教研工作,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 & 他又不单单只是一位学者。身负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和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秘书长的双重职责,他积极响应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投身于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潮中, 2002年成立盱眙欧佰特粘土材料有限公司,自2003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江苏省国际合作和江苏省科技成果推广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技术成果在我国凹土最大矿藏地盱眙县得到了大力推广,并辐射皖南等地区,产品的应用范围由单一的食用油脱色逐渐扩大至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啤酒澄清等其它行业,大大改善了我国凹土资源产品开发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综合利用水平落后的局面,对地方凹土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 他同时又是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在园区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分园区建设、孵化产业的规划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整合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预计“十一五”期间,园区将增加投资15亿元,技工贸总收入可达50-80亿元,对无锡市新规划技术产业、经济的发展具积极的意义。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服务热线:400-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食用油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博士生导师王兴国教授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分会常务理事金青哲教授前来中益木榨考察调研社会兼职/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技部试点联盟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油脂分会副会长、营养分会副会长,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国家食用植物油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技术顾问。
科研项目/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长期从事脂质科学与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食用油领域唯一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始终专注于油脂工程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以解决我国食用油数量与质量安全相关的科技问题为己任,在倡导与实践食用油适度加工模式、提高自给率、研发增值新产品、建立并完善品质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6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2和4)、其他省部级奖励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25篇,单篇最高他引120次,出版教材、专着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件,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20余项,《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和《粮油加工》等杂志编委,指导毕业研究生113名,其中博士22名,硕士91名,目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国外留学生40余人。其中科研项目中与功能因子相关的纵向课题包括:(1)年,主持“大豆综合深加工高新技术”项目,2001年通过轻工联合总会鉴定,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2)2002年,承担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食品功能因子作用机理、分类及标准研究”之子课题“活性肽与蛋白质检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004年通过科技部验收;(3)2002年,主持国家863 项目“农畜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效提取技术与产品开发()”之子课题“植物甾醇提取与纯化”;(4)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凹凸棒土油脂脱色机理及对油脂品质的影响”;(5)2003年,主持江苏省攻关项目“大豆综合深加工技术”,2004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6)2003年,主持无锡市攻关项目“双低营养保健油的研制”,2004年通过无锡市科技局验收;(7)2004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膜法油脂精炼新技术”;(8)2005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高品质大豆磷脂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9)2006年主持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负载凹凸棒土共溶剂法合成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10)2007年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第二主持人;(11)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第三主持人;(12)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功能性食品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第二主持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2个;与中粮、鲁花、益海嘉里、诺维信、嘉吉、麦当劳、肯德基、康师傅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完成委托项目38项;积极组织应对反式脂肪酸、地沟油、煎炸油、塑化剂、苯并芘等食用油安全突发事件;多次受邀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解读食品安全热点、完成学科和行业发展报告、在国内外会议作主旨或专题报告。
人生故事/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油脂领域的守望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执着坚守、锐意探寻,将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这个领域合二为一。
他是蠡湖之畔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立德立言,薪火相传,将传统的师道文化与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融于一身。
王兴国:油脂领域的守望者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在油脂领域孜孜追求、呕心沥血,他将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这个领域合而为一,他是守望者,执着坚守而锐意探寻,潜心思考而躬行实践。一路走来,纵是荆棘艰辛无数,他毅然知难而进。他是蠡湖之畔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他是站在油脂领域学术高点的领军人,他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坦易洒落而平淡冲儒,治学严谨而创新进取。
为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桃李天下
正如《学记》所言,“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王兴国认为为师者要“长善而救其失者”,身为博导,更应善作引导者,甘当引路人,对学生因材施教。他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验室远景目标为学生绘制科研蓝图,与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讨制定科研计划,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设计、实施进行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将对科学的景羡化作对科研的不懈追求。他着力为搭建学术培养平台,带领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他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他说“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开放式的,必须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知识更新的速度,建设合理人才梯队”。迄今为止,已培养博士和硕士80余名。乐做春泥育桃李,如今业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身为国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江苏省油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和《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等杂志的编委,王兴国积淀了丰厚的经验和经历。王兴国常常说“本科生是油脂行业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给本科生上课,上好课,就是培养未来的油脂人才,作为老师,就要心系行业的责任,立德立言,薪火相传”。他每年都会亲自讲授《油料科学原理》、《油脂加工工艺学》等本科课程,并连续八次在教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荣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讲堂上的王兴国老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精辟且透彻,言简而意赅,他常常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将学术前沿的新鲜理念引入课堂。在学生眼中,王老师不是传统印象中埋首故纸堆的学者,他是高大挺拔、热爱生活的当代知识分子,他亦师亦友,他身上体现了传统师道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王兴国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和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严要求、重管理是实验室取得成绩的保证。王教授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既严格要求,又注重人性化,通过全体人员讨论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验室内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着每个人,“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业精于勤”是王教授对每位学生的劝诫和要求。
王兴国教授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在他毕业论文的致谢中这样写道:“师德如水,身正为范。恩师为人坦易洒落,平淡冲儒;治学严谨踏实,锐意进取;师者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我们可以在恩师办公室敞开心扉畅谈古今,也可以在聚餐时言欢把酒共话未来,每一次,恩师总会用他那不乏幽默的话语解开我们科研和学业上的难题,使我们得以在学海中乘风破浪、执着前进。”
科研创新,呕心沥血尽瘁,硕果累累
从开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起,“创新”便牢牢地成为王兴国的工作理念。作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油脂领域学科负责人,从事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以来,带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学科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兴国带领的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科研团队,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厚积薄发,在科研领域内努力拼搏,甘于寂寞,刻苦攻关,克服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在油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迄今,王兴国前后主持和承担的包括、国家“”、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部省级重大项目共22项,负责和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项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入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项,其中授权15项。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
在紧抓科研工作同时,王兴国积极通过探索多种方式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王兴国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为食用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达30多项,共建立产业化示范线20条,引入技术服务费超1400万元,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0多亿。通过与国内多家知名食用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提供了依托。此外,王兴国教授担任了多个政府和部门的科技顾问,曾多次参加江苏省“333”科技下乡和科技洽谈工作,为地方经济、行业科技进步、转型升级建言献策。2002年,王兴国通过收购方式成立了专注于食用油产业链条的脱色工艺粘土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研究平台,食用油脱色吸附剂生产的先驱企业。在不断探索当中,王兴国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稳健的步伐。
正如王兴国自己所说,“科技工作者要一肩挑起科研责任,一肩挑起社会责任。”作为无锡市政协常委,王兴国关注民生热点,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履行政协职能,为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献言献策,4年来共提交个人提案7件,主持完成调研报告5项。其中由他所提出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豆产业,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等提案,分别被民建中央、江苏省民建和无锡市人民政府采纳。
王兴国以一位为师者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以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理念,以一位学术带头人的远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承载着爱和责任,依然在他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他把目光投向远方,“惟有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才能赢得与世界同行对话的机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6:5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社会兼职/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技部试点联盟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油脂分会副会长、营养分会副会长,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国家食用植物油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技术顾问。
科研项目/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长期从事脂质科学与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食用油领域唯一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始终专注于油脂工程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以解决我国食用油数量与质量安全相关的科技问题为己任,在倡导与实践食用油适度加工模式、提高自给率、研发增值新产品、建立并完善品质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6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2和4)、其他省部级奖励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25篇,单篇最高他引120次,出版教材、专着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件,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20余项,《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和《粮油加工》等杂志编委,指导毕业研究生113名,其中博士22名,硕士91名,目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国外留学生40余人。其中科研项目中与功能因子相关的纵向课题包括:(1)年,主持“大豆综合深加工高新技术”项目,2001年通过轻工联合总会鉴定,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2)2002年,承担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食品功能因子作用机理、分类及标准研究”之子课题“活性肽与蛋白质检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004年通过科技部验收;(3)2002年,主持国家863 项目“农畜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效提取技术与产品开发()”之子课题“植物甾醇提取与纯化”;(4)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凹凸棒土油脂脱色机理及对油脂品质的影响”;(5)2003年,主持江苏省攻关项目“大豆综合深加工技术”,2004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6)2003年,主持无锡市攻关项目“双低营养保健油的研制”,2004年通过无锡市科技局验收;(7)2004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膜法油脂精炼新技术”;(8)2005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高品质大豆磷脂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9)2006年主持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负载凹凸棒土共溶剂法合成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10)2007年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第二主持人;(11)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第三主持人;(12)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功能性食品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第二主持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2个;与中粮、鲁花、益海嘉里、诺维信、嘉吉、麦当劳、肯德基、康师傅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完成委托项目38项;积极组织应对反式脂肪酸、地沟油、煎炸油、塑化剂、苯并芘等食用油安全突发事件;多次受邀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解读食品安全热点、完成学科和行业发展报告、在国内外会议作主旨或专题报告。
人生故事/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油脂领域的守望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执着坚守、锐意探寻,将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这个领域合二为一。
他是蠡湖之畔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立德立言,薪火相传,将传统的师道文化与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融于一身。
王兴国:油脂领域的守望者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在油脂领域孜孜追求、呕心沥血,他将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这个领域合而为一,他是守望者,执着坚守而锐意探寻,潜心思考而躬行实践。一路走来,纵是荆棘艰辛无数,他毅然知难而进。他是蠡湖之畔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他是站在油脂领域学术高点的领军人,他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坦易洒落而平淡冲儒,治学严谨而创新进取。
为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桃李天下
正如《学记》所言,“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王兴国认为为师者要“长善而救其失者”,身为博导,更应善作引导者,甘当引路人,对学生因材施教。他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验室远景目标为学生绘制科研蓝图,与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讨制定科研计划,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设计、实施进行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将对科学的景羡化作对科研的不懈追求。他着力为搭建学术培养平台,带领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他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他说“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开放式的,必须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知识更新的速度,建设合理人才梯队”。迄今为止,已培养博士和硕士80余名。乐做春泥育桃李,如今业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身为国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江苏省油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和《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等杂志的编委,王兴国积淀了丰厚的经验和经历。王兴国常常说“本科生是油脂行业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给本科生上课,上好课,就是培养未来的油脂人才,作为老师,就要心系行业的责任,立德立言,薪火相传”。他每年都会亲自讲授《油料科学原理》、《油脂加工工艺学》等本科课程,并连续八次在教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荣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讲堂上的王兴国老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精辟且透彻,言简而意赅,他常常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将学术前沿的新鲜理念引入课堂。在学生眼中,王老师不是传统印象中埋首故纸堆的学者,他是高大挺拔、热爱生活的当代知识分子,他亦师亦友,他身上体现了传统师道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王兴国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和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严要求、重管理是实验室取得成绩的保证。王教授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既严格要求,又注重人性化,通过全体人员讨论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验室内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着每个人,“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业精于勤”是王教授对每位学生的劝诫和要求。
王兴国教授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在他毕业论文的致谢中这样写道:“师德如水,身正为范。恩师为人坦易洒落,平淡冲儒;治学严谨踏实,锐意进取;师者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我们可以在恩师办公室敞开心扉畅谈古今,也可以在聚餐时言欢把酒共话未来,每一次,恩师总会用他那不乏幽默的话语解开我们科研和学业上的难题,使我们得以在学海中乘风破浪、执着前进。”
科研创新,呕心沥血尽瘁,硕果累累
从开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起,“创新”便牢牢地成为王兴国的工作理念。作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油脂领域学科负责人,从事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以来,带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学科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兴国带领的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科研团队,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厚积薄发,在科研领域内努力拼搏,甘于寂寞,刻苦攻关,克服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在油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迄今,王兴国前后主持和承担的包括、国家“”、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部省级重大项目共22项,负责和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项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入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项,其中授权15项。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
在紧抓科研工作同时,王兴国积极通过探索多种方式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王兴国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为食用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达30多项,共建立产业化示范线20条,引入技术服务费超1400万元,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0多亿。通过与国内多家知名食用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提供了依托。此外,王兴国教授担任了多个政府和部门的科技顾问,曾多次参加江苏省“333”科技下乡和科技洽谈工作,为地方经济、行业科技进步、转型升级建言献策。2002年,王兴国通过收购方式成立了专注于食用油产业链条的脱色工艺粘土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研究平台,食用油脱色吸附剂生产的先驱企业。在不断探索当中,王兴国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稳健的步伐。
正如王兴国自己所说,“科技工作者要一肩挑起科研责任,一肩挑起社会责任。”作为无锡市政协常委,王兴国关注民生热点,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履行政协职能,为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献言献策,4年来共提交个人提案7件,主持完成调研报告5项。其中由他所提出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豆产业,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等提案,分别被民建中央、江苏省民建和无锡市人民政府采纳。
王兴国以一位为师者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以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理念,以一位学术带头人的远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承载着爱和责任,依然在他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他把目光投向远方,“惟有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才能赢得与世界同行对话的机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6:5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湖北省农业厅-湖北农业信息网
当前位置:
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带队来随调研木本油料发展
日,中国油脂领域学术领军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一行3人,到我市调研指导木本油料产业发展。10月6日上午8:00,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星华同志在随州宾馆宴宾楼4楼5号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座谈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大学研究生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