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官方网EM1如何取下原眼罩,装上EP-16大眼罩

&p&最主要因为GPS的定位功能,可以在每一张照片上留下当地的坐标,这能暴露出很多信息。&/p&&p&&b&1. GPS的特点&/b&&/p&&p&我们学过一个基本数学原理:在解算方程组时,有N个未知数,就需要至少N个方程。一个接收机的测量值可以和某颗相应GPS卫星的坐标(精确已知)构成一个方程。&/p&&p&因此,为了获得某一个地点的位置和时间(为了精确知道)信息,在三维空间里需要知道三维坐标和时间共计四个未知数,那么我们需要构建至少四个方程。&/p&&p&* GPS是一个全球定位系统,总共包括32颗卫星,它的轨道分布使得在&b&全球99%以上区域可以在全天24小时内收到至少四颗星&/b&。&/p&&p&* 普通GPS接收机定位时间数十秒,稍微提前初始化一下&b&几秒钟内便可定位成功&/b&。&/p&&p&* 由于独特的编码方式,它可以做到非常高精度的观测,民用米级精度,军用分米厘米级。即便是&b&民用也足以暴露非常清晰的坐标信息&/b&。&/p&&p&* GPS是一套无源定位的系统。简而言之,GPS不和任何接收机互动,它只往地面一刻不停的发信号,覆盖全球。接收机只要能收到信号,便能定位。&b&这个系统的容量是无限的&/b&,无论地面上多少接收机精度都不会有任何变化。&/p&&p&* GPS结算出的位置是一个定义在地球固连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在这个坐标基础上,按照一定准则和模型,我们就能绘制出最精确的地图。换句话说,&b&GPS总能给出绝对真实的坐标。&/b&&/p&&p&所以&b&任何人都可以&/b&通过&b&随意一个GPS接收机&/b&,在&b&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b&获得一个地点的&b&最真实坐标。&/b&&/p&&br&&p&&b&2. 坐标的重要性&/b&&/p&&p&秦灭燕之战前,太子丹孤注一掷,请荆轲刺秦王。为了见到秦王,荆轲献上了两份礼物:&/p&&p&a. 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这个礼物够他见到最顶级的秦国官员,领取万金获封万户食邑;&/p&&p&b. 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 督亢地区大概是河北几个县的大小而已,尽管燕国已处于覆巢之下,秦国能随意碾压。但这个区域地图的重要性依然可以让秦始皇亲自见他。&/p&&p&古代的地图,就是今日的坐标。&/p&&p&如今为了保有重要的军事机密,各国的公开地图都会修改坐标,换句话说你读到的信息不一定是它的真实信息。但GPS可以很方便获得绝对真实的信息,比看你官方的地图都有效。&/p&&p&因此,非法测绘,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军事相关的就是重罪了。&/p&&br&&p&&b&3. 相机的作用&/b&&/p&&p&但国家不会禁止GPS的使用,因为它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非法测绘可能的坏处,对于现在的经济实在太重要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它。&/p&&p&可是如果GPS+顶级相机+顶级镜头,就意味着你有可能在&b&比较远的距离清晰拍到极其重要的军事机密,然后给出最真实的坐标信息&/b&。比如核弹发射井、地下机库入口,这些东西投入巨资修出来之后可随意挪动不了,坐标是不可能改变的,&b&一旦暴露了就会永远暴露了&/b&。&/p&&br&&p&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担心这些关键位置泄露,有两种国家根本不担心:&/p&&p&a. 超级大国。我有6000枚核弹头长时间战备,还不包括战略核潜艇、24小时执勤的战略轰炸机、10个航母编队、300多个海外基地。你知道了也不怕,反正谁敢惹我,我100%能带走你,你怕不怕?&/p&&p&b. 超级小国。“你瞅啥?”
“ 瞅你咋地? ”
“哦,官人,臣妾说说而已,科科”&/p&&p&但夹在中间的国家就怕啊。&/p&&br&&p&第一步:在腰板挺起来之前,老老实实地保护好自己的软肋。&/p&
最主要因为GPS的定位功能,可以在每一张照片上留下当地的坐标,这能暴露出很多信息。1. GPS的特点我们学过一个基本数学原理:在解算方程组时,有N个未知数,就需要至少N个方程。一个接收机的测量值可以和某颗相应GPS卫星的坐标(精确已知)构成一个方程。因…
利益相关:沉迷m43多年,也双修Nex半幅。&br&以2015年9月的现状列举下,以下镜头都曾拥有或至少实物试玩过。&br&&br&一)松下撸米克斯Lumix&br&松下其实光学实力真心不差,再别说人家是电器厂了,人家只是没有找成龙和力宏代言而已。&br&1)松徕高逼格系列&br&15mm f1.7&br&25mm f1.4&br&42.5mm f1.2&br&这三个徕卡标差不多加起来12k出头,而42.5 f1.2更是稳居现在M43镜皇之位,徕卡加持逼格高成像漂亮视角经典,另外最老的松徕45 2.8 Macro性价比不高 不要买&br&2)松下自己的残缺大三元:&br&7-14mm f4&br&12-35mm f2.8&br&35-100mm f2.8&br&三个一共差不多13k能拿下。覆盖等效14-200的焦段,锐,带防抖,轻便灵活。7-14大概为了成本和体积考虑,没有硬上f2.8,可惜球面前镜片导致滤镜不能,镜头盖也难配,安全感负分。&br&这个大三元组合最难受的是因为推出时间不一镜身涂装不统一,后两个2.8实际颜色偏黑紫色,强迫症患者看着难受,最后可(yi)能(ding)会因为无法忍受而卖掉 遭遇损失。&br&&br&3)松下自己的良(qiong)心(ren)头:&br&首先是普通变焦:&br&12-32mm f3.5-5.6&br&35-100mm f3.5-5.6&br&这两个差不多每个1000,各家狗头中最靠谱的。画质比奥巴的狗头略好一丢丢。&br&&br&定焦:&br&20mm f1.7 Mark II&br&42.5mm f1.7&br&两个一千多块价格实在的头。&br&20 1.7 II大约1k2-4,是一代神饼的换壳版,锐成狗,发色冷冽,缺点在于对焦风箱依旧。&br&42.5 1.7是跟奥巴近似焦距的45 1.8抢生意的,不到2k,涂装质感跟奥巴不相上下的(欠佳),多个防抖,外国测评狮说bokeh更迷人,实际看不粗来。&br&&br&旅行头:&br&14-140mm f3.5-5.6 Mark II&br&松下的一镜走天下头,m43里最好的大变焦,把奥巴的14-150轰成渣&br&&br&长焦:&br&100-300mm f4-5.6&br&二手现在3k有找,海淘更便宜,而且买来还带遮光罩。300端5.6可用,小型空气切割机。毛病是变焦环和对焦环是老式橡胶设计,用久了会膨胀。&br&(之前的版本里提这个镜头比奥巴75-300强很多 有失偏颇。光论画质是奥巴更强,松下比较面。都但松下胜在防抖和更大的光圈值有助于获得更高快门)&br&&br&此外,&br&一,其它松下头还是别买了,最后你始终都会卖掉或者放在家里积灰。包括新老两个微距45 2.8和30 2.8(除非你酷爱微距),因为对M43来说,2.8的光圈真的不够,导致始终只能拍微距,很不经济。也包括最小的饼14 2.5和完全没存在感的14 2.5 Mk II。曾经它是神器,但现在松徕15 1.7出来了所以...&br&二,如果你实在没有预算,就去淘个14-42 3.5-5.6 Mk II,除了塑料屁股容易掉漆阻尼感欠佳偶有几率前镜身环会掉之外无任何可抱怨的。再加个橡胶环有很大几率会膨胀的45-200mm f4-5.6,一共大约2k便可组成廉价画质可接受还带防抖的等效28-400组合。比奥巴同类产品更实惠(主要有防抖)。&br&&br&二)奥林巴斯按母.瑞光(M.Zuiko)&br&奥巴特点是早期镜头丑哭,从60 2.8和12-50 3.5-6.3推出后后期镜头都帅哭。另外奥巴不太像松下那么追求光圈的绝对数字,却也体现了其老牌厂商之初心。&br&&br&1)奥巴PRO大三元一家加它们的宠物鱼&br&7-14mm f2.8&br&12-40mm f2.8&br&40-150mm f2.8&br&按行货价这三个得差不多20k,但确实是微单界电子性能和光学底蕴结合的最高产物,各种奢华堆料直接吓死宝宝。用户如果试用过会疯狂地长草并且不可自拔地最后掏钱购买。唯一毛病是跟松下比太重没防抖还较易掉漆。&br&宠物鱼是8mm f1.8的鱼眼,全球第一枚f1.8自动对焦鱼眼,之所以不放在下面定焦区因为此鱼眼跟它们不一样 位列pro系列,同样贵出翔,接近6k价格。&br&&br&2)奥巴定焦军团&br&高级别:&br&12mm f2&br&75mm f1.8&br&这两个头现在海淘基本都在4k多。奥巴很聪(ji)明(zei)地将最好的做工和画质给了广成狗(等效24)和窄成狗(等效150)的两个定焦,说实话这种高级别的成像和做工的镜头买回来会让用户产生依赖性,从而不再尝试其它的焦段。失去了一些可换镜头相机独有的乐趣。&br&&br&低级别1.8三兄弟:&br&17mm f1.8&br&25mm f1.8&br&45mm f1.8&br&这三个单价都在2k内,焦段其实是与松徕三子对呛的。等效35和50的17和25做工稍高级一点,等效90的45略糙。但都是虽略平庸但极好用的头。奥巴机身用户使用这三个头,便能以不到一半的价格享受到松徕三镜75-80%的效果(主要完败在奥巴45 vs 松徕42.5上,然而普通用户更care这5k的差价吧),奥巴真良(ji)心(zei)。&br&&br&总之奥巴的定焦每个都值得买,微距60mm&br& f2.8能部分兼顾微距的12-40 Pro出街后,显得不那么必要,除非你喜欢拍昆虫的腿胜过妹子的腿。&br&总之奥巴除了Pro之外其它变焦头的明确定位一律是”反正客户最后也会更换到更(qi)高(ta)级(pin)镜(pai)头的垫脚石型商品“,yeah i said this。全部统统一律不推荐(被部分同学喜爱的12-50也不例外)。&br&&br&三)第三方的浮华&br&&br&,良知与虚妄&br&其实我是副厂镜爱好者。我的NEX5T上常年挂副厂,只因松奥两家产品线太周全,所以M43给副厂留的余地已经很小。&br&&br&值得推荐的有:&br&三阳 7.5mm f3.5&br&这头好啊。除了手动之外,肉眼看不出比松下那个8 3.5差。现在1.7k上下浮动吧&br&&br&福伦达家的手动0.95们&br&10.5mm f0.95&br&17.5mm f0.95&br&25mm f0.95 及其Mk II&br&42.5mm f0.95&br&f0.95受到从老法师到小清新的一致喜爱是有原因的,这几个阿福家的头也是平民百姓能体验0.95的最实惠机会了。价格目前按25低于17.5&br&&br&约等于42.5低于10.5排列,最便宜的25大约4k,最贵的10.5大约7k。&br&这个系列里10.5还无缘体验,但想来跟师兄们差不多:全开软有紫边但也算可用,关键是能出别的1.4/1.7/1.8不能出之片。收到f2已然变锐,f2.8已经锐不可当并出现baby星芒,f4-f5.6星芒已经美如画。&br&作为m43狗,有预算没预算最后都一定要选个你最爱的焦段的0.95玩玩,你必然会无法自拔的。&br&&br&不值得推荐:&br&适马三剑客19mm/30mm/60mm f2.8&br&这三个高分辨率成像也不错的头一直谣传是从适马的骄傲DP Merrill系列下放过来的,一直是索尼NEX系列的甜蜜爱人。在M43上因为焦段怪异/没底蕴涂装/无防抖/光圈小而被原厂牢牢压制无法翻身。买了这三个头M43口的用户最后都会在闲鱼上遭遇降价也难以出手的窘境,相反E口的卖得嗷嗷快。&br&&br&中一光学42.5mm f1.2&br&福伦达系列叫Nokton,中一这个叫Mitakon,造型也&借鉴&福记不少。手动头,约2k。这头没用过,但看样片和英国人评测,感觉f2以下又肉紫边还巨严重,太惨了。&br&&br&腾龙14-150mm f3.5-5.6&br&没防抖还比原厂贵(接近4k),几乎没有人购买。&br&&br&&br&图丽300mm f6.3 Reflex&br&某东常年999却卖不动的商品。折返还是算了,配合咱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成像奇肉无比,除非你对甜甜圈散景有特殊爱好。&br&&br&另外,&br&M43等效x2,老一点的机型都没峰值对焦,所以并不适合大多数老镜头转接。转接请采用原厂镜头群集体战五渣的SONY E系。&br&&br&再另外,&br&前几年(大约是GF1GF2出来的时候)很流行转接C口福建产监控头(美其名曰&电影头&,一般有24mm 1.4/35mm 1.7两个规格,当时因为胶片感(?!?)、逆光鬼影、旋转焦外、伪移轴效果等风行一时。用过一阵新鲜劲过去,你会发现所谓&C口电影头&唯一优点就是便宜,就是坏了也不心疼而已,其实是无法作为拍下&事后不感觉遗憾的照片&的工具而使用的。&br&&br&再再另外,&br&千万不要为了新鲜或情怀,买Kodak的任何M43产品!&br&千万不要为了新鲜或情怀, 买Kodak的任何M43产品!&br&千万不要为了新鲜或情怀,买Kodak的任&br&&br&何M43产品!&br&都是贴牌货,用来骗钱的!还不如C口国产监控头呢!&br&&br&======================2016.8更新======================&br&&br&&img src=&/fc6dbbd4d77e62ccc96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c6dbbd4d77e62ccc96c_r.jpg&&&br&最近因为家里领导已经看不懂手头的器材,故要求精简:&br&首先NEX5T因为实在是爱不起来,出掉了&br&&br&原有的松下G3和12-32,、20 1.7被领导拿去单位工作拍照用。&br&机身留松下GF1、奥巴EP5、EM5&br&定焦:&br&三阳 7.5 f3.5&br&奥巴17 f1.8&br&福伦达25 f0.95&br&福伦达42.5 f0.95&br&&br&变焦:&br&奥巴14-150 f4-5.8 II&br&奥巴7-14 f2.8&br&奥巴12-40 f2.8&br&奥巴40-150 f2.8&br&(大三元达成,松下714终于还是像我自己所说的,忍不了出掉了。)&br&(阿富汗成色的GF1因为有长期的革命友谊,现在挂Olympus M.Zuiko 17 1.8当35mm定焦黑白机使..)&br&&br&另,小弟平时拍的习作都在lofte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鵝的日常&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因为审美长期不过关,所以还是拍得不咋地,欢迎各位莅临指正。
利益相关:沉迷m43多年,也双修Nex半幅。 以2015年9月的现状列举下,以下镜头都曾拥有或至少实物试玩过。 一)松下撸米克斯Lumix 松下其实光学实力真心不差,再别说人家是电器厂了,人家只是没有找成龙和力宏代言而已。 1)松徕高逼格系列 15mm f1.7 25mm f…
&a data-hash=&ad84267dca8e& href=&///people/ad84267dca8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宇文锋& data-tip=&p$b$ad84267dca8e& data-hovercard=&p$b$ad84267dca8e&&@宇文锋&/a& 的回答错误不少,而且这些错误相当典型,属于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的技术问题。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M43的F2.8镜头在使用中几乎全面等效于全幅的F5.6。注意,&b&我这里说的不单单是景深,还包括同快门速度下的信噪比&/b&(或者说画面的干净程度)。&br&&br&最近几年生产的CMOS在高感光度下制造的噪声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噪点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是光线本身的量子特性所导致的散粒噪声(shot noise),并且这种噪声的大小直接等于通光量的开根号(泊松分布)。拉高ISO导致画面变脏并不是因为CMOS的性能下降了(恰恰相反,CMOS的性能反而还上升了),本质原因其实是通光量下降了。&br&&br&很多人误认为通光量和片幅无关,只取决于快门和光圈,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真正和片幅无关的叫曝光量。曝光量是&b&单位面积&/b&接受到的光量,也就是说&b&曝光量=通光量/片幅&/b&,两者的关系就像压力和压强一样。假设用同样的参数(F,快门,ISO)拍摄,全幅和M43的曝光量相等,出片亮度相等,但是全幅的通光量却是M43的四倍,直接导致其信噪比比M43高了6个dB(相当于两档ISO的优势)。要弭平这个差距,M43要么减两档快门,要么加两档光圈,与此同时得把ISO降低两档确保出片的亮度不变。&br&&br&这个问题从镜头的物理尺寸上也非常容易理解。&b&光阑的直径=焦距/F&/b&,在视角(等效焦距)相同的情况下,M43镜头的实际焦距只有全幅镜头的一半,F值相同的情况下光阑直径自然也只有全幅的一半,于是通光量也只有全幅的一半*一半=25%,导致6个dB的差距。&br&&br&鉴于大光圈的意义除了控制景深以外,就是在&b&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b&尽量提高快门速度,所以说用等效光圈(F值*转换系数)才能反映出一个镜头的实际性能。&br&&br&那么回到 &a data-hash=&ad84267dca8e& href=&///people/ad84267dca8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宇文锋& data-tip=&p$b$ad84267dca8e& data-hovercard=&p$b$ad84267dca8e&&@宇文锋&/a& 的答案:&br&&br&1:在景深上,小底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大底即使靠减两档光圈、加两档ISO、快门速度不变来获得相同的景深,出片信噪比依然和小底一样。&br&&br&2:在体积重量上,M43镜头没有任何优势。&b&实际上在等效视角和等效光圈相同这两个前提下,全幅镜头往往比截幅和M43镜头更小,而且还更便宜&/b&,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自己统计一下。另外大像场带来了高锐度的优势,所以说M43单论镜头锐度天生就是吃亏的。&br&&br&那么小底的优势在哪儿?&br&&br&说白了还是规格低。&br&&br&比如说M43的恒定F2.8相当于全幅恒定F5.6,问题是现在基本没有厂家做恒定F5.6的全幅头,但我就是想买这样的头(便宜啊,小巧啊),怎么办?买M43咯。&br&&br&再比如松下的12-32套头,换算成全幅就是24-64/F7-F11.2,你们见过这样的全幅头吗?做出来可能都被人笑话。但是便携+低性能的需求是确实存在的,怎么办?买M43咯。&br&&br&当然机身也是一部分,像松下GM1这样的小机器我还是非常欣赏的。不管是截幅还是M43,追求大光圈和镜头素质都没什么意义,这方面全幅就是天生高富帅,除了机身贵以外真能把小底的打得满地找牙。&b&便宜+便携才是小底的出路&/b&。&br&&br&不过话又说回来,便宜和便携这两种需求截幅就基本可以满足了,所以说M43的地位还是很尴尬的。须知奥巴做M43并不是因为觉得这个片幅好,而是在单反年代面对尼佳的霸主地位被迫剑走偏锋的出了43单反,搞了个垂直入射的噱头玩差异化竞争,结果销量又不咋地,没过几年又开始做无反。但这时候你不能把老客户直接给抛弃掉吧?只能在无反上继续保留43片幅。所以这个选择无关技术,而是市场使然。当年43单反没有干过截幅单反,我对43微单 vs 截幅微单的前景也不太看好。
的回答错误不少,而且这些错误相当典型,属于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的技术问题。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M43的F2.8镜头在使用中几乎全面等效于全幅的F5.6。注意,我这里说的不单单是景深,还包括同快门速度下的信噪比(或者说画面的干净程度)。 最近几…
作为资深奥巴粉 出来反对一下 &a data-hash=&ffd9cdb240e363a37b2de44a4e71e37d& href=&///people/ffd9cdb240e363a37b2de44a4e71e37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fd9cdb240e363a37b2de44a4e71e37d& data-hovercard=&p$b$ffd9cdb240e363a37b2de44a4e71e37d&&@贝叔&/a&的解答
当然不是全盘否定 是对他的说法中查漏补缺 更正观点错误。&br&&br&首先作为老牌相机企业 在胶片时代奥巴是日本五大光学厂的老末,镜头群最小 发展时间最短 但是市场份额曾一度很强。这家企业的特点是擅长相机小型化 60年代的PEN半幅相机(真半幅 比现在的APSC画幅大)70年代的OM相机 旁轴时代的几大经典 都是主打轻便小巧的。&br&
21世纪初数码单反启蒙时代 奥巴起了个大早 另起炉灶开创了4/3画幅单反
可惜由于传感器不够给力 镜头过分追求极致光学表现和大光圈
导致最后要高感没高感 要便携没便携
最后赶了个晚集
市场份额连宾得 美能达都不如 早早停产了&br&
2008年起奥巴和松下联手 开创了M43规格的微单时代
这才是奥林巴斯相机的又一次重生 4/3画幅的小面积CMOS 配合微单的短法兰 实现了“卡片外形 单反画质”但是世界上第一部微单(按结构说
不考虑索尼后来抢注商标的问题)是松下的G1,只不过G1是专业向的类单反造型,奥巴EP1是第一部便携向的类卡片造型。&br&&br&关于奥林巴斯微单的特点(胶片和单反不谈了)首先我反对贝叔的优秀做工论,近年由于奥巴的微单生产线全部都迁到广东,中低端款做工都很一般,使用2年以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小毛病,诸如拨盘脱胶,按键进灰都是论坛常见问题,即便如EM5这样的高端型号也有取景器眼罩开胶,屏幕边框裂纹这样的常见问题。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依然看得出成本控制的痕迹。&br&&br&其次,关于性价比 由于明显的成本控制痕迹 奥巴微单在相同定位下 比松下 索尼这样的主流微单品牌要便宜, 但是相同价格下做工可算不上最好。松下的低端机做工都非常扎实,索尼的高端机也比奥巴做工扎实。&br&&br&第三、关于镜头画质,在微单领域奥巴的镜头 主要特点是轻 小 中等画质
除了新出的PRO系列镜头和4000元以上的两枚定焦,算是高大上路线的画质做工双牛头,其他镜头比同画幅的松下镜头和索尼C幅高端的蔡司镜头画质都要弱一些,但是相同定位的镜头 奥巴更轻 更小 更便宜。&br&&br&第四、奥巴机器换代时的确价格会腰斩,性价比很高。但是低端机如EPL EPM系列都是金属贴皮 没有多少金属成分。&br&&br&最后、我想说奥巴微单真正的优势在于奥巴这种老牌光学企业的专业性上。具体体现的几个地方:&br&1、奥巴注重扩展性。&br&从顶级的EM系列到入门的EPM系列 都带热靴。大部分品牌入门微单都没热靴,索尼甚至NEX7都用的不是标准热靴。同时奥巴所有微单的热靴和取景器都在镜头光轴正上方,因为奥巴坚持旁轴或者类旁轴视角取景方式不够专业。&br&2、奥巴注重传感器画质表现,并且毫不吝惜优秀传感器的普及。&br&三年前索尼开发出画质出色的M43传感器,奥巴不惜让索尼入股也要拿下给EM5配备放弃松下老传感器。去年松下又开发出最新传感器画质反超索尼,奥巴又是第一个拿下给EM1配备,甚至比松下自己都更先应用。同时奥巴微单一旦有新传感器就是全线采用,从6000元的EM到1500元的EPM 画质几乎相同。&br&3、奥巴注重机内功能的专业性,并且毫不吝惜技术下放。&br&高光点测光 暗光点测光 灰阶亮键 灰阶暗键
模式拨盘自定义 机内暖色风格 机内曲线 实时取景T门 人脸识别+点测联动 这些对深度爱好者很重要的专业功能,奥巴全系微单都具备,并且一代代升级。今年开始奥巴的三轴防抖技术也要在中端和低端普及,高端则是清一色五轴防抖。&br&4、奥巴镜头开发有特色,且有针对性。&br&在微单时代开发镜头,绝对画质并非第一优先考虑的选项。成本控制和体积控制甚至外观设计都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很多,我简单拿三个镜头举例:&br&A
套头14-42IIR 这枚塑料镜头做工和画质都不及松下对应的金属镜头G14-42II 视角也不及索尼套头 E16-50 范围广大。但是这枚镜头一方面做到了可接受的入门级画质避免了E1650的严重画质损失和中焦缺失,同时重量比松下更轻,价格只有松下的60%。中段光圈却比松下和索尼的都更大。(对于套头奥巴的态度就是入门画质下 轻巧 廉价 尽可能稍大一点光圈)&br&B
人文镜头17mm F1.8 这枚镜头定位中高端 但是最大锐度却比不过松下廉价的20mm F1.7 当然更比不过索尼高端的蔡司24mm F1.8。 但是作为一枚主要用于扫街的人文定焦,奥巴给这枚镜头赋予了三大特点:光圈全开锐度超过另外两家,轻微场曲和推拉MF环。(光圈全开是人文摄影常用的手法之一、轻微场曲可以弥补M43人文镜头虚化弱而损失的立体感、推拉MF可以瞬间切换手动对焦,对于个别场景抓拍非常重要)&br&C 微距镜头60mm F2.8 对比松下出的徕卡45mm F2.8 奥巴的60微镜片更少 成本更低 拍人像焦外虚化更差,但是作为微距摄影时 60微拥有和45微一样的放大率 一样的柔美散景 一样的最大锐度。主要区别在于60微F8下锐度最高,45微最大光圈F2.8锐度最高。常拍微距的人都知道微距镜头最常用的是F8甚至更小的光圈,因为微距摄影很容易景深不足,而不是景深过大。同时60微镜身还自带4档不同放大率的档位切换比45微更加方便专业摄影师选择拍摄距离。&br&&br&因此,我最终的结论是奥林巴斯可能更适合懂点器材的发烧友和对虚化要求不高的专业用户。反而不太给新手推荐奥巴,新手不会在乎索尼套头畸变和暗角有多大,松下宽容度比奥巴差几档,但是他们会很在乎这个相机菜单是否看的懂,玩两年后机身做工皮实不。
作为资深奥巴粉 出来反对一下 的解答 当然不是全盘否定 是对他的说法中查漏补缺 更正观点错误。 首先作为老牌相机企业 在胶片时代奥巴是日本五大光学厂的老末,镜头群最小 发展时间最短 但是市场份额曾一度很强。这家企业的特点是擅长相机小型化 60年…
每次看到这种贴,就有一大群“专业摄影师”来晒片了。。&br&我拍了2年街头了。。有点心得吧。&br&拍人文纪实最不需要的就是器材了,手机都能拍。&br&卡帕不是说了么,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br&这近,一是物理距离,二是心灵距离。&br&一种街头拍法,是把自己当看客,跟布列松一样,冷眼旁观,不打扰被摄者,做个纯记录者,多蹲点,多锻炼自己的事件预见性,很多时候看到某个场景就停下来,构图,等待,等有趣的事发生,有趣的人经过,然后开拍。&br&如图:&img src=&/0fdda2f4decaefa2da7cd2b138f15c0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fdda2f4decaefa2da7cd2b138f15c07_r.jpg&&&br&&img src=&/313a919595dae82a7a4be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313a919595dae82a7a4be_r.jpg&&&img src=&/10f089aeeffd8cc833142d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10f089aeeffd8cc833142d_r.jpg&&另外一种街头拍法,就比较难了,把自己和被摄者放在同一环境下,感同身受,和对方聊天,融入他的生活、思维,倾听他,然后边聊边拍,这个要点实力,多锻炼就好了,脸皮要厚,而且要真诚,拍完可以给对方看,说说笑笑,会很轻松的。。不过这样拍,在农村容易些,城里人戒心重,难搞,我反正是经常被人误解。&br&一开始会很难,就先找老人小孩拍,这2类人群比较单纯,老人孤独,看到有人找他说话拍照会很开心,小孩天真,没什么防备心。&br&如图:&br&&img src=&/ea8bb529f687d215f879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a8bb529f687d215f8796_r.jpg&&&img src=&/d7a58dfb3aacb58bdee05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d7a58dfb3aacb58bdee05_r.jpg&&&img src=&/1b0ba9a043b277c3ef37565dfdecad54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1b0ba9a043b277c3ef37565dfdecad54_r.jpg&&街头摄影没什么定律,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自己开心就好,不要太在乎条条框框,然后,最主要的一点是:&br&你为什么要拍他?你拍他是想表达什么?你拍摄的瞬间,一方面记录了镜头前的事件,一方面也是记录了瞬间你的想法,摄影是双向性的,是互动的。&br&如图:&br&&img src=&/e7cfc03b1713aede0abc24b2bf689b6f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e7cfc03b1713aede0abc24b2bf689b6f_r.jpg&&你应该能看出我想表达的东西了吧。&br&&b&所以你思维深度有多深,拍出来的照片就有多深刻,拍照技术其实就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多看书多思考。&/b&&br&上面这一条你想不明白的话,不管拍多少都不会进步,不要漫无目的的看到什么都按快门。
每次看到这种贴,就有一大群“专业摄影师”来晒片了。。 我拍了2年街头了。。有点心得吧。 拍人文纪实最不需要的就是器材了,手机都能拍。 卡帕不是说了么,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 这近,一是物理距离,二是心灵距离。 一种街头拍法,是把自己当看客…
对m43的理解,你不砸钱砸到心痛,你是无法理解的。&br&&br&底对于相机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摄影是一个完整的体验,底大带来的好处无非就是虚化多一些,自像素之间物理性干扰小一些。这两点对于画质的影响比重也不大。&br&&br&m43注定镜头会小巧,就算这种规格的镜头,依旧可以长时间手持不会太累,但是换成差不多焦距的佳能,我差点断了手。&br&&br&&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1836& src=&/3dfe09f830b5aa9c377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6& data-original=&/3dfe09f830b5aa9c37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1280& src=&/bff71ab42f5ac78345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ff71ab42f5ac783454f_r.jpg&&&br&&br&小巧的镜头,不俗的光学素质,完备的镜头群,惊人的对焦速度,都是m43的优势。&br&&br&就这些优点,就注定会有市场。&br&&br&缺点就是,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索尼在摄影界就像中国的小米,ppt纸面刷参数刷的丧心病狂,索尼刷机身比刷固件还快,让好多伪摄影爱好者真器材党越来越不重视摄影的本质而追逐参数的辉煌,m43越来越吃不开,因为镜头光学素质很高,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m43的不是缺点的缺点。&br&&br&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我都怀疑就是索尼粉丝喊出来的。&br&&br&下面上一些m43的照片,如果盲测,真没几个人看得出是m43还是全幅。&br&&img data-rawheight=&4444& data-rawwidth=&3333& src=&/53c4aca0eaf58bc75c53a5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33& data-original=&/53c4aca0eaf58bc75c53a5d_r.jpg&&&img data-rawheight=&3072& data-rawwidth=&4096& src=&/73f1d19dd31e46efc96d1c8bc203ff4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73f1d19dd31e46efc96d1c8bc203ff46_r.jpg&&&img data-rawheight=&3072& data-rawwidth=&4096& src=&/fcd97bc650ef322f2b0944eea97c757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fcd97bc650ef322f2b0944eea97c7574_r.jpg&&&img data-rawheight=&3072& data-rawwidth=&4096& src=&/a66ff557ff938e166ac8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a66ff557ff938e166ac80_r.jpg&&&img data-rawheight=&3984& data-rawwidth=&2988& src=&/6a9bf896d773f20104ce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88& data-original=&/6a9bf896d773f20104ce0e_r.jpg&&
对m43的理解,你不砸钱砸到心痛,你是无法理解的。 底对于相机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摄影是一个完整的体验,底大带来的好处无非就是虚化多一些,自像素之间物理性干扰小一些。这两点对于画质的影响比重也不大。 m43注定镜头会小巧,就算这种规…
奥巴是个挺文艺的厂商,有时候觉得他们甚至有些木讷和迂腐。当年有个很乌龙的事情。奥巴花了3000万请了金城武做代言人。然后才发现自己没钱把金城武代言的产品广告给投放出去了......萌了我一脸血。&br&不过他们是个愿意好好做事情的厂商。产品也很用心,做工一向很到位。需要吐槽他们的固件升级机制,烂得我想骂街。&br&奥巴的机器一向精致小巧,也不乏创新精神。当年的EP1一出,我就忍不住6000多入了。今天有几个用户知道奥巴是第一个发布微单产品的厂家?&br&奥巴的问题在于经常钻牛角尖,有着传统日本企业那种顽固得有些僵化的精神。再加上相机部门本就不是核心收入来源。也就这么一成不变地往前走吧。&br&营销和口碑运作一直磨磨唧唧,也不炒作,也不雇水军,粉丝们也不像佳能尼康般四处散毒。总之一直也就平平淡淡。最有意思的代言人应该是拍猫的丁三郎。&br&于是,机器产量小,成本高,影响力小。在主流单反领域多年拿不出硬产品,最赚钱的专业镜头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于是快破产,于是现在索尼拉了兄弟一把。成了奥巴的股东。&br&奥巴的机器是微单厂家里同价位中做工最厚道的。&br&奥巴的镜头没有哪只很狗,就算是14-42这样的套头画质也很过关&br&奥巴机器跌价很快,隔代买就木有贵的赶脚了&br&奥巴机器比较耐操,EPL这种机器也有大量金属件。&br&就当作是小众的任性吧。如果想学摄影,奥巴算是不错的选择,贵点,就等等吧&br&===更新===&br&EM1,好想要
奥巴是个挺文艺的厂商,有时候觉得他们甚至有些木讷和迂腐。当年有个很乌龙的事情。奥巴花了3000万请了金城武做代言人。然后才发现自己没钱把金城武代言的产品广告给投放出去了......萌了我一脸血。 不过他们是个愿意好好做事情的厂商。产品也很用心,做工…
不知道妹子选择奥林巴斯的理由?但既然是奥林巴斯推荐, 那就给你好好分析吧。&br&&br&&b&(1)产品概述(这一部分有点枯燥,题主看看就好)&/b&&br&奥林巴斯在售产品(秉承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只分析每一款产品的最新一代)包括pen系列和OM-D系列。其中pen系列主打入门轻便,OM-D系列主打专业操控。一共六款产品:&br&pen系列:ep-5、epl7、 pen f;&br&OM-D系列:em1、em5 mark2,、em10 mark2。&br&epl7&br&&img src=&/bcabfb4decfce72be1bd924d_b.pn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bcabfb4decfce72be1bd924d_r.png&&&br&pen f和ep5&br&&img src=&/94a146ae6e1d7afe4ade3e49052fcf41_b.pn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94a146ae6e1d7afe4ade3e49052fcf41_r.png&&&br&em10 mark2&br&&img src=&/bfb00d600997efa082b0c98ecfdbf352_b.pn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bfb00d600997efa082b0c98ecfdbf352_r.png&&em5 mark2&br&&img src=&/bdd437bd6b534ef0da87fb8_b.pn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bdd437bd6b534ef0da87fb8_r.png&&em1 &br&没有找到相关参数图表,反正是奥林巴斯旗舰&br&&br&(2)推荐&br&参数部分过于枯燥,但又不得不说,下面就价格,外观,体积、重量、性能,镜头配置具体谈谈推荐方案&br&&br&&b&价格:&/b&题主的预算在2w,价格问题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具体参见京东&br&&br&外观、重量和操控:&br&&b&epl7&/b&&br&&img src=&/5b66a4dfe0_b.png&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1& data-original=&/5b66a4dfe0_r.png&&&img src=&/863ebda327a950b7f897c3df_b.pn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5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863ebda327a950b7f897c3df_r.png&&发布于2014年,&br&模式转盘、单波轮,5个自定义健,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够用了,但不够专业。没有EVF是减分项,也体现了其入门定位,3英寸103w像素180度翻转液晶屏幕基本够用,适合姑娘自拍,但是没有五轴防抖(三轴)。&br&重量和三围:114.9×67×38.4mm ,309g&br&&br&&br&&b&EP5&/b&&br&&img src=&/8a5f4286bcafe5f4ccce882_b.pn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8a5f4286bcafe5f4ccce882_r.png&&&img src=&/67a9c311a81c9b453b794db05a1e7606_b.png& data-rawwidth=&812&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2& data-original=&/67a9c311a81c9b453b794db05a1e7606_r.png&&发布于2014年&br&双波轮显示了其专业定位,1/8000秒的快门速度,凸显其专业定位,五轴防抖凸显专业定位,剩下的跟epl7没有本质区别。&br&重量和三围:122.3×68.9×37.2mm,
366g&br&&br&PEN F&br&&img src=&/0e7e36d7f7afa23beebeceff_b.pn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0e7e36d7f7afa23beebeceff_r.png&&发布于2016年&br&相对于ep5,最大的改进是加入了光学取景器和全新的2000w像素cmos,增加曝光补偿拨盘。&br&三围:&br&&ul&&li&124.8×72.1×37.3mm(不包括凸出部分),产品重量约373g&/li&&/ul&以上,是奥林巴斯pen系列机身的三款机型对比。&br&如果题主喜欢旁轴造型的相机,由于题主2w预算,直接选择pen f就可以了。机身做工及性能更强悍,全新的cmos更好的画质,evf很有必要,而且机身重量不到400g,很小巧精致;如果是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就ep5吧。&br&&br&&b&em10 mark2&/b&&br&&img src=&/a0fba739c5c5e2ccdc0862f_b.pn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a0fba739c5c5e2ccdc0862f_r.png&&&img src=&/d0b917be8bb884e65f5acc_b.png& data-rawwidth=&766&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d0b917be8bb884e65f5acc_r.png&&发布于2015年&br&1/4000s的快门速度凸显入门级定位,但是双波轮设计,236w像素evf效果不错。&br&三围:119.5×83.1×46.7mm ;重量约 390g 。&br&&br&&b&em5 mark2&/b&&br&&img src=&/15a63c765cbc0d02026a_b.pn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15a63c765cbc0d02026a_r.png&&&img src=&/80d98c3fb0ee484e562c005e4d017f82_b.pn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80d98c3fb0ee484e562c005e4d017f82_r.png&&&ul&&li&发布于2015年&/li&&li&机身三围:123.7×85×44.5mm&/li&&li&产品重量约417g&/li&&/ul&&br&em1&br&&br&&img src=&/bd1d5a2812dcb7d0ffac1_b.pn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bd1d5a2812dcb7d0ffac1_r.png&&&img src=&/d578a3ed8fc794fb13b484b3a1f3277d_b.pn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d578a3ed8fc794fb13b484b3a1f3277d_r.png&&对于em1,没有太多需要说的,这就是奥林巴斯最顶级的相机(没错,其售价低于pen f,但性能强于pen f)&br&宽大的手柄和良好的做工彰显着旗舰定位,唯一的槽点就是机身重量了,500g配上镜头和附件,对于妹子算是负担了。如果是男生,强烈推荐。&br&&ul&&li&130×94×63mm&/li&&li&产品重量约497g&/li&&/ul&题主是妹子,所以推荐em5 mark2或者pen f。&br&至于镜头,请题主补充需求,继续推荐。
不知道妹子选择奥林巴斯的理由?但既然是奥林巴斯推荐, 那就给你好好分析吧。 (1)产品概述(这一部分有点枯燥,题主看看就好) 奥林巴斯在售产品(秉承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只分析每一款产品的最新一代)包括pen系列和OM-D系列。其中pen系列主打入…
很多人说牛头 和冷门头
我来推荐一些适合新手抛弃套头后 进阶的热门定焦&br&常说M43有穷人五宝&br&&br&奥巴17 1.8
廉价体验大光圈金属镜头扫街&br&松下20 1.7
廉价体验大光圈饼干头的便携&br&奥巴25 1.8
廉价体验大光圈标头的解像力&br&松徕25 1.4
廉价体验徕卡标牛头油润色彩&br&奥巴45 1.8
廉价体验大光圈人像头的虚化&br&&br&这几个镜头除了徕卡 价格都在1800以下
&br&徕卡25 1.4 也是F1.4光圈自动头中少有的廉价
很多人说牛头 和冷门头 我来推荐一些适合新手抛弃套头后 进阶的热门定焦 常说M43有穷人五宝 奥巴17 1.8 廉价体验大光圈金属镜头扫街 松下20 1.7 廉价体验大光圈饼干头的便携 奥巴25 1.8 廉价体验大光圈标头的解像力 松徕25 1.4 廉价体验徕卡标牛头油润色彩 …
索尼a6000&img src=&/3cfd83d5b3fb9c58abbe_b.jp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3cfd83d5b3fb9c58abbe_r.jpg&&&br&套机,最近新出白色,很美哦&br&&br&简单说说优点吧&br&1、对焦在微单里是最精准的,没有之一,新手也能最大程度拍出清晰的照片和增加抓拍成功率&br&2、索尼E口镜头在现在和可以遇见的未来都是最大的微单镜头族群,也许你现在不需要多镜头,但是为未来留下了无限可能&br&3、WIFI支持,索尼的playmemories手机APP是相机厂里最强的这没有争议吧&br&4、自身CMOS的的优秀底子,以及带来的照片极高宽容度
索尼a6000 套机,最近新出白色,很美哦 简单说说优点吧 1、对焦在微单里是最精准的,没有之一,新手也能最大程度拍出清晰的照片和增加抓拍成功率 2、索尼E口镜头在现在和可以遇见的未来都是最大的微单镜头族群,也许你现在不需要多镜头,但是为未来留下了无…
&img src=&/804ed32bfaae9acc8d9ebc7447bc6bce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804ed32bfaae9acc8d9ebc7447bc6bce_r.jpg&&非常棒的大幅度升级。结论就是:E-M1 II不仅是目前奥林巴斯相机的旗舰,同时也是可以挑战D500或者7DII的小底高速旗舰机。&br&1.升级的对焦系统,相位对焦点从37个增加至121个,追焦能力大幅提升&br&&img src=&/eb61a2d80f0f24086dceb1a8b5ec6e5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b61a2d80f0f24086dceb1a8b5ec6e51_r.jpg&&在E-M1发布时相位对焦点只能在老4/3镜头上使用,更新固件后E-M1就获得了使用M4/3镜头相位对焦的能力,其单次或者连续对焦的性能已不弱于a6000或者一些单反产品,但是距离E-M1的高价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此次升级得益于传感器厂家X尼的技术水平,拥有多达121个相位点,覆盖面积远大于前代。同时连续对焦时的逻辑也经过了优化。&br&&br&2.全新的双图像处理器系统&br&奥林巴斯声称使用了双TruePic VIII图像处理器,这在以往只能在单反的高速机上见到。同时相应的缓存也翻倍了。&br&&br&1+2=惊人的连拍性能!&br&&img src=&/be0f83abc689c8a06977f_b.jpg& data-rawwidth=&2263& data-rawheight=&1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3& data-original=&/be0f83abc689c8a06977f_r.jpg&&在单次对焦的情况下拥有60fps的RAW连拍速度!(此时需要借助电子快门,不过刷新率肯定大于等于60fps)即使是连续自动对焦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8fps,在市面上的所有相机中,这并不是最高的,比如尼康的J5速度为60fps/20fps,然而J5的镜头群是完全不能和E-M1II相比的,E-M1II是可以真正用于高速摄影工作的相机而不是J5或之前某些超高速机一类的玩具。&br&同时,双处理器还带来了双倍的RAW照片缓存量(而且E-M1II比起前代多了25%像素),需注意,E-M1可以连拍41张RAW才喘气,这在无反里面已经相当出色了,而E-M1II又再次拉近了与顶尖单反的差距,同时干掉了不少性能较弱的单反。&br&同时,E-M1II还增加了一个“Pro Capture”模式,可以记录下按快门前的14张照片,这并非奥林巴斯首创,但是性能同样是奥林巴斯的最出色。&br&&br&3.新一代2030万有效像素CMOS&br&新的CMOS提升了25%像素,E-M5II上的高像素合成功能也得到保留,这使得对M4/3画质耿耿于怀的爱好者得到了不少慰藉,不过M4/3的高感劣势可能不会得到太大弥补,这限制了E-M1II的进一步使用。另外原生ISO依旧是200起步,虽然加入了一个ISO64模式。之前笔者称E-M1II采用了GX8 CMOS,其实贻笑大方了,按照视频与连拍的能力来看,GX8的传感器速度可能会远逊于E-M1II。毕竟对于无反而言,传感器决定了一切。&br&&br&&img src=&/3bd456e1bbdcb7e839d4e5_b.jpg& data-rawwidth=&2256& data-rawheight=&1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6& data-original=&/3bd456e1bbdcb7e839d4e5_r.jpg&&&br&4.升级的5轴防抖&br&拥有了5.5挡防抖能力,如果有合适的镜头,可达到6.5挡。同时,拍摄视频时终于可用上防抖了,这和“小弟们”保持了一致,同时也是奥林巴斯第一款能拍摄4K视频的无反相机,虽然选奥林巴斯的人对拍视频普遍不太关注,但是升级总是好的。&br&&img src=&/caabd_b.jpg& data-rawwidth=&2250& data-rawheight=&1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0& data-original=&/caabd_r.jpg&&5......&br&同时存储卡升至双槽。&br&EVF也升级到了120fps刷新率,6ms延迟的高规格。&br&电池容量也从1220mAh升级到1720mAh,奥林巴斯表示续航性能将比现有的E-M1高37%,而目前E-M1的标准是350张(CIPA),也就是说E-M1II的续航性能也将在无反中争得上游。&br&翻转屏的角度更大更灵活。&br&&img src=&/a23d0dd01bbe9b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23d0dd01bbe9bf_r.jpg&&&img src=&/c6dc0a4d7d7bdafd80ce36de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c6dc0a4d7d7bdafd80ce36de_r.jpg&&&br&总结:奥林巴斯的相机向来令人相当纠结,4/3系统虽然底小,但是重量奇大,镜头也走上了“垂直入射”的邪路。M4/3系统曾一度领先,小底系统依靠长焦镜头可以成为打鸟或者追求轻便的体育摄影玩家的首选,然而连续对焦性能的弱势让硬朗的机身造型与丰富的紧凑长焦镜头群无用武之地,只能靠外形吸引人。可喜的是,在E-M1II上我们终于看到了奥林巴斯的醒悟,并以旗舰的姿态问世。在继续吸引原有的粉丝同时还有望开始从D500或者7D2等小底体育机抢到一些客户,这是一台敢于直面单反传统强项的强大无反相机。
非常棒的大幅度升级。结论就是:E-M1 II不仅是目前奥林巴斯相机的旗舰,同时也是可以挑战D500或者7DII的小底高速旗舰机。 1.升级的对焦系统,相位对焦点从37个增加至121个,追焦能力大幅提升 在E-M1发布时相位对焦点只能在老4/3镜头上使用,更新固件后E-M1…
&p&那得问问奥林巴斯为啥宁愿放弃中国市场都不愿意限制gps功能&/p&&p&P:各位,本来只是当个段子写的,不要想太多,可能差了个(手动滑稽吧( ̄▽ ̄))&/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P2: 由于中国大陆的GPS功能限制, 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不提供TG-Tracker的销售和服务
&/code&&/pre&&/div&&p&人家都明说了不在中国销售,难不成还能总公司说:“啊,你们中国真讨厌,非让我改,我不卖了!”然后再分给各级经销商说你们帮我卖吧,嗯?&/p&&p&是,可能我表达的不明确,让您误以为是奥林巴斯整个集团放弃中国市场,我错了,对不起,我改,我想说的是这款相机的销售放弃了中国市场&/p&&br&&p&&b&商人的本质无非就是逐利性,当一件产品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放弃也无可厚非,仅此而已&/b&&/p&&br&&p&关于香港记者,我自认我这个小短腿跑不过人家,您高抬我了&/p&&p&再说知乎药丸,自从我创建账号以来拉低了大家的平均智商,真是不好意思&/p&&p&啊,对了,麻烦您下次@我一下,不然我都不知道被人撕了,@ &b&杨潇&/b&&/p&&p&不会@人+_+&/p&
那得问问奥林巴斯为啥宁愿放弃中国市场都不愿意限制gps功能P:各位,本来只是当个段子写的,不要想太多,可能差了个(手动滑稽吧( ̄▽ ̄))P2: 由于中国大陆的GPS功能限制, 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不提供TG-Tracker的销售和服务
人家都明说了不在中国…
作为纠结了很久最终购入EM5 II的用户,我觉得自己还算有发言权。&br&&br&首先想说一下画质的问题,市面上主流的微单基本就是M43和APSC两个尺寸的传感器,基本可以说传感器大小决定了一台相机的成像的素质范围。APSC(SONY和FUJI使用)作为比M43(奥林巴斯和松下)大的传感器,自然成像要好一些,但是差别已经很小。&b&M43系统之间的成像差别更是微乎其微,不同的品牌、型号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外观、对焦、防抖、色彩、操作性。&/b&&br&&br&所以在挑选微单的问题上,我觉得最主要就是看个人对外观的喜好,第二是你对便携性的要求有多高。如果你对便携性要求很高,基本连APSC都不用考虑了,它们挂在脖子上一点也不轻松。&br&&br&我用过可换镜头的相机有Canon 5D2(全画幅)、Fuji XE2(APSC画幅)和现在的EM5 II。全画幅的出片确实没得说,镜头也一大堆,但是极其厚重,后来卖了,相信我,一般人都无法坚持带着全画幅出门旅游。最开始我也是迷信APSC比M43的传感器大画质好,于是在京东上买了XE2,带出去旅游了一次,完全放弃了,首先很重(传感器大了机身就大,然后相应的镜头也要大,而且富士用料还很扎实),其次画质也没多么让人赞叹,然后就退货了,而且它的镜头也很少,可玩性不高,还贵。&br&后来才买了EM5 II,其实当时就是在EM5和XE2间纠结,最开始对于外观我反而不太喜欢像玩具的EM5。直到带出去玩了几次,它在画质、便携性和可玩性之间的完美平衡真的征服了我。&br&&br&--------------------------------------------------------------------------------------------&br&&b&我先这么对比,APSC的微单和M43的微单相比,M43的优势是:&/b&&br&1、机身、镜头小(尤其是镜头大小,几乎是不可绕过的槛,不像芯片、电路板可以越做越小,光学镜片没法搞啊,一切抛开镜头谈便携都是耍流氓)&br&2、价格稍低&br&3、选择多,镜头多&br&4、成像画质差距微乎其微(至少不至于限制新手的发挥)&br&M43的劣势则只有一个:容易被迷信传感器尺寸的器材党叫嚣。&br&&b&在APSC系统和M43系统之间,我推荐M43。&/b&&br&&br&----------------------------------------------------------------------------------------------&br&&b&而在M43系统的相机之中EM5 II的优势主要有这么几个:&/b&&br&1、不是很贵&br&2、你喜欢它的外观&br&3、全行业最优秀的机身防抖之一,曾经没有之一(也就是说哪怕你玩到用全手动的老镜头,光靠机身防抖也可以hold住)&br&4、机身防水(也就是说你如果买一个防水的镜头,就可以直接雨战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做工不错)&br&&br&&b&各家各种吹牛逼,其实都差不多的东西:&/b&&br&1、对焦,最近几年出的所有的M43系统对焦都很快,差别微乎其微&br&2、色彩(这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后期还可以调色,而且初级摄影爱好者还普遍喜欢重口味调色)&br&3、EVF(现代的M43相机,这方面掉队的真的不多)&br&4、镜头多(同为M43系统,镜头都是可以通用的,而且EM5 II还有机身防抖对老镜头更为友好)&br&5、握持手感(那么小的机身随便握持,有啥关系啊)&br&6、高感ISO(我感觉这个对于旅游党来说意义不大)&br&7、其他的一大堆如WIFI、APP、摄像能力、显示屏、各种滤镜等等等等&br&&br&&b&EM5 II的劣势,它的劣势其实非常少:&/b&&br&&b&最主要的我觉得是操控不是那么直观&/b&,也是为什么我说它像玩具,前后的波轮都没有标识,没有富士那种机械、精致的感觉,你得靠脑子记它们分别是干啥用的(当然拍摄界面里其实有显示),然后有个拨杆,一拨,两个波轮又可以分别实现其它的功能,当然如果你真的爱拍照爱折腾应该还是很快就能上手了。&br&&br&----------------------------------------------------------------------------------------&br&&b&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刚买相机的人非常容易忽视的:第一颗镜头,一定要买好的定焦。&/b&镜头对画质、色彩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远超刚入门爱好者的想象,而且随便按一张照片都远超手机拍照百倍,这可以极大的维持你带相机出游的热情。虚化不够?也许只是镜头不够大光圈、不够长焦;画面不震撼?也许只是镜头不够广角;画面不够锐利?也许只是镜头太过廉价;色彩不够好看?也许只是镜头没带信仰…&b&至于为什么要买定焦,因为同等画质下,定焦便宜,而且便于携带。&/b&但是定焦头都有一定的题材局限性,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镜头不够用了,到时候再入新的,至少已经帮你建立了“这个机身不错”的信念,这样摄影游戏才能玩下去。&br&&br&第一颗镜头我比较推荐焦距适中的大光圈定焦,比如我现在这颗25 1.4,光圈很大不说了,等效焦距50mm,比人眼视角稍窄一点,但是这样会更好出景深,说人话就是,后景比较容易拍模糊,一看就高逼格。但视野又不会太窄导致你想拍啥都拍不全。更何况还带着徕卡的信仰,连色彩都觉得更逼格了呢。总之可以拍小风景、小品和妹子。&br&&br&当然如果你只打算买一个镜头而不是换镜头用的话,那就还是变焦比较适合了,但是好的变焦比较贵,差的变焦成像真的是够差的…而且不换镜头也失去了微单的意义。&br&&br&-------------------------------------------------------------------------------------------&br&&b&总结观点就是:咱们都是菜鸟,买相机这种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己能一直维持带出去拍照的热情,最重要的就是一相机不能累赘、二样子要骚气、三随便拍出来的照片都一看就是有素质的、四用起来要方便,其次才应该考虑的是可玩性有多高、能不能帮你提高摄影技术,所以我个人很推荐EM5 II。&/b&2000块钱的相机买了不用,那这相机可太贵了,7000块钱的相机买了经常用,性价比很高。&br&&br&至于说推荐其他的型号,就像我前面说的,从画质的角度来看各个M43相机都差不多,无非是市场定位、功能、做工质量、设计不同,就是挑自己接受的价位、外观自己喜欢的就行,别选那些已经推出来太久的产品。&br&&br&&b&当然毕竟微单已经不是傻瓜相机,需要学习、理解的东西还是有一些的,入坑之后自己的琢磨更加重要。&/b&&br&&br&--------------------------------------------------------------------------------------------&br&最后放几张我用EM5 II瞎拍的旅游照,作为参考吧,一般菜鸟拍出来都是我这种水平吧…&br&(镜头基本都是有着Leica信仰加成的Lumix 25 1.4,有一两张是一个不值一提的狗头广角拍的,有的有调色,有的没调色)&br&&br&&img src=&/d72e769fcd1bcdc90063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d72e769fcd1bcdc90063e_r.jpg&&&br&&img src=&/f542d05ff29f2fae305b2eba188fc8bf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f542d05ff29f2fae305b2eba188fc8bf_r.jpg&&&br&&br&&img src=&/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e_r.jpg&&&br&&img src=&/af6cae0d55ce5959d1fcb70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af6cae0d55ce5959d1fcb70_r.jpg&&&br&&img src=&/aa18c26d2dc1a51c12beadf4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aa18c26d2dc1a51c12beadf4_r.jpg&&&br&&img src=&/0ba0d9c6b434fc9a6869dd_b.jpg& data-rawwidth=&2400& data-rawheight=&3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0& data-original=&/0ba0d9c6b434fc9a6869dd_r.jpg&&&br&&img src=&/88e3b30cdaeff0b0f487351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88e3b30cdaeff0b0f487351_r.jpg&&
作为纠结了很久最终购入EM5 II的用户,我觉得自己还算有发言权。 首先想说一下画质的问题,市面上主流的微单基本就是M43和APSC两个尺寸的传感器,基本可以说传感器大小决定了一台相机的成像的素质范围。APSC(SONY和FUJI使用)作为比M43(奥林巴斯和松下)…
两年半以前因为OM-D E-M5加入了奥林巴斯阵营,而现在E-M5 Mark II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乍看时并没有多少巨大革新,但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整个相机各方面的细节都被仔细打磨和升级了一遍。&br&&br&下面将MarkII新增或升级的功能及参数列举如下(信息参考自奥林巴斯的官方新闻稿*以及国外测评网站Imaging Resouce**、Stevehuff Photo***):&br&&br&&b&光电元件:&/b&&br&&ol&&li&感光元件是“重新设计的”16Mpix的Live-MOS*;(不清楚什么叫重新设计…反正不是直接用的上一代感光元件XD)&/li&&li&图像处理器升级为新一代TruePic VII,有更好的高感表现;&/li&&/ol&&b&主要拍摄功能:&/b&&br&&ol&&li&40Mpix超高分辨率拍摄模式(非插值。利用防抖机构使感光元件进行像素级别位移,连拍八张照片,再进行叠加合成,可输出Raw(分辨率,6400万像素)和Jpg(分辨率,4000万像素)两种格式。需上脚架+高分辨率镜头配合,静物/风景适用);&/li&&li&升级版的五轴防抖,支持五档补偿,比E-M1更强,也比大法A7II强***(五档补偿什么概念?意思是安全快门速度为补偿前的2^5倍即32倍,如果原来手持极限是1/32s,那么现在可以手持到1s,人人都有铁手功!);&/li&&li&1/8000s机械快门+1/16000s电子快门;&/li&&li&电子前帘防震快门+全电子静音快门模式;&/li&&li&快门时滞下降到0.044s,同级别相机最强*;&/li&&li&前代对焦速度已经极快了,Mark II还要更快;&/li&&li&升级版自拍定时器(定时连拍etc.);&/li&&li&10张/秒单点对焦连拍(S-AF),5张/秒跟踪对焦连拍;&/li&&li&对焦点分布更广更密,提供峰值对焦;&/li&&li&77Mbps高码率帧率视频;&/li&&/ol&&b&机身硬件:&/b&&br&&ol&&li&EVF升级:2.36Mdot(),等效0.74倍放大率(一般旗舰全幅单反为0.7x左右),带亮度自适应功能,且取景时滞同样减少了,更接近光学取景器的使用感受。另外还有LV Boost模式,比前代EVF亮度+5档,方便星空摄影构图;&/li&&li&全向旋转触摸屏,1.04Mpix(720*480*3);&/li&&li&防尘防水溅防冻(原先只防水溅);&/li&&li&重新排列的按键,支持二维切换操作(类似E-M1);&/li&&li&拨轮是整块金属削制而成*,而非现在的塑料拼装——质感!!XD&/li&&li&机身的做工更好更结实了***;&/li&&/ol&&b&周边功能:&/b&&br&&ol&&li&WIFI(O.I.Share App——实时取景、远程控制、地理标记、传送照片);&/li&&li&创意控制功能(E-M1的调色盘之类的功能);&/li&&li&电脑联机拍摄功能;&/li&&li&机内的梯形透视矫正功能(keystone compensation),构图强迫症福音;&/li&&li&两个很有意思的长曝功能,LIVE COMPOSITE(实时合成)和LIVE TIME(实时B/T门)。可以极大的简化长曝的操作,提高拍摄成功率。有兴趣可以参阅SteveHuff的博客(参考文献3)。&/li&&/ol&&br&写到这里我已经口水一地了啊(?﹃?)&br&&br&最大的亮点应该是那个使用Sensor-Shift实现的像素暴增模式。而且多片叠加可以显著提升信噪比诶!ISO200除以八就是ISO25了啊!略叼啊。(不知道这么算对不对?乛?乛? )最重要的是还提供RAW!6300W像素的RAW啊!&br&配合新出的7-14PRO超广角!原来小底也可以当风光机啊!!&br&&br&总结一下,&b&&u&E-M5 Mark II是M4/3系统相机的集大成者,其画质和功能都代表着M4/3系统的最高水准。&/u&&/b&&br&&br&一定要说不足的话,我想要更新一代的CMOS(→_→斜眼望向大法);想要USB充电;想要更多样的多帧叠加功能(比如纯手持、不需要上脚架的超高分辨率模式)。&br&&br&相较于上一代E-M5来说,Mark II的进步很大,至于值不值得现有用户升级,还得看各人需求,即这些新增功能你是否重视。相较于旗舰E-M1来说,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高码率的视频、更好的防抖和超高分辨率模式上,单张照片的画质基本可以认为是一样的。&br&&br&&br&&b&题外话:&/b&&br&对楼上一些答案的观点不敢苟同,斗胆在此多说几句。&br&&br&很多人鄙视M4/3,首要原因是嫌底小。这些觉得M4/3不入眼的朋友里,有一部分确实对相机画质有极致要求,他们需要非常高的传感器信噪比来拍出纯净无暇的画质,然后进行大幅面微喷输出,再凑近拿着放大镜使劲数毛。还有一部分是对焦外虚化要求很高,希望焦外的光斑尽可能地大,最好连广角头都能虚出人像头的效果,刀锐奶化毒德大学。(开个玩笑,欢迎对号入座)这两方面的极端需求M4/3相机确实很难满足,而这正是和感光元件大小有直接关系。再剩下的M4/3黑们,恐怕多少有点不懂跟风,或是保留着对过去M4/3相机的刻板印象吧。&br&&br&自从E-M5以来,M4/3可以说正式成熟了,早已不是当年ISO800就彩噪乱冒的小玩具了。&br&就拿上面所说的最新一代M4/3机身E-M5 Mark II来说,里面相当多的功能都是非常有意思,也很实用的,而且是在其他系统相机里是找不到的。&br&从大方面来说,说M4/3是无反系统里对焦最快的应该没人反对吧?说M4/3镜头群是所有无反系统里最多样的应该没人反对吧?说M4/3是机身&镜头体积搭配最和谐的应该没人反对吧(对,我黑的就是大法)?还有很多其他优点就不一一列举了。&br&实在不应该因为感光元件相对不大就否定这个系统的一切。举个极端点儿的例子,iPhone那点小指甲壳感光元件的相机,反而是Flickr最受欢迎相机呢。&br&&br&上述优势正说明了小感光元件的好,即大幅缩减机身&镜头体积,更容易做出大光圈镜头且保持较好边角成像,景深更大从而反差式对焦更快准狠,等等。(p.s. E-M5是2014年度Flickr上最受欢迎的无反相机哦)&br&总的来说,只要没有大幅面输出和超高虚化需求的,只是日常拍摄,M4/3和APS-C无反相机的画质已经足够以至过剩。我会向身边所有想要一台能够随身携带的高画质可换镜头相机的朋友(当然不是上述的极端数毛党和虚化党)推荐无反相机,特别是奥林巴斯的OM-D系列。&br&&br&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物理定律的限制,能满足一切使用场景的完美相机暂时还无法制造出来。因此相机设计者们在努力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只能在有限的余地内对相机各方面的特质进行权衡——对更为重视的方面进行强化,而牺牲不那么重要的其他方面,从而生产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相机,以分别满足不同的摄影需求。可以说,相机的设计就是是平衡的哲学。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同样需要平衡自己的各方面需求,并与相机能提供的功能相切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br&&br&M4/3对我而言是画质和体积的最佳平衡点。当然了,每个人喜好都不同,可能对于你来说,最佳的平衡点却是全画幅的大法A7系列:)&br&&br&最后,祝所有摄影爱好者朋友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台相机,玩得开心!&br&&br&参考文献:&br&*:&a href=&///?target=http%3A//www./en/news/2015a/nrmk2e.j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LYMPUS | News Release: OLYMPUS OM-D E-M5 Mark II&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ww./PRODS/olympus-e-m5-ii/olympus-e-m5-iiTECH.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lympus E-M5 II Review: Now Shoot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the-olympus-om-d-e-m5-mark-ii-review-olympus-continues-to-innova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lympus OM-D E-M5 Mark II Review. Olympus continues to innovate.&i class=&icon-external&&&/i&&/a&
两年半以前因为OM-D E-M5加入了奥林巴斯阵营,而现在E-M5 Mark II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乍看时并没有多少巨大革新,但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整个相机各方面的细节都被仔细打磨和升级了一遍。 下面将MarkII新增或升级的功能及参数列举如下(信息参考自奥林…
用过佳能,奥林巴斯,松下,尼康。首先佳能的微单整体一般般,外形略丑。尼康的微单也不怎么样,总之微单不建议尼康佳能。&br&后来入了奥林巴斯的em1和ep5,我承认一开始被他们的高颜值所吸引,但事实上他们的性能也很棒啊,即使是m43画幅,但个人认为画质整体上比佳能入门级单反要好,佳能入门级单反对焦那叫一个弱,奥林巴斯的对焦滴滴滴那叫一个爽,最重要的是五轴防抖和丰富的m43高素质的镜头群,价格也不贵,还他妈的特小巧。总结,奥林巴斯的ep系列和om系列是真的将“微单”做得淋漓尽致,集风骚的外形精致的做工小巧的体积于一身,还拥有不错的画质,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机cmos都是一样的,理论上画质没啥区别,当然其他方面还是有差的,松下的也不错就是外观没有奥巴的风骚,富士没用过不做评论。&br&&br&附上我的奥林巴斯em1和ep5的靓照(真机比照片好看)&br&&b&em1&/b&&br&&img src=&/2dc03ebfde1779e35edbe63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2dc03ebfde1779e35edbe63_r.jpg&&&br&&b&ep5&/b&,配45
1.8镜头大概3000左右,所以我重点推荐的是ep5,ep系列的旗舰,现在价格也不贵,全金属机身,那质感那做工,抚摸都是一种享受。&br&&img src=&/fc9e99e3c585c97e3ac26e9f2c9e518b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fc9e99e3c585c97e3ac26e9f2c9e518b_r.jpg&&&b&以下为样片,均为ep5和em1所拍&/b&&br&&img src=&/e7d3dfaa329e150f6e445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e7d3dfaa329e150f6e445_r.jpg&&&img src=&/00e01c087ef0e00a475e2fc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00e01c087ef0e00a475e2fc_r.jpg&&&img src=&/ce8af3bfeaf_b.jpg& data-rawwidth=&4467& data-rawheight=&2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7& data-original=&/ce8af3bfeaf_r.jpg&&&img src=&/95a754edbf4d234af3f848b_b.jp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95a754edbf4d234af3f848b_r.jpg&&
用过佳能,奥林巴斯,松下,尼康。首先佳能的微单整体一般般,外形略丑。尼康的微单也不怎么样,总之微单不建议尼康佳能。 后来入了奥林巴斯的em1和ep5,我承认一开始被他们的高颜值所吸引,但事实上他们的性能也很棒啊,即使是m43画幅,但个人认为画质整体…
关于选购相机,我想在这里作一个相对全面一点的介绍,可能会严重跑题,请见谅。缘于知友&a href=&///people/13a9aa81d930c084c3a847& data-hash=&13a9aa81d930c084c3a84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13a9aa81d930c084c3a847&&@蘇並&/a& 在我某回答的评论里问了我有没有相机推荐。但现在市面上的新款我并非全部了解,没能力直接推荐什么,便想作一个详细的答复。&br&谨以曾经任职相机导购员的经验,说白了我以前是个卖相机的,工作几年过我手近万部相机,让我也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br&&br&利申在先,本人是奥林派死忠粉,狂热的认为对于我来说,奥林巴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以下内容可能会有所偏颇,我尽量保持客观。&br&&br&首先,买相机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价钱预算。这是最重要,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相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适合,要从预算开始。始终每个人对便宜和贵的定义的差距可以很大,我就见过一名土豪走入店内就说要买一台不要太贵但是好一点的相机,最后此豪买单一台1DX加2.8大三元,试用相机的时候捣鼓半分钟找不到开关,一轮教导后起码知道基本操作,临走前问我一句: &入门买这个相机会不会有点浪费?&我说不会: &当你18岁刚拿到驾照就买台法拉利会不会浪费?也不会,只要你有钱就好。&所以如果你是土豪请你随意,这一段就当我没说过,直接上全画幅,1DX之流不够你还有更大底片尺寸的中篇幅数码机背,你的起跑线比一般人高。以下我会避开徕卡等奢侈品牌和中画幅专业数码机背,因为这不属于普罗大众的选择。我对土豪的唯一建议是把所有你有兴趣的相机都撸一套回家,这样才足够显示品味。&br&&br&其次要弄明白你的需要,是兴趣爱好?还是有心往这方向发展?假如你是工作需要或者短期内有心往摄影行业发展,一般建议你要选择大画幅的相机。因为有可能你的需求是要把照片列印到海报或更大的尺寸,这种需求的话,还是从全画幅开始吧,当然起步预算较高一些,入门型全幅单机一万元上下。&br&&br&如果只是简单的兴趣,就请以预算自行选择aps-c,m4/3,全画幅或你希望的任何画幅。因为根据个人经验,一般家用所拍出来的照片,呈现出来的最大尺寸最多是电脑所用的二十多寸屏幕。有些人会提出同样数值的镜头光圈,大画幅所呈现的景深会更浅背景更虚。这个理论是正确,但这样比较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是在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机,再选择所需镜头,而不会反过来为了使用某大光圈而再挑相机吧?佳能50 F1.2出来的景深一定比奥林巴斯25 F1.2的景深更浅我知道,但是不能把佳能50 F1.2套在m4/3上呀。这个例子有点不公平,肯定也有人会说本来在用佳能aps-c格式,现在换全画幅了那50 F1.2的大光圈就更好,我就问一句,都到了换全幅阶段还在追求那个不精细的最大虚化吗?在我看来,一昧追求背景虚化真的太无知,而且主宰虚化景深的不止是光圈和画幅大小,还有同样重要的焦距和摄影距离。一般自己比较景深,是在同等画幅的前提下,计算光圈、焦距和对焦距离。因此,我不会建议你为了获得更浅的景深而去选更大的画幅。&br&更没有必要在入门阶段先追求大画幅所带来的画质,因为大画幅不完全等于高画质。数码相机的构造是光透过镜头,落入传感器,再经过处理器计算过后才输出照片数据。当中一环失落,便会影响最终成像。简单的举例,索尼全幅A7配套头拍出来的画质不如奥林Em1配其品牌的定焦(17mm F2.8除外)。&br&这里引用一位知友&a href=&///people/0db61adea7de& data-hash=&0db61adea7d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0db61adea7de&&@彭雪枫&/a& 在某题的神回答: &以大部分人的摄影技术还轮不到拼画幅。&&br&一般家用来说,现今数码市场上的大多画幅或像素,都足够使用。关于像素,1600万足够列印出42x30cm的A3尺寸,这点不想作更多补充。&br&&br&对于摄影有兴趣的话,入门选择换镜相机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绝大部分的换镜相机包括单反或无反,都具备良好的手动功能操作。手动设置光圈快门等曝光数据,在学习摄影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到不可想像的今天,从前的傻瓜相机市场已经被蚕食到只剩下水下拍摄的防水机和自拍功能的市场了。&br&当然还有一类手动的不可换镜相机,例如便携式的佳能powershot G系列已经纵横市场十多年,后起之秀索尼的RX系列居然还有不换镜的全画幅,当然还有理光GR。但是,此类半专业机多为定焦或短焦矩,画质效果理想但不是面面俱全。哪天要看个演唱会或者想拍个咸蛋黄的日落效果什么的,你就想哭了。换镜机配个长焦就上。换言之,不要求长焦距或超广角,只供日常用,可选这类半专业机。又换者你有一套换镜系统,又嫌重平时不想带,可以买来作副机。我推荐索尼RX100黑卡,因为比起同价位的佳能powershot,索尼在夜拍用高感时的噪点控制比佳能好。&br&&br&关于单反和无反的比较。在无反机刚推出的头几年当然可以叫嚣单反更好,因为当年在系统配置和镜头配备上,无反还太年轻。时移世易,现在的旗舰级无反在很多功能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听到有些单反用家说从取景器望出去的事物是真实的,我就想笑,在这个数码的年代,还要更多地欺骗自己什么是真实的吗?举个例子,人造光源使得白平衡偏离肉眼所见的色温的情况下,数码单反的光学取景器只余下构图功能,要知道白平衡状态还是要切换屏幕,光学取景器顿时形同虚设。这种时候,屏幕显示或者电子取景器便大派用场。再沿伸一点,既然无反的电子取景器和屏幕显示的效果一样,那岂不是多余?非也,有经验者都知道,烈日当空下电子显示屏基本看不到,那也只能看电子取景器了。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电子取景和屏幕显示也会没用,譬如在拍摄星空的极暗环境下,会连构图都做不到,我在那木措拍夜空就是加了一个外置光学取景器,一个配件能解决的事。前提是那台无反要有热靴,索尼入门无反a3000和a5000以及后继机款就没有。&br&&br&当然,以上陈述并不代表单反会没落,佳能1D和尼康D4等级旗舰单反的强大是现时的无反望尘莫及的,短期内也追赶不上。如果你依然喜爱单反霸气健硕的外形而不嫌笨重; 如果你身边已经有一群单反用家朋友很方便借镜头; 如果你已经有几支单反镜头; 甚或你已经是佳能的单反用家,因为佳能无反的镜头选择还不多,没几个人能接受单反镜头加转接环落在无反上的怪异手持感; 又或者你是尼康的单反用家,我的天Nikon 1的设计把这个昔日巨人的市场占有份额推到了历史低位。以上,请你继续选择佳能尼康的单反,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继续走下去就对了。&br&假如都不是,作为摄影新手入门我想不到更多理由你不选择无反,起码更便携不是吗。&br&(这一段希望不会有其它家的单反迷跳出来说不服,譬如宾得,我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个在前些年还在用电钻头搭在套机上出售的品牌,什么宾得三公主的荣耀宾得粉们自己去沉迷,我也不想讨论。)&br&&br&至于佳能和尼康的单反选择,完全可以忽略品牌,从两家的入门机的性价比上作选择就好。不要迷信什么佳能拍人像好尼康拍风景炫,数码年头这些都可以后期调整。但要注意的是尼康入门款机身不具备机身推动对焦,如D3000和D5000以及后继机,用套头当然有自动对焦,以后配自家品牌的镜头时要留意,没有标注AF-S自动对焦马达的镜头是只能手动对焦的,那多不方便。你想一想习惯的半按快门对焦没有了,直接按下去但是虚了,只因为你没转手动对焦环,永远也不会给你做自动对焦。在这点上,佳能的入门款单反显得更可爱,起码自家镜都能自动对焦。&br&然而在aps-c的格式上也不用太纠结入门款和进阶款,进阶款多花几千块也不会提高多少画质,只是机身换了好一点的材质但也不耐砸还重了,多了几个快捷键也未必常用。进阶aps-c并非鸡肋,它们都更强大,只是它们提供的,未必是新手想拥有的,基本上新手就挑入门款足矣。&br&然而要是预算充足可直接上全幅,在这个领域我给不出太多建议。毕竟已离职两年有多,新款的功能我并不了解,也没有比较过,请恕我才疏学浅。能给出的一丁点意见便是我第一台相机是佳能50D,曾经的中阶机皇。当时选择的原因是我更偏好佳能的使用界面,因为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它在使用上更加平易近人。仅此。&br&&br&再说说无反相机,以下多是主观的使用感受。对于富士,不得不说当年X100推出时找来森山大道合作的推广真是大获成功,加上仿旁轴的复古外观,连女友也深中其毒,明知是烧钱买鸡肋,只因她喜欢也送了套全黑限量版给她。使用感受是单次自动对焦在正常光源下失焦率高达30%以上,连续自动对焦只能对正中间而且吵和慢,手动对焦缺失手感都不知道转到哪里。这台外观精美的半专机除了很适合配衣服和拍出的相片有那么点胶卷味之外,其它方面一无是处。女友用了两三次之后封尘至今,以至后来富士推出的一整个无反系列我也望而却步,连试都不想再试。&br&&br&索尼无反,第一台NEX5推出后我便卸下单反投奔其中,单反的体积和重量对于不是摄影从业者来说真的是负累。当时在对比下我深深感受了无反提供的单镜相机画质却轻巧方便的极大便利,对NEX甚是喜爱,而且索尼在高感光度的表现更是出乎意料的好。但在后来再买一台Ep2同期使用的比较下,发现NEX在手动设置操作上的不便利,远逊于奥林巴斯,从而再变节到奥林。当时便落下了一个索尼不善于做相机只专注做生意的印象,后来索尼推出A7后继还分了s和r的做法更是印证了我当初的想法。从此不屑。&br&当然现在索尼a6000的后继款在操作上肯定更完善,而且各种功能的提升绝对足够一个新手使用,而全画幅A7系列更是以轻便优势碾压同等级入门全幅单反。只要你喜欢索尼,它便是最好。&br&&br&对于奥林巴斯,我想说的太多。就先说说最让人诟病的画幅吧,在大多人心里那个万恶的&残幅&。在摒弃胶卷转型数码的那个年代,奥林巴斯毅然选择了更小尺寸的4/3传感器,主要原因是要做出更轻巧的机身和机身防抖,那个反向移动底片从而弥补轻微震动的技术。以当时的技术,把135mm格式的全幅传感器做出防抖几乎是不可能,所以135mm格式被排除,推出了4/3系统,更成就了后来的m4/3系统。我必需承认,画幅的大小从本质上影响着画质,但是谁又能否定在这个数码年代里,科技可以做到的不可能呢?就像上文所提到的,真要是配个A7加28-70或24-240,那买这个全画幅干什么?画质真不如Em-5配个定焦。而要是配24-70,价格是摆在那的,这年头常说性价比不是吗?当然还是那句你有钱的话请随意。&br&在这里讲个故事,1913年有个相机设计师,用当时拍电影用的36x24毫米底片做了两台小相机,被当时整个世界的摄影行业嘲笑,笑他的底片画幅太小,画质是渣渣。这位是徕卡之父奥斯卡o巴纳克(Oskar Barnack),他以两台Ur-leica所使用的135mm底片尊定了后来的画幅标准。今天居然还有大部分人认为这个标准就是画幅的终极我也是醉了,你们奉若神明的全画幅,在干板摄影和中幅胶卷摄影盛行的年代是被取笑了十年的画幅呀!&br&说这个故事,只是想带出一个事实,为了相机的更轻便性从而缩减画幅,这在相机的诞生至今一直都是主流。&br&在这个主流里,近几十年奥林巴斯一直是推手。从胶卷时代的半幅机PEN的推出(这里的半幅是指把135裁半,比今天的aps-c还大),到Ep1所象征的数码无反年代全面来临,奥林从来不遗余力的把相机带入普罗大众的生活。&br&这间公司的相机生产线在我看来,其根本使命是让世人知道这个品牌的存在。它的背景是霸占了世界上逾七成市场的医疗光学设备市场,那是入门要两三百万的内窥镜仪器啊。据闻在数码无反推出初期,奥林大张旗鼓侵蚀换镜市场的时候,也只有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相机业务是有盈余,当时合算全球,奥林巴斯的数码相机业务一直亏损。然而真正的财大气粗是花钱买知名度,这个策略让奥林相机可以毫不含糊的在相机研发上加大力度,甚至任意妄为地挥霍资金。知道每秒最高60p/s连拍而且保持2000万像素RAW档出片再加五轴防震,在体育运动摄影意味着什么吗?现在万把块钱就有这样的机身啊。&br&这就是我会更钟情于奥林而嫌弃了索尼的原因。索尼在收购了美能达相机业务的时候,他就展现出要在相机市场大发其财的商人气质了。&br&看到这里,如果你认为画质仍然比性价比优先的话,索尼A7系列适合你。&br&&br&再说说入门级无反,两家的a5000系列和Epl系列已经定位在家用及自拍的市场上,这类需求的用家我会建议先从外观设计上作选择。因为这类入门的手动操控真不怎样,然而外貌控也是选购相机的决定性因素,不然富士近年又怎么会在中国市场崛起的如此迅速呢?就是抓准了中国用户对复古相机的情怀。胶卷相机在国外普及的年头,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为温饱挣扎,没有接触过那些放在当时相对高端的经典相机款。说穿了就是因为未曾拥有过而觉得新鲜,现在挂上复古的风味就是为外观和自豪感加分。&br&这外观选择这点上我也深有体会,用了Ep2后换Ep3再Ep5,即使OMD的定位再高,在外观上没讨好我,那我就不换OMD。我就是肤浅到被PEN系列的外观吸引着,即使手动操作不及OMD,即使PEN定位再高级的型号也没有防尘防水滴,我也就认定了PEN。&br&说到防尘防水滴设计,我根据个人经验认为那是一部相机容不容易坏的标准。我用过的无反都是不防尘防水的,都坏过。我希望不要有人跳出来说你买过的三千块相机一直没坏过强得跟诺基亚似的,那你砸一下试试?不坏是因为你的相机没有经历过室内外20度的即时温差,也没有在瞬间起雾的海边使用过。在这种相对极端的环境下,相机配备了防尘防水滴的话会保险很多。当然,你买的是个数码相机,无论有无防尘防水滴它也一定会坏,只是时日的问题。在我看来,坏了拿回原厂维修便是。&br&这里说的防尘防水并不是潜水机的三防,顶多下个小雨不怕淋,万万不能拿去泡水。&br&&br&如果不是要自拍,而是要操作和性能上的体验更好,你的预算又可接受的话,我来说一下进阶的无反。这和aps-c格式的入门单反跟进阶单反的对比有所不同,入门单反的操控性已经足够,进阶再多的也未必是必须的。而无反的入门款,因为体积的关系,能放下的按键实在太少,对于手动设置是个麻烦,这对新手学摄影是个大大的不利。这就需要再进阶的无反了。&br&以索奥两家来说,就是a6000和Em10的对比(现在当然是后继款)。索尼在像素和高感的噪点控制上有绝对的优势,追求这两点的人可以直接敲下索尼。而奥林的优点是旗下每台微单都具备机身防抖功能,在OMD Em10 markII这个型号上,已经是五轴4.5级防抖了,当然最新a6500也有防抖,你先考虑价钱,都能买Em5 markII有余了。&br&这里科普一下防抖,五轴代表的是抖动时五个方向的灵活性。防抖等级才是实用标准,这个等级是基于安全快门时间的理论建立的。安全快门就是实际焦距的倒数(m4/3系统是把镜头焦距乘以2得出实际焦距,上文提到的25mm F1.2实际焦距是50mm),假设用奥林300mm镜头,没有防抖的情况下用1/600的快门速度不会抖。在4级防抖作用下,可以把快门速度放慢4级,约为1/40。&br&而机身防抖的意义在于,让用家使用任何镜头都具备防抖功能,包括广角、定焦或是胶卷时代的手动镜头。在这方面,奥林巴斯也是先行者。&br&不要说索尼的aps-c比m4/3大云云,大那一丁点没意义,为了保持传感器的画质宽容度,奥林巴斯没有大力加高像素,反而致力研发更高效能的处理器。这是Em1系列足以媲美全画幅的原因,前提要配合高解像力的镜头。除却像素,像素的问题是你要把照片放多大。&br&&br&至于镜头的选择,这话题太看重个人需要。我现在拥有的是12mm F2、17mm F1.8、25mm F1.9这几个定焦(实际焦距都要乘以2),首先这几个焦距在日常非常实用,而且m4/3的镜头这几个加起来也没有单反的一个普通镜头累赘。曾经因为内部价太吸引买了个很优秀的松下45mm F2.8微距,发现很少拍微距有点被我冷落了。再之后因为旅行需要多配了一支75-300mm,实际是150-600mm啊,拍日落太实用好吗!现在考虑的是原厂的7-14mm,广角对于拍风景太重要。&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51e9af0f695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51e9af0f6957_r.jpg&&&br&&br&&br&不嫌字多看到这的话,应该对自己需要的范围有差不多的理解了。当然,这都只供参考,仅适用于新手,因为每一个已经对相机有了解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准则了。前提是你自己没有已经喜爱的型号,如果有的话,就挑你喜欢的买你才会心满意足,因为是你在花钱。还有你身边的已经在用某牌子的朋友,工作几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陌生的富经验者的千言万语,不及你一个刚入门买了EOS 800D的朋友一句佳能好。&br&&br&希望我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林巴斯em1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