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是否可以表述成位于县城广告公司方向306度方向

老怪,见贴立刻看天空西北306度方向【格尔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742贴子:
老怪,见贴立刻看天空西北306度方向收藏
总觉得金星亮了许多
酒店-携程酒店预订2折起~携程酒店,想订就订,预订电话:.酒店预订选「携程」有房保障,返现高达201元.
我帮那个大
没有方向的人路过了
...北在哪?
哇偶。我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咱们的事就不要跟他们说嘛。
回复1楼:嗯嗯。。。整个太阳系都在
有的有的看见啦 你到西宁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第三方登录:扬溪源水库环评报告最终_甜梦文库
扬溪源水库环评报告最终
目录1 总则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编制目的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 评价标准 ................................................................................................................................. 3 1.5 环境保护目标 ......................................................................................................................... 5 1.6 评价等级 ............................................................................................................................... 12 1.7 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 ........................................................................................................... 13 1.8 评价因子 ............................................................................................................................... 14 1.9 评级程序 ............................................................................................................................... 15 2 工程概况 ............................................................................................................................................ 17 2.1 流域开发概况与规划 ........................................................................................................... 17 2.2 工程地理位置 ........................................................................................................................ 21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 .................................................................................................................... 23 2.4 工程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 ........................................................................................ 25 2.5 工程布置 ................................................................................................................................ 26 2.6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进度 .................................................................................................... 31 2.7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 34 3 工程分析 ............................................................................................................................................ 42 3.1 与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 42 3.2 工程布置合理性分析 ............................................................................................................ 43 3.3 工程作用因素分析 ................................................................................................................ 46 3.4 污染源强分析 ........................................................................................................................ 56 4 环境现状 ........................................................................................................................................... 58 4.1 自然环境概况 ........................................................................................................................ 58 4.2 社会环境 ................................................................................................................................ 61 4.3 生态环境现状 ........................................................................................................................ 62 4.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74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85 5.1 水文情势影响预测评价 ........................................................................................................ 85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 115 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 129 5.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132 5.5 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 135 5.6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136 5.7 工程施工环境预测评价 ...................................................................................................... 138 6 水土保持 .......................................................................................................................................... 147 6.1 水土流失现状 ...................................................................................................................... 147 6.2 水土流失预测 ...................................................................................................................... 148 6.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158 6.4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162 6.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162 6.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163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174 7.1 水环境保护 .......................................................................................................................... 174 7.2 生态环境保护 ...................................................................................................................... 175 7.3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178 8 环境风险评价 .................................................................................................................................. 184 8.1 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 .......................................................................................................... 184 8.2 运行期环境风险分析 .......................................................................................................... 184 8.3 风险防范措施 ...................................................................................................................... 186 8.4 应急预案 .............................................................................................................................. 187 9 移民安置 .......................................................................................................................................... 190 9.1 移民安置规划 ...................................................................................................................... 190 9.2 安置地区环境适宜性分析 .................................................................................................. 193 9.3 移民安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194 9.4 专业项目复建的环境影响 .................................................................................................. 199 10 公众参与 ........................................................................................................................................ 203 10.1 公众参与目的 .................................................................................................................... 203 10.2 公众参与调查 .................................................................................................................... 203 10.3 信息公示 ............................................................................................................................ 205 11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207 11.1 环境管理 ............................................................................................................................ 207 11.2 环境监理 ............................................................................................................................ 210 11.3 生态与环境监测 ................................................................................................................ 215 12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222 12.1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222 1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224 13 评价结论 ........................................................................................................................................ 227 13.1 项目概况 ............................................................................................................................ 227 13.2 水环境 ................................................................................................................................ 228 13.3 生态环境 ............................................................................................................................ 230 13.5 声环境和空气环境 ............................................................................................................ 231 13.6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 ............................................................................................................ 232 13.7 其他环境影响 .................................................................................................................... 233 13.8 公众参与 ............................................................................................................................ 233 13.9 综合评价结论 .................................................................................................................... 234 绩溪县扬溪源水库评价区植物名录 ........................................................................................ 235 附件: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附表 7 附件 8 附件 9 的意见 附件 10 关于报送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的函 附件 11 关于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涉及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有关意见的复函 关于印发安徽省 2009 年水利前期项目责任表的通知 建设项目执行标准确认函 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数据资料质量保证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安徽省长江干流崩岸历年治理情况统计表 安徽省长江干流沿江各市 2009 年例行监测资料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修改清单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关于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对其影响附图:附图 1 附图 2 附图 3 附图 4 附图 5 附图 6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老洲头上下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大同圩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和悦洲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高沿圩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永红转拐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保定圩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水、环境空气、噪声监测点位位置图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水、环境空气、噪声保护目标位置图附图 7 附图 8 绩溪县扬溪源水库工程特性表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1 2 3 4 5 6 四 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 ① ② ③ ④ ⑤ 项 目 名 称 水文特性 流域面积 控制流域面积 利用水文资料年限 多年平均径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设计洪峰流量 校核洪峰流量 多年平均输沙量 水库特性 设计洪水位(p=2%) 校核洪水位(p=0.1%) 正常蓄水位 汛期限制水位 死水位 正常蓄水位库面积 正常蓄水位库容 防洪库容 死库容 总库容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 量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 量 电站特性 电站设计水头 电站引用流量 装机容量 多年平均发电量 保证出力 装机年利用小时 主要建筑物特性 拦河坝 拦河坝型式 地基岩性 地震基本烈度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长度 坝顶宽度 供水拦河坝 拦河坝型式 地基岩性 地震基本烈度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单位 Km2 Km2 年 亿 m3 m3/s m3/s m3/s 万t m m m m m 万 m2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m3/s m3/s m m3/s MW 万 kw? h KW h 数 量 585 25.52 36 2.52 7.98 308 566 39.2 333.32 335.00 332.5 328.5 313.18 66.42 881.0 280.24 175
255 96 1.42 2× 1 438 242 2190 水轮机额定水头 单机额定引用流量 备 注临溪水文站以上 上坝址 P=2% P=0.1%P=85%度 m m m m砼砌块石双曲拱坝 层状沉积岩类坚硬岩为主 6 335.80 57.8 169.97 4 砼砌块石重力坝 层状沉积岩类坚硬岩为主 6 223.5 13.5不设防度 m m不设防 序号 ⑥ ⑦ 3 ① ② 4 ① ② 5 ① ② ③ 6 ① ② ③ ④ ⑤ 五 1 2 3 4 5 6 六 1 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项 目 名 称 坝顶长度 坝顶宽度 溢洪道 堰顶高程 单孔宽 泄洪洞 洞径 泄洪洞底高程 电站进水口 闸门型式 闸孔尺寸 启闭机型式 厂房 厂房型式 主厂房尺寸 升压站 安装间 主厂房最大高度 主要机电设备 水轮机 发电机 调速器 电动进水阀门 放水闸阀 厂内起重机 施工 总工时 总工期 工程占地与拆迁 拆迁人口 房屋 围墙 水泥晒场 门楼 坟墓 水池(生活用的) 炉灶 水管 水井 厕所 零星树木 征用土地 公 公 路 路单位 m m m m m m数 量 33.2 3 332.5 9.5 1.5 310.0备注共3孔潜孔式平面滑动钢闸门 m 2× 2 QPQ-100 河床式 29.8× 13.4 15× 8 9.6× 6.2 14.43 HL110─WJ─60 SFW1000─6 YDT─600 D943H-40,Φ600 Z945T-10,DN1000 DQD-20 万 月 人 m2 m2 m2 m2 个 个 个 m 个 个 棵 亩 km km km 236 39 420
834 955 4.85 2.1 4.32 三级公路,路基宽 5――6m,沥青路面 四级公路,路基宽 3――4m,泥结碎石 2台 2台 2台 2只 1只 1台m m m m广播电视传输线路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八 1 2项 目 名 称 电信中继光缆 电信电缆 高压电力线路 低压电力线路 变压器 扬溪源蓄水池 企事业单位 经济指标 静态总投资 总投资单位 km km km km 座 m3 家 万元 万元数 量 7.2 14.4 9.39 19.5 6 100 1 73.90备注线路等级为三级 线路等级为三级 10kV中村自来水厂 1 总则1.1 项目背景 宣城市扬溪源水库位于新安江流域练江支流扬之河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25.52km2,坝址下游有扬溪镇、绩溪县城、皖赣铁路和 S215 省道。扬之河流域降雨年 内、年际变化大,暴雨集中、坡陡流急,洪旱灾害频繁,目前,绩溪县城以上扬之河两 岸防洪能力普遍不足 10 年一遇、绩溪县城区段约 20 年一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 镇规模不断扩大,用水量日益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为提高扬之河扬溪镇和 绩溪县城区防洪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改善城市景观,兴建扬溪源水库是必要的。扬 溪源水库建设项目已列入业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 。 受绩溪县水务局委托,河海大学承担了扬溪源水库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编制目的 在对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 对工程方案和施工总布置合理性进行 环境可行性论证,全面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实施后对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 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防止、减缓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从 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扬溪源水库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和该项目的建设 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年 5 月 15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1 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年 1 月 1 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6 月 10 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 4 月 29 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 年 3 月 1 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年 10 月 5 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 年 1 月 1 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2 年 9 月 12 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年 12 月 1 日;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年 6 月 29 日; (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国务院令第 253 号; (21)《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 年林业部令 3 号: (22)《土地复垦规定》,1998 年 11 月 8 日; (2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 (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环发[2001]17 号; (2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 年 12 月 10 日; (2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 年 8 月 4 日; (27)《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1999 年 1 月; (2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年 12 月 20 日; (29)《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保 ]号; (30)《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 号; (3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2006 年 2 月 14 日; (32)《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4 年 2 月 23 日; (33)《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0 年 11 月 1 日; (34)《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 ,2006 年 6 月 29 日; (35)印发《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化的规定(试行)》的通知,环评 【 号; (36)《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得通 知》 ,环法【 号。 1.3.2 导则、规范、标准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地面水环境》HJ/T2.1、2.3-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声环境》HJ 2.4-2009; 生态影响》HJ 19-2011; 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6)《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 技术规范》GB/T453.6-1996;(1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保局,1986 年; (1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3.3 工程技术文件、评估意见及其它文件 (1)《扬溪源水库项目建议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 年 3 月; 1.3.4 环评委托合同 扬溪源水库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绩溪县水务局,见附件 4。 1.4 评价标准 经宣城市环保局确认(见附件 5),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 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 1.4.1 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涉及扬之河中村至章家园段。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划》 ,工 程所在河段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I~II 类标准。见表 1.4-1。 (2)环境空气 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 级标准以及“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修改单的通知”中的修改 内容。 (3)声环境 本工程位于乡村区域,工程施工区以及周围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GB 类标准。主要标准值见表 1.4-3。表 1.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 pH CODCr 高锰酸盐指数 BOD5 氨氮 DO 石油类 挥发酚 悬浮物 ≤15 ≤4 ≤3 ≤0.5 ≥6 ≤0.05 ≤0.002 ≤25(二级) 标准值(mg/L) Ⅱ类 6~9 ≤20 ≤6 ≤4 ≤1.0 ≥5 ≤0.05 ≤0.005 ≤30(三级) 水利部 SL63-94(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Ⅲ类 单位:mg/L(pH 除外) 依据表 1.4-2 环境空气主要指标标准限值 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TSP 可吸入颗粒物 浓度限值(mg/m ) 年平均 0.06 0.08 0.20 0.10 日平均 0.15 0.12 0.30 0.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GB)3标准来源表 1.4-3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GB) 类别 昼间限值 dB(A) 夜间限值 dB(A)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a 70 55 4b 70 60(4)土壤和底泥 底泥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见表 1.4.4-1) 和《农用污泥污 染物控制标准》 ( 见表 1.4.4-2) 。表 1.4.4-1 项目 Cd Hg Cu 农田等 果园 Pb <6.5 0.30 0.30 50 150 25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7.5 0.60 1.00 100 200 350 (mg/kg) 标准来源土壤 PH 值 6.5~7.5 0.30 0.50 100 200 30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 (GB1) Cr 水田 旱地 Zn As 水田 旱地 Ni250 150 200 30 40 40 表 1.4.4-2300 350 200 250 250 300 25 20 30 25 50 60 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mg/kg 干污泥) 标准来源项目 镉及其化合物 (以 Cd 计) 汞及其化合物 (以 Hg 计) 铜及其化合物 (以 Cu 计) 铅及其化合物 (以 Pb 计) 铬及其化合物(以 Cr 计) 锌及其化合物 (以 Zn 计) 砷及其化合物 (以 As 计) 镍及其化合物(以 Ni 计)最高容许含量 在酸性土壤上 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 (PH<6.5) (PH≥6.5) 5 20 5 15 250 500 300 0 500
100 200《农用污泥污染物 控制标准》 (GB4284―84)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污染物 施工期和运行期污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一级标准。 见表 1.4-5。 (2)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和运行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的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见表 1.4-6。 (3)施工期噪声 水库施工期施工作业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见表 1.4-7。表 1.4-5 项目 一级标准 ? pH 6~9 COD 60 BOD5 20 表 1.4-6 污染因子 单 位 标准限值 备 注 0.5 SO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SS 20 氨氮 15 石油类 10 磷酸盐(以 P 计) 0.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氮氧化物 mg/m3 0.15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5.0 颗粒物 表 1.4-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 施工阶段 土石方 打 桩 结 构 装 修 主要噪声源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各种打桩机等 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等 昼间 75 85 70 65 夜间 55 禁止施工 55 551.5 环境保护目标 1.5.1 生态环境 与本项目相邻的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工程建设与其关系分析见表 1.5.1,与本项目相邻 的保护区位置见图 1.5.1。表 1.5-1 序 号 1 保护区名称 板桥自然保护 区 徽水河特有 鱼类国家级 水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 保护 级别 与本项目相邻的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工程建设与其关系分析表 保护区概况 与工程位置关系 影响23绩溪清凉峰 省级自然保 护区保护区总面积 5000hm2,其中,核 心区 226.7hm2,实验区 , 保护区距离坝址 38km, 省级 无影响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 距离分水线 30km 。 绿阔叶林及其珍稀动植物 总面积 679.6 hm2,其中核心区面 积 288.2hm2, 实验区面积 391.4hm2 保护区坝址下游, 距离 国家级 主要保护对象为乌龟,中华鳖, 分水岭 2.7km,距离坝 无影响 其他保护物种包括光唇鱼、黄鳝、 址最近距离 8.9km 泥鳅、黄颡鱼等。 总面积为 ,区划布局为 核心区面积 2543hm2,占总面积 的 32.6%;缓冲区面积 ,占总面积 26.7%;实 国家级 验区面积 ,占总面积 距离坝址 24.7km 无影响 的 40.7%。主要保护对象为其保 存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 以及珍稀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 1.5.1 徽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图经分析,以上保护区都不在扬溪源水库工程涉及区域内,本工程不涉及国家级和地 方各级的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因此本次生态保护目标主要 为评价范围内珍稀保护动植物、永久和临时占地范围内的陆生动植物,溪流鱼类等。 1.5.2 水环境 1.5.2.1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扬之水绩溪源头河流保护区, 具体信息见表 1.5.2, 保护 目标分布位置见图 1.5.2。表 1.5.2 序号 编号 扬溪源水库工程水环境敏感目标信息 范围 长度 (Km) 执行标准保护目标 1W1扬之水绩溪源头河流保 护区板桥头乡-扬 溪镇7.6I~II1.5.2.1 地下水环境 考虑到扬溪源水库下游扬溪镇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少量取自浅层地下水,地下 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水库坝址下游的扬溪镇的地下水。图 1.5.2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图1.5.3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敏感目标: 施工区和场内道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点, 主要为板桥头乡、 八节坦、 冷村、章家园、岭脚下,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5.3-1、1.5.3-2,分布位置见 图 1.5.3。 表 1.5.3-1 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目标 序号 1 2 序号 1 2 3 4 5 编号 A1 A2 编号 N1 N2 N3 N4 N5 名称 岭脚下 预测距离 350 户数 136 12 执行标准 一级 一级 执行标准 1类 1类 1类 1类 1类280 章家园 表 1.5.3-2 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名称 岭脚下 章家园 八节坦 板桥头乡 冷村预测距离(m) 户数 350(距施工工地) ; 136 50(距施工进场道路) 280 12 300 330 250 图 1.5.3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图 1.5.4 社会环境 保护目标: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涉及成功行政村上岭前和下岭前 2 个自然村, 至规划水平年共搬迁人口 499 人,采取在本村村内就近集中安置。绩溪县的基本农田, 涉及基本农田调整面积 30.31hm2。 保护要求:保证移民及安置区原有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标准,并尽可能提高 其生活质量。配套安置区环境保护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保护天然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等,保护和改善安置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于工程涉及的基本保护农田按 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的占补平衡调整工。 1.6 评价等级 1.6.1 地表水环境 工程上占地总面积约 1.86km2, 有效库容合计为 1070.97 万 m3。 本工程为中型水库, 工程建成运行后污废水量不大,主要为水库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机组检修时产生的少 量油污水和厂房地面冲洗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总排放量小于 15m3/d,污染 物性质较简单,主要为 SS、COD 和石油类等;由于污水量和污水浓度都不大,生活污 水作简单处理后可排入河道;扬溪源多年平均流量 7.98m?/s,地面水水域规模为小河。 扬溪源水质保护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I 类标准。根据《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确定工程地表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6.2 地下水环境 建设项目属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工程生产运行后,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可能引 起地下水流场或水位的变化,因此,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建设项目属于Ⅱ类项目。拟建水库周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经 野外实地调查,区域内未发现水库建设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土地沙漠化、 盐渍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级别为弱。根据Ⅱ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 1.6.3 声环境 本工程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由于本项目建设区属《声环境质 量标准》(GB)中规定的 1 类区,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 成前后噪声级基本无显著变化,工程施工前扬溪源水库淹没区域村庄经搬迁后,施工工 程 2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 5 条的规定,本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6.4 环境空气 根据水库项目特点,本工程建成后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各污染物占标率 Pi 均为 0; 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TSP, 但其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均具有不稳定性, 且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场界内,且工程施工 2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声环境》(HJ 2.4-2009) 1.6.5 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占地包括主体工程厂坝区、水库库区、永久道路、移民安置区、工临时设 施占地区等,工程建设区占地面积合计为 186.05hm2,占地类型:耕园地、滩地、林地、 村庄、道路等。合计永久征地 174.64hm2,临时征地为 11.41hm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 围小于 2km2。影响范围内以林地为主,涉及主要植被类型为人工马尾松林以及山核桃, 工程影响范围内均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 感目标。水库上、下淹没区涉及的河流水体为扬溪源,属于山溪性河流,水体规模小, 无洄游性鱼类分布,工程所在区间的水域面积小,溪流水生生物种类简单,也无珍稀保 护鱼类和特有鱼类分布。 因此,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T19-2011)评价等级分级原则,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重点是对陆生生态(珍稀动植物)的环境影响。 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及依据见表 1.5-1。表 1.5-1 评价等级及依据 环境要素3依据评价等级 三级水环境施工期污水总排放量&15m /d,污水水质简单,排放水域规模小,地表 水水质要求为 I~II 类。运行期污水排放量&5m3/d,污水水质简单,排 放水域规模小河,地表水水质要求为 I~II 类。 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级基本无显著 变化,施工前经移民搬迁后,工程区 2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运行期 噪声级增加很小。 本工程建成后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大气污染物, 各污染物占标率 Pi 均为 0,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TSP, 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均具有不稳定性, 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场界内。 影响范围&2km2,工程占地区内以林地为主,涉及主要植被类型为人 工种植马尾松林和山核桃,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 及风景名胜区。工程所在流域河流规模较小,水生生物种类简单,区 域无洄游性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和特有鱼类分布。声环境三级环境空气三级生态环境三级1.7 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 1.7.1 评价范围 (1)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为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25.52km2, 主要包括水库库区、 移民安置区、 施工区、 河道下游受影响区等。 (2)地表水环境 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大部分废水处理后可进行回用,不能回用的处理达标后排放,污 废水排放总量小于 36m3/d,坝区施工区污废水排入扬溪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中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原则, 确定本工程施工期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扬溪源水库库尾回水区至扬溪镇,总长度约 7.6km。 运行期水库本身不产生污废水,仅少量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机组检修油污水和厂 房地面冲洗废水,排放总量&5m3/d,均排入水库。因此确定本工程运行期水环境评价范 围为整个扬溪源水库库区(库区面积 31.92hm2)及供水拦水坝下游 200m 的扬之水。 (3)地下水环境 拟建水库位于绩溪断裂上游, 相距约 2km 左右, 水库建设将引起水库附近处于绩溪 断裂带的扬溪镇地下水水位变化。因些,本次地下水评价以绩溪断裂作为评价范围,主 要评价范围扬溪镇地下水环境。 (4)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确定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水库淹没区和引水管渠的各施工工区周围 200m 范围,新建公路以及施工道路两侧 200m 范围内。 (5)环境空气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2.4-1995)中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确定本工程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工程区(水库坝区、供水拦水坝区和引水 管渠的各施工工区)为中心,沿主导风向延伸约 1~2km,重点是施工区周围居民区,包 括供水拦水坝址下游岭脚下村,新建道路及施工道路两侧 200m 范围内。 1.7.2 评价重点 重点评价施工生产及生活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以及工程施工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 质的影响。结合工程涉及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工程特点,重点评价工程施工对居民点 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施工噪声对堤防沿线居民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1.8 评价因子 1.8.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因子识别见表 1.8-1。表 1.8-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环境类别 大气 水 污染因子 TSP CODMn 氨氮 石油类 施工期 ▲ △ △ △ 营运期 ― ― ― SS 声 固体废物 生态 噪声 生活垃圾 整治河道沿岸陆域及水域生态 水土流失 移民安置 社会 水运、陆运 公共健康 环境舒适▲ ▲ ▲ ▲ ▲ ― △ △ △― ― ― ― ― ― ― ― ―注:▲:显著影响;△:轻微影响;―:基本无影响。 1.8.2 评价因子 (1)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TSP 、PM10、SO2、NO2 影响预测因子:TSP (2)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SS 和石油类 影响分析因子:SS (3)声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及影响评价因子:等效声级 Leq(A) (4)固体废弃物 影响评价因子:施工期施工产生的渣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5)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因子:敏感生物、植被等 (6)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考虑工程范围内环境舒适等 1.9 评级程序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为:首先进行工程初步分析,并对工程影响区域的环 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 求,开展相应的环境现状调查、现场查勘、调研、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工作,在 此基础上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图 1.9。 图 1.9 扬溪源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示意图 2 工程概况2.1 流域开发概况与规划2.1.1 流域概况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的交接部,宣州地区南端。 县境内东靠浙江省临安县, 南连 歙县,西北与旌德县相毗邻,北界宁国市,西端与黄山市接壤。县境处于北纬 29°57 @24&~30°20@17&和东径 118°20@45&~118°55@33&之间,东西长 55.9km,南北宽 42.4km。 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多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称宣徽之 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段 的华阳断陷盆地。 县城华阳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的扬之河(古称扬之水)西岸。扬之河发源于尚田乡 五亩地村东之中北麓,流经庙山、白川、板桥头、扬溪、际坑口、高砚、王圩、郎家溪、 县城东郊、灵山下、曹渡桥、雄路、蒲川、临溪等村镇。上游河源东北流向,至板桥头 纳双岭水折向东南,入扬溪源峡谷,直泻扬溪。峡谷中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至扬 溪纳波川水进入中游,右岸有众多支流注入至曹渡桥进入下游。下游萦回于低山、丘陵 中,河道弯曲,少支流,在蒲川村西纳大源河,南流至临溪与东来的登源河汇合,最后 注入练江。全长 42km,流域面积约 181km2,属钱塘江水系新安江流域。 2.1.2 流域规划 从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 和减免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 协调练江支流扬之河水电开发、 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1999 年 10 月,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与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联合编制了 《安 徽省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明确了安徽省新安江流域主要治理开发目标和任 务是防洪、水力发电、水土保持和灌区配套,同时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该规划已由太湖 局审查批准。 1) 防洪 以规划范围内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为规划目标,根 据山区河道洪水特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 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新安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使流域内的城镇建设有据可依。 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防洪为主,治理开发并举。在防洪措施上,实施蓄泄兼筹,综 合治理,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 2) 水力发电 通过规划和实施近期工程, 使有关各县电网中均至少有一座水电站可作为县网的主 力电源,基本上能满足各县网的调峰要求。 图 绩溪县水系图 规划着重研究了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水电梯级开发,以充分开发域内水力资源。重点对水 能蕴藏量丰富、 开发条件较好的率水、 昌源河、 街源河和富资水梯级开发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装机容量大于 0.5MW 的水电站。 3) 水土保持 规划重点研究了横江的漳河、休宁河,练江的丰乐河、扬之水和新安江支流昌源河 等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流域。 主要防治措施采用各种预防监督措施和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 治理措施。 至 2010 年,基本完成对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初步建立水土流失预防监 督体系,出台水土保持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执法机构。 至 2020 年,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水土保持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 道,使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进入良性循环。近期完 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119km2,占流域总流失面积的 37.35%。远期完成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 2097 km2,占流域总流失面积的 70%。 4) 灌区配套 针对流域内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是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更新 改造、渠系配套,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同时继续发展山丘区小型水利,特别 是重点发展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大灌区和小(一)型水库灌区,使灌区基本达到原来的设计 要求。 规划重点研究了丰乐水库、东方红水库和万安坝三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配套问 题。对小(一)型水库灌区的灌区配套也做了一般研究。 5) 其他涉水规划 其他涉水规划,如航运规划、涉水旅游规划等,以流域总体规划为指导,符合总体 规划要求,并使其涉水特点具体化,以取得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安徽省绩溪县城区防洪规划 根据《绩溪县城总体规划》 ,绩溪县城区 2010 年规划人口为 8 万人,为一般城镇。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绩溪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绩溪县城区外河防洪标准 为近期 20 年一遇,远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进一步提高(30~50 年一遇)。 城区内河防洪标准采用 10 年一遇。 绩溪县主要河道有扬之河、溪河、乳坑河、洪川河、郎坑河。其中溪河、乳坑 河、洪川河、郎坑河为扬之河的右岸支流,溪河在杨柳村桥下游汇入扬之河、乳坑河 在扬子河大桥上游汇入扬之河。绩溪县城主要位于扬之河右岸,临岸地面高程为 150~ 172m,近年来在扬之河两岸结合小区建设兴建了近 1350m 的防洪墙,但高程均未达到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溪河、乳坑河仅在河口附近有小块低凹地形,可供城区开发,地 面高程为 160~170m;近年来,结合沿岸住宅小区开发,兴建了近 1640m 的防洪墙, 已达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 结合城区地形、地貌及现有防洪工程情况,进行防洪工程总体布置。具体如下: 规划扬之河的防洪堤线为:自卫海桥上 150m 至曹渡桥下 150m。 扬之河右岸:自卫海桥至乳坑河出口规划为山体绿地,可不设防。自乳坑河出口至 曹渡桥下 150m,以溪河为界划分为溪河北区及溪河南区两个防洪保护区。杨柳 村大桥以上南街田小区堤长 1000 m,东怡花园小区堤长 170m,古林小区堤长 180m, 共计 1350m 近年新建的防洪墙不能满足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需要加高、加固;其 余堤段为浆砌石防洪墙,防洪标准亦未达标,均需改、扩建。杨柳村大桥以下堤段基本 无堤防,需新建堤防。 扬之河左岸:自黄山水泥厂影剧院附近皖赣铁路经芜屯处至东门桥以下 300m 的 1500m 堤段划分为电力公司区。其余堤段左岸主要为山地,可不设防。 溪河:近年结合住宅开发新建了校场小区长 560m,刘家门前小区长 650m,来苏 小区长 430m,共计 1640m 的防洪墙。这些新建的防洪墙基本能满足 20 年一遇防洪要 求。溪河的防洪重点是对校场小区下游左、右岸各 750m 堤段进行新建、加固。 乳坑河:对距乳坑河口右岸约 300m 新建堤防。 洪川河:对距洪川河口左、右岸各约 800m 新建堤防。 郎坑河:对距郎坑河口左、右岸各约 1540m 新建堤防。2.2 工程地理位置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皖南山区,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东与浙江省临安市毗邻, 南接歙县,西与黄山区、旌德县相连,北邻宁国市,位于新安江与长江分水岭地带,素 有“宣徽之脊”之称。 扬溪源水库工程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扬之水上, 坝址在绩溪县扬溪镇章家源村下游约 130m 处,下游距扬溪镇 3km,距绩溪城区 17km。 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2.2。 图 2.2扬溪源水库工程地理位置图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2.3.1 城市防洪的需要 扬之河穿城而过,县城区以上河长 18.8km,流域面积 145.5km2,现有河道堤防年 久失修,绝大部分的防洪标准不足十年一遇,城区的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左右。 扬之河洪涝灾害频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的季节特点、时空变化与本地区 暴雨一致。每年 4~5 月份就有洪水发生,但峰量一般不大。6~7 月份是洪水的暴发期, 洪水汇流迅速,具有涨得快,落得快和历时短等特点。本区域一般洪水以单峰型为主, 而大洪水及特大洪水主要为双峰或复峰型,其主峰出现的先后与洪水区域分布有关。双 峰或复峰型洪水多发生在 6~7 月份, 历时为 3~5d, 单峰型洪水历时一般为 1~3d。 8~ 9 月份就有洪水发生,但峰量较小。有时受浙江登陆的台风影响,10 月份发生过较大洪 水。 目前该支流没有拦蓄工程, 直泄而下的山洪使绩溪县城区的防洪压力较大, 造成 “大 水大灾、小水小灾” 。据统计 1949 年以来较大水灾有 1954 年、1969 年、1991 年和 1996 年。 据有关资料反映,1954 年 5 月降雨 756mm,6 月降雨 731mm,7 月降雨 699mm。 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6 月 25 日降雨 195.7mm,造成了洪灾。 1969 年 6 月降雨 270.6mm,7 月降雨 601.6mm,7 月 5 日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 259.2mm,洪水冲毁东门石坝,县城内水圳下住房浸水及胸,县缫丝厂被淹停产 15 天, 全厂 240 台机子到 7 月 18 日才有 140 台恢复生产,仅丝厂因洪灾损失 120 万元之多。 1991 年城区上游扬溪雨量站测得:7 月 2 日降雨 256mm,7 月 4 日降雨 68mm,7 月 5 日降雨 47mm,7 月 7 日降雨 216mm。经灾后洪水调查,7 月 2 日东门外洪峰流量 898m3/s。 1996 年 6 月降雨量高达 924mm, 特别是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三天降雨达 606.3mm。 其日降雨量分别为 235.5mm、141.3mm 和 229.5mm。最大暴雨强度为 50mm/h,东门外 洪水位约比 1991 年最高水位低 300mm。城区三分之一以上居民和机关单位房屋两度被 淹,最大进水深度 2.5m。 扬溪源水库直接保护下游扬溪镇和绩溪县城区的防洪, 因此兴建扬溪源水库对提高 绩溪县城区的防洪能力十分必要。 2.3.2 城市供水的需要 绩溪县城区现有 4.2 万人,据预测到 2020 年城市人口将达 8 万人,城区规划面积 8.5km2。绩溪县水厂自 1981 年开始筹建以来,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至 2005 年日供水 能力达 1.0 万 t。由于该水厂水源为扬之河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河床渗透水。而扬之 河为山区性河流,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枯水期常出现断流,水源的水量得不到保 证。干旱缺水时,城区居民多采用提取老井水用于生活,企业大都采用停产限产,城区 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绩溪县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 年连续三年的汛期(5-7 月份)都发生了用水困难。发生用水困难 时城区日可供水量少于 0.8 万吨,日缺水达 1.7 万吨,城区供水形式非常严峻。 城区上游有 7 座小型水库, 其中小(一)型水库一座(东风水库,兴利库容 210 万 m3); 其余 6 座小(二)型水库总兴利库容 70.9 万 m2,6 座小(二)型水库都属年调节水库,以灌 溉为主,无能力向城区供水。东风水库虽可作为城区的后备水源,但由于来水面积只有 0.95km2,灌溉任务却有 5000 亩,库区淹没问题没解决,大坝存在较大安全问题,距离 城区有 35km,向城区供水非常有限。因此城区上游现有的 7 座小型水库都不能做为城 区可靠后备水源。 作为城区重要后备水源的溪水库 297m3, 设计供水能力 2 万吨/日, 该水厂在 2009 年上半年投入运行,主要是供给西区开发区和企业,其供水能力实际约为 1.5 万 t/d。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需水量必将日益增长,据预测到 2020 年平 均日需水量将达到 5.0 万 t,城区供水将面临严峻形势。因此,解决绩溪县城区的水源不 足,另辟新水源十分必要。 扬溪源水库在城区上游,坝址距城区 17km,水质好,是弥补城区供水水源不足的 理想水源,因此,兴建扬溪源水库对提高城市供水能力,解决城区水量供需矛盾十分必 要。 2.3.3 改善城市景观的需要 《绩溪县城市总体规划》把绩溪县城定位为“山水城市”的城市格局,强调突出中 国生态旅游城市的特色,大力强调周边山体、水体的环境建设。穿城而过的扬之河是城 市的景观标志, 2005 年通过城防建设在东门桥至扬柳村桥段修建了一条景观走廊, 并修 建一座翻板坝形成 4 万多平方米的环境水面。但由于扬之河集水面积不大,河流不长, 县自来水厂取水口在城区上游,在枯水期常出现断流或流量小的现象,已形成的环境水 面就成了一潭死水,还发出阵阵恶臭,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让扬之河常年流水不断,使山、水、城融为一体,必须进行水体环境建设。扬 溪源水库建后对上游水量进行丰枯调节,为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条件,因此,兴建扬溪源 水库对改善城市景观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见,兴建扬溪源水库无论从城市供水还是城市防洪、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来 说,都是十分迫切和必需的。2.4 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2.4.1 工程任务 兴建扬溪源水库后,一是水库直接保护下游绩溪县城区和扬溪镇,汛期通过调洪使 下游提高到 30 年一遇防洪标准;二是对上游水量进行丰枯调节,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 为下游城市提供优质水源,确保城市的正常发展;三是在枯水期补充下游河道流量,为 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条件。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扬溪源水库工程任务以城市防洪、供水为主,兼有改善生态 环境、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 2.4.2 工程规模 拟建扬溪源水库属防洪、发电、供水、灌溉和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 1070.97 万 m3,属山区型中型水库。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区、供水工程区、库区、管理区、 移民安置区、上坝公路区、采石场区、弃渣场区、施工场地区以及施工道路区。水库枢 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坝顶溢洪道、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房和变电站,以及供水拦 河坝等组成。工程等级为Ⅲ等,其中:砌石拱坝、溢洪道、发电进水口,工程等级为 3 级;发电引水隧洞、厂房及变电站,工程等级为 5 级。水库大坝、溢洪道按 50 年一遇 设计,1000 年一遇校核。 2.4.2.1 大坝 大坝采用砼砌石重力坝,上下游面采用 C25-2 钢筋砼护面,坝体部分采用 C15-1 小石 砼砌块石,拟定坝高 58.0m,坝顶长 134.85m,其中溢流段坝长 30m,两岸非溢流坝段 长 104.85m,坝底宽 54.66m,坝顶宽 5.0m,坝上游边坡为 1:0.1,下游边坡为 1:0.8, 坝下采用挑流消能。为方便交通,溢流坝段上设梁板式桥,桥面宽 3.0m。 2.4.2.2 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坝顶,净宽 30m,分三孔,每孔净宽 9.5m,布置在坝身河床段,堰 顶高程为 333.50m, 堰型为 WES 型实用堰, 校核洪水条件下, 最大下泄流量为 223.15m3/s。 坝身泄洪底孔位于右坝段桩号 0+023.55,进口高程 315.00m,出口高程 315.00m, 全长 22.4m,泄洪洞孔径 2m,进口采用启闭闸门控制,启闭机房底高程 336.00m,利用 工作桥通往大坝坝顶,工作桥桥面宽 3m,长 1.5m。底孔出口采用 C20 砼泄水槽,全长 58m,防止对坝基的冲刷。 2.4.2.3 水库设计特征水位 死水位:313.18m 汛限水位:328.50m 正常蓄水位:332.50m 防洪库容:280.24 万 m3 校核水位:335.00m 2.4.2.4 水电站 在拟建扬溪源水库坝址下游 0.5km 处现建有一小型拦水坝,来水面积 26km2,主要 拦蓄河道径流抬高水位进行发电,即现有的扬溪源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扬溪镇扬溪村 老虎坑,装机容量 640kW。现有的扬溪源水电站在拦水坝上游 10m 处左岸,设有隧洞 式引水口,引水口底板高程 306m,通过 2.0km 渠道将水引到发电厂房,厂房位于拦水 坝下游 3.0km 处,设计水头 50m。该电站为私营企业。 拟建扬溪源水库建成后,对现有的扬溪源水电站厂房及装机规模就地进行改建,装 机容量为 2000kW。 在新建扬溪源水库大坝上游右岸建引水隧洞, 通过 1.23km 压力钢管 将水引至现有电站的输水明渠,再引至厂房发电,设计发电水头 96m。 2.4.2.5 供水拦河坝 为解决绩溪县城水厂取水问题,在电站厂房下游 212m 处新建一供水拦河坝(简称 “二坝” ) ,二坝采用 WES 曲线溢流堰形式,堰顶高程 221m,兴利库容 6.81 万 m3。设 计水位 221.86m,校核水位 222.36m,鼻坎高程 216.8m。冲砂洞直径 1000mm,坝后闸 阀控制。水厂引水口采用 1 扇 1.0× 1.0m 的钢闸门电动启闭控制,出口与引水管用法兰 式衔接,引水口设置在拦水坝上游 125m 的左岸。供水的引水管道沿左岸山坡向城镇延 伸。 相应库容:175 万 m3 相应库容:655 万 m3 相应库容:881 万 m3 兴利库容:706 万 m3 总库容:1070.97 万 m32.5 工程布置2.5.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扬溪源水库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板桥乡下游的扬溪源河,该水库是一座以城市防洪、 供水为主,兼有改善生态环境、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工程,规划总库容为 1070.97 万 m3,其中砌石拱坝、溢洪道、放水底孔、发电进水口,确定为 3 级建筑物,发电洞、 厂房及变电站为 4 级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按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 年一遇洪水校 核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库区及枢纽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值小于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相对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5.2 工程总布置 安徽省绩溪县扬溪源水库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区、供水工程区、库区、管理区、移民 安置区、上坝公路区、采石场区、弃渣场区、施工场地区以及施工道路区。 扬溪源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水库大坝,供水拦河坝、溢洪道、发电引水道、电站 厂房和变电站组成。各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下: 扬溪源水库坝址位于距章家源下游 130m 处。拦河坝选定砌石砼拱坝,最大坝高 57.8m, 坝顶长 169.97m, 其中溢流段长度 30m, 两岸非溢流段长 139.97m, 坝底宽 17.0m, 坝顶宽 4m。下游采用挑流消能。为了方便交通,溢流段上设梁板式曲桥,桥面宽 3.0m。 溢洪道布置于坝顶,净宽 30m,分三孔,每孔净宽 9.5m,布置在坝身河床段,堰 顶高程为 332.50m。堰型为 WES 型实用堰,校核洪水情况下,最大下泄流量 255m3/s。 供水拦河坝溢流段采用 C15-1 砼砌块石重力式结构,WES 曲线溢流堰形式,根据 供水规模及下游供水需要,最终确定堰顶高程 221m,兴利库容 6.81 万 m3。设计水位 221.86m,校核水位 222.36m,鼻坎高程 216.8m。冲砂洞直径 1000mm,坝后闸阀控制。 非溢流断上游 1:0,下游 1:0.8,坝顶宽度 3m,后设导流墙,导水墙底部高程 218.8m。 2.5.3 主要建筑物 2.5.3.1 水库大坝 扬溪源水库的拦河坝采用砌石砼重力坝。 1)结构设计 扬溪源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 332.50m,5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 333.32m,500 年一 遇校核洪水位为 335.00m。根据官厅水库公式计算的风浪要素,考虑坝顶安全超高,确 定坝顶高程为 336.00m。最大坝高 58.00m。坝顶长度为 134.85m。坝顶宽 5m,最大坝 底宽 54.66m。 上游面采用 M10 浆砌块石,下游面采用 M10 浆砌块石,坝体部分采用 C15-1 小石 子砼砌块石。 2.5.3.3 供水拦河坝设计 供水拦河坝溢流段采用 C15-1 砼砌块石重力式结构, WES 曲线溢流堰形式,根据 供水规模及下游供水需要,最终确定堰顶高程 221m,兴利库容 6.81 万 m3。设计水位 221.86m,校核水位 222.36m,鼻坎高程 216.8m。冲砂洞直径 1000mm,坝后闸阀控制。 非溢流断上游 1:0,下游 1:0.8.,坝顶宽度 3m,后设导流墙,导水墙底部高程 218.8m。 2.5.3.3 溢洪道 本工程泄洪方式采用坝顶坝表孔泄洪方式, 根据规划要求在汛限水位 328.50m 下泄 20.5m3/s,本阶段采用溢流堰形式,溢流段宽 30m。泄洪建筑物布置由一处孔径 1.5m 的 泄洪底孔与坝顶开敞式溢洪道相结合的泄流方式,泄洪洞位于大坝右岸非溢流坝段,洞 径为 1.5m,洞底高程为 310.00m。溢洪道布置于坝顶,分 3 孔,每孔净宽 9.5m,溢流 总净宽 28.5m。布置在坝身河床段,堰顶高程为 332.5m。堰型为 WES 型实用堰,校核 洪水情况下,最大下泄流量 255m3/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本工程消能防冲建筑物选用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此时泄量为 25.06m3/s, 单宽流量 0.88m3/s。本工程设计采用挑流消能,通过计算最大挑距为 39.5m,最小挑距 为 33.7m,冲坑位于河道上,不影响其它部位的稳定。 2.5.3.4 发电引水系统 原有压引水隧洞在坝右侧,全长 1230m,由洞身、进水口和出洞口组成。 进水口在原拦河坝上游 10m 处,进口底板高程 306m,隧洞断面为 2*2 城门洞型, 起拱高度 1.4m,拱半径 1.33m。断面积 3.655m2。 隧洞在离进口 114m 转弯, 后 1116m 直洞至洞口。 纵坡 1/500, 出口洞底高程 303.54m。 本阶段发电引水系统拟利用原坝后压力管道通至电站,管道直径 1.2m,隧洞长 1230m。 压力钢管沿 280~285m 等高线布置。 1)最大水头:Hd=340-280=60m; 2)最小水头 HX=(280+10)-279=11m; 3)管径: 总管: D ?4Q / ? v ? 4 ? 1.42 / 3.14159 ? 1.2 ? 1.2m ;2.5.3.5 厂房和变电站 厂房和变电站由供水拦河坝上游 212m 处原发电厂房改造而成,发电站装机 2× 1000KW, 发电厂房和升压开关站呈平行布置, 厂房 29.8m×13.4m, 升压站在主厂房下游, 与主厂房成丁字形布置,长 15m×8m。 电站为混合式电站,厂区地面高程在 217.8m 左右。电站厂房按五等建筑物设计, 根据厂房处河道流量关系曲线,厂房设计水头 96m,电站装机 2×1000KW,为 2 台卧式 水轮机组。 电站由引水压力钢管、主厂房、付厂房和尾水段组成,主厂房平面尺寸(长×宽) 29.8m×13.4m,升压站平面尺寸 15m×8m,安装间尺寸 9.6m×6.2m。主厂房最大高度 14.43m,升压站在主厂房下游,与主厂房成丁字形布置。 2.5.3.6 枢纽建筑物主要工程量 枢纽建筑物主要工程量,列于表 2.5.3 -1。表 2.5.3-1 枢纽建筑物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分 部 项 目 坝基开挖 坝体混凝土 坝基帷幕灌浆 混凝土砌块石 溢流堰 C20 砼 桥墩 C20 砼 溢流桥面 C20 砼 压力钢管 压力钢管 原压力钢管改造 升压站 电站厂房 土石方开挖 土石方回填 坝体混凝土 浆砌条石 混凝土砌块石 单位 万 m3 万 m3 m 万 m3 m3 m3 m3 m m m m× m m× m m3 m3 m3 m3 m3 工程量 3.14 1.81
895 155 200 30 15×8 18×10 .8 862.3 131.5 1445.9 备注 砌石拱坝拦河坝溢流坝段 引水系统坝顶表孔式厂房及开关站、 尾 水渠坝后地面式供水拦河坝砌石重力坝2.5.4 施工方法 2.5.4.1 土石方工程 岸坡段最大垂直开挖深度近 16.7m,河床段开挖深度为 2~3m。岸坡段采用自上而 下分层开挖方式施工,河床段采用风钻钻孔,松动爆破,建基面预留 1.5m 按保护层开 挖。岸坡根据开挖高程分三层设置出渣,开挖石渣主要采用 2.0m3 反铲挖掘机装 8t 自卸 汽车运出。 溢流坝段土石方开挖主要为下游消能段河床开挖,挖深约 2~3m,与坝基开挖一并 或滞后衔接进行,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开挖石渣主要采用 2.0m3 反铲挖掘机装 8t 自卸汽 车运出。 2.5.4.2 施工导流 根据枢纽布置及地形条件,因河道较窄,大坝安排在第一年 9 月至第二年 3 月间的 枯水期施工,分两期导流。一期挡水围堰填筑宜就近取料,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充分利 用一期围堰的拆除方, 不足部分就近取料。 一、 二期围堰共填筑 586m3, 围堰拆除 500 m3, 防渗土工膜铺设 246m2。土石围堰的砂砾石采用 0.5m3 反铲开挖,74KW 推土机进占填筑 戗堤,形成临时挡水体及交通环路,然后在堰基清理后,将防渗土工膜同堰体填筑同时 上升,土工膜采用专用焊机焊接,手持式缝纫机连接,人工铺设,填筑体采用振动碾分 层碾压。土石围堰的拆除直接采用 1m 挖掘机配 8t 自卸汽车后退施工。所有的上游围堰 均在水库死水位以下,对于不影响施工或不影响发电引水部分堰体均可不予拆除。 大坝围堰采用枯水期 5 年一遇洪水标准,坝址处最大流量为 9.31m3/s。围堰、底孔 导流方式为:一期先围左岸,由右岸河床导流,导流段宽约 7m,二期再围右岸,由左 岸已建导流底孔并预留坝段缺口辅助泄洪。汛期考虑基坑过水,汛后需对毁坏的挡水建 筑物进行修复。 本工程第二年 6~7 月份存在安全度汛问题,主汛期来之前,大坝基础部分可完工。 若来水量大时,围堰堰顶将过流,此时应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将基坑内的施工机械设备 及人员迅速撤离,以免损失,必要时,先使基坑内充满水,减轻洪水对围堰、基坑的冲 刷。拱坝施工的关键是基础施工。基础完成后,允许洪水期间坝顶过水。到第三年汛期来 前,拱坝主体施工已完毕,溢流堰开始分洪。 厂房渡汛要求及时配备编织袋装粘土围堰,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以前,可将尾水渠 闸门建成并下放挡水,确保机电设备安全渡汛。 2.5.4.3 坝体砌筑 坝体砌筑:当导流工程完成后,力争在枯水期完成坝基处理。在汛期到来前,全 力以赴使岸坡坝体砌到拦洪高程以上。坝体砌筑应尽量均匀上升,在分段施工或因泄洪 在坝体留缺口时,分段处要留结合台阶。 在坝面上游搭设脚手架,每隔 2.0m 高度铺设一层木板,用于坝面水平动转。在下 游设置护栏,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坝基垫层素砼及坝体砼由设置于大坝的 0.4m3 砼拌和机拌制供应。砼水平运输采用 胶轮车,坝面垂直运输采用设置于上游坝面的卷扬机提升,机械振捣密实。 坝体砌筑时先用 M10 浆砌 C15 砼预制块(规格为 0.3m× 0.3m× 0.6m)砌筑上、下游面3 层,空出中间夹层位置,当中间空隙深度为 500mm 左右时往内浇筑一层小石混凝土块 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采用座浆砌筑,砌筑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紧、满”, 每一层应基本水平上升,不应出现过大高差(高差不大于 1.0m)。 砼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养护,防止受冻,可在其上覆盖麻袋或草席。 2.5.4.4 发电厂房 发电厂房与开关站开挖用风钻钻孔,土石方出渣用 1m3 装载机挖装,8t 自卸汽车运 输。砼浇筑采用附近设拌合系统,人推胶轮车分料入仓。 2.5.4.5 公路 基坑开挖根据施工图进行。 基坑放样测量必须以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 控制点进行。定线放样必须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路基平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及高程要求,防止欠挖、超挖。基础开挖平整时, 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平整。基础开挖后必须压实,干容重不低于 15.5kN/m3,同时必须作 好排水措施,以防路基积水。 沥青路面施工规定: 1) 沥青表面处治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应在雨季到来之前及日最高气温低 于 15℃到为以前半个月结束,使表面处治层通过开放交通压实,成型稳定。 2)沥青表面可采用拌和法或层铺法施工,厚度不宜大于 30 L。 3)施工工序应紧密衔接,每个作业段长度应根据压路机数量、沥青、洒布设备及集料 撒布机能力等确定,当天施工的路段必须在当天完成。 4)在新建或旧路的表层进行表面处治时,应将表面的泥砂及一切杂物必须清除干净, 底层必须坚实、稳定、平整、保持干燥后才可施工。2.6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进度2.6.1 施工条件 2.6.1.1 气象水文 绩溪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日照适中、 季风明显。 春季冷暖变化较大,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43%左右。 历年年平均气温 15.8℃, 全年无霜期约 233d,平均相对湿度 75.6%。 年平均风速为 1.9 m/s,冬季风速较大。 12 月至次年 1、 2 月分别平均为 2.1、 2.2、 2.3m/s; 夏季风速较小,6 月最小为 1.3m/s。极端最大风速为 20m/s。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夏季 高空多偏南风, 低空受北东向山地制约和空气强烈对流影响, 往往无定, 午后常见南风, 傍晚多见东北风。 据绩溪 1951 年至 2000 年降水资料统计,历年年平均降水量 1565mm,降雨年际变 化显著,1954 年年降水 2971.6mm,1978 年只有 978.2mm,两者倍比达 3.04 倍;年内 分配不均,多年平均 3~8 月占年降水 74.4%,其中 3~5 月占年降水 35.1%,6~8 月占 年降水 39.3%,4~7 月最集中,占年降水 56.5%;最多 6 月平均为 305.6mm,占年降水 19.5%,最少 12 月平均为 39.2mm, 占年降水 2.5%, 两者倍比达约 7.8 倍。多年平均蒸 发量 1004.4 mm。 扬溪源水库以上流域面积 25.52km2,坝址处枯水期不同时段各频率洪峰流量见表 2.6.1-1。表 2.6.1-1 重现年 (年) 5 10 20 9~3 月 9.31 15.05 21.13 10~5 月 17.94 30.26 43.57 扬溪源水库施工期不同时段各频率洪峰流量表 时段 10~4 月 12.72 20.78 29.46 11~5 月 20.12 32.75 46.17 11~4 月 14.24 22.62 31.422.6.2.2 施工场地条件 坝址处河床底宽约 17m 左右,河床最低高程 279.9m,两岸地形较对称,坝肩处坡 度均在 45°左右。左侧山峰海拔在 361m 左右,右侧在 360m 左右。坝址左侧有一条乡 级公路,公路旁边可以整理出一块仓库用地,左坝址下游平整后也可作为施工的集中布 置场地。坝址右岸目前没有道路,但新的公路从坝址右侧经过,高程在 346m 左右。 2.6.2 工程材料 2.6.2.1 建筑材料 (1)非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钢筋水泥等大宗外购材料可从巢湖、马鞍山、合肥等地购买,油料、木料和 火工材料等就近由绩溪或屯溪购买,以上材料均通过公路运输。 (2)天然建筑材料 根据不同的坝型所需的天然建材及料场调查情况,按尽量就近和方便运输原则,砼 粗骨料主料场初步选择在东侧登源河流域和金沙乡金沙河一带购买, 运至工地现场加工 供应。 石料可在工程区外西北校头村西北 300m 处及板桥料场购买。主要工程建筑材料量 见表 2.6.2.1-1。表 2.6.2.1-1 主要工程建筑材料量汇总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工时 万 236 水泥 万t 1.23 钢筋 T 135 碎石 3 万m 3.12 黄砂 3 万m 1.97 块石 3 万m 18.32.6.2.2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从扬溪镇变电站接用 10kv 的系统电供应到各施工用电点。 2.6.2.3 施工供水 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可直接取用扬之河。 2.6.2.4 施工劳力 施工队伍由建设单位采取招标办法解决。 2.6.3 工程施工布置 2.6.3.1 施工场地布置 根据现场地形特点及可供施工布置的场地情况,施工主要生产、生活区分别布置在 左岸坝下、原引水隧洞进洞口、新建公路、和副坝坝址处,按仓库、综合加工厂及砼拌 和系统分块布置, 五处施工场地, 生产、 生活区总面积约 2600m2, 其中仓库面积 800m2; 砂石料均为附近料场购买;场内临时道路占地面积约 5000m2;弃渣占地面积 1.3 万 m2; 压力及供水管道临时占地面积为 6.57 万 m2;施工布置总占地面积约 8.71 万 m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2.6.1。CAD(方华提供绩溪县扬溪源水库环评资料) 2.6.3.2 施工交通布置 (1)对外交通运输:本工程施工对外交通运输利用现有公路。现有营运公路已通 至扬溪镇,由此至坝址及厂房。 (2)场内交通运输:除利用现有对外公路外,尚需修建场内至各施工区的施工临 时道路长度约 2.0km。 2.6.3.3 土石方平衡 本工程挖方 23.29 万 m3,填方 15.02 万 m3,弃方 8.27 万 m3(其中废弃方 6.56 万 m3,表土 1.71 万 m3) ,其中枢纽工程区等 6.28 万 m3 运往弃渣场,供水工程管线施工弃 方 0.28 万 m3 可摊平在带状作业区占地范围内,表土用于工程后期覆土。 2.6.4 施工总进度 工程计划于 2013 年 3 月开始施工准备, 2016 年 4 月竣工验收, 总施工期为 39 个月, 其中施工准备期 3 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 36 个月。 工程施工总进度安排分工程筹建期、施工准备期、工程施工期三个阶段进行。 工程筹建期:本工程移民拆迁工程量大,前期工作占用时间较长,计划利用 4 个月 时间完成工程区土地征用、四通一平、施工招标等工作。库区的移民拆迁等随工程需要 陆续完成。 工程准备期:第一年 3 月初施工单位进场,开始现场风、水、电系统及缆机等其他 大型临建设施的工程施工, 以及临时房屋及临时道路的施工, 5 月底准备工程基本结束。 工程施工工期 31 个月:第一年 9 月开始主体工程施工,至第四年 4 月份工程全部 结束。 扬溪源水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横道图详见图 2.6.4-1。图 2.6.4-1 扬溪源水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横道图2.7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2.7.1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根据主体工程的方案比选结果,在本项目建议书阶段推荐上坝址方案:正常蓄水位 为 332.5m,汛限水位 328.5m。按前述标准,相应的耕园地征地高程坝前、库区为 333.00m(高于正常蓄水位 0.5m),林地、未利用地坝前、库区为 332.50m(正常蓄水位)。居 民迁移高程坝前、库区为 333.25m(正常蓄水位+浪高 0.75 m)。 在此水位下的各种实物指标采用内插法计算求得,结果如下汇总表 2.7.1-1。表 2.7.1-1 扬溪源水库工程选定方案主要实物指标汇总表 序号 1项目 拆迁人口 其中 房屋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土结构/半砖木 杂房 小计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土结构/半砖木 杂房 小计 围墙 水泥晒场 门楼 坟墓 水池(生活用的) 炉灶 水管 水井 厕所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公房 2私房3附属物5零星树木单位 人 户 人 人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个 个 个 m 个 个 棵上坝址正常蓄水位+超高 420 130 400 20
0 34 220 300
834b)土地 土地征用线以下共有土地面积 955 亩,其中耕地 445 亩(水田 380 亩,旱地 65 亩), 园地 40 亩,林地 356 亩。土地平衡见表 2.2.8。表 2.2-8 水田 380 旱地 60 林地 356 园地 40 选定方案土地平衡表 交通用地 43.7 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 42.7 单位:亩 水域及未利用土地 32.6 合计 955c)专项设施 一、交通设施扬溪至板桥 3 级乡村公路(沥青碎石路面,路面宽 5--6m)4.85km,冷 水村泥结碎石路 2.1km(路面宽 4m), 便桥四座; 二、 通讯设施广播电视传输线路 4.32 km, 电信光缆 7.2km,电信电缆 14.4km;三、电力线路 10kV 电力线路 9.39km,低压线路 19.5km 以及小型变压器 6 台; 四、 小型水利水电设施为中村水厂的一座容量 100 方蓄水 池和 18 个小水池及各种粗细水管 12 km。具体情况见表 2.2-9、表 2.2-10。表 2.2-9 序号 项目 单位 选定方案专项设施淹没统计表 数量 备注 1 2公 公路 路km km km km km km km 座4.85 2.1 4.32 7.2 14.4 9.39 19.5 6三级公路,路基宽 5――6m,沥青路面 四级公路,路基宽 3――4m,泥结碎石 线路等级为三级 线路等级为三级 10kV广播电视传输线路 电信中继光缆 电信电缆3 4高压电力线路 低压电力线路 变压器表 2.2-10 选定方案小型水利电力设施表 名称 扬溪源蓄水池 建成年月 2004.9 规模 100m3 结构 钢筋砼 职工人数(人) 原投资(万元) 15d)企事业单位 上坝址库区内主要淹没的企业有 1 家,为中村自来水厂,其规模较小(只有一些小 型水池及设备)不适宜恢复重建,故只作一次性补偿赔偿。受淹没影响的企业有绩溪县 板桥酒厂,板桥中学等。板桥酒厂占地 3.97 亩,房屋 2646m2。板桥酒厂是绩溪县农业 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年产量白酒 300 吨,干货 800 吨,年产值 1500 万元,月工资总额 20 万元,年利税 15 万元,职工 200 人,其中合同工 50 人,临时工 150 人,有一些生产 设备。板桥中学占地 0.97 亩,房屋 502.1m2。板桥中学操场与绩溪县板桥酒厂地面高程 为 336.0 米而房屋迁移线高程为 333.25m,板桥中学操场与绩溪县板桥酒厂无需搬迁, 可适当考虑些护堤工程。 2.7.2 移民安置规划 2.7.2.1 移民安置规划原则 (1)生产安置规划原则 贯彻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移民的生产恢复和生活设施配套应全面论证,统筹规划, 使移民的生活达到和超过原有水平。 顾全大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坚持国家扶持、政策优惠、各方支援、 自力更生的原则。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应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以土地为依托、大农业安 置为主、尽可能重新调整土地,适当发展二、三产业安置。当地自然资源不够充裕时, 考虑在其它村进行外迁安置。农村移民安置规划以村为单位进行。对移民中的非农业人 口,只作房屋搬迁规划,不进行生产安置。 移民安置规划要与库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与库区脱 贫致富相结合;珍惜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在严格保持 水土、改善环境的条件下,协调好生产开发、移民搬迁的关系。 农村移民居民点要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和确保安全的原则,安置点 要合理规划布局,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做到经济可行,优化配置其交通、水利、供 电等基础设施。 移民安置规划要重视淹没与搬迁对环境的影响,重视库周和安置区的环境建设,促 进库区生态与环境良性循环。 (2)搬迁安置规划原则 移民安置点迁建要和生产开发相结合, 一般宜在本组内或本村内结合生产安置进行 选址,新址与生产开发区的距离应控制在 2.0km 以内,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 用地、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 新址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尽量选在坡度较缓,地形较平坦地段,移民迁建避免大 挖大填。 新址要有可靠的水源保证,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要基本配套,且便于移民就医及 其子女上学。 2.7.2.2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 (1)生产安置规划 在本项目建议书阶段,以 2009 年为基准年,2012 年为设计水平年。以中村行政村 为单位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进行生产安置规划。 经调查计算汇总,扬溪源水库现状需生产安置人口为 299 人,规划至水平年需生产 安置人口 306 人。表 2.2-11 扬溪源水库生产安置人口计算表 基准年安置人口 村民组 增长率 (?) 增长 年限 (年) 3 总耕园地(亩) 旱地、 水田 园地 小计 (亩) 450 120 570 总农业 人口 (人) 510 征地影 响耕园 地(亩) 165 生产安 置人口 (人) 103 设计水 平年生 产安置 人口 (人) 105中冷水里8 村 行 政 村东村 中村 际坑 合计420 0380 800 160 1460800 0380 947 26829 16730 171480299306安置去向 根据前述的需进行生产安置的移民的耕园地安置标准(淹没后人均耕园地不低于淹 没前人均耕园地的 85%~90%),进行淹没区环境容量分析确定生产安置的移民的去向。 环境容量分析见表 2.2-8。 由表 2.2-8 可看出,规划 306 名生产安置人口中,本行政村内部农业安置以土为本 299 人(占总移民人口的 97.7 %),只需 7 人(占总移民人口的 2.3%)通过出行政村等其他 途径安置。出行政村安置可通过投亲靠友或社会保障等途径安置。表 2.2-12 行 政 村 中 村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环境容量分析表 单位:人?亩 规划 总耕 园地 农业 人口 2229 人均耕 园地 1.606 征地影响 耕园地(亩) 480 剩余耕 园地 3100 生产 安置 人口 306 安置标 准 可安置 人数 环境容量分析 行政 出乡 村内 行政 部安 村安 置 置 299 735801.3952222(2)居民安置规划 根据实物指标调查成果,以 2009 年为基准年,对水库影响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安置 人口计算,并以 8‰的自然人口增长率和增长年限推算设计水平年 2012 年的安置人口。 经计算,扬溪源水库基准年、规划设计年农村生活安置人口计算成果见表 2.2-9。表 2.2-9 扬溪源水库搬迁安置人口计算表 搬迁安置人口 序号 1 行政村 中村 增长率 (‰) 8 增长年限(年) 人口 3 420 基准年 户数 130 规划设计年 人口 430 户数 132根据实物指标调查成果,扬溪源水库移民主要涉及中村行政村的 2 个村民组,规划 迁移人口 420 人 130 户,房屋总面积 2.093 万 m2,其中农村居民居住正房 1.815 万 m2, 合人均住房 43.2m2。 目前库区内村庄受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条件限制,形成“大分散、 小集中”的形式。住房多为传统宅院,布局较为散乱,没有规则,房屋型式基本可分为 砖混结构、砖瓦结构两大类,其中砖混结构约占 53.4%,砖木瓦结构约占 46.6%。 库区内村庄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城镇之间已通上等级公路,内外交通已初步形成四 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乡与村、村与村之间基本通上泥结石路。 库区内居民用电普及率近 100%,基本通有电话。饮水水源为土法自来水、井水或 直接从河流取水。 移民搬迁安置应与生产安置相协调,移民安置区应配置必要的公用设施和公共建 筑,为移民安居乐业提供必需的生活环境,对居民点的供水、供电、交通和文化、教育、 卫生等基础设施原则上按照原有的水平和当地的具体条件,经济合理的配置,下阶段可 结合绩溪县村镇规划,编制典型居民点规划。 1)用地规划 居民点占地包括居住建筑用地、公用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处交 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等。根据国标《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移民生活安置人口为 420 人, 按人均 60m2 计算,另考虑 1.0~1.1 的系数,共需建设用地 40.9 亩。 2)公共设施规划 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居民点新 址道路标准、路面结构根据居民点性质、规模以及国家和省(直辖市、自治区)标准,考 虑原居民点道路现状,综合分析确定。居民点新址水质、移民人均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有关标准规定;供水方式应根据居民点的规模、地形、水源条件等,考虑移民原供水 方式确定。 居民点新址排水方式宜采用雨、污合流制,可采用明沟排水、盖板暗沟排 水或地埋管道排水等。居民点新址供电负荷包括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生活用电负荷, 根据搬迁安置人口规模和移民现状人均生活用电水平确定,并考虑留有适当的发展余 地。生产用电负荷包括居民点周边的农业生产用电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用电等,根据安 置移民的土地面积、亩均土地综合用电负荷指标、小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数量和规模, 综合分析确定,并考虑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居民点内供电电压等级一般为 0.4kV。电 信、广播电视设施根据移民现状调查结果,合理配置。 2.7.2.3 专业项目修复规划 扬溪源水库工程专业项目复建规划包括:交通恢复规划、通讯线路复建规划、水利 设施复建规划等。 (1)规划原则 对于公路、电力、通讯等需要复建的专项设施,按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其原功能 的“三原”方针进行规划。对已失去原有功能不需要恢复重建的设施,给予合理补偿而不 再进行规划。 对于小型水利水电设施,不需要复建或难以复建的予以合理补偿。 (2)淹没情况 淹没的专项设施主要有:一、交通设施扬溪至板桥 3 级乡村公路(沥青碎石路面, 路面宽 5--6m)4.85km,冷水村泥结碎石路 2.1km(路面宽 4m),便桥四座;二、通讯设施 广播电视传输线路 4.32 km,电信光缆 7.2km,电信电缆 14.4km;三、电力线路 10kV 电力线路 9.39km,低压线路 19.5km 以及小型变压器 6 台;四、小型水利水电设施为中 村水厂的一座容量 100 方蓄水池和 18 个小水池及各种粗细水管 16 km。 通讯设施具体见表 2.2-10。表 2.2-10 扬溪源水库工程电信设施淹没调查表 占地影响起 讫地点 扬溪至板桥 扬溪至板桥 扬溪至板桥 扬溪至板桥 扬溪至板桥 扬溪至板桥工程名称隶属关系线路等级原造价淹没长度(km)电信中继光缆 电信中继电缆 电信中继光缆 网络光缆 电信电缆 电信电缆县电信局 县电信局 县电信局 县安广网络公司 县移动公司 县联通公司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3 万元/km 2.5 万元/km 3 万元/km 1 万元/km 1.6 万元/km 2 万元/km3.1 1.6 2.5 4.32 10 4.4(3)迁改建规划 1)通讯线路 库区淹没通讯线路涉及扬溪源支局。基本随公路架设,路面抬高时,通讯线路亦相 应升高,考虑影响长度,合计需新建通讯线路 22.5km,广播电视线路 4.32 km。 2)道路交通设施 库区内的公路共淹没 2 个路段,长度 6.95km。由于受淹程度不一,拟将上述受淹公 路作抬高路面处理或者改建,路面宽度及路面结构形式不变。考虑到山区特殊的地质环 境将在下阶段作具体规划设计,除受淹路段外另考虑影响长度,合计需新建扬溪至板桥 乡村 3 级公路 7.2km,通往库周边村级公路 0.6km,新建桥梁 3 座。 3)电力线路 根据居民点受淹情况复建高压线路 8.2km,低压线路 17.5km。 4)小型水利水电设施 小型水利水电设施中因淹没而需补偿的有蓄水池及通水管路, 其中 100 方水池一个, 小型水池 18 个以及各种规格的通水管路 12km。 2.8 工程投资及进度安排 本工程静态投资为 19272.55 万元,工程总投资为 20173.90 万元,工程投资估算见 表 2.8-1。表 2.8-1 扬溪源水库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序号 I 第二部分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部分投资 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施工临时工程 独立费用 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00 35.05 482.87 .00 191.75 .00 226.80 482.87 91.87 70.89 901.35 7.00 104.66 130.00 1.66 73.90 建安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独立费用 合计一至五部分合计 基本预备费(15%) 静态总投资 价差预备费 建设期融资利息(5.94%) 总投资 II 移民环境投资 第一部分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水土保持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 总投资 III 工程投资总计 静态总投资 总投资静态总投资 3 工程分析3.1 与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分析3.1.1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要求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5 年 12 月 2 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国发[2005]40 号),“水力发电”属于“鼓励类”项目。因此,本工 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指出: “加快建设抽水 蓄能电站、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 S217 线改造项目,加快推进绩溪至黄山风景区 高速公路、石煤综合利用、扬溪源水库、绩溪博物馆项目,加快建成异型链生产基 地和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 由此可见,扬溪源水库的建设均已纳入安徽省、宣城市以及绩溪县的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3.1.3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县城未来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