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脚步训练里面左架先撤步前脚然后向右移动的连贯动作怎么做 我看别人经常用这个动作 而且速度很快

李小龙-武道释义(截拳道之道)
版权为原著所有,译文版权为译者所有,此译文仅用于爱好交流 之用。分享及转载时请注明原作者及译者。武道释义(截拳道之道)李小龙 著 肖霄 译 目录 一、论禅 二、灵魂的艺术 三、截拳道 四、墨守成规 五、动作要领 六、无形之形 七、预备 1、训练 2、热身 3、戒备势 4、进攻技法图示 5、御敌八法 6、攻击部位 八、素质 1、协调1 2、精确 3、力量 4、耐力 5、平衡 6、体感 7、外形 8、视觉 9、速度 10、时间 11、态度 九、技击 1、截拳道的一些基本武器 2、踢法 3、拳法 4、擒拿 5、关于柔道和柔术的一些研究 十、准备 1、虚招 2、截击 3、技巧 十一、通变 1、距离2 2、步法 3、躲闪 十二、攻击 1、攻击准备 2、简单攻击 3、复合攻击 4、防守反击 5、迅速还击 6、再次攻击 7、战术 8、攻击五法 十三、无界之圆 十四、仅以此名一、论禅 想从武术中得到启发,就要打破一切通向“真知”和“真命”的障碍。这同时也意味着 无限的自我扩张,且不应只着重于使部分融入整体,而应致力于以整体统一部分。 正确运用心灵与意志的力量,才能超越因果宿命。认为个体的命运与整体分离,只有永 远消除这种误解,才能完全达到一切生命形式的真谛。 虚空存在于彼此之间,无所不包,亦无所对立。这是灵动的虚空,孕育一切有形之物, 充满生命,力量和博爱。 木偶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想;没有贪欲,亦无执念。它的肢体在统一调令下协调行事。 心无执念,外物自现。动,如水;静,如镜;应答,如回声。 至虚不形,至柔不折。3 以动为静,犹如波涛之下颠簸游移的月影。并非“我在做” ,而是内心对于“在我身上发 生” 、 “为我做”的自知。对自我的知觉是对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神滞则僵。一旦停止自由的流动,意识就不再是意识本身。 “不动”是指能量集结在某一焦点,如同车轮的轴心,不应散乱。 过程重于结果。只有动作而无动者,只有知觉而无觉者。 想要不掺杂任何个人喜好地观察一样东西,就要看它最纯朴的本质。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自我的无知。超脱对成败的关怀,即为自由。 完美的道路仅对挑剔者发难。不喜不厌,其意自见。一发之差,天渊之别;不争是非, 真理明现。是非之争乃是最大的心病。 智慧不是试图将正邪分割,而是试图凌驾于正邪之上,如同软木在万顷碧波中荡漾。 与劫难同行、同在、同伴――便能脱得此劫。 禅与其自身内在无关,而需从自身的行为体现。 佛中并无强求,惟有平凡。用自己的膳,行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累时倒卧便睡。 愚者笑我,智者知我。 不苛求建树。如虚无般闪逝,如纯洁般静寂。得即是失。随人之后,不必争先。 切勿逃脱,放手随缘。切勿寻觅,得于不求。 思若无思,察若不观。 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我只能对症下药。 佛教八正道 以此八法祛苦难,灼真知,以明生命真义: 1、谛见(信) :明辨是非。 2、谛念(志) :决意得度。 3、谛语:慎言以得度。 4、谛行:行为须得当。4 5、谛业:生计不与自救相冲。 6、谛治:精进不厌。 7、谛意(戒) :以意相持。 8、谛定(黠) :深思冥想。 二、灵魂的艺术 艺术的目的在于将内在的视角投影于世界,以自心的感悟创造美,并使之在完美世界的 格局中为大众接受和认同。 艺术体现了灵魂深处对事物精髓的捕捉,以绝对的本质来表达人类与虚空的关系。 艺术超越时空的界限来表达生命, 以艺术表现灵魂, 给予自然以及世界新的形式和内涵。 艺术家的表达使他的心灵更为明晰,展露他的教养和气度。每一个动作都应蕴含着灵魂 的乐音。否则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空洞,空洞的动作正如空言般枯燥乏味。 从根本上消除“不明”的思想和行动。 艺术不是矫饰;它是灵感的杰作。换句话说,艺术是对自由的追求。 艺术要求通过灵魂的映像来彻底掌控技能、 。 “无艺之艺”是艺术家心中的艺术过程,意即“灵魂的艺术” 。各种技法的运用都是通向 绝美灵魂世界的步伐。 艺术的创作是个性心灵的体现,植根于虚空,拓宽心灵的维度。 无艺之艺如同深湖映月, 隶属澄静的灵魂。 艺术家的最终使命是将日常生活升华为永恒, 生活的艺术即源自于此。所有艺术大师都首先是生活的大师,心灵创造一切。 抛弃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为大师。 艺术趋向极致,趋向生命的精髓。艺术的目的不是单向提升精神、灵魂和感觉,而是对 一切人类潜能的开发――思维、知觉、意志――乃至自然世界的生命韵律,由此可将自 身融入那大音希声的境地中去。 因此,艺术的技巧并不代表已趋完美,而只是象征在心灵的发展中无休止的进步。自人 类内心散发无形的完美。 艺术活动并非全在艺术本身。它透入更深邃的世界,与其它各种形式的艺术汇流,心灵5 的和谐与虚空中的世界均得以实现。 因此,艺术的过程即为现实,现实即为真理。 至真之路 1、寻求真理。 2、感知真理(及其存在) 。 3、察觉真理(及其实质与方向――如同对运动的感悟) 。 4、理解真理(真知灼见者行知之――道。整体而非局部) 5、体察真理。 6、掌握真理。 7、忘却真理。 8、忘却真理的使命。 9、回本溯源。 10、归于虚无。 三、截拳道 人为了保卫自己而固化了无限的变化。欲解截拳道,必须抛弃一切模式、招法和套路, 乃至截拳道中关于招法的概念。如何能够不用具体的语句来描述眼前所见呢?具象的概 念会令人害怕。 清晰地洞察形势着实困难――我们的思维太过复杂――技虽易授,神实难授。 截拳道以无招为有招,以无形适有形。因此,截拳道博采各门各法,没有限制,应用一 切行之有效的技法。 截拳道须由意会。胜败不惊,荣辱偕忘。对方若敢挑衅,就加倍奉还!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 预先揣测结果是大错特错;不要着眼于成败。顺其自然,适时反击。 截拳道要求义无反顾,淡泊生死。6 截拳道避虚击实,直指要害。 截拳道不虚张声势,不声东击西,而是直击目标。直线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截拳道的奥义是返璞归真。表现自我,在本我中存在。自由的知觉不拘泥于外界的偏颇 和桎梏。 截拳道是一种灵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在直觉引导下对意志力的进取。 学生在训练时应该主动上进。然而在实战中必须澄心静意,不闻外界纷扰。进攻时的步 法应轻盈平稳,目注敌人动向。举止如同平日,不流露出任何变化,仿佛不是在进行生 死搏斗。 四肢是你的自然武器,具有双重目的: 1、毁灭你面前的敌人――扫除横亘在和平,正义与人性面前的障碍。 2、打消自私的本能冲动,消除一切纷扰。毋需伤人,要战胜自己的贪嗔。截拳道面 向自我。 自我意识在技击中流失。四肢代表本能的力量,不像明慧复杂的自我意识那样分裂,也 不限制自己的自由。勇往直前,不回目四顾。 四肢以最大的自由,掌控与生俱来的的澄静心灵和空灵思想。四肢象征无形的意志,使 头脑、身体和肢体充满活力。 以无形为本质,统一、自由地运用一切动作。 意念从不停滞。过去、现在、未来的思绪川流不息。 无思意味着思考时不被思想所左右,不被外界所引诱,以不思为思。 道为意之实,意为道之机。以思想界定真理是一种亵渎。 聚焦思想,保持警觉,感知无所不在的真理。思维必须从陈规、偏见、定式、甚至从思 维本身中解脱出来。 拭去心灵上堆积的尘埃,以真我、真在、本我来表达现实,即佛家所云之“无” 。 倾空杯子,才能将其注满。空以求全。 四、墨守成规 自古以来,盲从与模仿一直是习武之人的通病,师徒皆然。一方面是人性使然,另一方7 面则是受制于传统派别。不落俗套者乃凤毛麟角,冥冥中总被一种常规的力量指引。 各门派自命正宗,排斥其他门派。各门派自释其“道” ,割裂阴阳,以固定的模式传承本 门技巧。 多数武学以空想来歪曲和践踏其本质,不面向实战,忽视简洁的本质,以花拳绣腿(墨 守成规)和华而不实的套路来象征性地模拟实战,并不直指其核心。与其说这样是在进 行实战,大不如说是在模拟实战。 更有甚者试图以超心灵的力量感知,直至跌入玄而又玄之境。此举只是徒劳地试图捕捉 实战中的变化,像解剖尸体一样分析实战。 实战其实极大的灵活性。空想和套路固化了原本流畅的招式,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系统 化地训练招式技巧只能是盲人瞎马。 当现实的怒意或恐慌席卷而至,习武之人是应局限于传统套路,还是应倾听自己内心的 呐喊?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表现力的人,还是一个机械化的躯壳?他应该随机应变 还是固守陈规?他的套路是否阻隔在在自己和对方之间,阻碍最真实直接的接触? 拘泥于门派的人过分依赖套路,不注重实际,深陷樊笼,难脱窠臼。 偏颇的陈规蒙蔽了双眼,规则本应因循自然。 成熟不意味着一味抽象化、概念化,而是真正表现自我。 避免机械化的技巧,方可达到自由,方可返璞归真。生命与整体密不可分。 朴实的人并不选择,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以意念主导的动作明显出于选择,并非自由, 反倒带来更多的磨难。要控制无形的意念。 联系便是了解,是自我展示的一个步骤。联系是明鉴自我的镜子――存在即联系。 冥顽不化则难脱樊笼。真理在樊笼之外。 套路只是无意义的重复,在自欺欺人中逃避临敌时的自知。 不断的重复导致了固步自封,花拳绣腿增强了习武的障碍。 传统的武术家受制于陈旧的思想和传统套路,以古板的动作诠释鲜活的现世。 知识以时间为转移,而求知是无限的。知识源自某一开端,源自积累,源自结论,而求 知永往不断。 累积的过程只是机械的记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求知过程,不同于积累。8 在武术训练中,必须有自由的意念。训练有素的头脑不可能是自由的头脑。训练将人约 束在特定的机械模式中。 自由地表达自己,就要超脱昨日的一切。从经验中获得安全感,从新鲜事物中获取应变 能力。 要达到自由,就要注目于人生中广袤的运动,徜徉于意识之上的自由世界,不受制于时 空。观察,但不要停下来想“我是自由的”――那样你就会受制于已逝的东西。活着并 感悟当下,旧日已逝。 停止感知即是死亡,生命由此凸显。死于内在的挣扎。自由之疆无是非之争。 难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于是挣扎,在挣扎中孕育了固化的法则。长此以往就是在重复固 定的模式,而不是回应正在发生的东西。 习武之人永远一心一意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心无旁骛地格斗。抛弃一切感情、身体、 心灵上的束缚。 超越派别的约束,才能自由完整。一心追求真理的人不拘泥于套路,只活在当下。 欲解武学之道,洞悉一切敌手,必抛弃门派观念、偏见及好恶。此后方能停止心灵的纷 争,至于宁静,才可洞察整体。 学会了一种格斗技能,也许能依其道而行,但那并非真正的格斗。 若以固定招式来应对全无章法的攻击,防守反击就会缺乏灵活应变。 沿袭套路只能了解老的惯例,了解传统的影子――而非了解你自己。 怎能以散碎的套路去应对整体呢? 单单地重复演练规则化的、固定的动作,就会使实战失去灵活性,丧失本质。 套路的累积,是固着的锚;只通向一个方向――向下。 套路会增加约束,是对固有模式的重复演练。应该直取动作本身,而不是增添束缚;不 忍不怒――知其本质,不以抉择干预知觉,与对方的动作协调统一。 一旦局限于招法,一旦拘泥于死板的套路,对敌时就如隔岸观火――只是在“演练”自 己的套路,倾听自己的呐喊,而看不到对方的实际动作。 传统的套路和技击法将我们紧紧束缚。 临敌时应与敌人直接接触。不可被外界的阻碍困扰,亦不可被“别无选择”的念头束缚。9 拥有整体意味着依“理”行事, “理”不断地运动变化。心存执念,便不能随“理”逐流。 毫无疑问,不管怎样理解钩拳和摆拳,都应设法作出完美的防御。本能的搏斗的确遵循 这一原则。它使得武术家的攻击更加变化多端,从任何位置都能出拳。 然而传统门派强调套路而不是习武之人,传统的习武者依套路而动! 模式和套路怎可灵活变化?通过固定的练习方法可以掌握死板的套路;然而将现实弱化 为静态,就不能达到灵活的境地。 道体现为与敌人的联系;灵动不僵。 道无途可至。灵活变化,居无定所,行无定式。一旦遇见,就会明白这灵活才是你的自 我,自我不遵循定式。 传统套路麻痹思想,钝化创造力,抑制自由。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行尸走肉。 枯叶可像金币一样止住孩童的哭泣,一如所谓的绝招、秘籍可蒙骗无知的武者。 不依意而动不等于不动。不排斥,不选择,不依赖意志。 盲目地认同、反对或被动接受会阻碍理解,以感性的认知与他人同步,或可达到真正的 交流。欲了解彼此,应知别无选择,不比较,不计较,不为引发下一场争论而继续交流。 总之,不可先下结论,再开始。 从形式的统一中感知自由,观察自己的日常训练,不要评价,观察就好。 要新鲜整体地视物,就不应受外界影响,挣脱传统应敌方法的约束。 意识没有选择,没有需求,没有焦虑;在这种心境中才可明察,明察可解万难。 顿悟不等于彻悟。彻悟是连续的顿悟,永无止境的探求。 直接参与格斗,才能了解格斗,理解源自于感觉,不断地体现在练习中。 从与他人的互动中了解自己,勿自我隔绝。 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反求诸己,了解自己。 要领悟现实,就要具有意识,警觉而放松的意识。 努力的思考局限了思维,努力即向着目的的挣扎,胸中的蓝图局限了思维。 倘若今夜我感知到了一个簇新的事物,明日若想重温这种感觉,其中乐趣,就变成了机10 械化的思索。真理惟有当时可见,没有明日。 深入研究问题,就会找到出路,问题总与答案在一起。问题中隐含着答案――了解问题 就是解决问题。 心无旁骛地体察此在。 被玷污的思想不能体会“真在” 。真知不能以思想观念来领悟。 思考不代表放松――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想是记忆的反映,记忆总局限于部分, 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思想是心灵在经验控制下的反应。 澄灵心境,让对方摸不透你的招法。 心无为以始,道无念以行。 自省,从而了解本我并非上天所赐。 。 不被外界干扰,终得宁静,不受外界魔障侵扰。 本无意念,唯真理长存,内蕴无限玄机通变。 冥想专注于本性的宁静,并非定力集中。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否认。无所谓证实或证伪, 应是纯粹的虚空。 凝神出世,思想者亦出世。以这思想者、出世者、聚焦者为中心离散出世。 有一种动作并无动者,有一种经历并无经历者。这是一种被传统武学忽视的境界。 传统武学专注于本门本派,排斥他人。客观公正地观察,才能完整地认知。 认知无界,全身心不遗余力地付出。 聚焦是思想的聚缩。我们关心的是生命的全过程。只专注于片面,是对生命的轻视。 “现实”没有过去和未来,不是思维的结晶,也没有时间上的广度。 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你是否会想“我的姿势对吗,我的招式标准吗”?当你身陷险境, 你是否会先考虑究竟该用哪招?为什么? 武术家是三千余年的说教和训练的产物。 为何要信赖数千年的说教?他们宣讲 “至柔则刚” , 但他们自己受到攻击时究竟会怎么做 呢?教条导致了虚伪。11 人不愿被叨扰,不愿生疑,就建立起一种与人相处的思维行动的模式。而后便被套路奴 役,恪守套路。 对于足球,篮球之类的运动,遵守规则也许是恰当的。但截拳道的精髓是自由,以无招 胜有招。 二流艺术家盲从其师,导致了思维和动作的僵化,只能根据固有的模式作出偏狭的、机 械化的反应。 自我表达是完整的,即刻的,无时间概念。身心合一,才能表达自己。 五、动作要领 1、攻防中严密紧凑的结构(进攻:灵活抢攻/防守:黏手) 2、灵活、完整的运用踢打。 3、攻防节奏的不规则变换。 4、重量训练,科学化的补充训练,再加上全身训练。 5、攻防中的“截拳道直击”――直接从所在位置发招。 6、敏捷的身法和轻盈的步法。 7、灵活善变的攻击技巧。 8、近战――(a)躲闪; (b)摔法; (c)擒拿; (d)锁法。 9、完整的对打练习;对移动目标的攻击训练。 10、不断强化四肢力量。 11、表达自我的独立个性;灵活变化,物传统僵化。 12、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 13、在动作中体现连续的自我表达。 14、放松和有力的出拳相结合。松活的出拳不是身体的放松。 15、动作的流畅(直线与曲线运动相结合――向上、向下、转左、转右、侧移、躲闪、 云手) 。12 16、在动作中讲求平衡,不断地在完全放松和完全紧张之间变换。 六、无形之形 我希望习武者能更专注于武术的根本,而非其旁支别系。与其究诘究竟是哪一种武学更 具吸引力,倒不如从根源入手,才能了解所有衍生。 不必计较刚与柔、踢击与摔打、长距与近距搏斗的优劣之处。本无绝对的优势,只需摒 弃偏见,它使我们在二元对立的争论中遗失整体。 最难的是使格斗技法日渐精进。这是一个人本质上、身体上不断的进步。不单纯地重复 模仿任何固定动作,才能自由地表达自我,才可能实现自我反省。 。 有的流派偏重直线型的动作,也有流派偏好弧线型的动作。这种片面的武术是存在局限 性的。武术本身灵活多变,而套路的限制使之凝滞,不得自由,难以彻悟。 武道不依赖于个人好恶,独立存在,应每时每刻在搏斗中追寻,不局限于好恶偏见。 武学的最高境界是返朴归真,以不变应对万变。境界不高的唯有流于花拳绣腿。 消除外在的华而不实是容易的,简化内在的形式则难矣。 不妨从本门武学(不论是拳击、武术、空手道、角力、柔道)的角度来观察街头斗殴。 只有不拘泥于派别时才能全面地、清楚地观察,才能不掺杂任何好恶地、不带偏见地观 察。 停止比较才能见本质,自此与世无争。 格斗并不因门派之别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直面现实,不加矫饰。以无形为有形。 超然物外的境界超越一切相对形式,但仍可为人所用。 出世的武者不再是他自己。他机械地行动,依赖超自然的力量,那是他内心最深处从未 觉察过的潜意识。 形式化的练习不能用来表达自我,形式只是表达的一部分。低级的表达包含于高级的表 达。无形不等于无招,无招从有招升华而来,是更高级的、更独立的表达。 无招并不真的意味着没有任何招法,它所强调的只是以无招来体现的招式。依意而动, 练习强有力的活动形式。 不要否定传统的套路,你也许会自困于你自创的某种套路之中。13 追求身体的夸大就会偏离正道;一味追求思想上的理想化和标新立异就无法见到现实。 许多习武者总想学会更多更新颖特别的东西, 殊不知真理和大道正潜藏在简单的动作中, 因此他们不能窥见真理。刻意寻求答案,反倒错过。 七、预备 ――欲超越自己,必先了解自己 1、训练 训练是体育中最易被忽视的环节,人们总是花费过多的时间研究技巧,而不注重个体的 参与。训练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细节的处理需要判断力和智力。 训练是对一个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调节,使神经和肌肉适应剧烈运动。是意志、力量、 身体耐力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训练不只是塑造身体,也应避免受伤。不合理的训练会导致伤害。因此,训练时应防止 受伤并懂得如何处理伤势。 锻炼项目 1)竖叉和横叉轮换 2)伏地挺身 3)原地高抬腿跑 4)转肩 5)高踢腿 6)蹲起 7)横举腿 8)扭身起立 9)转腰 10) 11) 举腿 体前屈14 日常的锻炼机会: # 尽可能多步行――比如把汽车停在距目的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 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 # 坐着,站着或躺着时用不同的方法截击假想敌。动作越简单越好。 # 穿衣服或穿鞋时单腿站立以锻炼平衡能力――随时都可练习金鸡独立。补充训练(1) 系列训练:系列一(周一、三、五)1)跳绳 2)体前屈 3)铁牛耕地 4)跳跃 5)蹲起 6)高踢腿系列二(周二、四、六)1)胯部伸展 2)侧举腿 3)蛙跳 (2)前臂/腰: 4)转肩 5)横、竖劈叉 6)屈伸腿系列一(周一、三、五)1)转腰 2)顺时针转腕 3)仰卧起坐 4)转膝 5)体侧 6)逆时针转腕系列二(周二、四、六)1)举腿 4)直臂转体15 2)向后下腰 3)扭身起立 (3)力量训练: 1)双手交叉前推 2)爆发力训练 3)踮脚尖 4)拉力训练 5)蹲起 6)耸肩 2、热身5)交替举腿 6)活动手腕7)举重 8)半蹲 9)蛙踢热身使身体做好剧烈运动的准备,以适应随后生理条件的急剧变化。 注意:为了达到最好效果,热身动作应尽可能和练习动作相仿。 热身可降低由肌肉的黏滞力产生的阻抗,改善动作的效果,避免在剧烈运动中受伤: 1、赛前预先演练动作技巧,可使运动员的神经肌肉调节系统适应动作要求,提高肌 肉的运动能力。 2、 体温的上升可加速体内的生化反应, 为肌肉收缩供能; 也可缩短肌肉放松的时间, 减少肌肉僵硬。 这两种过程可提高动作的准度,强度和速度,也可增加身体组织的弹性,减少伤害。 在格斗中若要用到腿法,则必然先要做好充分的腿部热身。同理适用于任何承担剧烈运 动的肌肉。 热身的时间长短随情况而定。芭蕾舞演员在上台前要做两小时的热身,从柔和的动作做 起,逐渐增加动作的强度和幅度,以此减小肌肉拉伤对演出的影响。 年长的运动员会做更慢、更长时间的热身。可能是由于他们需要长时间的热身,也有可 能是由于他们经验丰富。 3、戒备势 [戒备势] (#)轻松,舒适,自然――使所有肌肉都能最快,最轻松地运动。 (#)肌肉充分放松,自由。16 身体微向前倾,双腿微屈,全身重量 35%在前腿,65%在后腿,后腿脚跟离地。前腿 具有应变能力,不要僵硬。 御敌姿势需身体内部组织的有效协调合作,长时有效训练后方能达到。 正确的对和敌姿势可使自己的动作技巧发挥到极致,完全放松,使肌肉能作出最迅速的 反应。 正确的姿势应满足三个条件: 1、使身体各部分最易于进行下一个动作。 2、保持“扑克姿势” ,就像“扑克脸”不会泄露牌手的牌一样,不会泄露动作的意 图。 3、身体适当紧张,以便迅速反应,高效协调。 姿势尽可能地放松、自由,随时保持动作顺畅。 必须同时具有适宜的精神状态。 右前式 关键是步法的灵活敏捷。左脚脚后跟离地,如箭在弦――既不懈怠也不紧绷,一直 做好准备,灵活应变。 头部摆动和摇晃,免受攻击。 右肩微抬,下颚略下沉,保护下颏和面部右侧。 左掌沿曲线运行护住左脸和右脸,以及右侧小腹(主防御) 。左前臂护住身体中部。 左肘护住身体左侧。 右肘护住身体中部,右肋,以及身体右侧。右手护住左脸和左侧小腹(主攻击) 。 右膝稍里合。右脚跟稍外转(主踢击) 。左脚跟抬起,如压紧的弹簧,增加移动能力。 左前式(同上,方向相反) 头部 西方拳击中,头部被看成躯干的一部分,通常没有独立动作。近战中,头部应保持垂直, 下颚尖贴靠于锁骨窝处,面颊贴近在前一侧的肩膀。肩膀抬起 4、5 厘米,下颚下沉 4、 5 厘米,二者互相靠拢。17下图为另一种预备式 除非是在极端的防御姿态, 下颚尖不必紧贴前肩, 否则会使脖子处于一种不自然的状态, 减小肌肉的支撑作用,阻碍骨节间的直接连接,使前肩和手臂处于紧张状态,阻碍自由 运动,导致疲劳。 下颚下沉并指向锁骨,使得肌肉和骨头处于最佳的排列状态,只把前额暴露给对方,使 之无法击打下颚。 前手与前臂 肩膀放松,手略低于肩,放松并做好攻击准备。整个手臂和肩膀必须放松,以便更快更 易地冲拳。手在不同位置间迅速变换,从收拳的位置到与肩同高,到前肩外侧,保持肘 部下垂。前手不断略微移动,以便更快出拳。 采用低势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的下盘防守较弱。 两手不分先后则可迷惑对方。 (此时头部 易成为攻击对象,需依靠灵敏性来调整和对方的距离。 )因此,如果对方的打法是建立在 对这种长距离进攻的防备之上,那么他就处于极端的劣势。 在攻防中,将手伸得过远是致命的弱点:攻击:1、攻击时必须先将手收回,就会暴露攻击意图(不像紧缩的弹簧) 。 2、必须先做准备,才能做勾拳等动作。防守:1、暴露身体在前的一侧。 2、容易让对方看清手的位置,从而避开它迂回进行攻击。 3、手伸得过远就不灵活。 因此应采取适宜的方法,以免暴露前手的动作意图。 后护手和手臂 后护手肘部下沉,护住肋骨。小臂护住胸口。手掌张开面对对方,置于对方和后肩之间, 与前肩在一条直线上。也可将手微贴于身体,手臂放松,随时做好攻防准备。双手要像 在织毛衣一样不停地沿圆弧移动,同时注意护住身体。 躯干 身体的位置基本由前脚和前腿的位置决定。前腿的位置正确,身体的位置也自然正确。18 最重要的是身体应与前腿成一直线。前脚和前腿里合的同时要向相同的方向转体,缩小 对方的攻击面积。而前脚和前腿外撇时,身体就会转向对方,扩大攻击面积。前者在防 守中较为有利,后者易成为攻击的对象。 桩法 半屈膝的姿势是格斗中最完美的姿势,不仅可使身体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状态,也可随时 进攻或防御,事先不需做任何调整动作。此为“戒备势” 。 小步:姿势适当,步伐不易过宽或过窄。快速换步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平衡,便于追 击敌人,不给对方喘息的时间。 移动:不断移动,从不停止。 屈膝:随时准备发动。 许多运动的准备姿势也都是屈膝蜷身,重心微向前移,手臂微屈。 前脚应随时尽可能地轻触地面,越轻越好。若前脚承重太多,则必需在进攻之前将重量 移至后腿。这样会造成动作延迟,从而使敌人警觉。 基本的姿势变换是一切的基础。 基本意味着: 1、身体和意志简单有效的结合。 2、思想警觉的同时动作轻松自如。 3、简洁。动作不拖泥带水。保持中正,不泄露任何动作意图。 姿势变换意味着: 1、与静止相对的一种状态,蓄势待发的外形和态度。 2、以小幅度动作调整姿势,使对方不易看清自己的意图。 3、随对方的警觉程度改变姿势。 关键是步法的灵活敏捷。左脚后跟离地,如箭在弦――既不懈怠也不紧绷,永远都做好 准备,灵活应变。 截拳道的主要目的是腿法、 手法与身体力量的配合。 戒备势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上述标准。19 为实现有效的踢打,需不停倒换重心。应完好地控制身体平衡,/这是戒备势中最应注意 的地方。 自然即放松与舒适,使所有肌肉都能最快速,最轻松地运动。放松地站立,避免肌肉紧 张。注意区分搏斗时的舒适和日常的舒适。这样才能更快,更准,更有力地防守和进攻。 全身充满戒备。像一只脊背拱起的猫,随时准备扑击。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应全身放松。 使对方没有攻击目标。下巴贴住肩窝,双肘护住两肋,向中间聚缩。戒备势是最安全的 姿势。因此:1、采取不会破坏戒备势的攻击方式。 2、练习由中正的对敌姿势突然发招,并迅速回到原位,动作需顺畅。 3、坚持练习运用身体各部分作武器, 尽可能迅速地由戒备势直接发招并收回。 缩短 出招收招的间隔时间。放松,快速,连贯。 最重要的是不要固步自封。4、进攻技法图示 前脚和前手处于有利位置,因此占了百分之八十的进攻(发招前距对方较近) 。注重速度 和力量,单独或连续地进攻。同时需要后手和后脚的支持和辅助。 像眼镜蛇一样盘起,放松又不失紧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对方。 头部可后仰躲闪 手:肘击,掌,标指,拳 腿:膝撞,勾踢,蹬脚,推踢,正踢。 5、御敌八法 (此处为图片) 6、攻击部位 (此处为图片)20 八、素质 ――每日不增只减,去其糟粕 1、协调 协调性是一切体育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协调性,才能有效地结合力量、能力 与身体。 运动前,关节两侧肌肉的紧张程度将会改变。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决定体育竞技中的 速度、耐力、力量、灵活性以及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在静止或缓慢的抗性运动中,如倒立或举重,关节两侧的肌肉紧缩,并将人体固定在预 期位置上。而对于快速运动,比如在跑步或投掷中,关节内侧的肌肉缩短,另一侧肌肉 拉长以便运动。两侧肌肉仍然紧张,而肌肉拉长一侧的紧张程度相对减弱。 伸长的肌肉过分紧张时会起到制动的作用,使动作减慢,减弱,加大肌肉的能耗,使人 易于疲劳。在改做一项对负荷、频率和重复性有不同要求的运动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 神经生理调节。因此,在新的动作中感到疲劳不仅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而且还是 因为由于协调不当而引起的制动。 职业运动员最突出的特征是在拼尽全力时仍能使动作显得轻松自如。而新手的动作紧张 僵硬,无用动作过多或者用力过猛。有些罕见的“天才运动员” ,不论熟练与否,仿佛 天生便能轻松自如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轻松反映了他们在反作用力最小的情况下运动 的能力。这在某些运动员身上表现得更为显著,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 有些人在对敌时动作笨拙,仿佛永远找不到合适的距离,总是轻易落败;他们无法猜透 对方的用意,却总是被对方看穿自己的企图。他们主要是缺乏协调性。协调性良好的人 动作优美流畅,进退自如,富有节奏感,可良好地把握时机,打乱对方的节奏,良好地 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们能够看穿对方的意图,采取主动进攻,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图出 招。他们的行动都具有明确的意图,满怀信心,从不犹豫试探。 肌肉不能单独行动。其运动方式,以及动作的有效程度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因此, 错误的动作是由于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不准时,目标错误,顺序错误或者强度不当。 完成度良好的动作意味着神经已受到良好的训练,适时收缩肌肉,放松反抗肌。适时发 动协调完好的肌肉冲动,并适时停止。 因此,协调性训练是针对神经系统而非肌肉的训练。由肌肉不能协调,到协调性能高度 完美,是在神经系统里建立联系的过程。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指出,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之间并不直接联系,而是在神经细胞间以感应的方式传导。神经原之间通过“突触”来 传导神经冲动。突触理论解释了一个对球完全没有反应的孩童是如何成长为著名主力球 员的。21 对技巧(协调性)的训练即通过练习(准确度练习)来在神经系统中建立恰当的联系。 每次动作都会加深这种联系,使下一个动作更容易,更准确,更轻而易举。同理,缺乏 联系会使动作生疏(所以应不断地练习) 。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技巧,确保 动作简洁,并高效地应用体力和动作。 想当冠军必须有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在最枯燥的训练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刺激 的反应越从容,从中获得的满足就越大;反之,越不从容,就越厌倦强制性的动作。 注意:疲劳时不要做已经熟练的动作,这样只会使原本熟练的动作技巧更为粗略。记住, 错误的技巧会妨碍动作。因此,应只在精力充沛时练习已熟练的动作。疲劳时应通过粗 略的动作来进行耐力训练。 2、精确 动作的精度即准度,通常指发力的准度。 通过控制身体动作来达到准确。最终应在确保效果的同时以最小的力度动作。不论是初 学者还是久经沙场的战士,都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获得精度。 练习技巧最好先利用速度来练习准度和精度,之后再加入力量。 对着镜子练习可随时检查姿势,手的位置,以及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3、力量 确切地讲,身体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保持平衡,才能练习踢击和出拳的技巧。 为恰当地结合冲击力和机械运动,肌肉应在神经冲动的指导下适时、适度地运动,同时 放松反抗肌,以减少能耗――一切都是为了改善动作的效率,更好地使用力量。 动作不熟时易用力过度,这是由于神经肌肉调节反射系统的不适应。 体力好的运动员未必很健壮,但他一定可以快速发力。力量等于力气和速度的乘积,即 使肌肉的收缩能力持平,加快动作速度也可增加力量,因此,动作迅速的小个子在出拳 时有可能比动作缓慢的大个子还要凶猛。 在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的同时,也应注重速度和灵活度的训练。力量只有同适宜的 速度、灵活度和耐力相结合,才能在多数体育项目中胜出。格斗时如果缺乏这些素质, 再强壮的人也只能像一头空有蛮力的公牛,徒劳地追赶着斗牛士;或者像开着一辆速度 奇慢的卡车追赶兔子。 4、耐力 超过正常生理极限的长期刻苦练习可使人在精疲力竭时增强耐力。但也许会导致呼吸急22 促和肌肉疼痛。 最好的耐力训练就是比赛。跑步和打桩当然是必要的附加耐力训练,但是必须采用不规 则的节奏和不规则的神经生理调节。 大多数初学者都不愿刻苦练习。为增加休息后的运动量,应在大量运动后充分休息。长 时间的训练应包括许多短时高速的训练,其中穿插相对缓和的耐力训练。 超负荷运动的四个假设: 1、在放松跑中穿插冲刺跑可强化耐力。 2、耐力训练应保持一定的速度。 3、极限耐力训练应该比常规训练时间更长,强度更大。 (这种斯巴达式的训练是用 来培养冠军的) 4、可以偶尔调整进度,用不同的动作锻炼不同的肌肉纤维。 应逐渐增加耐力训练的强度。对于需要良好耐力的运动来说,六周只是相当短的时间, 只是起点。达到成功的巅峰需付出经年的努力。 如不注意保持,耐力会迅速减弱。 5、平衡 耐力对于武术家的头脑和身姿都极为重要。不能随时保持平衡,就不可能有效地进攻。 身体各部分配合默契,才能达到平衡。头、身体、腿、脚是传递身体力量的工具,对保 持平衡起关键作用。双脚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脚与躯干的位置关系有助于身体各部分的默 契配合。 步伐过大不利于平衡, 以速度和效率作为代价换取力量的聚集。 步伐过窄也不利于平衡, 缺乏坚实的基础,虽可获得速度,但失去了力量和平衡。 保持平衡的诀窍在于双脚位于身体正下方,且距离适中。重心均匀落在两腿上,或略向 前移。前腿微屈,膝盖放松不紧绷,身体向前的一侧与脚跟和前肩位于同一直线上。这 个姿势使动作放松,迅速,平衡,自由,易于发力。 在一般的体育竞技中,预备动作包括半蹲式,此时重心低且前倾。前膝弯曲,重心略向 前移。普通的预备式中,膝盖弯曲时前脚跟略着地,这样有助于保持平衡,缓解紧张感。 双脚间的距离为一自然步,以便稳固地支撑身体,而不是立在一个支点上。23 避免双脚交叉,就不会被推得失去平衡或者由于步法不当而跌倒。 动作习惯: 1、重心下沉。 2、双脚与肩同宽。 3、重心落于前脚掌上。 4、即使在跑动中,膝盖也很少拉直。 5、 在微小和迅速的动作中保持重心是许多运动员的习惯, 特别是在要求迅速改变方 向的运动中。 这些动作习惯不论在运动还是静止时都代表已做好准备在每个动作后都要立即表现这些 机动习惯,为下一个动作做好准备。一个好的运动员,即使在必须突然发动时也不会伸 直任何关节。 平衡不仅指对重心的控制,也指对身体倾斜以及动态平衡的应用,即利用重力加快运动 速度。因此,平衡也可理解为将重心置于身体支撑之外,追逐重心,不失去重心。 与跃步和叉步不同,侧移步和滑步有助于保持重心。在必须迅速移动的时候,出色的运 动员会使用尽可能小的步子,以保持对重心的控制。 预备式中身体倾斜是为了平衡伸出的手臂或腿。 在运动中寻找平衡,而非在静止时。 对战时重心应不停移动,随自身及对方的动作变化而变化。 出击落空等于暂时失去平衡,因此反击者通常占有优势,但采用“戒备势”的攻击者也 可保证自身的安全。练习在对方失去平衡时发动进攻,特别是当他直立时。 应随时保持身体平衡,不能在动作当中失控。 # 攻击时重心微向前移,使后腿可以自由地,迅速地以最短路线出击。 # 防守时重心微向后移,拉长距离,为防守反击争取时间。 随时保持平衡,以便再次出击,但不要过于投入。 训练方法24 在复合进攻,撤退和反击时感受一下双脚及身体之间的最适距离,并注意它们在任意招 式中的位置。 体会平衡。 在必要时应该能以平时走路的速度进行一切动作。 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的区别。 在前进,后退,侧移中协调踢打动作。在保证速度和力量的同时应确保平衡以便迅速恢 复。 毫无疑问,普通的跳绳并非增强平衡的最好方法,应该是真实的跳绳训练。首先单腿跳, 把另一只脚抱在身前; 再换另一条腿。 其次双腿轮换着跳, 以最快速度一摇绳一换腿 (不 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每轮连续跳三分钟,休息一分钟再跳三分钟。按不同的方式跳绳, 三个回合下来会是个不错的开始。 6、体感 体感是身体和精神不可分割的完美结合。进攻时的体感身体: 1、进攻之前,之中,之后,考虑平衡。 2、进攻之前,之中,之后,考虑严防。 3、限制对方的回旋范围。 4、注意灵活。 头脑: 1、想着要击中目标。 2、保持警惕,注意突然防守和反击。 3、自始至终保持警觉,密切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 4、向对方施加负面影响(松懈,迅速,密集,轻松) 。防守时的体感1、观察对方的出招方式――以洞察敌意。 2、预测对方的第二次、第三次进攻――熟知他的套路,一旦对方进攻落空就迅速打 压。25 3、看穿对方的不知所措。 4、利用惯性,使落空的攻击仍能达到目的。 5、保持自身平衡的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 6、后退要迅速,尝试一切可能(侧移,弧线行走等等) 。出击后保持平衡。 7、在适当的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用以下三点: A、保持自我一致 同时 B、保持适当距离 C、把握适当时机 7、外形 良好的招式是达到行动目的最有效的方式,减少失误动作,使体力消耗达到最小。 消耗最小的体力得到同样的效果,去除多余的动作和肌肉收缩,以便保持体力。 神经肌肉系统的培养: # 一,获得放松的感觉。 # 二、学习控制这种放松的感觉。 # 三、紧急情况下自动产生这种感觉。 能够感觉到收缩和放松,知道肌肉在做什么,叫做“动觉” 。身体各部分处于特定位置, 其感觉的生成被称作动觉。这种对于平衡和不平衡的感觉控制着身体的移动,不论优雅 或是笨拙。 动觉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只要不以最小的力量付出做出动作,身体就会觉得不舒服, 放松是一种受制于精神状态的身体状态,通过下意识的努力来控制思想和动作方式。 放松指的是肌肉的紧张程度。应注意在完成动作的情况下使肌肉的紧张程度最小。尽量 减小反抗肌的紧张感,但不能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肌肉应尽可能保持最小的紧张度。过 于紧张会削弱速度和技巧,这主要是由于反抗肌的过度紧张。活动的肌肉不紧张,损失 的体力就小;紧张的反抗肌浪费体力,导致动作僵硬凝滞。优雅、协调、高效的运动中, 反抗肌必须松弛,并可随时轻松地伸长。26 体育中的放松取决于对心理素质和感情控制的训练,放松即可建设性地应用身体和大脑 的能量,并对症下药。并不是懒散迟缓,也并非冷漠疏忽,是肌肉的放松而非头脑的放 松。 从套路技巧中节省下来的体力可表现为耐力或更为有力的动作。 老道的运动员把招式看作是保存体力的方式,出色的运动员也会积蓄能量,他的特殊技 巧使得动作更加高效――冗余动作很少,而且训练有素的身体在运动时消耗体力较少。 学习使用较好的招式,学习轻松流畅地移动。用打沙袋作热身,放松肌肉。先集中练习 招式,再加大训练强度。 成为武学大师的秘诀是,掌握基本技能及其进一步的应用。 大多数情况下,应在身体另一侧练习相同的动作,以平衡效率。改进招式的基本思想是 不违背最基本的动作原则。 动作的简洁性 每种动作都有最佳的完成方式。现将改进动作的一些重要基本原则列举如下: 1、以冲击力克服阻力。 2、如果必须用肌肉控制,就要将冲量减至最低。 3、连续的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节约体力,因为直线运动需突然改变方向。 4、主动肌没有受到反抗时,就任其顺畅自由地运动,这种运动比受到限制的运动更 快,更轻松,更准确。 5、编排动作,使节奏轻松自然,以顺畅自如地表现。 6、消除动作中的犹豫或间歇性停顿。 可依情况改变招式,但不要改变自己最基本的风格。改变招法指的是调整进攻的步 骤。 可以这样定义好的招式:一种使个人在运动中达到最高效率的特殊技法。 平衡,在招式中也至关重要。不论是一拳或一脚,只有达到平衡,且能完美掌控时机, 才能有效地释放力量。 总之要牢记:紧张会使人失去灵活性和对时间的判断,而这对于成功的武者来说十分重 要。因此,每天都要有意地练习神经肌肉的感觉运动,时刻保持放松。27 8、视觉 以练习迅速的视觉反应作为基础。每天的训练中都应包括短时间,高强度的视觉速度练 习。 迅速的反应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经过后天的培养。 一个反应较慢,动作较迟缓的人,可通过迅速的视觉反应能力来补偿其不足。 感觉的速度有时会被观察者的注意力影响――注意力分散得越少,动作就越迅速。如需 从诸多对象中选中一个目标, 且对于每个对象都需作出不同的反应, 那么时间就会延长。 选择反应比简单反应的时间要长。这是通过神经生理调节来训练肢体知觉的理论基础。 下意识的运动是最简单,最快,最准确的。 由感知细节(机械化的表达)到感知部分,再到感知整体而不理会任何细节,就完成了 从自发反应到控制反射的过程。 习惯性地将注意力分散到较大的区域,有助于在避开攻击后发现对方的破绽。 若要使感觉最为迅速, 就应将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目标上。 (做好准备的运动员比对 方多占了先机。 ) 实验表明,和视觉刺激相比,运动员更易对近距离的听觉刺激作出反应,因此应尽可能 地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但是要注意,将意识集中在整体的运动上时,反应会比单独 专注于视觉或听觉时更快。 练习减少不必要的选择反应,令对方有更多的反应方式。 有能力的人总是试图将对方逼入更慢的选择反应。 用虚晃和佯攻分散对方注意力,可使对方在动作之前犹豫,若能诱使对方向错误的方向 出招则更妙。 如果进攻的一方只会从身体的一侧发招,防守的一方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侧,使反 应速度更快。 物体迅速靠近眼睛会引发眨眼反射,必须通过训练来控制这种反射,否则一旦对方了解 到你在攻击时会闭眼,他就会利用此时的盲点来发动进攻。 中央视觉即眼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点上,边缘视觉则是当眼睛专注于一点是将注意力 分散到更大的范围。中央视觉更为清晰,而边缘视觉更加分散。 实战中,学生必须学会利用边缘视觉来把注意力分散到整个视野。28 练习时:老师伸出食指,让学生目注指尖,然后来回移动另一只手,并用手指表示不同 的数字或字母,学生应能在不移动眼睛的情况下辨认出手的形态。 增加距离会扩大视野,拉近距离则缩小视野。而且,注意对方脚的移动比注意手的移动 更容易,因为脚的动作相对缓慢。 9、速度速度类型:1、 感觉速度。 眼睛看出破绽的速度, 威慑对方, 迷惑对方并使对方速度变慢的能力。 2、思维速度。头脑选择正确有效的动作的速度。 3、发动速度。从正确的姿势简洁地出招,并保持正确的心态。 4、动作速度。将所选的动作付诸实践的速度。包括肌肉实际收缩所需要的时间。 5、转换速度。中途改变方向的能力。包括对平衡和惯性的控制。 (使用戒备势。 )提高速度的可行方式:1、灵活性 2、弹跳力及柔韧性 3、抗疲劳能力(例如耐力和身体素质) 4、身体和头脑的警觉 5、想象和预期的能力 增加手臂和步法的技巧和灵活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 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真正的速度源自于动作的简洁(良好的身法和协调能力) 。因此,反复的机械化训练(对 动作的练习)十分关键。适度的感情刺激也会起到帮助。 打沙袋可以很好地训练速度和敏捷度, 集中注意力, 想象你最仇恨的敌人就站在你面前, 全力以赴去打倒他。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能力,试着在脑海中勾画假想敌的对战动作。 打沙袋可锻炼头脑,速度,启发想象能力,让大脑在恰当的时刻准备出招。 简化动作和放松肌肉都可提高速度。新手在比赛中必须作出调整,以克服动作过力的自 然倾向――毛躁,紧张,感到压力,想立刻结束战斗。强迫自己作出一切可能的动作时, 大脑的命令就会超过身体的能力,结果不能有的放矢。整体的紧张和不必要的肌肉收缩 会产生阻力,降低速度并分散力量。顺其自然反倒会有更好的表现。以最快速度跑动时29 不应该想着进一步提高速度。提高速度的要素:# 用热身降低肌肉粘滞度,增强灵活度和柔韧度,提高生理循环速率(心率,血流 和血压,呼吸调节) 。 # 初步收缩肌肉,局部收缩。 # 合适的姿势。 # 适当集中注意力。 # 由条件反射调整到迅速的习惯感知,减少程式化的迅速反应。 沿圆弧或椭圆弧出击时,若运动轨迹的半径较长,可通过突然缩短半径来使速度增加, 不需施加外力。链球比赛和棒球比赛中的击球手都会用到这个原理。抽打毛巾或鞭子也 是同样的“缩杆”原理。 人体发力时的鞭状或螺旋状运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身体的运动可能从脚趾的推动 开始,然后是膝盖和躯干的伸直,加上肩膀的旋转,上臂的摆动,最后终止于前臂,手 腕或手指的突然移动。应掌握恰当时机,掌握时间,使身体各部分都起到加速作用。缩 杆运动可用来描述这种解旋或鞭状运动中的很多特定速度。身体各部分绕其支点高速旋 转,但每一部分的都可急剧加速,因为它的支点本身已经在高速旋转。 扔球时,身体各部分的累积速度聚集在肘部,前臂以迅速移动的肘部作为支点,突然发 动。大多数远距离投掷或沿弧线出击的动作都遵循这一速度原理。虽然不用脚部出击, 但的确是从脚部开始积蓄力量。 这种多重加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身体部分都要尽可能晚地发动,以便最佳利用支 点的加速峰值。直到胸肌紧绷时,手臂才可以出击。直到出招或接触到目标的那一瞬间, 手腕才突然发动。橄榄球中踢悬空球的球员总是在接触到球的瞬间,或是再晚一点,才 用膝盖和脚发力。这种最后时刻的加速和拳击中的穿透力是一样的。原理就是将最大的 加速度保持在最后接触的时刻。不论距离多远,最后一小段运动应该是最快的。一直保 持这种越来越大的加速度直到完成进攻。然而,这个概念有时容易和完成攻击后身体的 惯性冲击相混淆。后者是专指在不受下一动作的速度影响时,完全放松的跟进。 速度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感知时间和反应时间。面临的情况越复杂,动作就越慢,由 此可见虚招的重要性。 注意力训练和姿势练习可提高速度,肌肉收缩的速度是相对速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影响速度的一些物理原理:缩短运动半径可提高速度;较长的运动路径可增加冲 击力;旋转中可通过集中重量来提高速度,或者用连续的但不是同时动作来加速。个人30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速度对他的运动方式最为有效。 到达目标所需的时间通常比运行的速度重要。 10、时间 速度和时间是互补的,要良好地把握时机,否则出击时速度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刺激和反射的时间间隔。以下是两种更为完整的表述:1、从刺激或者动作信号的发出,到肌肉运动的开始的时间间隔。 2、从产生刺激到完成一次简单肌肉收缩的时间间隔。 两种定义都包含了感觉时间。如果所谓的感觉只是简单的听到枪声或者看到旗子降落, 那么感觉速度的改进余地就较小。可以通过改进准备动作的技巧来缩短反应时间,将注 意力转移到反应动作上也可缩短反应时间,其余的影响因素就是第二条定义中所说的肌 肉收缩速度。完整的反射有三个要素:1、刺激传导到接收者的时间(例如:听觉,视觉,触觉等等) 。 2、加上大脑通过相关神经将冲动传导到相关肌肉的时间。 3、加上肌肉在收到冲动信号后做出动作的时间。如下因素会增长反应时间:1、没受过系统训练 2、疲劳 3、注意力不集中 4、情感扰动(愤怒,恐惧等等)如下因素会增长对方的反应时间:1、出招后。31 2、受到多重刺激时。 3、吸气时。 4、撤力时(包括思想上的) 。 5、注意力或目光转移时。 6、总的来说是身体或头脑失去平衡时。 热身,生理状况,动作的迫切程度都会影响反应时间。 动作时间 动作时间和防守时间类似。防守时间即作出简单防御运动所需的时间,可以是简单的手 臂动作或向前移步。 由于每人速度不同,简单运动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 突然进攻,或在对方准备还手时突然撤招,都是及时的动作。 及时的动作不一定迅速或剧烈。从静止开始毫无预兆地发动,畅通无阻的动作可十分出 人意料,使对方来不及反应就被击中。使对方失去动作时间:1、步步紧逼,打乱对方的节奏。 2、紧盯对方。 3、在攻击的前半段使对方作出预先反应。 4、转移对方的动作和注意力。 一个技术完美的动作,可能会由于对方的预先防守而失利。因此,在正确时间出击,不 论是在心理上或身体上都是绝对重要的,可使对方来不及闪避。 因此,时机的掌控是正确判断时间并抓住机会的能力,可从身体,生理,精神等方面作 出分析。 # 在对方预备或计划移动的时侯发动进攻。 # 在对方动作的过程中击中对方。32 # 在局面紧张变换的时侯击中对方。 # 对方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分散时发动进攻。 可凭借直觉感知最佳的时机,也可以下意识地发现。优秀的习武者必须能够感知发招的 时机,而非观察。时间练习:1、练习保持适当距离。 2、在对方变换姿势或撤招时进攻。 3、 练习直拳进攻, 在周旋时及时阻止对方的进攻, 可沿直线, 半圆或圆周路线走动。 注意出击的速度, 不要因为力量而牺牲速度。 高妙的踢击和有力的出拳取决于两个方面: (a)力量, (b)时机。时机是对力量的补充,反之则不然。重击未必需要力量或重量, 把握好进攻的时机是有力出击的秘诀。 在拳击中,掌握出拳时间是指在对方前进或被诱导前进时出击的技艺,优秀的习武者可 以看穿对方的意图,并尽可能地采取主动,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行动。因此,他的动作 别出心裁且毫不犹豫,这需要自信。即使把握了良好的时机,也没有人能真正地重拳出 击,除非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完全的信心。 断续的节奏 势均力敌的双方通常易陷入僵持,除非双方在速度上有较大差距,否则两人攻防动作的 节奏基本一致。对下一动作时机的判断基于上一动作,具有顺承关系。主动方尽管占有 微弱的优势,但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成功击中。然而节奏散乱时,对于打乱节奏的 人来说,速度就不再是进攻和反击中的主要因素了。节奏稳定时,总会有继续按照节奏 运动的趋势。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被迫将动作继续下去。而能利用短暂的犹豫或者出其 不意的动作来打乱这种节奏的人,就可以以适当的速度进攻或反击;他的对方仍按原来 的节奏运动,在调整过来之前就已被击中。因此及时的出击常常是良好的出击,使对方 猝不及防。 应把对时机的判断当成一种心理状态来感受并掌握,甚至不只是对战时的问题,因为打 破节奏的前提是, 对方必须将跟随动作的节奏继续运动一两秒钟, 然后才能突然被扰乱。 把握时机有时包括着虚招和佯攻,若防守的一方接受这种节奏,并试图格挡这些虚招, 那么短暂的犹豫就会打乱节奏,为最后一击创造时机。其他时候,当对方正在抢攻或虚 击时,你应先假装明显地按照他的意图运动,然后在对方以为你已经被他的虚招迷惑时 突然予以反击,以此打乱节奏。应持续出击,因为对方已经固化在他自己的节奏中,无 法适时地调整并防守。一般来说,此时对时间的掌控意味着当对方准备进攻时你就已经 开始进攻。因此,把握时机就是利用对方在调整动作反击之前的短暂间歇。33 对方动作进行到一半时的发出进攻可以用二分之一拍来衡量,以时值一拍的动作来迷惑 对方的节奏,就可以用半拍的进攻来打破僵局。散乱的节奏会使对方在防守时失去头脑 和身体上的平衡。 和弦 调整自己的速度,使之与对方的相适应,叫作和弦。这是进行一系列动作的特定节奏。 对和弦判断正确,就可有条不紊地控制每次出击,这种控制使习武者更易选择有效的攻 防方式。 避开防守才能击中对方。过快的速度可以正好和上对方防守的节奏,这样就相当于进攻 者封住了自己的攻势。 在理想的状态下,武者应尝试使对方和上自己的节拍,可通过有意变换自己的动作来达 到这种效果。例如可以在混合进攻中中故意按节奏出虚招,直到能诱使防守方跟随这种 节奏。 可诱导对方达到速度的极限。也就是说对方需要不停地跟上节奏。距离自己的速度上限 较远的一方可获得这种优势。必须能够从士气上打压不服输的对方,使其意识到自己的 速度被对方控制,从而失去自信。 按照一定节奏进行,以一系列佯攻和虚招组成的准备动作,可诱使敌人误以为自己已经 准备就绪。这会使他的反应形成一种和弦而不是攻击。此后突然加速,并构成最后一击 的动作会使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 行之有效的改变和弦的方法是放慢最后的复合进攻或反击,而不是提升速度。这种放慢 可被看作是已经发出的一击在半途停止, 然后当对方偏离原来路线打算格挡时继续进攻。 适时应用速度,在动作中正确判断和弦,对确保有效进攻很有帮助。 节奏 不论攻防,动作都取决于时机的正确与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完成有效动作的最适时间段(即和弦中的一拍)被称作节奏。 心理讶异时,身体无助时,都是最佳的攻击时机。这才是节奏的真谛――选择对方心理 和生理上的最弱时刻。 进攻的时机也出现在对方蓄意移动时,例如主动进攻或挑衅。在此类情况下,应在对方 做出动作时进攻,因为直到对方完成动作,他都不可能改变运行路线。 在武道的最高境界中,每次进攻都具有节奏感,但注意不要被对方故意露出的破绽所迷34 惑。 在对方全神贯注时发动攻击,在他准备进攻时,上前时,漏手势,改变动作时。需要勇 气以及不间断的专注。 把对方的注意力看作是一种图像,在他士气低落,犹豫不决时进攻。 对时间的选择是有效进攻的必备条件。即使是完美无瑕,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也会由于 时机未到而落空。 方法固然重要,但明理和审时也是成功所必备的。 截击 距离过远时,进攻的一方需要做出准备。因此,在对方准备进攻时攻击对方。 截击是在对方发动进攻的同时阻挠对方运动的出击,预测对方的攻击路线并与之相交, 并同时掩护自己。为保证成功,必须对动作和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且应准确。 截击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制住对方的进攻,可在对方上步踢打,佯攻或连接招式时出击。截击1、对方准备上步时。 2、对方手臂还没伸直时遏制他的进攻。 3、对方在虚招中露出空门时。 4、用于制止姿势过宽或运行路线极差的手部动作。 5、制动之前(直接或间接截击) 。 6、从戒备势发出第一次虚招时,即在真正发动进攻之前。 截击是一种良好的防御方式 (特别是对于伸出的部分和已经暴露的动作路线) , 当对方的 架势过于宽大或近战疏于防守时。 对于时间和距离的正确判断对于有效截击至关重要。截击通常是直拳或直踢,也可以是 前进或后退,或辅以闪躲和滑行。 截击有时需要身体的旋转配合,以便控制对方的手部动作。 截击时常需向前上步,以便在对方注意到之前击中,至少可向对方倾斜身体。35 对于那些以上步开始的攻击来说,截击的作用更大,因为留给攻击的时间差比不需上步 的要长。因此我们可以说,截击通常是用来对付上步准备的技法。 应练习随时准备截击,成功的截击不仅可多次击中目标,还可削弱对方的士气。练习从 不同角度以极大的速度和准度截击。 即时反击 控制对方的动作时间或手部位置之前就发动进攻是不明智的,因此,聪明的人用尽一切 办法,耐心地,有条理地运用截击。将对方的手脚限制在有效范围之内,伺机控制他们。 后发攻击或“即时反击”是一种有准备的动作,用于对付那些已经形成不停截击的习惯, 或以攻为守的武者;即一个在对方挑衅时进攻的人。 即时反击是一种策略,有时对方以固定节奏进攻,向着反击目标双手轮换出拳。准确地 判断反击时间,比发出截击要准确很多。了解对方的反应速度并判断他的频率。 必须准确判断距离,以减少在对方攻击范围内被击中的危险,以便做出最后的反击。 即时反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掩藏自己的意图,并诱使对方截击;这样,即使 对方在反击落实之前就受到攻击,也没有时间收招。有多种截击方式:# 诱敌进攻(故意露出空门) # 故意做出防守不当的虚招 # 佯攻,出拳时收手,或简单上步 遏制对方的截击或攻击手法,是一种明智的防守反击,也可在躲闪中进攻(例如:变换 身体位置而非直接进攻) 。 注意对方有可能故意西佯装截击, 或者用反反击来反击。 (有可能在截击中故意露出破绽, 诱使对方反击。 ) 除非对时间和速度判断正确,否则再强攻防也可能失败。现举一例说明对时间的正确判 断,可以利用躲闪进行攻击,由戒备势出发,若对方躲闪,攻方就可凭借手部的短途侧 移击中目标。此时应使用不紧不慢的缓击来应对快攻。若攻击目标侧面,且守方的手已 经很近,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就会更为明显。 显然, 若要最大限度地克服时间和距离的差距, 就应向着对方手部移动的相反方向进攻, 即攻击开处而不是合处。36 类似地,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是对方准备进攻的时候,此时对方的意图和手部的动作会 更加集中在进攻而不是防守上。 当自己难以接近对方, 但对方能够准确判断距离时, 在对方准备进攻时的进攻最为有效, 因为他此时处于攻击距离之外。应在对方进入攻击范围之内,被你的撤退迷惑,并准备 进攻时发动攻击。 在对方准备进攻时进攻不同于以攻为守, 前者在准备时, 即在对方的进攻之前便已发动; 而后者其实是一种反击。若想在进攻中占有先机,就要准确判断距离,仔细选择时间。 11、态度 运动员临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在比赛中的紧张程度。 他若十分自信, 就不会过度紧张。 他具有人们常说的“胜者的态度” ,并将自己看作是他所从事的运动的大师。对于许多运 动员来说,拿到冠军是一种“心理犒劳” 。此前的成功,以及对失败的正确认识使他显得 鹤立鸡群。 比赛临近时,运动员常感到虚弱(胃部抽搐) ,眩晕,甚至想要呕吐;心跳加速,背部疼 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把这些看成虚弱的象征,而是内部的精力过剩,代表着对于剧 烈运动的充分准备。事实上,赛前感到兴高采烈的运动员反而并未准备充分。这是受到 竞技状态的刺激,分泌肾上腺素的表现。 若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情,那么在格斗中关键时刻,精神紧张就会使武者忘掉格斗技法。 他的肌肉突然与他过度紧张的反抗肌产生拮抗,使动作僵硬笨拙。练习适应各种情况。 经验表明,经常挑战极限的运动员可在必要时刻坚持到底,也就是说普通的训练并不能 激发人体内潜藏的巨大能量。超乎寻常的训练,高度感性的状况,或不惜任何代价都要 获得胜利的决心能够释放这种能量。因此,运动员通常如他所感到的那样疲惫,而如果 他决意获胜,他几乎可以无限地坚持下去,直至达到目标。这种“如果非常想赢,就能 获胜”的态度,意味着胜利意志的长存。为了胜利,任何惩罚,任何努力,任何训练都 不能算作艰难。只有胜利和梦想紧密相连,才能产生这种态度。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以最大速度训练,不要想着能在比赛时爆发。真正有竞争力的人随时 都全力以赴,这样就能形成一种不遗余力的态度。为培养这样的态度,必须进行更长、 更快、更刻苦的超常规训练。 利用态度来达到: 1、轻灵闪躲(不要被动! ! ) 2、毁灭性的进攻 3、速度37 4、自然的动力 5、圆滑和伪装 6、粘黏和直接 7、彻底的放松 九、技击 ――习武前,拳是拳,脚是脚。习武后,拳非拳,脚非脚。而今彻悟,拳是拳,脚是脚。 由于对违规技术的限制,西方拳击显得过于大胆;而东方武术由于没有护具,以全身作 为攻击目标,相较之下显得过于谨慎。而且东方武术在距目标有几厘米处就停止出拳, 避免接触,易造成习惯性的距离误判。因为这种在目标面前虚晃的动作,而不是对移动 目标的瞬时爆发性进攻,从而忽略了对躲闪技能的训练。在拳击这样的攻击性武术中, 躲闪技能十分重要。滑行、弯腰和扭身都是不需大幅度移动身体的躲闪技能。 在实际,完整的格斗中,必须融入上述两种实用元素。用周旋作为保护策略,就像近战 时需要躲闪,而真实的格斗中,每一种都不足以确保胜利。 同重拳相结合的躲闪技能,可应用于无护具的格斗,可用在对方招式用老时,或在两次 攻击之间。可削弱进攻者的士气,或者导致扭打。 以攻为守是拳击中的真理。好的进攻包括出拳、虚招、移动还击、压迫和整体性。 优秀的拳击手可以用迅如雷电的出拳击倒对方,用虚招诱使对方还击并落空。对方出招 落空,就不能保持良好的姿态,就易被攻击者的还击击中。 在智力和技术上压倒对方是拳击的真谛。为培养这种能力,必须理解出拳(还有踢击) , 以及不同的拳法和腿法,以及应在何时用何种招式。必须找到配合良好的拳法或腿法的 组合。经过长期的训练,必须能够在拳法和腿法中灌注全部的重量和力量,必须有意地 在恰当的时间做出恰当的进攻。 如果已经培养出了下意识的进攻技能,就可以立即出招,并且计划随后的格斗,应对突 发情况。只有进行必要的训练才能达到这种境地,这种训练对拳击极为有益。 攻击中的各组分可使进攻具有策略,要求速度、诱敌、时机和判断的能力。武学大师运 用这些技艺来进行完美的进攻。 特别来说,诱敌是大师的进攻方式。拳术大师能够应用技巧迷惑和困惑对方,使其露出 破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虚实结合,并使虚实之间显得毫无二致。诱使对方靠近自 己,并依自己的意愿行动。通过防守性的出击和明智的举动,可将对方一直控制在失去 平衡的状态。拳击大师可接近并理解近战的价值,在攻防中都完美地移步。他最终还是38 反击的大师,因为他知道应该何时进攻,何时允许对方进攻。科学的进攻并不简单,需 经年的研习才能成功运用。 进攻中有四种常手法:抢攻、虚晃、诱敌和近战。 抢攻 必须了解直线抢攻的价值, 以及抢攻时会发生的情况。 应注意到每次抢攻都会露出破绽, 每个破绽都会招致反击,每个反击都会招致再次反击。还应知道如何、何时相对安全地 抢攻。 前手进攻,护手防御,在侧移中掩藏破绽,特别是在抢攻中易露出的破绽。 虚晃 经验丰富的拳手擅用虚晃。要求以眼、手、省体和腿的配合诱导对方。对方若试图防御, 就会露出破绽。虚晃也可用来确认对方对各种动作的反应。 虚晃只能产生暂时的破绽,利用这些破绽需要迅速的反应,或者提前预知何种虚晃能诱 导何种破绽。这些只能在日常练习中积累,因为只有通过虚晃的实战演练,才能确定大 致会做出什么反应。 若熟知虚晃可引发的破绽, 就应在能够发出干脆利落的一击时进攻。 优秀的武术家应在出招前预知会露出的破绽,并几乎在破绽出现前就发动随后的进攻。 当双方的速度、力量和技术均不相上下时,善用虚晃的一方将会胜出。 虚晃的关键是速度、变换、欺敌和准度,以及随后干脆利落的进攻。同种虚招使用过多, 会使对方事先准备好反攻,并使进攻落空。 虚晃对于技术较高的对方比较有效,应练习不同的虚招组合,直到动作自然。 诱敌 诱敌和虚晃联系密切。虚晃导致破绽的出现,而诱敌则是故意露出破绽诱使对方进攻, 以便反击。 虚晃只是诱敌的一部分。诱敌包括策略方法以及迫敌技能等等。处于明显劣势时,只有 极少数人能成功发动反击。许多人都不愿抢攻,所以能够诱导或迫使对方抢攻显得极为 重要。 近战 这是近距离格斗的技艺。欺近对方,贴身不离,都需要技巧。可用如下方法接近对方: 滑步,躲闪,诱敌与虚晃。 由于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格斗需要细心。应谨慎仔细地计划每次进攻,不做准备就进39 攻通常是致命的。保持头脑清醒,并能随机应变。 1、截拳道的一些基本武器 腿法A.横踹(主要使用前脚)1、横低踹(攻击胫骨、膝盖、大腿) 2、横平踹(胸肋、胃部、后腰等等) 3、横高踹 4、转身横高踹(右脚踹后转成左脚在前) 5、转身横低踹 6、滑步横高踹/平踹/低踹 7、退步横踹胫骨/膝盖(反击) 8、横飞踹 9、膝盖/胫骨截腿(用后脚)B.前脚直踢1、脚尖踢(抢攻或反击,攻击裆部) 2、前高踢 3、前平踢 4、前低踢 5、转身前踢 6、由下到上的前踢(膝或腰) 7、退步前踢 8、前飞踢40 9、刃脚C.后脚前踢1、后脚前高踢 2、后脚前平踢 3、后脚前低踢 4、转身后脚前踢(高、平、低) 5、退步后脚前踢 6、后脚刃脚D.钩踢1、前脚钩踢(高、平、低) 2、后脚钩踢(高、平、低) 3、前脚钩踢连击 4、后脚钩踢连击 5、双飞钩踢 6、退步钩踢 7、垂直钩踢 8、反向钩踢E、后摆腿1、高后摆腿 2、平后摆腿 3、低后摆腿 4、退步后摆腿(反击)41 5、跃步后摆腿 6、垂直后摆腿 7、360°后摆腿F、后旋踢(可直膝或曲膝)1、高后旋踢 2、中后旋踢 3、低后旋踢 4、前脚后旋踢连击 5、后脚后旋踢连击G.膝撞1、前脚向上膝撞 2、前脚向内膝撞 3、后脚向上膝撞 4、后脚向内膝撞 手法A.前插掌1、长距插掌(高、平、低) 2、短距插掌――寸劲 3、旋腕插掌B.直拳1、高直拳 2、平直拳(攻击身体)42 3、低直拳 4、右斜直拳 5、左斜直拳 6、连续前手直拳C.前手钩拳1、高钩拳 2、平钩拳 3、低钩拳 4、紧钩拳 5、松钩拳 6、上钩拳,铲拳 7、水平钩拳 8、向前向下螺旋钩拳 9、手掌钩拳D.后手叉拳1、高后手叉拳 2、平后手叉拳 3、低后手叉拳 4、手上抬再向下方出拳(螺旋勾拳或勾掌) 5、上钩下裆E.崩拳1、崩拳43 2、崩拳高击 3、崩拳低击 4、崩拳平击 5、垂直崩拳,向上或向下 6、直臂挥拳(大崩拳)F.九十度摆拳(小弧度)1、以掌根 2、以拳背 3、以后手九十度挥击 4、以手指旋转G.上钩拳1、高上钩拳 2、平上钩拳 3、低上钩拳(攻击裆部) 5、后拳上钩裆部H、后拳旋击1、以拳根 2、以前臂 3、以手肘 4、连续后手旋击I、锤拳1、右锤拳44 2、左锤拳 3、向下锤拳 肘击法 1、肘上击 2、肘下击 3、转肘下击 4、肘后击 5、肘右击 6、肘左击 头撞 1、前撞 2、后撞 3、右撞 4、左撞 其它摔法1、角力:抓住头发 脚下使绊 绑手 2、柔道:关节擒拿 窒息法 力量控制45 精神准备1、佛 2、禅 3、道身体素质训练1、平时:跑步 柔韧性训练 2、特殊:拳击 踢击 摔跤 3、力量:举重 特殊器械营养1、脂肪的降解和肌肉的养成 2、肌肉膳食 2、踢法 哪些是轻松、安全、高效的攻击部位? a)钩踢: (1)右戒备势的前部膝盖 (2)右戒备势的裆部 (3)右戒备势的头部 (4)左戒备势的膝盖 (5)左戒备势的头部46 [注意:研究体感,以攻击左右戒备势中不熟悉但是直接的攻击部位。注意左后腿钩 踢。] b)侧面: (1)右戒备势的胫骨/膝盖 (2)左戒备势的胫骨/膝盖 [注意:近距离下踏(脚面,胫骨,膝盖)――以及刃脚。] c)后脚钩踢: (1)左戒备势的前膝 (2)右戒备势的膝盖 d)前脚前踢:目视膝盖及裆部 e)左(后)脚前踢 f)左摆腿 g)垂直钩踢 h)右插掌――三种方法 i)右刺拳――(三种方法,或高/低) j)右勾拳――高/低 k)右崩拳――高/低 l)左交叉拳――高/低 m)右掌击(用前手) n)左(后)掌击――(反方向,旋转) o)组合踢击 (1)自然连踢 (2)训练连踢 p)手法组合法式踢腿――(螺旋或向上的力道)47 a)膝盖没有上身灵活。 b)前冲或后冲。 c)最快(最便捷) ,最强劲(自然) ,且最难避开。 d)通常用脚跟接触。尝试以前脚掌接触。 e)有时需绕过前脚,攻击承重的后腿。承重越大,对膝盖的伤害就越大。 踢击必须: 1)通过练习和补充训练,培养出有力而放松的感觉。 2)出招时能够调整高度。 3)简洁、迅猛地出击。 4)速度流畅。 5)可结合任何动作。 6)直接、迅速地击中目标。 7)动作准确。 长距踢击的作用―― 1)主要为击中距离较远的目标 2)作为毁灭性武器 3)填补下一次攻击的间隙 根据不同的对方换用不同的踢击。 攻击的启动(移步,滑行,以及一切进攻性步法)必须: 1)一旦攻击失败,就迅速移出对方的反击范围。略微失去平衡或控制可能代表瞬间 露出破绽。 2)以速度、简洁、和控制力来克服距离。 3)能够出其不意,解除对方精神或身体上的武装。 。48 4)一旦发动,就要投入极大的决心和速度/力量。 5)尽可能地伸展,以击中对方(3/4 屈膝或更多,特别是攻击时) 。距离伸长,才 可能用任意踢击进攻。 6)结合优雅和警惕――手部动作亦然――爆发致命的力量――这是踢击的艺术。 训练踢击的力度―― a)单腿连续踢击 ― 高低钩踢攻击胫骨及膝盖侧面 ― 高、低、转体钩踢 b)双腿轮踢 c)延长攻击距离,钩踢 d)近距离踢击 ―使用近距离向下侧踢,以免被对方所困,并增加攻击力度 ―近战时考虑使用膝撞,保持平衡,用脚下跺 培养“体感” (距离、时间、攻击等等) ,在移动过程中攻击移动靶。学会在移动中进攻。 a)脚跟――前蹬,横踹,刃脚 b)前脚掌――上踢,直踢,侧踢 c)脚尖 d)脚面 e)两侧――钩踢,摆腿及扫腿时 将踢击和步法结合 a)上步时各种腿法配合 b)撤步时各种腿法配合 c)转左时各种腿法配合49 d)转右时各种腿法配合 e)平行移动时 注意踢击的速度――如眼镜蛇一般,最快的攻击应该被感觉到而不被看到。 用快速踢击“跳过”对方的反应时间。出招前有意放松肌肉,要以一种“不断等待” ,而 不是“准备”的心态,用快攻捕获试图脱身的敌人。 以连续的意识“观察”出脚,击中,以及收脚的过程,辅以机警的手部防守动作。 重心平衡 发招: a)平衡中放松 b)出招简洁,保持平衡 c)精神适度放松,身体速度顺畅。 运行过程: a)明视 b)中正 c)持衡 d)严防 击中对方: a)适时击中,招式正确。 b)保持中正,大力击打,协调良好。 收脚: a)回到原位,或继续攻击 b)增强警惕 哪些抢攻脚法安全且快速?可以靠近敌人,缩短距离?在没有失误的情况下可以多快?50 注意:以拳击中的刺拳为指导。例如,除非确切了解距离和对方状态,否则不会贸然使 用后手钩拳。切勿让对方占据优势,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打压对方的士气,使其痛苦。 由膝弹出的脚法如下: 钩踢裆部(向内弹出) 后脚钩踢(向外弹出) 向上弹踢 向前弹踢 由臀部而发的脚法: 侧推踢 后推踢 前推踢 由膝弹出的脚法力量更大,由臀部弹出的脚法速度更快。尝试长距,中距(自然进攻距 离) ,以及近距。 哪种腿法可以和弹踢以及迅速撤退的腿法配合使用? 注意:撤离对方的进攻路径时,在其动作路径中截击,减慢跟进的速度。 哪种腿法可以困住对方? 注意:找出腿部被抓住时可以使用的对策。 哪些是近距离推踢或弹踢? 前脚踢出时可能的角度关系: 注意:练习运用大力攻击目标,以体感为指导。 后腿踢击可能的角度关系: 哪些踢法力量最大? 哪些踢法最易击中?51 踢法 ―向上 ―向下 ―向内 ―向外 ―直踢 前脚踢击的例子:脚面踢裆――(向上的力量)(近距或中距) 注意:依靠体感,在下列位置予以最具毁灭性的攻击: (1)胫骨 (2)膝盖 (3)裆部垂直钩踢――(向上的力量)(中距) 钩踢――(向内) 高―中―低 长―中―近距 落点――脚尖,脚面,前脚掌,胫骨,脚内侧横扫 倾斜身体以保持平衡,迅速收回。 学习这种踢法用到哪些肌肉,如何放松肌肉。 注意:放松肌肉,但要对整体的身姿和时间保持警觉。52 可使用前脚掌攻击胫骨、膝盖或脚面。后脚钩踢――(向外) 侧踢――(直踢,向上,向下,向内摆)范围:长,中,近(下跺) 格斗中:下踢时侧踢作用最大。 培养侧踢中那种微妙的放松感。 胫骨/膝盖踢击 方法: ―向上直踢 ―向下直踢 ―由内向外(如后腿钩踢) ―由外向内(如钩踢) 确定哪些胫骨/膝盖的踢击的进攻性更强: ―胫骨/膝盖侧面 ―胫骨/膝盖钩踢 ―胫骨/膝盖后脚钩踢 ―直接胫骨/膝盖攻击(前脚和后脚) 所有动作都应迅速、简洁、有力。研习如何有效地靠近敌人,随对方动作判断时间。前脚衡踢胫骨/膝盖这种脚法爆发性强,干脆利落,在填补下一招之前的空隙时,以推力或弹力挫伤对方的 膝盖。可打压对方士气,使其进攻缺乏自信。但判断距离必须谨慎。 对右前势的进攻刃脚――(向下的力量)53 前脚: (a)胯部里合(b)胯部外摆后脚:以下脚法踢出前后不改变对敌姿势:钩踢、侧踢、垂直钩踢、后脚钩踢。 除钩踢外,哪些简洁有效的踢法纯以速度取胜? 不要慌乱――找出适当的节奏,保持敏锐的头脑。出脚简洁,不仅限于不改变姿势的防 御动作。以迅猛简洁的出脚作为要领。有力的踢法注意:出脚应迅速 钩踢的例子: (2)微屈膝桩法 (2)简洁出招 (3)伺机迅速回到原位(任何踢法都应考虑这一点)基本踢法(无需上步)练习出脚后如何迅速收回并保持平衡,自然、连续地护住自己的破绽。 列举踢出前/后不能回到戒备势的踢法。 探究出招时的力量。 掌握从高、低或者贴地的姿势迅速有力的踢击。培养体感和效率,在进攻,撤退,转左, 转右时强有力地踢出。练习使用“能量流” ,由蹲姿起立。 直立――前、侧、扫 伏地――前、侧、扫 飞踹――前、侧、扫 练习迅速扫腿,在有手或无手的配合下扫腿,作为长、中、短距的反击或消打。 练习用扫膛腿扫倒对方: (a)快速启动, (b)组合攻击, (c)反击 对方倒地时的踢法: 3、拳法 前手直拳54 前手直拳是截拳道中最重要的拳法,亦攻亦守,用于瞬间“停止”或“截击”对方的组 合攻击。右脚在前站立时,右拳和右腿成为主要的攻击手段,它们占据了有利位置。右 脚在前使得右手比左手更加靠近对方。 左脚在前则反之。 对战时应以最强壮的一侧在前。 前手直拳是最快的拳法,出拳时动作最小,不会破坏平衡,由于路径直接,所以更易击 中。 (对方用于格挡的时间更短)直拳也比其他拳法更精准。 没有一种拳法,甚至连高效的前手直拳,都不以其自身为目的,即使有些拳种中只有直 线冲拳。前手直拳是通向完美的一种方式,不论如何都应辅以从其他角度的出拳(或出 腿) , 攻击方法应更为灵活, 不限于某种固定线路。 毕竟, 优秀的武术家应能从任何角度, 用任何一只手(或腿) ,把握最佳时机进攻。 直拳的出拳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功夫。首先,不必先把拳收于腰间,也不必从腰际出 拳。这种出拳方法不现实,且露出太多难防的破绽。当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进攻距离。 截拳道并非以手打人;而是以全身打人。换句话说,不应只用臂力击打对方;手臂只是 传导巨大力量的途径,必须由正确的脚部、腰部、肩膀以及手腕的动作迅速、适时地配 合运动。 冲拳并非由肩而发,而是由身体中心出拳,拳头直立,拇指向上,与自己的鼻尖位于同 一直线。以鼻梁为中心准线。出拳之前手腕略向下垂,击中的瞬间突然转上,增加螺旋 力道。 出拳前不应有任何传统的准备姿势或者预备动作。前手直拳从戒备势发出,而不是先把 手收至腰间或腋下,或先收回肩膀再出拳等等。练习从戒备势出拳,收拳后回到戒备势 (不是收到腰间! ) 。之后应该能从任何位置出拳。记住这样出拳会增加速度(没有多余 动作) ,并出其不意(没有暴露意图的预动) 。[如佛家所云:以不思为思;在对方忙乱之 际出拳。如此,一拳并非是一拳。] 绝大多数的防御由后手完成――因此称之为 “护手” 。 前手进攻时, 不要把后手收于腰间, 犯下传统的错误。后手应辅助前手,使单纯进攻变为防守型的进攻。例如前手攻击对方 身体时,护手(后手)高举,以防守对方对自己身体上部的进攻。简单地说就是一只手 伸出时,另一只手要么收回(不是收回腰间! ) ,要么制住对方手臂之一,封住对方的反 攻,确保再次出击的战略姿势。 放松对于更快更有力的出拳至关重要。放松地以前手出拳;击中时再握紧拳头。一切出 拳的着力点都应在目标之后几厘米,即击穿对方而非击中对方。 收拳时不可将拳放下,即使有些人动作迅速,可良好地掌控时间和距离,也应养成沿出 拳路线收拳,并将手保持在防守高度的习惯。 前手进攻时可以不断变换头部位置,以防御对方的反攻。出拳初期,拳和头要在同一直 线上;之后需调整头部位置。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方的反攻,出拳时应偶尔增加虚晃 动作。然而不要过分,一定要简单,足够即可。55 有时可尝试双手同时进攻,出其不意,双冲拳可以打乱对方的节奏,为接下来的进攻做 好准备。 上步进攻时,前脚在拳头击中对方之前不可落地,否则身体重量就会落在地上,而不能 击穿对方。用后脚蹬地来借助地的力量。 前手应迅如闪电,绝不应僵硬静止,要一直轻轻晃动(动作不要过大) ,构成威胁。不仅 令对方一直神经紧绷,出拳也比静止时迅速。如眼镜蛇一般,在对方看清前就已击中。 前手戳掌更应如此。 躲避性的冲拳 出拳时头部位置不断变化,时上时下,时而居中。出拳时可将后护手置于脸前。 (这也许 会缩短攻击距离,降低速度)让你的对方摸不着头脑――变化――变化! 注意:高低的突变 头微向前移量寸,然后突然变化――头部的虚晃。 用于防御:1、摆拳或摆腿;2、勾拳或勾腿;3、后腿钩踢;4、转身踢打。 做好摔打的准备。前手直拳的要领:1、身体完美平衡 2、精确瞄准目标 3、眼明手快,协调良好 4、重拳出击 前手直拳不论用于进攻或防守,在攻击范围内的动作都应比其他手法快。 多数高手以直拳作为主要攻击方式。 有的人不断变换攻击动作,然后撤离(降低或移动手的位置) ,这样可使自己处于有利位 置。对方收手时是最佳攻击时间。 若对方犹豫不决,想攻击却又收手,直拳就可以乘势进攻。 若对方犯下上述错误,并向前上步,直拳的进攻就更为有效。56 直拳(以及直踢)是科学搏击的基础,这种手法出现较晚,因此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运 用时需结合速度和智力,其运行路径短于弧线攻击(钩踢,或旋踢) ,且会先击中目标。 直拳(直踢)比勾拳(钩踢)和摆拳(摆腿)更为精准,能够完全利用手臂和腿的长度。 直拳建立在身体构造和杠杆原理的基础上。 每一击都试图使用身体的重量, 以全身攻击, 而手臂只不过是传导力量的媒介。单独的手臂运动不足以发挥出拳的真实威力,真正的 力量、速度和精确度只有在胯、肩、和手臂连续传导重量时才能实现。只有两种方法能够完全地传导重量(与踢法相比较) :1、以腰为支点迅速旋转,以胯和肩推动手臂。 2、以全身为支点,在两腿间转换重心。 以腰为支点更快也更易学习,传授冲拳时通常作为基础。 “打”不同于“推” 。击打和鞭子的抽动是同一原理――慢慢集中一切能量,然后突然爆 发出极大的力量。而推正好相反,出击时集中力量,在手臂远离身体的过程中逐步失去 力量。击打时,脚总是位于身体正下方;而推时,身体总是不能平衡,因为力量不是来 自于身体的支点,而是来源于后脚的蹬地。 击打中的力量来自于迅速转腰,不是摆动或晃动,而是以前腿为轴。只要处于同一直线 上,只要跨部放松,摆动自如,肩膀放松,出手前和身体重心在同一直线上,就可大力 攻击,这才是击打的秘诀。 只要身体朝前一侧的直线被破坏,就会失去力量,身体前侧是锚,是转轴,是产生巨大 力量的支点。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技艺高超的武者无需上步,甚至毫不费力,便可 将对方击晕。 要尤其注意松弛的紧张。紧张时会丧失对成功的出拳至关重要的灵活性,以及对时间的 正确判断。时刻放松,记住有效出拳的首要因素是对时机的把握。 出拳时不用紧张,应放松肩部肌肉,正确挥动手臂。在击中目标之前的刹那攥紧拳头, 冲击力自然会使手臂回到适当的位置。 肩膀应与攻击的目标相齐平,攻击高个子对方的头部时,可踮起脚尖,使肩膀和他的下 巴相平。攻击腹部时应屈膝,使肩膀与腹部相平。 以腿、腰、背为传导,从地面借力。摆动身体,所有肌肉一同发出贯穿力(尽量减少动 作) 。脚下蹬地。 以全身为轴时,出拳时双脚前脚掌同时旋转。由一腿支撑,直接从中线冲拳。迅速跳起 有时可增强威力。57 根据所处的位置以及出拳的时间,有时可以向左移一小步,仅仅几厘米(注意对方的踢 击) ,这样可以使出拳的力量更大,尤其是长距离进攻时。 对方越匆忙,时机就越重要。 记住,上步的脚万万不可先落地,否则身体的重量就会落在地板上,而不是落在着力点 ――脚跟微抬,指向外侧。 双腿一直微屈,使大腿的肌肉如弹簧般辅助运动,特别是在进攻之前。 步伐应足够长,用于保证攻击范围,拳上的力道应微微击穿对方。使用最长的攻击距离! 为确保成功,直拳和侧移应是统一协调的动作。 头部应微向右摆,因为头会随着上步向前探。 尽量不要眨眼或闭眼,而是一直专注地注视着对方。下巴贴住肩膀,巧妙地隐藏。 记住“隐蔽的防线”(外侧或内侧) ,附加的防守动作应配合未被防守的侧线。 一直使护手处于警觉,随时准备用后手协助进攻。 连环进攻 首先,有多种运用力量的不同方式,使用各种方式。 连环进攻通常指持续的高速运动,或是从接触的瞬间加速,直到停止接触。拳头在运动 中应不断加速,直至击中对方时仍有足够的力量贯穿目标。不仅要击中对方,而且要贯 穿对方――但身体不要前倾。 下定决心,以全身力量强力进攻,紧绷每根神经。每次攻击都要比上次更为有力,直至 贯穿对方。 在拳击中,运动员要学会击穿对方――在接触过程中保持或增加运动速率,使爆发力运 行得更远,更大地改变对方的位置。 手腕的弹力是在击中对方的瞬间的最后加速, 用于击穿目标 (例如处于压缩状态的网球) 。 出拳后迅速收手,不要贸然继续进攻。腰向相反方向运动既可加速,又可收招。 身体攻击 攻击身体,是破坏对方防守的有效出拳(如同高直拳之前的虚晃) 。 即使用很轻的手法击中太阳穴,也会令对方痛苦。重要的是身体随手臂移动。换句话说,58 如果出招者下沉到与目标等高,向着身体出拳就更安全有效。 身体前倾,与腿成直角。前腿略弯,后腿更为弯曲。身体下沉时,以前手大力击打对方 的太阳穴。拳路微向上,而非向下。后手高举在身体前方,防备对方的前手勾拳。头部 下闪,使出拳的手能够护住头顶。头部紧靠在伸出的手臂上。 用直拳攻击身体时,以左手虚击头部,即左手迅速略向前伸出。左脚上步(右脚不动) , 同时左倾,这样就可免于任何袭击。此时以右手出拳,就可形成重且难防的攻击。同时 也易用左拳重击头部。 训练方法 尤为重要的是出击后收回原位(有意或随意的攻击) ,以脚尖作滑步练习,放松后再重复 原来的练习。这样可在练习中模拟实战。 完美出拳的发力要义是把握时机,当然,瞄准目标时要注重协调。可用悬挂的小球来练 习瞄准。 练习连续单手迅速出拳,收拳的距离应使出拳的力道达到最大。 从不同角度以简洁的动作出拳,逐渐增大攻击距离。 重要的一点:在一切手法中,先动手,再动脚。铭记在心,手先于脚,一贯如此。 对直拳的防御 以下为右前式时对前手直拳的防御示例: #左手做好防御直拳的准备。手臂伸出,比平时略高,在身前沿圆周晃动。对方出拳 攻击面部时,身体略向左倾,左拳迅速大力击打对方手腕或小臂――这样不用太大的力 量就可挡开攻击。要利用对方露出的破绽。可用直拳击打对方面部或身体。这样对方既 会疏于防范,也会失去平衡。 # 身体左晃,右脚上步,右手大力击打对方身体。 (也可攻击面部) 。 # 身体左晃,右脚上步,以左手大力击打对方身体(或反击头部) 。 # 向后闪身,再迅速向前还击。 前手攻击后迅速收拳,立刻回到原有格斗姿势。 向头部和身体变换方式出拳。 前手刺拳59 前手刺拳是一种“试探攻击” ,它是一种放松、自然的出拳,是其它拳法的基础,是一种 鞭法而非棍法。按照拳王阿里的理论,就像用苍蝇拍打苍蝇。 前手刺拳的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身体平衡,可攻可守。进攻时,前手刺拳可使对方失去 平衡,为更重的出拳做好准备。防守时,刺拳可有效地截住对方的进攻。对方准备进攻 时,可突然发动刺拳,攻击对方面部。若使用得当,可谓一种科学的格斗方式,使用策 略而非蛮力。要求技术、速度、欺敌(断续的节奏) 。除已被对方预知的出拳之外,最糟 的莫过于太慢的刺拳。 重要的是,击出前手刺拳应迅速收拳,回到防御姿势,做好再次出击或防守反击的准备。 刺拳是横向探出而非推出的动作,收拳时和收拳后都应处于高位,以防御对方的后手还 击。手臂放松下沉,而非收回。这和知道如何出拳同等重要。 刺拳击中对方时,下巴应收在肩膀内侧,肩膀弯起作为保护。 连同前手刺拳, 一切技击中的所有力量都是由身体向外的, 前手刺拳的运动应由肩发出, 连续螺旋运动。 最好连续刺拳,第二次刺拳击中对方的几率最大(如果第一次刺拳极为简洁) ,并可弥补 落空的第一拳。当然,出多少次拳是随心所欲的。 连续练习刺拳,直到能放松自然地出拳。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击手的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