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微生物的营养方式从什么上摄取营养,且什么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而且微生物与植物之间互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或生长素物质,促进双方较之单独......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由于微生物参与了和推动着物质和能量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的活动强度,......2.问答题 因为土壤藻类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它可以光为能源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这些以藻类细胞形态存在的有机物,在藻类死亡之后,可以......3.问答题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培育中起有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可以将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以及微生物本身残体分解,形成新的腐殖质物......4.问答题 竞争关系是指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类群共同依赖于同一基质或环境因素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数量......5.问答题 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中,双方的生命活动互为有利,关系紧密,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结构,在这个共生体中......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共生微生物从哪里摄取营养?
沉默火圣023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在同一培养基中共存时,因为能互相分泌出为另一微生物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而对单独生存有困难的种类可由此而获得了生长.比如地衣和真菌,真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营养可以提供给真菌;藻类没有根,真菌可以利用菌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藻类.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微生物习题-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微生物习题
导读:20.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等环境条,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第九章微生物生态习题,1.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3.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5.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7.叶面附生微生物以放线菌为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10.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进行,以防止____现象的产生。 % 18.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方式为____、_____和______。 ~Bzw6@U2c
19.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是由一个操纵子和它的_____所组成的,每一操纵子又包括____、____和_____。 I 9g-ZMzm
20.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sa-?Cv
五、问答题 1. 什么叫转导?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异同。 2. 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3. 举例说明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4. 简述真菌的准性生殖过程,并说明其意义。 5. 某人将一细菌培养物用紫外线照射后立即涂在加有链霉素(Str)的培养基上,放在有光条件下培养,从中选择Str抗性菌株,结果没有选出Str抗性菌株,其失败原因何在? 6. 给你下列菌株:菌株A.F+,基因型A+B+C+,菌株B.F-,基因型A-B-C-, 问题:(1)指出A与B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 (2)当F+成为Hfr菌株后,两株菌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 7. 试从基因表达的水平解释大肠杆菌以葡萄糖和乳糖作为混合碳源生长时所表现出的二次生长现象(即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 A 部分 二、判断题: 1.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2. 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4.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5.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6. 在菌根中不仅是菌根菌对植物有利,而且植物对菌根也有利,因为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7. 叶面附生微生物以放线菌为主,细菌是很少的。 8. 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9. 由于极端环境中的条件太苛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 10.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也可以在普通条件下生存。 三、选择题 1. 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2.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 专一性拮抗关系 3.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 寄生关系
B. 捕食关系 C. 专一性拮抗关系
D.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4. 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A. 互生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寄生关系
D. 竞争关系 5.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 缺乏营养
B. 高pH C. 夏季高温
D. 无固定场所 6. 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A. 近海海水微生物
B. 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 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 表面海水微生物
7. 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A. 互生关系
B. 接力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寄生关系 8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 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偏利共栖关系
D. 竞争关系 9. 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A. 营养物质
B. 水 C. 空气
D. 空间 10. 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A. 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 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 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 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11. 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 嗜酸
D. 嗜盐 12. 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 A. 随意性
B. 可代替性
C. 高度专一性
D. 适应性 13. 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 A. 偏利共栖关系
B. 互利共栖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寄生关系 14. 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菌则解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 构成了: A. 拮抗关系
B. 互利共栖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偏利共栖关系 15. 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A. 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 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C. 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 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16.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 A. 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 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 一种微生物进入另一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于后者生存 D. 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17. 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的是: A. 兼性厌氧细菌
B. 专性厌氧细菌 C. 好氧性细菌
D. 放线菌和霉菌 18. 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 A. 拮抗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内寄生关系
D. 外寄生关系 四、填空题 1.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 _________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 __________ 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 __________ 于海洋上空,室内 _________ 于室外。 4. 红萍与蓝细菌构成一个共生体,红萍提供 __________ 源和 __________源给蓝细菌,蓝细菌提供 _________ 源给红萍。 5.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可以分为 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种。 6.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包括了对 ________ 和 _______ 的竞争。 7. 极端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江河流经城市前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要明显 __________ 于流经城市后水体中的数量, 其原因是流经城市时会有 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其他_____________ 的大量进入, 使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9. 根据嗜热菌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1. 根据微生物对盐浓度的适应性和需要性,可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个类群。 五、问答题 1.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偏利共栖互生关系。 2.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互生关系。 3.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4. 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5. 阐述微生物在不同地域上空的生态分布规律。 6. 阐述微生物在各类水体间的生态分布规律。 六、论述题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B部分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正常菌群?试分析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关系。
2. 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包括哪些成分?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什么?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习题 二、填空题 1.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_
__、_____和___三方面组成。 3.病原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 4.病毒感染的特点为____和____,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真菌的致病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____、_____和_______。 7.生理上的屏障结构有____和______。 8.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___、____和_____等。 9.补体存在于正常的_____和____中,其化学成份为____,它被_____激活后具补充抗体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10.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 11.干扰素都有____、
等功能。 12.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3.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15.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功能造血的__
_。 16.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而______和_____分别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份。 1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18.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补体结合试验______,说明样品中____抗原存在。 19.抗体是由_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三、问答题 1.简述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及侵入人体后寄生造成的病变方式。 2.病原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3.试比较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的异同。 4.简述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的积极方式。 5.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6. 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19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办公文档、人文社科、文档下载、计划方案、经管营销、教程攻略以及微生物习题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