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咳嗽伴有胸前女下腹隐痛伴有腰酸痛可能患什么病

咳嗽 癌性疼痛 头痛 前列腺肥大 支气管炎 肿瘤的癌性疼痛
我的图书馆
咳嗽 癌性疼痛 头痛 前列腺肥大 支气管炎 肿瘤的癌性疼痛
& 名医名方 张士舜肿瘤病运用霸药临床分析
<img src="/DownloadImg/4/" wldth="191" helght="237" name="image_operate_70841"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咳嗽&癌性疼痛&头痛&前列腺肥大&支气管炎&肿瘤的癌性疼痛" title="咳嗽&癌性疼痛&头痛&前列腺肥大&支气管炎&肿瘤的癌性疼痛" action-data="http%3A%2F%%2Fmw600%2F002yXJQKzy7bt8M0mvlaf%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张士舜,男,1939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国家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3年,专著有《食管癌研治集成》《胃癌研治集成》《肠癌中医研究》《中医现代化研究》《张士舜论文集》《张士舜医学思想汇总》《攻癌之路》,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论中医学的特色定义及其发展》多次获奖,专利13项。首倡“三辨治癌”理论,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在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中晚期癌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对各种疑难杂症如消化系统胃溃疡、妇科杂病如月经不调、呼吸系统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以及肿瘤标记物数值增高所提示的“未病”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摘要:霸药,即超常用量用药。张士舜教授推崇“药以胜病为准”,诊病辨证精准,切中病机、善用霸药,多获良效。本文总结了张士舜教授运用霸药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籍此管窥张士舜教授学术经验。
关键词:张士舜;霸药;急性乳腺炎;淋巴瘤;食管癌
霸药,即超常用量用药,一般认为,超过常用量三倍者,即可称之为霸药,也称重剂[1]。《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如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张景岳注曰:“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如下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亦无殒也,殒,伤也。”当机体有邪气时,药物作用于病邪,表现出治疗作用,而当药物作用于正常机体时,毒性就会作用于机体本身,表现出是毒副作用。有是病,用是药,这是中医用药治病的根本原则。
张士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治学严谨,不尚空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今选取张士舜教授运用霸药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1&急性乳腺炎案
案1:韩某,女,26岁,乳房肿痛1周伴发热1天,患者适值哺乳期,于1周前发现左侧乳房硬结,继之红肿热痛,日渐加剧,伴有高烧,体温39.5度,乏力,无食欲,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赤黄。曾进行按摩治疗几次,效果不理想,经人介绍求诊于张士舜教授。查体见左乳内上象限有一约3cm×4cm片状红肿结块,皮肤光亮,皮温升高,触痛,略有波动感,乳头皲裂,用手挤压有少量脓液溢出,色微黄,无腥臭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乳痈,证属肝胃郁热、毒盛肉腐,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治则: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处方:金银花100g,蒲公英、连翘各50g,地丁、白芷各30g,路路通、炙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炒)各15g,桔梗、皂角刺各10g,木通、通草、甘草各5g,7付。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并嘱清淡饮食为宜,禁食辛辣、油腻、荤腥之物。二诊:病人自觉好转,体温降至正常,无不良反应,继予前方7付,水煎服。三诊:前症悉减,左乳房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前方半月,已无明显不适。后又巩固1周,经过5周的治疗患者诸证均消失,且未伤及正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告痊愈。
按: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的范畴,其病机多为火毒蕴结、气血凝滞、肉腐为脓。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主。选用金银花为君药,性味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既能泄气分邪热,又可解血分热毒,芳香透散之性而助消痈散结,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臣药为连翘、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君药臣药均用重剂,则清热解毒之力强、消痈散结之效佳。佐以路路通、王不留行、木通、通草、炙山甲、皂角刺,均有通乳的作用,使结块得通而散。皂角刺软坚散结,白芷、桔梗引药上行到乳房,为引经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该方君药臣药均超过药典规定用量3倍以上,这是霸药结合形成重剂的典范,患者服用后,症状好转较明显,服用7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奏效甚捷,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2&恶性淋巴瘤案
案2:赵某,男,40岁,发现颈部肿物4年余,加重1个月,于日以“B细胞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就诊。患者4年前出现颈部肿物,并逐渐增大,同时发现腹股沟处肿大淋巴结,遂就诊于南通市某医院行肿物活检示:B细胞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当地使用CHOP方案化疗两个疗程,肿物无缩小,后在某肿瘤医院进行放化疗,病情时轻时重,肿大淋巴结未消失,因骨髓抑制全血下降,恶心、呕吐严重随来我院,B超示颈部、双腋下淋巴结肿大,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胸片示符合NHL三期表现,两臂下方各有一肿物,约2cm×2cm大小,固定,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33.7×109/L,血红蛋白144g/L。既往无特殊病史。症见:面色萎黄,乏力,纳差,腹胀,失眠,小便清长,大便不爽,双侧腹股沟、颈部、腋下有肿块,质硬,推之不移,舌淡苔白,脉沉弦,西医诊断:淋巴瘤;中医诊断:瘰疬。证属气滞痰凝。治宜化痰软坚,消散瘿瘤,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各50g,甘草、半夏、夏枯草、重楼各30g,昆布、当归、贝母各15g,陈皮、川芎、连翘各10g,青皮6g,14付,水煎服。二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症状基本消失,触诊肿块缩小至大小约1.5cm×0.8cm,效不更方,继予前方,用法:水煎服,坚持用药3个月,无不良反应,于2001年秋即可做轻工作,后如常人做重体力劳动,病人拒绝行B超检查,触诊肿块缩小至大小约0.6cm×0.5cm。直至日查血常规:白细胞&7.7×109&/L,粒细胞数目1.7×109&/L,粒细胞百分比&21.1%,血小板72×109&/L,建议定期复查。但是病人自觉无不适,考虑经济原因拒绝行B超检查,至今健在12年余,目前无特殊不适,正常工作。
按:海藻玉壶汤出自《外科正宗》,原书主治石瘿,现代临床常用于“气瘿”、“肉瘿”,本病以漫肿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溃为辨证要点,多成于气滞痰凝,由气及血,以致气血结聚而成。现代研究表明,海藻玉壶汤可以减弱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胸腺淋巴瘤过程中小鼠逐渐出现的畏寒喜暖、踡缩少动、弓背毛松、外耳和尾部血管紫暗现象,阻止肿瘤进展。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的胸腺淋巴瘤小鼠表现为痰凝血瘀体征,海藻玉壶汤能改善小鼠症状和体征,阻止肿瘤进展[2]。海藻一般剂量10-15g,方中剂量50g,超出常规剂量3倍,即为霸药。且甘草反海藻,其毒性大小跟甘草用量有关,张士舜教授应用该方治疗淋巴瘤有奇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食管癌案
案3:赵某,男,76岁。日初诊,进食不利6月,加重1月,嗳气呃逆,偶尔恶心,呕吐痰涎,时有口干,无发热、盗汗。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日临城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号7956)。日本院X线报:食管下段长约6厘米粘膜破坏,扩张差,边缘不规则。中医诊断:噎膈,属痰气交阻型。治以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处方:冬凌草100g,干姜、半枝莲各30g,山豆根、天龙、白花蛇舌草各20g,法半夏15g,黄芩、莪术、三棱各10g,炙甘草5g,15剂,日一剂,水煎服。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二诊:进食不利好转,嗳气呃逆减轻,脉微滑,未出现不良反应,日X线片报:食管下段长约5厘米扩张差、壁硬、边缘不规则,较日片病灶吸收好转。继服前方14剂。三诊:进食不利症状基本消失,嗳气呃逆减轻,舌淡红,脉微弦,查X线片:食管下段约5厘米扩张欠佳,边缘不规则,与日片比较稍显好转。继续服用前方14剂,症状消失,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拒绝检查。直至日患者来复诊,查X线片报:食管下段原病灶吸收,扩张好,边缘光整(X线号:5492)无任何不适症状。根据万钧主编《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食管癌疗效评判标准达到甲级CR标准[3]。
按:食管癌属于中医“噎膈”的范畴。病因为气滞、痰阻、血瘀阻滞食道,使气管狭窄。张士舜教授认为,该患者由于痰气交阻,阻于食道,故见进食不利;痰气交阻,气机不利,胃气不降反上逆,故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痰气交结津液不能上承,且郁热伤津,故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皆为痰气交阻,气机不利之征。该方中冬凌草抗癌主要成分为冬凌草甲素,抗鳞癌作用最强,为主药。山豆根抗癌成分主要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以上两药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抗鳞癌作用,对鳞癌疗效显著,故为君药。法半夏、天龙二药共奏燥湿化痰、解毒散结的功效,协助君药加强其清热解毒抗鳞癌的作用,故为臣药。三棱、莪术共奏活血化瘀的作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为广谱抗癌药,干姜防止诸药过于寒凉,以保护胃气,共为佐药,黄芩中的黄芩甙直接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分裂和增生[4],且引药入食管,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冬凌草常规剂量为30-60g,山豆根常规剂量3-6g,本方中冬凌草剂量100g,山豆根20g,均超出常规剂量3倍,即为霸药,患者服用后不仅症状好转,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4&体会及感悟
霸药,即超常用量用药,古今名医多为善用霸药的高手,以重剂治疗疑难杂症、危重症的验案比比皆是。张士舜教授认为,作为医者,需要有敢于用霸药的胆略,还要有运用霸药的技巧,霸药用之得当,疗效甚佳,可愈危重之疾,能挽狂澜之疴。但在临床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霸药的前提条件是熟悉药性,辨证准确。霸药量大力猛,效宏无比,如利剑错投,伤正坏病,祸不旋踵,故求准为用霸药之首务。超大剂量用药,而无毒副作用的原因在于“有病则病当之”。张景岳曾言:“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分析大黄功效时曾言[5]:“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2)霸药必是当大任者,多为组方中君药。比如:案1方中重用金银花100g,为君药;案3方中君药冬凌草、山豆根,均超出常规剂量3倍,可谓霸药。陈士铎言此方之意在于[6]:“盖是火毒既盛,肝血大亏,用此方而不如此大剂煎饮,亦自徒然。倘执以肝火之旺而非是肝痈之成,单用归、芍以治胁痛,断不能取效也。”
(3)危急重症(癌症)可霸。这种情况,常规剂量用药常不能胜病,量小力轻不能敌邪,有缓不济急之嫌。案2中治疗淋巴瘤重用海藻50g,案3中治疗食管癌重用冬凌草100g,山豆根20g,可谓癌症可霸。张景岳曾言[7]:“若安危在举动之间,即用药虽善,若无胆量勇敢而药不及病,亦犹杯水车薪”。
(4)合理配伍,监制药性。对于超大剂量使用有毒药物,通过合理配伍加以监制,消减其毒性,增进其疗效。例如在案1中,用重剂寒凉药物虽然可以直折火毒,但也有凝滞气血的弊端,因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配伍性味辛温的白芷,排脓消肿,祛风止痛,且具有温通功效,有助于气血流畅,可以监制寒凉药物。案3中,用大剂量寒凉之品冬凌草、山豆根,为防止寒凉伤胃,加20g干姜,即是起到监制其药性的作用。
张士舜教授用药不墨守陈规,但又不失法度。理论知识广博,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配伍合理,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值得我辈深入学习继承。
参考文献:
[1]朱复南.抚今追昔论霸药[J].&中国中药杂志,):627-629.
[2]王业生,杜钢军,孙玲,等.&海藻玉壶汤对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瘤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6.
[3]万钧.食管癌的放射治疗[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47.
[4]刘新华,黄芩提取物在制备抗食管癌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
[5]张锡纯.医学中衷参西录(上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6]清·陈士铎.辨证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7]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4)
组方:元胡10~30克,粟米壳10~30克,鼠妇10~30克,鸡矢藤10~30克,徐长卿10~3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羌活10克,灵芝30克,核桃枝30克,甘草10克。
功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主治:各系统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
用法:水煎取汁36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癌性疼痛多为慢性痛,其发病率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早中期癌症患者30%~50%有中度到重度疼痛,而进展期癌症患者中75%伴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出现精神、食欲差,忧郁、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西医对于疼痛除了放化疗治疗原发病外,就是三阶梯止痛方案,止痛药也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到弱阿片类药到强阿片类药而逐渐产生耐药。
针对这种情况,张士舜教授研制出癌痛方专治各系统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方中元胡辛、苦、温,无毒,活血行气止痛;粟米壳酸、涩、寒,敛肺、涩肠止痛,药理研究表明粟米壳中所含吗啡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两药合用共为君药。鼠妇破瘀消癥止痛;鸡矢藤、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徐长卿、川羌活祛风止痛;共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其止痛作用。灵芝、核桃枝提高免疫力为佐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运用:本方为治疗癌痛的基础方,在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基础上,根据具体证型进行加减,如属鳞癌者,加冬凌草、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属腺癌者,加重楼、白英、山慈菇等;失眠者加合欢花、合欢皮、炒枣仁、夜交藤等;肝气不舒者,加醋柴胡、郁金等;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荜拨等;头痛者,加天龙、全蝎等;骨转移者加川断、杜仲、骨碎补等。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专栏
二陈汤加味治支气管炎医案
哈某,男,68岁,于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痰、喘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周。患者咳嗽、咯白痰20余年,以清晨起床后为主,多发于冬春季节,严重时一年四季均有症状。1周前,患者晨练受凉后,咳嗽加重、咯大量白痰,伴胸闷、气短,无发热,呼吸欠畅,舌质白腻,脉滑。
在当地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稍高于正常。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结合患者既往有吸烟史40年,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给予吸氧、抗炎、化痰止咳对症治疗1周后稍好转,但患者仍晨起咳嗽、咯白粘痰,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遂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症状同前,舌苔白腻,脉浮滑。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川贝母(打)15克,杏仁10克,桑白皮30克,冰糖10克,炙麻黄5克,白芥子10克。
水煎时加生姜3片,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7剂。
日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服,症状基本缓解。后又以上方巩固10剂而愈。
按: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早期症状轻微,冬季多发。我国50岁以上气管炎患病率高达13%,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河北中医学院张士舜主任医师,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长期咳嗽、咯白痰,胸膈痞闷,不欲饮食,脘腹胀满,纳差,因伤宿食,呕逆不食,或吐后肢体困倦,头晕心悸,舌苔白滑,脉浮滑。
中医理论认为: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遂令咳嗽,故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呕逆不食。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能降逆和胃;陈皮理气燥湿祛痰,燥湿助半夏化痰,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茯苓降气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
张士舜主张久病必有瘀,故用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有血瘀必有气滞,故用青皮理气。川贝母、杏仁、桑白皮止咳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经,有生津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补脾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临证时,对风痰,可加胆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南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黄痰可重用鱼腥草;无痰加麦冬、天冬;喘较剧烈(肺功能不佳),加蛤蚧、灵芝、黄芪补气,亦可酌情加炙麻黄平喘,但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中国中医药报期)
活血化瘀行气治头痛医案
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日就诊。主诉: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3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生甘草10g柴胡10g川芎10g川牛膝10g白芷40g石菖蒲10g川羌活5g元胡30g蔓荆子20g菊花10g藁本15g鸡屎藤10g鼠妇30g炒枣仁100g夜交藤100g元肉30g核桃3个捣碎为引。水煎服,7付。二诊(日):头痛、睡眠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前方7付,愈。
按&&血府逐瘀汤和通窍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其中,血府逐瘀汤为治疗头痛之主方,张士舜先生称之为君方;通窍活血汤为臣方,协助君方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其主药麝香可用石菖蒲、白芷、川羌活代。元胡、蔓荆子、菊花、藁本、鸡屎藤、鼠妇止痛,共为佐药;因患者头痛伴有睡眠不佳,故加炒枣仁、夜交藤以改善睡眠;核桃为使药,引药入头。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前列腺肥大从西医的观点看属于腺体的良性增生,治疗本病多应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调节性激素平衡及手术治疗等。中医学中并无“前列腺”之名,亦无“前列腺”增生症之说,因其以小便频数、排出困难为临床特征,故多归于“癃闭”,中医治疗多以补肾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张士舜治疗前列腺肥大常用主方为:重楼、白英、穿山甲、皂角刺、白芥子、菟丝子、当归、益母草、王不留行、路路通。
在张士舜50余年的临床经验中,白英、重楼治疗腺癌如乳腺癌、胃腺癌、肺腺癌等病理分型效果显著,因此,张士舜在治疗前列腺肥大时以重楼、白英为君药,抑制前列腺腺体的增生。
前列腺细胞凋亡减少可造成前列腺增生,文献研究发现穿山甲有调控多种凋亡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力;发现皂角刺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细胞的增殖。穿山甲活血散结、消痈溃坚;皂角刺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借鉴文献的研究成果,张士舜将穿山甲、皂角刺做为臣药应用到前列腺肥大治疗中,抑制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且效果显著。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疾病,雄激素介导前列腺的发育,而雌激素对雄激素的活性有拮抗作用。白芥子中的芥子碱具有抗雄激素活性,菟丝子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有明确的拟雌激素作用。当归、益母草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张士舜在临证时将二者作为补充植物雌激素的药应用。因此,调节雌激素水平的白芥子、菟丝子、当归、益母草为佐药,以拮抗雄激素,控制前列腺增生。
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张老在临床中应用的抗癌使药为引经药,又称调和引导药,其药力较小,用量较轻。张士舜应用的治疗前列腺肥大中药使药主要是路路通、王不留行,取类比象,以管通管,张士舜用通乳腺的药来通前列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中医药报 期)& &
治疗癌性疼痛验方
癌痛多为慢性痛,其发生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早、中期癌症患者中30%~50%有中度到重度疼痛,进展期癌症患者中75%伴疼痛。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出现精神、食欲差,睡眠不安,忧郁、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西医对于癌痛的治疗除了放化疗以及骨痛用核素治疗外,就是传统的三阶梯止痛方案,随着疼痛的逐渐升级,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弱阿片类药、强阿片类药)逐渐产生耐药性。张士舜主任医师在临床上,针对癌痛,常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一.方药组成:
白芍50~l00g,甘草10~30g,元胡(打)30g,米壳30g,炙乳香20g,炙没药20g,乌药30g,全蝎10g,蜈蚣10条,肿节风100g,徐长卿20g。水煎服,每日l剂,每剂分2次服用。本方具有通经活络、祛瘀止痛的效果。主治各种类型的癌症疼痛。
方中重用大剂量的芍药、甘草,白芍味酸性寒,甘草性味甘平,二药合用,酸甘养阴,缓急止痛;炙乳香、炙没药活血止痛;全蝎消肿散结,活络通痹;蜈蚣祛风通络,攻毒散结;乌药祛风湿、散寒止痛:肿节风清热解毒抗癌;元胡活血行气止痛;米壳止痛;徐长卿祛风行气止痛。全方共用,以达通经活络、祛瘀止痛之目的。
二.辨证加减:
本方为治疗各种癌症疼痛的基本方,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疼痛辨证加减,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辨病理论治、不同的病变部位辨病论治,即所谓的三辨治癌。
主要常见类型有:
(一)病位在肝,肝气不舒,症见胸胁胀痛,时作时止,胸闷不舒,急燥易怒,口苦,纳少,苔薄白,脉弦;
(二)病位在胃脘部(具体如胆管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瘀毒内阻,症见胃脘刺痛,灼热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三)病位广泛,气血双亏,症见高度贫血,面色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嬴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苔白,脉虚细无力或虚大;(四)其他:如头部胀痛(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胸部闷痛(疼痛时伴咳嗽、咯痰,活动后气喘等),骨转移疼痛(部位广泛,疼痛剧烈,固定不移)等。
病理属鳞癌的加紫草、冬凌草、白屈菜、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腺癌的加重楼、射干、山慈姑等;肝气不舒加柴胡、郁金等;瘀毒内阻胃痛加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等;便干加胡麻仁、郁李仁等;呕血、便血加仙鹤草、血余炭等:便溏加白术、薏苡仁;脾胃虚寒加高良姜、荜拨等:失眠加合欢皮、炒枣仁、琥珀、朱砂等;气血亏虚者加人参、白术、黄芪、熟地、阿胶:瘀血内结加皂刺、炙山甲等;头痛加天龙、川芎全蝎等;胸部疼痛加桔梗、栝楼、薤白等:骨转移疼痛加透骨消、水田七、补骨脂、川断、大叶千斤拔等。
赫某,女,40岁,1974年生,日初诊。就诊时令:立冬。
患者主诉咳嗽,黄痰,伴有咽痛,鼻塞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行巧克力囊肿切除术,抵抗力低下,感受外邪,开始出现咳嗽、咳吐黄稠痰、咽痛、面色无华,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滑数细,输各种消炎药后效果不明显。既往有“老慢支”病史。
辨证:风热犯肺,肺内热盛,肺失宣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治以鱼腥草汤合二生汤加减。
方药:鱼腥草50g桑皮30g黄芩10g陈皮10g川贝(打)30g 杏仁10g生半夏(先煎90分)30g生南星(先煎90分)30g
青黛(包)10g 蛤粉(包)10g 前胡10g紫苑10g炙耙叶30g 北沙参15g 寸冬15g 生甘草30g
水牛角丝(先煎30)20g 重楼20g白英20g。3付,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3剂后,黄痰、咽痛消失,现症见咳吐白黏痰,流清涕,怕冷无汗,鼻塞,舌淡苔白,辨证属于外寒内热,表实无汗,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二陈汤、射干麻黄汤加减,调方为:炙麻黄10g连翘30g桑白皮30g川贝(打)30g杏仁10g白芷20g陈皮10g清半夏30g云苓30g生甘草10g荆芥10g川芎5g桂枝5g射干10g辛夷10g青黛(包)10g
蛤粉(包)10g。5付,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药5付后,面色好转,感冒症状好转,但自觉咳嗽轻,咳白黏痰改为咳吐白稀泡沫痰,伴有口苦,脉滑数,舌淡苔白腻。证为外有风寒,肺有痰饮,以小青龙汤加减,方为:炙麻黄10g白芍10g细辛10g五味子5g生姜3片生半夏30g生南星30g葶苈子20g桔梗5g鱼腥草30g紫苑20g荆芥10g前胡10g陈皮10g生甘草10g黄芩5g重楼20g白英20g。3付,水煎服,日1付。
四诊:症状均大为好转,痰少,为少量稀痰,轻咳,以气管炎汤收尾,调方如下:当归10g川芎10g川贝30g杏仁10g陈皮10g清半夏20g云苓10g生甘草10g桑白皮30g青皮10g五味子10g炙麻黄10g。4付,水煎服,日1剂。
五诊:诸症皆消,原方继服4付巩固治疗。
按:张老总说“有是证,用是药”,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
此病人一诊为黄痰,考虑肺热,重用鱼腥草清肺热,生南星、生半夏化痰止咳,重楼、白英抗炎,水牛角丝清热,方中用到止嗽散、黛蛤散以清肺止咳。二诊时变为白痰,方中涉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二陈汤、射干麻黄汤、黛蛤散诸多方剂,关键是取方剂中的精华部分,疗效极佳。三诊患者脉象为滑数,中医讲滑脉主饮,数脉主热。舌应红,但是此患者为淡白舌,无热象。并且患者有口苦症状,考虑仍有肺热。属于脉象不符,但吐白稀痰,为水饮射肺,用小青龙汤加清肺热药。四诊为少量稀痰,属于外感咳嗽,加炙麻黄,久咳必肺虚,加五味子以敛肺。最后以气管炎汤(张老自创方)收尾,症状全消。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下腹隐痛伴有腰酸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